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文献综述)
冯媛媛[1](2019)在《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的理念差异为研究对象,借助笔者多年进行青少年篮球训练的便利,旨在通过对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的理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不仅可以为我国青少年投篮技术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科学的进行青少年投篮训练。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针对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中的总体训练原则、投篮分类和投篮基本姿势等理念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国内青少年投篮训练相对缺乏科学完善的训练原则,而美国青少年投篮训练有较为完整科学、系统和完整的训练原则。2.在投篮分类中,国内近距离投篮分类比美国多出补篮,美国比中国多出抛投和半勾手;国内侧重于行进间单手低手和高手投篮训练,美国侧重球员掌握抛投、跑投和多种上篮技术。国内对中距离急停脚步步法、跟随动作、三分远投和罚球研究较少,美国对这几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打板投篮方面国内没有说明打板适宜的距离,美国有具体数据作为理论依据。3.在投篮基本姿势中,国内教练员对站立姿势要求相对较少;美国在此基础上还强调了投篮线、低重心和脚后跟抬起对于投篮的重要性。对于投篮手,中美均认同投篮手肘放在球正下方,掌心朝上,用手指和指根持球。对于辅助手,中美均认同放在球侧面,辅助手和投篮手拇指相对且呈T型;美国青少年教练员认为辅助手掌心要空出,而国内并没有强调。对于瞄篮点,中美观点不一样,前者大部分认为是篮筐前沿的中心,后者认为是篮圈中心。对于投篮弧度和入篮角度,国内无具体数据作支撑,美国有具体数据作为理论依据。中国对跟随动作研究较少,美国强调跟随动作的重要性。
李宗键[2](2020)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山东男子三人篮球代表队专项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三人篮球运动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篮球世青赛、青奥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综合运动会的重要比赛项目。三人篮球运动具有攻防转换速度快、短时间高强度运动、身体对抗激烈等方面的特点,十分符合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表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干预的方式,验证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山东男子三人篮球代表队专项技术的影响。经过12周的训练干预,获得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和研究如下。研究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成员1min投篮命中率测试成绩从55%提升到70%,对照组成员1min投篮命中率测试成绩从53%提升到60%;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1min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多点传接球、全场多点综合上篮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成员六边形移动成绩从19.06s提升到18.12s,对照组成员测试成绩19.07s提升到18.69s;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全场见线折返运球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成员打抢球技术技评成绩从80.36分提升到89.54分,对照组成员测试成绩80.52分提升到83.29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的抢前场篮板球技评、抢后场篮板球技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在经过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成员和和对照组成员在三人篮球运动训练效果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实验组的训练更具有时间高效性,专项技术提升比对照组更加明显。(2)实验组训练方式和对照组训练方式均可以显着提高1min投篮命中率、梯形滑步和打抢球技术技评的测试成绩,但是实验组成员成绩提高较高一些,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三人制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提高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3)实验组成员和对照组成员在1min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多点传接球、全场多点综合上篮、全场见线折返运球、六边形移动、抢前场篮板球技评和抢后场篮板球技评等项目均可提升测试成绩,但是实验组成员提升的测试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在未来三人制篮球的训练中教练员需要根据各自球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训练内容、训练人群、训练的安全性考虑,制定详细、安全、高效的训练方案。
