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对空导弹拦截距离的最佳化(论文文献综述)
彭浪[1](2016)在《蓝宝石整流罩减反射薄膜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导弹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大部分新型导弹都已采用了红外热成像制导技术。红外整流罩是导弹的关键部件之一,但由于其使用环境苛刻,所以要求整流罩必须具有良好的光、机、热性能。蓝宝石的光、机、热性能优良,是制造导弹整流罩比较理想的材料。但是,蓝宝石材料的透射率偏低是制约导弹热成像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减少蓝宝石整流罩的表面反射率是提升导弹性能的一个有效办法。本文研究利用真空镀膜技术在蓝宝石基底上制备中波红外高效减反射薄膜,以提高蓝宝石整流罩的光学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在蓝宝石基底上制备中波红外高效减反射薄膜膜系,对膜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离子辅助沉积(IAD)真空镀膜技术制备出该膜系样品。对样品按军用光学零件检验标准进行环境实验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各项性能符合检验要求,基本达到理论设计目标。研究表明,我们所采用的离子辅助沉积(IAD)真空镀膜技术制备出的整流罩符合军用光学器件检验标准,薄膜的光学性能、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良好,据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PUPU,刘临川[2](2011)在《被遗忘的胜利/Ⅳ》文中认为2008年6月号的《空天防御》(双月刊)刊登了俄联邦军事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前总参作战总局局长维克托·巴伦金上将就这一年8月爆发的俄格冲突和俄军事改革等问题的专着。巴伦金上将对于俄武装力量在这次冲突中的表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驳斥了某些军事宣传机构所谓"俄军已经彻底摆脱车臣战争阴影"的说法。针对外界批评俄罗斯军队在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方面僵化落后,仍然将重点放在使用有生力量和调动大型地面部队的人海战术上,巴伦金上将指出,俄罗斯武装力量尤其是空军很明显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利箭[3](2009)在《天空战记 空战形式演变与技术发展》文中提出1914~1915:武器发射方式与射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防止敌方飞机对己方地面部队的侦察,战斗机很快就担负起击落敌方作战飞机的任务。由于机关枪有大量发射弹药的特性,可以弥补命中率低下的问题,成为战斗机的最佳武器。但机枪怎样安装比较合理呢?一战早期德国人特别偏好让双座机的观察员操作一挺机枪,不过当时飞机的空重约在500千克左右,多一个人和座位会导致整架飞机增重10%,甚至20%,使飞机机动性下降很多。由于单座机的飞行员手不能离开操作杆,所以机枪朝前方发射最有利于瞄准,但这样会先打到自己的螺旋桨。
张明德[4](2008)在《死与新生——从YF-17到F/A-18 第三部分:“大黄蜂”诞生》文中认为"战隼"再战"眼镜蛇"——YF-16与YF-17的舰载衍生型当国会要求海军将需求合并到空军ACF计划后,由于两家ACF承包商都缺乏舰载机开发经验,便开始寻找协助开发的合作伙伴。通用动力(GD)一开始找上的是拥有丰富舰
王志吉[5](2002)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组合型动力装置。它将固体火箭技术和冲压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比冲高、速度快、重量轻、射程远、机动性能好和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新一代导弹对其动力装置提出的要求,是超声速导弹动力装置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实现补燃室高效率、稳定、可靠的工作,是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问题。然而补燃室内燃气同空气的掺混燃烧过程十分复杂,影响燃烧效率的设计参数很多。因此,为了组织好二次燃烧,必须从影响二次燃烧的各个环节去寻找改善的具体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的掺混燃烧过程,探索提高补燃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本文基于简单反应的旋涡分裂模型,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的湍流燃烧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补燃室设计参数包括进气道出口设计参数和燃气发生器喷管设计参数对燃烧效率的影响。