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经济下专家管理新框架——石家庄专家咨询服务组工作概况

构建市场经济下专家管理新框架——石家庄专家咨询服务组工作概况

一、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家管理的新框架──对石家庄市专家咨询服务团工作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路静[1](2021)在《石家庄市智慧居家养老需求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显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家庭及社会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在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的关于《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情况反馈报告可以看出,全省的老年人口增速加快,以“十三五”期间为例,即2016年到2020年时间段内,老年人人口数量平均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在递增,直至去年时全省的老年人口数已达到1500万之多,当时全省人口数量约有8.3亿,可见老年群体占全省总人口的18%左右,这种老龄化现象的持续发酵,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也是拥有年初常住人口为1039.42万人、主城区人口有326.24万人的人口大市。由于受现实国情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大都选择居家方式进行养老,加之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得老人们青睐的居家养老越来越充满着智能化的特性。养老问题事关民生大计,而智慧居家养老的建设和发展是新时代下一种全新的社会产物,老年人实际需要的养老需求是作为构建智慧居家养老的推动力,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所需,带给老年人可以真实地体会得到的幸福感和满满的收获感便是智慧居家养老的意义所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查了解石家庄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他们对智慧居家养老的需求程度和意愿情况,进而深入分析和总结老年人进行智慧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并同时为石家庄市积累建设与发展智慧居家养老经验,为老年人选择后期进行智慧居家养老之时提供参考,提高其养老生活质量。在本文研究中,首先从供需两个角度阐述石家庄市发展智慧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文献研究及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对智慧居家养老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相关的基础理论;其次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石家庄市老年人现阶段的自理能力状况及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共包含6个一级项目和29个二级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再次以石家庄市四个主城区的老年人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第一阶段通过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377份样本的各个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第二阶段再使用交互分析方法,通过由SPSS软件计算出来的卡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老年人进行智慧居家养老的意愿情况,最后阶段运用回归模型分别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及其他特征这四个维度(共包含15个自变量)对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做出完整分析;本文最后部分会根据以上所有的调查结果和实证分析结果,针对石家庄市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提出对策建议。基于本文研究获得的实证结果如下:第一,从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和所需智能类产品来说,石家庄市老年人对于智慧居家养老各类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照料类服务、健康监测类服务及安全防护类服务,同时紧急呼叫设备和室内安全监控设备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最受欢迎与急需的智能类产品;第二,从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来说,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月收入、自身健康状况、体检频率、与其子女联系密切程度、养老方式、参加文体活动频率、婚姻状况和居住情况均与智慧居家养老需求意愿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同时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参保情况、对智慧居家养老的认知度及对智能类产品或智能系统化平台服务的感兴趣程度都与老年人的智慧居家养老需求意愿存在着深刻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从研究的实证结果出发,需要加大智慧居家养老在老年群体中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智慧居家养老在老年人中的认知程度,并逐渐让老年人认识到这种养老方式的重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为石家庄市建设与发展智慧居家养老所提出的建议,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应用养老信息大数据等,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养老行业的规范性管理;对于企业和社区来说,养老企业要大力发展老人智能感知及护理终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社区要做好智慧居家养老的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培训;从老年人自身来讲要积极学习相关智能产品的使用和接受智慧居家养老,以此从方方面面来不断推动智慧居家养老的落地建设与尽快实施,切实地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杨珊珊[2](2020)在《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民办学校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办学形态。据《石家庄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石家庄共有幼儿园174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为968所,比例高达56%,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是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产物,一边在市场调节下优胜劣汰,一边在政策保障下不断壮大。展望未来,民办幼儿园要健康长足发展,既离不开政策保障,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和“三圈”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政府监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管机制陈旧,流程不完善;监管部门多,职责范围不清晰;监管难度大,监管不到位;监管缺乏系统性,长期规划和预见性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立法进程与行业发展不同步;组织结构与职权范围更新不及时;民办幼儿园的整体设计不足;财政补贴范围小,执行落地不及时等。针对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推动立法进程,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地方法规;增设综合管理部门,一站式实现监管和服务的多重功能;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社会资源协助政府监管;调动家长群体的积极性,开发“幼教云”大数据监管系统平台,以期为政府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园监管机制,对民办幼儿园实施有效监管提供借鉴。

张卿[3](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展业作为新兴高端服务业态,是实现新时期经济体系现代化和市场体系开放化的重要渠道。由于会展可以与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作用的持久性,因此借助会展产业促进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已成为国家或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H省会展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之会展产业自身对于政策的较强依附性,以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为对象开展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政策基本导向和政策工具分布情况,提出H省会展产业政策的优化建议,可以为提高H省会展产业竞争力、塑造新动能提供启示。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对H省会展产业政策现状进行基础分析后,再采用X维度、Y维度以及XY维度交叉分析,进一步挖掘政策工具使用特点、政策目标差异和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三种政策工具总体使用分布不均,政策目标呈现“单面倾斜,整体失衡”状态,每种政策工具使用各有侧重且部分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政策内容难以形成合力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借鉴德国和上海政策经验后,提出以下H省会展产业政策优化建议: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数量,实现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拓展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构筑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H省会展产业发展提质增速。

张帅[4](2020)在《政府“放管服”背景下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建设项目审批的效能会直接影响项目落地的速度,是各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是备受瞩目和关注的焦点。为此,泰安市秉持效率优先原则,借助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挂牌运行山东首家市级行政审批服务局的“东风”,推行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改革工程,有效实现了服务质量和审批效率“齐头并进”。本文围绕山东省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领域“一链办理”改革工程这个主题,以政府“放管服”改革为背景,首先回顾了泰安市建设项目“一链办理”的发展进程以及实践探索,展现了山东省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取得的成效。通过对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和建设项目单位申报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分析了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存在的制度现状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值、审批运行与配套监管缺乏互动、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尚有短板等突出问题,并从制度设计、运行操作、思想意识等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广州、石家庄、雄安新区和国外日本、英国的先进经验做法,就如何完善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从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运行机制、培育服务氛围等方面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这对于优化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链办理”,释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果,提高社会获得感和满意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晓霞[5](2020)在《石家庄市车谷坨康养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物质改善及精神需求的提升,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已不仅仅是身体无疾病,而是涉及物质及精神的多个层面以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大健康已延伸为一种全局理念。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卫健大会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并在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康养旅游小镇的建设模式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康养旅游的研究进展,通过辨析康养、康养旅游和康养旅游小镇的概念,对康养旅游小镇内涵明确定义,分析康养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6+1”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五感理论、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环境美学理论,用以指导康养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结合以上理论研究,从开发方向、开发主题、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康养旅游项目四个方面论述康养旅游小镇的项目策划,并从规划目标、规划原则、配套设施规划三个方面提出了康养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方法。最后以石家庄市车谷坨康养旅游小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验证,为康养旅游小镇的规划提供规划思路。

