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星通讯技术在寻呼领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连佳,何金平,王炳轩,张龙,徐渐晗[1](2021)在《小型LNG船通讯系统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按照LNG运输船对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的要求,需提供LNG运输船及船只之间、船与陆地之间的有线及无线的通讯系统。本文以小型LNG运输船为应用目标,设计一套完整的自动化通讯系统,来满足小型LNG运输船的通讯需求。该方案提出的通讯系统能够将工作指令准确、迅速的传达,保证日常生产和安全航行,对船舶通讯系统详细设计提供指导。
李其蒙[2](2020)在《移动物联网在云南移动的应用解决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而窄带物联网技术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已逐步参与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为了尽快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国内各大运营商亦在积极探索物联网业务。中国移动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对物联网,尤其是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非常重视。作为移动公司的一名基层员工,作者结合岗位经验和市场现状,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设计出了两套符合市场需求且具有实用性的应用方案。本篇论文中,作者首先对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增加运营商物联网技术商用的场景多样性。其次,以“智能烟感”和“智慧路灯”为应用场景,通过对比已有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对几个应用场景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相关完善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其中,作者对方案业务、功能、性能等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出了方案的框架架构和组网方式,还对硬件实现进行了介绍,并对控制器技术参数进行了说明。两个方案均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运营商的各种应用平台,将传统“哑资源”智慧化,增加人与万物的交互体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智能烟感”和“智慧路灯”两个应用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并且让“高大上”的技术真正落地,为打造一个充满智慧的物境贡献绵薄之力。
李鹏展,郑皆倞,苏晓玉,梁金义,靳柯[3](2020)在《“互联网+”低空资源一体化云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空产业是商业航空航天的重要发展领域,建立完善的低空资源管理体系对国民经济、航空安全、军事安防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解决以无人机产业和通航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发展长期受技术手段和信息壁垒制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互联网+"低空资源协同开发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通过低空物联网建设和航空资源需求整合,建设涵盖"设备制造-飞行保障-数据服务-智能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体系。为低空飞行的实施、管理及应用提供开放平台,为行业用户空域开发、飞行器智能管理和跨域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高效获取提供有效途径,打造以需求为主导的"互联网+"低空经济新生态。
林婷[4](2020)在《反垄断法视角下的企业拆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拆分企业作为一种反垄断纠正手段,对引入市场竞争有着特殊的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从1890年到1999年运用企业拆分制度的案例已经说明了企业拆分在反垄断法上的重要作用,而我国电信行业、电力行业的改革也同样说明了建立企业拆分制度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但我国在立法上并未构建企业拆分制度。企业拆分制度作为一项严厉的反垄断制裁手段,应当被审慎地应用在反垄断领域。如何正确分析企业拆分的利弊,如何利用企业拆分制度达到开放市场的目的,是构建我国企业拆分制度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美国通过多个案例的演绎,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拆分制度。分析美国企业拆分制度的实体构造与程序构造,对我国更好地、更审慎地运用企业拆分这一严格的制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历史上对企业拆分制度应用的案例,总结归纳企业拆分制度在我国反垄断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总结分析我国在应用企业拆分制度上的不足之处。其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域外企业拆分制度的应用,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及乌克兰企业拆分制度的应用。最后,通过对比我国企业拆分制度应用与域外企业拆分制度,分析应当如何构建我国反垄断法下的企业拆分制度。
