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旋转分析

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旋转分析

一、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转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景广[1](2021)在《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羽流共振增强高次谐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次谐波产生(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HHG)是一种研究原子分子超快过程的强大而较为成熟的技术,它在极紫外和软X射线范围内提供了一个紧凑通用的相干光源。由于物质状态的限制,最初的HHG研究主要局限于原子或小分子气体。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使用激光烧蚀来制造适合HHG的粒子羽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种方法几乎可以研究任何固体材料的HHG。特别有趣的是从某些金属材料的羽流中得到的单阶谐波共振增强特性,这种共振增强的谐波比它们邻近的谐波强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有助于提高谐波的转换效率。本论文是基于烧蚀羽流中谐波的单阶共振增强特性展开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虽然已经有不少关于谐波单阶共振增强的研究,但其产生机理尚存在宏观(相位匹配)还是微观(单原子响应)的争议。为了阐明等离子体的宏观色散特性是否是形成增强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双组分等离子体介质进行了实验,其中已知锡组分在800 nm激光驱动下能够产生17阶共振增强谐波,另一种组分是铅,在此激光波长下没有特别的性质。通过比较纯锡等离子体和锡&铅合金等离子体的谐波光谱,分析了谐波的单阶共振增强对相位匹配条件的依赖性。进一步我们通过改变驱动激光椭偏度,对锡烧蚀羽流的17阶共振谐波产额做了其随驱动激光椭偏度的依赖性实验,发现共振增强谐波随驱动激光椭偏度的依赖独立于整体谐波依赖性的变化趋势,它受椭偏度变化的影响更小,同时,通过单原子量子力学模拟再现了这一结果。混合羽流的实验结果和驱动激光椭偏度的依赖性实验共同证实了锡的17阶共振增强这一特性的起因更倾向于单原子响应机制。2.在HHG的介质中,纳米团簇或纳米粒子结合了气体原子介质(低平均密度)和固体介质(局部高密度)的优点,在HHG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烧蚀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样品来产生富含纳米粒子的羽流来作为HHG介质是一种研究纳米粒子HHG最常用的方法。以前的研究者们认为低烧蚀强度下羽流中的谐波主要来自纳米粒子,而不是孤立的原子或离子。然而,这一假设尚未得到充分证明。通过烧蚀铟纳米粒子样品产生的等离子体羽流,我们做了谐波产额对驱动激光与样品表面距离(驱动激光与烧蚀羽流作用位置)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在同一羽流中纳米粒子和单体都可能对谐波的产生起主导作用,这取决于与驱动激光相互作用的羽流的位置。纳米粒子中产生的谐波谱和单体中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谐波的共振增强和截止能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要了解纳米粒子在HHG过程中的贡献需要精确选择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区域,这是一个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或者没有被认真考虑的因素。3.激光烧蚀产生的羽流中的成分存在不确定性,其中可能含有原子、离子或团簇等,这为研究单一粒子的谐波造成了阻碍,为此我们设计了新的方法用于研究HHG。我们采用稠密的纳米粒子作为介质,和激光等离子体羽流HHG实验不同的是,这里不采用烧蚀脉冲,将激光与稠密纳米粒子直接相互作用产生HHG,这样就排除了等离子体羽流中其他粒子成分的影响。有趣的是用这种方法,从铟等材料的稠密纳米粒子介质中同样观察到其单阶谐波的共振增强。此时谐波增强的出现看似与单原子响应机制对增强的解释不一致,为此对粒子进行电离率的计算并讨论了增强可能的原因。

方一奇,刘运全[2](2021)在《具有空间结构的强激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特邀)》文中认为随着超快超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强激光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光场调控技术在经典光学领域中的快速发展为光学操控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近年来,这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结合——具有空间结构的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成为了强场物理前沿研究的热点之一。光电离和高次谐波是传统强场科学中两个十分基本又非常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总结和综述了涡旋强激光场对光电离过程的影响和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涡旋光束或者柱矢量光束驱动气体高次谐波产生等方面的最新工作,最后展望了具有空间结构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和光场调控研究的发展方向。

