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角质层模型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Ⅱ.受精与春油菜角质层结构的关系

油菜角质层模型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Ⅱ.受精与春油菜角质层结构的关系

一、油菜结角层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Ⅱ.施肥与春油菜结角层构型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青青[1](2021)在《密度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文中提出

王灵敏[2](2021)在《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饲料油菜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以优质的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20万株/hm2、30万株/hm2、40万株/hm2)和不同施氮量(140kg/hm2、170kg/hm2、200kg/hm2)对饲料油菜的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冠层指标、经济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等的影响。旨在为饲料油菜生产中的合理栽培、提高产量、实现高产以及优质的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密度和施氮量对饲用油菜农艺性状产生显着影响,20万株/hm2密度时,茎粗、分枝部位、主花序长、有效分枝高度、主轴有效长度和侧根数等性状较优,40万株/hm2时,株高、主茎叶数和二次分枝数等性状较优;增施氮肥可提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花后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的比率。其中30万株/hm2密度,200kg/hm2的施氮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最优,一次分枝数也最多,干物质积累由叶片向角果转运量也最多。2.密度的增大会降低各部叶片无截取散射,叶倾角也会逐渐减小,趋于水平,高密度下的油菜更易倒伏,光分布呈“V”字形。施氮量的增加会使叶面积指数增大,导致油菜底层枝叶郁蔽,光线入射量小。3.增大种植密度会加快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变小,初始荧光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0万株/hm2密度时,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PSⅡ受体库大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大。电子传递效率在低迷高氮时达到最大,电子传递量子产额、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额和PSⅡ潜在活性在高密低氮时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在正午14:00左右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在下午16:00左右出现最小值。4.密度和氮肥对油菜角果数、角果重、果粒数、角果皮面积以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显着影响。在密度与氮肥互作下,主花序长与主轴有效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二次分枝数与籽粒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角果数与角果重、结角层厚度以及结角层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果长和角果宽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可提高53%生物产量以及90%的籽粒产量,其中30万株/hm2密度,200kg/hm2的施氮处理下的生物产量最高为62692kg/hm2,且综合评价最优。

刘婧怡[3](2021)在《磷肥用量对滨海盐土油菜农艺性状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提高江苏沿海地区油菜生产能力是支撑江苏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沿海地区土壤速效磷含量比较低,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显着。为了研究盐地油菜的适宜磷肥用量,本试验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以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供试品种,设置的磷肥用量(P2O5)梯度分别为0 kg/hm2(不施磷肥)、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kg/hm2和150 kg/hm2,苗期、初花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植株干重、光合参数、磷素含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初步研究盐地条件下磷肥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20 kg/hm2磷肥用量范围内产量随着磷肥用量增加显着增加,120 kg/hm2和150kg/hm2两个磷肥用量处理小区产量间无显着差异,因此,该地区推荐磷肥用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宜。随着磷肥用量增加,两个试验年份籽粒含油率总体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油份总量随磷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与小区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120 kg/hm2磷肥用量范围内,成熟期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呈增加趋势,并且一次分枝数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两年处理中单株角果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比增加幅度为56.40%,120 kg/hm2磷肥用量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增加显着增加;每角粒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比增幅为11.32%,不施磷肥和3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每角粒数比较低,均在17粒以下,90 kg/hm2、120 kg/hm2、15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每角粒数比较高;千粒重变异相对较小。3、不同处理苗期和初花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5~2.41和3.56~4.80,12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叶面积指数显着增加;不同处理苗期和初花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89~21.43 umol CO2·m-2·s-1和21.99~24.95 umol CO2·m-2·s-1,6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显着增加,60 kg/hm2及以上磷肥用量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差异。4、12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苗期、初花期和成熟期全株干重增加幅度分别为29.61%、41.31%和55.25%。从分配比例看,油菜苗期120 kg/hm2磷肥用量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显着增加,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显着降低。初花期不施磷肥处理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显着低于其他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30kg/hm2和60kg/hm2磷肥用量处理的茎枝干物质分配比例显着高于其余较高磷肥用量的处理,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成熟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平均值逐渐增加,茎枝干物质分配比例总体上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籽粒分配比例与茎枝表现相反,不同处理间果壳的分配比例差异相对较小。5、与干物质积累量相比,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全株或者不同器官磷素积累量增加幅度更大,120kg/hm2磷肥用量处理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苗期、初花期和成熟期全株磷素积累量增加幅度分别为63.27%、83.36%和150.61%。苗期磷素分配比例总体表现为根中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总体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地上部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初花期不施磷肥和3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根和叶片中磷素分配比例显着低于其他磷肥用量处理,而茎枝中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不同处理间根系和茎枝中磷素分配比例的差异相对较小,120kg/hm2磷肥用量处理范围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果壳磷素分配比例呈降低趋势,籽粒磷素分配比例总体上呈增加趋势。6、不同磷肥用量处理条件下磷肥利用效率的变化范围为9.08~16.21 kg seed/kg P,同一试验年份中,随着磷肥用量增加磷肥的利用效率显着降低,相邻两个磷肥用量处理间以120 kg/hm2磷肥用量增加至150 kg/hm2磷肥用量处理的磷肥利用效率下降幅度更大,两个年度下降幅度分别为18.50%和21.01%。