汤容[5](2020)在《数字不平等: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及其回应策略》文中认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鲜明的时代特征。信息环境的改变触发了机会获得的差异。传统不平等及其治理发生了一个显着变化:基本不平等正在减少,但是与能力相关的不平等始终顽固并且在以新的形式增加,典型的例子就是以能力和未来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不平等。全球数据表明,有36亿人口处于离线,在中国的最新报告中,非互联网用户也有近5亿人口。除互联网物理接入,数字技能和素养的问题成为了全球面临的最新难题。数字不平等,是在摆脱数字鸿沟简化二元导向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更具有前沿性和包容性,被学界认为是数字鸿沟的最新成果。在第二章中,文章搭建了数字不平等的可行能力框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差异,分别可以理解为物理访问层面、数字技能与意识层面,以及改善生活和抵御风险的高级可行能力层面。在第三章中,文章对全世界以及部分国家的数字不平等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移动技术推动了数字鸿沟的弥合,但还面临着:持续、高质量的连接,有技能和意识的中高级能力差异。而目前的治理行动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治理模式也较为混乱。由于缺乏互联网访问的条件,良好的技能、素养和意识,一些专为传统不平等设计的、依赖技术变革的社会治理措施,将受到来自数字不平等的多项挑战。在第四章,文章归纳了数字不平等已经或即将触发的多项挑战,包括组织不确定性的背景、对公平的威胁以及政府在数字公共服务过程中遗失的平等对待和包容。最后,文章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治理框架,对这些挑战作出了回应。在以能力为核心的差异发展中,数字不平等可以作为未来不平等的重要代表,需要引起社会治理的重视,通过合适的职能托底,包容的设计,和诸多行动者的努力,才能尽可能避免它的危害。
徐铭骏[6](2019)在《国有通信企业混改后的监管问题对策研究 ——以徐州联通为例》文中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具有国家战略计划、国计民生以及宏观调控等事关重大的职能;另一方面,国有垄断企业自身也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因此,国有垄断企业总是寻求经济目标和公共产品之间的平衡。但由于近年来国有垄断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下降,国有垄断企业逐渐暴露出了创新能力不足、政企不分和腐败等问题。国有垄断企业陷入困境,必须改革。在最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徐州联通公司被列为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徐州联通将与民营企业推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在基础通信业务方面与互联网公司产品在业务方面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徐州联通能否将融合后通信业务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政府监管的视角,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相关通信企业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而分析了既往政府在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系统的提出了从建立及完善电信监管的法律体系,完善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构建融合监管体制等加强政府监管的方法、途径。
苏俊盼[7](2019)在《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采集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逐步深入到了生活各个方面,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无线采集终端功耗大的特点极大的制约了物联网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因此,设计一种功耗低、体积小的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NB-IoT通信网络,通过研究远程采集终端不同状态下的功耗和分析功耗影响因素,设计出一种低功耗远程采集终端系统,并应用于水务行业,进一步验证采集终端的实用价值。在终端硬件设计上,首先详细分析现有可用芯片特性,选择STM8L052C6作为系统中央处理器,选择SIM7020C作为通信模块,然后设计并实现微功耗控制器模块、通讯模块、接口电路、电源模块等电路,保证硬件的低功耗。在终端软件设计上,设计了数据采集软件并以32轮迭代TEA算法进行加密,设计了上下行通信软件以JSON数据格式将数据封装到CoAP协议的Payload部分进行数据传输,设计了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等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了低功耗管理软件以进一步降低软硬件总体功耗。终端测试结果表明,在3.7V9.8Ah电池容量、采集15分钟/次、传输6小时/次的理想状态条件下,采集终端具有可工作6.8年的低功耗特性,而且该终端具有类似普通IC卡大小的体积小特性。在水务应用测试方面,终端可以与中转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能成功解析、存储、显示数据,表明设计的基于NB-IoT的低功耗远程采集终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梅超凡[8](2019)在《基于车载无线终端的云端开发和位置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车联网系统中,基于用户历史行车轨迹,来构建位置预测概率模型,然后结合用户当前的行车轨迹来预测用户接下来的行车方向,提前预测用户行驶路线,进而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交通信息服务。