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1](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文中指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一种流行病学较为特殊的病毒性疾病。近几年来,由于鼠化弱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在控制疫情上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生猪上调和出口任务逐年加大,鼠化弱毒疫苗已远不能适应扑灭本病的迫切需要。因此尽快地研制出较为理想的疫苗,乃是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王薇[2](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碧君,李谦,汪德生[3](2006)在《口蹄疫检测能力比对试验的结果分析》文中提出对22份盲样采用R IHA、RT-PCR、LB-ELISA和3ABC-I-ELIS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R IHA试验中,X079、X100、X232盲样分别为口蹄疫A型、O型和AsiaⅠ型抗原阳性;X136为猪传染性水泡病抗原阳性;X141、X165为阴性样本。在LB-ELISA中,L222、L271、L323、L431、L502盲样为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L283、L307、L457、L550、L557为阴性样本。在3ABC-I-ELISA中,Y067、Y123盲样为口蹄疫感染抗体阳性;Y167为阴性样本。在RT-PCR检测中,Z075盲样扩增出分子长为634bp、483bp和278bp 3条特异性的DNA片段,Z126盲样扩增出分子长为634bp和278bp 2条特异性的DNA片段,确定为口蹄疫病毒;Z087为阴性样本。
王家福[4](2005)在《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危害牛、猪、羊等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并能形成国际大流行,国际兽疫局(OIE)将其排在A类家畜传染病的首位。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本病的防治工作。疫苗免疫是防制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为了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对疫苗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目前防制家畜口蹄疫病主要以使用抗原(病毒培养液)不经过浓缩的普通灭活疫苗为主,一般每头剂量3ml仅含3个PD50。因普通疫苗的抗原未经浓缩处理抗原含量偏低,同时存在一定量的细胞碎片等非抗原蛋白成份,所以保护力低、免疫期相对较短,并有一定的副反应。 本研究通过对口蹄疫病毒抗原的高倍浓缩等一系列手段制备出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型疫苗并中试放大,摸索出一套新的生产工艺。通过对疫苗毒株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病毒毒力和免疫原性、病毒液的前处理和高倍超滤浓缩工艺、浓缩后病毒含量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建立(运用ELISA、TCID50等手段建立新的检测方法并与乳鼠LD50试验平行比较)、应用国际通行标准(OIE)对疫苗进行PD50测定并与普通疫苗的效力相比较等研究试验,最终研制成功的三批疫苗在实验室和田间试验中均达到了预先规定的各项标准:1.提高了安全性:动物注射疫苗后安全而无副作用。2.降低了使用剂量:2ml/头剂(普通疫苗使用量为3ml)。3.提高了免疫效力:每头剂达到6个PD50以上(普通疫苗每头剂含3个PD50)。4.延长了免疫持续期:达到6~7个月(普通疫苗为4个月左右)。 目前,该疫苗已通过农业部的新兽药证书的评审,预期在我国口蹄疫疫病的防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5](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改进试验报告》文中提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经两年来在十多万头猪上进行了数十批次试验,安全率100%,保护率在试验场内蹄叉攻毒为90%,同居感染为92.9%,大面积区域试验平均保护率为82.5%,注射疫苗后七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在6个月以上,疫苗在3~28℃室温内可保存9个月。地鼠灭活苗产量高、保护率较好,且保存、运输、使用等较方便,适合于农村大规模普注需要。
胡钧[6](2003)在《猪主要疫病免疫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芳[7](2012)在《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研究法、描述研究法、措施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首先从阐述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的角度,表明净化动物疫病的难度加大;从阐述动物疫病净化概念的角度,明确动物疫病净化的实质;从阐述国内外净化动物疫病的成功经验,分析和讨论完善我国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必要性和创新点。从而提出建立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可行性途径是动物疫病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其次是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的技术措施和保障措施研究,拟结合我国目前的无疫区建设成就,借鉴美国、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经验,分析和讨论无疫区的建设可促进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基础的建设,从而提出我国实施区域化管理是净化动物疫病的先行步骤,可为净化动物疫病的成功提供保障。此外,本研究还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查询的方式归纳总结国内外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包括销毁和复育法(如区域化全进全出制和空栏期法)、种群封闭法(如生物安全管理法、清洁和消毒法、SPF管理技术)、检测和清除法(也称监测淘汰法)、药物治疗法、营养补充法、疫苗免疫法、直接病毒暴露法、后代隔离法。最后是根据动物疫病根除方案、区域化管理措施以及种畜禽管理措施等,总结得出垂直净化和水平净化的创新思路,指出垂直净化是重要技术手段,水平净化是行政手段。建议我国积极开展SPF化繁殖体系建设,并首选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内建设,通过SPF化垂直引种机制,从源头净化动物疫病。在区域垂直净化的基础上停止免疫,再结合水平净化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在非免疫无疫区周围进行扩展延伸,做到集中连片,最终实现由点到面的全国范围内的动物疫病净化无疫的目标。
胡钧[8](2004)在《猪主要疫病免疫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猪主要疫病疫苗种类1 以有无增殖力可分为“弱毒活苗”与“灭活疫苗”。2 以增殖系统不同可分为“动物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疫苗、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与植物疫苗(分为可食和不可食两种)”四大类。3 以生物学差异可分为“病毒疫苗、细菌疫苗、原
