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

从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

一、从鸡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论文文献综述)

童天喆,黄芳毅,陈专[1](2021)在《鸡蛋壳资源综合开发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鸡蛋消费近4000千万吨,消费鸡蛋会产生大量废弃鸡蛋壳给环境造成污染。废弃鸡蛋壳富含大量的钙、角蛋白、胶原蛋白及溶菌酶等成分,其中胶原蛋白及溶菌酶等均为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对鸡蛋壳进行不同的处理,可合理利用废弃蛋壳资源,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带来各种经济效益,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废弃鸡蛋壳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物及新型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鸡蛋壳资源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参考。

张伟云[2](2021)在《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蛋壳膜,为鸡蛋壳内膜,俗称“凤凰衣”。我国作为禽类养殖大国,鸡蛋壳膜废弃物产量巨大,其作为优质的角质蛋白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目前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脱发作为一种皮肤疾病,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被其困扰,开发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营养补充剂对预防脱发及促进毛发生长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对脱发营养补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鸡蛋壳膜多肽与防脱发的生物关联性。本研究采用鸡蛋壳膜为原料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鸡蛋壳膜酶解前后形态进行表征,测定了鸡蛋壳膜多肽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测定了鸡蛋壳膜多肽的抗氧化能力,并对其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与脱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以期为鸡蛋壳膜多肽应用于脱发人群食疗领域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高蛋白的鸡蛋壳膜为原料,以水解度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AP-200a)为最佳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9.5(w/v)、酶添加量(E/S)2.4%、酶解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鸡蛋壳膜多肽水解度为27.15%。对鸡蛋壳膜多肽进行了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检测,进行形貌特征观察,发现酶解反应可将壳膜纤维网状结构破坏,解决了鸡蛋壳膜不易分解、难溶于水的难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其分子量在5000 Da以下的肽段占98.1%,其中小于1000 Da的小分子肽占90.9%。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水解氨基酸的总含量为68.46 g/100g,是游离氨基酸的3.53倍,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3.83%,疏水性氨基酸占36.06%,芳香族氨基酸占7.52%。因此,此类酶解方法,可以对壳膜进行有效的分解,提高壳膜利用率,让壳膜的营养物质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本研究对鸡蛋壳膜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Vc为参考对象,考察了鸡蛋壳膜多肽对DPPH·、ABTS+·、·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壳膜多肽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分别为93.03±0.51%、94.53±0.92%,与Vc效果接近。其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分别为43.33±1.10%和53.40±0.70%,达到Vc效果的一半。通过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验证碱性蛋白酶(AP-200a)在酶解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反应的作用,几乎没有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因此,鸡蛋壳膜多肽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最后,采用C57BL/6J小鼠进行脱发造模,研究了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给药28天后,处死小鼠,取各组小鼠背部相同面积脱毛区的皮肤毛发,称其毛发重量,对每组小鼠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对毛囊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毛发重量增多现象较为明显,表现出极显着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则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毛囊数量平均值明显增加,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低剂量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有影响,具有促进小鼠毛发生长的作用。

聂红岩,王旸,曹正雨,张建华,沈旸[3](2021)在《鸡蛋膜活性肽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鸡蛋膜活性肽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免疫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淮安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放疗科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营养治疗组(TNSG组)和肽强化支持组(PNSG组),每组58例。PNSG组采用鸡蛋膜活性肽强化制剂与TNSG组采用能全素进行口服营养补充。两组患者均在入选次日、第7天、第14天进行血常规、空腹血糖、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Ig G、Ig M、Ig A检测,常规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和体格测量。新辅助化疗与放疗期间给予口服营养补充,观察血液营养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在试验7~14 d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14=-0.298,P=0.381;t7~14=-2.644,P>0.05);在试验0~7 d(t0~7=3.782,P<0.001;t0~7=15.834,P<0.001)、在试验0~14 d(t0~14=3.484,P<0.001;t0~14=13.189, P<0.001),血清总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臂围在试验0~7 d(t0~7=1.037,P<0.001),在试验0~14 d(t0~14=0.659,P=0.001)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瘦体组织在试验0~7 d(t0~7=0.2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试验7~14 d(t7~14=0.292, P<0.05)、在试验0~14 d(t0~14=0.547, P<0.05)间,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免疫指标Ig G(t0~7=0.006, P>0.05)、Ig M(t0~7=0.032,P<0.001)血液浓度在7 d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指标7 d和14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液Ig A浓度自试验后在7 d、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鸡蛋膜活性肽在食管癌放化疗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营养免疫调节作用。

