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部长陶思居总警司谈公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公安部部长陶思居总警司谈公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一、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总警监谈公安工作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论文文献综述)

陆永[1](2012)在《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国家的现代性集中体现为民族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的构建和成长。当代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民族国家的物理建构,之后迈上现代国家成长之路。警察是看得见的政府,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之一,警政即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则具体而真实地反映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和价值取向。现代国家成长,无论是政府集权扩大的面相还是政治参与扩大的面相,都可以从警政发展中加以深刻把握。1949年之后,中国全面开启了警政发展进程。本文试图从警政话语与执政理念、警政制度与公民权利、警政策略与国家能力、警政组织与政府职能等四个层面,考察警政与国家的关系,搭建基于警政这个微观观测平台来研究现代国家成长问题的分析框架。同时从现代国家成长的角度,对当代中国警政作一较为全面的审视。当代中国警政话语在始终强调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的同时,其核心词汇从革命、专政、斗争、镇压转换为稳定、执法、为民、服务,反映出执政理念从人民民主专政向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变化;警政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由重点保障警察权,朝着保持警察权和公民权适度平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公民权利的法制保障明显加强;警政策略历经了从镇反、严打、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战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再到平安建设的变革过程,警政重心从维护治安转向了维护稳定,国家能力建设亟待优化;警政组织科学化程度逐步提高,专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拓展,适应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这此,都表明中国正在推动发达国家曾经历经的现代警政变革进程,在政治整合、人权保障、民主法治等方而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促进了现代国家成长。但是警政话语强调执法为民,警政法规实际执行不力,警政策略以维护稳定为中心,警政组织过于趋向集权,显示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并非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程式,而是走向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威权与民本交织的现代国家成长之路。执政者谋求的更多的是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周遭环境,保持对社会的有效控制。警政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的威权主义和民本主义特征,源于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本土文化和世界潮流大势这三大因素的共同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政绩合法性的依赖,决定了威权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个长波,但终有经济增长的拐点,威权主义体制容易受到经济绩效变化的冲击,未必带来长治久安。按照国家能力建设理论,应当从缩减权力控制范围、增强核心控制能力出发,对当下中国威权主义的警政策略和治国策略予以优化。与传统社会“仁政”思想如出一辙的民本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政府的道德形象、缓解社会对抗,但是民本主义喜好人治、排斥法治,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趋利、官场腐败的固有弊端,亦非长久之计。现代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植根于民主法治,现代国家成长的治本之道在于扩大政治参与,实行民主宪政。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起飞关键阶段的有着10多亿人口的多民族的超大规模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有着超乎寻常的价值意义,推进现代国家的建设成长,更宜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兼顾治本之道与权宜之计的平衡,以推进司法独立为突破口,由法治而民主,发挥执政党示范作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扩充民主法治增量,在保障必要的安全秩序、防止因社会剧烈动荡带来民生灾难的前提下,渐进达致善政良治的境界。

