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房为什么要办理房产证?(论文文献综述)
金晓晴[1](2021)在《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纠纷的解决 ——以李凤敏与刘光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人对房子的特殊情感使得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买房而奋斗,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和购房人不具备资格等原因,很多人选择了借名买房,即借名人与出名人约定好,将房屋登记在出名人名下,实际房屋权利由借名人享有。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借名买房问题讨论较多,但对只有口头协议情况下的借名买房问题关注较少,不少法院对口头协议的认定存在出入,直接关系到借名买房案件的性质和借名人对房屋权益的享有。仅约定口头协议的情形在借名买房案件中较为常见,若出名人否认与借名人达成借名买房合意,则法院较难判断双方是否曾存在借名买房口头协议,因此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大多是争议双方是否存在借名买房合意。由于此类案件的特殊性,法院的处理方式自然不能同于有书面合同的情形。本文以李凤敏与刘光君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在仅有口头协议的情形下对借名买房问题的处理,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引用的司法案例,通过分析法院的论证过程找出本案的争议焦点,同时也是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纠纷的类型化争议焦点。第二部分围绕本案的三个争议焦点,在对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案所涉及的借名买房口头协议如何认定,具体分析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借名买房原因的合理性、房屋的出资情况、单据和产权证等证明文件的持有情况、房屋的占有使用情况等因素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进而分析本案口头协议的效力,是否因规避经济适用房政策而无效;最后通过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事实物权理论和意思自治原则的分析,得出口头协议成立时与口头协议不成立时房屋所有权的归属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分析本案事实的前提下,指出今后司法实践中处理类似案件的裁判思路,即以借名买房合意的存在为裁判基础,以借名买房协议的效力为裁判依据。为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裁判规则解决口头协议下的借名买房纠纷提出建议,力求使每个案件都得到公平公正裁判,保障借名人和出名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诚实信用原则在全社会遵守和践行。
邱振刚[2](2021)在《单校划片(中篇小说)》文中认为换房的念头,和很多别的念头一样,一旦在马策扬心里种下了种子,就不可遏制地扎下了根。4月30日这天下午4时45分,他站在华严苑幼儿园门口,正等待小朋友们鱼贯而出。来接孙辈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退休老人,像他这样30来岁的年轻人寥寥无几。8年前,他在邻省一所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了省委政策研究室,成为堂堂省级笔杆子。结果因为读书太久,恃才傲物,和上司、同事都处不来,先后辗转省党史办、省精神文明办和省档案馆。这些单位在旁人眼中一处比一处边缘,几乎算得上断崖式下落,他却落得越来越轻松。
刘中林[3](2020)在《房产开发企业违规代收契税治理优化研究 ——以揭阳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契税在地方税体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内房产税政策尚未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契税的征收发挥着重要的房产市场调控功能。但是由于契税属于地方税种,征收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没有统一完善的立法体系。标准的不统一、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考量、契税征管人力和技术手段的短缺、契税监管体系不够严密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造成契税征管存在漏洞,也给契税违法违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契税征管中经常发现,不少房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公然违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征收管理的规定,私自代收本应由购房者自行申报缴纳的契税。有些甚至代收契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仍然没有前往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使违规代收的契税成为企业长期使用的“无息贷款”。更严重的是部分房产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法及时为购房者缴纳契税,使得不少购房者因此迟迟不能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大大激化了购房者与房企的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当前国内外针对契税(国外没有契税,主要为房产税或财产税等房地产税收方面的税种)的研究虽多,也有部分涉及到违规代收契税的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的研究,但在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要么研究不够深入、要么分析不够全面。