宋君毅[3](2007)在《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理论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本质和主要特征体现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全方位、大强度的激烈凶悍的拼抢和争夺。从NBA比赛和历届世界大赛来看,对抗的凶悍性愈演愈烈,强度越来越大,对抗的集体性更加明显。随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防守和进攻在决定胜负中所起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居于矛盾次要地位的防守,其致胜作用日益突出,攻守双方在决定比赛胜负重要性程度上逐步趋于“平衡”,攻守兼备、能攻善守,是成为世界强队的必要条件。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篮球锦标赛,防守强度空前提高,各队得分出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对于日益提高的强大进攻能力,防守采取了极富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的集体协作策略,大大限制了进攻活动。新的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使防守理念、技术方法和战术形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处于世界篮球运动顶级水平的NBA联赛也显示着同样的趋势。本研究借助哲学、历史学、系统论科学、军事科学、训练学、篮球专项理论等学科理论,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地域比较→实证研究→对策与建议的研究路径,对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理念、防守技术、战术的特征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详细分析。第一章,就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依据和研究意义做了详细论述,就国内外有关竞技篮球运动防守问题所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了综述,就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做了具体说明。第二章,首先对“竞技篮球”和“现代”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本上,就篮球运动防守与进攻的内在联系、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了具有积极防御思想的攻击性防守对于比赛致胜的重要作用,继而分析了影响现代竞技篮球防守质量的六个因素。最后在深入分析防守理念及竞技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破坏进攻、获取球权为目的,根据人和球在场上所处的位置,防人为主,人、球、区、篮、时兼顾的攻势性防御”的防守理念。第三章,回顾了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表现形式、防守技术特征、防守战术特征和防守战术发展趋势。第四章,从防守意识、防守选位、防守动作运用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的技术运用特点:预见性、凶狠性、灵活性、抗挫性。结合进攻动作的连续性和进攻组合技术实际分析在动态变化中防守技术的运用,按照“基本要求——动作方法——技术运用”分析程序,对防有球队员(防持球、防投篮、防传球、防运球、防突破)、防无球队员(防摆脱、防纵切、防横切、防策应、协防、补防和回防)、防有球与无球的转化、抢篮板球、封盖、围攻重点人、夹击、制造进攻犯规、攻转守、防守语言和假动作等防守技术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具有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的现代竞技篮球紧逼防守战术的特点及运用:从“逼球走边,防运防突、协防回防、夹击中锋、防对有球队员做掩护及掩护后走位、防切入、防对无球队员做掩护、防发底线球等11个细节,结合现代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中较常见的进攻人盯人战术,讨论了人盯人防守的方法和战术应用;注重从具体战术细节上对2-3区域联防、1-2-2对位联防、二盯三联和1-1-3混合防守、1-3-1区域夹击、攻转守、1-2-1-1和2-2-1全场紧逼以及防守中锋战术等区域防守和区域紧逼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战术分析更加细腻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第六章结合2004-2005赛季、2005-2006赛季NBA总冠军决赛、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决赛和中国队与参赛对手的比赛情况,详细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现状:防守朝着凶悍对抗、贴身拼抢的方向发展,对有球与无球队员的防守攻击性大大增加;建立在强硬个人防守基础之上的整体防守更加牢固、伸缩性更大、连续性更强,防守动作更加粗野,故意犯规明显增多;队员具有足够强壮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多变的防守技术;整体防守应变性和节奏感强;拥有遏制对手核心进攻点的针对性防守体系;重视并及时运用综合多变防守战术并高频率使用协防、补防等战术;具有整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角色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最后,结合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特征,就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的防守技术、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竞技篮球防守仍处于“被动防御”层面,还没有真正确立“积极防御”的攻势性防守思想,比赛仍停留在“由进攻决定防守”的阶段。比赛过程中大部分间不能掌握主动权,无法通过主动改变防守来限制进攻,常常处于被动局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球队相比,队员的身体素质、防守技术与技能、比赛对抗强度、战术执行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体现在身体对抗差,移动慢,反应不够迅捷敏捷,犯规动作多,防守意识欠缺、防守战术体系单一等
王一[4](2021)在《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投篮精度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模拟真实篮球比赛对抗中运动员在投篮瞬间面临的篮筐角度和防守压迫,针对运动员投球方向和旋转球能力训练的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应运而生.实验采用了渐进式移动变径篮圈训练方法,设置了50 cm/s、70 cm/s和1 m/s的移动篮圈速度,同时运用内径为37 cm、40 cm和43 cm的变径篮圈进行阶梯式投篮训练,运动员需要在不同的篮圈运动速度和内径下完成定点罚球、三分投篮和上篮练习,通过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前后运动员投篮时的运动学图像分析,测试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投篮精度的影响.