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苗

杂交水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苗

一、杂交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育秧(论文文献综述)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1](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袁波[2](2020)在《稻油轮作系统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和油菜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稻油轮作种植模式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轮作种植模式,是确保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措施。与传统的稻油移栽种植模式相比,稻油直播种植模式是一种更加轻简化的轮作种植模式,具有保证产量、省工、省水等优点。然而,前人就不同的直播稻油轮作模式与传统的移栽稻油轮作模式之间的比较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试验设置六种不同稻油轮作种植模式:旱直播水稻—直播油菜轮作模式(DDSR-DSO)、旱直播水稻—移栽油菜轮作模式(DDSR-TPO)、湿直播水稻—直播油菜轮作模式(WDSR-DSO)、湿直播水稻—移栽油菜轮作模式(WDSR-TPO)、移栽水稻—直播油菜轮作模式(TTR-DSO)、移栽水稻—移栽油菜轮作模式(TTR-TPO)。旨在:(1)探究稻油轮作系统中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油菜的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2)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油轮作模式中水稻和油菜的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稻油轮作生产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更好的指导水稻、油菜生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WDSR产量最高,且显着高于TTR和DDSR,主要由于WDSR具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总颖花数;而TTR和DDSR之间无显着产量差异。2、DDSR-DSO模式下油菜产量最高,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3.70 t/ha和3.42t/ha,显着高于WDSR-DSO和TTR-DSO轮作模式下的油菜产量;而DDSR-TPO,WDSR-TPO和TTR-TPO种植模式下的油菜产量无显着差异。3、WDSR-DSO和WDSR-TPO模式的周年产量最高,且显着高于TTR-TPO和TTRDSO;但与DDSR-DSO和DDSR-TPO的周年产量无显着差异。4、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之间的周年水分消耗量总体表现为WDSR-DSO和WDSRTPO>TTR-DSO和TTR-TPO>DDSR-DSO和DDSR-TPO,主要是由于不同轮作模式在水稻季灌溉次数、灌溉量和整地过程中水分消耗量的差异造成的,且两年内表现一致。5、DDSR-DSO和DDSR-TPO轮作模式的WUE均显着高于其他轮作模式,且两年之间表现一致。其中,水稻季的WUE表现为DDSR显着高于WDSR和TTR,且分别比TTR和WDSR高出51.9%和45.9%;而WDSR和TTR之间无显着差异。而油菜季的WUE总体表现为TPR显着高于DSR;其中,DDSR-DSO模式下油菜季的WUE要显着高于WDSR-DSO和TTR-DSO;而DDSR-TPO,WDSR-TPO和TTRTPO三种轮作模式的油菜季WUE无显着差异。6、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表现为DDSR-DSO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DDSR-TPO、WDSR-DSO和WDSR-TPO,而TTR-DSO和TTR-TPO经济效益最低。其中,DDSR-DSO和DDSR-TPO的经济效益均显着高于TTR-TPO稻油轮作模式,且分别比TTR-TPO平均提高了15.2%和8.7%;而DDSR-DSO和DDSR-TPO高的经济效益与其人工和灌溉投入较少有关。结论:鉴于DDSR-DSO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率高,水分消耗量少和周年产量相对较高,是一种适宜在干旱缺水,降雨较少的地区的高产高效的稻油轮作模式。而与TTR-TPO相比,WDSR-DSO和WDSR-TPO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但其水分消耗量大,因此,可作为降雨量充足地区的一种稻油轮作模式。

汪浩,张强,张文地,李思宇,黄健,朱安,刘立军[3](2020)在《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再生稻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一种两收,能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增加水稻总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再生季有效穗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重要因子,而有效穗数取决于再生芽萌发能力。提高再生稻腋芽萌发能力对提高再生季水稻产量有关键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再生稻发展现状,综述了腋芽萌发能力和其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腋芽能力的技术措施等,并提出了未来加强再生稻腋芽萌发的研究重点,以期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付运跃[4](2018)在《湘北丘陵区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质杂交稻泰优390是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公布的第一批再生稻主推品种。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是丘陵区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确保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夺取高产,头季稻要抓好适时播栽、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预防倒伏、适时收割、确定留桩高度等关键技术,再生稻要抓好田间清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再生稻安全齐穗期和争取多发有效穗进行了探讨。

