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传动轴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变速传动轴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一、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玉[1](2002)在《变速传动轴承设计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速传动轴承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特种轴承,兼具变速与支承两种功能,性能上有很多优点,目前国内很多厂家正批量生产,其中以长沙晨光特种减速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为最大。 为解决产品设计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变速传动轴承中传动机构的机构学理论及传动特性,对其最关键的部件——内齿圈的齿廓形成与加工进行了’专题研究,给出了理论齿廓方程及曲线仿真,为产品的自动化设计与生产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分析 系统分析了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得出了内齿圈齿数、活齿数与传动比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高效率、低磨损的传动优选方案。 2、主要部件的受力分析,强度校核与效率计算 给出了主要部件的强度校核与效率计算公式,为产品的自动设计和优化设计打下了技术基础。 3、偏心距的确定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根据激波器的特征,分析了偏心距对传动结构和传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确定偏心距的理论方法。 4、内齿圈理论齿廓方程的精确推导 对内齿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导出了精确的内齿圈理论齿廓方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曲线仿真,为内齿圈的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5、内齿圈加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内齿圈的齿廓特性和工作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数控插齿机床进行基本齿廓成型,利用数控磨床进行齿廓修形的组合加工方法。 6、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滑动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深入分析了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推出了变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速传动轴承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滑动率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定 性分析。 7、变速传动轴承的CAD系统方案设计 综合运用CAD 技术、计算机仿真理论,设计了一个实用的 变速传动轴承CAD 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根据客户要求对变速传 动轴承进行优化设计,自动绘制图纸和动态仿真,而且能够直接 驱动数控机床进行内齿圈齿廓的数控加工。 8、提出了内部结构改进的思路 对变速传动轴承的内部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 各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对其机构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杨文敏[2](2008)在《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动力学方法对变速传动轴承的性能参数和运动规律进行了理论推导,分别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传动性能试验对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有关参数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变速传动轴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了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关键零件的结构参数、传动机构的运动参数和传动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为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结合三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和Solidworks,运用ADAM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动态仿真,得到了相关的测试曲线。再通过传动性能实验测定了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比、效率等传动参数。将仿真结果、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对比,发现三者很接近,证明了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信性。第三,用ANSY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机座的抗弯刚度有待加强,提出在机座的两侧各增加一块加强筋,改进后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变速传动轴承的固有特性显着提高,改进是正确合理的。总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变速传动轴承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和模态分析,为进一步的传动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为变速传动轴承的改进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借鉴。

邹建林[3](1991)在《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变速传动轴承是既有减速箱的变速功能,又具有滚动轴承支承功能的特殊轴承。它具有传动效率高、噪声低、结构受力合理、极强的过载和抗冲击载荷能力以及使用特别安全等优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变速传动轴承的特点、传动原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整个CAD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附图4幅,参考文献5篇。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4](2006)在《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本例设计的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集产品设计、成品仿真、数控加工于一体,可以显着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介绍了该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变速传动轴承分析设计算法、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策略,给出了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主流程图。

