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价竞卖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低价竞卖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对低价竞卖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低价竞卖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一、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蔡俊煌[1](2012)在《产业安全视角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全球市场竞争已进入定价权博弈的时代。全球涉农产业所呈现的不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态势无疑是研究当前国际定价权和国内自主定价权问题的逻辑前提。定价权的博弈已成为产业安全的新常态,是一种竞争综合实力和规则制定权的博弈,实质上更是各利益主体间的战略博弈。在开放大格局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受控或缺失、国内自主定价权不断弱化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显性现象,正危及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的价格安全和产业利益安全,正成为一种涉农产业安全的新常态。我国不论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资源或初级原料的供给者或购买者、产业链中游的生产者、还是产业链终端的最大消费者,都不拥有定价权,如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还是作为全球钾肥、大豆、棉花等涉农战略性商品的最大需求者,但都只能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这表明我国涉农产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被锁定于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大部份产业利益被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受到剥夺,陷入了定价权丧失或弱化的产业安全困境。为此,本论文从全球视野、涉农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展开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安全理论、寡头垄断理论、全球价值链治理与经济租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的理论分析、总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典型的案例研究、技术路线法等主要方法,从国际定价权、国内自主定价权和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三个方面,来剖析我国大宗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或弱化的环境、现状、表现形成、定价机制、影响因素和深层成因等,并从创新健全理论体系、国家战略、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规则等主要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从阐明研究的意义、目标、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与不足等方面开始,梳理并评述了产业安全、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与全球价值链等相关文献资料,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第三章,阐析研究理论基础并界定相关概念。分析产业安全和定价权问题的各自逻辑前提及两者间的关系,侧重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权问题的相关基础理论,并指出关于定价权研究存在的误区。第四章,全面分析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环境、现状及表现形式。研究发现,不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已是全球涉农产业的市场大环境,即全球涉农产业已从一国集中走向全球寡头垄断,从涉农寡头布局高附加值战略环节到联合治理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这成为涉农定价权问题的逻辑前提;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下,各种定价权问题已成为我国涉农产业安全的新常态。第五章,分析研究了基于产业安全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机制。结果认为,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机制的研究除了包括常见的在国际贸易环节的谈判定价机制和以期价为基准的现货交易定价机制外,还应包括一国国内的自主定价机制(如,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体定价方式)和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机制。第六章,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钾肥定价权博弈的典型案例研究,全面分析了基于期货定价和基于谈判定价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际定价权问题的研究结论基本已趋于一致,即影响国际定价的各种因素大都会通过影响国际期货价格来影响现货价格,且美国的CBOT和ICE主导了基于期货定价的涉农战略性商品的国际定价,其价格溢出效应已强势作用于我国国内的期现货价格。全球供方/需方垄断和是影响我国钾肥等基于谈判定价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七章,着重运用协整分析、方差分解分析和VAR分析等定量方法和比较分析法来实证研究外部因素对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国内自主定价权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涉农战略性商品的总体(以农产品总体价格为例)实证研究和个体(以猪肉价格为例)实证研究的结论均表明,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增强,而国内因素的影响在减弱,进而揭示出国内自主定价权在外部因素的冲击下正呈现弱化态势。另外,源自不同冲击路径(贸易传导、FDI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正不断削弱我国自主定价权。第八章,采用理论分析、路径图解法(技术路线法)、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考察、揭示全球性涉农寡头主导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路径。结果表明,当前,对中国涉农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性布局和联合治理正是以美为主的涉农寡头进行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攫取经济租或定价权收益、分享我国经济高增长成果是其战略目标。第九章,侧重从战略层面来揭示我国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或弱化的深层成因。研究认为,深层外因主要体现在:旨在攫取“经济租”的涉农垄断寡头的战略行为、扭曲国际定价的美国涉农战略性制度安排、国际多元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农产品日益金融化和WTO农业协议的不平等等五个方面;深层内因主要体现在:战略性障碍、理论性障碍、涉农产业层面的制约、市场主体层面的制约、多层面的协同性障碍等五个方面。第十章,提出破解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弱化困境的对策,旨在提升产业安全度。