论文涉及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云端软件开发,位置预测算法研究等。车联网系统主要由车载端、云端和移动端三部分组成。车载端通过GPS芯片和LoRa网络收集当前车辆和附近车辆的位置信息,并通过GPRS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包上传至云端。云端的数据解析模块对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并存储,历史轨迹分析模块会对车辆的历史轨迹点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用户行车的运动特征,建立位置预测概率模型,当用户车辆匹配到关键点后,根据概率模型,预测车辆出行路线。移动端是为驾驶员和后台管理员设计的,驾驶员可以通过移动端来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信息。本文主要工作内容是云端架构设计和软件开发以及基于历史轨迹的位置预测算法的研究,所做工作包括:1.车联网云端系统的设计开发,主要有数据解析模块、用户中心模块,车辆管理模块,车辆位置预测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服务等;2.位置预测算法研究,基于历史轨迹来预测位置的概率模型算法,并优化了该算法。增加了异常轨迹点的修复操作,通过修复异常轨迹点来保证GPS轨迹点序列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同时对关键分叉点的提取条件,新增最短距离算法进行判断,减少关键点的误判率,进一步提高位置预测的准确率。最后,通过Python仿真测试两组算法位置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位置预测算法对于大部分的行车轨迹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李小丽[9](2018)在《盘县联通分公司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通信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通信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通信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下,营销渠道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对于通信市场的营销渠道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于营销渠道建设的研究却比较少,尤其是对于县级市场的渠道建设和管理研究更是研究得很少。本文正是从县级市场角度出发,研究盘县联通的营销渠道建设,并为盘县联通的渠道建设进行管理方案设计。这对于盘县联通开展和完善渠道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联通的其他县级分公司的渠道建设有着启发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有关营销渠道的理论,通过对营销渠道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从盘县联通公司的实际出发,对盘县联通的营销环境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运用市场营销优势、劣势理论对盘县联通进行了营销优势、劣势分析。在对盘县联通公司营销环境和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之后,对渠道建设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公司渠道建设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即渠道的规模不合理、渠道功能不完善、网点布局不合理、渠道伙伴收益来源窄、渠道管理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渠道建设的全方位的管理方案,以管理目标、思路和原则为指导,设计出了营业厅管理方案、代理商管理方案和村级服务站管理方案,并为管理方案的实施给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最后,总结出了盘县联通渠道建设管理的结论。
王坤龙[10](2018)在《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MAC协议实现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低功耗广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它是专门针对当前物联网中出现的低功耗长距离场景提出的一种通信技术。低功耗广域技术为世界万物互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它的出现必将引起传统物联网的变革,并为新一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LoRa是低功耗广域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由于其超长距离、超低功耗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目前LoRa技术已部署在智能家居、智能监测、工业、农业等领域,并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本文对低功耗广域网及LoRa技术的背景、研究现状作相关介绍。对低功耗广域网的网络架构进行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网络模型、通信原理等,并分析当前主流低功耗广域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总结当前低功耗广域网中相关MAC层技术,并选取部分MAC技术进行分析。