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测试(三)第二章线圈连接组测试

变压器测试(三)第二章线圈连接组测试

一、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黄柯予[1](2021)在《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网容量的增加,变压器的配置数量日益增多。变压器作为输变电系统中的最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及用户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变压器在运行期间出现严重缺陷而损坏,不仅会产生高昂的维修或更换费用,还会造成电网稳定性下降甚至部分区域停电等严重后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判断变压器电气性能状况并以此对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将会对电力行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变压器绕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是变压器出厂、交接、例行和诊断性试验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试验。目前对于变压器介损试验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当次试验数据与历史试验数据及出厂试验数据的变化值来进行比对分析,无法有效地检验出局部电气绝缘性能的降低,无法对设备缺陷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文研究了一套对试验数据分析预测的方案,使用神经网络建立一个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预测的模型,通过输入当次试验数据和上次试验地历史数据,对下次试验数据进行预测并判断下次试验时设备状态,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多次预测得到试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利用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更加全面地对设备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检修策略,及时开展设备大修,确保设备在运行中不发生绝缘故障。为了实现对试验数据的预测,本文收集了大量变压器的历史试验数据,以前两次试验数据作为输入组,第三次试验数据作为输出组,采用了BP神经网络,利用其对非线性数据较强的处理能力,完成了对试验数据变化趋势的仿真,最终成功实现了对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的预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计算值基本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试验误差控制在2%以内,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应用于试验数据分析预测,并可以进一步在本文基础上建模,实现对其他试验数据的预测。本文设计开发使用了MATLAB软件,经过测试,该软件实现了单组试验数据预测、多组试验数据批量导入预测、预测数据导出、单组试验数据变化趋势图绘制、变压器故障点预警等功能。

杨和庆[2](2016)在《X射线介质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X射线的介质识别方法是目前主要的非接触式介质识别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安全防卫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X射线透射介质时的衰减规律,得到能够识别三相流体相含率和固体介质种类的两种介质识别算法,进而设计出一种基于X射线的介质识别系统,为石油工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介质识别方法。本文研究的X射线介质识别系统由双能级X射线发生系统和能谱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根据不同能级的X射线透射介质时不同的衰减规律,采用特征能量分别为58.87keV和17.44keV的钨(W)靶和钼(Mo)靶两种X射线管组成双能级X射线源,通过相应的介质识别算法可以识别油、气、水三相混合流体的相含率或不同厚度的固体介质的种类。研制了X射线发生及控制系统,控制X射线管产生稳定可控的X射线,该射线发生系统由两极高压电压电源、灯丝电流源和控制系统组成,该系统可以通过RS-485通信接口和上位机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能谱分析系统由X射线探测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和多道能谱分析系统组成。X射线探测系统包括闪烁体探测器、光电倍增管、反向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峰值保持电路,该系统将透射介质后的X射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由FPGA和高速A/D模数转换芯片组成,可以对X射线探测系统输出的信号进行高速采样;多道能谱分析系统对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峰值检测和分道,得到特征射线的强度,通过相应的算法得到介质信息,并进行显示和存储。介质识别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稳定性试验、油、气、水三相流体介质识别试验和固体介质识别试验。大量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介质识别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对油、气、水三种成分相含率的测量误差均在4%以内,并能准确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固体介质,为以后的现场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潘鸿健[3](2019)在《MF保温免拆模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性能及隔热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模板作为一种混凝土成型必要的辅助材料被大量使用,但其施工周期长、劳动消耗大、不利于环保的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近年来多起建筑失火皆由外墙保温板的燃烧所引起,因此保温板的燃烧特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种以矿棉、玻化微珠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新型建筑板材——MF(矿棉纤维)保温免拆模板,此种新型板材作为一种绿色工业产品既可以在用做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时免去拆模步骤,从而达到简化施工工序的效果;又可以充当建筑保温板来保证建筑墙体防火不燃以及保温隔热等优良性能。