基于上述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和内外深层成因的分析,对策建议着重包括打造一批有定价优势的世界级涉农市场主体,创新健全产业安全理论体系、涉农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正和博弈规划、战略储备体系和供需平衡机制、进出口调控和行业协同机制、期现货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反垄断法等八大方面。第十一章,结论与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尝试从全球视野、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涉农产业大系统和纵向关联的逻辑来全面研究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首次明确将自主定价权纳入并拓宽了产业安全的内涵;分析并提出定价权缺失或弱化成为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新常态,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博弈实质上是一种战略性博弈。尝试将囿于国际定价权的研究拓展到国内自主定价权、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三个方面来全面剖析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所面临的定价权问题;尝试以全球价值链治理和经济租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新的理论视角来分析涉农战略性商品的定价权问题;同时,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也为从宏观经济景气变动的角度来考察问题的提供了新视角。

耿书勤[2](2006)在《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供不应求,生产商由于能够为社会提供稀缺的产品而在渠道中处于支配性地位。人们较多的从生产商的角度来看待渠道系统。如今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产品供过于求使得顾客成为稀缺资源。渠道系统的权力转向了零售商户,尤其是超市、连锁店、大卖场成了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因此渠道理论也应更多的从销售终端的角度去分析。在专卖行业领域,多年来由于专卖的存在,形成了专卖品制造商和中间销售企业不重视销售终端,认为产品进入零售店后就与自己无关,与跨国公司对渠道终端的强力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加入WTO后,对于专卖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营销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渠道争夺战,转变为现在的渠道终端争夺战。如何在现有的国情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专卖制度加紧对渠道终端的控制,已经是摆在我国专卖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营销渠道理论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专卖的角度出发,以烟草行业为例对渠道终端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博弈论对烟草行业的产业集中、渠道冲突及建立工商联盟进行渠道终端控制的动因等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然后,根据渠道控制效果理论,构建了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及展望。本文具有一定新意之处是:①分析了烟草专卖行业营销渠道终端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并运用博弈论对渠道终端控制存在的“产业集中”、“终端冲突”和“渠道联盟形成动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经济学解释。②提出了改善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措施。③建立了一套评价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效果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性说明。本文的研究,对改善烟草行业的渠道终端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晨曦[3](2003)在《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文中提出今年以来,我国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了开局良好的势头。但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时,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一个令人十分不安的问题,就是企业降价竟销的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这个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企业降价竟销的原因与动力何在?消除这种顽症的良药又在何处?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根治这种顽症的方略。

唐若维[4](2001)在《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先导型产业,因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随着我国加入WTO日程的日益临近,作为我国医药产业中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细分产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更是成为产业发展的焦点,如何充分利用目前中药研究开发所具有的现实比较优势,并通过合理的机制转变为未来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当前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所应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创新经济学角度,应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学的有关理论框架,对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并从战略和组织的角度对产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与产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战略,并讨论产业层次技术创新的组织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角度提出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围绕我国中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产业技术创新关键性问题、产业组织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 1、产业研究开发分析表明:我国中药研究开发较之西药具有自身特点和局部比较优势,现实学术界也具备较多的技术可行性极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在产业内始终难以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将现实的优势转化为产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中药新药研究整体表现为数量众多但创新度不高的特点,存在研究开发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并存,且并未有效体现中药的比较优势; 2、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表明:就技术角度而言,我国中药产业研究层面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理动物模型的建立,产业层面的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生产剂型工艺研究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性关键环节,如能实现上述从研究层面和产业层面四个方面尤其是关键性技术的点突破,将诱发产业技术创新集群现象;就组织角度而言,我国中药产业的 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合作创新表现为总体数量较少、创新产出层次不高的特点,重大技术创 新存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却缺乏有效的组织模式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 整合; 3、产业组织状况分析表明:我国中药产业属于低集中度竟争型市场 结构,产业的市场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变相的价格竞争以及广告战等低 层次竟争手段,市场绩效不够理想,产业整体表现为过度竞争态势。 