马海利[9](2008)在《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FMDV抗原表位和免疫特性的基础上,结合FMD的流行特点,设计了O型FMDV复合表位与CTB的融合基因CTB-Th2-VP1和CTB-VP1-2A-Epi,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在BL21中获得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具有O型FMDV和CTB双重反应原性。融合蛋白复性后具有CTB的生物活性,腹腔接种小鼠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细胞和黏膜免疫,其中CTB-VP1-2A-Epi融合蛋白产生的免疫水平高于或接近灭活疫苗。将CTB-VP1-2A-Epi融合基因克隆到枯草芽孢杆菌表达载体pBC38C中,构建了CTB-VP1-2A-Epi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免疫小鼠可产生O型FMD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将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与重组鸡痘病毒vUTAL3CP1、核酸疫苗pIRES3CP1及O型FMDV灭活苗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联合免疫小鼠。结果显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增强这三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其中以核酸疫苗首免、重组鸡痘病毒加强免疫,结合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灌服的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最佳,可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和表达的CTB-VP1-2A-Epi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FMDV免疫原性和CTB佐剂作用,为研制和使用新型、高效的FMD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钟金栋[10](2007)在《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猪水泡病(SVD)又名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毒(SV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口和蹄部产生水泡性损伤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FMD)极为相似,不容易区别,严重阻碍我国畜牧业和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兽医局(OIE)将这疫病列为A类传染病。在国际贸易中,多数国家对SVD采取严格的检疫和控制措施已成为一种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VSV)及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此建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安全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猪水泡病、水泡性口炎、口蹄疫的控制和出入境检验检疫至关重要。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技术,对猪水泡病病毒外壳蛋白抗原(VP1)编码基因进行了克隆,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应用表达产物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建立了猪水泡病RT-PCR、多重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病毒核酸的鉴别检测,其主要内容和结果为:1.以猪水泡病病毒核酸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849bp的VP1基因,通过T-A克隆,将VP1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克隆载体质粒中,构建SVDV VP1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的正确性。再将片断插入pBAD/Thio TOPO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筛选获得VP1基因正向插入、有正确读码框的阳性克隆,成功构建了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经L-Arabinose诱导表达,可稳定、高效地表达VP1蛋白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0.002%的L—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5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表达蛋白为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7.13kDa,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6%。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诱导的蛋白能与猪水泡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应用该重组抗原建立了检测猪水泡病的间接ELISA方法,以重组的猪水泡病病毒VP1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以重组VP1蛋白为抗原检测SVDV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根据基因库中的猪水泡病病毒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了与SVDV互补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251bp和366bp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稳定、高效、快速地检测出猪水泡病病毒。通过检测FMDV、VSV、BHK21细胞等,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证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对SVDV 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检测,结果SVDV RNA在10-4稀释度时仍能检测到阳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3.应用RT-PCR技术,建立了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方法。根据基因库中的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各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与FMDV、SVDV、VSV互补的3对特异性引物,对样品中的cDNA模板进行了多重RT-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189bp、125bp和300bp。用这3对引物对病毒样品cDNA模板进行多次扩增,均能稳定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本试验能同时特异、敏感、快速地鉴定FMDV、SVDV和VSV。