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弹片致肠损伤的治疗探讨

高速弹片致肠损伤的治疗探讨

一、高速弹片伤肠道损伤救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梅,崔欢欢,郭丽琼,樊毫军,刘子泉[1](2022)在《高原肺冲击伤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原肺冲击伤是发生于高原地区的冲击伤,与平原冲击伤不相同,其伤情受冲击波致伤参数和高原低压缺氧环境的综合影响。本文就高原肺冲击伤的特点、致伤机制及救治进行综述。

蔡晗孜[2](2021)在《爆炸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方案探索》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采用SD大鼠冲击伤复合30%总血容量(Total blood volume,TBV)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通过不同复苏时间点、复苏方式、复苏液体种类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探究不同复苏时间点和液体复苏方案的效果与特点,探讨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液体复苏治疗原则与方案。2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1大鼠冲击伤复合30%TBV失血性休克模型伤情特点观察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冲击伤组、单纯失血性休克组、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组、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采用5.0MPa驱动压致冲击伤,从股动脉缓慢抽出30%TBV血致失血性休克。动态观测动物生命体征、病理解剖和死亡率。2.2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在前一部分实验基础上,进行以下液体复苏实验:(1)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时效关系研究: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0.5h、2h、4h开放性生理盐水治疗组(3组)和相应的单纯失血性休克复苏对照组(3组)。动物建模之后,分别于0.5h、2h、4h开始用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采用输液泵30ml/h流速静脉泵入复苏液,之后观察记录,伤后24小时后麻醉活杀。对照组除不致冲击伤外,其余处理与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治疗组相同。(2)开放性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的比较研究: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2/3倍和1倍生理盐水0.5、2、4h液体治疗组(6组)和相应的单纯失血性休克复苏对照组(6组)。动物建模之后,分别于0.5h、2h、4h开始用2/3倍或1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采用输液泵30ml/h流速静脉泵入复苏液,之后观察记录,伤后24小时后麻醉活杀。对照组除不致冲击伤外,其余处理与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治疗组相同。(3)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的液体种类与疗效的关系研究: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7.5%氯化钠溶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自体血不同时间点(0.5、2、4h)液体治疗组(12组);以及相应的单纯失血性休克复苏对照组(12组)。动物建模之后,分别在致伤后0.5h、2h、4h开始用7.5%氯化钠溶液4ml/kg、乳酸纳林格注射液2/3倍失血量、万汶4ml/kg、自体血进行液体复苏,采用输液泵30ml/h流速静脉泵入复苏液,之后观察记录,伤后24小时后麻醉活杀。对照组除不致冲击伤外,其余处理与冲击复合失血性休克治疗组相同。3主要结果3.1大鼠冲击伤复合30%TBV失血性休克模型伤情特点观察冲击伤复合失血30%TBV组8h、24h生存率分别为66.67%和59.26%,均明显低于单一因素致伤的各组(P<0.05)。冲击复合失血30%TBV组大鼠肺损伤程度重于单纯冲击伤组,冲击复合失血30%TBV组大鼠血气中乳酸高于其他组。致伤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100mm Hg的大鼠死亡率高于MAP<100mm Hg的大鼠(P<0.05)。该组大鼠肺含水率随时间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MAP及心率均低于正常水平,随时间逐步上升。3.2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大鼠液体复苏(1)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时效关系研究与冲击伤复合失血30%对照组(即未治疗组)比较,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2、4h开放性生理盐水治疗组在8小时生存率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开放性生理盐水治疗组生存率均低于未治疗组。2倍失血量的生理盐水并没有让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2)开放性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的比较研究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2、4h生理盐水2/3倍治疗组在前8小时累计生存率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后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h、2h生理盐水1倍治疗组在前8小时累计生存函数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0.5h、2h治疗组生存率高于未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后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3)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液体治疗的液体种类与疗效的关系研究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2h 7.5%氯化钠溶液4ml/kg治疗组8小时累计生存率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且0.5h治疗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701,P=0.030)。4h治疗组伤后8小时生存率低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对照组。复苏后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血气中乳酸值: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2h治疗组<0.5h治疗组<未治疗组<4h治疗组。致伤后8小时内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h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治疗组累计生存率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血气中乳酸值: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h治疗组<4h治疗组<未治疗组<2h治疗组。致伤后8小时内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2、4h万汶4ml/kg治疗组累计生存率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血压恢复到稍低于正常血压水平。血气中乳酸值: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h治疗组<2h治疗组<未治疗组<4h治疗组。致伤后8小时内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0.5、2、4h自体血治疗组累计生存率均高于冲击伤复合失血30%组,0.5h、2h组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P=0;χ2=4.91,P=0.03)。余未见统计学差异。复苏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血压水平。血气中乳酸值: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2h治疗组<0.5h治疗组<4h治疗组<未治疗组。4结论1.SD大鼠在冲击伤后复合失血性休克致伤因素,伤情较单一因素致伤明显加重,肺损伤较单一因素致伤更重,血气中乳酸也高于单一因素致伤,死亡率明显增加。2.实验中我们注意到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伤后即刻MAP≥100mm Hg的大鼠死亡率高于MAP<100mm Hg的大鼠,提示在早期救治冲击复合失血型休克伤员,仅通过血压判断结局可能会导致误判,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伤员早期血压可能表现为正常或稍降低或升高,此时并不代表其没有休克,反而情况更危重,需要及时处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3.在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过程中有以下一些特点:(1)适量不同液体治疗时效窗不同:晶体液(等渗、高渗),2小时内使用具有治疗效果;胶体液(人工胶体、血液),4小时内使用都具有治疗效果。(2)限制性复苏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开放性复苏。(3)不同液体治疗效果不同:自体血>人工胶体万汶>7.5%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4.基于本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原则为:尽量在受伤后4小时内进行液体复苏,如果单独用晶体液复苏尽量在伤后2小时内进行液体复苏,采用限制性输注方式,补液量不高于失血量。优先选取血液及其制品,其次为人工胶体,再次为7.5%氯化钠溶液,不推荐单独使用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超过2小时后不应使用单一晶体液复苏。