郜坤[6](2020)在《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文中认为2018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从战略地位来看,河北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三极,而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肩负着带动全区域发展的重任。从城市内部角度看,一个快速、便捷、大能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客运交通枢纽是石家庄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的关键。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现有的“单核”城市老城区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市都市区将形成“双核、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以促进各片区的集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先导作用,通过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走廊的发展轴,能有力促进石家庄市规划布局的实现。在此背景下,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的加快建设有利于整合城市空间结构,将使石家庄市都市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得以调整,使都市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由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施工地点多位于城市繁华区,涉及面广,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情况复杂多样,社会影响深远,其中涉及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社会环境问题等,容易引发的社会风险的区域和范围较大。同时,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和全力打造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自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放大效应的影响下,涉及面更大、影响面更广。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及《关于印发河北省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通知》等政策的要求,须对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实施中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强化防范和控制措施。因此科学评估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对保障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实施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此现实背景,以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调查本文从对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开展社会稳定性风险调查,征询相关群众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将有效防范社会稳定风险作为目标,全面落实制定方案、收集情况、分析论证,查找并列出风险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和自身特点制定调研工作方案,主要采用现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分析、问卷访谈调查、现场及网上公示、专家咨询等方法,对项目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并对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论证。(2)辨识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利益相关者并明确其诉求首先,使用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以往相关案例,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群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再根据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出该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得到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专家调查法、对照表法、案例参照法等,初步提出影响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社会稳定性的风险因素。(3)梳理各类风险、全面分析论证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梳理出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对该规划所涉及的社会调查、风险因素识别、风险估计等内容逐项进行评估论证,特别是对风险因素、风险发生概率、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激烈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及相关风险的可控程度进行评估论证。(4)确定风险权重,划分风险等级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通过层次分析法方法的使用,将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数量化综合分析,按照风险等级和影响因素等,对社会稳定性评价在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评价。(5)针对不同风险,给出相应化解措施或应急预案根据提出的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与化解风险的方案措施,努力把社会稳定风险降到最低,力求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之中,进一步完善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规划,达到轨道交通建设的最终目标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李玉静[7](2019)在《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新世纪初以来,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核心关注点。作为一个以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为教育传统的国家,新世纪以来,布莱尔领导的英国工党就把原先的教育与就业部改为教育与技能部,把“技能优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自布莱尔政府之后,英国又经历了布朗、卡梅伦、特蕾莎?梅等几任首相的更替,但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一直是英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在近20年的时间里,历届英国政府倾其智慧,把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变革,努力为公民提供终身技能培训的机会,提升公民的资格水平及就业能力,增强整个国家的技能基础,以期通过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社会包容和公民个体成长的目标。作为一个自由主义传统的工业化国家,21世纪以来,为什么英国持续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变革,变革的动因和特征是什么?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以2001年英国建立教育与技能部为研究起点,以执政党和首相的更替为分界线,从教育政策现象——本质的分析视角出发,采用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价值选择、利益分配、权力运作三个维度,对英国2001-2018年间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产生过程和本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其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从政策变迁角度来看,以对自由主义历史传统的反思和修正作为逻辑起点,从2001到2015年间,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走过了一条渐进主义变迁之路,2016年开始的以重建与学术教育均等认可的、高水平技术教育路径为目标的改革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范式变革。从政策本质角度来看,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呈现鲜明的特征:在价值选择上,始终把技能人才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核心杠杆;在利益分配上,力图构建终身学习、服务全民、需求驱动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在权力运作上,追求实现政府调控、企业主导、教育机构自主与个人选择间的平衡。从政策变革动因来看,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变革是其政治经济、历史传统、两党政治以及国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一是英国政府对其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薄弱、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以及由此造成的20世纪以来生产力水平低下、国际竞争力下降进行反思和吸取教训。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新科技革命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对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和创新。三是执政党基于新的执政理念,为应对生产力水平低、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失衡等国内社会经济压力,作出的积极政策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思想和卡梅伦的“大社会”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施成效来看,英国21世纪以来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变革在提高人口的总体技能和资格水平、建构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提高国家生产力和就业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预期的政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待持续、稳定推进相关改革。尽管如此,从比较教育的视野来看,21世纪英国持续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变革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和反思,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是终身化、全民性、层次完整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安排;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采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现代学徒制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有效形式。