满炫[2](2017)在《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院校作为文化思想传承创新的基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同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也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也应结合自身特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立德”作为树人的根基,切实做好公安院校育人工作,促进公安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当前,在公安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公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相脱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和警务实战需要,满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发展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带来新的考验,提出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背景下,从主流上看,当代公安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警察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现状,这种思想现状将直接影响公安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未来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鉴于此,本文以“文化——教育”作为分析和探究视角,将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人才培育联系起来进行细致研究与探索,采取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研究、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现状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在公安院校的特定环境下,警察文化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试图找出能够提高我国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公安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将对与研究主旨相关的文化、警察文化、文化育人以及警察文化育人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廓清,同时将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进行辨析,全面考察警察文化的特征、结构、育人功能以及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中的具体作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度阐释作为本文研究论证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将警察文化育人置于广阔的理论空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三个方面为警察文化育人探寻思想来源、理论基石和学科依据。在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下,理论联系实际,从当前形势背景出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安本科院校,对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和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存在的客观矛盾和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最后,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上,即如何切实加强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的育人工作。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提出公安院校警察文化育人的目标,应把握的原则和遵循的规律,对此作出应然性分析,以提高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公安院校警察文化育人宏观框架的设定下,详细论述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内容构建和载体运行,以期从微观层面具体指明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袁广林[3](2007)在《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警察是保护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面对新时期我国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警察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由暴力专政工具向公平正义执法者的转变,由限制者、控制者向服务者、保护者的转变。因而,对警察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些素质的要素及其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培养?本文除第一章导言外共分4部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关于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第二章)首先在对警察本质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将我国警察职业角色定位于执法者和服务者,并指出警察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从社会安全出发,以法律的强制性权力为后盾,将“法”作为警察职业活动的“准绳”,修正传统将警察视为“专政工具”、“刀把子”的定位,为本研究确立前提。其次是以专业化理论为分析视角,将知识、技能和伦理归结为支撑一种职业的内在力量,从而把警察职业素质界分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并从这三个维度构筑分析框架,分析警察职业素质内涵,将警察职业素质培养建立在警察职业内在规律的要求之上。警察职业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一定的警察职业素质是与时代发展对警察的要求相适应的,警察职业素质的规定性来源于人们对新时期警察作用的认识。第二部分(第三章)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护人权、打击高科技犯罪三个方面,提出时代发展对警察职业素质的新要求——执法为民的思想、法律至上的理念、公平正义的人格、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文关怀、科技证据的意识以及打击高科技犯罪的科学素养,等等,为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确立目标。第三部分(分四、五两章)按照知识、技能、伦理的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经验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专业化的警察队伍是世界各发达国家警界的共同目标,并认识到建立专业化的警察队伍需要发展高等警察教育,并发展出适合其职业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在知识传授上,学历教育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目标,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岗前培训以技能为目标,针对岗位需要,传授技术性知识;在技能培养上,学历教育以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岗前培训面向实战,开展实务训练;在伦理道德养育上,以健全人格为基础,以法治为核心,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尊重人权的法治警察。其次,通过对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历史的梳理,总结出以下规律性的认识:一是社会对警察内在素养的要求决定警察应具有的知识及其价值位阶:二是形成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同步,以知识为取向”的培养模式,面对专业化的趋势,朝着“以深厚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取向”的模式演进将是必然趋势;三是初步形成了符合警察职业特点的伦理道德规范,职业伦理道德培养方法也逐步多样化、科学化。第三,通过对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资料分析以及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比较,揭示了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着基础课程工具性过强,重警察科学知识轻法律知识,重事实知识轻价值知识;在技能训练上存在着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脱节,重理论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缺乏注重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与机制;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将政治教育等同于执法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方法失当,没有形成公平正义的校园文化等问题。本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对当下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第四部分(第六章)是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高等教育相关理论,提出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改革的路向。首先是确立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价值观,在知识观上,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现人格与学养的平衡;在技能观上,以适应实战为目标,提高实践技能;在伦理观上,以法治教育为核心,培育公平正义人格。其次是构建了在这种价值观关照下“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在大学4年本科阶段完成,大学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者,进入警官培训学院或者中心,经过1年的职业培训,成为正式警察,也即4+1模式。这种警察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在空间上分离、在时间上衔接,不仅有利于提高警察的文化素养,增强职业发展潜力,也有利于提高警察职业技能,适应实战的需要,符合警察职业的要求,是警察教育规律的体现。

岑生挺[4](1996)在《“八五”公安要闻大回送》文中提出“八五”公安要闻大回送本刊记者岑生挺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人民警察法》。2.10月16日,公安部在济南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学习济南交警先进经验现场会。会前,江泽民总书记为济南交警题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公安部授予济南交...