通过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应用对比实验表明,移动变径篮圈训练明显提升了运动员的投篮精度,在强化投篮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命中率,对运动员方位感和空间感的培养具备潜在的效果,同时显着提升了运动员对投篮技术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刘尧[5](2019)在《2017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投篮技术临场表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篮球运动中,进攻球队运用各种技术、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投篮机会而得分,投篮技术是整个篮球技术体系的核心。近年来欧洲篮球的实力有所提升,西班牙、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立陶宛、俄罗斯、希腊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能与美国队一较高下的实力。欧洲队员投篮技术临场表现突出,扎实稳定的中、远距离投篮,出色的身体对抗投篮、大量的基础配合投篮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中国篮球来说,在球员的投篮技术培养方面学习欧洲篮球的技术运用,比起学习美国篮球更为现实一些。本研究主要是对2017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决赛阶段的10场比赛中投篮技术的临场表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欧洲男篮近距离区域和远距离区域得分多于中距离区域,各区域投篮比例较为均衡,命中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欧洲男篮在远距离区域主要依靠队友分球创造出的投篮机会得分,原地跳投是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在中距离区域,队员主要通过自主创造出投篮机会得分,运球急停跳投最主要的投篮得分方式。在近距离区域,欧洲男篮投篮得分的手段多,队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防守运用较为合理的投篮方式完成投篮。3.欧洲男篮在阵地进攻中不盲目地运用个人进攻投篮,主要通过基础配合投篮,基础配合投篮效率明显高于个人进攻投篮。基础配合投篮多为有球掩护与突破分球配合投篮,突破分球配合投篮效果最佳。4.欧洲男篮快攻投篮区域分布广,不止局限于近距离上篮得分,队员突出的个人能力是完成快攻投篮的主要因素。5.欧洲男篮在进攻中传球的质量与效率高,不过分要求传球的次数,主要通过简练、高效的传导球完成投篮,效果良好。6.欧洲男篮冲抢前场篮板球意识强,二次进攻投篮命中率高,队员投篮选择明确,能较合理地选择个人进攻或重新组织进攻。欧洲男篮善于利用身体对抗创造投篮机会,对抗投篮命中率高。
任欣[6](2013)在《第十四届CUBA男子篮球四强赛攻击性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篮球比赛中,攻击性防守是是一种压迫性很强的防守,已经成为现代篮球比赛防守的主流。尤其在CUBA联赛中,攻击性防守的运用状况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展现整个联赛中队员攻防的质量,攻击性防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通过对CUBA联赛攻击性防守技战术的运用状况进行研究,对提高我国CUBA男子篮球的防守技战术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的。本研究以第十四届CUBA男子篮球联赛四强队伍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参加的四场比赛的临场数据进行技术统计,分析CUBA男子篮球比赛中不同位置、不同进攻队员防守的技战术特点,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人防守技术方面:防投篮时,CUBA联赛中防守队员对进攻队员的封盖率不够高,且经常让对手出现空位投篮。身体对抗强度对投篮命中率影响最大。防突破时,很难判断突破的方向,经常犯了强侧堵了弱侧的错误。防守队员对自己位置的选择不是很准确,而且总是单兵作战,协防意识差。防传球时,在对进攻队员传球方向的控制上显的滞后,对持球队员的压迫不够。防运球时,一般采取正位防守和错位防守并用。身体对抗状态以次高级状态为主,防守脚步移动较慢且容易被对方假动作迷惑或对方队员的掩护所干扰。防守牵制和抢位时,防守技巧掌握还是不够纯熟,对抢位的时机和方法还有待锻炼。防切入时,主要是先封堵对方的切入路线,当对手切入时,较多的运用紧逼和协防。防接球时,一般采取错位防守且不断干扰进攻球员的传球线路,防守对方主要得分球员和核心队员时,使用高强度对抗甚至在三分线区域内紧逼防守,防守时易出现没有及时贴近接球队员,而使其形成得分机会的情况。在全队防守战术方面:在全队防守篮板球时,一般采用转身挡住进攻方,多是运用内线队员争抢防守篮板球,而外线队员冲抢篮板球的积极性不够,对对手力量足、弹跳好、积极拼抢的进攻队员没有做好针对性的防守。出现夹击的时机时,队员们配合的不是很协调一致,不能第一时间就形成很大强度的夹击。在利用边线、中线和底线进行夹击时,夹击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是在中场的一些区域进行夹击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犯规。夹击不成功时,防守之间的轮转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补防和协防时:队员之间的防守轮转意识不强,防守的成功率都在50%以下,在轮转补防时,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对进攻队员的进攻意图判断不准确,再者就是防守队员对进攻队员的防守选位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在进攻发生掩护时,防守队员对挤过、绕过、穿过等技术的运用不是很熟练,防守队员之间的思想不统一,经常被进攻队员完全的掩护成功,以致被对手突破,造成较为被动的局面。建议提高各支队伍个人攻击性防守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全队的集体防守意识和提高训练的效果。
