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林卓,王杏春[1](1982)在《速生材——新银合欢制浆造纸性能》文中认为 影响造纸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缺乏原料是重要因素。我国造纸原料长期以来以草类为主,约占60%以上,木材只占22%。从目前的趋势看,造纸原料中木材比例不但不能提高,还有下降的危险。南方造纸用材,主要是马尾松,因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在15年以上),如单靠马尾松,目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研究速生阔叶材用于造纸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如对桉木制浆造纸的研究等。
王杏春,黄永鹏,冯筱艳[2](1983)在《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文中研究表明 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菲律宾名为(Giant ipil ipil)。是含羞草科银合欢属乔木树种。 新银合欢由于它奇迹般的生长速度,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大陆引种银合欢约有60年的历史,从它对气温条件的要求看,广东全省从南到北均可种植,但它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特别适宜在碱性冲积土壤条件下生长。目前广东种植新银合欢较多的地方有海南岛、斗门、博罗、广州等地。
谢孝福,杜晓敏[3](1988)在《新银合欢材化学利用研究初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银合欢,除叶片可作饲料、肥料外,杆材亦可用于燃料、造纸原料等。
杨绍增,王瑞荣,王达明,苏俊武[4](1996)在《马尖相思利用价值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热值、木材化学性质的测定,树皮单宁的定性、定量分析,树叶饲用成分的分析测定,生物量的测定等得出:木材宜做人造板、细木工、刨切单板等;木材有效热值高,属优质生物质燃料;木材综纤维素含量达74.5%,适合制浆造纸。4年生树皮单宁含量达32.8%,纯度82.4%,属凝缩类,为优质栲胶原料。树叶含粗脂肪3.0%以上,粗蛋白10%~14.17%,含17种氨基酸,有开发利用饲料的价值。生物量大,4.5年生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达23.48t/hm ̄2年;林下土壤0~30cm内的有效氮含量比西南桦、山桂花、高阿丁枫三种人工纯林高2.16%~2.36%;比天然林高1.88%~2.19%,是优良的固氮树种。其经济效益显着,4.5~3.5年生人工纯林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7.37,1:4.49。
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5](2006)在《桉树速生丰产林——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性经营的思想,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对我国华南地区来说,我们急需发展高产的热带树种人工林,用较少的面积生产足够的木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该地区其它林分改造为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减少自然灾害(洪水和台风),改善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以前桉树人工林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立地衰退等现象主要是机耕全垦导致土壤和养分流失十分严重、全树(含凋落物)利用和种植的桉属树种凋落物少、不合理施肥。现在种植的桉树林分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桉树人工林耗水量由气候条件、立地状况和树木生长特性共同决定。华南地区桉树水分蒸腾量只相当于降雨量的1/3左右,不会影响区域水分平衡。通过与固氮树种混交或轮作、适当延长轮伐期、整地时尽量避免破坏植被、缩短林地裸露时间、保护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营林措施,可以提高桉树人工林在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部分学者在实验室高度浓缩的情况下,发现桉树同其它植物一样,有化感物质的存在。但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而广东雨量丰富,桉树能同绝大部分林下植物共生,能否在自然条件下抑制部分植物的生长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只要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就能做到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曾德贤,范林元[6](2006)在《云南的林木引种及其遗传改良》文中指出在总结云南省多年来用材树种、经济林树种、绿化树种的林木引种及遗传改良工作状况及所获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云南省该项综合系统工程的发展对策。
徐大平[7](2006)在《桉树速生丰产林——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文中提出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研究论证了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优势及生态影响,做出了基本结论。