刘元,姚骏,王玥玮,张立娟,郝惠阳[4](2020)在《蛋壳深加工产业现状》文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优质蛋白质来源——鸡蛋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大量鸡蛋被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鸡蛋壳,蛋壳中残留的有机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鸡蛋壳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远远[5](2020)在《壳聚糖功能载体构建及其溶菌酶与蛋白酶固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禽蛋资源丰富,目前食品工业中蛋清液使用量非常巨大,但是其加工方式相对传统,导致蛋清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通过科学、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蛋清液的综合利用价值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利用固定化酶技术提高蛋清液的利用价值的思路,并选择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壳聚糖作为构建功能载体的基质材料。本研究通过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法和p H诱导法对壳聚糖膜的性能进行改善,使其适用于溶菌酶的包埋固定化,以期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抑菌型食品包装膜,提高蛋清溶菌酶的应用效能。选择壳聚糖微球作为蛋白酶固定化载体,开展壳膜粉/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设计和构建了新型多孔壳聚糖微球,使其多孔结构更加丰富,固定化蛋白酶催化活性升高,能有效应用于蛋清酶解改性,对实现蛋清液的高效和可控酶解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禽蛋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有机-无机杂化的方法,向壳聚糖膜中加入不同含量纳米二氧化硅,并利用传统的中和法对复合膜进行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处理。纳米二氧化硅与壳聚糖分子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增加了膜内分子网络结构的交联程度,降低了壳聚糖复合膜的溶胀率。当二氧化硅含量为25%时,复合膜拉伸强度提升最大,相当于纯壳聚糖膜的212.88%。但是,传统的氢氧化钠处理会导致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固定化溶菌酶的活性比未经氢氧化钠处理的下降超过90%,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长都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利用p H诱导法处理壳聚糖成膜溶液,随着成膜溶液的p H值增加,壳聚糖分子链所带电荷减少,分子间作用力增加,所得壳聚糖膜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溶胀率显着下降。p H 6.5时所制备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最好,断裂伸长率相当于未经p H诱导的CS膜的122.98%,同时其溶胀率仅为CS膜的36.64%。当p H值大于6.5时,溶液中壳聚糖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发生团聚,导致成膜后内部结构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被破坏,膜的性能下降。(3)结合有机-无机杂化和p H诱导两种方法,向p H调节至6.5的壳聚糖/纳米二氧化复合膜中加入溶菌酶制备CSNSLs复合膜。溶菌酶的加入可以提升复合膜的耐水性能、透光度和表面平整度,并在一定范围提高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当溶菌酶含量为4%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未添加溶菌酶时的126.36%和116.78%,且溶胀率低于25%。p H诱导法制备的CSNSL复合膜不会对溶菌酶产生破坏,其溶菌酶活性和抑菌性能都随着溶菌酶含量的增加而显着升高。(4)以鸡蛋壳内膜粉替代部分壳聚糖,制备出复合微球CSESM,壳内膜粉的加入显着提高了复合微球的固定化酶负载量。同时壳内膜粉的加入会改变壳聚糖微球的内部孔状结构,随着壳内膜粉含量增加,复合微球内部大孔孔径逐渐减小,密度增大,均匀性提高,介孔尺寸随着壳内膜粉含量增加而变大。所得CSESM2固定化酶的载体活性和比酶活最大,分别为CSM的156.37%和111.95%。(5)前期研究发现载体的孔隙结构对规定化酶的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乙酸铵作为气体致孔剂对传统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孔隙结构进行调节和改善。乙酸铵的加入显着改善了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内部孔隙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多孔微球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气体致孔剂的加入提高了多孔壳聚糖微球的热稳定性,但是机械强度和机械稳定性增加逐渐降低。木瓜蛋白酶分子在壳聚糖微球中的固定化速率主要受到化学结合的影响。气孔法制备的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催化活性显着增加,多孔壳聚糖微球CSPM-AG9固定化酶的比酶活为未加入气体致孔剂的微球CSPM的170%。(6)基于乙酸铵作为致孔剂的多孔壳聚糖微球,利用碳酸钠作为第二气体致孔剂,双气孔法制备的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外层网络结构疏松、孔径随着碳酸钠的加入而提高。CSPM-DAG4固定化酶的载体活性和比酶活分别为CSPM-DAG0固定化酶的141.70%和143.22%,且机械稳定性较好。CSPM-DAG4固定化蛋白酶的p H和温度适应范围都比游离酶宽,且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高于游离酶。CSPM-DAG4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可以有效水解蛋清液,将其从酶解蛋清液中分离后,酶解后蛋清液的分子量不再发生明显减小,初步实现对蛋清液的可控酶解。

朱玲娇,张宇,许春芳[6](2019)在《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禽蛋产业健康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禽蛋产量巨大,资源丰富,目前禽蛋产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述了我国禽蛋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禽蛋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阐明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禽蛋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国内领先的蛋品加工企业湖北神地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禽蛋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展望了我国禽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汪雄[7](2018)在《基于模拟酶切的卵转铁蛋白源性抗炎二肽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肠道系统是保护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理屏障。肠上皮细胞作为肠道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帮助机体抵御外来各种侵害。当机体受到外来刺激,相关免疫细胞被激活,从而帮助抵抗这些损害。然而,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有限,当机体不能抵御或者不能清除这些刺激,很可能会导致肠道慢性炎症或者肠道组织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鉴于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和副作用,发掘新型、安全的、具有干预或缓解炎症肠病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诸多研究表明,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s,OVT)表现出潜在的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但是关于其抗炎物质基础和抗炎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探讨其抗炎物质基础和抗炎机制,以期为卵转铁蛋白的高值利用和以卵转铁蛋白源性多肽为基础的新型抗炎策略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采用peptide-cutter软件,选取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模拟酶切卵转铁蛋白获得所有二肽序列(包括MK、IL、GR、CR、TK、LK、VK、SK、FL、GK、CQ、NK、IR、LL、ER、MM、VR和HC),并且通过人工合成技术获得纯度>99%的二肽样品。其次,通过建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Caco-2细胞炎症模型,选择IL-8作为测定指标,对模拟酶切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CR、FL、HC、LL和MK在一些浓度下能够抑制Caco-2细胞IL-8的合成分泌,并且呈浓度剂量关系。RT-PCR结果表明,CR、FL、HC、LL和MK均显着下调由TNF-α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8、IL-1β、IL-6、IL-12和TNF-α的mRNA表达,并且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轻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CR、FL、HC、LL和MK显着抑制IκB磷酸化表达,而CR和HC显着抑制p38和JNK磷酸化表达。这些结果表明,CR和HC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而LL,FL和MK通过MAPK信号通路来缓解细胞炎症反应。最后,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诱导Balb/c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测定小鼠体重变化,结肠炎临床评分,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等指标,以考察CR、FL、HC、LL和MK在小鼠体内抗炎活性作用。结果表明,灌喂这些二肽(50mg/kg和150mg/kg)显着缓解了DSS诱导的Balb/c小鼠体重下降和炎症临床症状,并且显着下调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从而有效改善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综上所述,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CR、FL、HC、LL和MK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的作用。因此,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CR、FL、HC、LL和MK具有良好的抗炎生物活性,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该研究为研究新的食源性活性组分提供理论基础。