针对MF保温免拆模板与混凝土的界面连接能力进行了推出试验,根据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种类、界面连接方式、锚固钉位置的不同,并通过对构件破坏形式、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的检测,来研究复合构件界面连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MF保温免拆模板与混凝土的连接需要采用锚固钉,并且锚固钉需采取四周布置的方式,同时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会使板材与混凝土的粘结更加充分、密实。为了研究MF保温免拆模板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将本墙体与其他几种常用的保温墙体结合标准的要求进行性能参数对比,再利用Fluent进行常温下墙体的二维瞬态传热分析,通过对墙体衰减倍数、延迟时间的对比来对MF保温免拆模板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作进一步的评价,结果表明:MF保温免拆模板复合墙体的衰减倍数、延迟时间均大于其余几种墙体,表现了本复合墙体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针对MF保温免拆模板的防火性能对板材进行了三个试验:不燃性试验、热值测定试验以及单体燃烧试验,结果表明MF保温免拆模板的燃烧等级属于A2级,符合我国现阶段对保温板的要求,有利于建筑结构防火的需要。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了总结及研究展望,为MF保温免拆模板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提出了针对MF保温免拆模板研究方向的建议以及实际应用的思考,致力于推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在我国的运用及发展。

高井超[4](2019)在《软土地基多电渗联合排水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自前苏联科学家Reuss在1809年通过实验第一次发现土中的电渗现象,到1939年由Casagrande将电渗技术用到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后,各国学者对电渗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软土地基的快速高效排水和深土层排水成为工程建设中的难题,电渗法因而再次受到关注。目前,如何利用电渗法快速高效排出软土地基中水是研究电渗解决软土地基排水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电渗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提高电渗效率的研究情况,电渗法在处理软软黏土地基中的优缺点等;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辽宁沈阳建筑大学地下7m深的软黏土开展了多组室内模型电渗排水试验研究,主要探讨提高电渗法处理软黏土的排水效率和深土层电渗排水,为电渗法的推广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主要工作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双水平电渗联合排水试验研究。完成了两个电渗排水系统下的双水平电渗排水试验和一个排水系统下的单水平电渗排水试验。通过对两组电渗排水试验的电渗排水量、排水时间、能量消耗、含水量变化等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得到双水平电渗排水试验的电渗排水效果优于单水平电渗排水试验。即经多电渗处理的电渗排水试验提高了电渗排水效率。二是电极板电渗排水试验研究。本部分共开展了五组电渗排水试验。五组基本电渗排水试验包括全绝缘电极板电渗排水试验、不绝缘电极板电渗排水试验、绝缘阳极板电渗排水试验、绝缘阴极板电渗排水试验、全绝缘电极板与绝缘阴极板联合下的电渗排水试验。得到如下结论:绝缘电极板电渗排水试验可提高电渗出水量、减少能耗、但是会延长电渗排水时间。联合电渗排水试验的电渗排水效果最佳。然后利用COMSOL来研究了竖向一维土柱试验板状电极电势场分布及变化规律。三是深土层逐级电渗排水设计,进行了两级电渗排水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组对比试验:一是全绝缘电极板逐级电渗排水试验,二是普通电极板逐级电渗排水试验。通过对比两组试验的排水量、排水时间、能量消耗、含水率变化等影响因素得到全绝缘电极板逐级电渗排水试验可提高电渗排水量、降低能量消耗。但也存在电渗时间变长及逐级电渗排水试验第一级阴极板下方有存水现象。

王东阳[5](2018)在《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国内高铁总运营里程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高铁系统中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牵引变压器(含附属套管)作为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承担着电能转换的任务,其绝缘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有效、准确评估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除对牵引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之外,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检验主要是利用“天窗”时间进行定期的离线检修与预防性绝缘试验,依据测试结果(绝缘电阻、工频介损等)只能对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进行大体上的评判,包含信息较少且对绝缘状态变化敏感性不强,当测试结果发生明显变化时绝缘性能已严重降低。频域介电谱法由于具有测试电压低且无损、携带绝缘信息丰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国内外相关学者一致认为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实际工程中,基于频域介电谱法对牵引变压器进行测试与绝缘状态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天窗”时间有限,牵引变压器绝缘温度无法与环境温度平衡,测试过程中牵引变压器绝缘温度时变;2)由于牵引负荷具有冲击性,牵引变压器绝缘不均匀老化问题突出,不均匀老化对绝缘频域介电谱的具体影响因素及特征尚不清楚。