为了使研究更深入、更具体,选取揭阳这样一个地级市为例,通过设计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一线的税务人员、税务领域的专家及契税从业人员,对当地房企违规代收契税的现状、影响、治理实践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理论对违规代收契税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从提升房企税收遵从、强化契税监管、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契税纳税服务、形成综治合力等五个维度,有针对性提出治理违规代收契税的对策建议。
贺誉菲[4](2020)在《探析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叙事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电影剧作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理论,梳理了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发展和现状,尝试探析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叙事策略,通过对比、举例、实证分析等方式,总结出国产女性电影的三个叙事特征:其一是,国产女性成长电影与好莱坞着名编剧布莱克·斯奈德在其编剧理论书籍《救猫咪》中提出的“变迁仪式”型故事有着基本一致的故事架构;其二是,国产女性成长电影基本上采用传统的线性因果叙事作为其叙事结构,突出女性角色成长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层层升级;其三是,很大一部分国产女性成长电影都采用不定式内聚焦模式,以双重或多重镜像的方式构建女性角色,借以展示女性的困境。此外,本文还将这三个叙事特征运用到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创作实践——电影剧本《脱身》中,通过实践来总结和反思女性成长电影的多元化道路。
吴姿怡[5](2019)在《政策抗争中地方政府的选择性回应逻辑研究 ——基于3个地方政策抗争案例比较分析》文中认为当代转型社会结构下,由新旧矛盾激烈碰撞诱发的公民政策抗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地方政策的最终走向,并对地方政府政策回应能力的提升作出要求。通常来说,政策抗争主要指政策受损者以强硬行动迫使政策主体或政策受惠者改变其政策行为偏好,以实现左右公共政策目标的目的。其矛头直接指向地方政府的政策态度行为,强调政策受众的抗争意图。我国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基层实践者,其深嵌于社会现实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其最易成为公民政策抗争的直接焦灼对象。受困于“官僚极权与民主回应”、“绩效考核与秩序稳定”以及“政策疲软与参与过度”间的现实回应悖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抗争回应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理解中国地方政府在频发政策抗争过程中的选择性回应行为及其内在互动逻辑,就成为文章重点研究主题。文章将地方政府的政策抗争多元回应博弈作为研究起点,具体分析其在此过程中面临的价值悖论、动机悖论和效果悖论。研究认为,公共政策抗争是公民基于官民利益博弈,在极端情境下采取激烈行动倒逼政府回应公民诉求的结果,而政府在此过程中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风险成本-经济效益”最优化。文章由此采用混合定性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及深度调研,对3个作用于地方政府政策抗争回应选择的3个关键因子进行编码,即“官民利益一致程度”、“绩效责任风险阈值”和“政策抗争聚合黏性”,结合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政策抗争回应选择结果来构造回应性三维模型,并利用20例政策抗争典案初步检验模型规范性。研究基于回应模型构建,深入比较分析上海市3例地方政策抗争事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策抗争回应选择行为及其变化,实质是其在特定情境下,受3个核心要素作用而对当前或未来潜在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估,在寻求“政策目标”与“社会秩序”动态平衡过程中,最终会从回应速度、回应范围、回应方式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回应选择,即轻度回应—言语解释、中度回应—政策微调、重度回应—政策变革。需注意的是,试图做出风险收益最优回应选择的地方政府,其实际回应选择还会受到现实能力和条件框制,即其对政策抗争的认知、反应和处置力。总体而言,本研究是针对地方政府在政策抗争中做出不同回应选择行为的初探,试图通过不同政策抗争情境的比较研究来厘清其回应选择背后的内在动机及其逻辑,对现代政策冲突的治理以及回应型政府的建设存在现实价值。本文的局限在于:首先,由于政策抗争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因而案例选择的结构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本文仅采用混合型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案例比较论证,而在定量分析层面相对不足;第三,本文主要侧重问题的剖析和呈现,但并没有就此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地方政府政策抗争比较定量研究及其存在问题的解决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甄爱军[6](2019)在《房产证缘何要及时办》文中研究指明在现实生活中,买房之后无法及时办理房产证的情形真实存在。如果买房拿不到房产证,对购房者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会在未来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危害。买房缓办证要不得买房之后暂时办不了房产证,这种看似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因入住多年房产证却一直办不下来,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一个叫颐馨雅苑小区214户业主集体起诉开发建设单位。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表示,他是在2012年买的房,到目前为止还办不了房产证,原因是开发商手续不全,其是