张哲[8](2017)在《改造枯草芽孢杆菌代谢通路制备透明质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简称HA做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应用材料和化妆品添加原料,现如今已经被列为新兴食品资源。自从1953年从牛眼玻璃体中首次提取获得HA以来到从各动物组织中提取生产HA以达到市场需求,再到近年来微生物发酵逐步取代动物组织提取成为生产HA的主要手段,HA的生产来源逐渐发生了更替。而微生物发酵当中由于链球菌属特异性含有生产HA所必须的关键酶-透明质酸合酶(hyaluronan synthase,简称HAS),因此链球菌成为企业生产HA首选微生物菌种。但链球菌属具有β-溶血性等缺点,科研人员常选用物理或化学诱变等方法降低链球菌毒性。于此同时此类诱变方法具有随机性和遗传不稳定性等风险因素,因此成为链球菌作为发酵菌种生产HA的主要限制因素。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利用遗传背景清楚、生物安全性高的底盘细胞生产HA成为可能,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具有除HAS外含所有HA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菌种,被本课题选定为改造对象;本课题通过克隆HAS基因,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一个新的代谢通路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通过自身代谢生产HA。本文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简称CTAB)与HA反应产生浑浊的特性,优化了CTAB浊度法,确定了检测条件和检测范围:使用2.5 g/L CTAB-NaCl溶液;检测波长为400 nm;在室温条件下,检测样品与CTAB溶液反应5 min;测定时间误差控制在5 s以内,通过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HA含量。该条件下测定结果显示,各杂质对CTAB浊度法测定影响较小,准确性高。且该法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大量发酵液中检测HA含量。结果显示摇瓶水平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生产HA产量为1.2 g/L,高于国内非链球菌属发酵生产HA平均产量。采用乌氏粘度计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万Da。并且经多次传代,HA产量和HA分子量保持稳定,为进一步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建立了基础。对构建新代谢通路的枯草芽孢杆菌合成HA效率进行了初步测定,针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培养基组成:酵母粉5 g/L;蛋白胨20 g/L;葡萄糖20 g/L;MgSO4·7H2O 100 mol/L;最佳培养条件:pH 7.5;37℃;200 rpm/min;培养36 h。将此培养基应用5 L发酵罐小试,测得发酵36 h时产量为5 g/L;建立了CTAB沉淀法对发酵液中HA进行分离纯化。优化后分离条件是:采用HA终浓度为0.5-1 g/L培养基浓缩液,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CTAB溶液,使其达到混合液总体积的15%,室温下静置1 h,用2 mol/L的NaCl溶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解离2 h,最后加入无水乙醇至占总体积的70%沉淀蛋白,蛋白去除率可达94%。本文以合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枯草芽孢杆菌生产HA代谢通路,在实验室水平条件下,进行了HA产量初步测定,优化了制备条件及检测方法,产量高于非链球菌产HA平均水平,为后续高生物安全级别生产HA提供了可能性。

金艳[9](2017)在《蛋清蛋白肽的制备与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蛋清蛋白(EWP)作为一种广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它经蛋白酶裂解所得到的蛋清蛋白肽,也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抑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而如何有效制备和准确鉴定出高活性的蛋清蛋白肽依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通过体外传统酶解法和体内消化法进行蛋清蛋白肽的制备与鉴定,并研究其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活性作用,为预防疾病、保护人类健康提供可能。首先利用体外传统酶解法,辅助以电子束辐照技术(EBI),研究其对EWP酶解效果、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EWP的水解度随EBI剂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P<0.05),且在3.42 k Gy的剂量下,其酶解物的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5%和100%。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表明其酶解物无毒、无致畸性,毒理学评价安全。同时,低场核磁共振(LF-NMR)、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中红外光谱(MIR)检测表明,EBI能够破坏EWP表面微观结构,降低EWP的持水性,使其变性起始温度降至25℃,更易变性,为将EBI应用于提高活性肽制备效率提供了可能。其次,将EWP酶解液经超滤、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并利用氨基酸成分分析(AAA)、MIR以及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技术进行蛋清蛋白肽的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1 k Da的EWP酶解液超滤组分(EWPH-III)具有显着的DPPH、ABTS自由基以及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并进一步得到P4、P6分离组分。通过结构鉴定,获得三条分子量分别为627.7 Da,632.9 Da和684.1 Da的蛋清蛋白肽,氨基酸序列分别为DHTKE,FFGFN和MPDAHL,其中MPDAHL的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然后,分别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氧化应激模型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模型,考察MPDAHL对肠道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脂肪细胞的抗炎活性作用。结果表明,MPDAHL的细胞抗氧化活性(CAA)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为50μM时,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HT-29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显着抑制IL-8的分泌及脂质氧化MDA的形成(P<0.05);同时,MPDAHL对TNF-α诱导的脂肪细胞中促炎因子IL-6和MCP-1的分泌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并促进脂联素的分泌,在50μM浓度下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综合评价MPDAHL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活性,其最适处理浓度偏高,不利于进一步发挥体内活性作用和后期的开发研究。因此,接下来采用体内消化法,以EWP中卵转铁蛋白(OVT)为原料,在考察其体内抗炎活性作用基础上,预测鉴定出具有体内活性的可吸收蛋清蛋白肽。建立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慢性炎症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印迹、基因表达等生物学方法对OVT体内消化后的抗炎活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周受试期内,相较于仅用300μg/kg BW/day LPS诱导的阳性对照组,150 mg/kg BW/day的OVT高剂量处理组小鼠血液中内毒素含量显着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MCP-1及IL-6浓度分别降低了59.2%、45%和48%(P<0.05);同时,OVT处理组小鼠肠道组织中IL-6的表达受到抑制,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2、Claudin-4和JAMA的基因表达显着上调,且血液中D-甘露醇透过量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则OVT能抑制LPS引起的肠道炎症,抵御肠道损伤,保护肠道完整性;此外,高剂量OVT显着促进了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联素的分泌,上调了PPAR-γ和IRS-1蛋白的表达,能够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因此,OVT体内消化后,具有良好的抑制慢性炎症作用,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有巨大潜力。最后,对OVT体内消化后的可吸收肽进行预测鉴定。利用MALDI-TOF-MS技术对比分析大鼠OVT灌胃后的门静脉血清样品与对照组血清样品质谱图,发现了16个仅存在于OVT灌胃1 h、2 h或4 h大鼠血清中的离子峰,再经LC-TOF-MS进一步确定了3个m/z分别为462.24 Da,476.26 Da,491.23 Da的离子峰,得到13条OVT源的可吸收蛋清蛋白肽序列。总之,本文利用传统体外酶解,辅助以电子束辐照,分离、纯化、鉴定获得了3条具有一定细胞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活性作用的蛋清蛋白肽,再利用体内消化法,通过小鼠慢性炎症模型发现了蛋清蛋白的体内抗炎活性,并直接鉴定出了13条大鼠消化后的的体内可吸收蛋清蛋白肽,为高效制备和准确鉴定生物利用率高的生物活性肽提供了新思路。

