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β细胞瘤误诊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余芳,王爱华,金建兰,许程琳,龚敏[1](2021)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一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报道了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急,病情危重,较短时间高血糖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破坏,而糖尿病自身抗体阴性。本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病1周后出现急性心肌炎,推测暴发性1型糖尿病可能是病毒感染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为临床探索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
曾玲,陆泽元,庄雄杰,柳岚,蒋凤秀,林新杰,刘丹丹[2](2021)在《3c型糖尿病六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3c型糖尿病(T3cDM)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例T3cDM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48. 3±4. 6)岁,入院前误诊为糖尿病平均病程(5. 1±1. 8)年,发现胰腺病变平均时间(3. 4±1. 1)年;体型均消瘦,平均BMI(17. 3±0. 4) kg/m2,6例患者分别伴有程度不等的恶心、腹胀、脂肪泻、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平均随机末梢血糖水平(22. 3±3. 7)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11. 5±1. 9)%;胰岛功能反应性差,精氨酸刺激试验结果显示平均空腹C肽水平(0.220±0.034) ng/ml,平均2分钟C肽水平(0.268±0.044) ng/ml,平均3分钟C肽水平(0.306±0.057)ng/ml,平均4分钟C肽水平(0. 349±0. 055) ng/ml,平均5分钟C肽水平(0. 357±0. 053) ng/ml,平均胰岛第一时相分泌指数(AIR)(0. 107±0. 027) ng/ml;血酮阴性,均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胰岛素自身免疫抗体(IAA)、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均为阴性。腹部超声和(或) CT检查结果示胰腺体积缩小,实质萎缩,形态不规则,胰管及实质可见多发钙化影,具有明确的胰腺病变。结论对于体型消瘦、C肽功能差但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胃肠道症状等临床特征的糖尿病患者,需行影像学检查排除T3cDM。
陈静,涂威,杨雪峰,周新荣[3](2020)在《超声内镜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胰岛β细胞瘤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按照传统的Whipple三联征(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一般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的标准[1]。低血糖常见的原因有很多,胰岛β细胞瘤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介绍1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胰岛β细胞瘤成功的病例。
乔丽丽[4](2020)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4例明确诊断为胰腺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化验及定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34例胰岛素瘤患者中男:女为13:21,发病年龄(46.865±17.7007)岁,确诊年龄(50.029±16.8801)岁,病程1~264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0.4~36.7 kg/m2。34例中,其中一例为胰体、胰尾双发肿瘤,共35枚瘤体,位于胰头部14例(48.6%),胰体部10例(28.6%),胰腺体尾交界区6例(11.4%),胰尾部5例(14.3%)。35枚瘤体,瘤体直径在0.7~8cm之间,其中<1cm 6枚(17.1%),1~2cm之间24枚(68.6%),>2cm 5枚(14.3%)。2、3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1例仅表现为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13例仅有中枢神经源低血糖症状,11例即存在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又有中枢神经低血糖症状。23例表现为仅空腹发作低血糖,10例表现为空腹及餐前发作低血糖,1例表现为餐后及餐前低血糖发作;27例表现为体重增加,7例表现为体重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情况:0~25 kg不等;6例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癫痫等。3、低血糖症发作时化验血糖在0.97~3.26 mmol/L,胰岛素水平5.31~94.55u IU/ml,C肽0.87~7.33 ng/m L;低血糖与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提示C肽释放修正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89,其次是胰岛素释放指数相关系数为-0.661,C肽释放指数相关性为-0.627;按肿瘤大小分为直径D<1.0cm,1.0≤D<2.0cm,D≥2.0cm三组,三组患者的血糖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3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曲线结果分为4型,其中18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低平型,9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正常型,4例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型,2例表现为糖尿病型;胰岛素释放曲线结果33例均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水平仍处于不恰当增高。