苏加庆,李长英,杨浩,冯斌,石林平,刘钢,李畅[3](2020)在《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枪弹伤的特点及早期救治方法 ,为实战化训练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相应对策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枪弹伤患者救治资料,对救治过程中尤其是早期救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枪弹伤伤员首先紧急救治保证生命体征平稳,早期损伤分级,制定合理手术预案:弹丸清除、弹道合理清创、充分引流,严重合并伤再制定二期手术。所有病例中1例颅脑枪伤死亡,1例伤指截除,剩下37例中24例体内弹丸全部取出,13例弹丸少量残留,随访整体愈合良好。结论枪弹伤紧急救治、根据伤情分级合理手术处理,遵从损伤控制原则,有效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桑勇勇[4](2019)在《建立比格犬肝脏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并观察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射频消融对肝脏锐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疗效研究;第二部分,建立肝脏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模型,探究射频消融对此类战创伤的救治效果及海水浸泡对战伤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雄性成年比格犬10只,开腹暴露肝脏后用手术刀片刺伤肝脏左叶,然后将比格犬放进海水中浸泡5分钟,5分钟后打捞出水,使用射频消融的方式对肝出血部位止血,记录比格犬在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比格犬生存时间和存活率。第二部分,选用20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10只,外科手术暴露肝脏后用92式训练手枪射击致肝脏左叶火器伤,致伤后A组在海水中浸泡5分钟,B组未浸泡海水,放置5分钟后转移至手术台射频消融止血,记录两组实验犬生存时间、存活率、术前和5分钟后肛温,检测术前和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血常规和血生化、肝脏病理。结果第一部分,比格犬均存活至术后14天,存活率100%,检测相关指标:白细胞、谷丙转氨酶在术后第14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谷草转氨酶在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第二部分,A组实验犬在术后除了白蛋白其余各指标在实验犬处死之前均已恢复,相比于B组,A组白细胞计数在第7天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A组血小板在术后第3天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血小板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A组白蛋白浓度术后降低,B组白蛋白浓度术后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显示海水浸泡在这些方面加重了战创伤。结论第一,海水浸泡可以加重犬机体的炎症反应及使射频消融治疗肝脏火器伤后肝功能的损害更加明显;第二,射频消融对海水浸泡的犬肝脏锐器伤和肝脏火器伤的治疗有确切疗效。

