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医院成批收治烧伤病人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华[1](2004)在《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研究》文中认为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烧伤都是常见的损伤,且烧伤的发生总具有“成批性”和“突然性”,伤情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特别是随着燃烧性武器的使用和平时各项灾害增多的背景下来研究《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后送方案》为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后送提供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和后送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目前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后送存在着对伤员的救治不及时、伤员的分类过于粗糙、伤员的救治连续性不强、后送时机掌握不好、对后送工具的选择不恰当等的缺点。 本课题在“时效救治”理论、“数字化伤员”理论、“伤员数字分类法”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烧伤伤员救治的时效性,研究出了烧伤严重度评估数学模型,和烧伤严重度分级、赋值方法。在“伤员数字分类法”的基础上,借鉴周世伟教授的LDS(Life Danger Score)评分方法,通过对烧伤分类各项指标的回顾性研究和系统分析提出了烧伤伤员的数字化编码方法,通过上述理论研究,最终提出了《成批烧伤伤员的医疗后送方案》。它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的,具有时代的意义。对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的各个方面,包括:伤员的分类、烧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伤员的后送时机、后送工具的选择、伤员的后续治疗等均提供了理论基础。且由于将伤员进行了数字化的编码,将伤员的信息通过数字的形式来表示,加快了伤员信息在救治网络中的反应,使伤员的救治更加的合理和准确。
利天增,黎志明,祁少海,唐冰,贲晓松,谢举临[2](1999)在《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保证成批烧伤病人救治顺利进行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烧伤的现场、休克期处理, 以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伤员的转送时机、事故的预防几个方面, 总结了1970年至今22批403例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22批403例病人中治愈382例, 治愈率94.79%。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 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 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利天增,黎志明,祁少海,唐冰,责晓松,谢举临[3](1999)在《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保证成批烧伤病人救治顺利进行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烧伤的现场、休克期处理,以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伤员的转送时机、事故的预防几个方面,总结了1970年至今22批403例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22批403例病人中治愈382例,治愈率94.79%。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韩春茂,胡行[4](2015)在《再论群体烧伤的救治策略 附一种新的群体烧伤——公交车火灾的特点》文中认为群体烧伤是指一批大于或等于10人的烧伤,本文回顾分析了我国以及国际上群体烧伤救治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分析了公交车火灾的群体烧伤的特点以及针对其特点所采取的救治措施或者救治预案。院前技术力量前伸,合理分工,出色的指挥协调,多学科的通力协作等是群体烧伤救治成功的关键。群体烧伤救治预案,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因地制宜,需要重视平常的准备工作和专业人员培训,使其掌握烧伤救治的相关知识及技能等。
杨奔[5](2017)在《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烧伤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以热力烧伤(如热水、火焰等)最为多见[1]。我国烧伤医学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几代人的努力,无论在临床诊治水平还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的巨大成就,多年来,烧伤总治愈率,特别是严重大面积烧伤治愈率一直遥居世界前列,在历年重大灾难性事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工业化时代高能损伤造成成批烧伤事件不断发生,因成批烧伤患者具有突发性强、相对集中、数量多、伤情复杂等特点,使得患者救治难度大,成批烧伤事故发生后,不仅给伤员和事故单位带来了巨大损失,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目的1、回顾性分析南宁市近两年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成批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成批烧伤的治愈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2、为制定南宁市今后成批烧伤患者的诊治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南宁市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排除因个人原因未治疗者。统计起火原因、时间、地点及人数,每个病人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纤支镜应用情况、复合伤、休克、感染及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总结治疗经验。结果1、在17批173例病例中,14批发生在夜间,3批发生在白天;14批发生在室内,3批发生在室外;10批电动车起火的原因是充电时间过长;门诊治疗108人,住院治疗65人;20-49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高,占患者总数的61.62%;烧伤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所有病例73.58%,合并肺部爆震伤3例,软组织伤10例,骨折2例,颅脑损伤1例,2、吸入性损伤的程度:轻度63例(52.94%),中度39例(32.77%),重度17例(14.29%),以轻中度为主。