马昂[7](2019)在《三人篮球制胜因素分析 ——以2018年国际篮联3x3世巡赛总决赛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人篮球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三人篮球男女队在雅加达亚运会上问鼎桂冠,三人篮球项目一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有中国队员参加的国际性三人篮球比赛,虽然在亚洲范围内取得了一定好成绩,但是在一些世界性大赛如三人篮球世界杯、三人篮球世界巡回赛等比赛中面对欧美强队时,还是显示出竞争力不足,暴露出我们对三人篮球运动项目的制胜因素把握不准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18年国际篮联3X3世巡赛总决赛所展现出的制胜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表述。通过对三人篮球竞赛规则、世界三人篮球强队阵容搭配特征、比赛技术统计数据、2018年3X3世巡赛冠军球队在攻防两端所展现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学习与借鉴世界三人篮球强队的优势所在,为提高我国三人篮球竞赛实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在球队阵容方面,球队四名运动员身高趋于平均、身体强壮对抗能力强、均能胜任多个位置的攻防任务,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2、在技术统计方面,比赛获胜球队在场均得分、场均失分、抢断、1分球命中数、1分球命中率、罚球出手数、2分球命中数七项指标中优势明显。本次比赛小组赛阶段的制胜因素为团队配合得分能力,八强赛阶段的制胜因素为罚球的稳定性,在半决赛与决赛强强对话中制胜因素表现为稳定的罚球、精准的外线远投以及高强度的防守。3、在进攻端,内外线均衡的得分能力、丰富多变的战术配合、在高压防守下保持较高的投篮命中率、能根据场上情况迅速调整进攻策略是诺维萨德队获得比赛冠军的制胜因素。4、在防守端,诺维萨德队的制胜因素表现为:具有出色的抢断能力、夹击配合成功率高、利用主动且具有攻击性的防守使对方投篮命中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丁威瑜,冯国敏[8](2020)在《快频投篮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快频投篮的定义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高频率投篮的训练方式,该方式在训练篮球、进行篮球培训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快频投篮对篮球的命中有一定的意义,而篮球命中考验运动球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球技术、投篮技术等。文中对投篮命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快频投篮在篮球投篮命中率当中的影响,以及实际运用的策略。篮球运动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一项受人欢迎的大众体育运动,篮球运动的科学发展,对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有很重要的影响。
黄华[9](2018)在《山东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年篮球运动员,是中国男篮、女篮队伍的后备人才。青年时期是篮球运动员发展体能和技术的关键阶段,在青年时期发展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才能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奠定基础。在运动员竞技能力中,体能是发挥一切技战术的基础,掌握和运用技术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保证青年男篮运动员体能和技术协调发展,才能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中国篮球协会颁布的《篮球运动员技术和体能测试与评定手册》是篮球运动员体能和技术水平的测试与评定标准,测试结果能够反映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本文立足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全国男篮集中冬训的体能和技术测试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青年男篮理论的相关文献;运用数理统计法,使用EXCEL、SPSS 21.0等数据分析软件对9支青年男篮队伍的2016年冬训测试成绩进行定量分析,探寻山东队在体能和技术水平方面与其他队伍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运用专家访谈法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论证,针对影响山东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高策略。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队负重深蹲成绩优秀;专项速度耐力成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成绩处于中等水平;负重卧推成绩较差。2.山东队强度投篮成绩中等偏上水平;防守脚步移动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运球突破上篮和急停接球突破上篮成绩较差。3.山东队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与防守脚步移动、负重卧推与强度投篮、专项速度耐力与防守脚步移动、专项速度耐力与综合运球突破上篮两两项目之间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山东队原地上一步纵跳摸高能力与防守脚步移动能力之间、负重卧推能力与强度投篮能力之间、专项速度耐力能力与防守脚步移动能力之间、专项速度耐力能力与综合运球突破上篮能力之间存在发展不协调现象,应共同提高。4.山东队的体能提高策略有:发展运动员下肢弹跳力爆发力和上肢肌肉力量;上下肢力量训练比例合理分配;发展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5.山东队的技术提高策略有:加强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增强脚步移动能力的训练;与实战结合进行综合运球训练和急停接球突破上篮训练。6.山东队体能和技术协调发展的提高策略有:加强上肢力量、耐力素质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强度投篮能力;增强下肢爆发力、耐力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防守脚步移动能力;加强耐力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综合运球突破上篮能力;加强运球、脚步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持球突破上篮能力。