张婷婷[10](2017)在《蛋膜酶解生产抗菌多肽工艺研究及抗菌活性成分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蛋成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多,关于禽蛋品的食用及开发利用方面,大家一贯都是仅仅用了可直接食用的鸡蛋清和鸡蛋黄,将没能够食用的大批量鸡蛋壳随意扔掉。若这些蛋壳得不到妥善处理,久而久之就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影响,造成环境影响这一社会问题急需得到解决,蛋壳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已迫在眉睫。事实上,蛋膜中蛋白含量非常丰富,是潜在的多肽和氨基酸资源。因此,本课题试验在蛋壳膜的综合利用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以鸡蛋壳膜为试验基本原材料,用中性、碱性、胰和木瓜蛋白酶对蛋壳膜进行酶解,将酶解所得到的酶解液分别对Chicken E.coli、S.aureus、P.aeruginosa、S.typhimurium、S.dysenteriae、A.hydrophila、Enterotoxigenic E.coli和P.multocida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得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抑菌效果要比其他蛋白酶酶解液抑菌效果好,然后分析了酶解过程中的碱性预处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酶解p H五因素对鸡蛋壳膜酶解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Design Expert 8.0.6分析软件,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进行响应面法(RSM)优化酶解工艺条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优化试验结果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h、酶用量37.51u/mg、酶解pH 10.14。该最优工艺条件下,鸡蛋壳膜酶解液对S.typhimurium的抑菌圈直径为17.927±0.19mm,与理论最优值17.941±0.21mm接近,抑菌效果比优化前提高了10.52%,说明拟合方程与实际相符合,所得结果准确可靠。进一步,本课题试验选取了较适合的两种酶进行双酶法酶解蛋壳膜生产抗菌多肽,以S.typhimurium为指示菌检测复合酶解液抑菌活性,对复合酶酶解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通过正交回旋旋转组合探讨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酶酶解正交工艺条件优化(加酶比例为:1:1)结果为: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酶解温度:40℃、酶添加量2%、酶解时间4h、酶解PH值10。其次,对蛋膜酶解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本研究通过Tricine-SDSPAGE蛋白凝胶电泳分析酶解液的分子量大小,然后利用Sephadex-G25凝胶过滤层析(分子筛)进一步分离纯化。经Tricine-SDS-PAGE电泳,确定抑菌活性分子大小在7kD左右。

二、从鸡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鸡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论文提纲范文)

(1)鸡蛋壳资源综合开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鸡蛋壳的组成成分
2 鸡蛋壳的初级应用
    2.1 用于厨余肥料
    2.2 制成蛋壳粉饲料
3 鸡蛋壳中钙资源的应用
    3.1 碳酸钙的制备
    3.2 有机钙的制备研究
    3.3 鸡蛋壳改性用于环境废水的处理
    3.4 鸡蛋壳用于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研究
    3.5 鸡蛋壳中有机质的利用
4 结束语

(2)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鸡蛋壳膜的构造及应用现状
        1.1.1 鸡蛋壳膜的组成和结构
        1.1.2 鸡蛋壳膜的开发及应用现状
    1.2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研究进展
        1.2.1 分离提取法
        1.2.2 化学合成法
        1.2.3 微生物发酵法
        1.2.4 蛋白酶水解法
    1.3 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3.1 多肽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1.3.2 多肽的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1.4 多肽在治疗脱发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工艺流程
        2.2.2 水解度的测定
        2.2.3 蛋白酶种类的筛选
        2.2.4 鸡蛋壳膜酶解工艺优化
    2.3 结果分析
        2.3.1 蛋白酶种类确定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3.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鸡蛋壳膜多肽的制备
        3.2.2 鸡蛋壳膜多肽的SEM表征
        3.2.3 鸡蛋壳膜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
        3.2.4 鸡蛋壳膜多肽的氨基酸成分测定
    3.3 结果分析
        3.3.1 鸡蛋壳膜多肽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2 鸡蛋壳膜多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
        3.3.3 鸡蛋壳膜多肽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鸡蛋壳膜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DPPH·清除率测定
        4.2.2 ABTS~+·清除率测定
        4.2.3 ·OH清除率测定
        4.2.4 O_2~-·清除率测定
        4.2.5 碱性蛋白酶(AP-200a)对ABTS~+·清除率测定
    4.3 结果分析
        4.3.1 鸡蛋壳膜多肽对DPPH·清除能力
        4.3.2 鸡蛋壳膜多肽对ABTS~+·清除能力
        4.3.3 鸡蛋壳膜多肽对·OH清除能力
        4.3.4 鸡蛋壳膜多肽对O_2~-·清除能力
        4.3.5 碱性蛋白酶(AP-200a)对ABTS~+·清除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鸡蛋壳膜多肽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样品
        5.1.2 试剂与仪器
        5.1.3 实验动物与饲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建立脱发模型小鼠
        5.2.2 药物配制
        5.2.3 实验分组及给药剂量
        5.2.4 取材及小鼠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5.2.5 考察指标
        5.2.6 统计学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C57BL/6J小鼠体重变化
        5.3.2 C57BL/6J小鼠皮肤颜色变化及毛发生长情况
        5.3.3 C57BL/6J小鼠毛发质量称量分析
        5.3.4 C57BL/6J小鼠病理组织切片及毛囊数量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鸡蛋膜活性肽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3 干预措施
        1.3.1 营养制剂
        1.3.2 使用方法
        1.3.3 研究中止与退出
        1.3.4 观察指标与结局变量
        1.3.5 数据与统计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对血清蛋白的影响
    2.3 对体成分的影响
    2.4 对营养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4)蛋壳深加工产业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蛋壳的结构与组成
2 蛋壳深加工现状
    2.1 壳膜分离技术
    2.2 蛋壳深加工
        2.2.1 蛋壳粉
        2.2.2 有机酸钙
        2.2.2. 1 乳酸钙
        2.2.2. 2 丙酮酸钙
        2.2.2. 3 醋酸钙
        2.2.3 其他
    2.3 壳膜深加工
        2.3.1 壳膜蛋白与抗氧化多肽
        2.3.1. 1 角蛋白
        2.3.1. 2 胶原蛋白
        2.3.2 抗氧化多肽与多肽螯合钙
    2.4 蛋壳中残余蛋清的利用
        2.4.1 蛋清粉
        2.4.2 溶菌酶
        2.4.3 硫酸软骨素
3 结论与展望