周收平[5](2018)在《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急性肾损伤NGAL、KIM-1、MMP-9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1)建立合适的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急性肾损伤(AKI)的爆炸模型。(2)根据此模型,利用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因子-1(KI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分析肾组织MMP-9的表达情况,研究这些因子在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AKI中的意义。方法:(1)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组)、兔距离爆炸源1.8m组、1.0m组和0.5m组,每组10只。麻醉后,以1.0g太安炸药作为水下爆炸源,分别对三组实验组进行爆炸。爆炸后进行简单必要的救治,同时记录爆炸后兔存活率及生理变化,采用ELISA测定4组不同时间段血清NGAL的浓度,于爆炸后24h取各组肾脏行病理切片检查。(2)模型建立成功后,选取20只兔,随机分成正常(N2)组和损伤(I)组,每组10只。以1.0 g太安炸药作为水下爆炸源,对I组实验兔进行水下爆炸,爆炸后进行简单的救治。采用ELISA测定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清NGAL、KIM-1和MMP-9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肾组织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1)24h内,对照组全部存活,病理示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结构清晰。1.8m组死亡1只,病理示灶状出血。1.0m组死亡1只,病理示肾间质内较多出血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0.5m组当场死亡1只,致伤后半小时死亡1只,8h后死亡2只,13h后死亡1只,病理示肾间质内可见大量出血并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爆炸组伤后4h血清中NGAL浓度开始上升(p<0.05),24h仍有统计学意义。(2)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AKI,爆炸后各时间段比较,损伤组血清中NGAL、MMP-9的浓度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2组血清KIM-1爆炸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实验兔肾组织几乎不表达MMP-9,而损伤组MMP-9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1)兔距爆炸源1.0m处可模拟水下冲击波效应,具有致死率低,重复性好的特点,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水下爆炸致兔肾损伤的实验模型。(2)血清NGAL、MMP-9可以作为水下爆炸引起AKI的早期监测因子。

岳茂兴,梁华平,李奇林,都定元,董谢平[6](2018)在《批量复合伤伤员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原则与抢救程序专家共识(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恐怖事件、自杀式恐怖袭击、特种意外伤害、局部战争等天灾人祸的发生日益频繁,已危胁到人类生存[1-3]。批量复合伤时有发生,而批量复合伤具有杀伤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伤亡种类复杂,群体伤员多,救治难度大等特

周继红,袁丹凤,邱俊[7](2017)在《原发冲击伤》文中提出冲击伤(Blast Injury)是伴随着爆炸的存在而存在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和特殊性。直至1914年,瑞士的Franchino Rusca首次注意到3名死于爆炸的士兵并没发生明显外伤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冲击伤的存在。二战中,爆炸性武器的大量使用,特别是1945年8月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后产生了大量的冲击伤员,使全球为之震惊。随着现代武器与作战方式的