34例低血糖发作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不恰当增多,其中低血糖发作时34例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均分别高于3u U/m L、0.6ng/m L,80.6%(25/31)胰岛素释放指数即血胰岛素/葡萄糖>0.3;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31/31)>50,C肽释放指数100%(28/28)>53.6,C肽释放修正指数85.7%(24/28)>0.61;胰岛素/C肽均<1(28/28),统计分析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C肽、C肽释放指数、C肽释放修正指数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定位检查发现肿瘤的阳性率:经腹超声检查30.8%,普通平扫CT66.7%,增强CT 90.0%,磁共振成像89.5%,增强磁共振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00.0%,统计分析得出在胰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经腹超声、普通平扫CT、增强CT、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在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增强要优于其他四种,经腹超声阳性率最低。结论1、胰岛素瘤典型症状多为清晨自发性低血糖症,也可因进餐延误、运动、劳累、精神刺激等导致诱发,进食后症状迅速缓解。另外胰岛素瘤低血糖发作也可发生在餐前,甚至发生在餐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少部分体重可无明显变化甚至表现为体重减轻。另外本研究发现胰岛素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瘤体大小无关,而与胰岛素、C肽等胰岛功能指标相关,这间接表明肿瘤大小与胰岛素、C肽绝对值等无明显相关。2、低血糖是胰岛素瘤的特征之一,低血糖症状发作时测定血糖值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2.8mmol/l,一部分发作时测血糖无明显降低。目前筛查胰岛素瘤的常用化验指标为胰岛素释放指数,本研究发现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小于0.3,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修正胰岛素释放指数及C肽释放指数漏诊率更低。少数胰岛素瘤患者可以表现为低血糖发作时血胰岛素、C肽水平均不高,IRI<0.3,在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之前,必须在低血糖发作时检测血浆胰岛素原水平,胰岛素原水平大于等于5pmol/L是诊断胰岛素瘤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IRI、修正IRI、CPI及修正CPI等多种指标联合应用降低漏诊率。3、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仍处于不恰当高水平。4、手术是胰岛素瘤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精确定位检查是必要的,这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以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胰岛素瘤通常是较小且为良性,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尚无一种检查手段能100%准确定位,关于胰岛素瘤定位检查,本文建议薄层螺旋CT联合CT增强作为胰岛素瘤定位诊断首选,不建议常规筛查经腹超声除外胰岛素瘤;胰腺核磁及核磁增强适用于肿瘤体积过小、靠近血管生长、或CT动态扫描动脉期时相不准以及观察肿瘤与主胰管关系时。当临床及化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胰岛素瘤而影像学CT等检查提示不除外恶性时,建议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可内镜下行细针抽吸活检明确胰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进一步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等高度提示胰岛素瘤,而经腹超声、CT平扫及增强、核磁平扫及增强等常规手段未发现病变时,建议行68Ga-exendin-4PET/CT显像检查。
宋富荣[5](2020)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92例尿崩症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尿崩症患者的病因、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临床资料,探讨我院收治的尿崩症的临床特征,增加对尿崩症的识别,从而提高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利用电子病案系统查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间住院患者出院诊断中含有尿崩症且病历资料完整者9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血电解质、肾功、血脂、垂体-靶腺轴激素水平、禁水-加压素试验及垂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分析尿崩症的性别及年龄分布、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的病因构成,比较特发性与继发性CDI的症状、电解质及血脂紊乱差异,比较部分性与完全性CDI的电解质、血脂紊乱及禁水-加压素试验数据的差异,分析特发性与继发性CDI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特点,列举CDI的垂体MRI表现以及治疗药物的应用和效果。结果:1.尿崩症患者共92例,男44例(占47.80%),女48例(占52.20%);CDI患者89例(占96.70%),肾性尿崩(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NDI)患者3例(占3.30%);发病年龄1~78岁,平均年龄40.5(20.25,55.75)岁,平均尿量5.5(4,8)L。2.89例CDI患者中特发性9例(占10.10%),继发性80例(占89.90%),导致继发性CDI的最常见原因为鞍区肿瘤(占24.72%)。3.与特发性CDI比较,继发性CDI患者LDL-C显着升高(P=0.001),血钾显着降低(P=0.010),血钠、血肌酐、血尿酸及T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血钠、血肌酐、血尿酸、TG及LDL-C在部分性与完全性C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在特发性与继发性C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性与完全性CDI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30例患者有完整的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其中部分性CDI 17例(占56.7%),完全性CDI 13例(占43.3%)。禁水前部分性CDI与完全性CDI组间尿比重、尿渗透压及血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CDI禁水达平台期所需时间显着少于部分性CDI(P=0.001),平台期尿渗透压显着低于部分性CDI(P=0.000),平台期血渗透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加压素1h后部分性CDI尿比重(P=0.010)及尿渗透压(P=0.020)均高于完全性CDI,血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加压素后2h部分性CDI患者尿渗透压显着高于完全性CDI(P=0.01),完全性CDI患者尿渗透压升高率显着大于部分性CDI(P<0.001),尿比重、血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5例患者行垂体-靶腺轴激素检查,其中特发性CDI 9例,继发性CDI 56例。