陈国庆[3](2021)在《含激发态H2气体中的转动-振动(转动)碰撞弛豫》文中指出

段春泱[4](2021)在《两种苯的衍生物的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物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判断地外生命的重要依据之一。离子光谱是离子的“指纹”,也是鉴别分子存在的重要依据,其在研究燃烧、放电、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大气光学、宇宙光学等领域有重要意义。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用不同的基团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后形成种类繁多的苯的衍生物。许多衍生物的激发能、电离能,激发态和离子态的振动特性等,还未见文献报道。这些有机分子的特性数据对于相关的科学研究或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异丙苯和1,3-二乙氧基苯是重要的苯衍生物,在化工与生物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共振增强双光子电离技术分别获得了它们的激发态光谱,为了得到阳离子光谱,我们进行了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研究,确定了分子准确的电离能和激发态与离子态的振动频率。使用Gaussian 09软件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不同算法对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与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实验发现的激发态和离子态振动光谱。采用共振增强双光子电离光谱(REMPI)确定了异丙苯的第一激发能为(37,668±2)cm-1,同时获得了异丙苯的电子激发态S1的振动光谱。采用质量分辨阈值电离(MATI)光谱技术首次确定了异丙苯精确的绝热电离能为(70,410±5)cm-1,并得获得了阳离子振动光谱。进行了密度泛行理论计算,模拟了REMPI和MATI光谱,指认了实验发现的激发态与阳离子基态的振动光谱。采用REMPI光谱技术首次确定了1,3-二乙氧基苯精确的第一激发能,及其电子激发态S1的振动光谱。采用MATI光谱技术确定了1,3-二乙氧基苯精确的电离能。采用紫外-紫外烧孔光谱技术确定超声分子束中存在两种异构物。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异构物的构型,确定了异构物I(down-up)和III(down-down)的第一电子激发能分别为(36,091±2)cm-1和(36,165±2)cm-1,电离能分别为(62,421±2)cm-1和(63,381±2)cm-1。上述关于1,3-二乙氧基苯的研究工作是首次报道。

张津[5](2021)在《极紫外光学频率梳的研制》文中指出极紫外光学频率梳(以下简称“极紫外光梳”)不仅是精密测量物理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诞生也为强场超快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精密测量物理领域,利用极紫外光梳可以开展类氢或类氦离子的1S→2S跃迁的精密光谱测量(如He+的1S-2S跃迁位于60.8nm,Li+的1S-2S跃迁位于41nm),有助于在更高精度上检验束缚态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而基于钍-229原子核能级跃迁的精密光谱测量(位于150nm附近),将为新一代时钟——“原子核钟”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强场超快科学领域,利用极紫外光梳平台开展极高重复频率下的强场物理实验,能够大大提高实验信噪比与采样率,为研究以往受信噪比限制而难以观察到的强场物理效应提供便利。例如,利用极紫外光梳平台开展的角度分辨的光电子能谱测量(ARPES),不仅有助于将时间分辨率提高到阿秒量级,还可以缓解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有效提高实验信噪比;此外,基于极紫外光梳平台的阿秒脉冲产生,可以为下一步实现兆赫兹以及更高重复频率的阿秒瞬态吸收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我们自主设计并建立起国内首台极紫外光学频率梳,旨在开展极紫外波段的精密光谱测量以及高重复频率下的强场超快科学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包括:1.千瓦级飞秒共振腔的研制。由于缺乏合适的激光增益介质,极紫外光梳需要通过高次谐波辐射过程实现光梳波长从红外到极紫外的转化。高次谐波辐射过程所需求的峰值光强很高(>1013 W/cm2),而目前商用红外光梳的单脉冲能量普遍较低(<1μJ),因此我们搭建了一台飞秒共振腔来实现红外驱动光梳的放大。