3、本组患者共死亡9例,病死率为5.20%,其中男5例,女4例。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吸入性损伤7例(77.78%),重度颅脑损伤1例(11.11%),复合伤合并大面积烧伤1例(11.11%)。4、吸入性损伤及严重程度、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与患者预后相关,吸入性损伤是影响成批烧伤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事故主要发生在夜间、室内,不容易发现,直至烟雾吸入后发现。2、本批患者在密闭空间环境导致吸入性损伤,以烟雾吸入性损伤为主,比普通常见皮肤烧伤治疗难度大;皮肤烧伤较轻,小于10%体表烧伤面积的患者占69.94%。3、影响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道灌洗(纤支镜清理)后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郝晨晟[6](2018)在《Meek微型皮片植皮技术在成批烧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eek微型皮片植皮技术在成批烧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2月~2015年2月,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成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4例,年龄为1~55岁,烧伤总面积为50%~95%TBSA,创面基本分布于患者的头面颈、四肢、躯干等部位。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抗休克、输血、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后,一般情况稳定,排除手术禁忌证,对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其中32例患者创面进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32例患者创面进行微粒皮移植,统计两组患者年龄、使用自体皮肤面积,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计算术后7d移植皮片成活率,治疗2周创面完全愈合率,住院费用。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结果:Meek微型皮片移植能明显节省自体皮源,供皮区可以反复利用,皮片容易成活,创面愈合周期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了住院费用,降低了术中风险。结论:Meek微型皮片移植是成批救治烧伤中较为理想的皮片移植技术,提高了创面愈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陈伟培[7](2016)在《系统性补液时机与转运时机对群体性烧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烧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经过58年的蓬勃发展,我国烧伤救治水平普遍提高,烧伤治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中小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已达97%以上,烧伤治疗的困难集中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身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导致大量群体性烧伤病人的产生。群体性烧伤事件具有伤员多、伤情复杂和救治任务重的特点,严重影响着烧伤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已陆续出现关于群体性烧伤病人救治的研究,群体性烧伤事件的院前救治成为当前烧伤医学界的热点。目的: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群体性烧伤病人的资料,分析其院前救治情况(系统性补液时机与转运时机)与病人伤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治疗群体性烧伤病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收治的群体性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排除有恶病质、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病历资料。统计其批次及人数,每个病人的性别、年龄、致伤地点、TBSA、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系统性补液时间、转运时机、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情况。根据病人的系统性补液时间将群体性烧伤病人分为早系统性抗休克组(≤3h)和晚系统性抗休克组(>3h),对比两组的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根据病人的转运时机将群体性烧伤病人分为转运时机合理组和转运时机不合理组,对比两组的脓毒血症、MODS及预后。以此来探讨烧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中的系统性补液抗休克时机和转运时机对群体性烧伤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1.对比早系统性抗休克组(≤3h)和晚系统性抗休克组(>3h),脓毒血症、MODS、预后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2.对比转运时机合理组和转运时机不合理组,脓毒血症、MODS、预后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群体性烧伤病人有时烧伤环境相对密闭,容易并发吸入性损伤,正确的烧伤自救可以明显减轻吸入性损伤程度。2.早期的系统性补液抗休克,可以及时的恢复血容量,纠正循环系统紊乱,改善组织灌注,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3.合理的转运方案,能够安全快速的将病人送至医院,及早获得高水平的院内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李晓亮,牛希华,黄红军,苏卫国,曹大勇[8](2015)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系统化救治》文中指出探讨重大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系统化救治。通过对成批烧伤患者推行系统化、网络化、规范化的预防,现场救治、转运、分病区治疗、重症治疗、心理干预、康复锻炼、回归社会等一系列积极措施,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烧伤患者救治体系和救援人员培训体系。对本体系实施前后网络中心火灾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临床救治率、康复情况都得到好转,证明本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大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系统化救治,对突发烧伤事件在新形势下,建立全方位、高协调、高效率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非常必要,而且任务艰巨。只有完善救援体制,才能在突发灾害事件时及时启动防范体系以及多种预案,也才能指挥若定,事半功倍。