(5)壳聚糖功能载体构建及其溶菌酶与蛋白酶固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蛋清蛋白质的食品应用
        1.1 蛋清蛋白质组成
        1.2 蛋清溶菌酶
        1.3 蛋清功能特性及其酶法改性
        1.3.1 凝胶性
        1.3.2 乳化性
        1.3.3 起泡性
        1.3.4 蛋清酶法改性
    2 固定化酶及其载体
        2.1 固定化酶的方法
        2.1.1 包埋法
        2.1.2 吸附法
        2.1.3 共价结合法
        2.1.4 无载体交联酶聚集体(CLEAs)
        2.2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
        2.2.1 多糖微球
        2.2.2 中空微囊载体
        2.2.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
        2.2.4 磁性纳米材料
        2.2.5 多孔材料
        2.3 载体性质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2.3.1 载体尺寸
        2.3.2 亲疏水性
        2.3.3 溶胀性能
        2.3.4 孔径大小
    3 壳聚糖及其固定化酶应用
        3.1 壳聚糖材料性能改善
        3.1.1 物理复配法
        3.1.2 化学交联法
        3.2 壳聚糖功能载体形态
        3.2.1 可降解薄膜
        3.2.2 壳聚糖微球
        3.2.3 水凝胶
        3.2.4 三维多孔支架
        3.3 壳聚糖固定化酶
        3.3.1 溶菌酶
        3.3.2 蛋白酶
        3.3.3 乳糖酶
        3.3.4 果胶酶
    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4.2 主要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硅/聚糖膜制备及溶菌酶固定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
        1.2.2 成膜溶液的流变行为测定
        1.2.3 成膜溶液的低场核磁(LF-NMR)测定
        1.2.4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红外光谱测定(FTIR)
        1.2.5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6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热重分析(TG)
        1.2.7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8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颜色和不透明度测定
        1.2.9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
        1.2.10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的溶胀性能测定
        1.2.11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固定化溶菌酶
        1.2.12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溶菌酶复合膜的活性测定
        1.2.13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溶菌酶复合膜的抑菌实验
        1.2.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成膜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
        2.2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成膜溶液的低场核磁结果分析
        2.3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红外光谱的影响
        2.4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XRD分析的影响
        2.5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热重分析的影响
        2.6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2.7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色度及不透明度的影响
        2.8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2.9 纳米二氧化硅对壳聚糖复合膜溶胀性能的影响
        2.10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包埋溶菌酶的活性分析
        2.11 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膜包埋溶菌酶的抑菌效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H诱导耐水壳聚糖膜的性能及其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pH诱导壳聚糖膜的制备
        1.2.2 成膜溶液的低场核磁(LF-NMR)测定
        1.2.3 成膜溶液的zeta电位及粒径测定
        1.2.4 pH诱导壳聚糖膜的透光度测定
        1.2.5 p H诱导壳聚糖膜的红外光谱测定(FTIR)
        1.2.6 p H诱导壳聚糖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7 pH诱导壳聚糖膜的热重分析(TG)
        1.2.8 pH诱导壳聚糖膜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9 pH诱导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测定
        1.2.10 pH诱导壳聚糖膜的溶胀性能测定
        1.2.11 pH诱导壳聚糖膜的接触角测定
        1.2.12 pH诱导壳聚糖膜溶胀后的水分分布测定
        1.2.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H诱导对壳聚糖成膜溶液的宏观形态影响
        2.2 p H诱导对壳聚糖成膜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影响
        2.3 pH诱导壳聚糖成膜溶液的低场核磁结果分析
        2.4 pH诱导壳聚糖膜的透光度
        2.5 pH诱导对壳聚糖膜红外光谱的影响
        2.6 pH诱导对壳聚糖膜XRD分析的影响
        2.7 pH诱导对壳聚糖膜热重分析的影响
        2.8 pH诱导对壳聚糖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2.9 pH诱导对壳聚糖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2.10 pH诱导对壳聚糖膜溶胀性能的影响
        2.11 pH诱导对壳聚糖膜溶胀后水分分布的影响
        2.12 pH诱导对壳聚糖膜溶胀后微观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影响
        2.13 pH诱导对壳聚糖膜接触角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H诱导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溶菌酶复合耐水膜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p H诱导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溶菌酶复合膜(CSNSLs)的制备
        1.2.2 CSNSLs复合膜的不透明度测定
        1.2.3 CSNSLs复合膜的红外光谱测定(FTIR)
        1.2.4 CSNSLs复合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5 CSNSLs复合膜的热重分析(TG)
        1.2.6 CSNSLs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7 CSNSLs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
        1.2.8 CSNSLs复合膜的溶胀性能测定
        1.2.9 CSNSLs复合膜溶胀后的水分分布测定
        1.2.10 CSNSLs复合膜的活性测定
        1.2.11 CSNSLs复合膜的抑菌实验
        1.2.1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形貌的影响
        2.2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红外光谱的影响
        2.3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XRD分析的影响
        2.4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热重分析的影响
        2.5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2.6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2.7 溶菌酶含量对CSNSL复合膜溶胀性率的影响
        2.8 溶菌酶含量对CSNSLs复合膜溶胀后水分分布的影响
        2.9 不同溶菌酶含量的CSNSLs复合膜的活性分析
        2.10 不同溶菌酶含量的 CSNSLs 复合膜的抑菌效果
        2.11 不同溶菌酶含量的 CSNSLs 成膜溶液的抑菌圈测定结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制备及木瓜蛋白酶固定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制备
        1.2.2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
        1.2.3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固定化酶负载量测定