杨凯[8](2001)在《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红皮云杉是东北林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适合于多种立地条件下生长,发生红皮云杉人工林,已被各地林业部门所重视。红皮云杉用材林的培育是增加木材产量、恢复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红皮云杉人工林在培育与经营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系统的对红皮云杉培育过程中的一整套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筛选提炼出简明实用的技术要点,为工业用材林的培育提供配套的技术。 通过在红皮云杉分布区内,调查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运用先进的建模技术和方法及植物学、生态学、育种学、造林学、森林经理学理论,进行逐步回归、聚类分析、数量化理论等统计分析,并借鉴吸收了一些学者有关红皮云杉培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选取有代表性地点,提出了完整的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为完善红皮云杉培育技术并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产区、立地、育苗、营造、抚育、密度规律、栽培模式等一整套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产区区划是以水热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将红皮云杉生长区域划分为4个产区和11个亚区;立地分类与评价是保证林分生长良好保证。通过立地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数量化分析,筛选出土层厚、坡度为主导因子以此为依据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15个立地类型;材质特性是对人工林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特性的分析后形成的,分析了立地、年龄、密度对材质的影响,年龄对材质的影响较大,随年龄的增加而加大。25年生的人工林在材质和规格上达到培育要求。育苗技术是苗木培育的基础,红皮云杉育苗在一定的遮光条件下生长好于全光条件下的生长土壤含水率25%最适苗木生长;营造技术将整套苗木培育技术从立地选择、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系统规范化后面形成的;密度定量管理以密度效应为理论基础。分别建立起林经营密度表和最优密度表。根据不同产区、立地、培育目标进行动态的抚育间伐,培育红皮云杉的培育周期确定为纸浆材27年,大径级建筑材45年。经营模型是在产区、立地林分生长规律育苗造林密度规律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套完整全面的而兼容的数学模型。栽培模式是上述研究成果的综合体现。提出6个栽培模式。
倪士峰[9](2003)在《药用植物挥发物指纹图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挥发油是中药中一大类重要的活性物质,有着一定的系统学意义,而且是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目标物质。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技术,对植物挥发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以此作为研究出发点,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探讨。 通过对51个实验材料的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指纹图谱研究方面 a) 首次分离鉴定了36个植物材料的精油组分,确定了其指纹性成分;对15种植物材料精油与前人结果进行了比较测定,确定了其指纹性成分; b) 对12种植物进行了不同部位和季节的挥发性组分变异比较;具有季节稳定性组分、部位稳定性的高含量组分和含量低而活性强的组分可作为指纹成分。 2.化学生态学方面 a) 对11种具有明显化感作用的植物进行了探讨。它们分别是:乌头、构树、小果菝葜、黑果菝葜、半蒴苣苔、海金沙、白毛藤、龙葵、常春油麻藤、苦楝和金灯藤。它们都有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 b) 广布型药用植物的化学适应性很强,挥发性组分变异明显。 c) 探讨了2种植物(金丝桃、素馨蜡梅)的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季节性变化规律:在年生活史中,单萜类含量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而倍半萜类含量则越来越高。 d) 植物可分成高萜类植物(萜类含量大于20%)、中萜类植物(介于20%~5%)和低萜类植物(小于5%);高萜类植物多数是香料植物,而低萜类植物通常化感作用较强。一些植物(如:淡竹叶、白马骨)的萜类含量季节性差异很大。初步表明:植物化感作用与代谢强度有关。 e) 植物挥发性组分能比较快速地反映环境生态变化,是一类良好的“生物示踪物质”,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物质载体”。 3.化学系统学方面 对3类植物(柏科、鹅掌楸属、菝葜属)的化学系统关系做了探讨。崖柏属与福建柏属、侧柏属比较接近,而与柏木属、刺柏属亲缘关系较远;对鹅掌楸属挥发物质研究表倪士峰,ooemRIAL olssERTATxoN oF zHEJIANo uNIvERsITv,2003 明: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揪有相同起源,组分很相似。