黄世铅[5](2018)在《嘉优99机插再生稻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通过对嘉优99机插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探索嘉优99作为再生稻种植的适应性与丰产性,总结闽北水稻机械化生产及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闽北水稻机械化生产和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

何光亮[6](2018)在《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山栏稻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山区的旱稻,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生态和经济价值,但山栏稻多数品种表现为高秆、株型不良,产量不高,在栽培管理方面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刀耕火种栽培模式,已不符合现代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新形式,亟需发展新的栽培模式。另一方面,杂草危害山栏稻生产,其种类较多,具有繁殖快、生长旺盛、吸收养分强的特点,如不及时防除,与山栏稻竞争光、热、水和肥等,致使水稻生长不良,产量下降,严重的甚至绝收。以前山区旱种山栏稻清除杂草一般采用人工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农民结构变化,水稻种植方式由手工移栽向机械化、轻简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的农艺性状的影响,使其由传统山地旱作转为大田旱作和常规水作,辅以有效的杂草防除方法,寻求在新形势下发展优质高产山栏稻的新途径,既要使得““山栏下山””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又要让山栏在下山后的水作条件下高产、高效和优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裸地旱作相比,覆盖旱作生育期缩短了 5-7 d,田间土壤含水量为覆盖水稻秸秆>覆盖无纺布>裸地旱作;杂草防效为覆盖无纺布>覆盖水稻秸秆>裸地旱作,覆盖无纺布总体防草效果在59.62%-94.75%之间,覆盖水稻秸秆防草效果在35%-74.43%之间;三种覆盖方式之间实际产量无显着差异,覆盖无纺布较裸地旱作增产3.3%。覆盖无纺布和覆盖稻草秸秆较裸地旱作理论产量增加21.29%和8.43%,其中覆盖无纺布显着性增加,覆盖稻草秸秆与覆盖无纺布和裸地无显着差异,覆盖旱作能够增加产量,又能发挥保水和防草等作用,其中无纺布在防治杂草、保墒、增产方面最为突出。2.山栏稻由旱作改为水作后,各个生育期均提前,各个产量因子均表现较好,产量提高26.2%。水作较旱作增加根系中柱直径、中柱面积、中柱面积与根横截面积比值,加快水分和养分在根中纵向输送速率。减少了皮层与基本组织厚,但增加了其细胞层数,茎秆细胞排列紧密,提高茎秆韧性。3.直播使生育期缩短,整个生育期比插秧和抛秧提前11d和6d。产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直播>抛秧>插秧,直播产量最高的主要原因是抛秧和插秧能够节省秧苗,减少的秧苗数对产量影响大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插秧单株穗重显着大于直播和插秧,可以看出插秧较直播和抛秧增产潜力很大。插秧和抛秧比直播根系输送水和养分更加及时。水分、矿物元素物质在中柱输送速率大小依次为插秧>直播>抛秧。抛秧稻根系吸收水分速率大于直播稻和插秧稻,直播稻和插秧稻之间水分吸收速率无显着差异。插秧稻增加了茎维管束数量,减少了大维管束之间的距离,皮层与基本组织小,中间细胞层数多,细胞排列紧密,所以插秧稻水分和养分在体内转运效果好,养分供给充分茎秆韧性好抗倒伏。4.不同栽培密度对山栏稻单株穗重、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最为显着,山栏稻最优的栽培密度为5寸即行株距16.5 cm×25 cm。