为了提高牵引变压器绝缘状态评估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本文针对牵引变压器绝缘频域介电谱测试及状态评估开展了如下工作:1)通过研究油隙载流子运动方程与分布模型,分析了变压器油隙介电响应过程中载流子分布特征,得到了以电导率、离子迁移率等为参量的绝缘电介质(油隙、油浸纸)的介电参数方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2)研究了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特征,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的校正方法,推导了油隙介电参数与复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归纳、验证温度对油隙电导率频域谱的作用规律,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油隙介电谱归算至参考温度的方法;3)研究了绝缘纸不均匀热老化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得到了不均匀热老化影响变压器绝缘介电谱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均匀热老化对牵引变压器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影响;4)通过试验模型制作、测试与结果分析,研究了参考温度下油浸式套管水分含量评估,进一步考虑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油浸式套管受潮状态评估方法。

朱星宇[6](2016)在《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多孔陶瓷材料特殊的内部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通孔,使得多孔陶瓷材料有着特殊的性能,耐高温,抗腐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已应用到很多具体的工程领域。以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总结现有的摩擦理论和磨损机理的基础上,从划痕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磨损预测等方面出发,对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硬度、变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磨损量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提出的划痕试验方法标准,在MMW-1A型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测量不同划痕位置的划痕宽度,计算出不同载荷试验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硬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的划痕宽度也不同,但计算出的划痕硬度值基本不变。建立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的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工程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划痕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对不同载荷下的划痕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划痕过程中应力的分布情况,总结划痕过程中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划痕接触的最大应力变化规律,结合SiC多孔陶瓷材料在划痕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总结分析划痕过程中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裂纹产生的模式。以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的环-块摩擦副为试验对象,在改进后的MMS-2A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变载荷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摩擦磨损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载荷逐渐增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试验载荷增大,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通过观察磨损后的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形貌,研究表明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脆性断裂。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变载荷下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环块摩擦副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变载过程中摩擦副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SiC多孔陶瓷材料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利用MMW-1A型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销-盘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建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预测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磨损量,对预测结果分别进行残差检验、灰色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符合要求。

