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1](2018)在《近二十年来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刘少奇党建思想中极具特色和时代价值的重要内容,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梳理近20年来国内学者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的成果,深入挖掘与阐发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对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丁俊萍,杨攀[2](2011)在《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是近年来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评价和启示等方面。深入发掘和研究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彦花[3](2013)在《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在正确的分析了我国的党情、世情、国情之后得出的科学理论,实践证明他的理论和观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建国后党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怎样建设国家,建设怎样的国家,成了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历史经验证明,要想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基础之上建设现代化国家,离开中国共产的党的领导是万万不能的。新生政权的巩固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建设现代化国家更加需要党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聚集智慧、克服万难。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党的理论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巩固新生政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这一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论文研究立足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拓展。对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挖掘了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探讨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当代启示。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刘少奇在执政党理论建设方面、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组织建设方面及作风建设方面、制度建设方面的贡献。第四部分比较分析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五部分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王彦琦[4](2019)在《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文中指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的十三年,这一时期,刘少奇关于党建的许多重要阐述,有力地解决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他的党建思想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着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这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挑战,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上,如何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当前我们党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延安时期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革命环境中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群众性的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从新时代的具体要求出发,进一步研究刘少奇的党建思想,以便促进我们党的建设打开新的思路,拓宽新的视野。关于“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研究,主要以刘少奇在延安时期进行的党的建设实际和理论成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和现实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力求探索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的重要思想,给新时代我党建设的伟大工程提供现实启示。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探讨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延安时期,刘少奇的党建思想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优秀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成果。第二,阐述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六个方面对党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在思想建设方面,刘少奇提出了着名的党性修养思想和党内思想斗争思想,并在七大作党章修改报告时,明确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统一全党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政治建设上,他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政治路线、坚持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在作风建设方面,刘少奇对毛泽东提出的三大作风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说明,丰富了其内涵。在组织建设方面,刘少奇提出,我们党必须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和基础组织建设,并提出做一个好党员的标准,保证了延安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纪律建设方面,刘少奇认为党的纪律是党的路线的保障,并且他提出要将党的纪律建立在党员自觉的基础上,形成铁的纪律和自觉纪律的统一。制度建设方面,刘少奇认为党章以及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制定、落实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总结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这些历史贡献有:明确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领导;发展了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将密切联系群众概括为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丰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揭示了党的纪律的特征;推进了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第四,概述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现实启示。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对加强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前我国党的建设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坚持加强党中央领导以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员党性修养常态化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通过正确处理党和群众的关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用党员纪律自觉以保持党内生活的严肃性;完善党内制度体系来保证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孙云燕[5](2010)在《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时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刘少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执政党的建设上,他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他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党的建设工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课题以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为研究对象,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系统研究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复杂历史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深刻启迪。本课题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现状,叙述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执政、执政党建设理论等核心概念做了学术上的界定,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正文部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史论结合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历史研究与现实关照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进行研究。首先,研究论述了刘少奇对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历史背景;接着,探讨研究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一一作了阐述;最后,分析总结出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价值: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结束语部分:阐明我们不仅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继续坚持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努力奋斗。
朱夫夫[6](2011)在《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是其理论着述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理论地位来进行论述。研究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不仅揭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和卓越创造,更是为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供思想借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其现实任务发生了变化,党员状况发生了变化。这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而在马克思主义的着作中却找不到现成答案。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刘少奇开始了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本领。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这是整个执政党建设的基础,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就谈不上执政党的其他建设。其次是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学会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这点对于执政党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刘少奇认为执政党的巩固需要有一个组织上的团结,要有一个纯洁的党员干部队伍,要有一个巩固的基层组织。第三,夯实执政基础,要不断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第四,对科学、民主、法制的执政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学说具有独特的贡献、对毛泽东党建学说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其中有许多思想是具有超时代意义的,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