        1.2.4 游离酶及固定化酶活性测定
        1.2.5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6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测定
        1.2.7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红外光谱测定(FTIR)
        1.2.8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拉曼光谱分析
        1.2.9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10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热重分析(TG)
        1.2.11 壳聚糖/壳内膜粉复合微球的机械稳定性测定
        1.2.12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测定
        1.2.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微球微观形貌的影响
        2.2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微球介孔孔径分布的影响
        2.3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复合微球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的影响
        2.4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复合微球XRD分析的影响
        2.5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复合微球热重分析的影响
        2.6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复合微球机械稳定性的影响
        2.7 壳内膜粉对壳聚糖复合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影响
        2.8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乙酸铵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固定化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1.2.2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
        1.2.3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负载量测定
        1.2.4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固定化酶吸附动力学
        1.2.5 游离酶及固定化酶的酪蛋白水解活性测定
        1.2.6 游离酶及固定化酶的BAEE水解活性测定
        1.2.7 游离酶及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测定
        1.2.8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9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径测定
        1.2.10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11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热重分析(TG)
        1.2.12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1.2.13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机械稳定性测定
        1.2.14 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机械强度测定
        1.2.15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激光共聚焦分析(CLSM)
        1.2.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交联前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微观形貌分析
        2.2 化学交联后乙酸铵法多孔壳聚糖微球微观形貌分析
        2.3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介孔结构的影响
        2.4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热稳定性的影响
        2.5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XRD分析的影响
        2.6 固定化酶吸附动力学分析
        2.7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影响
        2.8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机械性能的影响
        2.9 乙酸铵对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酶机械稳定性的影响
        2.10 木瓜蛋白酶在CSPM和 CSPM-AG6 的分布
        2.11 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乙酸铵结合碳酸钠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固定化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乙酸铵结合碳酸钠法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1.2.2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
        1.2.3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负载量测定
        1.2.4 固定化酶及游离酶的酪蛋白水解活性测定
        1.2.5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测定
        1.2.6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热稳定性测定
        1.2.7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贮藏稳定性测定
        1.2.8 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率测定
        1.2.9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1.2.10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红外光谱测定(FTIR)
        1.2.11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1.2.12 多孔壳聚糖微球的热重分析(TG)
        1.2.13 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固定化酶的机械稳定性测定
        1.2.14 固定化酶酶解蛋清液及卵白蛋白(OVA)
        1.2.15 水解度测定方法
        1.2.16 SDS-PAGE分析
        1.2.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酸钠对多孔壳聚糖微球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2.2 碳酸钠对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负载量的影响
        2.3 碳酸钠对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
        2.4 碳酸钠对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固定化酶机械稳定性的影响
        2.5 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其固定化酶的红外光谱分析
        2.6 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其固定化酶的XRD分析
        2.7 多孔壳聚糖微球及其固定化酶的热重分析
        2.8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元素分布
        2.9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最适pH
        2.10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
        2.11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2.12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储藏稳定性
        2.13 多孔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率
        2.14 固定化酶酶解卵白蛋白(OVA)分析
        2.15 固定化酶酶解蛋清液(EW)的可控性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禽蛋产业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现状
    1.1 禽蛋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 发展潜力巨大
    1.2 现阶段我国禽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 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禽蛋产业发展
    2.1 禽蛋营养价值丰富, 科技开发潜力巨大
    2.2 科技创新促进禽蛋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3 产学研合作推动我国蛋品企业科技创新
4 我国禽蛋产业发展展望