其次,对LoRa及LoRaWAN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和总结,包括技术特点及通信原理等;参考LoRaWAN协议,对传输过程所需要的帧结构进行设计,包括入网帧、数据帧、MAC命令帧及确认帧;实现了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包括MAC层传输所需要的CAD机制、数据发送、数据接收等机制。接着,通过对LoRaWAN协议的深入研究发现,协议中的多消息传输机制存在冗余的控制开销和消息传输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多帧传输机制-AMFT(Adaptive Multi-Frame Transmission Mechanism)机制。新机制修改相关的数据类型,并对ACK帧结构进行相关修改,增加了确认帧的映射域以对多个需确认帧的接收情况进行映射;同时对消息的传输流程进行优化以适应多消息的传输。然后,明确实现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MAC层通信所需的软硬件模块,基于现有的LoRa射频模块,结合STM8L开发板对LoRaWAN协议进行了实现;利用QT+C++开发语言实现了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及编码分析程序。通过开发的平台对LoRa的通信性能进行相关测试,同时,通过对原机制与新机制中多消息连续传输的实验,验证了新机制能够降低控制开销和能耗以及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对LoRa网络MAC层传输机制及低功耗策略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根据自身的研究及开发经历,给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卫星通讯技术在寻呼领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星通讯技术在寻呼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LNG船通讯系统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通讯系统构成 |
2 内部通讯系统 |
2.1 自动电话系统 |
2.2 声力电话系统 |
2.3 广播系统 |
2.4 视频监控系统 |
2.5 通用报警 |
2.6 局域网系统 |
3 外部通讯系统 |
3.1 无线电通讯系统 |
3.1.1 GMDSS无线组合台 |
3.1.2 VHF-FM无线电系统 |
3.1.3 UHF-FM移动无线电系统 |
3.1.4 NAVTEX接收机 |
3.1.5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 |
3.1.6 雷达应答器 |
3.1.7 应急双向对讲系统 |
3.1.8 卫通F站 |
3.1.9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
3.1.1 0 KU波段卫星通讯系统 |
3.1.1 1 气象站系统 |
4 助航系统 |
4.1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
4.2 通导预警终端系统 |
4.3 雾笛系统 |
4.4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 |
5 结语 |
(2)移动物联网在云南移动的应用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概述 |
1.4 窄带物联网概念 |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NB-IoT技术发展 |
2.3 NB-IoT频谱规划 |
2.4 NB-IoT物理层结构 |
2.5 NB-IoT应用架构 |
2.6 NB-IoT技术特点 |
2.7 NB-IoT安全框架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移动NB-IoT智能烟感解决方案 |
3.1 引言 |
3.2 需求分析 |
3.2.1 功能需求 |
3.2.2 性能需求 |
3.3 智能烟感系统的总体方案 |
3.4 方案总体设计 |
3.4.1 系统架构 |
3.4.2 基本业务功能的设计 |
3.5 组网设计与优化 |
3.5.1 组网设计 |
3.5.2 e Node B覆盖等级寻呼优化 |
3.5.3 高层覆盖优化 |
3.5.4 PSM休眠机制和e DRX休眠机制 |
3.6 NB-IoT智能烟感终端硬件实现 |
3.7 智能烟感终端业务实现 |
3.7.1 烟感上线 |
3.7.2 注册和周期性状态上报 |
3.7.3 火警报警 |
3.7.4 火警告警关闭 |
3.7.5 烟感故障上报 |
3.7.6 参数远程配置 |
3.7.7 烟感终端复位 |
3.8 平台功能实现 |
3.8.1 IoT应用使能平台 |
3.8.2 连接管理平台 |
3.8.3 One NET物联网平台 |
3.9 云南移动公司智能烟感测试结果 |
3.10 方案应用场景分析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移动NB-IoT智慧路灯解决方案 |
4.1 引言 |
4.2 需求分析 |
4.2.1 功能需求 |
4.2.2 性能需求 |
4.3 总体方案设计 |
4.4 系统组网方式 |
4.5 系统业务功能 |
4.6 硬件实现 |
4.7 管理平台的软件实现 |
4.7.1 实时监控功能实现 |
4.7.2 照明策略功能实现 |
4.7.3 账户管理功能实现 |
4.7.4 可视化数据报表功能实现 |
4.8 方案效益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反垄断法视角下的企业拆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2 企业拆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
2 我国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
2.1 企业拆分的法律解释与类型化分析 |
2.2 传统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 |
2.2.1 电信行业的企业拆分 |
2.2.2 电力行业的企业拆分 |
2.3 我国企业拆分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2.3.1 浓重的行政色彩 |
2.3.2 单一的拆分模式 |
2.3.3 未开放价格管制下的企业拆分 |
2.3.4 我国反垄断法企业拆分制度的缺失 |
2.4 构建反垄断法下企业拆分制度的必要性 |