继发性CDI发生性腺轴(P<0.001)、肾上腺轴(P<0.001)及甲状腺轴(P=0.01)功能减退的比例显着高于特发性CDI。性腺轴功能减退发生率(63.33%)显着高于肾上腺轴(37.92%)(P=0.006),也显着高于甲状腺轴(39.2%)(P=0.001),甲状腺轴与肾上腺轴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垂体MRI是CDI病因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对暂时不能明确病因者应定期随访复查垂体MRI。7.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on,DDAVP)是治疗CDI的首选药物,安全有效,用药剂量存在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病情、尿量、尿渗透压、血电解质及血压等进行调整。结论:1.我院收治的尿崩症患者以中枢性为主,继发性CDI多于特发性,继发性CDI中最常见原因为鞍区肿瘤。2.与部分性CDI比较,完全性CDI在禁水-加压素试验中达平台期时间短,平台期及注射加压素后尿比重、尿渗透压较低,但注射加压素后尿渗透压升高率较高。3.CDI伴发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性腺轴>肾上腺轴,性腺轴>甲状腺轴,甲状腺轴与肾上腺轴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性CDI患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概率高于特发性CDI。4.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是特发性CDI的最常见MRI表现。CDI患者应用去氨加压素口服制剂后可有效缓解多尿症状。
高雪娟[6](2020)在《降糖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降糖丸对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降糖丸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36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36例。结合基础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等临床指标、中医症候,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数据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纳入病例35例;治疗组脱落2例,实际纳入病例34例。2.血糖疗效比较:本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果糖胺(FRA),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脂疗效比较:本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TG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体重指数(BMI)疗效比较:本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BMI,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疗效比较:本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改善HOMA-IR,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疗效比较:本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水平,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降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水平、增加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HOMA-β、降低TXNIP、IAPP水平、增加Bcl-2表达都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主症、次症、中医证候总疗效三个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88.24%、88.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14%、51.43%、60.00%,治疗后两组相比,中医主症、次症、中医证候总疗效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本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降糖丸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中医证候,同时可降糖,改善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且服用药物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依据,值得推广。
王丹[7](2020)在《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早发糖尿病(诊断年龄小于等于40岁)中经典1型糖尿病(T1DM)、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LADA)、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资料,分析对诊断分型有意义的临床指标,探寻临床指标不同切入点所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确定最佳切入点作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结合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为经典T1DM、LADA、T2DM的鉴别提供辅助诊断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9月到2019年6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早发糖尿病患者,分为经典T1DM组、LADA组和T2DM组,保留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诊断年龄、病程、有无三多一少症状、有无酮症病史、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测量身高和体重、腰围和臀围)和临床资料(糖耐量试验中0、120min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释放值,TG、TC、HDL-C、LDL-C、Hb A1c、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对比三组疾病的一般和临床资料,对经典T1DM和LADA、LADA和T2DM有鉴别意义的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取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参数值作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并分析炎性因子hs-CRP相关的代谢指标。