陈虹微,杨燕珍[5](2016)在《基于Solidworks和ADMAS的凸轮式行星传动轴承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凸轮式行星传动轴承集合了变速器的变速传动作用和轴承的支承作用。在分析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内齿圈齿廓曲线数学方程,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虚拟样机模型,再用ADMAS软件进行输出速度和推杆与内齿圈间接触力仿真;通过分析仿真结果,调整零件的尺寸,方便、快速、准确地实现结构尺寸的设计校核和优化。设计的轴承受力合理,传动比误差小,速度波动幅度小,传动更加平稳。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潘存云[6](2005)在《变速传动轴承演变及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变速传动轴承历史发展 ,分析了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演变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速传动轴承性能改善和结构改进的新思路 ,对变速传动轴承及其活齿传动机构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坤玉,蔡海鹏,黄艺,熊轶娜[7](2004)在《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变速传动轴承中内齿圈齿廓的性质和廓形加工的目标 ,在对变速传动轴承理论齿廓曲线方程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数控插齿机进行内齿圈齿廓基本成型 ,采用数控磨床进行分段修形 ,并推导出了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 ,给出了各个参数的确定方法 ,对解决变速传动轴承以及采用推杆活齿的传动机构内齿圈的数控加工与修形问题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坤玉,黄登虹,黄艺,蔡海鹏[8](2007)在《变速传动轴承结构设计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变速传动轴承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变速传动轴承的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根据磨损工况,给出了高效低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原则,不仅对于变速传动轴承,对于采用了推杆活齿机构的各种活齿传动形式的结构设计,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9](2005)在《推杆活齿传动机构偏心距取值的理论分析》文中指出根据变速传动轴承中推杆活齿传动机构偏心距对传动结构和传动性能的影响,对偏心距取值的理论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满足连续传动平稳性能的取值方法,对指导变速传动轴承以及采用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杨坤玉,蔡海鹏[10](2004)在《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磨损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分析变速传动轴承中内齿圈齿廓与外滚子间的磨损实况及相对滑动,计算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两者间的相对滑动率。指出在非工作状态下,外滚子和内齿圈间的磨损更剧烈,因此必须尽量避免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在非工作状态的接触。同时提出了改善两者之间相对滑动磨损的具体建议。对变速传动轴承以及采用推杆活齿的传动机构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变速传动轴承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变速传动轴承研究状况概述
    §1.2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研究
    §2.1 变速传动轴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与传动比计算
    §2.3 高效低磨传动方案的选择
第三章 受力分析、效率计算与强度校核
    §3.1 推杆的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
    §3.2 效率计算
    §3.3 强度校核
    §3.4 偏心距对传动结构与传动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的专题研究
    §4.1 内齿圈齿廓曲线方程的推导与仿真
    §4.2 内齿圈齿廓的加工及精度控制
    §4.3 内齿圈齿廓的修形
    §4.4 滑动率对活齿啮合传动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CAD系统方案设计
    §5.1 变速传动轴承CAD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2 主要算法及分析设计模块主程序流程图
    §5.3 运动模拟与图形仿真
第六章 变速传动轴承内部结构的改进思路
    §6.1 结构演变及分析
    §6.2 对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
    §6.3 推杆传动结构尺寸的优化设计原则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工作小结
    §7.2 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推杆活齿传动的结构演变过程
    1.3 变速传动轴承的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及内齿圈的齿廓曲线
    2.1 变速传动轴承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变速传动轴承传动的基本结构
        2.1.2 变速传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2.1.3 传动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
    2.2 内齿圈的齿廓曲线
        2.2.1 推杆活齿传动的等效低副机构
        2.2.2 内齿圈的齿廓曲线方程
        2.2.3 内齿圈齿廓的曲率半径
        2.2.4 内齿圈齿廓的压力角
    2.3 推杆活齿传动的运动分析
        2.3.1 传动圈固定时的运动分析
        2.3.2 内齿圈固定时的运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力学分析和效率
    3.1 静力学分析
        3.1.1 移动副双面接触时的受力分析
        3.1.2 移动副单面接触时的受力分析
    3.2 推杆活齿传动的啮合效率分析
        3.2.1 单个活齿的啮合效率
        3.2.2 推杆活齿传动的啮合效率分析
    3.3 动力学分析
        3.3.1 单个推杆活齿的受力分析
        3.3.2 推杆活齿的变形协调方程
    3.4 动力学模型
        3.4.1 单排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3.4.2 双排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多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4.1.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1.2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4.1.3 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4.2 ADAMS软件简介
        4.2.1 ADAMS的主要功能
        4.2.2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的主要步骤
    4.3 几何模型的建立
        4.3.1 几何建模技术要点
        4.3.2 复杂曲面零件的建模
    4.4 物理模型的建立
        4.4.1 主要内容
        4.4.2 力学模型的创建方法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变速传动轴承推杆减速器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5.1 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及ANSYS软件
        5.1.1 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5.1.2 ANSYS软件简介
    5.2 推杆减速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实体模型的建立
        5.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模态的求解与分析
    5.4 改进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性能试验
    6.1 试验样机参数
    6.2 试验时间、地点和内容
    6.3 试验原理
    6.4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及其性能
    6.5 试验方法及测试结果
    6.6 结果分析与讨论
        6.6.1 传动比与运动精度
        6.6.2 机械传动效率
        6.6.3 噪声与温升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CAD/CAM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 人机交互接口
    2.2 分析设计模块
    2.3 评价模块
    2.4 绘图与装配模块
    2.5 数据库管理模块
    2.6 数控仿真与加工模块
3 分析设计
    3.1 主要算法
    3.2 数学模型
        3.2.1 确定推杆长度的数学模型
        3.2.2 确定偏心距的数学模型[5]
        3.2.3 内齿圈齿廓的数学模型[5]
        3.2.4 内齿圈齿廓修形的数学模型
        (1) 齿顶段修形后的齿廓方程为
        (2) 中段修形后的实际齿廓方程为
        (3) 齿根段修形后的曲线方程为
        3.2.5 推杆活齿传动效率计算的数学模型
    3.3 CAD/CAM系统仿真策略
4 结束语