单浩洋[8](2017)在《基于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试验的地面舱室伤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地面作战舱室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掌握其伤亡特点对精确化的伤亡预计,物资配备等卫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数据缺乏,相关研究鲜有文献报道。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试验作为现阶段我军最贴近实战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之一,可为卫勤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武器杀伤效应评估试验资料,将各类地面作战舱室分为未击穿和击穿两类,将所有试验动物分为即刻死亡、受伤、未损伤3类,统计分析试验动物存活状态以及与目标单位、目标毁损状态间的关系。利用NISS(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新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爆炸伤类型划分标准分别分析地面坚固工事内伤亡动物损伤程度和致伤机制。分析地面坚固工事内受伤动物的损伤部位、损伤器官和损伤类型特点,通过专家评估对部分试验动物进行损伤隐匿性分析。假定作战人员出现试验动物的损伤,对其进行自救互救技术分析,并对即刻死亡动物进行存活可能性分析。结果:不同毁损状态目标内试验动物伤亡率为坦克-未击穿:0,坦克-击穿:100%;装甲车-未击穿:0,装甲车-击穿:100%;地面坚固工事-未击穿:34.38%,地面坚固工事-击穿:79.66%,坦克、装甲车内存活状态分布类似,而与地面坚固工事存在一定差异。地面坚固工事内所有伤亡动物NISS平均值为31.40±25.42,未击穿工事内与击穿工事内的受伤动物NISS评分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Z=-2.568,P<0.05)。所有伤亡动物损伤均由爆炸导致,其中,68.75%出现Ⅰ型爆炸伤,63.13%出现Ⅱ型爆炸伤,9.38%出现Ⅲ型爆炸伤,10.91%出现Ⅳ型爆炸伤,41.88%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爆炸伤。地面坚固工事内91只受伤动物中,分别有32只、50只、20只出现闭合性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和腹部损伤,有1只、5只、8只分别出现开放性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和腹部损伤。其中,有63只受伤动物出现面部视听器官损伤,55只出现胸腔器官损伤,27只出现腹腔器官损伤,分别表现为脑膜充血、脑出血、肺大泡、肺出血、胃粘膜出血、胃穿孔等类型。在50只体表无显着损伤的受伤动物中,有40只可能出现显着临床症状。加压包扎止血和特殊部位包扎(眼、脑、腹部)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自救互救技术。在地面坚固工事内的69只即刻死亡动物中,有51只损伤较重,存活可能性极小。结论:坦克、装甲车内存活状态分布情况与地面坚固工事存在显着差异,未来针对地面作战舱室建立减员预计模型时需根据舱室性质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大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对眼、耳单个器官评估效能较低,未来可根据作战能力损失情况建立新的评估方法。地面坚固工事内Ⅰ型爆炸伤出现频率最高,尤其耳、肺损伤伤员较多,针对这一类建筑被毁损概率高的战争,相关救治机构医护人员需加强胸外科、呼吸科的临床技术培训,相应医疗物资也需进一步加强。常见的自救互救技术和我军现有物资基本满足地面坚固工事内伤员的救治,但建议将口咽通气管改为鼻咽通气管,并增添眼罩,并鼓励观察位和射击位人员佩戴护目镜。地面坚固工事内大部分即刻死亡伤员损伤程度较重,存活几率极小。而对可能存活伤员救治的关键在于有效统筹规划医疗物资的使用,使更多伤员获益。