实验上,我们优化了飞秒共振腔的模式匹配,并且通过Pound-Drever-Hall(PDH)技术实现了腔长的精确锁定,锁定时间超过一小时。当入射光功率为27W时,我们实现腔内平均功率达到6.08kW,对应增强倍数为225倍。我们估算了腔内焦点处的峰值功率密度约为4.8 × 1013W/cm2,该结果已经达到高次谐波辐射过程所需的光强。2.极紫外光学频率梳的实现。通过结合飞秒共振腔技术与高次谐波辐射过程,我们实现了光梳波长从红外到极紫外的转化。当氙气作为高次谐波辐射过程的工作介质被注入到腔内焦点处时,我们观察到了最高19阶谐波(波长约55nm)的产生,并测得产生的11阶谐波(约94nm处)功率为115.9μW,对应的谐波产生效率约为2.5 × 10-8。通过三次谐波的光学外差拍频实验,我们证实了产生的高次谐波具有良好的时间相干性。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搭建的这台极紫外光梳已具备开展原子分子精密光谱测量的潜力。3.高重复频率条件下氮气分子辐射机理研究。利用极紫外光梳平台,我们进行了 100MHz重复频率下氮气分子337nm辐射机理的研究。通过研究337nm辐射的强度随氮气流量和驱动光偏振的变化关系,我们讨论了氮分子激发三重态(C3Πu态)的激发机制。我们的结果排除了解离再结合机制是C3Π-u态布居的主要途径,并且认为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非弹性碰撞激发过程是C3Πu态布居最有可能的路径。另外,我们还讨论了飞秒共振腔中产生的稳态的等离子体对C3Πu态布居的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在实验室搭建的这台极紫外光梳,不仅已经具备开展精密光谱测量实验的潜力,并且能够在前所未有的高重复频率下研究强场超快科学问题,在许多基础物理前沿研究领域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庆华[6](2021)在《椭偏激光场下Ar和N2高次谐波产生研究》文中认为飞秒激光与物质作用产生的高次谐波是迄今为止获得桌面化的相干极紫外光源以及阿秒脉冲最为重要的方式。对高次谐波光谱的探究不仅能加深人们理解光场调控中的作用过程,还有助于获取原子或分子轨道结构及量子态的重要信息。高次谐波的产生与电子动力学过程息息相关,电子回核几率决定了谐波辐射的强度。通过提取谐波光谱的强度等信息,能有效地反映出贡献谐波的电子间产生的各种效应以及电子受到核的库仑效应等。本论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研究了高次谐波辐射特性。实验上对比了椭偏激光场中Ar和N2的高次谐波椭偏率依赖结果,并报告了在椭偏率变大时,两种气体介质产生低阶谐波的强度与高阶谐波的强度的归一化比值均会增加,且短轨迹下的谐波比率上升相对于长轨迹时的更为明显。针对实验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我们通过非绝热半经典的理论计算方法模拟了Ar和N2的谐波比率随椭偏率的变化关系,得到的结果能很好地再现实验测得的比率情况。最后通过基于电子的运动轨迹对实验和理论显示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此外,在理论计算中我们还报告了增加N2分子的核间距会改变电子受到核的库仑势的大小,使不同阶次谐波比值出现了随激光椭偏率变化而具有明显地规律性改变。我们的研究表明,非绝热效应在处理高次谐波的光谱信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分子的核间距等信息会被编码到高次谐波的椭偏依赖中去。

闫博[7](2021)在《准直O2和N2分子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原子分子等体系与飞秒激光作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线性现象,如:阈上电离和高次谐波等。高次谐波是获得阿秒脉冲和XUV相干光源的特殊手段,并且对研究分子轨道结构超快成像具有重要意义。转动波包的结构信息和相位以及分子轨道结构等都被编码在谐波光谱中。因此,从高次谐波光谱中提取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解析强场超快物理学过程。高次谐波光谱的极小值结构可以反映出分子的轨道结构和电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首先研究了线偏振激光场中O2和N2分子辐射的高次谐波产率随时间延迟的变化规律。发现当O2和N2分子处在准直点和反准直点时,谐波光谱中都观察到了明显的极小值结构,而随机取向的分子的谐波光谱中的极小值结构较弱。由此说明准直分子的谐波光谱中编码了较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其次,我们研究了准直O2和N2分子的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O2分子的谐波光谱中存在多轨道干涉极小值,其位置随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N2分子的谐波光谱中存在类库伯极小值,极小值的位置不随激光强度的变化发生移动,只与分子中的电子结构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由于HOMO和HOMO-1轨道在准直点和反准直点的贡献不同,导致N2分子谐波谱中的极小值在准直点和反准直点处位置略微移动。