(7)基于模拟酶切的卵转铁蛋白源性抗炎二肽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卵转铁蛋白概述
    1.2 食源性抗炎肽概述
    1.3 食源性抗炎肽的制备
        1.3.1 食源性天然抗炎肽
        1.3.2 酶法制备
        1.3.3 微生物发酵法
        1.3.4 其它方法
    1.4 食源性抗炎肽分离纯化与鉴定
    1.5 食源性抗炎肽抗炎活性评估体系
        1.5.1 食源性抗炎肽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抗炎作用
        1.5.2 食源性抗炎肽在动物炎症模型中的抗炎作用
    1.6 食源性抗炎肽的作用机制
        1.6.1 调节细胞炎症因子合成释放
        1.6.2 抑制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
        1.6.3 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其转录因子表达
    1.7 立题背景和意义
    1.8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模拟酶切卵转铁蛋白获得二肽序列
        2.3.2 细胞复苏
        2.3.3 细胞培养
        2.3.4 炎症诱导
        2.3.5 细胞活率测定
        2.3.6 IL-8含量测定
        2.3.7 RNA的提取和逆转录
        2.3.8 荧光实时定量PCR
        2.3.9 蛋白免疫印迹
        2.3.10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卵转铁蛋白在Caco-2细胞中抗炎活性
        2.4.2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在Caco-2细胞中抗炎活性
        2.4.3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在Caco-2 细胞中调节细胞因子m RNA表达的作用
        2.4.4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对NF-κB和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体内抗炎活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实验设计
        3.3.2 小鼠结肠炎临床症状评估
        3.3.3 结肠切片组织学和组织学评分
        3.3.4 结肠组织TNF-α和 IL-6 测定
    3.4 统计分析
    3.5 结果
        3.5.1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对小鼠临床症状的影响
        3.5.2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对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影响
        3.5.3 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对小鼠结肠组织促炎因子TNF-α和 IL-6 含量的影响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改造枯草芽孢杆菌代谢通路制备透明质酸(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HA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1.2.1 HA结构及物理性质
        1.2.2 HA化学性质
    1.3 HA应用
    1.4 HA市场调查及前景发展
    1.5 HA生产
        1.5.1 自然界中HA在各物种分布情况
        1.5.2 动物组织提取法生产HA
        1.5.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
    1.6 HA合成途径
        1.6.1 HAS分类及特点
        1.6.2 链球菌属分类及其特点
    1.7 枯草芽孢杆菌介绍及特点
        1.7.1 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
        1.7.2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工程和表达系统
    1.8 合成生物学
    1.9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9.1 立题意义
        1.9.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HAS基因克隆及HA合成通路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和质粒
        2.2.2 培养基及配制溶液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3 大肠杆菌重组质粒PUC-HAS构建
        2.3.1 HAS模板基因选择
        2.3.2 引物设计及质粒选择
        2.3.3 酿脓链球菌活化及培养
        2.3.4 酿脓链球菌基因组DNA提取
        2.3.5 目的基因HAS的PCR扩增
        2.3.6 PCR产物胶回收
        2.3.7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2.3.8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2.3.9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作
        2.3.10 重组质粒转化DH5α
        2.3.11 菌落PCR检测阳性克隆
    2.4 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质粒的构建
        2.4.1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制备
        2.4.2 以PUC-HAS重组质粒为模板二次获得HAS基因序列
        2.4.3 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双酶切
        2.4.4 连接及转化
        2.4.5 枯草芽孢杆菌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
        2.4.6 pNCMO2-HAS质粒提取
        2.4.7 pNMCO2-HAS重组质粒双酶切验证
        2.4.8 SDS-PAGE检测HAS表达量
    2.5 实验结果
        2.5.1 酿脓链球菌基因组DNA提取
        2.5.2 温度梯度PCR扩增HAS基因片段
        2.5.3 pUC119质粒及HAS基因片段双酶切电泳检测
        2.5.4 含pUC-HAS重组质粒大肠杆菌菌落PCR产物电泳检测
        2.5.5 对pUC-HAS重组质粒测序及比对
        2.5.6 pNCM02-HAS重组质粒转化枯草芽孢杆菌菌落PCR检测
        2.5.7 pNCM02-HAS重组质粒转化枯草芽孢杆菌双酶切检测
        2.5.8 对pNCM02-HAS重组质粒测序及比对
        2.5.9 SDS-PAGE蛋白电泳检测HAS表达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代谢通路合成HA产量测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CTAB法检测发酵液中HA优化
        3.4.1 HA与CTAB反应溶液的光谱学特性
        3.4.2 基于不同波长对HA-CTAB反应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的影响
        3.4.3 基于不同CTAB浓度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影响
        3.4.4 基于不同温度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影响
        3.4.5 基于不同反应时间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影响
        3.4.6 基于不同杂质对CTAB-HA测定结果的影响
    3.5 反应条件优化小结
    3.6 培养液中HA按量测定及HA性质初测
        3.6.1 培养液中HA含量测定
        3.6.2 HA性质初测
    3.7 HA分离纯化
        3.7.1 背景介绍:
        3.7.2 操作方法
        3.7.3 HA得率及蛋白除去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A发酵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单因素检测不同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1 碳源种类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2 氮源种类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3 金属离子种类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4 培养基PH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5 培养温度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2.6 发酵时间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影响
    4.3 单因素分析实验小结
        4.3.1 不同碳源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3.2 不同氮源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3.3 金属离子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3.4 发酵温度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3.5 培养基pH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3.6 发酵时间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HA的影响
    4.4 正交设计优化培养基组分
    4.5 发酵罐小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蛋清蛋白肽的制备与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蛋清蛋白的生物活性
        1.1.1 卵白蛋白的生物活性
        1.1.2 卵转铁蛋白的生物活性
        1.1.3 溶菌酶的生物活性
        1.1.4 其他蛋清蛋白的生物活性
    1.2 活性肽的研究现状
        1.2.1 活性肽概述
        1.2.2 活性肽的制备现状
        1.2.3 蛋清蛋白肽的制备现状
    1.3 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
        1.3.1 氧化应激
        1.3.2 慢性炎症