在被葵属中,广布种葵挥发性组分比 较特殊,与共他儿种拨莫种类差异都比较大。4.其他方面 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分离鉴定植物挥发油的有力技术手段,在指纹图谱研究和化学生妇湃 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b)特定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生理活动,受着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环 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它们构成了“植物化学系统学”、“植物中药指纹图谱”和 “植物化学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c)提出了“挥发油氧化值”的概念,用于评价挥发油中含氧化合物的种类相对数量。氧 化值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体内氧化代谢越强烈;反之,则还原代谢强烈。d)8种植物精油具有开发价值。它们分别是:紫金牛、点腺过路黄、鹅掌揪、北美鹅掌 揪、海桐、金丝桃、透茎冷水花和夏蜡梅。e)下tJ’:种药川毛助都足一个“化雀刊勿库”,应该采)1]“混沌”、“系统沦”和“整体论”的思 维去理解和把握。
方文彬[10](1985)在《赞比亚五种造纸材纤维形态数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赞比亚五种造纸材纤维形态数值进行量定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松木管胞长度为3335—4088μm,平均3800μm,宽度为35—43μm,平均39μm。管胞长宽比为82—121,平均99;壁腔比为0.24—0.33,平均0.28;柔性系数为0.77—0.82,平均0.80;差异壁厚为1.1—2.1,平均1.7。与马尾松比较。平均管胞长度和平均差异壁厚相同;平均长宽比和平均壁腔比较马尾松大;柔性系数较马尾松小。友桉的木纤维长度中等,为1133μm,宽度为14μm。木纤维长宽比81,壁腔比0.75,柔性系数为0.55,差异壁厚为1.1。上述分析结果,说明赞比亚五种木材是优良的造纸材。其中以苏门答腊松最好,米却肯松和卵果松次之,卡西亚松稍差。友按比柳桉(造纸材)优良。因此,建议在我国南方各省进行引种,以扩大连纸材和纤维工业用材来源。
二、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6)云南的林木引种及其遗传改良(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类树种的引种及遗传改良工作概况 |
1.1 用材林树种 |
1.2 经济林树种 |
1.3 绿化树种 |
2 成效 |
3 存在问题 |
(1) 认识问题 |
(2) 管理问题 |
(3) 技术问题 |
(4) 资金问题 |
4 对策 |
(1) 健全法制, 科学规划, 规范林木引种管理 |
(2) 充分利用“植物王国”的优势, 挖掘、驯化优良乡土树种 |
(3)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提高林木引种的效率和效益 |
(4) 引种树种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相结合 |
(5) 重视引种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研究, 加快引种推广的步伐 |
(6) 加强协作, 多方联合开展林木引种及遗传改良工作 |
(8)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1.1 工业用材林的概念 |
1.2 工业用材林发展概况 |
1.3 工业用材林研究现状 |
1.4 工业用材林研究发展趋势 |
1.5 红皮云杉分布状况 |
1.6 红皮云杉研究进展 |
1.7 红皮云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地区概况 |
2.1 研究范围 |
2.2 自然特点 |
3 红皮云杉人工林产区区划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产区区划理论 |
3.3 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
3.4 林分生产力模型 |
3.5 产区划分 |
3.6 小 结 |
4 红皮云杉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评价 |
4.1 研究综述 |
4.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4.3 分类原则与依据 |
4.4 立地分类 |
4.4.1 地形、地貌与水分、养分的关系 |
4.4.2 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 |
4.4.3 立地类型划分 |
4.5 立地质量评价 |
4.5.1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
4.5.2 立地类型生长分析 |
4.5.3 立地质量评价 |
4.6 小 结 |
5 红皮云杉人工林材质特性 |
5.1 试样的采集和试验方法 |
5.2 红皮云杉人工林主要材性 |
5.2.1 主要物理性质 |
5.2.2 主要力学性质 |
5.3 人工林主要材性的变化规律 |
5.4 小 结 |
6 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育菌技术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研究区域与气侯特点 |
6.3 气象因子与育苗生产的关系 |
6.4 土壤理化性质对红皮云杉幼苗的影响 |
6.5 红皮云杉育苗 |
6.6 红皮云杉扦插繁殖 |
6.7 小 结 |