通过分析谐波谱中极小值结构的产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揭示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激光与分子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贺屾[8](2021)在《飞秒强激光场中溴乙烯的电离及离子动力学》文中认为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原子与分子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强场电离被认为是原子分子强场物理现象产生的基础,由强场电离可诱导产生很多新的物理现象。相较于原子,分子的强场电离过程更加复杂,其原因归结于分子额外的核振动和转动自由度、分子几何结构和轨道结构多样性、准直和取向等。对强场电离解离的讨论与研究,能够有效揭示原子分子与强激光场作用中的机制,并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完美的解释。本论文主要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测量了溴乙烯(C2H3Br)在400/800 nm强激光场作用下的强场电离和碎片化过程,并利用强场电离-光碎片谱研究了C2H3Br+阳离子的超快演化过程。本文研究对于理解C2H3Br分子的强场电离/解离机制以及C2H3Br+阳离子电子态动力学过程,进而认识多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解离机制和电子态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我们研究了C2H3Br分子在400 nm和800 nm激光场中的强场电离及碎片化过程,测量了母体离子C2H3Br+和不同价态的碎片离子产率随激光强度和椭偏率的变化关系及不同价态碎片的角分布。结果表明,400 nm激光场中,我们所研究的光强范围内主要发生(2+2)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过程,且在高光强的情况下,由于分子HOMO轨道的几何准直效应,碎片离子角分布会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800 nm激光场中,随着价态的增加,碎片离子对椭偏度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说明重散射过程在C2H3Br分子电离解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2)使用飞秒时间分辨的强场电离-光碎片测量方法,研究了C2H3Br分子阳离子电子态动力学。确定了C2H3Br+在一个400 nm光子能量处的共振态,即C2A′态。在高电离光强下,随两束光延迟时间的变化,碎片Br+产率呈现时间约为220fs的指数衰减,而碎片C2H3+产率呈现时间约为300 fs的指数增加。分析表明,前者对应C2H3Br+离子A2A′-X 2A″态的内转换,而后者是由A2A′态的直接解离导致的。

蔡晓明[9](2021)在《空气中飞秒激光成丝的能量透过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飞秒激光脉冲在空气中传输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比如成丝现象一直备受关注。飞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克尔自聚焦效应,激光束的强度会越来越强,当激光束强度达到电离阈值后,激光脉冲会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而等离子体的存在会对激光束产生散焦效应,使激光束发散,当克尔自聚焦效应和等离子体散焦效应达到动态平衡时能够得到一段很长的等离子体通道,这就是“光丝”。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飞秒激光脉冲中心波长的能量透过率,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激光在成丝过程中原子分子经历的激发、电离和其他动力学过程。实验中我们改变了激光的重复频率、激光能量、气体压强、和外加透镜的焦距,通过收集激光束透过能量来讨论激光束能量损耗的问题。飞秒激光成丝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如太赫兹辐射,空气荧光和高次谐波等),激光束电离空气形成等离子体,光丝激发的声波,都会使飞秒激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能量损耗,自相位调制导致光谱展宽,会使中心波长的能量转移到其他波长,导致激光脉冲中心波长的峰值强度降低。低气压下,我们发现脉冲中心波长的能量透过率是随气压增加而降低,激光脉冲的能量越高中心波长的透过率越低,但在气压接近常压时激光能量的透过率反而会上升,高能量的激光脉冲中心波长的能量透过率反而要高于低能量的激光脉冲。我们认为是激光脉冲中心波长在成丝中的能量损耗和激光脉冲光谱展宽引起的800 nm光谱强度回升之间的竞争导致脉冲中心波长的能量透过率出现回升现象,且激光脉冲的重复频率越高激光脉冲的能量透过率的回升现象越明显。激光脉冲中心波长的能量透过率不是简单的随能量和气压的增强而一直降低。