梁安民[7](2017)在《水稻成蘖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分蘖是单子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也是通过影响成穗数进而影响水稻单产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并受栽培环境、植物营养及激素水平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其中又以遗传因素最为重要。深入研究不同遗传背景下水稻分蘖的特性,对有效地调控分蘖发生、选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水稻品种成蘖特性及其与其它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4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针对分蘖动态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水稻不同品种间的分蘖特性差异极大。根据最大茎蘖数出现时间的不同,将供试品种大致分为3大类:第1类品种分蘖发生较早,至播种后45天时即达到最大茎蘖数,其后分蘖数略有减少;第2类品种的分蘖发生相对要迟一些,在播种后52天时达到最大茎蘖数,其后分蘖数略有减少;而第3类品种的分蘖到播种后59天时还在继续增长,在其整个分蘖期内无明显的分蘖盛期,并且该类别中大部分品种的茎蘖数都大于10。从日均分蘖增长量上来看,3类品种表现为:第1类品种(0.333)>第2类品种(0.316)>第3类品种(0.290),但3者之间差异性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分蘖历期是指水稻从分蘖开始时至达到最大茎蘖数时的天数,其反映的是水稻分蘖的集散程度,分蘖历期越短,水稻的分蘖发生就越集中,也就越便于对水稻分蘖实施有效的调控措施,反之亦然。对所有供试水稻品种做茎蘖数关于时间(播种后天数)的回归分析,发现3类水稻品种的分蘖历期分别是第1类品种<第2类品种<第3类品种,说明第1类品种分蘖较集中,其次是第2类,而第3类品种的分蘖相对较为分散。对于我们在“早蘖”水稻品种的育种工作中,分蘖速率较快,分蘖历期较短(即分蘖较集中),且分蘖数适中的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材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第1类品种最佳,第2类品种次之,最后是第3类品种。对45个供试水稻品种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的有效穗数与茎蘖数呈正相关,而成穗率与茎蘖数呈负相关,说明水稻的分蘖数越多,其有效穗数就越多,而成穗率会相应地降低。每穗颖花数与茎蘖数呈负相关,尤其与分蘖后期茎蘖数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早期茎蘖数也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着,说明分蘖后期的茎蘖数对每穗颖花数的影响要大于早期的茎蘖数,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早期分蘖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部分消亡(即无效分蘖),从而削弱了这种相关性。在水稻育种工作中,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分蘖早发的品种,因为越早发生的分蘖,该分蘖就越早进入到营养自养阶段,也就越早可以自身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从而就有更充足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穗部,以供穗子的发育和水稻颖花的形成,反之,后期的分蘖一般不能成穗,即使成穗,也由于能量的积累不足,而出现穗部发育不良,导致穗子偏小,同时也可能会因缺乏能源致使灌浆不足,使结实率偏低。所以,尽量抑制后期分蘖的发生,是减少发育不良穗子以及提高结实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另外,成熟期单茎干重与茎蘖数呈负相关,而与每穗颖花数呈正相关性,说明水稻的分蘖数越多,水稻植株的单茎干物质量就越小,从而影响到每穗颖花数。以16个主要表型性状为基础,对45份水稻材料做聚类分析,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将其归类为A、B、C、D共4大类。其中C类品种的平均茎蘖数为6.75个,平均每穗颖花数为309.28,属于茎蘖数较少、穗子大、分蘖发生较早的高产品种。D类品种与C类相似,但茎蘖数略多于C类品种,且每穗颖花数要少于C类品种。而A类和B类品种则是表现为分蘖力强,分蘖发生较迟,成熟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较小,穗粒数也较小。综上所述,我们研究组认为,选择分蘖发生较早、分蘖力适中、成穗较早且穗子大小差异不大的水稻品种,即“早蘖均穗”品种,有利于水稻群体的结构优化和产量提高。