王旭冲[7](2017)在《电压暂降扰动对典型敏感设备影响特性及试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电力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电力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一方面,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冲击性负荷等的大量接入,直接或间接地给电网电能质量造成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PLC、计算机设备、变频设备等新型设备的普遍应用,对电网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诸多的电能质量问题中,电压暂降引起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由于电网中电压暂降敏感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使得开展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压暂降进行了理论研究与仿真试验研究,探索了电压暂降对敏感设备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电压暂降传播规律研究。本文研究了电压暂降在电网中的传播,其中重点对其在变压器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类型电压暂降在不同接线方式变压器中的传播进行建模仿真,得到了电压暂降在电网中的传播规律。(2)提出了一种电压暂降凹陷域计算方法。在传统故障点法计算电压暂降凹陷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暂降时PCC点电压与故障点位置的函数关系,进而求得电压暂降凹陷域。(3)对敏感设备在电压暂降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对常见敏感设备在电压暂降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依据耐受特性对敏感用户进行分类,对典型敏感设备电压暂降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包括交流接触器、变频器和光伏逆变器,得出了不同敏感设备耐受性的主要影响特征量。(4)搭建了电压暂降敏感设备耐受性试验平台并对典型设备开展试验研究。运用电压暂降试验平台对交流接触器、变频器和光伏逆变器3种典型电压暂降敏感设备进行耐受性试验,依据得到的相关试验数据,绘制了对应的电压暂降耐受曲线并进行分析。

王述伦[8](1967)在《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文中研究说明 一、概述大家知道,变压器并联运行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即所有变压器的1.额定高、低线电压需分别相等,也就是线电压比需相等;2.短路电压需相等;3.必须有同样的连接组,以保证

钟思翀[9](2021)在《电力装备电磁振动噪声特性分析及其降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变压器噪声问题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由于电网、新能源产业中非线性负载引入的谐波加剧了振动噪声。振动噪声的变化将对周边环境、电力变压器使用寿命等产生影响。为探究有效降噪方法,需要对电工装备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针对电力变压器电磁振动噪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并对设计的有源降噪系统进行降噪效果实验,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为了获得用于叠片电磁振动数值计算所需的磁特性参数,本文采用了符合IEC国际标准的MST500磁特性测量系统装置,开展了不同谐波下铁心硅钢片磁化特性与磁致伸缩特性的测量,并基于测量数据对电力变压器进行电磁振动数值计算分析。(2)基于测量磁特性数据,建立目标电力变压器的三维数值弱耦合计算模型,探究电力变压器在谐波激励下的服役磁特性、电磁振动与声场分布;考虑铁心磁致伸缩效应,对电力变压器进行谐波激励下磁场、机械场、声场的计算,得到磁场、声场、铁心振动结果,并与工频正弦激励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谐波输入对铁心电磁振动的影响。(3)采用有源降噪方法,判断模型降噪效果;进行器件选型,构建有源降噪硬件系统;编写主控算法程序,模块化实现各单元功能;系统整体联调,优化系统工作效率。(4)针对目标电力变压器进行测试实验,对叠片铁心在特定工作条件下被测点的振动位移与加速度进行测量,以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有源降噪前后电力变压器周围声场分布,多维度探究最优降噪区域与最优有源降噪方案。本文针对有源降噪方法展开研究,探索了有源降噪的效果,研究内容有益于降噪领域的工程实践经验积累,对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降噪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曹欢[10](2019)在《航空交流电弧故障试验分析及识别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空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深受人们重视,其中电弧故障为最常见的航空事故诱因。飞机内部空间狭小且封闭,散热性差。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气流使得飞机飞行状态改变,这一过程伴随着不断的振动,加之航空线束相比于一般电缆更细,绝缘层更薄,因此在振动环境中发生摩擦、弯曲、折断以及腐蚀而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并由此产生电弧故障,进而可能酿成更严重的事故。为了减少电弧故障的产生,对航空交流电弧故障进行有效的识别工作变得十分必要。本文依据美标SAE AS5692、UL1699以及国标GB/T31143-2014完成了三种航空交流串联电弧故障试验:点接触试验、接线端连接松动-振动试验和串联碳化路径试验,以及三种航空交流并联电弧故障试验:并联电缆切割试验、串话干扰试验和湿弧轨迹试验,并且采集正常以及故障的电流信号,用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提取到的电流信号首先进行电流幅值归一化处理以便消除幅值造成的影响。将归一化幅值进行加窗快速傅里叶变换,再将所得谐波幅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前二十次谐波(8000Hz)的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和以及间谐波均值。结果表明,这三种指标对于电弧故障的判别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由于经过了两次归一化运算,已经消除了电流等级、谐波幅值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仍存在少量的识别误差。将电流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根据每个电流周期形成的相平面图可以得出相应的二值矩阵,划分矩阵计算出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结果发现无法设置阈值进行电弧故障识别。因此将原有算法进行改良,设置动态窗,计算窗内分形维数峰峰值和方差与标准值的欧氏距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欧氏距离对于电弧故障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弧故障识别率以及排除单一指标造成的误判,本文将奇次谐波和、偶次谐波和、间谐波均值、计盒维数欧氏距离和信息维数欧氏距离五种指标计算结果的数据作为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输入,将电路状态作为输出,进行网络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效率可达97.22%,为电弧故障识别工作和AFCI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二、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工作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