2.4.1 调整市场结构 |
2.4.2 开放市场与引入竞争 |
2.4.3 保护公共利益 |
3 域外企业拆分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
3.1 美国企业拆分案例及制度构造 |
3.1.1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案 |
3.1.2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案 |
3.1.3 美国微软公司案 |
3.1.4 美国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现状 |
3.1.5 美国企业拆分制度的构造 |
3.2 经济转轨国家的企业拆分制度 |
3.2.1 俄罗斯的企业拆分制度 |
3.2.2 乌克兰的企业拆分制度 |
3.3 域外企业拆分制度的启示 |
4 我国反垄断法下企业拆分制度构建的具体框架 |
4.1 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主体 |
4.2 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标准 |
4.3 企业拆分制度的实施对象 |
4.4 企业拆分与价格管制 |
4.5 建立企业拆分制度的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数字不平等: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及其回应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概念介绍 |
一、理论基础 |
二、相关概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20世纪60-90年代:研究起源 |
二、20世纪90年代:研究分流 |
三、21世纪初:数字不平等 |
四、国内外学者的定义 |
五、研究评价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数字不平等的可行能力框架 |
第一节 从基本不平等到能力不平等 |
一、基本不平等的缓和 |
二、能力不平等的突显 |
三、数字不平等与传统不平等的相互作用 |
第二节 可行能力框架 |
一、初级能力差异 |
二、中级能力差异 |
三、高级能力差异 |
第三章 数字不平等:人类共同的发展挑战 |
第一节 全球数字不平等的现状 |
一、总体情况 |
二、新的趋势 |
第二节 国家分析 |
一、美国 |
二、中国 |
第三节 分析与总结 |
一、复合的治理主题 |
二、现有治理的总结与不足 |
第四章 数字不平等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
第一节 组织的风险:不确定性 |
一、组织行动的背景 |
二、组织行动的思路 |
第二节 职能的风险:威胁公平 |
一、影响劳动分配规律 |
二、转变市场经济权力 |
三、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
四、技术治理参与的非均衡 |
第三节 服务的风险:控制 |
一、公共服务的非均衡 |
二、享受便利的代价 |
第五章 数字不平等的回应策略 |
第一节 回应不确定性:行动者网络 |
一、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
二、建设综合型的社区技术中心(CTC) |
三、抓住技术的潜力 |
四、发挥企业的优势 |
第二节 维护公平:政府职能的托底政策 |
一、劳动保护与信息安全 |
二、信息基础建设 |
三、数字技术教育 |
第三节 减少控制:基本服务的包容设计 |
一、以用户为导向的设计与开发 |
二、专业的数字服务与评估团队 |
三、打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有通信企业混改后的监管问题对策研究 ——以徐州联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信息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2 概念的界定与基本理论概述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2 电信监管的基本理论 |
3 徐州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状况及监管现状 |
3.1 我国通信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
3.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
3.3 徐州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
3.4 徐州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3.5 国内电信企业的监管体制的沿革 |
3.6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政府监管现状 |
4 联通混改后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 监管模式尚未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 |
4.2 监管权力分配不利和监管职能分散 |
4.3 消费者权益保障尚未到位 |
4.4 电信业监管部门欠缺专业性和可问责性 |
4.5 电信监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4.6 政企并未完全实现分离 |
5 完善政府在国有通信企业混改后监管的对策 |
5.1 完善电信监管的法律体系 |
5.2 完善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 |
5.3 不断调整和完善监管手段 |
5.4 继续推进国有基础电信运营商改革 |
5.5 构建融合监管体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采集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远程采集终端国外现状 |
1.2.2 远程采集终端国内现状 |
1.2.3 物联网研究现状 |
1.3 常用LPWAN通信技术 |
1.3.1 NB-IoT技术 |
1.3.2 LoRa技术 |
1.3.3 eMTC技术 |
1.4 论文结构安排及内容 |
2 远程采集终端总体方案研究 |