4.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方法。根据基因库中的SVDV高度保守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VDV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TaqMan RT-PCR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102copies病毒RNA;与FMDV、VSV等其它水泡性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3;与常规的RT-PC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可对样品中微量SVDV进行准确检测,是一种SVDV检测的良好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应用表达产物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建立了猪水泡病RT-PCR、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核酸检测方法。该检测体系对于猪水泡病的预防和控制、出入境检验检疫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显得至关重要,为我国猪水泡病的诊断和动物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共危机 |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
2.1.3 危机防控能力 |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
2.2.4 系统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口蹄疫检测能力比对试验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 |
1.2 盲样 |
1.3 材料 |
1.4 方法 |
2 结 果 |
2.1 RIHA试验结果 |
2.2 RT-PCR试验结果 |
2.3 LB-ELISA试验结果 |
2.4 3ABC-I-ELISA试验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
第三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种毒复壮传代、毒力测定、免疫原性试验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生产种毒种子批建立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研究及疫苗的安全和效力试验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七章 三批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保存期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八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田间注苗保护试验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九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OIE参考实验室(Pirbright)检验报告 |
第十章 牛O型口蹄疫PAN—ASIA拓扑型(JMS/02/00)高倍浓缩灭活疫苗中间试制试验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第十一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7)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动物疫病净化现状 |
1.2.1 动物疫病净化的概念 |
1.2.2 我国的动物疫病净化现状 |
1.2.3 国外的动物疫病净化现状 |
1.2.4 我国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与国外差别 |
1.3 我国完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必要前提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1.6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7 论文结构与内容 |
2 我国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研究 |
2.1 规模化养禽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简介 |
2.1.2 公司种鸡场疫病净化措施 |
2.1.3 种鸡场疫病净化措施总结 |
2.2 规模化养猪业和养牛业的疫病净化措施 |
2.2.1 种猪场的疫病净化措施 |
2.2.2 养牛业的疫病净化措施现状 |
2.3 我国无疫区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研究 |
2.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3.2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成果 |
2.3.3 广东省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措施 |
2.3.4 我国疫病净化保障体系的研究 |
2.3.5 我国无疫区建设对保障体系的促进作用 |
3 国外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研究 |
3.1 养殖业的疫病净化措施的研究 |
3.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2 禽病净化措施 |
3.1.3 猪病净化措施 |
3.1.4 牛病净化措施 |
3.2 国外无疫区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 |
3.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2 美国无疫区的动物疫病净化根除措施 |
3.2.3 西班牙猪伪狂犬病根除方案 |
3.2.4 荷兰猪伪狂犬病根除方案 |
3.2.5 澳大利亚牛布鲁氏菌病根除方案 |
3.2.6 德国非免疫无疫区的疫病净化措施 |
3.2.7 南非免疫无疫区的疫病净化措施 |
3.2.8 巴西口蹄疫的区域化净化措施 |
3.2.9 哥伦比亚口蹄疫的区域化净化措施 |
4 我国动物疫病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可行性研究 |
4.1 研究方法和内容 |
4.2 区域化管理模式和相关概念 |
4.3 我国的区域化政策 |
4.4 疫病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的意义 |
4.4.1 有利于制定疫病净化方案 |
4.4.2 有利于净化长效机制的形成 |
4.4.3 有利于净化基础的形成 |
4.5 动物疫病净化结合区域化管理可行性研究 |
5 讨论 |
5.1 首先侧重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基础的完善 |
5.1.1 净化相关法规、规章的完善 |
5.1.2 净化长效机制的确立 |
5.1.3 我国兽医组织机构体系的完善 |
5.1.4 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规划 |
5.2 我国动物疫病净化措施的创新性研究 |
5.2.1 垂直净化思路的研究 |
5.2.2 水平净化思路的研究 |
5.3 我国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思路 |
5.4 展望 |
6 结论 |