    2.1 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及原理
        2.1.1 电力变压器基本结构
        2.1.2 电力变压器主要原件及作用
    2.2 变压器电容量及介损原理
    2.3 变压器电容量及介损试验测试目的及优缺点
    2.4 变压器绕组电容量及介损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2.4.1 变压器绕组电容量及介损试验方法
        2.4.2 变压器绕组等效数学模型
    2.5 变压器电容量及介损试验故障分析方法
        2.5.1 试验数据常规分析方法及其缺点
        2.5.2 变压器绕组电容量及介损试验数据深度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介损试验数据预测技术
    3.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3.1.1 BP神经网络结构
        3.1.2 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数学原理
    3.2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
    3.4 介损试验数据预测模型的MATLAB实现
        3.4.1 训练数据设置
        3.4.2 神经网络参数设置
        3.4.3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4.1 软件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4.2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4.2.1 业务分析
        4.2.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4.2.3 其他需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设计
    5.1 软件总体设计
    5.2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软件功能设计
        5.2.1 软件启动界面功能设计
        5.2.2 批量数据分析功能设计
        5.2.3 单个数据分析功能设计
    5.3 软件特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与测试
    6.1 软件编程及各功能实现
        6.1.1 软件启动功能实现
        6.1.2 变压器介质损耗试验数据批量分析界面
        6.1.3 变压器介质损耗试验数据单个分析界面
    6.2 软件验证
        6.2.1 验证案例1
        6.2.2 验证案例2
        6.2.3 验证案例3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X射线介质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X射线介质识别技术及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X射线介质识别理论与方法
    2.1 X射线的性质
    2.2 X射线的产生
    2.3 X射线谱
    2.4 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
        2.4.1 单色X射线的衰减
        2.4.2 多色连续谱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2.5 X射线介质识别方法
        2.5.1 固体介质识别方法
        2.5.2 油气水三相流体介质识别方法
    2.6 X射线介质识别系统整体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X射线发生及控制系统
    3.1 总体方案
    3.2 X射线管的选择及参数
    3.3 高压电压源设计与实现
        3.3.1 两极高压电源设计与实现
        3.3.2 PWM控制器
        3.3.3 H桥变压器驱动
        3.3.4 倍压整流电路
        3.3.5 电压检测及光耦隔离电路
    3.4 灯丝电流源
        3.4.1 电流源滤波电路
        3.4.2 灯丝电流采样放大电路
    3.5 X射线电源控制系统
        3.5.1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3.5.2 DAC输出控制模块
        3.5.3 ADC采样检测模块
        3.5.4 温度检测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X射线检测及能谱分析系统
    4.1 总体方案
    4.2 X射线的探测
        4.2.1 闪烁体
        4.2.2 光电倍增管
    4.3 脉冲信号处理电路
        4.3.1 放大滤波电路
        4.3.2 峰值保持电路
        4.3.3 过峰检测电路
    4.4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4.4.1 FPGA最小系统
        4.4.2 高速ADC AD9226
    4.5 信号特征分析及采集方式的选择
    4.6 能谱分析系统
        4.6.1 STM32最小系统
        4.6.2 FLASH存储模块
        4.6.3 网口通信模块
        4.6.4 多道寻址程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介质识别系统试验
    5.1 室内三相流模拟系统
    5.2 室内试验
        5.2.1 系统稳定性试验
        5.2.2 介质识别试验
    5.3 试验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MF保温免拆模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性能及隔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建筑模板的发展
    1.2 保温板的发展
    1.3 保温免拆模板的研究现状
    1.4 MF保温免拆模板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MF保温免拆模板界面连接性能试验研究
    2.1 MF保温免拆模板—混凝土复合试件简述
    2.2 复合试件的设计
    2.3 MF保温免拆模板的制作及力学性能