杭春梅[7](2019)在《异质性空间:拆迁安置社区的空间生产及微观动力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乡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城市需要大量社区来容纳持续增加的人口。此时以政府为主导力量进行的老城改造和征地拆迁,形成了一批批拆迁安置社区,不仅使农民摇身变为市民,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外来务工人员和刚毕业大学生白领。正是生活在拆迁安置社区的不同群体和个人共同创造着这个小区的公共空间、关系网络和生活样态。那么拆迁安置社区的空间关系是如何生产的,其微观动力机制是什么?本文以空间生产为理论视角,从“空间-行动者”的关系出发,探讨拆迁安置社区的空间关系生产问题。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南京市一拆迁安置小区开展实地调查,并以叙事研究的方法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首先描述了拆迁安置社区物理空间的形成与分异,其次分析了空间内的多元关系及其生产的多样社会空间,最后探讨了空间生产的主要微观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有:(一)拆迁安置社区的物理空间及社会空间的形成过程,是在地方政府、集体组织和房地产开发商等自上而下的力量之下,个体以私人利益为主要目标,进行了策略运用和个体形式的抗争。(二)拆迁安置社区空间重塑了内部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又生产出不同的社会空间:网格化管理之下的社区空间、住房产权基础上的权力空间、兴趣自组织萌芽的生活空间、社会组织营造中的公共空间、个体化与异质性的行动空间。(三)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关系和规则,规则基于空间类别的划分,包含有经济理性规则、民主意识规则、日常协商规则,而关系以有形的社区空间为基准,可以分为社区内部关系和社区外部关系。(四)大量流动人口隐匿、消失于上述各类社区空间之中的事实,一方面在于拆迁安置社区目前的空间功能并未能够满足他们进行社会再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其社区内部关系与日常协商规则的缺失。(五)拆迁安置社区的“异质性空间”是一种社会性空间,行动者以空间为活动背景、争夺对象和重要影响因素,行动具有相当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了拆迁安置社区内部社会生活及关系的样貌,从而丰富社区研究的类型;推进城市空间问题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同时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拆迁安置社区治理、人的现代化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龙骧[8](2019)在《借名买房权利义务归属研究 ——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的平衡》文中认为近年来,与借名买房有关的纠纷层出不穷。就纠纷形态而言,有房屋款项支付争议、有房屋产权归属争议等;就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诉讼请求而言,有返还原物之诉、所有权确认之诉以及合同之诉等,可以说,所囊括的问题之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纵观司法界,对借名买房纠纷尤其是房屋产权归属的问题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仍然是常态,故亟待找出合理且统一的解决方式。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意思自治原则不可忽视,在借名人与出名人之间、房屋出卖人与购房人之间,甚至出名人与第三人之间都会存在各样的真实意思,尊重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是私法的精神所在,也是处理好以上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两大立法理念出发,对借名买房权利义务归属进行研究,尤其在借名买房合同订立阶段,借名协议约定购房人为借名人,而出卖人认为购房人系出名人,此时出现意思冲突,但由于出卖人代表着动态的交易安全,故而从出卖人角度进行分析,从出卖人知晓与不知晓借名事实、是否在意购房人履约能力角度分情况确定借名买房合同主体,从而更好地解决后续债权债务争议,以期在交易安全中达到平衡。另外,在房屋过户登记阶段以及出名人处分房屋阶段也都存在着意思自治。本篇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四方面的内容。该部分是对本篇文章研究目的以及方式方法、思路等方面的介绍。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就是物权变动的模式和使用他人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效果理论;国内研究主要在借名买房的协议效力、买房行为(协议)性质、法律效果、房屋权属的确定、出名人处分房屋的效力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借名买房合同订立阶段主体确定与权利义务归属。