许斌[10](1990)在《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文中指出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主要进攻技术之一,是得分的唯一手段。在比赛中,决定命中率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对投篮的稳定性,命中率起着重要作用,用高强度的投篮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比赛投篮命中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心率测定和分析比较法,探讨了高强度投篮训练方法与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结论:采用高强度投篮训练,对予提高在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是有益的。因为训练的目的是在于比赛,怎样合乎比赛中的要求和需要。就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根据实践的特点来加强训练。(二)应注意的问题:1.在平时的训练中可根据队员水平制定标准。2.为提高投篮命中率可采用投篮前允许稳定一下再投,待水平提高了再要求投篮动作速度。3.投完篮后的冲抢篮板球的意识和速度一定要快。
二、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对于提高基层篮球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
1.1.2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训练是体现中国篮球技术风格特点的内在需要 |
1.1.3 深入研究青少年投篮训练具备坚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和软硬件条件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录像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理念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总体理念的比较研究 |
3.2.1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总体原则的研究 |
3.2.2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关于投篮基本姿势的研究 |
3.2.3 中美青少年投篮训练关于投篮分类的研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山东男子三人篮球代表队专项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限定 |
2.1.1 专项技能 |
2.1.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
2.2 关于HIIT发展的研究 |
2.2.1 HIIT的起源与发展 |
2.2.2 HIIT应用的研究 |
2.3 HIIT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
2.4 HIIT对专项训练的影响 |
2.5 三人制篮球的发展与特征 |
2.6 三人制篮球训练及攻防特点的研究 |
2.7 关于三人制篮球发展的研究 |
2.8 文献总结 |
2.9 实验指标的确定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研究法 |
3.2 数理统计法 |
3.3 逻辑分析法 |
3.4 专家访谈法 |
3.5 实验法 |
3.5.1 实验对象 |
3.5.2 实验设计 |
3.5.3 实验过程 |
3.5.3.1 实验前身体各项指标的测试 |
3.5.3.2 1min投篮命中率测试 |
3.5.3.3 1min行进间低手投篮测试 |
3.5.3.4 全场多点传接球测试 |
3.5.3.5 六边形移动测试 |
3.5.3.6 全场见线折返运球测试 |
3.5.3.7 全场多点综合上篮测试 |
3.5.3.8 打抢球技术技评测试 |
3.5.3.9 抢前场篮板球技评测试 |
3.5.3.10 抢后场篮板球技评测试 |
3.5.4 实验后指标的测试 |
3.5.5 数据整理 |
3.5.6 实验器材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1min投篮命中率变化情况与分析 |
4.2 1min行进间低手投篮指标变化情况与分析 |
4.3 全场多点传接球变化情况与分析 |
4.4 六边形移动变化情况与分析 |
4.5 全场见线折返运球变化情况与分析 |
4.6 全场多点综合上篮变化情况与分析 |
4.7 打抢球技术技评变化情况与分析 |
4.8 抢前场篮板球技评变化情况与分析 |
4.9 抢后场篮板球技评变化情况与分析 |
5 实验研究的局限之处 |
5.1 实验训练的局限 |
5.2 实验监控的局限 |
6 研究结果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论文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3)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理论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 选题依据 |
1.1 竞技篮球运动本质特征和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
1.2 世界篮球格局变化及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现状 |
2 研究意义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关于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研究 |
3.2 国内关于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研究 |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概述 |
1 相关概念界定 |
2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与进攻关系 |
2.1 防守与进攻的概念和性质 |
2.2 防守与进攻的内在联系 |
2.3 防守与进攻的内容和形式 |
2.4 攻势性防御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
3 影响现代竞技篮球防守质量因素 |
4 现代竞技篮球防守理念 |
4.1 理念诠释 |
4.2 现代竞篮球运动防守理念辩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术、战术特征 |
1 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发展历程 |
2 攻击性和压迫性紧逼防守在现代竞技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
3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表现形式 |
4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术特征 |
5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特征 |
6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战术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术运用分析 |
1 攻击性防守技术运用特点 |