李剑,高晔,崇恩球,李江涛,侯经元[9](2005)在《基层医院成批大面积烧伤救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成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基层医院烧伤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总结新疆南疆地区7批43例成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7批43例病人中治愈31例,治愈率72.01%。结论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基层大面积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仍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陈德明,范海鹰,梁健雄[10](2010)在《基层医院早期抢救成批重度烧伤58例》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成批重度烧伤早期抢救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成批重度烧伤病人的休克期处理、伤员转送的时机及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多个方面总结了4批共58例重度烧伤病人的早期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全部伤员休克得到快速有效纠正,留院8例治愈,其余50例在早期抢救及转院过程中无1例死亡。结论只要组织措施和抢救方法得当,基层医院在成批重度烧伤的早期抢救中,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基层医院成批收治烧伤病人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层医院成批收治烧伤病人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研究 |
前言 |
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系统分析框图 |
资料来源 |
第一部分 构建《方案》的理论研究 |
一、“时效救治”理论基础上的研究 |
二、在以数字化战场信息环境下构建 |
第二部分 构建《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基础研究 |
一、“数字化烧伤伤员”研究 |
二、烧伤伤员数字化分类编码的研究 |
三、近期在平时和战时成批烧伤伤员的发生特点及救治、后送规律研究 |
1.烧伤因素分析 |
2.烧伤部位分析 |
3.烧伤面积分析 |
4.烧伤深度分析 |
5.合并症情况分析 |
6.救治情况分析 |
7.后送情况分析 |
四、烧伤伤员分类编码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三部分 构建《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 |
一、指挥体制的建立 |
二、《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的建立 |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专家咨询表 |
文献综述 提高成批烧伤伤员救治效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再论群体烧伤的救治策略 附一种新的群体烧伤——公交车火灾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群体烧伤救治回顾分析 |
二、国际群体烧伤救治回顾分析 |
三、公交车火灾的群体烧伤特点分析 |
四、总结 |
(5)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Meek微型皮片植皮技术在成批烧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7)系统性补液时机与转运时机对群体性烧伤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主要英文缩写词索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重大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系统化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批烧伤事件的特点 |
二、成批烧伤的救治 |
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火灾现场抢救预案 |
(9)基层医院成批大面积烧伤救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现场处理 |
1.3 休克期处理 |
1.4 手术处理 |
1.5 治疗结果 |
2 讨论 |
2.1 成批大面积烧伤的划分及其特点 |
2.2 早期正确的处理是救治成批大面积烧伤成功的关键 |
2.3 恰当的转送时机对成批烧伤的救治有重要的意义 |
四、基层医院成批收治烧伤病人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成批烧伤伤员医疗后送方案研究[D]. 曹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 2004(03)
- [2]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J]. 利天增,黎志明,祁少海,唐冰,贲晓松,谢举临.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04)
- [3]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J]. 利天增,黎志明,祁少海,唐冰,责晓松,谢举临.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9(04)
- [4]再论群体烧伤的救治策略 附一种新的群体烧伤——公交车火灾的特点[J]. 韩春茂,胡行.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5(03)
- [5]电动车起火致成批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杨奔.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6]Meek微型皮片植皮技术在成批烧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D]. 郝晨晟. 苏州大学, 2018(04)
- [7]系统性补液时机与转运时机对群体性烧伤病人预后的影响[D]. 陈伟培.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8]重大突发事件中成批烧伤患者的系统化救治[J]. 李晓亮,牛希华,黄红军,苏卫国,曹大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5(03)
- [9]基层医院成批大面积烧伤救治体会[J]. 李剑,高晔,崇恩球,李江涛,侯经元. 西南军医, 2005(06)
- [10]基层医院早期抢救成批重度烧伤58例[J]. 陈德明,范海鹰,梁健雄. 中国医学工程,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