徐业超[8](2018)在《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SWOT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方向全面实施,1993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今后中小学教育改革“要由应试教育的方向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河北省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于2008年将体育纳入初中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在体育科目的考试中,愈发受到重视,也引起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大,以及体育中考占据的重要位置,老师、家长、学生在关注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有意识的提升身体素质,学生对迫切的体育锻炼愈求,使得石家庄市区涌现了体育中考培训的机构,随着参与人群和机构增多,进而形成了体育中考培训市场。虽然该产业开展时间较短,但在市场中发展迅速,上升势头强劲,体育市场的发展促使其逐渐步入社会化和产业化。对体育中考培训市场进行SWOT分析,体育中考培训主要是培训提供者与培训需求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产品的买卖,所以分析市场必然要分析体育中考市场的现状。本人将对凌岳;梦之翔;炫腾;运动青春;北辰;行健;旭龙;小熊8家体育中考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现状的同时,分析出市场内部的优劣势以及市场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促进市场开发的相关对策,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建议:结论第一、体育中考培训市场是由中考制度变革衍生出来,受政策影响较大,市场发展在早期阶段,缺少政府部门监管,针对性制度法规不完善;第二、培训机构为私企经营,培训模式、内容较单一,宣传手段较全面;各培训机构规模、设施差异较大;价格存在差异,有恶性竞争的潜在风险。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第三、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职业准入门槛低,兼职教练比例较高,稳定性差;没有严格的从业资格准入标准和从业再培训的平台,教练执教水平难以把握。第四、学生参训多以考学为目的,对培训机构、设施、教练等方面较满意,了解培训机构的途径受同学宣传及网络宣传居多。建议第一、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培训机构拓宽业务范围,以增强体质为培训理念,面向更广泛的人群,减少考试政策的影响。第二、鼓励多种经营模式,完善内部设置,重视品牌效应;根据不同水平学生分阶段训练,使培训模式更合理;丰富培训内容,不单单针对考试项目培训,增加更多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注重提升培训质量;培训机构应完善基础设施以满足培训需求;行业竞争应重品质而不是争价格。第三、注重教练执教水平的提升以及继续学习,提高全职教练比例,完善教练晋升机制,严格把控准入资格,并建立教练继续学习的平台。第四、社会各界要注重宣传健康的重要性,学生要改变观念,不要仅仅为了“应试”,要重视增强体质,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学生及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选择培训质量好,专业水平高的教练训练,并积极与培训机构进行意见反馈,促使培训机构的发展。

葛昀洲[9](2018)在《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迈入21世纪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科研产出越来越高,其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得以不断夯实,日益成为我国自主研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高等教育体系培育出的人才离企业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唯一受官方认可且以企业作为培养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企业博士后(Industry Postdocs)制度从发达国家被引进至我国后,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界培养了大批研发人才。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企业博士后培养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企业博士后制度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应企业研发实力大幅上升、知识产权体系日益完善、人才招收引进模式变革等综合因素而产生,总体历经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4个阶段,呈现出:(1)企业主导与政府扶持相协同、(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3)学术化与产业化相平衡的三大特点。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诞生于1994年,经过初步试点、扩大试点、多种类型设站、博士后基金覆盖4个阶段的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与之相配套的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企业研发体系和企业博士后培养水平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明显差距。本文聚焦企业博士后培养的最主要参与者(企业博士后与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我国企业博士后的培养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量化研究方法,提炼并检验了企业博士后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影响要素及其对培养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因素与自身因素对企业博士后培养质量有显着影响,而高校因素与外界因素对培养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弱。更进一步,企业导师、企业配套资源、企业实力和企业博士后主观投入对企业博士后培养最为重要;现状让人较为满意的包括企业导师,企业实力,高校导师,企业博士后教育背景,企业博士后主观投入程度等因素。本研究总结提炼了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的主要类型。从宏观来看主要有:市场调节下的美国模式、行政主导下的中国模式和协同创新体制下的加拿大模式三类。从微观来看可按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工程型、业务型和复合型四类;按培养模式分为:导师制、部门制和混合制三类。为进一步推进企业博士后培养、提升企业博士后培养质量,本文基于对博士后培养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的系统优化建议。首先,培养体系的设计应注重定位、类型、学科选取的问题。其次,培养机制的落实应注重“博士后导师不作为”、“部门经理不重视”、“招收机制太单一”和“各阶段考核没重点”等问题。最后,培养环境的营造应注重协同中央、各省及各高校的协同问题。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已有研究对企业博士后培养过程的不足,提出影响企业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四个主要维度,从企业因素、高校因素、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四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方法对各因素对企业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影响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因素与自身因素对企业博士后培养质量有显着影响,而高校因素与外界因素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并不显着,并发现了企业导师、企业配套资源、企业实力和企业博士后主观投入是对企业博士后培养最为重要的四个影响因子,为后续给我国企业博士后培养提供政策性建议提供有力依据。其次,本文通过对美国RPIF项目和IBM项目、加拿大Elevate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光明集团等案例的深入分析,分别提炼美国校企联培企业博士后的培养体制、美国企业独立培养博士后的职业发展路径、加拿大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企业博士后的培养机制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后的现状。通过跨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博士后的三种培养模式,即美国的市场模式、加拿大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我国的行政主导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企业博士后培养的系统模型。最后,本文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论,为我国企业博士后培养构建了流程模式,并据此提出了系统优化建议。从企业博士后培养的全过程入手,本文从战略规划、培养机制和各界支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在企业博士后培养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权责分配,细化了企业博士后从招收、开题到考核、出站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步骤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陈凯麟[10](2018)在《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1世纪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证券公司传统证券业务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尤其是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证券行业的迅速渗透与融合,使得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出现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灵活便捷的服务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也拓展了传统证券业务的深度与广度,缩短了人们在时空上的差距,减少信息了信息不对称性,并成为各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发展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其风险的复杂性及扩散性也不容小觑,从近几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屡屡公布的关于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案例事件就可见一斑。互联网证券业务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这种特点使得证券公司无法再继续沿用传统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其进行风险管理,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也无法再沿用现有对传统证券业务的监管模式对其进行监管。因此,互联网证券业务给证券监管机构以及证券公司自身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其风险管理研究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与殷切的希望。本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阅读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清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由于互联网证券业务属于快速发展的创新业务,其受传统证券的路径依赖,在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行业层面的监管政策、以及证券公司自身层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问题也尤为突出。为避免上述问题,如何能有效地做好我国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也是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所在。