亢飞[7](2011)在《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政权的执政党。为了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执政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主持党和国家的一线领导工作,对如何进行执政党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刘少奇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涵盖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从思想上建设无产阶级政党,一直是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学说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刘少奇作为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极为关注党的思想建设,并就如何搞好党的思想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他认为要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就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对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全体党员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党的组织是制定和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在组织建设方面,刘少奇主要注重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建设。为了建设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刘少奇提出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要不断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大力改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等级制度;严把党员入党关,确保新加入的党员的质量,加强已有的党员队伍教育。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成为执政党后,党风不仅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刘少奇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将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标准,提出继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坚决同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在制度建设方面,刘少奇指出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确保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建立切实有效地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初步论证了实质为“党政分开”的思想;提出了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设想。刘少奇有关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有利于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对当今社会的执政党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昆[8](2014)在《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始终是一个随着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重大课题。党的建设的好坏,至关国家深化改革的成败,至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和政权建设的实际进行了完整的结合,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选择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可以全面系统地梳理这一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并从中提炼出珍贵的历史经验,以为当今党的建设提供借鉴,从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建设成为一个成熟的、能够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党的队伍空前壮大,党内情况异常复杂,党内不纯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经过整党、整军运动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党的作风,使党的各级组织成为了夺取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新形势、新情况,党内存在的山头主义、游击主义思想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央适时地强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性纪律性,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定期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党内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切实保证了党的纲领、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需要大量干部随军接管即将解放的城市,中央提出了准备53000个干部的计划,并建立大学和党校培训新干部。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前夕,中共中央及时告诫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保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西柏坡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环境开始由战争转向和平,党的任务开始由革命转向建设,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地位开始由在野党向执政党转变。特殊的时代背景必然提出特殊的历史任务,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新政权的双重历史使命,这就使得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与延安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党的建设以党的中心任务为出发点,以执政党建设为目标,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西柏坡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和新政权建设的实践中,对自身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以适应革命胜利发展的形势,践行群众路线以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党的建设历史的目的,不仅在于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启迪当今党的建设。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不仅面临着长期地、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还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巨大危险,西柏坡时期党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发扬党内民主、反腐倡廉等方面给当前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现实启示。
秦刚[9](2017)在《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刘少奇在不同理论维度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卓越的思考,撰写了大量的理论着作,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又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党建思想。刘少奇从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属性的描述和要求出发,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修养理论进行创造性改造,提出了以无产阶级党性锻造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修养论;第一次科学阐明毛泽东思想的定义,系统论述其主要内容,并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实践土壤、斗争策略、表达形式等角度,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晶,同时也通过党章的形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中的一元指导地位;以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坚决同党内错误思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形成了丰富的党内斗争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情况下,刘少奇就如何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并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执政党建设思想。刘少奇党建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无论是在指导工人运动,还是在领导党的白区斗争,亦或在推进解放战争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保持清醒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有着深刻的理论认知,并以这一矛盾观为基础,提出党的白区工作和实践策略的具体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向和诉求,始终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对于理论的基源性和优越性,把实事求是作为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强调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刘少奇党建思想中还体现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旨趣,以及通俗化、大众化语言风格。刘少奇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其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这些思想仍然显示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杜立芳[10](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认为“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二、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近二十年来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研究概况 |
(一) 关于刘少奇生平及思想的文献资料 |
(二) 关于刘少奇的传记及生平纪实性着作 |
(三)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学术专着 |
(四)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研究论文 |
二、主要研究领域 |
(一)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2.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
(二)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具体内容 |
(三)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