该部分通过案例引出房款支付争议,进而引出借名买房合同主体如何确定的问题,此时需要结合房屋出卖人是否知晓借名事实、是否在意购房人履约能力等因素分不同情况确定合同主体,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第四部分:借名买房过户登记阶段权利义务归属。发生物权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事人之间关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只是我国不需要独立的物权行为,该意思表示存在于买卖合同中。具体到借名买房关系下,借名人与出名人关于房屋产权归属的意思表示才是解决纠纷的依据,而这与房屋出卖人无关。第五部分:出名人处分房屋阶段权利义务归属。该部分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即出名人将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屋处分给第三人,笔者分析该出让行为的性质以及房屋产权转让效果,并对利益相关人(主要是借名人)的权益保障进行探究。第六部分:结语。
林特特[9](2019)在《立水桥北》文中认为一对大学毕业生情侣,倾尽两家财力在京城首付买了一套婚房,谁知竟被告知房子并不属于他们。男生绝望之际奔赴地震灾区采访,女生在原告的威胁中惶恐度日。他们的官司输赢如何?他们的爱情是否经得住考验?一上午九点的立水桥地铁站一片喧嚣。往南,大河上架着大桥,日头正高;桥上车来车往,每辆车都镀着金边。往北,一片新的住宅区正在建设中,建筑工地的哐叽哐叽声,隔着几公里,仍能穿透耳膜。
林特特[10](2019)在《立水桥北》文中研究指明一上午九点的立水桥地铁站一片喧嚣。往南,大河上架着大桥,日头正高;桥上车来车往,每辆车都镀着金边。往北,一片新的住宅区正在建设中,建筑工地的哐叽哐叽声,隔着几公里,仍能穿透耳膜。往西,菜市场、小旅馆、居民区,人们从其中的一处进入另一处,聚拢,分流,再聚拢。往东,一排商场、银行、餐厅,如多米诺骨牌般,一个接一个地开门、开工;
二、买房为什么要办理房产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买房为什么要办理房产证?(论文提纲范文)
(1)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纠纷的解决 ——以李凤敏与刘光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案例简介及焦点归纳 |
1.1 案情简介 |
1.2 一审审理情况 |
1.3 二审审理情况 |
1.4 再审审理情况 |
1.5 案例争议焦点 |
第二章 案例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 |
2.1 本案借名买房口头协议认定因素分析 |
2.1.1 认定口头协议成立的标准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
2.1.2 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 |
2.1.3 借名买房成因的合理性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 |
2.1.4 房屋出资情况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 |
2.1.5 票据、产权证等证明文件的持有情况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 |
2.1.6 房屋占有使用情况对口头协议认定的影响 |
2.1.7 本案中存在借名买房口头协议 |
2.2 本案借名买房口头协议的效力分析 |
2.2.1 我国法律关于口头协议效力的规定 |
2.2.2 本案借名买房口头协议是否因规避经济适用房政策而无效 |
2.2.3 本案借名买房口头协议有效 |
2.3 本案房屋所有权归属分析 |
2.3.1 本案房屋所有权归属的理论基础 |
2.3.2 口头协议不成立时房屋所有权归属 |
2.3.3 口头协议成立时房屋所有权归属 |
2.3.4 本案出名人应协助借名人办理房屋过户登记 |
2.4 小结 |
第三章 案件引发的相关法律思考 |
3.1 法院处理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案件的裁判思路 |
3.1.1 以借名买房合意的存在为裁判基础 |
3.1.2 以借名买房协议的效力为裁判依据 |
3.2 完善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案件的司法裁判规则建议 |
3.2.1 口头协议的认定标准应统一 |
3.2.2 明确借名买房协议的债权效力 |
3.2.3 平衡借名人和出名人的利益关系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房产开发企业违规代收契税治理优化研究 ——以揭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0.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0.5 研究方法 |
0.6 创新与不足 |
1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基本范畴及相关理论 |
1.1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基本范畴 |
1.1.1 房企代收契税概念界定 |
1.1.2 房企代收契税违规的依据 |
1.1.3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治理必要性 |
1.2 相关理论 |
1.2.1 税收遵从理论 |
1.2.2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
2 揭阳房企违规代收契税调查 |
2.1 揭阳房企违规代收契税情况调查问卷 |
2.1.1 调查问卷相关情况说明 |
2.1.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2.2 访谈结果及归纳 |
2.2.1 访谈情况说明 |
2.2.2 访谈结果分析 |
3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的影响及揭阳的治理实践 |
3.1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的影响 |