        1.3.3 抗氧化与抗炎的策略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蛋清蛋白肽的辐照酶解制备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EBI处理蛋清蛋白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
        2.2.3 中红外光谱(MIR)分析
        2.2.4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
        2.2.5 经处理蛋清蛋白的酶解
        2.2.6 酶解产物的安全性评价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EBI对EWP酶解效果的影响
        2.3.2 EBI对EWP的结构影响
        2.3.3 EBI对EWP持水性与热变性的影响
        2.3.4 EBI处理蛋清蛋白的酶解物的安全性评价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蛋清蛋白肽的结构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3.1 材料与设备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蛋清蛋白酶解物的超滤
        3.2.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3.2.3 凝胶柱层析分离
        3.2.4 蛋清蛋白肽的结构鉴定
        3.2.5 蛋清蛋白肽的化学合成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超滤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3.3.2 蛋清蛋白肽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其自由基清除能力
        3.3.3 蛋清蛋白肽组分的中红外光谱分析
        3.3.4 蛋清蛋白肽组分的氨基酸成分分析
        3.3.5 蛋清蛋白肽的结构鉴定
        3.3.6 蛋清蛋白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3.4 小结
第4章 蛋清蛋白肽的细胞生物活性评价
    4.1 材料与设备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与分化
        4.2.2 细胞抗氧化活性测定
        4.2.3 氧化应激的诱导
        4.2.4 细胞活力的测定
        4.2.5 细胞内GSH含量的测定
        4.2.6 脂质氧化测定
        4.2.7 IL-8 含量测定
        4.2.8 脂肪细胞炎症的诱导
        4.2.9 细胞炎症因子的测定
        4.2.10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MPDAHL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2 MPDAHL的细胞抗氧化活性
        4.3.3 MPDAHL对HT-29 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活性作用
        4.3.4 MPDAHL对 3T3-L1细胞的抗炎活性作用
    4.4 小结
第5章 蛋清蛋白对小鼠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实验设计
        5.2.2 葡萄糖耐量实验
        5.2.3 血液各指标含量测定
        5.2.4 脂肪组织的蛋白免疫印迹
        5.2.5 小肠组织RNA提取与反转录
        5.2.6 荧光实时定量PCR
        5.2.7 数据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鼠摄食饮水量及体重变化
        5.3.2 OVT对LPS诱导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5.3.3 OVT对LPS诱导小鼠血液中各炎症指标的影响
        5.3.4 OVT对LPS诱导小鼠肠道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5.3.5 OVT对LPS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抑制作用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蛋清蛋白肽的体内可吸收序列鉴定
    6.1 材料与设备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大鼠经口灌胃OVT
        6.2.2 血液样品前处理
        6.2.3 MALDI-TOF-MS检测方法的建立
        6.2.4 LC-TOF-MS检测方法的建立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MALDI-TOF-MS对OVT经小肠消化吸收寡肽的检测
        6.3.2 LC-TOF-MS对OVT经小肠消化吸收寡肽的检测
        6.3.3 OVT源的可消化吸收寡肽序列的计算
    6.4 小结
第7章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蛋膜酶解生产抗菌多肽工艺研究及抗菌活性成分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蛋膜的组成和结构
    1.3 蛋膜的研究进展
        1.3.1 蛋膜粉的制备
        1.3.2 蛋壳膜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应用
    1.4 蛋膜的开发与研究现状
        1.4.1 食品领域
        1.4.2 医药领域
        1.4.3 化妆品领域
        1.4.4 重金属领域
        1.4.5 轻工业领域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蛋壳膜单酶酶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培养基及化学试剂的配置
        2.1.5 菌的活化
    2.2 试验方法
        2.2.1 蛋壳膜粉的制备
        2.2.2 蛋白酶活测定
        2.2.3 酶解液的制备
        2.2.4 单一酶的筛选
        2.2.5 单酶酶解单因素试验及优化
        2.2.6 响应面分析因素及水平的确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蛋白酶酶活测定结果
        2.3.2 蛋壳膜酶解的单酶筛选
        2.3.3 酶解单因素试验
        2.3.4 响应面试验结果
        2.3.5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2.3.6 响应面交互作用结果分析
        2.3.7 酶解优化条件验证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鸡蛋壳膜复合酶酶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主要培养基及化学试剂的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蛋膜粉的制备
        3.2.2 菌种活化及培养基制备
        3.2.3 酶解液的制备
        3.2.4 抑菌试验(96 孔板法)
        3.2.5 蛋膜蛋白酶解主要工艺流程
        3.2.6 复合酶酶种类的筛选
        3.2.7 复合酶酶解蛋壳膜的单因素试验
        3.2.8 复合酶解条件优化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复合酶组合的筛选
        3.3.2 复合酶解单因素试验结果
        3.3.3 复合酶解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3.3.4 正交优化结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蛋膜酶解液的初步分离纯化及电泳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原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4 主要培养基及试验所需试剂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酶解液制备主要工艺流程
        4.2.2 酶解液中粘多糖检测
        4.2.3 酶解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
        4.2.4 粘多糖及蛋白含量测定
        4.2.5 Tricine-SDS-PAGE蛋白质电泳
        4.2.6 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5湿法装柱过滤层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粘多糖检测结果分析
        4.3.2 粘多糖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4.3.3 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电泳结果
        4.3.4 葡聚糖凝胶Sephadex-G25过滤层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I 氨基酸及缩写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从鸡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蛋壳资源综合开发研究进展[J]. 童天喆,黄芳毅,陈专. 大众科技, 2021(11)
  • [2]鸡蛋壳膜多肽的酶解工艺及其对脱发模型小鼠的影响[D]. 张伟云.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3]鸡蛋膜活性肽在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的临床观察[J]. 聂红岩,王旸,曹正雨,张建华,沈旸.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02)
  • [4]蛋壳深加工产业现状[J]. 刘元,姚骏,王玥玮,张立娟,郝惠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23)
  • [5]壳聚糖功能载体构建及其溶菌酶与蛋白酶固定化研究[D]. 刘远远.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禽蛋产业健康发展[J]. 朱玲娇,张宇,许春芳. 养殖与饲料, 2019(01)
  • [7]基于模拟酶切的卵转铁蛋白源性抗炎二肽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汪雄.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1)
  • [8]改造枯草芽孢杆菌代谢通路制备透明质酸[D]. 张哲. 吉林大学, 2017(10)
  • [9]蛋清蛋白肽的制备与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金艳. 吉林大学, 2017(11)
  • [10]蛋膜酶解生产抗菌多肽工艺研究及抗菌活性成分鉴定[D]. 张婷婷. 河南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从蛋壳膜中提取溶菌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