邓绪兰[10](2021)在《氟代苯酚的隧穿解离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含杂原子的芳香族分子是一些DNA和蛋白质等大型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抵御光损伤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这些生物过程的工作机理,苯酚作为这些生物分子中一种典型的生色团被选择作为探究这些生物分子光解动力学的研究模型。对苯酚及其衍生物在紫外光激发下的光解机理已经有过不少研究,有研究表明,H隧穿解离在苯酚紫外光解过程中占据主导。H隧穿在乙醇脱氢酶等许多酶的催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有H隧穿的参与。本文选择光学活性比较强的卤素原子F作为取代基,研究了间氟苯酚和邻氟苯酚分子的紫外光解动力学,旨在明确隧穿在光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探究取代基对隧穿效率的影响。本文用时间分辨的离子产率谱及时间分辨的离子速度影像技术结合理论计算对间氟苯酚以及邻氟苯酚分子S1(ππ*)态的光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我们用273nm和271nm的紫外光,分别将间氟苯酚和邻氟苯酚分子激发到S1(ππ*)态,然后用243.1nm的紫外光作为探测光,对光解产生的H原子进行了 2+1共振电离,得到了 H随泵浦-探测时间延迟变化的离子影像以及母体离子信号随泵浦-探测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合理论计算,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对于间氟苯酚分子而言,我们观测到了和苯酚类似的光解机理,确认了隧穿解离为间氟苯酚在S1态的主要弛豫通道。这一隧穿机理同时被我们通过对氘代间氟苯酚的实验得到了进一步证实。(2)通过对隧穿生成的H信号随泵浦-探测时间延迟而变化的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该分子隧穿的时间约为2.1ns,与我们用理论模型模拟得到的隧穿寿命一致。(3)对于邻氟苯酚分子而言,我们也观测到了隧穿解离生成的H信号,确认了隧穿机理的存在。然而这一弱氢离子信号被来源于多光子过程的强的呈现宽带分布的氢离子信号所覆盖,因而我们无法从实验中提取出可信的隧穿寿命的信息。H产率的降低说明了邻氟苯酚的隧穿效率相比于间氟苯酚有明显降低。(4)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邻氟苯酚与间氟苯酚的基态和较低的几个电子激发态的势能面图。对于间氟苯酚而言,S1/S2锥形交叉区的能量比S1态的最低点高8066cm-1,而对于邻氟苯酚而言,这一能量差比间氟苯酚高约1300cm-1,为9356cm-1,势垒高度和宽度的变化导致了邻氟苯酚光解过程隧穿效率的下降。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只有邻氟苯酚分子存在的分子内氢键O-H…F,该分子内氢键的存在能有效限制O-H键的伸缩振动。我们的研究直观地揭示了 F原子取代对苯酚类分子隧穿机理的影响,取代物的种类以及取代基的位置都会对苯酚类分子的隧穿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的创新点:1.通过对间氟苯酚光解产物H的探测和分析结合对相应氘代物的研究,获得了间氟苯酚分子隧穿解离的直接证据和相应的隧穿的寿命,确认了氟代苯酚光解过程中隧穿机理的存在。2.通过比较间氟苯酚与邻氟苯酚的实验结果,发现邻氟苯酚光解过程隧穿效率明显降低,说明了取代基位置对氟代苯酚隧穿动力学的影响。3.通过对间氟苯酚与邻氟苯酚的激发态势能面的分析,分别得到了这两个分子隧穿势垒的高度,从理论上解释了邻氟苯酚隧穿效率降低的原理。

二、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转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转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羽流共振增强高次谐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强场物理及高次谐波的产生
        1.2.1 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电离
        1.2.2 高次谐波辐射及半经典三步模型
    1.3 气体高次谐波
    1.4 烧蚀羽流HHG及单阶共振增强机理
        1.4.1 微观机制——单原子响应
        1.4.2 宏观机制——相位匹配
    1.5 团簇及纳米粒子在谐波产生中的应用
    1.6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实验装置
    2.1 引言
    2.2 飞秒激光系统
        2.2.1 啁啾脉冲放大系统
        2.2.2 皮秒烧蚀脉冲
    2.3 实验光路
    2.4 真空腔系统
        2.4.1 样品腔
        2.4.2 光谱仪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锡烧蚀羽流单阶谐波共振增强机理的研究
    3.1 引言
    3.2 相位匹配条件对共振谐波的影响
        3.2.1 实验准备
        3.2.2 实验结果
    3.3 共振增强谐波对激光椭偏度的依赖
        3.3.1 实验准备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烧蚀羽流中纳米粒子和单体对HHG的贡献——基于铟的单阶共振增强特性
    4.1 引言
    4.2 实验准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铟固体烧蚀羽流(铟单体)单阶共振增强HHG