然后,本研究通过介绍风险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证券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内容,对本研究所使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下文的撰写做好理论铺垫;通过对比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各自的特点,阐明了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内涵、特征及其特殊性。通过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的详述,重点介绍了互联网证券业务目前采用的COSO-ERM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随后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地区)先进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分析并揭示了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互联网证券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与现状。其次,本研究就对我国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首先,通过对美国COSO内部控制理论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发布的一些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分析,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尝试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提炼,这也是本研究最核心及最关键的内容,本人从中提炼出了影响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六大关键影响因素。而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十三项假设。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收集和整理,经信度与效度分析后剔除不适用的测度指标后,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十三项假设相关性检验。经过检验,相应变量及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满足要求,且假设条件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本研究中的六个关键影响因素均已全部找到并通过检验。随后,为研究六大关键影响因素是以何种方式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影响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对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模型进行了构建和检验,通过得出的回归系数来揭示关键影响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影响程度。本研究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法,就关键影响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作用机理模型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实证的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理念、公司高层监督、技术管理控制、法律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这六项因素组成了影响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公司高层监督、技术管理控制、法律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管理这四项因素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起到直接的助推作用,而金融市场监管与风险管理理念这两项因素通过上述四项因素间接作用于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此外,本研究创新性地以互联网证券业务交易量为监控对象,根据交易量的异常情况来判断互联网证券业务是否需要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此构建了贝叶斯风险决策推断模型。同时,以无锡地区国联证券的互联网证券交易量为研究对象进行举例模拟分析,判断其交易量是否落在正常的变化区间内。如发现有异常的,应尽快查找相关风险原因,且应适当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控。最后,本研究认为应针对互联网证券业务来积极建立双维度风险预警系统;同时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证券公司自身层面提出了构建宏观风险管理立体框架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政策建议,并提出从高层管理手段、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声誉手段等微观层面的措施建议来加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此外,通过先前的研究发现,技术管理控制为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中影响程度最大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就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构建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建议,以期能为之后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好指导效用。

二、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家管理的新框架──对石家庄市专家咨询服务团工作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家管理的新框架──对石家庄市专家咨询服务团工作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石家庄市智慧居家养老需求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需求侧背景
        1.1.2 供给侧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居家养老
        2.1.2 智慧养老
        2.1.3 智慧居家养老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3 石家庄市智慧居家养老需求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与研究设计
        3.1.1 研究模型
        3.1.2 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
        3.2.1 问卷设计内容
        3.2.2 预调研
        3.2.3 变量选取与操作
4.石家庄市智慧居家养老需求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个人特征描述
        4.1.2 社会特征描述
        4.1.3 家庭特征描述
        4.1.4 其他特征描述
    4.2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智慧居家养老需求状况调查
        4.2.1 日常生活能力现状调查
        4.2.2 智慧居家养老需求状况调查
        4.2.3 老年人智能产品需求调查
    4.3 问卷信度与效度测量
        4.3.1 问卷信度检验
        4.3.2 问卷效度检验
    4.4 因子分析
        4.4.1 适用性检验
        4.4.2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4.5 石家庄市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5.1 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意愿交互分析
        4.5.2 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需求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4.5.3 研究假设结果验证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国家和政府层面
        5.2.2 企业和社区方面
        5.2.3 老年人个人层面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石家庄市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需求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致谢

(2)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民办幼儿园
        2.1.2 民办幼儿园的政府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三圈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现状
    3.1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概况
        3.1.1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园所分布情况
        3.1.2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班级分布情况
        3.1.3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学生分布情况
        3.1.4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基本情况
    3.2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政府监管机制
        3.2.1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监管部门及主要部门监管职责
        3.2.2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的法律依据
        3.2.3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的政府监管方式
        3.2.4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设立的审批流程
    3.3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的重要举措
        3.3.1 制定了地方性管理办法,让监管工作有据可依
        3.3.2 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效改善供给机构性不平衡
        3.3.3 回收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140所,扩大了普惠园覆盖率
        3.3.4 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民办教育重难点问题
    3.4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面临的挑战
        3.4.1 民办幼儿园规模不断壮大,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3.4.2 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师资福利保障体系面临更大的考验
        3.4.3 民办普惠幼儿园占比近40%,财政部门扶持预算压力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卷调查的实施和结果
        4.1.1 问卷的设计思路
        4.1.2 问卷的调查对象
        4.1.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4.1.4 问卷调查结果
    4.2 访谈的实施和结果
        4.2.1 访谈提纲的设计思路
        4.2.2 访谈对象
        4.2.3 访谈过程
        4.2.4 访谈结果
    4.3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监管机制陈旧,监管流程不完善
        4.3.2 监管部门多,职责范围不清晰
        4.3.3 监管难度大,监管不到位
        4.3.4 监管缺乏系统性,长期规划和预见性不足
    4.4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4.1 立法进程与行业发展不同步
        4.4.2 组织结构与职权范围更新不及时
        4.4.3 民办幼儿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不足
        4.4.4 财政补贴范围小,执行落地不及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优化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的建议
    5.1 监管创新与成功经验的启示
        5.1.1 湖南省株洲市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监管创新方式
        5.1.2 美国采取分类管理的成功经验
    5.2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的改进对策