陈小波[5](199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的效益观对公安改革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有着质和量的规定。新刑法体现着这种规定。要求控制犯罪,又要经济执法。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效益原则应是改革所具有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又要以最小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佳的防范效益。

陈小波[6](199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的效益观对公安改革的启示》文中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有着质和量的规定。新时期的刑法体现着这种规定,要求控制犯罪,又要经济执法。对于刑法的具体执行者之一的公安来说,效益原则应是它改革所具有的价值取向:既要坚特“三个有利于”标准,管得住,发案少,群众满意,又要以最小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佳的防范效益。此外,本文利用效益原则对公安改革中的热点,如公安建设的现代化、派出所工作改革、巡警制度、“110”建设和公安研完等问题进行了棵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总警监谈公安工作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总警监谈公安工作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警政的背景与起源
    1.1 中国王朝警政的文化积淀
    1.2 西方现代警政对中国的影响
    1.3 当代中国警政的源起
    1.4 小结
第二章 从警政话语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执政理念变迁
    2.1 三代政治精英的警政话语
    2.2 警政文本的叙事话语
        2.2.1 建国以来20次全国公安会议概述
        2.2.2 有代表性的6次全国公安会议主要精神解读
    2.3 警政话语嬗变中的执政理念传承更张
        2.3.1 一以贯之:党的领导、群众路线
        2.3.2 逐步调适:专政色彩淡化、服务理念扩张
        2.3.3 执政理念变迁的文化渊源与历史脉络
        2.3.4 词语透视:"敌人"、"坏分子"、"坏人"涵义辨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从警政制度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公民权利规制
    3.1 当代中国警政法规的演进过程与内容特征
        3.1.1 警政政策法规立改废概况
        3.1.2 警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3.1.3 警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3.1.4 案例写照:孙志刚事件
    3.2 纵向比较:以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为例
        3.2.1 从"条例"到"法"的演进
        3.2.2 从只要秩序、淡化自由到秩序优先、兼顾自由
        3.2.3 警察权在范围、种类和幅度上的扩展
        3.2.4 警察权在程序、监督和自由裁量上的收缩
    3.3 横向比较:以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刑侦制度为例
        3.3.1 两岸侦查目的任务比较
        3.3.2 两岸侦查程序比较
        3.3.3 两岸侦查强制措施比较
    3.4 从警政法规执行效果看公民权利实际保障
    3.5 小结
第四章 从警政策略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国家能力建设
    4.1 西方国家警政策略演变的基本历程
    4.2 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调整
        4.2.1 保卫新生政权与镇反运动
        4.2.2 改革开放后社会风尚的变迁与"严打"
        4.2.3 治理理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2.4 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2.5 社会治安问题的复杂化与推进平安建设
    4.3 警政重心由"治安"向"维稳"的移转
        4.3.1 当代中国警政的两次重心移转
        4.3.2 当下中国警政重心转向维稳的具体表现
        4.3.3 维稳与警察职能泛化
    4.4 国家能力建设与警政策略优化
        4.4.1 对社会治安实际状况的剖析
        4.4.2 当代中国警政策略的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从警政组织看现代国家成长中的政府职能转换
    5.1 组织结构功能的多向度发展
        5.1.1 建国后警政机构沿革概况
        5.1.2 专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同步扩展
        5.1.3 窗口缩影:派出所职能定位的演变
    5.2 组织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走向
        5.2.1 世界各国警政管理体制综述
        5.2.2 当代中国警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5.2.3 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5.2.4 管理体制的集权化
    5.3 组织成员身份的多重性趋势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2)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的方法
        二、历史分析的方法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四、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警察文化及警察文化育人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警察文化的界定
        一、警察文化的内涵
        二、警察文化的特征
        三、警察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辨析
        一、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区别
        二、警察文化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联系
    第三节 警察文化育人的界说
        一、警察文化育人的内涵
        二、警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警察文化育人功能在公安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体现
第二章 警察文化育人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为警察文化育人提供丰厚养料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思想
        二、注重个人修养的思想
        三、强调情感欲望与理性精神统一的思想
    第二节 党的科学理论为警察文化育人奠定理论基石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化育人思想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警察文化育人提供学理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为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提供方法论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
第三章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的现实剖析
    第一节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三、调查分析
    第二节 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政治思想素质总体良好,消极思想仍然局部存在
        二、职业价值观尚未定型,价值取向存在功利化倾向
        三、主体意识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心态积极,富有创新精神,但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薄弱
    第三节 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公安院校文化育人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四章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目标、原则及规律
    第一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的育人目标
        一、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育人目标的科学设定
    第二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筑牢公安大学生忠诚警魂的原则
        二、坚持促进公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强化公安大学生警察意识的原则
        四、坚持培育公安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
        五、坚持培养公安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原则
    第三节 警察文化在公安院校育人应把握的规律
        一、尊重人格培育多种要素协同的规律
        二、尊重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规律
        三、尊重文化育人外在环境制约的规律
第五章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内容构建及载体选择与运行
    第一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内容构建
        一、强化精神支柱,铸造忠诚警魂
        二、传承文化传统,发扬时代精神
        三、贴近公安实战,突出警察特色
        四、激发内在活力,形成文化自觉
    第二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
        一、载体选择的价值标准
        二、载体选择的基本要求
        三、载体选择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的载体运行
        一、虚实结合,加强公安院校警察物质文化建设
        二、政治建警,加强公安院校警察精神文化建设
        三、制度创新,加强公安院校警察制度文化建设
        四、以人为本,加强公安院校警察行为文化建设
结语
附录
    一、公安院校文化育人现状调查问卷
    二、公安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一、着作文献类
    二、期刊文献类
    三、英文文献类
    四、报纸文献类
读博期间相关研究成果
    一、论文
    二、科研课题
    三、科研获奖及社会评价
致谢