        2.3.1 MF保温免拆模板的生产工艺
        2.3.2 MF保温免拆模板的力学性能
    2.4 MF保温免拆模板-混凝土复合试件的制作
        2.4.1 试件浇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2 MF保温免拆模板—混凝土复合试件的制作
        2.4.3 复合试件混凝土强度测定试块材料性能试验
    2.5 加载方式及测试内容
        2.5.1 加载方式
        2.5.2 测点设置及数据获取
        2.5.3 试验仪器设备
    2.6 试验过程以及现象
        2.6.1 自然连接试件试验现象
        2.6.2 锚固钉连接试件试验现象
    2.7 试验结果分析
        2.7.1 混凝土强度对界面连接性能的影响
        2.7.2 混凝土种类对界面连接性能的影响
        2.7.3 界面连接方式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F保温免拆模板的热工性能评价
    3.1 常用非稳态传热方法介绍
        3.1.1 谐波分析法
        3.1.2 反应系数法
        3.1.3 Z传递系数法
        3.1.4 数值分析法
    3.2 衰减倍数与延迟时间的简化计算
    3.3 计算墙体类型
    3.4 按规范计算结果
    3.5 复合墙体的非稳态传热模型
        3.5.1 复合墙体传热模型的建立
        3.5.2 边界条件
        3.5.3 模拟计算结果
    3.6 数据分析
        3.6.1 规范计算与数值计算的结果对比
        3.6.2 MF保温免拆模板复合墙体与其他墙体的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F保温免拆模板燃烧性能研究
    4.1 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
    4.2 MF保温免拆模板的燃烧性能试验
        4.2.1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
        4.2.2 MF保温免拆模板的热值测定
        4.2.3 MF保温免拆模板的单体燃烧试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软土地基多电渗联合排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电渗的研究进程
        1.2.1 理论研究
        1.2.2 数值模拟
        1.2.3 模型试验
        1.2.4 实际工程应用
    1.3 提高电渗效率的研究现状
        1.3.1 电渗加固的影响因素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路线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2 双水平电渗联合排水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步骤
    2.5 试验结果分析
        2.5.1 电渗排水量和排水时间
        2.5.2 能量消耗
        2.5.3 含水量变化
    2.6 讨论
    2.7 结论
3 电极板电渗排水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装置
        3.2.1 主体试验装置
        3.2.2 电源装置
        3.2.3 测量装置
    3.3 试验方案
    3.4 试验步骤
        3.4.1 T1-T4组电渗排水试验步骤
        3.4.2 T5组电渗排水试验步骤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排水量和排水时间
        3.5.2 电流变化
        3.5.3 能量消耗
        3.5.4 含水量变化
    3.6 结论
4 板状电极扩散场的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定义
        4.2.1 建模流程
        4.2.2 AC/DC模型
    4.3 土中电势场的建立
        4.3.1 电磁学基本理论
        4.3.2 空间电势场模拟
    4.4 模型创立步骤
    4.5 本章小结
5 深土层逐级电渗排水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装置
        5.3.1 主体试验装置
        5.3.2 电源装置
        5.3.3 其他装置
    5.4 试验步骤
        5.4.1 M组电渗逐级排水试验步骤
        5.4.2 N组电渗逐级排水试验步骤
    5.5 试验结果分析
        5.5.1 电渗排水量和排水时间
        5.5.2 电流变化
        5.5.3 能量消耗
        5.5.4 含水量变化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变压器频域介电响应研究现状
        1.2.1 频域介电谱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特征
        1.2.2 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的建模与解释
        1.2.3 基于频域介电谱的油纸绝缘状态诊断方法
        1.2.4 频域介电谱测试方法的优化
        1.2.5 主要问题阐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油纸绝缘低频介电响应的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低频激励下油隙介电响应建模
        2.2.1 测试过程中载流子来源研究
        2.2.2 载流子运动方程及其分布模型
    2.3 模型验证与特征分析
        2.3.1 模型离散化与边界条件
        2.3.2 试验测试及模型验证
        2.3.3 介电响应过程载流子分布特征
    2.4 油纸绝缘系统低频介电参数方程
        2.4.1 介电参数方程的建立
        2.4.2 试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温度对油隙频域介电响应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时变温度下油隙频域介电响应特性
        3.2.1 时变温度下油隙介电谱测试
        3.2.2 试验结果与特性分析
    3.3 时变温度下油隙频域介电响应校正
        3.3.1 时变温度下校正方法研究
        3.3.2 校正方法验证
    3.4 温度对油隙电导率频域介电谱的影响规律归纳与证明
        3.4.1 试验材料处理与测试
        3.4.2 试验结果分析与规律归纳
        3.4.3 规律验证与证明
    3.5 不同温度油隙频域介电谱归算方法与案例证明
        3.5.1 油隙介电参数与电导率的关系推导