通过计算与分析,增进了对补燃室内掺混燃烧过程的理解,为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设计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补燃室内的流动十分复杂,存在三个回流区和一个旋涡区,回流区对掺混燃烧过程有重要影响;2.增大空气入射角度、向前移动进气道出口位置有利于增强头部回流区强度,增强掺混效果,燃烧效率上升;3.两个进气道在补燃室周向成180度布置,有利于增强燃气同空气的掺混;4.在进气道出口增加空气分流挡板,有利于增加进入头部的空气流量,提高燃烧效率;5.增加燃气喷管数量能增强燃气同空气在头部的燃烧效果,为燃烧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6.燃气以一定角度喷射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7.增加燃气喷射速度有利于增强回流区强度,头部燃烧温度上升,但速度太大则会减弱燃气同空气在进气道下游的掺混燃烧,减少燃气在室内停留时间,燃烧效率降低;8.燃气射流与空气流在进气道出口直接撞击不利于燃烧效率的提高;9.在适当范围内增大空燃比能显着提高燃烧效率。 本文还完成了实验小型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吴海[6](1995)在《俄罗斯米格-29M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文中指出 俄罗斯米格-29M战斗机的外表酷似标准的米格-29战斗机,但其在飞机骨架设计、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系统方面却优于米格-29。它能执行更广泛的作战任务;利用包括空对空导弹、航炮、精确灵巧弹药在内的各种机载武器夺取空中优势,攻击、拦截陆上和海上目标以及压制敌方防空火力。这些任务都可在不需要其它作战飞机的支援,也不需要外挂吊舱,以及全天候、昼/夜作战条件下完成。
Hans A.Maurer,姜继庆[7](1991)在《导弹导引头的有源天线阵》文中研究指明 主动射频导引头——常规式和阵列式由于主功射频导引头成本费用高,因而不象半主动射频导弹导引头那样受到人们的偏爱,但近几年来,它已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刘景臣[8](1991)在《国外多模(多波段)复合寻的制导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多模导引头的研制与应用现状,分别介绍了双模(双色)光学导引头、微波/红外双模导引头、毫米波/红外双模导引头在一些国家的研制情况、型号产品以及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双色传感器、射频/红外双模传感器和信号与图象处理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多模复合导引头的发展趋势,预计这种导引头90年代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金同太[9](1990)在《九十年代空战》文中提出 “歼击机驾驶员应当有一个指定的适合他们巡航的区域,一旦看见敌人,就必须发起攻击,并将其击落,否则将是愚蠢的。”1917年M.V.里奇桑芬(Richthonfen)的格言至今仍钉在许多空军基地酒巴的大门上。或许这话永远不会构成一种完整的空战理论,但比那些军事学院的研究更好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空战的历史已进入了理论与实践的循
田振华[10](1989)在《“发射后不管”——九十年代空战之必须》文中提出 事情是由于威胁而开始的。未来的任何冲突,如果苏联的第一次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的大规模冲击就能压倒西方战斗机的防御,那么它的结局第一天就可以确定了。每架战斗机必须能够在一次出击中击毁几架来袭者才能改变劣势。这就要求缠斗时间要短,为此最好使用发射后即可自主的空对空导弹,使驾驶员在按下发射按钮后就可立即
二、空对空导弹拦截距离的最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对空导弹拦截距离的最佳化(论文提纲范文)
(1)蓝宝石整流罩减反射薄膜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光学薄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1.3 蓝宝石整流罩的研制现状 |
1.3.1 蓝宝石材料及成型加工现状 |
1.3.2 蓝宝石整流罩光学薄膜的制备水平 |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向及所做的工作 |
2 光学薄膜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
2.1 薄膜光学的理论基础 |
2.2 光学薄膜的设计方法 |
2.2.1 膜系的结构 |
2.2.2 膜系评价函数 |
2.2.3 膜系的优化方法 |
2.2.4 膜系的分析与优选 |
3 蓝宝石表面减反射薄膜的膜系设计 |
3.1 蓝宝石光基片的光学性质 |
3.2 薄膜材料的选择 |
3.2.1 薄膜材料的性质 |
3.2.2 薄膜材料的选择 |
3.2.3 材料参数的获取 |
3.3 蓝宝石基底减反射膜系的实现 |
3.3.1 蓝宝石基底减反射膜系的设计目标 |