(四)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局限性及时代价值 |
1.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贡献 |
2.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局限性 |
3.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 |
(五) 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 |
1.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与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 |
2.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与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比较 |
三、研究中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
(2)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
二、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三、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特点 |
四、关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评价、启示和研究方法 |
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予以评价。 |
2.从理论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予以评价。 |
3.从特定的历史背景或重大事件切入进行评价。 |
4.从考察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某一分析视角进行评价。 |
5.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某一方面分析入手进行评价。 |
(3)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 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刘少奇的某篇文章、某些论断或着作为理论起点 |
(二) 关于刘少奇对党的建设卓越贡献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 |
(三) 关于刘少奇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的研究 |
(四) 对刘少奇执政党反腐问题的研究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一) 研究的重点 |
(二) 研究的难点 |
(三) 创新点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文献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
(三) 历史研究法 |
第一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
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刘少奇党建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
(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刘少奇对党的建设探索的直接理论来源 |
(三)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影响着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探索 |
(四) 坚贞的革命信仰为刘少奇党的建设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条件 |
(一) 丰富的社会革命斗争实践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二) 开展国建建设实践更加丰富了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 |
三、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初步探索时期(1919—1936) |
(二) 深入探索和思考时期(1937——1945) |
(三) 拓展和完善时期(1945——1949) |
(四) 丰富和发展时期(1949——1969) |
第二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党的理论建设 |
(一) 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较为薄弱的原因和依据 |
(二) 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 |
二、党内民主建设 |
(一) 党内民主的必要性 |
(二) 指明了党内民主建设的目标 |
(三) 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质 |
(四) 提出了扩大党内民主的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 |
(五) 指出了扩大党内民主的途径 |
三、党的组织建设 |
(一) 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 |
(二) 明确干部任用标准,改革干部队伍管理办法 |
(三) 注重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
四、党的作风建设 |
(一) 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
(二) 树立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
(三) 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
五、党的制度建设 |
(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监督 |
(二) 健全各种法律制度使党员成为在遵守宪法和一切法律中起模范作用 |
(三) 倡导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加强司法独立 |
(四) 加强多党合作制度注重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
第三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
一、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
(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摒弃形式主义的民主 |
(二)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关键在党内 |
(三)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尊重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
三、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
(一) 注重对干部权力的约束:强化干部交流与监督 |
(二) 发展干部队伍的政治保障:党管干部 |
(三) 注重干部关系的培养 |
(四) 注重干部工作方法的指导 |
四、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 |
(一) 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
(二)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三大作风 |
五、注重制度建设 |
(一) 关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系问题 |
(二) 关于加强党内外监督的制度 |
(三) 关于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制度 |
(四) 健全法制,完善监督制度 |
第四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
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
(一)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二) 丰富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
(三) 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思想 |
(四) 探索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二、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启示 |
(一)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升执政党理论创新的能力 |
(二) 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党的组织建设 |
(三) 实施科学执政:不断建立和完善党的监督机制 |
(四) 弘扬和培育优良作风: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后记 |
(4)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的背景 |
0.1.2 研究的意义 |
0.2 相关文献综述 |
0.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0.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0.3 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
0.3.1 研究的基本概念 |
0.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0.3.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0.4.1 研究的创新 |
0.4.2 研究的不足 |
1.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 |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
1.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
1.1.2 列宁的党建思想 |
1.1.3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
2.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
2.1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
2.1.1 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 |
2.1.2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
2.1.3 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
2.1.4 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斗争 |
2.2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
2.2.1 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的政治路线 |
2.2.2 提高党员政治觉悟 |
2.2.3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导 |
2.3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
2.3.1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
2.3.2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
2.3.3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
2.4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 |
2.4.1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
2.4.2 做一个好党员的标准 |
2.4.3 干部队伍建设 |
2.4.4 党的基础组织建设 |
2.5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内容 |
2.5.1 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障 |
2.5.2 坚持铁的纪律和自觉的纪律的统一 |
2.6 延安时期刘少奇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
2.6.1 完善以党章为根本的制度体系建设 |
2.6.2 保证党的制度完整彻底的执行 |
3.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历史贡献 |
3.1 发展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理论 |
3.2 维护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领导 |
3.3 概括了群众路线为党的工作方法 |
3.4 丰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 |
3.5 揭示了党的纪律的特征 |