2.1 需求分析 |
2.1.1 场景分析 |
2.1.2 采集终端功能需求分析 |
2.2 采集终端功耗分析 |
2.3 采集终端设计原则 |
2.4 采集终端系统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采集终端硬件系统设计 |
3.1 采集终端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控制器子系统设计 |
3.2.1 主控制器选型 |
3.2.2 主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
3.3 通信子系统设计 |
3.3.1 通信模块选型 |
3.3.2 通信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
3.4 电源模块设计 |
3.5 接口电路子系统设计 |
3.5.1 传感器接口电路 |
3.5.2 CP2105 接口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4 采集终端软件系统设计 |
4.1 终端软件系统概述 |
4.1.1 终端软件系统结构 |
4.1.2 终端软件功能设计 |
4.2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4.3 远程通信软件设计 |
4.3.1 通信模块功能设计 |
4.3.2 通信模块初始化设计 |
4.3.3 上下行通信软件设计 |
4.4 终端驱动程序设计 |
4.4.1 IIC驱动程序设计 |
4.4.2 UART驱动程序设计 |
4.5 低功耗管理软件设计 |
4.6 CoAP数据结构实现 |
4.6.1 CoAP协议概述 |
4.6.2 JSON数据格式实现 |
4.6.3 CoAP协议软件实现 |
4.7 TEA加解密算法实现 |
4.7.1 TEA算法原理 |
4.7.2 TEA算法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5 NB-IoT远程采集终端系统验证 |
5.1 测试平台 |
5.2 测试原则 |
5.3 测试目的 |
5.4 终端系统测试 |
5.4.1 测试工作状态机 |
5.4.2 采集终端入网测试 |
5.4.3 终端功耗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远程采集终端在水务系统的应用 |
6.1 我国水务系统的特点 |
6.1.1 水务系统现状 |
6.1.2 水务节点的特点 |
6.2 水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6.3 水务系统数据库设计 |
6.4 水务系统整体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基于车载无线终端的云端开发和位置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位置预测技术 |
1.2.2 卫星定位技术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车载端通信系统 |
2.1 卫星定位技术 |
2.1.1 定位系统的发展 |
2.1.2 GPS系统的组成 |
2.1.3 GPS定位原理 |
2.1.4 GPS在车载端的应用 |
2.2 无线通信技术 |
2.2.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 |
2.2.2 GPRS通信技术 |
2.2.3 GPRS在车载端的应用 |
2.2.4 GPRS传输数据 |
2.3 车载端LoRa网络 |
2.3.1 LoRa的物理特征 |
2.3.2 LoRa的网络架构 |
2.3.3 LoRa在车载端的应用 |
2.3.4 LoRa无线信道实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车联网云端系统设计 |
3.1 云端模块设计 |
3.1.1 数据解码模块设计 |
3.1.2 用户中心设计 |
3.1.3 车辆管理模块设计 |
3.1.4 车联网存储层设计 |
3.1.5 基础服务模块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位置预测算法的研究 |
4.1 行车轨迹数据预处理 |
4.1.1 行车轨迹 |
4.1.2 异常轨迹点产生的原因 |
4.1.3 异常轨迹点查找 |
4.2 聚类分析和分叉点提取 |
4.2.1 起点的聚类分析 |
4.2.2 提取分叉点 |
4.3 建立预测模型集合 |
4.4 改进的预测概率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位置预测算法的测试 |
5.1 位置预测测试 |
5.1.1 测试数据集 |
5.1.2 运行环境 |
5.1.3 实验评估度量 |
5.2 已有的位置预测模型 |
5.3 算法有效性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发表及已接受的论文 |
成果及专利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9)盘县联通分公司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
1.3.1 理论基础 |
1.3.2 相关文献综述 |
2 盘县联通营销环境和现状分析 |
2.1 盘县联通营销环境分析 |
2.1.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2.1.2 社会环境分析 |
2.1.3 通信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
2.1.4 竞争对手分析 |
2.2 盘县联通营销现状分析 |
2.2.1 盘县联通概况 |
2.2.2 盘县联通市场现状 |
2.2.3 盘县联通的产品体系现状 |
2.2.4 盘县联通客户关系管理 |
2.2.5 盘县联通网点分类 |
2.2.6 盘县联通营销优劣势分析 |
3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建设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建设概述 |
3.2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的规模 |
3.2.1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的长度 |
3.2.2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的宽度 |