(3)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陈述与价值
        一、选题陈述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警察职业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
        二、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
        三、主要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一些新的尝试
        二、研究中的缺憾
第二章 警察职业及其素质构成
    第一节 我国警察角色的定位
        一、警察的概念和性质
        二、对我国警察性质的再认识
        三、我国警察角色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我国警察的职业特性
        一、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二、职业对象的复杂性
        三、职业活动的对抗性
        四、职业权力的强制性
    第三节 警察职业素质构成:专业化的视角
        一、专业的概念与特征
        二、警察职业的专业化
        三、警察职业素质构成:知识、技能与伦理
第三章 时代发展对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与警察职业素质
        一、和谐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意蕴
        三、警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分析
        四、和谐社会构建对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人权保障与警察职业素质
        一、人权及其本源
        二、法律: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
        三、人权保障对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
    第三节 高科技犯罪与警察职业素质
        一、高科技犯罪及其特征
        二、打击高科技犯罪对警察职业素质的要求
第四章 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比较视野
    第一节 美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美国警察教育的特征
        二、美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英国、澳大利亚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英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澳大利亚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三节 日本、德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日本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德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四节 我国台湾、韩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我国台湾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韩国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五节 比较与启示
        一、警察职业专业化是各发达国家警界的共同目标
        二、警察职业专业化需要发展高等警察教育
        三、警察职业专业化需要发展出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训练模式
第五章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历史追溯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历史
        一、我国近代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我国现代警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规律性特点
    第二节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及其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问题的诊断
第六章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改革的路向
    第一节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观
        一、知识观——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实现人格与学养的平衡
        二、技能观——以适应实战为目标,提高实践技能
        三、伦理观——以法治教育为核心,培育公平正义人格
    第二节 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当下两种警察培养模式的解析
        二、我国警察培养模式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技能训练
    第三节"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二、培养制度的设计
        三、专业设置的改革
        四、课程体系的架构
        五、培养途径的选择
        六、专业教师的选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公安部部长陶驷驹总警监谈公安工作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D]. 陆永. 南京大学, 2012(07)
  • [2]公安院校中警察文化育人研究[D]. 满炫.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3]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 袁广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6)
  • [4]“八五”公安要闻大回送[J]. 岑生挺. 人民公安, 1996(03)
  • [5]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的效益观对公安改革的启示[J]. 陈小波.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02)
  •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刑法的效益观对公安改革的启示[J]. 陈小波. 政法学刊, 1998(01)

标签:;  ;  ;  ;  ;  

公安部部长陶思居总警司谈公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