3.3.2 蓝宝石基底减反射膜系的结构 |
3.3.3 蓝宝石基底减反射膜系的分析与评价 |
4 蓝宝石基底减反射薄膜的制备 |
4.1 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 |
4.1.1 化学气相沉积(CVD) |
4.1.2 化学液相沉积(CLD) |
4.1.3 物理气相沉积(PVD) |
4.2 影响薄膜质量的工艺要素及作用机理 |
4.3 获得高品质薄膜的工艺途径 |
4.4 镀膜设备 |
4.5 工装的设计 |
4.6 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
4.7 基片的清洁 |
4.8 薄膜制备的工艺过程 |
5 样品的检测 |
5.1 光学性能检测 |
5.2 机械强度检测 |
5.3 抗热震性能 |
5.4 检测结果分析 |
6 论文总结 |
6.1 论文结论 |
6.2 论文局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冲压发动机的分类 |
1.3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 |
1.4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 |
1.5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 |
2.1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2.2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流场简化假设 |
2.3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流场仿真模型 |
2.3.1 湍流流动模型 |
2.3.2 湍流燃烧模型 |
2.3.3 控制方程 |
2.4 FLUENT软件介绍 |
2.5 数值模拟方法 |
2.6 边界条件与流场初始化 |
2.6.1 边界条件 |
2.6.2 流场初始化 |
第三章 典型补燃室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3.1 计算边界及网格划分 |
3.2 补燃室内气体状态参数分布 |
3.3 燃烧效率分析 |
3.4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 |
3.5 空燃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 |
3.6 小结 |
第四章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优化设计 |
4.1 概述 |
4.2 进气道优化设计 |
4.3 进气道出口设计参数优化 |
4.3.1 进气道进气角度的影响 |
4.3.2 进气道后置长度的影响 |
4.3.3 进气道周向角度的影响 |
4.3.4 一种新型进气道计算 |
4.4 燃气喷管优化设计 |
4.5 燃气喷管设计参数优化 |
4.5.1 燃气喷嘴数量的影响 |
4.5.2 燃气喷嘴喷射角度的影响 |
4.5.3 燃气喷嘴与进气道相对位置的影响 |
4.5.4 燃气喷射速度的影响 |
4.6 小结 |
第五章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实验研究 |
5.1 概述 |
5.2 直连式实验系统及设计 |
5.3 实验数据处理 |
5.3.1 测量参数 |
5.3.2 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 |
5.3.3 数据处理 |
5.4 实验结果 |
5.5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空对空导弹拦截距离的最佳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蓝宝石整流罩减反射薄膜的工艺研究[D]. 彭浪.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2]被遗忘的胜利/Ⅳ[J]. PUPU,刘临川.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06)
- [3]天空战记 空战形式演变与技术发展[J]. 利箭. 航空档案, 2009(04)
- [4]死与新生——从YF-17到F/A-18 第三部分:“大黄蜂”诞生[J]. 张明德. 航空档案, 2008(07)
- [5]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烧过程仿真与实验研究[D]. 王志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01)
- [6]俄罗斯米格-29M轻型多用途战斗机[J]. 吴海. 现代兵器, 1995(06)
- [7]导弹导引头的有源天线阵[J]. Hans A.Maurer,姜继庆. 航空兵器, 1991(05)
- [8]国外多模(多波段)复合寻的制导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景臣. 红外与激光技术, 1991(02)
- [9]九十年代空战[J]. 金同太. 航空兵器, 1990(05)
- [10]“发射后不管”——九十年代空战之必须[J]. 田振华. 航空兵器, 19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