2 防守技术运用分析 |
2.1 防守技术构成要素 |
2.2 防有球队员的技术运用分析 |
2.3 防无球队员技术运用分析 |
2.4 有球和无球相互转换的防守技术运用分析 |
2.5 抢篮板球技术运用分析 |
2.6 封盖技术运用分析 |
2.7 造犯规技术运用分析 |
2.8 围攻重点人技术运用分析 |
2.9 夹击技术运用分析 |
2.10 攻转守技术运用分析 |
2.11 防守语言和防守假动作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1 人盯人紧逼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1.1 防有球队员战术运用分析 |
1.2 防守无球队员 |
1.3 现代竞技篮球常用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 |
2 区域联防与区域紧逼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2.1 区域联防的优势 |
2.2 区域联防的基本要点 |
2.3 区域联防的形式及发展趋势 |
2.4 2-3区域联防战术运用分析 |
2.5 1-2-2对位联防区域紧逼战术运用分析 |
2.6 1-3-1区域夹击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2.7 攻转守战术运用分析 |
2.8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3 混合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4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运用分析 |
4.1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概念 |
4.2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积极作用 |
4.3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的结构及原理 |
4.4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的特点 |
4.5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的基本组织与战术组合规律 |
4.6 综合多变防守战术的比赛和训练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实证分析 |
1 2005年NBA总决赛防守分析 |
2 2006年NBA总决赛防守分析 |
3 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决赛防守分析 |
4 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参赛对手防守能力和防守质量比较分析 |
4.1 抢断球情况比较分析 |
4.2 后场篮板球和盖帽比较分析 |
4.3 犯规情况比较分析 |
4.4 防守失误情况比较分析 |
4.5 防运球推进情况比较分析 |
4.6 防传接球情况比较分析 |
4.7 体现防守质量行动指标比较分析 |
4.8 整体防守战术运用的效果比较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附件 |
致谢 |
(4)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投篮精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移动变径篮圈训练的理论依据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对象 |
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分析 |
3.1 投篮命中率对比结果 |
3.2 投篮角度对比结果 |
3.3 投篮高度对比结果 |
4 结 论 |
(5)2017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投篮技术临场表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欧洲篮球的研究 |
1.4.2 关于投篮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 |
1.4.3 关于投篮技术临场表现的研究 |
1.4.4 关于投篮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
3.1 相关概念界定与统计指标的确定 |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2 统计指标的确定 |
3.2 远、中、近距离投篮技术临场表现分析 |
3.2.1 远、中、近距离投篮运用比例、命中率、得分和效率分析 |
3.2.2 远、中、近各区域各投篮方式临场表现分析 |
3.3 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转移球与基础配合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3.1 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投篮、转移球与基础配合下投篮临场表现的对比分析 |
3.3.2 阵地进攻中个人进攻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3.3 阵地进攻中转移球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3.4 阵地进攻中基础配合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4 快攻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5 不同传球次数下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6 二次进攻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7 身体对抗投篮临场表现分析 |
3.8 投篮技术教学指导建议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第十四届CUBA男子篮球四强赛攻击性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统计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CUBA防守技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
3.1.1 防守有球队员 |
3.1.2 防守无球队员 |
3.2 CUBA进攻性防守战术的特点研究 |
3.2.1 后场发动进攻与抢到前场篮板球进攻的成功率比较与分析 |
3.2.2 防守战术的基础配合 |
3.2.3 全队的防守战术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
(7)三人篮球制胜因素分析 ——以2018年国际篮联3x3世巡赛总决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入奥背景下我国三人篮球运动迅速发展 |