在实证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旨在推进产业 整体技术创新的系统而又有机的产业政策体系:(1)产业技术政策:充分 利用政策杠杆引至产业技术创新的点突破,诱发产业内技术创新集群; (2)产业创新政策:充分利用产业创新要素禀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 用政府计划实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3)产业组织政策: 有效利用政策手段将产业的过度竟争转化为有效竟争,将产业竞争引至 运用技术创新等高层次竞争行为。

苏祝成[5](2001)在《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市场组织结构与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命题。不同产业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的市场主体十分清晰,且具规模,因此可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进行研究。茶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在我国南方山区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如何推进我国传统茶产业改造与升级、提高产业竞争优势”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业竞争力具体落实在产业组织载体上,因此组织制度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研究茶产业组织制度与绩效的关系,试图得出茶产业市场组织结构与绩效一般性结论,进而提出具体政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茶叶有不同于其它产品的技术属性和市场属性,这些属性决定着茶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运行的基本特点。茶叶生产的特点是,茶树上采摘的鲜叶不能直接用来消费,而必须进行加工才能成为消费品;茶园投入有一定的资产专用性;鲜叶容易腐烂,这些技术特性使得鲜叶外部化交易会存在很高的交易成本,交易中不同制度安排将产生不同的绩效。和其它农产品不同的是,茶叶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茶叶品质的鉴定常采用感官审评方法,没有客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而一般消费者缺乏感官审评专业知识,茶叶的这种市场特性使交易双方常拥有不相等的信息,它是导致茶叶市场价格无序竞争的根本原因。消费的文化性是茶叶商品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文化是茶产业特有的现象,它决定了茶产业运行有不同于其它产业的规律。 (2)制度环境(包括茶产业相关的各种政策)作为外生变量影响着茶产业组织制度安排及产业主体竞争行为,进而影响着产业的运行绩效。从我国古、近代历史来看,茶叶种植较早就有商品化生产的特点,进入唐、宋朝以后,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分工。清朝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产业组织分工进一步细化。对清朝茶产业发展的影响,除了消费需求因素以外,政府的自由贸易政策是重要的促进因素。清朝末期茶产业逐渐衰落,而印度和日本等产茶国相继崛起,不同地区产业组织制度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 50-80年代我国茶产业经历了从恢复发展、迅速扩张到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时期茶产业政策和产业组织制度有几次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80年代初集体茶场实行“承包责任制”和 1985年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1985年以前,政府对茶叶实行垄断经营,茶产业组织制度具有政府强制性安排的特点。产业组织之间交易的“行政式”制度安排对产业运行绩效的影响是二方面的。首先,产业运行中组织的交易成本很低,同时它有效地保证了茶叶供给短缺时出口货源的需要,但这种产业组织制度也存在其固有的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产业资源配置对市场反映的滞后性、产业运行系统风险的外部性和产业主体激励不足等。 臼)90年代茶产业组织结构与茶叶市场交易制度演变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是产业主体为了追求潜在利益而推进的变革,因此这些制度的演变有其内在的动因,它会给局部“当事人”带来收入流增加,但其中一些演变也制约了产业总体绩效的提升,因而产业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继80年代初推行“分包”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茶园经营规模变小。90年代有进一步呈小型化趋势,这种趋势和 90年代“名优茶”需求扩张有关。手工“名优茶”生产在“挨家挨户”式经营中更具有效率,但分散、小规模的生产组织结构极易导致市场的低绩效竞争。叨年代茶叶精制加工和出口经营厂商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加剧了市场的竟争,不利于我国茶产业竟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 (4)50-90年代我国茶产业发展实证研究表明,茶产业扩张的动因和产业增长方式呈现阶段性特征。80年代茶园单产提高十分明显,能对此进行解释的可能原因是:技术进步、茶园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和70年代新植茶园逐渐进入高产期。对产业中不同组织之间收入分配比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茶叶原料生产主体并没有充分获得市场应有的收入;相反,工、商组织占有了较多利润,从而防碍了茶园传统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与升级。 (5)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或地区茶产业组织结构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茶园经营规模和产业纵向交易制度安排有很大的不同。对以小规模农户为经营主体的茶叶生产地区,如何解决农户的“入市”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斯里兰卡主要采用“分成”制,而日本主要采用合作组织形式,这两种模式对当前我国茶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路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6)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茶叶生产组织结构的一个特点,对于茶叶生产农户产业化经营,并不能简单照般目前农业产业化实践中的各种模式,而应结合茶产业自身特点。“农户+公司”是茶叶生产农户产业化经营一种模式,其有效运转关 互二 键是内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农户+专业市?

