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论文文献综述)
袁培春[1](1992)在《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文中研究表明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冷嗽病。大多数慢支病人每到冬天易受风寒感冒而发作,所以防止着凉,预防感冒对防止慢支发作很重要。按照习惯上的认识,总是让病人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深居简出。但这样做只能起一些有限的防御作用。有些病人虽然非常注意保暖,但还是经常感冒。下面本文介绍的坚持冷水擦身法,可以使慢支病人增强体质和体温调节能力,不怕受寒着凉,气管炎也就少发作或逐步好转。
蔡淑芬[2](2009)在《香港地区食疗汤膳之发展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疗汤膳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最早的汤膳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的商代,伊尹所创汤液,已初具食疗药膳的雏形。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汤膳的种类不断增加,充分发挥着其强身健体、美容抗衰、益寿延年,乃至治疗疾病的作用,解决各种健康问题,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汤膳文化尤盛于岭南地区。在香港,汤文化发展兴盛。香港在成为殖民地之前,隶属于广州府,继承了粤地的汤膳文化,人们普遍接受饮汤保健的概念和功效;在成为殖民地之后,粤式汤膳与西餐汤水相互整合,形成了独特的港式汤膳。如今,饮汤成为港人日常饮食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汤膳食疗来源于中华食疗文化,需要有中医理论的指导。汤膳的配伍、应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既要考虑药、食本身的性味、功效,同时还要通过辨证,结合地理环境、季节及个人的具体身体状况等,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有利于健康的汤膳。由于中医理论及养生知识的缺乏,香港的汤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混乱。例如,对食疗材物性味、功效认识的模糊;对自身体质、疾病状况的疏忽等,都会影响到汤膳的养生保健效果,若运用不当,甚至会影响人体的健康,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针对香港汤膳特殊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应用中医养生学和食疗学理论深入探讨和分析当今香港汤膳应用中的特色和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只有梳理汤膳发展源流,理清其理论渊薮,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方能使汤膳的食疗价值真正得到体现,更好的指导人们的日常食疗养生,为健康服务。本论文在对中医食疗汤膳的源流变革、特点、分类以及现代研究进展等的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香港地区中医临床常用汤膳,民间偏方、验方,以及各名店、酒楼等的招牌汤方的收集、归纳、分析,并结合香港的地域特点,深入探讨汤膳在养生保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汤膳在香港地区发展的特色所在,旨在发扬香港地区汤膳文化的养生保健思想内涵和中医食疗思想。在搜集汤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香港地区的中医师大部分都有自己临床实践应用有效的汤膳,或来自民间验方,或由自己辨证组汤,在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各大酒楼,甚至小的茶餐厅,都有各式汤膳供应,且在汤膳的配方中也都颇费心思;尤为可贵的是,开始出现根据个人体质来供应汤膳的汤店,这是中医食疗汤膳养生的进步。香港的食疗汤膳以传统粤式风格为基础,同时又融汇了西方的精华,衍生了许多新的、有疗效的食疗汤,中西合璧,在港人的日常保健、治疗疾病以及病后康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目前食疗汤膳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普及中医理论及中医养生知识,使汤膳的保健更具有科学性。中医食疗防病、治病的研究层出不穷,而有关汤膳的单独研究并不是太多。本论文的创新性在于:对中医食疗汤膳研究进行了系统文献整理,对香港地区常用的有效食疗汤方进行了搜集,对香港地区目前的汤膳市场做了初步的调查;不仅丰富了中医食疗养生的内容,正确指导港人利用食疗汤来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且为汤膳产业化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王莹[3](2014)在《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着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整理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整理,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整理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CNKI(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整理、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着。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1.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着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代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着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着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整理发掘,整理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着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②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着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结果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着较少,重点整理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整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燥热。