        3.5.2 归算方法的提出
        3.5.3 案例证明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绝缘纸不均匀热老化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均匀热老化油纸绝缘频域介电响应试验
        4.2.1 试验材料及其预处理
        4.2.2 加速热老化实验
        4.2.3 试验设计及测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绝缘纸聚合度
        4.3.2 绝缘纸中弱酸含量
        4.3.3 频域介电谱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试验结果讨论
        4.4.1 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4.4.2 水分及其不均匀分布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4.4.3 不均匀热老化对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套管油纸绝缘受潮状态评估研究
    5.1 引言
    5.2 不同受潮状态套管试验
        5.2.1 试验材料预处理
        5.2.2 套管试验模型制作
        5.2.3 不同受潮状态套管频域介电谱测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结果
        5.3.2 基于修正模型的结果分析
    5.4 套管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研究
        5.4.1 参考温度下水分评估研究
        5.4.2 温度对套管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影响研究
        5.4.3 实际工况下受潮状态评估方法及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多孔陶瓷材料国外研究现状
        1.2.2 多孔陶瓷材料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多孔陶瓷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来源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iC多孔陶瓷划痕试验
    2.1 划痕试验简介
        2.1.1 划痕试验
        2.1.2 划痕硬度
    2.2 SiC多孔陶瓷划痕硬度试验
        2.2.1 SiC多孔陶瓷划痕硬度试验设备
        2.2.2 SiC多孔陶瓷划痕硬度试验方法
    2.3 SiC多孔陶瓷划痕硬度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iC多孔陶瓷划痕过程应力分析
    3.1 SiC多孔陶瓷划痕过程有限元仿真
        3.1.1 ANSYSWorkbench简介
        3.1.2 SiC多孔陶瓷划痕过程有限元仿真
    3.2 划痕过程应力分析
    3.3 划痕过程裂纹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C多孔陶瓷摩擦磨损性能
    4.1 摩擦磨损理论
        4.1.1 摩擦理论
        4.1.2 磨损机理
    4.2 SiC多孔陶瓷摩擦磨损试验设计
        4.2.1 试验设备
        4.2.2 试验方案设计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变载荷对SiC多孔陶瓷摩擦系数影响
        4.3.2 SiC多孔陶瓷摩擦磨损机理分析
    4.4 变载荷SiC多孔陶瓷摩擦有限元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C多孔陶瓷磨损预测
    5.1 灰色系统理论
        5.1.1 灰色GM(1,1)预测模型
        5.1.2 预测模型检验
        5.1.3 灰色GM(1,1)预测模型适用范围
    5.2 SiC多孔陶瓷销-盘摩擦副摩擦磨损试验
    5.3 SiC多孔陶瓷材料磨损预测模型建立
        5.3.1 试验一SiC多孔陶瓷磨损量预测
        5.3.2 试验二SiC多孔陶瓷磨损量预测
        5.3.3 试验三SiC多孔陶瓷磨损量预测
        5.3.4 SiC多孔陶瓷磨损量预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电压暂降扰动对典型敏感设备影响特性及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电压暂降的传播与凹陷域研究现状
        1.2.2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耐受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压暂降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电网中的传播研究
    2.1 电压暂降的基本概念
        2.1.1 电压暂降的定义
        2.1.2 电压暂降的特征量
        2.1.3 电压暂降凹陷域
        2.1.4 电压耐受曲线
    2.2 电压暂降的产生机理
        2.2.1 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
        2.2.2 感应电机启动引起的电压暂降
        2.2.3 变压器投切引起的电压暂降
    2.3 电压暂降的传播机理研究
    2.4 电压暂降凹陷域计算方法研究
        2.4.1 短路故障计算原理
        2.4.2 基于最小二乘改进故障点法的凹陷域计算方法
        2.4.3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压暂降对典型敏感设备及用户影响分析
    3.1 敏感设备及用户电压暂降差异化需求分析
    3.2 电压暂降对交流接触器影响分析
        3.2.1 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
        3.2.2 交流接触器数学建模
        3.2.3 电压暂降对交流接触器的影响仿真研究
    3.3 电压暂降对变频器影响分析
        3.3.1 变频器工作原理
        3.3.2 电压暂降对变频器的影响仿真研究
    3.4 电压暂降对光伏电池影响分析
        3.4.1 光伏逆变器工作原理
        3.4.2 电压暂降对光伏逆变器的影响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敏感设备电压暂降耐受性试验研究
    4.1 敏感设备电压暂降耐受性试验平台
        4.1.1 电压暂降源
        4.1.2 敏感设备负荷
    4.2 交流接触器电压暂降耐受性试验
        4.2.1 试验方案设计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变频器电压暂降耐受性试验