        5.2.1 推动立法进程,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地方法规
        5.2.2 增设综合管理部门,一站式实现监管和服务的多重职能
        5.2.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社会资源协助政府监管
        5.2.4 调动家长群体的积极性,开发“幼教云”大数据监管系统平台
    5.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3)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会展产业相关研究
        1.2.2 会展政策相关研究
        1.2.3 政策工具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会展产业
        2.1.2 公共政策
        2.1.3 政策工具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政策工具分类
        2.2.2 政策工具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现状概述
    3.1 H省会展产业政策发展
        3.1.1 起步探索阶段
        3.1.2 寻求突破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2 H省会展产业政策实践效果
        3.2.1 整体产业规模较大
        3.2.2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3.2.3 品牌展会持续增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工具研究分析
    4.1 构建政策工具分析理论框架
        4.1.1 X维度—会展政策工具维度
        4.1.2 Y维度—会展政策目标维度
        4.1.3 X维度和Y维度交叉分析
    4.2 样本选择与分析单元编码
        4.2.1 样本选择
        4.2.2 政策文本分析单元编码
        4.2.3 信度效度检验
    4.3 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统计分析
        4.3.1 政策外部属性分析
        4.3.2 X维度—政策工具分析
        4.3.3 Y维度—政策价值目标分析
        4.3.4 X维度和Y维度交叉检验分析
    4.4 政策工具分析结果综述
        4.4.1 总体分布不均,内部差异较大
        4.4.2 政策目标分散,部分政策工具缺位
        4.4.3 政策工具与目标未成合力,制约会展产业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会展产业政策借鉴与启示
    5.1 德国会展产业政策借鉴
        5.1.1 立足实际实现发展差异化,打造会展城市集群
        5.1.2 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为会展产业发展赋能
        5.1.3 行业协会作用显着,保障产业有序发展
        5.1.4 重视会展教育培训,扎实行业发展根基
    5.2 上海会展产业政策借鉴
        5.2.1 会展业正式立法,有效规制行业发展,规范市场行为
        5.2.2 会展政策量身打造,满足产业发展个性化需求
        5.2.3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塑造会展产业发展软实力
    5.3 对H省的启示
        5.3.1 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规划
        5.3.2 增强会展专门促进机构作用
        5.3.3 量身定制会展专项政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优化建议
    6.1 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切合市场需求
        6.1.1 持续扩大人才资源供给,提升人才质量
        6.1.2 增加基础设施要素投入,夯实会展产业根基
        6.1.3 拓展资金扶持范围,鼓励会展活动国际认证
    6.2 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有效拉动会展产业发展
        6.2.1 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提高会展活动产业化水平
        6.2.2 注重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本土会展产业国际化水平
    6.3 拓展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夯实发展环境
        6.3.1 与时俱进制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6.3.2 多措并举,加大金融、税收资源倾斜,全方位支持会展产业发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H省会展产业政策文件
    附录2 H省会展产业政策编码明细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政府“放管服”背景下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案例分析法
        1.3.2 访谈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建设项目审批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放管服”改革
        2.1.2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
        2.1.3 一链办理
    2.2 “一链办理”审批的理论依据
        2.2.1 政府规制理论
        2.2.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第三章 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发展阶段及探索成效
    3.1 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发展阶段
        3.1.1 萌芽阶段:项目报建中心一厅接件(2000年至2002年)
        3.1.2 起步阶段:公共服务中心一站集中(2002年至2013年)
        3.1.3 发展阶段: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管控(2013年至2018年)
        3.1.4 成熟阶段:行政审批服务局一链办理(2018年以后)
    3.2 “一链办理”审批的探索成效
        3.2.1 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审查即时化
        3.2.2 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协调配合高效化
        3.2.3 建设项目实现审批方式信用化
第四章 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存在的问题
    4.1 制度现状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
        4.1.1 简化程序缺乏法律支撑
        4.1.2 法定审批事项互为前置
        4.1.3 审批事项分散不同层级
        4.1.4 确定设计方案程序复杂
    4.2 审批运行与配套监管缺乏互动
        4.2.1 审批监管协调衔接不畅
        4.2.2 审批过程分段监管脱节
        4.2.3 审管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4.3 服务意识与业务能力尚有短板
        4.3.1 链条部门被动消极审批
        4.3.2 中介机构态度居高临下
        4.3.3 审批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第五章 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问题成因分析
    5.1 制度设计层面
        5.1.1 审批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
        5.1.2 改革方案筹划设计不科学
    5.2 运行操作层面
        5.2.1 议事协调机构未彰显作用
        5.2.2 关联部门过于强调独立性
        5.2.3 数据建设投入力度较欠缺
    5.3 思想意识层面
        5.3.1 部门存在“权力蛋糕”利益观
        5.3.2 中介存在“隐形红顶”优越感
        5.3.3 人员存在“重干轻训”旧观念
第六章 国内外建设项目审批经验借鉴与启示
    6.1 国外建设项目审批的经验借鉴
        6.1.1 日本建设项目审批“市场+司法”体系
        6.1.2 英国建设项目审批专业“认可检查员”制度
    6.2 国内建设项目审批的经验借鉴
        6.2.1 广州市建设项目审批“多规合一”模式
        6.2.2 石家庄市建设项目审批“一网通办”模式
        6.2.3 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审批“一会三函”模式
    6.3 对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的启示
        6.3.1 培养专业人才
        6.3.2 强化全程监管
        6.3.3 开展流程再造
第七章 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的对策建议
    7.1 强化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顶层设计
        7.1.1 完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规定
        7.1.2 制定一链办理审批流程标准
        7.1.3 优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设置
    7.2 创新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运行机制
        7.2.1 建立协调审批监管联动机构
        7.2.2 加强对项目审批全流程监管
        7.2.3 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并联办理
        7.2.4 推进“互联网+建设项目审批”
    7.3 培育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服务氛围
        7.3.1 引入企业评判倒逼服务提升
        7.3.2 继续开展中介服务去行政化
        7.3.3 培养全科式专家型审批队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一、学术着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资料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石家庄市车谷坨康养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中国推进康养旅游发展
        1.1.2 康养旅游是康养市场的新产物
        1.1.3 康养旅游是休闲旅游消费升级版
        1.1.4 康养旅游小镇是现需的特色小镇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研究
    3.1 概念界定
        3.1.1 康养
        3.1.2 康养旅游
        3.1.3 旅游小镇
        3.1.4 康养旅游小镇
    3.2 康养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3.2.1 “6+1”理论
        3.2.2 产业融合理论
        3.2.3 五感疗法理论
        3.2.4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第四章 康养旅游小镇的项目策划
    4.1 研判区域资源开发方向
    4.2 确定开发主题
        4.2.1 鲜明的开发主题
        4.2.2 明确市场定位
        4.2.3 划分产品层次
    4.3 产业融合发展
    4.4 康养旅游项目分类
        4.4.1 旅游康养类
        4.4.2 度假康养类
        4.4.3 养老康养类
        4.4.4 养生康养类
        4.4.5 医疗康养类
        4.4.6 农业康养类
        4.4.7 文化康养类
        4.4.8 体育康养类
    4.5 配套设施规划
第五章 康养旅游小镇的规划方法
    5.1 规划目标
        5.1.1 经济目标
        5.1.2 社会目标
        5.1.3 环境目标
        5.1.4 文化目标
    5.2 规划原则
        5.2.1 保护优先
        5.2.2 整体优化
        5.2.3 突出特色
        5.2.4 多重受益
    5.3 配套设施规划
        5.3.1 基础设施规划
        5.3.2 服务设施规划
        5.3.3 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章 具体案例—石家庄市车谷坨康养旅游小镇
    6.1 项目概况
        6.1.1 基础分析
        6.1.2 市场分析
        6.1.3 SWOT分析
    6.2 发展定位
        6.2.1 总体思路
        6.2.2 发展定位
    6.3 总体规划
        6.3.1 产业项目规划
        6.3.2 空间结构
        6.3.3 功能分区
    6.4 旅游产品规划
        6.4.1 产品开发思路
        6.4.2 产品体系建设