姬静华[8](2016)在《鲜食玉米和水稻对淹水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华南地区降水丰沛,鲜食玉米和水稻常因降水过多遭受淹涝而减产。研究淹水对鲜食玉米和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对制定淹涝防御措施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分别以鲜食玉米(华美甜168、华美糯7号)和水稻(天优998、桂农占)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淹水的方法,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进行不同淹水历时的处理(水稻另设有不同淹水深度),研究了鲜食玉米和水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对淹水的响应。鲜食玉米对淹水响应的结果如下:(1)淹水抑制了玉米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新生叶的出生速率,加速了老叶衰老脱落的速度,使其株高降低、可见叶片数减少,影响程度随生育时期的后移变小。(2)淹水使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春季活性下降,秋季则升高。(3)无论在苗期、拔节期还是抽雄吐丝期,淹水后鲜食玉米的产量均显着下降,淹水4d导致华美甜168的鲜重下降13.82%47.07%,华美糯7号减产7.87%51.75%,穗粒数的减少是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水稻对淹水的响应结果如下:(1)淹水促进了水稻的伸长生长,抑制了新生蘖的出生速率,影响了后生蘖的生存,导致水稻株高增高,分蘖数下降,没顶淹影响比2/3淹大。(2)淹水降低了水稻叶片的SPAD值,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了叶片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3)淹水降低了水稻的产量,综合比较导致产量下降的因素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粒数对淹水的响应表现不一。天优998孕穗期淹水后减产最为严重,桂农占灌浆期淹水后产量损失最重。(4)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则上升,以灌浆期和乳熟期淹水后稻米品质变劣最为严重。

王红妮,王学春,陈永军,李军[9](2016)在《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为该逆境下水稻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四川盆地常用的36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四川遂宁分别选择低温潜沼性稻田和非低温潜沼性稻田(CK)进行同期种植,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株高和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1)与非逆境相比,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均显着降低;分蘖数降低程度与T值(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6(P<0.01),成穗率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8(P<0.01)。2)与非逆境相比,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穗长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均有所缩短,其缩短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1);所有参试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均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与T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3)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不同,参试的36个品种中,C优130、C优2095、川香3号、冈优188、泸优5号、内5优306、内5优317和协优027的T值均超过了12,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4)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9(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95(P<0.01)。【结论】T值可以用来评价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适应能力,T值越高,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的程度越小。

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蒋鹏,郭晓艺,刘茂[10](2015)在《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着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二、杂交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育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交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育秧(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产量及其构成
        1.3.2 花粉活力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2)稻油轮作系统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和油菜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轻简化种植模式较传统种植模式的优势
    1.2 直播稻研究概述
        1.2.1 直播稻的分类
        1.2.2 直播稻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1.2.3 国内直播稻现状
    1.3 油菜研究概述
        1.3.1 我国当前油菜生产现状
        1.3.2 直播油菜产量与群体结构特征
        1.3.3 直播油菜面临的问题
    1.4 稻油轮作概述
        1.4.1 稻油轮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田间管理
    2.4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气象数据
        2.4.2 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2.4.3 植株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4 经济效益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与气象数据
    3.2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差异比较
        3.2.1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2.2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3.2.3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3.2.4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3.3 水稻季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的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3.4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群体的结构特征与产量表现
        3.4.1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株高表现
        3.4.2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茎粗表现
        3.4.3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单位面积根重表现
        3.4.4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地上部生物量表现
        3.4.5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3.5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水分利用效率
    3.6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周年生育期和周年产量的比较
    3.7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周年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3.8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的群体结构特征和产量差异
    4.2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
    4.3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下油菜的群体特征和产量
    4.4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周年产量分析
    4.5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
    4.6 不同稻油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4.7 稻油轮作双直播可行性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再生力
    1.1 再生稻生产现状
    1.2 再生稻再生能力
2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
3 再生稻腋芽萌发能力的影响因素
    3.1 水稻品种
    3.2 灌溉方式
    3.3 养分供应
    3.4 留桩高度
    3.5 温光条件
    3.6 激素
4 提高腋芽再生能力的措施
    4.1 品种选择
    4.2 播种期
    4.3 留桩高度
    4.4 肥水管理
5 研究展望
    5.1 轻简化机收低节位强再生能力再生稻栽培技术
    5.2 外源激素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的机理及应用
    5.3 干湿交替灌溉对再生稻腋芽萌发影响