        4.3.1 试验方案设计
        4.3.2 试验结果分析
    4.4 光伏逆变器电压暂降耐受性试验
        4.4.1 试验方案设计
        4.4.2 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9)电力装备电磁振动噪声特性分析及其降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噪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降噪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电磁振动噪声分析基础
    2.1 变压器电磁场-机械场耦合分析
        2.1.1 电磁场基本方程
        2.1.2 结构力场基本方程
    2.2 变压器振动声波传播分析
        2.2.1 固体中的声波动方程
        2.2.2 声学传波方程
        2.2.3 周围声能量与声压级方程
    2.3 变压器振动声波频率特性分析
    2.4 有源降噪变压器声波获取与抵消特性分析
        2.4.1 变压器产生的声波获取
        2.4.2 有源降噪的声波叠加
    2.5 变压器多物理场分析模型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电磁振动噪声数值分析
    3.1 铁心硅钢片磁特性测量
        3.1.1 磁化特性
        3.1.2 磁致伸缩特性
        3.1.3 含谐波的磁特性测量
    3.2 变压器电磁振动数值分析
        3.2.1 变压器振动噪声计算
        3.2.2 变压器声场分布计算
        3.2.3 应用有源降噪变压器声场分布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源降噪系统的实现
    4.1 有源降噪系统架构
    4.2 有源降噪系统算法的实现
        4.2.1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4.2.2 RMS Prop算法
        4.2.3 非线性度函数
    4.3 降噪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压器噪声有源降噪的实验研究
    5.1 变压器本体振动测量与分析
    5.2 有源降噪系统整体效果分析
    5.3 变压器有源系统降噪影响因素分析
        5.3.1 有源降噪与变压器距离大小的影响
        5.3.2 有源降噪摆放角度的影响
        5.3.3 有源降噪扬声器数量的影响
    5.4 有源降噪效果及其通用性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10)航空交流电弧故障试验分析及识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航空交流电弧故障试验分析
    2.1 电弧理论及电弧故障类型
        2.1.1 电弧理论
        2.1.2 航空交流电弧故障类型
    2.2 串联电弧故障试验分析
        2.2.1 点接触试验
        2.2.2 接线端连接松动-振动试验
        2.2.3 串联碳化路径试验
    2.3 并联电弧故障试验分析
        2.3.1 电缆切割试验
        2.3.2 串话干扰试验
        2.3.3 湿弧轨迹试验
    2.4 其它设备
        2.4.1 电源和负载
        2.4.2 数据采集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电弧故障分析
    3.1 傅里叶变换理论
    3.2 电弧故障电流的傅里叶分析
        3.2.1 航空交流串联电弧故障奇偶次谐波和特征分析
        3.2.2 航空交流并联电弧故障奇偶次谐波和特征分析
        3.2.3 航空交流串联电弧故障间谐波均值特征分析
        3.2.4 航空交流并联电弧故障间谐波均值特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电弧故障分析
    4.1 电流相平面图
    4.2 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
    4.3 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3.1 航空交流串联电弧故障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3.2 航空交流并联电弧故障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4 基于欧氏距离的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4.1 航空交流串联电弧故障欧氏距离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4.2 航空交流并联电弧故障欧氏距离分形维数指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电弧故障识别方法
    5.1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5.2 多特征融合的航空电弧故障识别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压器绕组介损试验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柯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X射线介质识别方法研究[D]. 杨和庆.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5)
  • [3]MF保温免拆模板与混凝土墙体连接性能及隔热性能研究[D]. 潘鸿健. 东南大学, 2019(05)
  • [4]软土地基多电渗联合排水试验研究[D]. 高井超.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5]高铁牵引变压器绝缘的介电频谱研究及应用[D]. 王东阳.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6]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D]. 朱星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01)
  • [7]电压暂降扰动对典型敏感设备影响特性及试验技术研究[D]. 王旭冲. 东南大学, 2017(04)
  • [8]变压器试验(三) 第二章 线卷连接组试验[J]. 王述伦. 变压器, 1967(03)
  • [9]电力装备电磁振动噪声特性分析及其降噪研究[D]. 钟思翀.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10]航空交流电弧故障试验分析及识别策略研究[D]. 曹欢.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变压器测试(三)第二章线圈连接组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