结果纳入早发糖尿病患者398例,经典T1DM患者65例(16.3%),T2DM患者283例(71.1%),LADA患者50例(12.6%)。1.与经典T1DM和LADA比,早发T2DM患者在BMI、腰臀比、LDL、TG、非HDL、hs-CRP、代谢综合征和家族史发生率等指标上水平更高;在Hb A1c、HDL、三多一少症状、自发酮症的发生率等指标上水平更低(P<0.05)。2.在胰岛功能方面,空腹及餐后120min C肽、胰岛素等指标值,T2DM最高,LADA次之,经典T1DM最低(P<0.05)。3.部分指标对LADA和T2DM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7),具体指标及其对应的临界值为:BMI(24.3kg/m2)、TG(1.205mmol/L)、hs-CRP(0.505mg/L)、HOMA-IR(CP)(2.798)、HOMA-β(CP)(17.106)、空腹C肽(0.925ng/m L);当指标超过临界值时诊断考虑T2DM,未达临界值诊断考虑LADA。4.部分指标对经典T1DM和LADA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UC>0.7),具体指标及其对应的临界值为:HOMA-IR(CP)(2.046)、HOMA-β(CP)(5.314)、空腹C肽(0.425ng/m L);当指标高于临界值时诊断考虑LADA,低于临界值诊断考虑经典T1DM。5.hs-CRP与TG、腰围、臀围、腰臀比、BMI、HOMA-IR(CP)均呈正相关关系,与HDL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对3种糖尿病的鉴别有参考价值,且肥胖、炎性因子指标对早发T2DM和LADA的鉴别有参考价值。目的探讨我院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特征;对其他罕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等进行总结,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方法对临床表现符合MODY入组标准的患者,收集其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询问相关家系成员的病史。提取患者的DNA,PCR扩增后对MODY相关基因(除了KLF11、CEL、BLK、APPL1基因之外)进行二代测序,发现可能是致病突变后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共入组临床疑诊为MODY的糖尿病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每例患者家族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为2-5人。基因检测后确诊MODY患者3例,占所有患者的13%。其中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2患者1例,HNF1β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5患者1例,ABCC8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12患者1例。2.发现3个可能参与MODY发病的基因突变位点,GCK基因c.582+29G>T,HNF1β基因c.344+27C>T,上述两个突变位点位于内含子与外显子的交界,可能会影响剪接;还有ABCC8基因c.4372G>A,氨基酸改变p.Ala1458Thr;均为新报道突变。3.具有ABCC8基因c.4372G>A杂合突变的患者对磺脲类药物敏感。4.发现一个新的可能参与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AIRS)发病的基因突变,临床表型为高胰岛素血症,空腹低血糖,检测到INSR基因杂合突变,c.3163G>C(p.A1055P)。结论分子检测对MODY、TAIRS患者的诊断至关重要,正确的诊断可以给予恰当的治疗,并且可以预测亲属的患病风险。对TAIRS和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BIRS)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免疫学证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更好地理解严重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益于临床工作中的鉴别诊断。
陈新苗[8](2020)在《完全性背侧胰腺发育不全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对完全性背侧胰腺发育不全(agenesis of dorsal pan creas,ADP)的病例分析,对背侧胰腺发育不全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关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的背侧胰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在Pub 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上检索1911年到2019年报道的病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患者男性,21岁,主因间断腹痛、恶心、呕吐1年余,加重4天入院。入院后查上腹部CT示:胰头多发钙化伴主胰管轻度扩张,考虑慢性胰腺炎,腹部MR、超声胃镜等检查均提示胰腺体尾部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主胰管短小,未见副胰管。依据其既往病史、体征、相关化验检查结果,诊断为:1.背侧胰腺发育不全2.慢性胰腺炎3.胰源性糖尿病?。结论:背侧胰腺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属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有关。主要表现为胰腺体尾部缺失及背侧胰管缺失。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常合并胰腺炎、糖尿病、器官发育畸形等多种疾病。怀疑ADP时,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 hy,MRCP)是首选检查手段,必要时可应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 nography,EUS)。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戒烟、戒酒。在疾病随访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昃晓晨,金海燕,蔡坤,王顺华,邓立华,吴宁[9](2019)在《以高糖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高糖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PHEO)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误诊。方法报道2例误诊糖尿病(DM)的PHEO患者,复习文献并总结此种类型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2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均诊断为2型DM(T2DM)数年,血糖控制不佳,住院期间诊断为PHEO,经腹腔镜肾上腺PHEO切除术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T2DM,伴阵发性高血压或心悸大汗者,应警惕PHEO的可能,应及时进行临床筛查,以免漏误诊。