        6.4.3 旅游活动策划
        6.4.4 旅游线路组织
    6.5 旅游配套专项规划
        6.5.1 基础设施规划
        6.5.2 服务设施规划
    6.6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6.1 生态环境保护
        6.6.2 环境容量预测
        6.6.3 景观系统规划
第七章 阶段性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及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社会稳定风险理论的研究综述
        2.1.1 国外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概况
        2.1.2 国内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概况
    2.2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概况
        2.2.2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概况
    2.3 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及实践概况
        2.3.2 国内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及实践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研究设计
    3.1 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研究设计
        3.1.1 风险识别工具与方法选择
        3.1.2 风险识别方案设计
    3.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设计
        3.2.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3.2.2 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设计
        1.单项风险因素估计
        2.整体风险估计方法
        3.综合风险等级划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项目风险调查
    4.1 建设项目概况
    4.2 项目风险调查
        4.2.1 风险调查范围
        4.2.2 风险调查方式
        4.2.3 风险调查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5.1 项目的稳定风险因素初步识别
    5.2 同类案例项目的风险识别分析
        5.2.1 石家庄市A期轨道交通项目风险识别分析
        5.2.2 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识别分析
    5.3 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识别重点
        5.3.1 规划合法性
        5.3.2 规划合理性
        5.3.3 规划可行性
        5.3.4 规划可控性
    5.4 项目的稳定风险因素最终识别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6.1 项目单项因素风险评估
        6.1.1 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估
        6.1.2 建设工期计划的评估
        6.1.3 资金计划的合理性评估
        6.1.4 征地拆迁计划的可行性评估
        6.1.5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6.1.6 环境影响风险评估
        6.1.7 交通影响风险评估
        6.1.8 运营影响风险评估
    6.2 项目整体风险等级评判
        6.2.1 定性分析风险等级
        6.2.2 定量分析风险等级
        6.2.3 初始风险等级评判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控制
    7.1 社会稳定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
        7.1.1 总体防范措施建议
        7.1.2 规划编制合法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3 规划方案合理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4 建设工期计划合理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5 资金计划合理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6 征地拆迁的可行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7 施工安全可控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8 环境影响可控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9 交通影响可控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1.10 运营安全可控性风险化解措施
        7.1.11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总表
    7.2 社会稳定风险应急预案及风险责任主体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控制后的社会稳定性综合分析
    8.1 落实措施后风险因素分析
        8.1.1 单项风险因素评估
        8.1.2 综合风险等级判定
    8.2 落实措施后工作重点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规划民意调查问卷
附录 B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B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AHP专家咨询调查问卷
致谢

(7)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技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
        (二)制定综合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四)21世纪英国持续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变革
    二、研究问题溯源和阐释
        (一)研究问题的历史逻辑
        (二)研究问题提出
        (三)研究问题分解
    三、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发展历程和趋势的研究
        (二)关于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特征的研究
        (三)关于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现状和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总结与评价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英国的技能人才
        (二)英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三)英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四)英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资格框架
        (五)英国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
    二、研究分析框架的选择和构建
        (一)教育政策现象—本质分析框架的构建
        (二)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现象分析框架
        (三)基于价值、利益、权力的政策本质分析框架
        (四)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现象—本质分析框架
        (五)政策评估框架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访谈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四、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范畴
        (二)研究阶段划分
        (三)研究内容结构
    五、研究难点和局限性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局限性
第二章 布莱尔政府以《21 世纪的技能》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2001-2007)
    一、布莱尔政府以《21世纪的技能》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生成过程
        (一)问题源流:生产力提升亟需解决存在多年的“低技能均衡”问题
        (二)政治源流:新工党“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投资型福利制度
        (三)政策源流:教育优先战略及研究者对于高技能经济发展模式的倡导
        (四)政策之窗:以第三条道路执政思想为主的多种因素促进了《21世纪的技能》战略的产生
    二、布莱尔政府以《21世纪的技能》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特征
        (一)价值选择:生产力提升和社会包容导向的全面提升人口的技能水平
        (二)利益分配:构建终身学习导向、覆盖全民的技能培训体系
        (三)权力运作:基于明确权责的合作治理
    三、布莱尔政府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影响
        (一)生产力提升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取得显着成效
        (二)确立了终身学习导向、需求驱动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发展方向
        (三)确立了合作性、参与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治理框架
第三章 布朗政府以《世界一流技能》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2007-2010)
    一、布朗政府以《世界一流技能》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生成过程
        (一)问题源流:金融危机引发的低技能人口失业问题
        (二)政治源流:偏向社会公平的“第三条道路”
        (三)政策源流:《里奇技能报告》及公平和文化建构导向的经济社会政策
        (四)政策之窗:《里奇技能报告》的建议促进了《世界一流技能》战略的产生
    二、布朗政府以《世界一流技能》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特征
        (一)价值选择:偏向社会公平的培训质量和层次提升
        (二)利益分配:更加关注重点领域及弱势群体的培训
        (三)权力运作:通过技能承诺实现雇主、个人和政府之间的责任共担
    三、布朗政府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影响
        (一)建构“世界一流技能”基础目标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以文化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变革具有一定创新性
        (三)行业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治理的制度设计产生良好效果
第四章 卡梅伦政府以《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2010-2016)
    一、卡梅伦政府以《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生成过程
        (一)问题源流:金融危机背景下严重的技能短缺及失业问题
        (二)政治源流:大社会理念对于自由、公民责任和分权的追求
        (三)政策源流:《沃尔夫报告》和《理查德报告》的公布
        (四)政策之窗:经济复苏战略促进《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的产生
    二、卡梅伦政府以《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特征
        (一)价值选择:基于公平的质量和自由
        (二)利益分配:全面关照和重点领域相结合
        (三)权力运作:基于自由、分权和质量的责任共担
    三、卡梅伦政府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影响
        (一)增加学徒制规模、提高学徒制层次取得积极成效
        (二)进一步强化了需求驱动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三)形成更加明确的行业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第五章 特蕾莎?梅政府以《16 岁后技能计划》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2016—2018)
    一、特蕾莎·梅政府以《16岁后技能计划》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生成过程