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着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燥热,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着《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整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整理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着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着,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燥热、土湿,卢朋着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着。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整理。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方式,分类整理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着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结论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着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代开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着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着,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着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着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着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整理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整理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原文的思想理论,把肺系咳嗽病证相关内容,归类铺排,上述研究以前虽有学者进行,但不够系统,多无文献出处等标引。因此,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发掘考证了民国以前历代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论述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时期分段整理与评述,这一工作为过去从所未有;论文还对现代部分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经验,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临证特点、医案医话、验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集成,这是论文第二个创新点。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也积累资料,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不易寻找,故在论文附录部分,从横向的角度,把资料分门别类,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附录于后供读者参考,以期能为中医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使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本研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岭南医学文献的收集困难仍然会有漏失,文献的缺失对于岭南诊治咳嗽病证的岭南特色的凝练也构成影响。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收集、积累岭南论治咳嗽病证的一手文献,希冀能从中进一步凝练岭南医学诊治咳嗽病证的理论创见。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整理岭南历代医家诊治各病证的学术源流,以探讨岭南医学有别与中原医学的学术创见与特点,是凝练岭南医学特色的可行方法之一。相信该领域的研究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所进展。
王毅[4](20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实验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肺合大肠”理论源自《内经》,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它不仅充分地体现了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特性,也深刻地反映出中医学的整体观特点。“肺合大肠”理论肺肠相关的思想常被用于指导具体临床实践,一方面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相关疾病,另一方面则运用于消化系统相关疾病,如老年性便秘、顽固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肺病及肠”是“肺合大肠”理论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对中医“肺合大肠”理论的实践认知与具体表达,通过对“肺病及肠”进行相关的观察与研究能够从一个角度印证“肺合大肠”理论,并为进一步揭示“肺合大肠”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临床资料表明患者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常伴有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本课题在文献、理论研究基础上,从COPD角度对“肺病及肠”进行相关实验设计通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及检测不同组别不同组织神经肽含量的变化,逐步分析阐明“肺病及肠”的相关特点。