(4)湘北丘陵区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效益分析
2 头季稻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栽, 合理密植
    2.2 平衡施肥
        2.2.1 施足底肥
        2.2.2 及早追肥
        2.2.3 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
    2.3 科学灌溉
    2.4 防治病虫害
    2.5 预防倒伏
    2.6 适时收割
    2.7 确定留桩高度
3 再生稻培管技术
    3.1 田间清理
    3.2 科学灌溉
    3.3 合理施肥
        3.3.1 补施发苗肥
        3.3.2 叶面喷肥
    3.4 防治病虫害
    3.5 适时收获
4 问题探讨
    4.1 关于再生稻安全齐穗期
    4.2 关于争取再生稻多发有效穗

(5)嘉优99机插再生稻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插再生稻在闽北的发展历程
二、机插再生稻品种选择
三、机插再生稻试验区设置
四、机插再生稻栽培关键技术
    (一) 头季稻栽培技术
        1.育秧管理
        2.水肥管理
        3.病虫害防治
    (二) 再生稻栽培技术
        1.合理施肥
        2.适时烤田
        3.适时收割, 合理留桩
        4.及时复水, 施足催芽肥
        5.养根保叶, 促齐穗
        6.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五、结果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6)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旱稻生产现状
        1.1.1 旱稻生产概述
        1.1.2 我国旱稻生产状况
        1.1.3 旱稻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海南山栏稻研究进展
        1.2.1 海南山栏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1.2.2 山栏稻栽培技术研究
    1.3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3.1 水稻栽培方式
        1.3.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影响
        1.3.3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影响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根和茎的影响
        1.4.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根的影响
        1.4.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茎的影响
    1.5 不同栽培方式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1.5.1 田间杂草发生规律
        1.5.2 覆盖旱作对田间杂草的影响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及杂草的影响
    2.1 供试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2.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1.4 数据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山栏稻主要生长阶段的完成日期
        2.2.2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
        2.2.3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株高和分蘖数的影响
        2.2.4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对田间杂草干重的影响
        2.2.5 不同株间覆盖方式的山栏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讨论与结论
3 水旱栽培对山栏稻根茎解剖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3.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3.1.5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稻主要的生育时期
        3.2.2 山栏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及产量变化
        3.2.3 水旱栽培方式对根解剖结构的影响
        3.2.4 水旱栽培方式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4 不同移栽模式对水作山栏稻产量及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4.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4.1.4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稻主要的生育时期
        4.2.2 不同移栽模式对山栏稻产量的构成因素及产量影响
        4.2.3 不同移栽方式对根解剖结构的影响
        4.2.4 不同移栽方式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移栽方式对山栏稻形态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2 不同移栽方式对山栏稻成熟期根系解剖影响
        4.3.3 不同移栽方式对山栏稻成熟期茎解剖结构影响
5 不同栽插密度对水作山栏稻产量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地概况
        5.1.3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5.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5.1.5 数据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栽插密度对海南山栏稻产量的影响
        5.2.2 不同种植密度对海南山栏稻农艺性状影响
        5.2.3 不同栽插密度对海南山栏稻干重和经济系数的影响
    5.3 讨论
6 结论
    6.1 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6.2 不同栽培方式对田间杂草防效
    6.3 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水稻成蘖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背景
    1.2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理想株型
        1.2.1 水稻株型的研究历史
        1.2.2 水稻分蘖对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1.2.3 水稻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
        1.2.3.1 根部性状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1.2.3.2 水稻茎秆性状对抗倒伏力的影响
        1.2.3.3 叶片性状与群体结构的关系
        1.2.3.4 分蘖性状与群体结构
        1.2.3.5 穗部性状与理想株型
    1.3 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与规律
        1.3.1 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
        1.3.2 水稻分蘖发生的一般规律
    1.4 水稻分蘖的影响因素
        1.4.1 环境因素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1.4.2 氮素及其他矿物质元素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1.4.3 植物激素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1.4.3.1 生长素对分蘖的影响
        1.4.3.2 细胞分裂素对分蘖的影响
        1.4.3.3 独脚金内酯对分蘖的影响
        1.4.3.4 脱落酸对分蘖的影响
    1.5 数据分析方法
        1.5.1 回归分析
        1.5.2 主成分分析
        1.5.3 聚类分析
第二章 水稻不同品种的分蘖动态分析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对本研究所选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性统计
        2.2.3 主要器材
        2.2.4 实验设计与管理
        2.2.5 样品处理方法