江娟[10](2019)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年龄分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认识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及病情基本特点。2、探讨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在不同年龄分布之间的异同点。方法:从2007年9月到2018年4月南昌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23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深入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通过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输入“暴发性1型糖尿病”主题词或关键词查阅2007年9月到2018年4月国内关于FT1DM的论着和病例报道,去除重复、综述、会议及仅有摘要的文章,剩余144篇文献,筛选出至少有发病一般情况资料的438例FT1DM患者,再联合南昌市23例FT1DM患者,分析461例FT1DM患者的基本特点。最后从461例FT1DM患者中筛选出记录详尽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FT1DM患者186例,按不同年龄划分为5组,分析不同年龄起病的FT1DM患者的基本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异同点。结果:1、南昌市23例FT1DM患者,12例男性,11例女性,发病年龄为(40.57±16.61)岁,病程为(3.26±1.94)天,发病后出现2例急性心肌损害,2例多器官功能损害,6例PF患者胎儿结局为胎死宫内,除了1例妊娠晚期女性患者死亡,2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后继续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2、本组资料FT1DM患者在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报道,女性多于男性,最大起病年龄为76岁,最小起病年龄为9个月,除了2例FT1DM患者死亡,其他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3、186例FT1DM患者发病血糖平均值为(38.34±14.41)mmol/L,病程为(3.82±2.46)天,糖化血红蛋白为(6.61±0.77)%,血清C肽水平极低,13例发现病毒抗体阳性,3例横纹肌溶解症,4例急性心肌损害,22例患者胰岛素相关抗体阳性,3例发病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阳性。4、青年组(20岁-3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超过所有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一半;少儿组(0-19岁)患者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少儿组(0-19岁)的高血糖症状、流感样症状、意识障碍发生率比其他三组均高(P<0.05),老年前期组(60岁-79岁)的高血糖症状发生率比其他三组均低(P<0.05),青年组(20岁-39岁)的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比其他三组均低(P<0.05),壮年组(40岁-59岁)的意识障碍发生率比其他三组均低(P<0.05);少儿组(0-19岁)的体质量指数较其他三个年龄组偏低(P<0.05),而餐后2小时C肽水平较其他三个年龄组偏高(P<0.05),青年组(20岁-39岁)的血钠水平较壮年组(40岁-59岁)和老年前期组(60岁-79岁)偏低(P<0.05)。5、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胎儿致死率高,青年组(20岁-39岁)中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血清白细胞计数较非妊娠相关性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高(P<0.05)。结论:1、暴发性1型糖尿病具有致死性,并可合并各个器官功能损害,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胎死宫内发生率较高。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与非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除了体质量指数、血清白细胞计数较高,其余的临床特征相似。2、不同年龄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略有不同,在临床表现(高血糖症状、流感样症状、意识障碍发生率)、体质量指数、餐后2小时血清C肽、血钠水平有明显差异。少儿组(0-19岁)的高血糖症状、流感样症状、意识障碍发生率、餐后2小时C肽水平较其他三组均高,但少儿组的体质量指数较其他三个年龄组偏低。老年前期组(60岁-79岁)的高血糖症状发生率比其他三组均低。
二、胰岛β细胞瘤误诊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β细胞瘤误诊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一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2)3c型糖尿病六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3)超声内镜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胰岛β细胞瘤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2.1 发病率 |
2.2 临床表现 |
2.3 诊断 |
2.4 治疗 |
(4)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指标与计算 |
1.1.4 统计学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临床资料 |
1.2.2 临床表现 |
1.2.3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4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5 低血糖与肿瘤大小相关性研究 |
1.3 讨论 |
1.3.1 流行病学 |
1.3.2 临床表现 |
1.3.3 实验室检查 |
1.3.4 术前定位检查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92例尿崩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崩症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降糖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略词一览表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方案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一般情况比较 |