二、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产业安全视角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内容
        1.2.3 研究的逻辑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数据来源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本研究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安全视角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研究的文献述评
    2.1 国内外(涉农)产业安全的研究
        2.1.1 (涉农)产业安全概念界定的研究
        2.1.2 涉农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1.3 涉农产业安全问题传导机制的研究
        2.1.4 关于涉农产业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2.1.5 对国内外涉农产业安全的研究简评
    2.2 国际/国内定价权研究的述评
        2.2.1 定价权涵义研究的述评
        2.2.2 国际定价权研究的述评
        2.2.3 国内自主定价权研究的述评
        2.2.4 全球价值链治理下定价权研究述评
        2.2.5 定价权缺失的战略性成因的研究
        2.2.6 定价权缺失或弱化的相关对策建议
        2.2.7 国际/国内定价权研究的总体简评
    2.3 定价权与产业安全相关性研究述评
    2.4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与相关概念界定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涉农战略性商品与涉农产业价值链
        3.1.2 产业安全与涉农产业安全
        3.1.3 定价权与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
    3.2 定价权与产业安全的关系理论分析
        3.2.1 导致产业安全的路径引发定价权问题
        3.2.2 定价权问题的产业安全效应分析
        3.2.3 定价权问题成为产业安全新常态
    3.3 定价权的相关理论分析
        3.3.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理论
        3.3.2 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理论
    3.4 关于定价权问题的认识误区
第四章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环境、现状及表现形式
    4.1 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全球市场环境分析
        4.1.1 涉农产业从国家垄断走向全球垄断
        4.1.2 全球涉农产业纵向一体化日益加强
        4.1.3 涉农战略性商品“四化”现象加剧
        4.1.4 涉农商品国际价格大幅波动中上涨
    4.2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产业安全环境及现状分析
        4.2.1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国际贸易格局与现状分析
        4.2.2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寡头战略布局态势与现状
        4.2.3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金融市场环境与现状分析
        4.2.4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产业政策环境与现状分析
    4.3 基于产业安全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问题的表现形式
        4.3.1 国内价格跟随国际市场价格渐趋一致波动,渐失定价自主权
        4.3.2 供求基本平衡时剧烈波动中大幅上涨趋势,长期定价权受控
        4.3.3 进出口贸易中呈现“高买低卖”现象,国际定价权基本丧失
        4.3.4 寡头主导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的缺失
第五章 基于产业安全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机制
    5.1 涉农战略性商品的国际交易定价机制
        5.1.1 国际贸易的谈判定价机制
        5.1.2 国际贸易以期价为基准的定价机制
    5.2 涉农战略性商品的国内定价机制
        5.2.1 农业发达国的国内农产品定价机制
        5.2.2 中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国内定价机制
    5.3 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机制
第六章 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案例研究
    6.1 基于期货定价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以大宗农产品为例
        6.1.1 国际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1.2 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基于谈判定价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钾肥为例
        6.2.1 钾肥的全球市场格局
        6.2.2 中国钾肥国际定价权博弈中节节败退
        6.2.3 钾肥国际贸易环节定价机制及其演变
        6.2.4 钾肥国际定价权旁落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涉农战略性商品国内自主定价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7.1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影响因素的VAR实证分析——以农产品总体为例
        7.1.1 国内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7.1.2 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
        7.1.3 涉农战略性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1.4 内外部冲击因素的比较分析