        2.2.6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水稻不同品种茎蘖动态的分型
        2.3.2 水稻茎蘖数与播种后时间的回归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器材
        3.2.3 实验设计与管理
        3.2.4 样品处理方法
        3.2.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水稻分蘖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2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3.3 对45个供试水稻品种做聚类分析
        3.3.4 对两种分类方式结果的比较
    3.4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鲜食玉米和水稻对淹水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淹水对作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1.1.2 淹水对作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1.3 淹水对作物生育时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1.1.4 作物耐淹水胁迫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淹水对鲜食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玉米的栽培与管理
        2.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2.2.4 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
        2.3.1 淹水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2.3.2 淹水对玉米可见叶片数的影响
        2.3.3 淹水对玉米叶片SPAD值的影响
        2.3.4 淹水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5 淹水对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6 淹水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2.3.7 淹水对玉米叶片伤害度的影响
        2.3.8 淹水对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3.9 淹水对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3.10 淹水对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淹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水稻的栽培与管理
        3.2.3 试验设计与处理
        3.2.4 主要测定指标及方法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
        3.3.1 淹水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3.2 淹水对水稻分蘖数的影响
        3.3.3 淹水对水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
        3.3.4 淹水对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5 淹水对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3.6 淹水对水稻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7 淹水对水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8 淹水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9 淹水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3.10 淹水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鲜食玉米对淹水的响应分析
        4.1.2 水稻对淹水的响应分析
        4.1.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4.2 结论
        4.2.1 鲜食玉米对淹水的响应
        4.2.2 水稻对淹水的响应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域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取样与统计
        1.3.1田间取样
        1.3.2计算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
    2.2 不同耐受能力杂交水稻分蘖动态变化
    2.3 不同耐受能力杂交水稻株高动态变化
    2.4 不同耐受能力杂交水稻的穗部性状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10)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再生稻的作用与生产现状
    1.1再生稻的作用
    1.2再生稻生产现状
2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强再生力品种形成机理
    2.1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
    2.2强再生力品种形成机理
3再生稻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及其调控原理
    3.1强再生力品种的库源特征与鉴定方法
    3.2促芽肥对再生力的作用机理与施肥效应
    3.3头季稻基部叶片对再生稻产量的贡献与纹枯病防治
    3.4头季稻根系活力对再生力的作用与烤田效应
    3.5头季稻成熟度对再生力影响与收割期
    3.6再生稻品种类型与留桩高度
4再生稻高产高效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4.1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与调控
    4.2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4.3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影响与措施
5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展望
    5.1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研究
    5.2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原因及其调控途径研究
    5.3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
    5.4适应机械插秧与收割的再生稻配套技术研究

四、杂交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育秧(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2]稻油轮作系统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和油菜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的影响[D]. 袁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3]腋芽萌发能力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汪浩,张强,张文地,李思宇,黄健,朱安,刘立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3)
  • [4]湘北丘陵区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付运跃. 种子科技, 2018(11)
  • [5]嘉优99机插再生稻栽培技术[J]. 黄世铅. 科学种养, 2018(11)
  • [6]不同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D]. 何光亮. 海南大学, 2018(01)
  • [7]水稻成蘖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D]. 梁安民. 武汉大学, 2017(07)
  • [8]鲜食玉米和水稻对淹水的响应[D]. 姬静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9]四川常用杂交水稻耐低温潜沼性逆境的差异性[J]. 王红妮,王学春,陈永军,李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0]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蒋鹏,郭晓艺,刘茂.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9)

标签:;  ;  ;  ;  ;  

杂交水稻分蘖节、茎节再生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