3.2.3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的广度 |
3.3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的结构 |
3.3.1 营业厅 |
3.3.2 专营店 |
3.3.3 代理商 |
3.4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
3.4.1 营销渠道规模不合理 |
3.4.2 营销渠道功能不完善 |
3.4.3 网点布局不合理 |
3.4.4 营销渠道伙伴收益来源窄 |
4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基于AHP模型 |
4.1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管理的目标、思路与原则 |
4.1.1 营销渠道管理目标 |
4.1.2 营销渠道管理思路 |
4.1.3 营销渠道管理原则 |
4.2 基于AHP模型的盘县联通营销渠道管理策略 |
4.2.1 营销渠道管理AHP模型的构建 |
4.2.2 营销渠道管理的具体策略 |
4.3 营业厅管理方案 |
4.4 代理商管理方案 |
4.4.1 代理商控制的管理 |
4.4.2 代理商支持的管理 |
4.4.3 代理商管理的管理 |
4.5 村级服务站管理方案 |
5 盘县联通营销渠道建设管理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建设营销渠道人才队伍 |
5.2 加强营销渠道数字平台建设 |
5.3 建立和完善营销渠道建设流程 |
5.4 深化企业品牌和客户品牌推广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10)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MAC协议实现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
1.3.1 论文工作 |
1.3.2 章节安排 |
第2章 低功耗广域网及LoRa技术概述 |
2.1 低功耗广域网 |
2.1.1 主要特征 |
2.1.2 应用场景 |
2.1.3 主流技术 |
2.2 LoRa技术介绍 |
2.3 LoRaWAN网络架构 |
2.4 LoRaWAN工作原理 |
2.4.1 A级工作原理 |
2.4.2 B级工作原理 |
2.4.3 C级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MAC协议实现 |
3.1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3.1.1 硬件设计原则 |
3.1.2 终端架构设计 |
3.1.3 MCU模块 |
3.1.4 射频模块 |
3.1.5 终端整机模块 |
3.2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3.2.1 MAC层软件设计原则 |
3.2.2 MAC层软件架构设计 |
3.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
3.2.4 开发环境 |
3.2.5 串口调试软件 |
3.3 帧结构设计 |
3.3.1 入网请求帧 |
3.3.2 入网响应帧 |
3.3.3 数据帧 |
3.3.4 命令帧 |
3.3.5 确认帧 |
3.4 MAC层工作机制实现 |
3.4.1 射频模块配置 |
3.4.2 CAD算法模块实现 |
3.4.3 数据接收模块实现 |
3.4.4 数据发送模块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LoRa的 LPWAN自适应多帧传输机制 |
4.1 引言 |
4.2 LoRaWAN多帧传输原理及问题分析 |
4.2.1 LoRaWAN多帧传输原理 |
4.2.2 LoRaWAN多帧传输问题分析 |
4.3 AMFT机制 |
4.3.1 自适应多帧发送机制原理 |
4.3.2 自适应多帧接收及确认机制原理 |
4.3.3 SA_ACK帧类型设计 |
4.3.4 确认帧处理及重传机制 |
4.4 AMFT机制操作步骤 |
4.4.1 自适应多帧发送机制操作步骤 |
4.4.2 自适应多帧接收及确认机制操作步骤 |
4.4.3 确认帧处理及重传机制操作步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数据通信测试 |
5.3 通信性能测试及分析 |
5.3.1 灵敏度测试 |
5.3.2 时延测试 |
5.3.3 传输速率测试 |
5.3.4 丢包率测试 |
5.3.5 通信距离测试 |
5.4 多帧传输能耗测试及分析 |
5.4.1 能耗测试 |
5.4.2 能耗分析 |
5.5 多帧传输时延测试及分析 |
5.6 多帧传输效率分析 |
5.7 多帧传输可靠性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四、卫星通讯技术在寻呼领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LNG船通讯系统方案设计[J]. 王连佳,何金平,王炳轩,张龙,徐渐晗. 船电技术, 2021(11)
- [2]移动物联网在云南移动的应用解决方案研究[D]. 李其蒙.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3]“互联网+”低空资源一体化云平台研究[A]. 李鹏展,郑皆倞,苏晓玉,梁金义,靳柯. 第七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0
- [4]反垄断法视角下的企业拆分制度研究[D]. 林婷. 暨南大学, 2020(04)
- [5]数字不平等:社会治理的新挑战及其回应策略[D]. 汤容. 南京大学, 2020(04)
- [6]国有通信企业混改后的监管问题对策研究 ——以徐州联通为例[D]. 徐铭骏.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7]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采集终端设计与实现[D]. 苏俊盼.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车载无线终端的云端开发和位置预测研究[D]. 梅超凡.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盘县联通分公司市场营销渠道管理研究[D]. 李小丽. 贵州财经大学, 2018(03)
- [10]基于LoRa的低功耗广域网MAC协议实现与优化[D]. 王坤龙.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