2.治疗后结果分析 |
3.疗效分析 |
4.安全性比较 |
三、分析与讨论 |
1.中医学对老年糖尿病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老年糖尿病的研究和认识 |
3.降糖丸的组方来源及方义分析 |
4.降糖丸单味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理研究 |
5.降糖丸对血糖疗效的分析 |
6.降糖丸对血脂疗效的分析 |
7.降糖丸对体重指数疗效的分析 |
8.降糖丸对HOMA-IR疗效的分析 |
9.降糖丸对TXNIP、IAPP、Bcl-2 蛋白表达及HOMA-β的分析 |
10.降糖丸对中医证候结果及疗效的分析 |
11.问题与展望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老年糖尿病的研究和认识 |
1.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2.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
3.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
4.老年糖尿病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
二、中医学对老年糖尿病(消渴)的研究进展 |
1.消渴病名沿革 |
2.消渴病因论述 |
3.消渴病病机论述 |
4.消渴中医辨证论治 |
5.消渴中医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2 |
附录 |
附表1 病例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表2 降糖丸治疗老年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
附表3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
英文摘要1 |
中文摘要2 |
英文摘要2 |
第一部分 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LADA与经典T1DM、T2DM发病机制与临床鉴别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完全性背侧胰腺发育不全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病例分析 |
文献复习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源性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以高糖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10)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年龄分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人口年龄分组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基本设计方案 |
2.2.2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南昌市23 例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3.2 国内文献中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2.1 461例暴发性1 型糖尿病的一般情况 |
3.2.2 186 例暴发性 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 不同年龄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1 少儿组起病的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2 青年组起病的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3 壮年组起病的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4 老年前期组起病的暴发性1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5 不同年龄起病的暴发性1 性糖尿病临床特征的比较 |
3.4 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第4章 讨论 |
4.1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群结构分析 |
4.2 不同年龄起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4.3 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因素 |
4.4 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胰岛β细胞瘤误诊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炎一例诊治分析[J]. 余芳,王爱华,金建兰,许程琳,龚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
- [2]3c型糖尿病六例临床分析[J]. 曾玲,陆泽元,庄雄杰,柳岚,蒋凤秀,林新杰,刘丹丹. 临床内科杂志, 2021(01)
- [3]超声内镜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胰岛β细胞瘤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陈静,涂威,杨雪峰,周新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4]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D]. 乔丽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92例尿崩症临床分析[D]. 宋富荣.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降糖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D]. 高雪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早发糖尿病的鉴别分析与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等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王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完全性背侧胰腺发育不全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陈新苗.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以高糖血症为首发症状的嗜铬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J]. 昃晓晨,金海燕,蔡坤,王顺华,邓立华,吴宁. 精准医学杂志, 2019(03)
- [10]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年龄分布分析[D]. 江娟. 南昌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