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中医“肺合大肠”理论的研究概况、COPD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综述。“肺合大肠”理论是中医药学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理论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而且还长期有效地用于指导中医辨证用药等临床实践,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理论、临床、实验等方面对“肺合大肠”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近年来,日趋严重的COPD高发病率问题已在全球引起关注。严重的进行性气流受限合并诸多肺外(消化道、心血管)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负担沉重。随着对COPD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COPD发生发展的部分机制已渐清晰,即慢性炎症与气流受限是COPD的重要特征。第二部分理论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的相关认识与观点进行梳理,并对其中医辨治思路展开分析。COPD的中医病机可简要地归纳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本虚、下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上实则是指风、寒、湿等外邪及痰、瘀、虚等内邪与病理产物,这些内外诸邪成为肺失肃降,病情加重之诱因。由于COPD中医病机复杂,常是多种病因合而为病,且病程绵长,易于反复,治疗时应抓住病机(本虚标实)兼顾其他,分清风寒、风热、寒痰、痰热、血瘀、脾虚、肾虚、肺虚等不同而治之,总令肺气得以宣畅为要;而中医药对COPD的辨治优势则可简要概括为急性发作期以减轻症状为主,稳定期以减缓病程进展为长两方面。尤以提高COPD患者稳定期机体免疫力、缩短病程及减少复发为中医药有别于西医治疗COPD的亮点。以仲景《伤寒论》方证为线索,对《伤寒论》方辨治咳喘的规律进行分析与探讨。《伤寒论》治咳诸方证治法上体现出张仲景治疗咳喘兼顾表里、寒热、攻补的指导思想;《伤寒论》认为咳喘治疗应视其病之所起而辨证论治,体现出仲景治咳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伤寒论》治咳诸方证分列于太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等篇中,显示出张仲景重视对咳喘不同表现,不同阶段的动态观察。第三部分实验研究。通过观察COPD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改变确认COPD中存在“肺病及肠”现象。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角度观察加味桔梗汤从肺治肠的干预作用,印证“肺病及肠”。检测不同组别不同组织神经激肽A (NKA).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分析探讨加味桔梗汤对于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从肺论治的可能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阐明“肺病及肠”NKA、VIP含量变化的相关特点,为更深入地揭示“肺病及肠”发生机制奠定基础。实验一: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病理改变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正常给药组,共4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各给药组于第2-13天、15-28天以加味桔梗汤(桔梗、生甘草、紫苑、浙贝)灌胃。取大鼠肺、肠、心、肝、肾制作光镜标本,观察COPD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改变。观察结果:①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肺组织及支气管显着病理改变(间质增厚,肺泡结构紊乱,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提示模型组肺泡结构破坏,肺组织受损;②模型给药组肺泡间质炎症减轻(肺泡壁血管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改善),提示给予加味桔梗汤能有效改善肺部炎症,减少肺组织损伤;③模型组镜下可见肠组织黏膜层内淋巴细胞增多,腺体排列欠齐整、紧凑等,提示COPD模型大鼠同时存在肠的病理学改变;④模型给药组黏膜层内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为主要改善,提示加味桔梗汤对COPD模型大鼠的肠组织损伤有改善作用;⑤心、肝、肾组织结构完整,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较之其他脏器,COPD对肠的影响更显着。通过对不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可初步确认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中存在“肺病及肠”现象。实验二: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气道炎症与胃肠功能改变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模型给药组与正常给药组于第2-13天、15-28天以加味桔梗汤(桔梗、生甘草、紫苑、浙贝)灌胃进行治疗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进行对照。一方面,对实验动物进行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用ABC-ELISA法测定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同时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及肠推进率变化。观察结果:①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提示COPD存在气道炎症与炎症细胞浸润发生;②模型给药组BALF中TNF-a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IL-1β含量也表现出下降趋势,提示给予加味桔梗汤后,COPD气道炎症显着改善。通过对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检测,确认了加味桔梗汤对COPD(“肺病”)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观察各组动物体重及肠推进率变化,结果显示:①模型组大鼠肠炭末推进率、体重增长明显降低,提示COPD能够对胃肠传输能力及营养状态产生抑制作用;②模型给药组大鼠肠炭末推进率、体重增长明显改善,提示加味桔梗汤通过对COPD的治疗能够改善胃肠传输能力及营养状态。