3.6 推进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4.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现实启示 |
4.1 坚持推进党性修养常态化以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
4.2 坚持维护党中央领导以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4.3 坚持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4.4 坚持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
4.5 坚持加强党员的纪律自觉以保证党内生活的严肃性 |
4.6 坚持完善党内制度体系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规范化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5)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
(一)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背景 |
1.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面对的世情 |
2.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面对的国情 |
3.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面对的党情 |
(二)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总结探索 |
1.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1949年—1956年) |
2.对执政党建设反思探索(1956年—1966年) |
二、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 |
(一) 执政党的思想建设 |
1."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 |
2.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
(二) 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
1."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奋斗" |
2.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
3."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 |
(三) 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
1.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
2.防止执政党腐败变质 |
3.密切党群关系 |
三、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时代价值 |
(一)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理论价值 |
1.丰富了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
2.是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组成部分 |
3.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
(二)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导意义 |
1.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对完善党内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3.对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一节 理论来源 |
一、对马克思建党理论的继承 |
二、对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继承 |
三、对国际共运其他领袖人物思想的继承 |
第二节 历史借鉴 |
一、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治国安邦思想的借鉴 |
二、对国民党在大陆执政地位丧失教训的总结 |
三、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经验的总结 |
四、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执政的思考 |
第三节 现实需要 |
一、提高执政能力的考验 |
二、拒腐防变的考验 |
第二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一节 建国前夕的最初思考 |
一、建国前夕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探索的背景 |
二、建国前夕刘少奇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初步探索 |
一、建国初期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探索的背景 |
二、建国初期刘少奇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继续探索 |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探索的背景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刘少奇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 |
第三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加强学习,提高执政党的执政兴国本领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
二、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
第二节 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
一、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 |
二、教育与管理好党的干部 |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夯实执政党的执政基础 |
一、坚持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
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
第四节 探索执政方式 |
一、理顺党政关系 |
二、加快民主化的进程 |
三、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第四章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地位 |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理论的发展 |
一、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成功地运用于中国 |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
第二节 丰富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
一、对"执政"问题认识上的补充 |
二、对践行民主集中制问题上的补充 |
第三节 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启发借鉴 |
一、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 |
二、学习、继承和发展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7)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动机 |
(二) 研究现状 |
(三) 概念界定 |
(四) 框架结构 |
(五) 研究方法 |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
(一) 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
(二) 加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 |
1. 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
2. 加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措施 |
(三) 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 |
1. 思想斗争的必要性 |
2. 思想斗争的方法 |
二、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组织建设 |
(一) 干部队伍建设 |
1. 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务员 |
2. 干部要不断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 |
3. 改变干部队伍中不合理的工资制度和等级制度 |
(二) 党员队伍建设 |
1. 严格党员入党条件 |
2.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 |
三、坚持从严治党,切实搞好作风建设 |
(一)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武断和弄虚作假 |
(二) 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扬民主作风 |
(三) 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四) 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
1. 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
2. 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
3. 克服官僚主义的方法 |
四、坚持和完善党的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建设 |
(一)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
1. 民主集中制的地位 |
2.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
3. 民主集中制的作用 |
4. 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原则 |
(二) 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
1. 实行监督的必要性 |
2. 实行监督的方法 |
(三) 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
(四) 提出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设想 |
五、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意义 |
(一)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 |
1.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政党建设思想 |
2. 丰富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 |
(二) 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 |
1. 有利于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2. 有利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8)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关于基本概念的界定:中共中央“西柏坡时期” |
二、选题的目的及研究的意义 |
(一) 选题的目的 |
(二) 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 研究概况 |
(二) 观点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二)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
(三) 史论结合的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一) 把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探索分成两个阶段 |
(二) 总结了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特点 |
六、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基本框架 |
第一章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
一、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渊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
(二)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
二、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实践基础 |
(一) 土地改革——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