        4.3.2 铟纳米粒子烧蚀羽流(铟纳米粒子和单体)HHG
        4.3.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稠密纳米粒子介质单阶共振增强HHG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准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稠密碳纳米粒子介质HHG
        5.3.2 稠密金属纳米粒子单阶共振增强HHG
        5.3.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具有空间结构的强激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特邀)(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结构光场及其制备
    1.1 涡旋光束
    1.2 矢量光束
2 结构光场驱动下的强场电离过程
    2.1 涡旋光束电离中OAM的影响
    2.2 强激光场中光子轨道自旋耦合的探测和操控
3 结构光场驱动下的高次谐波产生
    3.1 高次谐波产生基本原理
    3.2 涡旋光束驱动的高次谐波产生
    3.3 矢量光束驱动的高次谐波产生
4 总结和展望

(4)两种苯的衍生物的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激光光谱学及其应用
    1.2 分子激发态光谱与阳离子光谱
        1.2.1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光谱
        1.2.2 紫外-紫外烧孔(UV-UV hole-burning)光谱
        1.2.3 光电离效率(PIE)谱
        1.2.4 质量分辨阈值电离(MATI)光谱
第二章 实验系统
    2.1 实验技术
        2.1.1 超声分子束技术
        2.1.2 飞行时间质谱(TOF-MS)技术
    2.2 实验系统
        2.2.1 脉冲激光系统
        2.2.2 真空系统
        2.2.3 时序控制与信号采集
第三章 异丙苯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光谱和质量分辨阈值电离(MATI)光谱
    3.1 实验与理论计算
        3.1.1 实验方法
        3.1.2 理论计算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异丙苯的激发态振动光谱
        3.2.2 异丙苯的PIE光谱和MATI光谱
        3.2.3 单取代效应对激发能和电离能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1,3-二乙氧基苯的REMPI 光谱和MATI 光谱
    4.1 理论计算与实验
        4.1.1 理论计算
        4.1.2 实验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1,3-二乙氧基苯的REMPI光谱和紫外-紫外烧孔光谱
        4.2.2 1,3-二乙氧基苯的PIE光谱
        4.2.3 1,3-二乙氧基苯的MATI光谱
    4.3 乙氧基取代对激发能和电离能的影响
    4.4 采用静电场Stark效应精确测量电离能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极紫外光学频率梳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光学频率梳
    1.2 极紫外光学频率梳
    1.3 国内外极紫外光梳的研究现状
    1.4 极紫外光梳的主要应用
        1.4.1 在精密测量物理领域的应用
        1.4.2 在强场与阿秒物理领域的应用
        1.4.3 在其他交叉领域的应用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高次谐波辐射过程
    2.1 单原子响应
        2.1.1 强场电离
        2.1.2 经典“三步”模型
        2.1.3 基于强场近似的量子模型
    2.2 宏观效应与相位匹配
        2.2.1 单通高次谐波辐射
        2.2.2 腔内高次谐波辐射
第3章 驱动光梳与飞秒共振腔
    3.1 高功率红外驱动光梳
    3.2 飞秒共振腔
        3.2.1 腔的精细度与增强倍数
        3.2.2 高斯光束在腔内的传播与模式匹配
        3.2.3 腔内色散
        3.2.4 锁定腔长
        3.2.5 输出耦合镜
    3.3 真空腔体
    3.4 小结
第4章 极紫外光梳的搭建
    4.1 高功率飞秒共振腔的搭建
    4.2 腔内高次谐波的产生与耦合输出
    4.3 极紫外光梳相干性测量
    4.4 小结
第5章 高重复频率强激光驱动氮气分子荧光研究
    5.1 实验装置
    5.2 实验结果
    5.3 分析与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椭偏激光场下Ar和N2高次谐波产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1.1.1 激光场中的物质电离机制
        1.1.2 分子在激光场中的非绝热准直
    1.2 强场物理中的基本现象
        1.2.1 非次序双电离