韩庚奋[9](2014)在《浅滩地雷爆炸的损伤特点及力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背景中国是海洋大国,两栖登陆是我海军重要作战形式之一。两栖登陆时敌方会在浅滩布置大量地雷,导致大量重伤员,这是登陆队员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对这一部分伤员的创伤特点得到认识,进行及时治疗和快速后送就会有办法救治。浅滩设雷多在水下,由于海水与空气的密度不同,爆炸冲击波经水底和水—空气界面反射后,冲击波的超压、作用时间可能与陆地不同。此外,水深是影响冲击波传导的重要参数之一,水深不同其损伤的机制和特点可能不同。本项研究在浅滩触雷爆炸的实验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浅滩区不同水深触雷爆炸的损伤特点及机制,为治疗和防护提供指导。二、研究目的明确不同水深触雷爆炸伤的局部及远处脏器的损伤特点,探讨浅滩地雷爆炸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治疗和防护提供指导。三、研究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后固定于特制金属支架,调整高度确保双后肢着地,双足左右间隔9cm,前后距离11cm,之后放入水箱中。为了模拟反步兵地雷的伤情特点,使用体重为2.19±0.12kg的新西兰大白兔,及600mg黑索今纸质点爆源。点爆源经防水处理后置于实验动物右后肢足底,电子起爆器起爆。所有实验动物致伤后立刻对伤口进行止血并包扎。浅滩一组水深至实验动物大腿中点。浅滩二组水深至实验动物剑突。陆地组箱底铺满泥土,点爆源布放与浅滩组一致。假致伤组点爆源布放与浅滩组一致,但未引爆。致伤后观察其损伤特点并探讨其损伤机制。四、研究内容1.浅滩地雷爆炸伤的肢体损伤特点及力学机制研究2.浅滩地雷爆炸的胸腹部损伤特点、心肺功能及力学机制研究3.浅滩地雷爆炸的中枢神经损伤特点研究五、结果1.浅滩一组和浅滩二组地雷爆炸软组织损伤局限于足踝部,但陆地组地雷爆炸后小腿软组织严重毁损、胫骨暴露。此外,浅滩一组和浅滩二组地雷爆炸有闭合性胫骨及股骨的骨折,而陆地组未见。2.浅滩一组致伤后肺表面可见片状出血,并有肋骨压痕。浅滩二组致伤后可见肺脏周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肺基底部、心脏周围及肺尖的出血。陆地组肺表面仅见点状出血。浅滩一组和浅滩二组伤后12h CK-MB与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二组伤后12h cTnI与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与陆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浅滩二组二尖瓣返流,平均返流面积为0.37±0.06cm2,但是陆地组和浅滩一组未见。CT提示浅滩二组发现有气胸和肋骨骨折,气胸发生率为18.75%,肋骨骨折发生率为12.5%,但是陆地组和浅滩一组未见。3.浅滩一组致伤后结肠挫伤出血发生率最高(25%)、其次为空肠(18.75%)、盲肠(12.5%)、回肠(12.5%)。浅滩二组损伤最严重的是直肠,发生率为62.5%,其中直肠破裂为18.75%,其次为结肠损伤(62.5%)和盲肠损伤(62.5%),空肠损伤(62.5%),回肠损伤(50%),胃损伤(12.5%)、十二指肠损伤(6.25%)。此外浅滩二组致伤后有12.5%的实验动物有腹膜后血肿。陆地组地雷爆炸后腹腔脏器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异常。4.浅滩一组致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0%),其次为神经根周围点状出血(12.5%)。浅滩二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周围点状出血(62.5%),其次为脊髓挫伤(37.5%)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5%)。陆地组脊髓未见明显损伤。Westen blot检测表明致伤后浅滩一组、浅滩二组脊髓GFAP表达水平较陆地组增强。浅滩二组伤后3h、6h、12h NSE和MBP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与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伤后3h、6h、12h NSE和MBP水平与陆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高速摄影结果表明,浅滩二组起爆后形成一气泡,气泡快速扩大,并快速上升冲出水面。浅滩一组爆炸后并未形成起泡,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直接冲出水平面,形成水柱。6.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1.浅滩一组和浅滩二组右侧小腿、大腿及左侧小腿肌间隙压力均高于陆地组。浅滩二组的右侧小腿、大腿及左侧小腿肌间隙压力均高于浅滩一组;2.浅滩二组胸腔超压峰值与浅滩一组和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胸腔超压峰值与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二组腹腔超压峰值与陆地组和浅滩一组和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腹腔内压力峰值与陆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浅滩二组胸腹腔压力差值与陆地组和浅滩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胸腹腔压力差值与陆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浅滩二组胸廓加速度峰值与浅滩一组和陆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浅滩一组胸廓加速度峰值与陆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六、结论1.(1)浅滩地雷爆炸由于冲击波损耗较小,强度较大,对骨质产生较陆地更严重的破坏效应,常导致闭合性胫骨、股骨骨折。(2)陆地地雷爆炸发生在空气中,爆炸物周围的空气压缩,冲击波迅速取代周围空气,使爆炸产物高速运动导致软组织损伤严重。但是浅滩地雷爆炸,由于水的密度较大,且不可压缩,爆炸产物的膨胀在水中要比空气中慢得多,因此软组织的损伤较陆地爆炸轻。(3)浅滩一组由于冲击波由水下传导至空气,在气-液平面处产生剪力导致组织挫伤。(4)水深不同冲击波的强度不同,对肢体的损伤特点也不同。2.浅滩地雷爆炸会导致严重的胸腔和腹腔脏器的损伤及心肺功能的下降。浅滩地雷爆炸的胸腹腔脏器损伤机制的主要原因是海水的密度比空气高,能量损耗较少,冲击波强度较大,胸腔和腹腔的冲击波较强而致。浅滩二组的心肺损伤机制较为复杂,除冲击波的直接损伤外,还有其他原因:由于水下冲击波较强,从足底传到胸部,腹腔的压力高于胸腔,腹腔脏器撞击导致胸腔脏器的钝性损伤。此外,由于冲击波由水下传导至空气,水的密度远远大于空气,冲击波在气-液平面产生剪力,导致胸廓高加速度运动损伤胸腔脏器组织。3.浅滩一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浅滩二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周围点状出血,其次为脊髓的挫伤,且挫伤常发生于气-液平面。陆地组肉眼观察未见异常,这说明浅滩一组和浅滩二组脊髓损伤较陆地组严重且损伤特点不同。