        (一)问题源流:国民劳动生产率低、技能基础薄弱
        (二)政治源流:由脱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政策源流:《技术教育独立小组报告》等咨询报告的发布
        (四)政策之窗:再工业化经济政策促进了“重建技术教育”改革的推行
    二、特蕾莎·梅政府以《16岁后技能计划》为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特征
        (一)价值选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目标的高质量技术教育
        (二)利益分配:建构与学术教育均等认可的技术教育体系
        (三)权力运作:以雇主为核心的强有力合作关系
    三、特蕾莎·梅政府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实施成效及影响
        (一)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核心目标
        (二)建构起从低级到高级的完整学徒制体系框架
        (三)从法律上确立了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责任并取得成效
第六章 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总体评析
    一、政策轨迹:从渐进主义的路径依赖到政策范式的变革
        (一)21 世纪初到2015 年: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的渐进主义变迁
        (二)2016 年以来:精英主义导向的技术教育改革实现了政策范式转换
        (三)未来走向——通过重建技术教育体系解决职业教育弱势的问题
    二、政策特征:努力实现基于大职业教育观的、经济社会发展驱动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变革
        (一)价值选择:把技能人才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核心杠杆
        (二)利益分配:构建终身学习、服务全民、需求驱动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三)权力运作:追求政府调控、企业主导、机构自主与个人选择的平衡
    三、政策成效:经济社会成效明显,但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一)获得职业资格及学徒制人数持续增长,但技能供需不匹配明显
        (二)技能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生产力增长发挥持续促进作用,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显着促进了就业率的提升和失业率的降低
    四、政策动因:对于21世纪英国为什么持续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回答
        (一)问题源流:英国21世纪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是应对经济社会压力、实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愿景的主动选择
        (二)政策源流:英国21世纪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是对自由主义传统的超越及国际政策学习的结晶
        (三)政治源流:英国21世纪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是执政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
结语 借鉴与启示
    一、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二、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是终身化、全民性、层次完整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安排
    三、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采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
    四、现代学徒制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一种有效形式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着
后记

(8)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 SWOT分析
        1.1.2 体育中考培训
    1.2 体育中考的研究现状
        1.2.1 体育中考考试制度的理论研究
        1.2.2 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评分标准的研究
        1.2.3 体育中考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1.2.4 体育中考培训的研究
    1.3 运用SWOT分析体育产业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现状研究
        3.1.1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机构分析
        3.1.2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场地、设施分析
        3.1.3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教练员分析
        3.1.4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学生分析
    3.2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发展SWOT分析
        3.2.1 市场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
        3.2.2 市场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
        3.2.3 市场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
        3.2.4 市场发展的外部威胁分析
    3.3 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发展对策
        3.3.1 政府加强对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的管理和指导
        3.3.2 提升教练专业执教水平和稳定性,定期参加相关培训
        3.3.3 加强社会宣传,注重培训品质
        3.3.4 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培训范围
        3.3.5 完善安全保障系统,做好后期保障服务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企业博士后培养文献综述
    2.1 企业博士后培养相关理论
        2.1.1 国内外学术关注程度综述
        2.1.2 后学院科学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4 协同理论
    2.2 关于博士后研究的综述
        2.2.1 关于博士后历史与现状的研究
        2.2.2 关于博士后管理与体制的研究
        2.2.3 关于博士后培养与成效的研究
        2.2.4 关于博士后考核与评估的研究
    2.3 关于企业博士后研究的综述
        2.3.1 关于企业博士后管理与体制的研究
        2.3.2 关于企业博士后培养与成效的研究
        2.3.3 关于工作站建设的研究
        2.3.4 关于企业博士后现存问题的研究
    2.4 基于利益相关者和协同创新理论的企业博士后培养综述
        2.4.1 企业博士后培养的三重螺旋理论模型
        2.4.2 企业博士后培养的经验研究
第三章 企业博士后培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3.1 企业博士后在北美的形成与发展
        3.1.1 历史起源
        3.1.2 发展阶段
        3.1.3 企业博士后与高校博士后的比较
        3.1.4 加拿大政府基金——产业研发博士后基金的发展研究
        3.1.5 成效与面临的挑战
        3.1.6 特点与启示
    3.2 企业博士后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3.2.1 历史起源
        3.2.2 发展过程
        3.2.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发展的研究
第四章 企业博士后培养主要模式与案例分析
    4.1 罗格斯大学医药企业博士后项目的研究
        4.1.1 项目简介
        4.1.2 项目培养体制分析
        4.1.3 项目特点
    4.2 IBM公司哥尔斯廷企业博士后项目研究
        4.2.1 项目简介
        4.2.2 项目企业博士后职业选择与成长研究
        4.2.3 项目特点与启示
    4.3 加拿大“跃升”项目研究
        4.3.1 项目简介
        4.3.2 项目机制分析
        4.3.3 项目特点与启示
    4.4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后发展现状研究
        4.4.1 企业博士后招收
        4.4.2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分析
        4.4.3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后职业选择与发展研究
        4.4.4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博士后特点与启示
    4.5 光明集团企业博士后案例研究
        4.5.1 光明集团企业博士后项目简介
        4.5.2 光明乳业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培养体制
        4.5.3 光明乳业企业博士后培养特点
        4.5.4 经验与启示
    4.6 中外企业博士后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对比研究
        4.6.1 三种模式概况
        4.6.2 三种模式的对比研究
        4.6.3 三种模式的成因及利弊分析
        4.6.4 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理论模型
第五章 企业博士后培养体制维度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5.1 调研设计与调研过程
        5.1.1 指标设计过程
        5.1.2 问卷发放形式与过程
        5.1.3 访谈调研设计
    5.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5.2.1 企业博士后
        5.2.2 企业博士后管理人员
    5.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3.1 量表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5.3.2 数据质量检验结果
        5.3.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
    5.4 调查结果与分析
        5.4.1 企业因素
        5.4.2 高校因素
        5.4.3 外界因素
        5.4.4 自身因素
        5.4.5 培养结果
第六章 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的系统优化
    6.1 以战略规划为统筹,发挥政府的宏观引领作用
        6.1.1 明确企业博士后的角色定位
        6.1.2 搭建分类培养体系
        6.1.3 对企业博士后分布进行整体设计
    6.2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优化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6.2.1 企业博士后招聘机制
        6.2.2 企业博士后开题机制
        6.2.3 企业博士后考核机制
    6.3 以服务保障为支撑,深化各界的协同参与力度
        6.3.1 抓好高校导师队伍建设
        6.3.2 推进高校各类资源共享
        6.3.3 推进企业育人团队建设
        6.3.4 完善企业博士后激励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国家关于企业博士后领域的重要文件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1.5.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风险的要素
        2.1.3 风险管理的定义
        2.1.4 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2.1.5 风险评估的原理与主要方法
        2.1.6 证券公司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评估方法
    2.2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
        2.2.1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定义、分类
        2.2.2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2.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