7 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营造技术 |
7.1 材料来源与方法 |
7.2 营造理论 |
7.3 初植密度的确定 |
7.4 人工林混交 |
7.5 整地与植苗 |
7.6 幼林抚育管理 |
7.7 透光抚育 |
7.8 生长抚育 |
7.9 小 结 |
8 红皮云杉人工林密度定量管理 |
8.1 林分密度研究综述 |
8.2 资料来源与方法 |
8.3 林分密度与其它因子的关系 |
8.4 林分密度效应模型 |
8.5 合理经营密度 |
8.6 最优林分密度模型 |
8.7 抚育间伐 |
8.8 小 结 |
9 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 |
9.1 红皮云杉林分经营模式 |
9.2 优化栽培模式 |
9.3 小 结 |
10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9)药用植物挥发物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植物挥发物质研究进展 |
1 研究方法 |
2 指纹图谱 |
3 植物化学系统学 |
4 化学生态学研究 |
5 药理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1 本论文采用的缩略语 |
2 实验材料 |
3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 |
4 仪器及分析条件 |
5 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6 指纹图谱和化学生态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研究内容、结果与讨论 |
第1节 海金沙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
第2节 北美香柏与柏科多种植物挥发油比较研究 |
第3节 北美鹅掌楸叶和鹅掌楸叶挥发物质比较研究 |
第4节 素馨蜡梅挥发性组分季节性变异和部位变异分析 |
第5节 夏蜡梅叶挥发油成分季节性变异研究 |
第6节 卡氏乌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
第7节 八角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
第8节 构树不同季节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
第9节 透茎冷水花挥发油的GC-MS研究 |
第10节 土荆芥挥发油组分的生态变异及头香成分研究 |
第11节 金丝桃挥发物质的季节变异性跟踪研究 |
第12节 紫金牛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
第13节 朱砂根叶不同季节挥发油比较 |
第14节 点腺过路黄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
第15节 海桐花期挥发性物质分离鉴定研究 |
第16节 常春油麻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 |
第17节 苦楝夏叶挥发油的GC-MS研究 |
第18节 喜树秋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联用分析 |
第19节 中华常春藤挥发油成分季节性变异研究 |
第20节 川芎挥发性组分变异研究 |
第21节 龙葵与白毛藤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
第22节 金灯藤挥发性组分的GC/MS联机分析 |
第23节 半蒴苣苔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 |
第24节 不同季节白马骨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
第25节 淡竹叶挥发油成分季节性变异分析 |
第26节 菝葜科若干种植物的挥发油比较研究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研究结果 |
2 结论 |
3 值得注意的问题 |
4 展望 |
第6章 附录 |
1 各节相同参考文献 |
2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和待发表科研论文目录(PUBLICATIONS) |
四、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速生材——新银合欢制浆造纸性能[J]. 林卓,王杏春. 广东造纸, 1982(Z1)
- [2]新银合欢制浆试验初报[J]. 王杏春,黄永鹏,冯筱艳. 广东造纸, 1983(04)
- [3]新银合欢材化学利用研究初报[J]. 谢孝福,杜晓敏. 林产化工通讯, 1988(03)
- [4]马尖相思利用价值的研究[J]. 杨绍增,王瑞荣,王达明,苏俊武. 云南林业科技, 1996(02)
- [5]桉树速生丰产林——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A]. 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 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 2006
- [6]云南的林木引种及其遗传改良[J]. 曾德贤,范林元. 西部林业科学, 2006(03)
- [7]桉树速生丰产林——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J]. 徐大平. 中华纸业, 2006(04)
- [8]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D]. 杨凯. 东北林业大学, 2001(01)
- [9]药用植物挥发物指纹图谱研究[D]. 倪士峰. 浙江大学, 2003(04)
- [10]赞比亚五种造纸材纤维形态数值的研究[J]. 方文彬.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