徐沛[10](2014)在《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道损伤机制的探讨》文中提出一、目的与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未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将会越来越多;加之近年来我们与周边国家关于领海及海上岛屿的纷争日益激烈,未来发生海上战争以及生产事故造成烧伤的几率增高,伤员受伤创面极有可能遭受海水污染,面临海水浸泡的二次打击。海水具有高渗、碱性、低温、有菌等特殊理化性质,有研究显示烧伤合并海水浸泡会造成机体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高渗性脱水、血流动力学紊乱以及严重感染,容易造成创面延迟愈合乃至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烧伤后人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肠道是烧伤后最先出现缺血、缺氧损害的器官,而最后恢复供血的内脏器官,烧伤后肠道的损伤容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目前对单纯烧伤导致肠道功能损伤的研究较为深入,而有关烧伤后遭受海水浸泡对肠道的损伤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体反应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20%TBSA深二度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为研究对象,设单纯烫伤组和烫伤后淡水浸泡组作为对照,通过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肠道组织中PGs含量,光镜、电镜观察小肠的炎症反应情况及结构损伤状况,和小肠粘膜细胞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观察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来探讨海水浸泡对烧伤后肠道损害的影响,为研究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二、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成年健康新西兰兔63只,体重为2.0-2.5Kg,雌雄不限,按体重配伍随机分为单纯烫伤对照组(A组)、烫伤后淡水浸泡组(B组)、烫伤后海水浸泡组(C组)三大组,每大组实验动物各21只。2、致伤方法:实验动物经3%的硫喷妥钠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后,用4%的硫化钠行背部脱毛,并用清水将脱毛区域清洗,自然晾干。将各组动物四肢固定,将背部实验区域置于95℃恒水浴中12S,造成背部区域20%TBSA的深二度(病理切片已证实)烫伤创面。致伤后将C组动物颈部以下(模拟伤员落水后情况)浸泡于海水中,B组动物颈部以下浸泡于淡水中,使创面浸泡于水面下,A组动物不做浸泡处理,实验动物致伤后禁食、禁水,各组分别在浸泡2h、4h、8h三个时间点处死7只,同时从心脏采血和取小肠组织标本。3、检测指标及方法:动物处死后从心脏采集4m1静脉血,用EDTA管收集后,用离心机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在-20℃冰箱保存;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液(PH7.4),用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分装后放入-20℃冰箱冷冻备用;再取小肠用PBS液清洗干净,放入8%的甲醛溶液固定备用。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和肠道组织中PGs含量;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光镜、电镜观察小肠的炎症反应情况及结构损伤状况;采用SP法检测小肠粘膜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应用x±s表示,对血浆中SOD活力和LPO水平、IL-6和TNF-a含量、肠道组织中PGs含量、小肠粘膜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析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多重比较采用SNK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兔血浆中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变化:各组兔血清中SOD活力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明显减少,在浸泡8h时含量最低;海水浸泡组中SOD活力在各个时间点明显低于淡水浸泡组和单纯对照组,SOD活力随浸泡(或致伤)时间的延长降低更明显。各组兔血浆中LPO含量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含量明显增高,在伤后8h时含量最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水浸泡组中(LPO)含量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淡水浸泡组和单纯对照组,在海水浸泡组中(LPO)含量增加更明显。2、小肠组织中前列腺素(PGs)含量变化:各组兔小肠组织中PGs含量随着浸泡(或致伤)时间延长,其含量明显减少,在伤后8h时含量最低;在海水浸泡组中肠组织中PGs含量在各个时间点明显低于淡水浸泡组和单纯对照组,海水组肠组织中PGs含量降低更明显。淡水浸泡组与单纯烫伤组比较,PGs含量在伤后2h已出现明显差异,并且随着致伤时间的延长淡水组血浆PGs含量下降明显,在伤后8小时差异最大。各组间及时相点含量有显着差异(P<0.01)。3、各组兔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各组兔血浆中IL-6含量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以单纯烫伤组组最低,海水组最高,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随致伤时间延长逐渐增高,8小时最高。各组兔血浆中TNF-α含量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以单纯烫伤组最低,海水组最高,我们可以看出在2h时单纯烫伤组、淡水组、海水组组间差异不显着(P=0.532),在4h、8h时间点各组组间差异显着,(P<0.01),不同时相点间差异有显着性(P<0.01),随致伤时间延长逐渐增高,8小时最高。4、小肠组织粘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单纯烫伤组中绒毛结构轻度水肿,粘膜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有少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少许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细胞少量增多。淡水浸泡组中绒毛结构水肿程度较单纯烫伤组有所加重,粘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无异形,但有少许脱落,固有层及粘膜下层疏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在淡水浸泡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细胞逐渐增多、组织水肿逐渐加重、血管扩张逐渐加重。海水浸泡组中绒毛结构中度水肿,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内疏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加重,随着时间的延长,粘膜上皮脱落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逐渐增多。总体而言,海水浸泡组的炎症延长程度较淡水浸泡组重,淡水浸泡组的重于单纯烫伤组,在各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亦逐渐加重。5、小肠粘膜中Bcl-2和Bax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Bax及Bcl-2阳性染色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细胞质,有时可见胞膜和(或)核膜着棕黄色,以细胞呈清晰棕色或棕褐色为阳性,以细胞无棕褐色或与背景一致极淡的棕色为阴性。单纯烫伤组、淡水浸泡组、海水浸泡组中小肠粘膜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致伤后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增强。在海水浸泡组中小肠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在浸泡4h、8h的明显强于淡水浸泡组和单纯对照组,在浸泡2h时与淡水浸泡组和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1)。各组间Bcl-2和Bax凋亡蛋白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四、结论1、烫伤合并海水浸泡会加重肠道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海水浸泡使血浆中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肠粘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减少,氧自由基的增多及前列腺含量的减少表明海水浸泡加重了烧伤后小肠别的缺血、缺氧损伤。2、烫伤合并海水浸泡会加重烧伤后肠道的炎症反应,破坏了肠道的屏障功能。海水浸泡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促进了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破坏了肠道的屏障功能。3、兔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肠道损伤情况与海水浸泡的时间有明显关联,随着海水浸泡时间延长,其肠道损伤越明显。