3.1.1 对购房者权益的影响 |
3.1.2 对税务部门的影响 |
3.1.3 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
3.1.4 对行政审批效率的影响 |
3.1.5 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3.2 揭阳市房企违规代收契税治理实践 |
3.2.1 组织开展违规代收契税集中整治 |
3.2.2 加大委托代征监管力度 |
3.2.3 建立房地产税种一体化管理体系 |
3.2.4 加大契税政策宣传辅导力度 |
4 房企违规代收契税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房企契税遵从度有待提升 |
4.1.1 资金短缺加大房企税收遵从难度 |
4.1.2 房企自私性不遵从推高契税违法增量 |
4.2 契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4.2.1 契税税制设计与契税征管严重脱节 |
4.2.2 契税违法处罚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
4.3 违规代收契税监管力度不够 |
4.3.1 违规代收契税监管力量薄弱 |
4.3.2 违规代收契税风险防范不到位 |
4.4 契税纳税服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
4.4.1 契税宣传辅导效果不佳 |
4.4.2 契税电子化办税有待加强 |
4.5 违规代收契税综合治理机制亟需建立 |
4.5.1 尚未形成契税协税护税合力 |
4.5.2 契税违法违规监督缺位 |
5 优化房企违规代收契税治理的对策 |
5.1 加大奖惩力度提升房企税收遵从 |
5.1.1 发挥守法激励提升房企税收遵从 |
5.1.2 加大契税违法惩戒减少房企自私性不遵从 |
5.2 完善法律法规堵塞违规代收契税漏洞 |
5.2.1 优化契税制度规范契税征管 |
5.2.2 健全征管法体系细化契税违法处罚标准 |
5.3 加强契税监管严防违规代收风险 |
5.3.1 强化契税征管和税收执法监督 |
5.3.2 推进分类分级管理严控契税违法风险 |
5.4 优化纳税服务增进契税办税便利 |
5.4.1 创新宣传辅导培育遵从文化 |
5.4.2 借力信息化手段加快电子办税进程 |
5.5 加快建立违规代收契税综合治理机制 |
5.5.1 加大房地产涉税信息共享 |
5.5.2 鼓励各方参与契税违法监督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揭阳市房产开发企业违规代收契税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揭阳市房产开发企业代收契税调查问卷的相关访谈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探析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叙事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研究背景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一章 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
第一节 国内女性成长电影的发展 |
第二节 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现状 |
第二章 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叙事特征 |
第一节 叙事类别:“变迁仪式”型 |
第二节 因果叙事:成长问题层层升级 |
第三节 不定式内聚焦:女性成长的镜像对照 |
第三章 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创作实践 |
第一节 剧本《脱身》的片名和主题 |
第二节 剧本《脱身》的三幕式范式 |
第三节 剧本《脱身》的叙事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电影剧本《脱身》 |
致谢 |
(5)政策抗争中地方政府的选择性回应逻辑研究 ——基于3个地方政策抗争案例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抗争行动相关研究 |
1.2.2 政府回应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核心概念 |
1.3.1 政策抗争 |
1.3.2 政府回应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回应何以发生:地方政府回应三维模型的构建 |
2.1 地方政府回应的多元博弈 |
2.1.1 价值悖论:官僚极权与民主回应的价值博弈 |
2.1.2 动机悖论:绩效考核与秩序稳定的目标冲突 |
2.1.3 效果悖论:参与过度与政策疲软的效用冲突 |
2.2 模型构建:政府选择性回应因素 |
2.2.1 官民利益一致程度 |
2.2.2 绩效责任风险阈值 |
2.2.3 政策抗争聚合黏性 |
2.3 模型构建:政府选择性回应结果 |
2.3.1 轻度回应:保留政策 |
2.3.2 中度回应:微调政策 |
2.3.3 重度回应:变革政策 |
2.4 模型构建:政府选择性回应结果 |
2.4.1 案例选择 |
2.4.2 分类编码 |
2.4.3 分析结果 |
第3章 轻度回应:“S镇城中村征拆”事件分析 |
3.1 “S镇城中村征拆”事件概要 |
3.1.1 抗争缘由 |
3.1.2 核心诉求 |
3.1.3 抗争结果 |
3.2 轻度回应:政府回应的动态演进 |
3.2.1 前瞻回应:限期搬迁正向激励 |
3.2.2 政策解释:基层走访积极回应 |
3.2.3 轻度回应:依法征拆负向激励 |
3.3 轻度回应:政府回应选择作用因子分析 |
3.3.1 诉求差异:上级政令导向 |
3.3.2 风险阈值:项目阳光推进 |
3.3.3 聚合黏性:内部意见分歧 |
第4章 中度回应:“Z镇子弟学校关停”事件分析 |
4.1 “Z镇子弟学校关停”事件概要 |
4.1.1 抗争缘由 |
4.1.2 核心诉求 |
4.1.3 抗争结果 |
4.2 中度回应:政府回应的动态演进 |
4.2.1 政绩优先:回应失灵诱发冲突 |
4.2.2 压制民意:一纸公告抗争升级 |
4.2.3 中度回应:理性选择利益折中 |
4.3 中度回应:政府回应选择作用因子分析 |
4.3.1 诉求差异:权力主体主导 |
4.3.2 风险阈值:上级部门干预 |