    7.2 我国涉农战略性商品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影响因素的VAR实证分析——以猪肉个体为例
        7.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7.2.2 VAR模型等实证分析
        7.2.3 内外部冲击因素的比较分析
    7.3 不同冲击路径的国际因素对国内自主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7.3.1 对外进口依存度大的商品对国内自主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7.3.2 国际期货价格信息溢出对国内自主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7.3.3 国际涉农寡头的战略布局对国内自主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受控的路径与案例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8.1 涉农寡头主导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路径分析
        8.1.1 涉农寡头寡占全球价值链的扩张路径和战略布局重点
        8.1.2 联合治理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是主要的治理模式
        8.1.3 涉农寡头主导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竞争策略
    8.2 以美为主的涉农寡头主导涉农战略性商品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分析——以大豆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为例
        8.2.1 涉农寡头投资目标是能获取“经济租”的高附加值项目
        8.2.2 “美国因素”对全球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分析
        8.2.3 涉农寡头日益受益于涉农商品国际价格上涨的实证研究
    8.3 中国国内涉农战略性商品自主定价权日益受控及其演进方向
        8.3.1 国际涉农寡头控制中国涉农商品自主定价权的策略与路径
        8.3.2 中国涉农战略性商品自主定价权日益受控的演进方向
第九章 基于产业安全的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的成因分析
    9.1 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的深层外因分析
        9.1.1 涉农垄断寡头的战略行为——攫取“经济租”
        9.1.2 美国涉农战略性制度安排——扭曲国际定价
        9.1.3 国际多元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
        9.1.4 农产品日益金融化加剧其价格不确定性
        9.1.5 WTO农业协议和国际定价规则的不平等
    9.2 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的深层内因分析
        9.2.1 战略性障碍分析
        9.2.2 理论性障碍分析
        9.2.3 涉农产业层面的制约分析
        9.2.4 市场主体层面的制约分析
        9.2.5 多层面的协同性障碍分析
    小结
第十章 破解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缺失/弱化、提升产业安全度的对策
    10.1 构建以价格安全和产业利益安全为导向的涉农产业(链)安全理论体系
    10.2 加强涉农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正和博弈规划,破解定价权博弈困境
    10.3 健全战略储备体系和供需平衡机制,提升涉农产业(链)的价格调控力
    10.4 健全涉农战略性商品进出口调控和行业协同机制,增进国际定价话语权
    10.5 坚持产融结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批有定价优势的世界级涉农市场主体
    10.6 创新健全期现货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巧争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话语权
    10.7 健全反垄断法,规制国际涉农寡头旨在定价权收益的战略性布局与控制
    10.8 健全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和利益动力机制,协同提升涉农产业(链)安全度
    10.9 结束语
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1.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关于专卖的一般阐述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 本文具有一定新意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营销渠道的定义
    2.2 营销渠道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2.1 国外营销渠道研究进展综述
        2.2.2 国内关于营销渠道的研究综述
    2.3 营销渠道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2.3.1 渠道控制定义及研究角度
        2.3.2 渠道控制模型的研究
        2.3.3 渠道控制的研究命题
    2.4 专卖品渠道控制研究综述
        2.4.1 渠道控制的影响变量研究
        2.4.2 渠道治理结构与控制机制研究
        2.4.3 渠道控制的效果研究
        2.4.4 专卖品渠道终端控制研究
    2.5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5.1 营销渠道的功能
        2.5.2 分销渠道的管理
        2.5.3 供应链基本思想
    2.6 本章小结
3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烟草专卖体制
    3.2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3.2.1 烟草营销渠道的系统结构分析
        3.2.2 烟草营销渠道的环境变量分析
        3.2.3 烟草营销渠道的成员变量分析
        3.2.4 烟草营销渠道的关系变量分析