二、高速弹片伤肠道损伤救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弹片伤肠道损伤救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肺冲击伤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原肺冲击伤特点
    1.1 高原肺冲击伤外部表现特征
    1.2 高原肺冲击伤大鼠死亡率较高
    1.3 肺是高原冲击波致伤的主要靶器官
    1.4 高原肺冲击伤病理变化特点
2 高原肺冲击伤损伤机制
3 高原肺冲击伤治疗
    3.1 高原肺冲击伤基础救治
    3.2 高压氧联合盐酸地塞米松和山莨菪碱
    3.3 输血输液
    3.4 氧应激诱导型血红素加氧酶
    3.5 高压氧联合氢水
4 展望

(2)爆炸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方案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冲击伤复合30%TBV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伤情特点观察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爆炸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方案探索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爆炸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3)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基本资料
        1.1.2 弹道伤情况
        1.1.3 合并伤
    1.2 治疗方法
        1.2.1 院前急救
        1.2.2 术前准备
        1.2.3 早期手术处理
        1.2.4 术后处理
2 结果
    2.1 早期手术及分期方案
    2.2 弹丸清除
    2.3 预后
3 讨论
    3.1 紧急救治
    3.2 弹道科学清创
    3.3 早期手术及分期手术预案
    3.4 弹丸存留及远达效应问题