通过对肠推进率与体重变化的相关观察,确认了加味桔梗汤对COPD引起的胃肠传输能力及营养状态下降(“肺病及肠”)有改善作用。对加味桔梗汤药效学指标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加味桔梗汤从肺论治不仅能有效控制COPD气道炎症,减少肺组织病理损伤,同时对于COPD引起的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及营养状态低下(“肺病及肠”)等病理改变同样具有治疗、改善作用,即从肺论治,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肠道病理改变亦同时减轻。实验三: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NKA、VIP含量变化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以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取各组大鼠肺、肠、心、肝、脾、胃、脑、肾组织,用放免法检测肺、肠等组织中VIP、NKA含量。检测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肺、肠组织中NKA含量升高,VIP含量降低,其中以肺内NKA增高最具显着性,提示COPD能够引起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NKA、VIP含量变化与“肺病及肠”有关;②模型给药组大鼠肺、肠组织中NKA含量降低,VIP含量升高,提示加味桔梗汤对COPD引起的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有调节作用;③肺组织中NKA、VIP含量与BALF中TNF-α、IL-1β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加味桔梗汤对COPD气道炎症及肺组织病变的治疗改善作用可能与肺组织中NKA、VIP含量调节有关;④同时各组大鼠心、肝、脾、胃、脑、肾组织中NKA、VIP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提示COPD对NKA、VIP含量的影响以肺、肠组织间最为显着;⑤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趋势表现出显着的同步性特点,即NKA、VIP含量在肺、肠组织间呈显着的正相关性,加味桔梗汤对COPD气道炎症(“肺病”)及其肠道传输功能障碍与营养状态低下(“肺病及肠”)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调节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有关。结论:①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除有肺的病理改变外,还同时伴有肠组织的病理改变,且心、肝、肾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因此,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能引起肠道的特异性的改变(“肺病及肠”)。②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通过给予加味桔梗汤进行药物干预,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均得到缓解,COPD引起的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及营养状态低下(“肺病及肠”)也明显改善。因此,加味桔梗汤从肺论治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同时,肠道病理改变亦减轻。③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加味桔梗汤治疗干预后大鼠肺肠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显着,心、脑、脾、胃、肝、肾组织中NKA、VIP NKA、VIP含量变化不仅与气道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改变有关,还与肠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趋势表现出显着的同步性特点(正相关性)。加味桔梗汤从肺治肠治疗“肺病及肠”的效应机制可能与调节肺肠组织中NKA、VIP的含量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论文提纲范文)
(2)香港地区食疗汤膳之发展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食疗汤膳的源流及其研究进展 |
一、汤膳的源流发展 |
(一) 商代《汤液经》的传说 |
(二)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开创了汤膳的先河 |
(三) 汉代《伤寒杂病论》对汤膳创造性的运用 |
(四) 唐宋时期汤膳的迅速发展 |
(五) 元明清时期汤膳的日趋成熟 |
二、汤膳的现代研究进展 |
(一) 理论研究 |
(二) 临床研究 |
(三) 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食疗汤膳的特点、分类及常用汤膳 |
一、食疗汤膳的特点 |
(一) 预防为主 |
(二) 辨证施汤 |
(三) 三因制宜 |
(四) 贵在调和 |
二、食疗汤膳的分类 |
(一) 五脏汤膳 |
(二) 八法汤膳 |
三、食疗常用汤膳介绍 |
(一) 亚健康汤膳 |
(二) 美容汤膳 |
(三) 减肥汤膳 |
(四) 抗衰汤膳 |
(五) 防癌汤膳 |
第三部分 香港特色食疗汤膳 |
一、食疗汤膳需求殷切 |
(一) 中医临证汤膳显效 |
(二) 民间验方临床应用 |
(三) 乡土情浓:原住民食疗汤膳 |
(四) 集体智能:食疗汤膳偏方传承 |
(五) 素食潮流与食疗汤膳 |
二、揉合中外特点的食疗汤膳 |
(一) 中西营养相互彰显 |
(二) 中外材料巧妙配搭 |
(三) 中外风味结合融和 |
三、“财”情洋溢的香港汤膳文化 |
(一) “心灵鸡汤”送温情 |
(二) 食疗汤膳商品化 |
(三) 商品化推动食疗养生文化发展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展望 |
一、讨论 |
(一) 汤膳食疗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二) 汤膳资源解决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 |
(三) 穗、港地区汤膳各有所长 |
二、展望 |
(一) 汤膳的研究与开发应依据辨证的原则 |
(二) 食、养、医结合汤膳前景广阔 |
(三) 产学研结合是未来汤膳发展的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岭南概念的界定 |
3. 研究现状 |
3.1 咳嗽的病名源流 |
3.2 《黄帝内经》论咳嗽病的病因病机 |
3.3 《伤寒论》《金匮要略》论治肺系咳嗽病证 |
第一章 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 |
1.1 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