4.3.3 聚合黏性:规模政策抵制 |
第5章 重度回应:“Y镇动迁房产权纠纷”事件分析 |
5.1 “Y镇动迁房产权纠纷”事件概要 |
5.1.1 抗争缘由 |
5.1.2 核心诉求 |
5.1.3 抗争结果 |
5.2 重度回应:政府回应的动态演进 |
5.2.1 话语回应:政策抗争诱发维稳压力 |
5.2.2 规避问责:衡量利弊寻求解决方案 |
5.2.3 重度回应:政策变革实现官民双赢 |
5.3 重度回应:政府回应选择作用因子分析 |
5.3.1 诉求差异:利益价值重合 |
5.3.2 风险阈值:问责风险升级 |
5.3.3 聚合黏性:政策抗争规模 |
第6章 政府回应选择案例的比较分析 |
6.1 政府选择性回应的差异性 |
6.1.1 回应速度 |
6.1.2 回应范围 |
6.1.3 回应方式 |
6.2 政府选择性回应的约束性 |
6.2.1 认知能力 |
6.2.2 反应能力 |
6.2.3 调控能力 |
第7章 结语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房产证缘何要及时办(论文提纲范文)
买房缓办证要不得 |
办证不及时危害多 |
拖延办证可索赔 |
个人办证如何操作 |
(7)异质性空间:拆迁安置社区的空间生产及微观动力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回顾 |
2.1 物理空间布局与空间分异的机制 |
2.2 社会空间分化与自下而上的抗争 |
2.3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
2.4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思路 |
3.3 核心概念 |
3.4 研究方法 |
3.4.1 个案选择 |
3.4.2 资料来源 |
3.4.3 研究伦理 |
3.4.4 分析方法 |
4 物理空间的形成与分异 |
4.1 物理空间的形成:从拆迁到安置的空间改变 |
4.2 物理空间的分异:社区内部空间布局的差异 |
4.3 小结 |
5 社会空间的转向与分化 |
5.1 社会空间的转向:从物理空间迈向社会空间 |
5.2 社会空间的分化:多元化社会空间的再生产 |
5.2.1 网格化管理之下的社区空间 |
5.2.2 住房产权基础上的权力空间 |
5.2.3 兴趣自组织萌芽的生活空间 |
5.2.4 社会组织营造中的公共空间 |
5.2.5 个体化与异质性的行动空间 |
5.3 小结 |
6 社会空间生产的微观动力机制 |
6.1 规则 |
6.1.1 经济理性规则 |
6.1.2 民主意识规则 |
6.1.3 日常协商规则 |
6.2 关系 |
6.2.1 社区内部关系 |
6.2.2 社区外部关系 |
6.3 小结 |
7 总结与讨论 |
7.1 理论回应 |
7.2 研究结论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8)借名买房权利义务归属研究 ——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的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 |
1.4.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1.4.2 本文的不足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借名买房权利义务归属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文献评述与启示 |
3.借名买房合同订立阶段主体确定与权利义务归属 |
3.1 问题引出 |
3.2 主体确定与权利义务归属依据——意思自治原则 |
3.3 借名买房合同主体确定 |
3.3.1 出卖人不知晓借名事实 |
3.3.2 出卖人知晓借名事实 |
3.4 借名买房合同债权债务归属 |
3.4.1 付款争议及解决 |
3.4.2 过户争议及解决 |
3.5 本章小结 |
4.借名买房过户登记阶段权利义务归属 |
4.1 问题引出 |
4.2 房屋过户登记权利义务归属 |
4.2.1 判断物权变动的基本立场 |
4.2.2 借名买房登记效果分析 |
4.2.3 房屋产权归属确定 |
4.3 过户登记利益冲突与平衡 |
4.4 本章小结 |
5.出名人处分房屋阶段权利义务归属 |
5.1 问题引出 |
5.2 出名人处分行为性质分析 |
5.2.1 无权处分学说 |
5.2.2 有权处分学说 |
5.2.3 本节观点 |
5.3 房屋产权转让效果确定 |
5.4 利益相关人权益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10)立水桥北(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四、买房为什么要办理房产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口头协议下借名买房纠纷的解决 ——以李凤敏与刘光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D]. 金晓晴. 河北大学, 2021(02)
- [2]单校划片(中篇小说)[J]. 邱振刚. 红豆, 2021(02)
- [3]房产开发企业违规代收契税治理优化研究 ——以揭阳市为例[D]. 刘中林.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4]探析国产女性成长电影的叙事策略[D]. 贺誉菲.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政策抗争中地方政府的选择性回应逻辑研究 ——基于3个地方政策抗争案例比较分析[D]. 吴姿怡.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6]房产证缘何要及时办[J]. 甄爱军. 理财周刊, 2019(43)
- [7]异质性空间:拆迁安置社区的空间生产及微观动力机制[D]. 杭春梅.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借名买房权利义务归属研究 ——意思自治与交易安全的平衡[D]. 龙骧.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立水桥北[J]. 林特特.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9(02)
- [10]立水桥北[J]. 林特特. 啄木鸟,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