(4)建立比格犬肝脏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并观察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建立比格犬肝脏锐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实验模型并 观察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二部分:建立比格犬肝脏火器伤实验模型及肝脏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实验模型并观察射频消的治疗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急性肾损伤NGAL、KIM-1、MMP-9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NGAL、KIM-1、MMP-9的表达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6)批量复合伤伤员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原则与抢救程序专家共识(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一、批量复合伤的流行病学
二、批量复合伤的致伤特点[14-15]
三、批量复合伤的临床表现[21-23]
四、批量复合伤的致伤机制[25]
五、批量复合伤初期急救处置原则[40-41]
六、现场伤情、伤员分类和设立救护区标志[56-58]
七、伤员转送
八、批量复合伤伤员入院后的抢救程序[62-65]
九、批量复合伤成批伤员的现场急救新技术新疗法应用
十、大力开展批量复合伤急救策略的科学研究
十一、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十二、结语

(7)原发冲击伤(论文提纲范文)

1 冲击伤的定义与分类
    1.1 原发冲击伤 (Primary Blast Injury) :
    1.2 第二类冲击伤 (Secondary Blast Injury) :
    1.3 第三类冲击伤 (Tertiary Blast Injury) :
    1.4 第四类冲击伤 (Quaternary Blast Injury) :
2 原发冲击伤的致伤机制
    2.1 冲击波致伤的主要物理参数
        2.1.1 压力峰值
        2.1.2 正压作用时间
        2.1.3 冲量
        2.1.4 压力上升时间
    2.2 原发冲击伤的致伤机制
        2.2.1 压力差效应
        2.2.2 内爆效应
        2.2.3 剥落效应
        2.2.4 惯性效应
        2.2.5 血流动力学效应
3 冲击伤的临床特点
    3.1 靶器官致伤特点突出
    3.2 伤情具有显着的外轻内重的特点, 外伤常掩盖内脏损伤
    3.3 冲击伤伤情复杂, 常为涉及多部位、多器官的多发伤和复合伤
    3.4 伤情具有进展性, 发展和变化迅速
4 冲击伤的诊断
5 冲击伤的救治原则与要点
    5.1 早期急救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和换气功能、良好的供氧
    5.2 仔细检查和及时处理各种开放和闭合性损伤
    5.3 积极科学地抗休克治疗
    5.4 防治肺水肿和保护心功能
    5.5 镇静止痛, 减轻疼痛和烦躁不安
    5.6
    5.7 处理好耳鼓膜破裂和鼓室损伤
    5.8 卧床休息

(8)基于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试验的地面舱室伤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试验动物存活状态
    3.2 伤亡特点
    3.3 受伤动物自救互救技术分析
    3.4 即刻死亡动物存活可能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存活状态分析
    4.2 损伤程度与致伤机制分析
    4.3 受伤动物损伤特点分析
    4.4 受伤动物救治分析
    4.5 即刻死亡动物存活可能性分析
    4.6 在卫勤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适用于战伤评估的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浅滩地雷爆炸的损伤特点及力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浅滩地雷爆炸的肢体损伤特点及力学机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浅滩地雷爆炸的胸腹部损伤特点、心肺功能及力学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浅滩地雷爆炸的中枢神经损伤特点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道损伤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四、高速弹片伤肠道损伤救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肺冲击伤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J]. 陈雪梅,崔欢欢,郭丽琼,樊毫军,刘子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01)
  • [2]爆炸冲击伤复合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方案探索[D]. 蔡晗孜.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3]39例枪弹伤早期救治的回顾分析[J]. 苏加庆,李长英,杨浩,冯斌,石林平,刘钢,李畅. 西南军医, 2020(06)
  • [4]建立比格犬肝脏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实验模型并观察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D]. 桑勇勇.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5]水下爆炸冲击波致兔急性肾损伤NGAL、KIM-1、MMP-9的表达及意义[D]. 周收平. 蚌埠医学院, 2018(02)
  • [6]批量复合伤伤员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原则与抢救程序专家共识(2018)[J]. 岳茂兴,梁华平,李奇林,都定元,董谢平.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8(01)
  • [7]原发冲击伤[J]. 周继红,袁丹凤,邱俊.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7(04)
  • [8]基于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试验的地面舱室伤亡分析[D]. 单浩洋.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4)
  • [9]浅滩地雷爆炸的损伤特点及力学机制研究[D]. 韩庚奋. 第三军医大学, 2014(01)
  • [10]烫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肠道损伤机制的探讨[D]. 徐沛.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标签:;  ;  

高速弹片致肠损伤的治疗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