6.1 建立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步骤 |
6.2 动物疫病净化措施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动物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
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新型疫苗研究 |
2 新型免疫原与疫苗 |
3 载体与疫苗 |
4 结语 |
第二章 霍乱毒素研究进展 |
1 CT 的结构特性 |
2 CTB 黏膜免疫佐剂研究 |
3 小结 |
第三章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
1 口蹄疫传统疫苗研究 |
2 口蹄疫新型疫苗研究 |
3 展望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基因的分子设计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基因的构建与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与CTB 融合蛋白的实验免疫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CTB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构建与实验免疫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O 型FMDV 复合表位/CTB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与多种FMDV 基因重组体联合实验免疫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CURRICULUM VITAE |
(10)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水泡病研究进展 |
1.1 SVDV病原学 |
1.1.1 病毒分类与特性 |
1.1.2 基因组结构 |
1.1.3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1.1.4 SVDV的抗原结构 |
1.2 SVDV流行病学 |
1.2.1 流行与危害 |
1.2.2 病毒的繁殖与复制 |
1.2.3 SVDV的传播 |
1.3 SVDV诊断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1.3.1 动物试验 |
1.3.2 血清抗体检测方法 |
1.3.3 核酸诊断 |
1.4 SVD的控制和预防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策略 |
第二章 猪水泡病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2.2 主要试剂配制 |
2.2.3 引物设计 |
2.2.4 技术路线 |
2.2.5 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 |
2.2.6 cDNA的反转录 |
2.2.7 SVDV-VP1基因的PCR扩增 |
2.2.8 PCR产物的小量胶回收 |
2.2.9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10 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11 重组表达质粒在TOPO10E.coli细胞中的诱导表达 |
2.2.12 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 |
2.2.13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2.14 重组蛋白的小批量生产和纯化 |
2.3 试验结果 |
2.3.1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
2.3.2 SVDV VP1基因的亚克隆及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2.3.3 SVDV核蛋白表达重组质粒的序列分析 |
2.3.4 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2.3.5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
2.3.6 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纯化 |
2.4 讨论 |
2.4.1 VP1基因的选择 |
2.4.2 基因表达系统的选择 |
2.4.3 VP1基因表达 |
2.4.4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三章 猪水泡病检测技术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病毒株、细胞和主要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试剂配制 |
3.2.4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5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2.6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2.7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3.3 结果 |
3.3.1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2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3.3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3.4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3.4 讨论 |
3.4.1 猪水泡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4.2 多重PCR检测口蹄疫、猪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的研究 |
3.4.3 实时荧光定量TaqMan RT-PCR检测猪水泡病病毒的研究 |
3.4.4 应用重组抗原建立检测猪水泡病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研究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3]口蹄疫检测能力比对试验的结果分析[J]. 周碧君,李谦,汪德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02)
- [4]牛O型口蹄疫高倍浓缩灭活疫苗的研制[D]. 王家福.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5]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改进试验报告[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6]猪主要疫病免疫技术[J]. 胡钧. 养猪, 2003(01)
- [7]我国动物疫病净化长效机制的研究[D]. 刘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8]猪主要疫病免疫技术[A]. 胡钧. 2004东北养猪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9]O型FMDV复合表位/CTB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与实验免疫[D]. 马海利. 吉林大学, 2008(11)
- [10]猪水泡病毒VP1基因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D]. 钟金栋.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