    3.3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存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4.1 烟草工业进行产业集中的经济学分析
    4.2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冲突的博弈分析
    4.3 渠道联盟形成动因分析
        4.3.1 烟草行业渠道结构变化分析
        4.3.2 渠道联盟动因分析
    4.4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效果评价
    5.1 指标体系设置
        5.1.1 指标体系评价基准
        5.1.2 渠道终端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5.2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定
    5.3 终端控制效果评价例证分析
    5.4 对渠道终端控制效果评价的启示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理论回顾
    1.1 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以及有关概念
    1.2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1.3 与本文有关的技术创新研究的几个方面
第二章 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实证分析
    2.1 中药产业研究开发问题研究
    2.2 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性因素
    2.3 中药产业组织状况实证研究
第三章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3.1 医药产业背景分析
    3.2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3.3 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问题
第四章 产业政策建议
    4.1 围绕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政策体系
    4.2 产业技术政策
    4.3 产业创新政策
    4.4 产业组织政策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导论
    0.1. 研究主题
    0.2. 选题依据和背景
    0.3. 相关概念
    0.4. 研究方法
    0.5. 论文结构
    0.6. 研究的创新
1. 关于市场组织、产业组织结构及绩效的一般理论
    1.1. 导言
    1.2.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
    1.3. 企业与企业规模理论
    1.4. 产业组织理论
    1.5. 合作组织理论
2. 论文分析范式的构建
    2.1. 交易费用方法分析产业组织制度的局限性
    2.2. 论文的分析范式
3. 茶叶产品的一般特性
    3.1. 茶叶生产、加工的一般技术流程
    3.2. 茶叶交易特性
    3.3. 茶叶产品的其它特性
4. 茶产业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4.1. 古、近代的茶叶政策及对产业发展影响
        4.1.1. 唐至明代时期
        4.1.2. 清至民国时期
        4.1.3. 分析与结论
    4.2.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茶产业制度环境演变及对产业发展影响
        4.2.1. 茶产业政策
        4.2.2. 茶产业组织结构特征与产业主体行为分析
        4.2.3. 结论
5. 20世纪90年代茶产业组织制度演变及对产业发展影响
    5.1. 茶叶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
    5.2. 茶产业组织结构演变
    5.3. 茶叶专业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5.4. 关于名优茶发展的一个假说
    5.5. 茶叶产业化经营案例分析
6.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茶产业运行绩效实证分析
    6.1. 茶叶生产与贸易总量分析
    6.2. 茶叶生产与其它种植业发展比较
    6.3. 内销与出口量变化特点及对茶产业扩张的影响
    6.4. 茶叶出口绩效分析
    6.5. 技术进步、组织制度创新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
    6.6. 茶产业微观主体经营绩效分析
    6.7. 结论
7. 世界主要产茶国或地区茶产业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7.1. 农户小规模经营模式
    7.2. 农户合作组织模式
    7.3. 规模化农场式经营
    7.4. 农户小规模经营与自产自制模式
    7.5. 几点启示
8. 茶产业组织结构的重构
    8.1. 茶产业组织整合的原则
    8.2. 家庭经营制度和产业化模式
    8.3. 茶园的规模化经营
    8.4. 提高出口加工的市场集中度
    8.5. 大宗茶初、精制加工的整合
    8.6. 茶叶专业出口公司的实业化经营
    8.7. 茶叶出口交易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个人论文情况
致谢

四、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产业安全视角下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研究[D]. 蔡俊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4)
  • [2]烟草营销渠道终端控制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耿书勤. 重庆大学, 2006(05)
  • [3]降价竟销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降价竟销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J]. 晨曦. 建材发展导向, 2003(06)
  • [4]中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 唐若维. 沈阳药科大学, 2001(01)
  • [5]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 苏祝成. 浙江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对低价竞卖现象的经济学思考——论低价竞卖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