(6)变速传动轴承演变及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结构演变及分析
    1.1 日本提出的圆盘凸轮式减速器和圆柱凸轮式减速器
    1.2 1979年我国首次提出的推杆减速器结构
    1.3 1985年我国提出的推杆针轮减速器结构
    1.4 1985年我国提出的双滚柱推杆减速器结构
2 变速传动轴承传动机构改进过程中的思路分析
3 变速传动轴承性能改善与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
    3.1 采用摆动活齿传动机构, 设计新的变速传动轴承
    3.2 采用外激波与以轴承代替滚子的新型传动机构
4 结论

(7)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理论齿廓曲线方程的仿真与分析
2 内齿圈的加工与齿廓精度控制
3 内齿圈齿廓修形的目标和方法
4 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求解与分析
    4.1 齿廓中段的修形
    4.2 齿顶段的修形
    4.3 齿根段的修形
5 结论

(8)变速传动轴承结构设计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变速传动轴承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 内齿圈和外滚子之间的磨损状况分析与对策
3 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磨损状况与结构尺寸确定
4 优化设计原则

(9)推杆活齿传动机构偏心距取值的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偏心距对传动结构及其相应参数的影响
    1.1 偏心距对激波器幅度的影响
    1.2 偏心距对推杆运动行程的影响
    1.3 偏心距对内、外滚子中心轨迹以及内齿圈齿廓方程的影响
        1) 内滚子中心轨迹
        2) 外滚子中心轨迹 (即内齿圈理论齿廓方程) (参见文献[3])
        3) 内齿圈实际齿廓曲线方程 (参见文献[3])
    1.4 偏心距对总体啮合效率的影响
2 偏心距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3 在理论上确定偏心距的取值原则
4 结论

四、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变速传动轴承设计理论研究[D]. 杨坤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01)
  • [2]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D]. 杨文敏. 湖南大学, 2008(12)
  • [3]变速传动轴承计算机辅助设计[J]. 邹建林. 轴承, 1991(01)
  • [4]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J].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 轴承, 2006(05)
  • [5]基于Solidworks和ADMAS的凸轮式行星传动轴承设计研究[J]. 陈虹微,杨燕珍. 龙岩学院学报, 2016(02)
  • [6]变速传动轴承演变及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J].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潘存云. 机械设计, 2005(01)
  • [7]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分析与研究[J]. 杨坤玉,蔡海鹏,黄艺,熊轶娜. 机械传动, 2004(01)
  • [8]变速传动轴承结构设计的优化[J]. 杨坤玉,黄登虹,黄艺,蔡海鹏. 轴承, 2007(03)
  • [9]推杆活齿传动机构偏心距取值的理论分析[J].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 现代制造工程, 2005(08)
  • [10]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磨损研究[J]. 杨坤玉,蔡海鹏. 机械制造, 2004(06)

标签:;  ;  ;  ;  ;  

变速传动轴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