        1.2.2 高阶阈上电离
        1.2.3 激光诱导介质产生高次谐波
    1.3 高次谐波的应用
        1.3.1 高次谐波在阿秒领域中的应用
        1.3.2 高次谐波在探测分子轨道结构中的应用
        1.3.3 基于高次谐波产生的极紫外涡旋光的应用
    1.4 椭偏光场中的高次谐波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理论方法
    2.1 飞秒激光系统及实验光路
        2.1.1 飞秒激光系统
        2.1.2 基于泵浦-探测技术的实验光路
    2.2 实验真空系统
    2.3 高次谐波探测系统及标定
        2.3.1 极紫外平场光栅光谱仪
        2.3.2 光谱仪的标定
    2.4 高次谐波椭偏依赖的非绝热半经典计算方法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Ar和 N_2高次谐波椭偏依赖及谐波的轨迹分辨
    3.1 高次谐波的椭偏依赖特点
    3.2 Ar和 N_2高次谐波的椭偏依赖
    3.3 长、短轨迹下的高次谐波产生及其相位匹配机制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长、短轨迹下Ar和 N_2高次谐波的椭偏依赖特性研究
    4.1 Ar、N_2的低阶谐波与高阶谐波比率随椭偏率变化规律
    4.2 非绝热半经典计算分析长、短轨迹下谐波椭偏依赖特性
        4.2.1 短轨迹下的电子动力学过程分析
        4.2.2 长轨迹下的电子动力学过程分析
        4.2.3 库仑效应对椭偏依赖的影响揭示分子结构特性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准直O2和N2分子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超短脉冲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1.1.1 激光技术的发展史
        1.1.2 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
    1.2 高次谐波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2.1 高次谐波的研究现状
        1.2.2 高次谐波的应用
    1.3 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
        1.3.1 双中心干涉极小值
        1.3.2 多轨道动态干涉极小值
        1.3.3 类库珀极小值
    1.4 本文的安排
第二章 实验系统
    2.1 极紫外光谱仪
    2.2 高次谐波光谱的标定
第三章 准直O_2和N_2分子的高次谐波
    3.1 引言
    3.2 分子的准直
    3.3 线性分子准直的理论模型
    3.4 分子的准直优化
    3.5 实验测量的准直O_2和N_2分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_2和N_2分子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
    4.1 引言
    4.2 O_2分子的多轨道干涉极小值
    4.3 N_2分子的类库珀极小值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飞秒强激光场中溴乙烯的电离及离子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原子的强场电离
        1.2.1 Keldysh因子
        1.2.2 多光子电离和阈上电离
        1.2.3 隧穿电离与越垒电离
        1.2.4 三步重散射模型
        1.2.5 原子强场非序列双电离(NSDI)
    1.3 分子的强场电离
        1.3.1 分子的抑制电离
        1.3.2 准直分子和核外电子轨道对分子强场电离的影响
    1.4 分子强场电离的碎片化与强场电离-光碎片谱
    1.5 C_2H_3Br分子相关研究情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2.1 飞秒激光系统
    2.2 飞行时间质谱
    2.3 强场电离-光碎片谱(SFI-PF)
第三章 飞秒强激光场中C_2H_3Br分子的电离解离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电离解离产率及其与激光光强的变化关系
    3.4 C_2H_3Br强场电离/解离的离子角分布
    3.5 C_2H_3Br强场电离解离对激光椭偏率的依赖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_2H_3Br分子的强场电离-光碎片谱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低脉冲能量SFI激光场中的时间分辨离子产率
        4.3.2 高脉冲能量SFI激光场中的时间分辨离子产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空气中飞秒激光成丝的能量透过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简介
    1.2 飞秒激光在空气中传播及成丝的机理
    1.3 飞秒激光成丝的应用
        1.3.1 诱导闪电