1.1.1 按病位辨证,外感分寒热,内伤分虚实 |
1.1.2 按病程分治,新感重祛邪,久病重调补 |
1.1.3 与《金匮要略》关系密切 |
1.1.4 小结 |
1.2 刘昉《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 |
1.2.1 按症状命名辨治咳嗽 |
1.2.2 按病因命名辨治咳嗽 |
1.2.3 《刘氏家传方》论治咳嗽 |
1.2.4 小结 |
1.3 释继洪《岭南卫生方》瘴疾咳嗽兼证治疗药方 |
1.3.1 瘴气所感途径由口鼻而入 |
1.3.2 瘴疾咳嗽兼证治疗 |
第二章 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文献整理 |
2.1 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三因门咳嗽专篇 |
2.1.1 论外感咳嗽病因有六 |
2.1.2 劳嗽一证也属咳嗽范畴,但与咳嗽略异 |
2.1.3 按五脏辨证论治咳嗽配以方药 |
2.1.4 诊治咳嗽注重对痰湿处理 |
2.2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治疗咳嗽草药 |
2.3 刘渊《医学纂要》论治外感、内伤咳嗽喘证 |
2.3.1 论成人咳嗽 |
2.3.2 论成人喘证 |
2.3.3 论小儿咳嗽 |
2.3.4 论小儿喘证 |
2.3.5 小结 |
2.4 陈复正《幼幼集成》论小儿咳嗽 |
2.5 何梦瑶《医碥》论咳嗽强调火热致病 |
2.5.1 强调火热致病 |
2.5.2 论喘哮 |
2.5.3 小结 |
2.6 潘名熊《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 |
2.6.1 《评琴书屋医略》论咳嗽 |
2.6.2 《叶案括要》论咳嗽 |
2.6.3 小结 |
2.7 程康圃《儿科秘要》八症六字说论治咳嗽 |
2.8 陈珍阁《医纲总枢》诊治咳喘主张中西汇通 |
2.8.1 论喘证 |
2.8.2 论哮证 |
2.8.3 论咳症 |
2.8.4 论嗽症 |
2.8.5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论述与验方 |
3.1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对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病脉证治注解 |
3.1.1 论肺痿 |
3.1.2 论咳逆(咳嗽) |
3.1.3 论上气 |
3.2 卢朋着《四圣心源提要》: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 |
3.3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论治流感并呼吸道感染咳嗽 |
3.4 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 |
3.5 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 |
3.6 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专篇 |
第四章 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 |
4.1 钟耀奎 |
4.1.1 喘嗽论述 |
4.1.2 咳喘顺丸 |
4.1.3 钟耀奎治验医案 |
4.2 陶葆荪 |
4.2.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识 |
4.2.2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验方 |
4.3 沈炎南 |
4.3.1 止咳汤治验医案 |
4.3.2 肺痨病咳嗽诊治 |
4.4 刘仕昌 |
4.4.1 咳嗽病诊治 |
4.4.2 肺炎咳嗽诊治 |
4.5 文子源 |
4.5.1 善治小儿咳喘,治法灵活多样 |
4.5.2 疏肺理脾蠲痰诊治慢性咳嗽 |
4.5.3 文子源治咳嗽方系列 |
4.6 黎炳南 |
4.6.1 百日咳及小儿咳嗽诊治医案 |
4.6.2 组制专方,善治哮喘顽症 |
4.7 何炎燊 |
4.7.1 阴虚外感咳嗽诊治 |
4.7.2 灵活应用前人方药诊治咳嗽 |
4.7.3 马脾风咳逆气喘急症救治案 |
4.8 邓铁涛 |
4.8.1 鉴别外感咳嗽与杂病咳嗽 |
4.8.2 咳嗽病位与名称 |
4.8.3 咳嗽诊治医案及验方 |
4.8.4 研制“活肺通片” |
4.9 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 |
4.9.1 岑鹤龄治慢性咳嗽 |
4.9.2 董岳琳诊治咳嗽医案及验方 |
4.9.3 甄梦初铁破汤治疗肺病 |
4.9.4 关汝耀外感咳嗽治验医案 |
4.9.5 罗元恺肺肾咳嗽方 |
4.10 治咳百年潘高寿 |
4.11 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治疗咳嗽院内制剂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肺合大肠"理论的研究概况 |
1 对"肺合大肠"的古代医学认识 |
2 "肺合大肠"理论的临床研究 |
3 "肺合大肠"理论的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研究进展 |
1 COPD的临床现状 |
2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3 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篇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治及优势分析 |
1 COPD中医病机分析 |
2 中医辨治思路分析 |
3 中医药治疗COPD的优势分析 |
参考文献 |
理论探讨二 《伤寒论》方治疗咳喘辨治规律探讨 |
1 《伤寒论》中治咳诸方证 |
2 《伤寒论》治咳规律分析 |
下篇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病理改变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气道炎症与胃肠功能变化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COPD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NKA、VIP含量变化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
结论 |
图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慢性气管炎冷水擦身有良效[J]. 袁培春. 家庭医学, 1992(01)
- [2]香港地区食疗汤膳之发展与研究[D]. 蔡淑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3]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D]. 王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病及肠”的实验观察[D]. 王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