(二) 军事战争——推翻旧的国家政权、构建新中国 |
第二章 “中央工委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探索 |
一、结合土地改革进行整党整军运动 |
(一) 党内不纯是整党的根本原因 |
(二) 整编队伍是整党的关键 |
(三) 开展整军运动是整党的重要内容 |
(四) 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
二、提出加强纪律性 |
(一) 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 |
(二) 革命形势的发展提出了加强纪律性的要求 |
(三) 严格实施加强纪律性的有效措施 |
三、完善党的政策和策略 |
(一) 重申、制定党的总纲领、总路线和总政策 |
(二) 阐释政策与经验的关系 |
(三) 强调政策宣传的重要性 |
第三章 “五大书记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探索 |
一、提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
(一) 强调党内纪律 |
(二) 严格执行进城纪律 |
(三)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 |
(四)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
二、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
(一) 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
(二) 从部队中大量抽调干部 |
(三) 从产业工人中选拔干部 |
(四) 建立党校和大学培养干部 |
三、探索进城之后的党群关系 |
(一) 成立各界代表会扩大党的群众组织 |
(二)加强新闻工作搭建党群联系的桥梁 |
四、为执政党建设做准备 |
(一) 执政党建设的提出 |
(二) 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 |
第四章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特点 |
一、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 |
(一) 整编党的队伍保证土改的顺利推进 |
(二) 加强党的纪律保证夺取全国政权 |
(三) 结合建立新政权提出执政党建设的课题 |
二、党的建设以执政党建设为目标 |
(一)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共向执政党转变的客观因素 |
(二) 中共的自觉意识是向执政党转变的主观条件 |
三、党的建设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
(一) 完善请示报告制度 |
(二) 建立健全党委制度 |
(三) 建立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
四、党的建设以组织建设为基础 |
(一) 整顿党的组织 |
(二) 扩大党员队伍 |
第五章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迪 |
一、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
(一) 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以适应革命发展的形势 |
(二) 践行群众路线以确保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 |
(三) 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
二、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现实启迪 |
(一)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巩固党的核心领导的关键 |
(二) 发扬党内民主是维护党内团结的重要保证 |
(三) 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论文 |
(一) 博士论文 |
(二) 期刊学术论文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9)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意义和缘由 |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基本内容 |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 |
第一节 理论基础:经典作家开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 |
1、马克思恩格斯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创立 |
2、列宁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东方实践 |
第二节 思想启迪: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建党主张和革命运动 |
1、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2、党的诞生和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确立 |
第三节 现实土壤:亲自参与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
1、在指导中国工人运动过程中深化党的理论认知 |
2、在开展党的白区工作过程中与错误思想作斗争 |
3、作为党内主要领导人实际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
第四节 直接营养: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
1、理论基调的一致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坚持 |
2、思想内容的交叉性:在党建理论问题上的各有建树和突破 |
3、理论品格的承接性:刘少奇对毛泽东党建思想运用和实践 |
第二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梳理 |
第一节 启蒙阶段:从革命热血青年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 |
1、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民主思想的启蒙 |
2、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接触马克思主义 |
3、确立革命信仰立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
第二节 创立阶段:从工人运动领袖到实际指导白区党的建设工作 |
1、在指导工人运动中把握中国革命现实境遇 |
2、在指导白区党的工作中对党建规律的探索 |
第三节 成熟阶段: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
1、刘少奇党建思想的正式形成和确立 |
2、刘少奇党建思想的逐步完备和系统 |
第四节 发展阶段: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过程中的党建新思考 |
1、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求和思考 |
2、对长期执政的风险的认识和把握 |
第三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 |
第一节 以无产阶级党性锻造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修养论 |
1、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的提出和边界划分 |
2、思想认识和组织纪律的双重修养逻辑 |
3、无产阶级党性修养的实践路径选择 |
4、文革期间对刘少奇党员修养理论错误评价的再纠正 |
第二节 在概括和阐述毛泽东思想中确立党的思想一元指导论 |
1、“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历史生成性分析 |
2、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系统概括与论述 |
3、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不同态度 |
第三节 在正确与错误思想矛盾交织中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观 |
1、刘少奇党内斗争观的形成过程 |
2、党内斗争产生的问题根源分析 |
3、党内斗争的内容与性质的界定 |
4、党内斗争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
5、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思考 |
第四节 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中保持党先进性的执政观 |
1、在阐释党员标准问题上保持主体先进 |
2、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群众观念 |
3、在坚决抵制腐败中保持党的政治本色 |
第四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质和个性风采 |
第一节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 |
1、实践层面的准确把握和执行 |
2、理论层面的深刻认知和自觉 |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
1、深化矛盾理论问题的思想认知 |
2、辩证的革命策略的运用和发挥 |
第三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指向和诉求 |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旨趣 |
2、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法 |
第四节 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大众化的语言表达 |
1、对于植根中华民族心理的传统文化的辩证考察 |
2、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的合理利用和借鉴 |
3、具有显着特色的大众化语言运用和通俗化表述 |
第五章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
第一节 永葆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
1、无产阶级党员修养理论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
2、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的重塑党员精神之钙 |
第二节 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
1、刘少奇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上的突出作用 |
2、以团结巩固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事业 |
第三节 坚守革命之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1、刘少奇在党的作风上的身体力行和理论思考 |
2、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创举 |
第四节 坚持忧患意识: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
1、刘少奇的廉政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 |
2、十八大以来党内反腐斗争取得的新经验和新胜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 |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二十年来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J]. 李磊.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8(03)
- [2]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J]. 丁俊萍,杨攀.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04)
- [3]刘少奇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彦花.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4]延安时期刘少奇党建思想探析[D]. 王彦琦.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论刘少奇执政党建设理论及其时代价值[D]. 孙云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10(01)
- [6]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 朱夫夫. 安徽大学, 2011(04)
- [7]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 亢飞. 河南大学, 2011(08)
- [8]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研究[D]. 王昆.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4)
- [9]刘少奇党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秦刚. 南京大学, 2017(01)
- [10]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