        2.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的定义
        2.3.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分类
        2.3.3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相比的新特点
        2.3.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2.4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模式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权威机构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框架
        3.1.1 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关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
        3.1.2 美国COSO委员会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内部控制框架
        3.1.3 中国证券业协会(SAC)关于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要素
        3.1.4 基于ICOSO、COSO与SAC提炼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框架
    3.2 国外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3.2.1 国外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3.2.2 国外证券公司监管环境
    3.3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3.1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的发展现状
        3.3.2 国家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发布情况
        3.3.3 行业监管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监管现状
        3.3.4 证券公司自身层面对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现状
        3.3.5 我国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4.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区别
        4.1.1 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特征
        4.1.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特征
        4.1.3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的特点不同
        4.1.4 互联网证券业务与传统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不同
    4.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架构分析
        4.2.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识别
        4.2.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计量
        4.2.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控制
        4.2.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监测
        4.2.5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
        4.2.6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文化
    4.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
        4.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
        4.3.2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内容的识别
        4.3.3 基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规范文件的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5.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机理模型构建
        5.1.1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的释义
        5.1.2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假设条件提出
        5.1.3 互联网证券业务关键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5.2 量表的设计
        5.2.1 金融市场监管测度量表
        5.2.2 风险管理理念测度最表
        5.2.3 互联网证券业务公司高层监督测度量表
        5.2.4 互联网证券业务技术管理控制测度量表
        5.2.5 互联网证券业务法律风险管理测度量表
        5.2.6 互联网证券业务声誉风险管理测度量表
        5.2.7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识别测度量表
        5.2.8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计量测度量表
        5.2.9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控制测度量表
        5.2.10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监测测度量表
        5.2.1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测度量表
        5.2.1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文化测度量表
    5.3 问卷的设计
        5.3.1 问卷内容设计
        5.3.2 问卷预试与调整
    5.4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5.4.1 信度分析法
        5.4.2 效度分析法
        5.4.3 相关分析法
        5.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5 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检验
    6.1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6.1.1 样本抽样对象及方法
        6.1.2 调研的实施
        6.1.3 问卷的回收和确认
    6.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量表检验
        6.2.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信度分析
        6.2.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效度分析
    6.3 研究变量基本情况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6.3.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动力源整体描述
        6.3.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变量整体描述
        6.3.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变量整体描述
        6.3.4 互联网证券业务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6.4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4.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6.4.2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5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6.5.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6.5.2 JRJG&FXLN线性回归模型
        6.5.3 JRJG&FXLN&KIF线性回归模型
        6.5.4 JRJG&FXLN&KIF&RM线性回归模型
        6.5.5 线性回归模型变量关系讨论
    6.6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检验总结
        6.6.1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各量表题项说明
        6.6.2 主要研究变量具体情况描述
        6.6.3 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受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
    6.7 基于贝叶斯决策推断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
        6.7.1 贝叶斯决策的理论原理
        6.7.2 贝叶斯决策风险推断模型
        6.7.3 贝叶斯决策风险预警实际举例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
    7.1 构建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体系
        7.1.1 证券公司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情况
        7.1.2 建立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预警体系
    7.2 构建宏观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立体框架
        7.2.1 国家层面政策措施
        7.2.2 行业层面政策措施
        7.2.3 证券公司自身层面措施
    7.3 运用微观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手段
        7.3.1 基于高管层管理手段的管理
        7.3.2 基于技术手段的管理
        7.3.3 基于法律手段的管理
        7.3.4 基于声誉手段的管理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二: 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三: 抽样范围与抽样对象情况统计
致谢

四、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家管理的新框架──对石家庄市专家咨询服务团工作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石家庄市智慧居家养老需求及发展对策研究[D]. 路静.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2]石家庄市民办幼儿园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珊珊.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张卿.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政府“放管服”背景下泰安市建设项目审批“一链办理”问题研究[D]. 张帅. 山东大学, 2020(12)
  • [5]石家庄市车谷坨康养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 刘晓霞.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6)
  • [6]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B期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性风险分析[D]. 郜坤.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7]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研究[D]. 李玉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石家庄市区体育中考培训市场SWOT分析[D]. 徐业超.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2)
  • [9]企业博士后培养机制研究[D]. 葛昀洲.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我国证券公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陈凯麟.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构建市场经济下专家管理新框架——石家庄专家咨询服务组工作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