        1.3.2 激光雷达
第二章 飞秒激光成丝的基本介绍
    2.1 飞秒激光成丝产生的各种现象
        2.1.1 衍射
        2.1.2 光电离
        2.1.3 空间-时间散焦
        2.1.4 群速色散
        2.1.5 自陡峭
        2.1.6 自相位调制
        2.1.7 锥角辐射
        2.1.8 光强钳制
    2.2 光丝的控制
        2.2.1 光丝长度及光丝直径
        2.2.2 等离子体密度与钳制光强
第三章 空气中飞秒激光成丝的能量透过率研究
    3.1 介绍
        3.1.1 由等离子体和多光子吸收导致的损耗
        3.1.2 光谱展宽
    3.2 实验装置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氟代苯酚的隧穿解离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子电子激发态
    1.2 激发态弛豫
        1.2.1 分子内振动能再分配
        1.2.2 内转换与系间窜越
        1.2.3 锥形交叉
        1.2.4 解离态
        1.2.5 隧穿
    1.3 分子光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光解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1.3.2 光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1.4 光解动力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时间分辨的离子产率谱及离子速度影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2.1 时间分辨的离子产率谱
        2.1.1 飞秒泵浦-探测技术
        2.1.2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
        2.1.3 时间分辨的离子产率谱技术的应用
    2.2 时间分辨的离子速度影像技术
        2.2.1 离子成像的基本原理
        2.2.2 离子透镜
        2.2.3 离子影像角分布
        2.2.4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
        2.2.5 时间分辨的离子速度影像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 实验装置与设备
    3.1 飞行时间质谱与离子影像装置
        3.1.1 真空系统
        3.1.2 超声分子束进样系统
        3.1.3 离子透镜系统
        3.1.4 时序控制系统
        3.1.5 信号探测器
        3.1.6 数据采集和处理体系
    3.2 飞秒激光系统
        3.2.1 泵浦激光系统
        3.2.2 啁啾脉冲放大系统
        3.2.3 行波光参量放大系统(TOPAS)
第四章 间氟苯酚与邻氟苯酚隧穿解离机理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离子影像实验条件
        4.2.2 理论计算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理论计算结果
        4.3.2 间氟苯酚光解
        4.3.3 邻氟苯酚的光解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转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羽流共振增强高次谐波的研究[D]. 梁景广.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1
  • [2]具有空间结构的强激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特邀)[J]. 方一奇,刘运全. 光子学报, 2021(08)
  • [3]含激发态H2气体中的转动-振动(转动)碰撞弛豫[D]. 陈国庆. 新疆大学, 2021
  • [4]两种苯的衍生物的质量分辨阈值电离光谱[D]. 段春泱. 山西大学, 2021(12)
  • [5]极紫外光学频率梳的研制[D]. 张津.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1(01)
  • [6]椭偏激光场下Ar和N2高次谐波产生研究[D]. 高庆华. 吉林大学, 2021(01)
  • [7]准直O2和N2分子高次谐波光谱极小值实验研究[D]. 闫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8]飞秒强激光场中溴乙烯的电离及离子动力学[D]. 贺屾. 吉林大学, 2021(01)
  • [9]空气中飞秒激光成丝的能量透过率的研究[D]. 蔡晓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氟代苯酚的隧穿解离动力学研究[D]. 邓绪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1(01)

标签:;  ;  ;  ;  ;  

SiH_4紫外多光子电离光谱的旋转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