1.1.2 国际赛场上我国三人篮球队竞争力不足 |
1.1.3 三人篮球理论研究滞后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际篮联3X3 世界巡回赛及参赛队介绍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1.3.3 三人篮球特点与价值研究 |
1.3.4 三人篮球技、战术特征研究 |
1.3.5 篮球运动制胜研究 |
1.3.6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录像观察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18 年FIBA3X3 世巡赛竞赛规则及参赛队阵容分析 |
3.1.1 三人篮球竞赛规则与五人篮球竞赛规则对比分析 |
3.1.2 参赛队员年龄、身高、克托莱指数分析 |
3.2 2018 年FIBA3X3 世巡赛技术统计指标与比赛结果的相关分析 |
3.2.1 参赛各队技术统计指标与最终名次的相关分析 |
3.2.2 小组赛胜队、负队之间技术统计指标差幅分析 |
3.2.3 八强赛胜队、负队之间技术统计指标差幅分析 |
3.2.4 半决赛及决赛胜队、负队之间技术统计指标差幅分析 |
3.3 2018 年FIBA3X3 世巡赛冠军球队与对手进攻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3.3.1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得分类型的对比分析 |
3.3.2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得分方式的对比分析 |
3.3.3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投篮能力对比分析 |
3.3.4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进攻战术对比分析 |
3.4 2018 年FIBA3X3 世巡赛冠军球队与对手防守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 |
3.4.1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防守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
3.4.2 诺维萨德队与对手防守战术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快频投篮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篮球运动与投篮训练 |
(一)篮球运动 |
(二)单手肩上投篮 |
(1)持球方式: |
(2)投篮动作: |
(3)瞄准点。 |
(4)球的旋转。 |
(5)出手角度与飞行路线。 |
二、快频投篮训练在篮球命中率当中的作用 |
三、快频投篮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
(一)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 |
(二)对投篮技术的影响 |
(三)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
(四)准确判断投篮时机 |
四、结语 |
(9)山东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体能与技术概念的研究 |
2.1.1 关于体能概念的研究 |
2.1.2 关于技术概念的研究 |
2.2 关于男篮体能和技术的研究 |
2.2.1 关于男篮体能的研究 |
2.2.2 关于男篮技术的研究 |
2.2.3 关于男篮体能和技术相关性的研究 |
2.3 关于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的研究 |
2.3.1 关于青年男篮体能的研究 |
2.3.2 关于青年男篮技术的研究 |
2.3.3 关于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存在问题的研究 |
2.3.4 关于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提高策略的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指标测试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测试运动员及测试标准说明 |
4.2 山东队体能与技术测试成绩统计与存在问题分析 |
4.2.1 体能测试项目成绩统计与存在问题分析 |
4.2.2 技术测试项目成绩统计与存在问题分析 |
4.2.3 山东队体能和技术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3 山东队体能和技术提高策略 |
4.3.1 山东队体能提高策略 |
4.3.2 山东队技术提高策略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四、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青少年投篮技术训练理念的比较研究[D]. 冯媛媛.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6)
- [2]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山东男子三人篮球代表队专项技术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宗键.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3]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理论与运用研究[D]. 宋君毅. 苏州大学, 2007(04)
- [4]移动变径篮圈训练对男子篮球运动员投篮精度的影响分析[J]. 王一.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5]2017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投篮技术临场表现的研究[D]. 刘尧. 首都体育学院, 2019(06)
- [6]第十四届CUBA男子篮球四强赛攻击性防守技战术运用研究[D]. 任欣.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7]三人篮球制胜因素分析 ——以2018年国际篮联3x3世巡赛总决赛为例[D]. 马昂. 广州大学, 2019(01)
- [8]快频投篮训练对篮球投篮命中率的影响研究[J]. 丁威瑜,冯国敏. 体育风尚, 2020(12)
- [9]山东青年男篮体能和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策略的研究[D]. 黄华. 山东体育学院, 2018(02)
- [10]用高强度的投篮训练法提高投篮命中率[A]. 许斌. 《体育科研》1991年第1期(总第41期), 1990(总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