李鹏锋[4](2021)在《甘蓝型油菜氮素利用基因网络的构建及候选基因筛选》文中研究表明氮素是植物最重要的必需大量元素,它不仅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也至关重要。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简称油菜)是我国首要的油料作物。油菜需氮量大,生产中常采用大量施氮肥来稳定或提高产量,但是油菜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低,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产量提高受限、造成氮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可见,氮素利用效率低是制约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提高油菜的氮素利用率是我国油菜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是保障我国油菜籽稳产和高产、提质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30年来,关于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的功能基因筛选和机理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网络已经较清楚了,但是大多数植物,尤其农作物,如油菜中尚缺乏对相关工作开展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构建了油菜氮素利用途径的基因网络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如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基因复制/扩增机制、转录调控机制等);其次,基于两组转录组数据分别对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和低氮胁迫表达谱进行了系统分析,绘制了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共表达调控网络、筛选了其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可能参与氮高效的候选基因;最后,在全基因组水平对22个植物界代表性物种(包括绿藻、苔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的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网络的起源、分布规律、基因扩增和分子进化机制进行了系统解析。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解析油菜氮高效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并为氮高效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本研究在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605个氮素利用相关基因,他们分别属于27个基因家族,其中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基因网络分别包括201、206和56个候选基因,同时还有142个调控基因为氮素吸收和同化基因网络共有。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90%)氮素利用途径的调控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结构蛋白则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液泡膜和质体。染色体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氮素利用途径相关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油菜的19条染色体上,且在油菜An和Cn亚基因组间的分布数量相似、没有明显的偏好性。共线性分析结果证明,白菜(Brassica rap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两个亲本间的异源加倍(Allopolyploid)(273个基因,~58.5%)是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在油菜基因组中发生大量扩增的主要原因;同时,小规模复制事件对该途径相关基因的大量扩增也具有重要作用,包括80个片段交换基因(~17.1%),67个片段复制基因(~14.3%)和47个同源交换基因(~10.1%);而且进化过程中油菜基因组更倾向于复制和保留来源于白菜基因组的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结果表明,除核心元件和大量光响应元件外,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大量参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暗示油菜的氮素利用过程可能受到相关因子的影响。mi RNA调控位点预测分析结果显示,37种mi RNA在氮素利用相关基因中可能存在156个调控位点,表明mi RNA可能对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具有调控作用。2.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及候选基因筛选基于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转录组数据(RNA-Seq),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和低氮胁迫表达谱。时空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菜不同发育时期7个器官的60个样品中,氮素利用途径的527个基因具有可检测的表达量(FPKM≥1),其中有454(~86.1%)和393(~74.6%)个基因分别在根和叶中优势表达;而且氮素利用途径的114对复制基因中有49对(43.4%)复制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了分化(皮尔逊相关系数<0.6),表明复制基因对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功能分化。低氮胁迫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有463个氮素利用相关基因(~76.5%)在低氮胁迫下的根或叶中有可检测的表达量(FPKM≥1),其中17个基因受到低氮胁迫时特异性表达(正常氮水平不表达);低氮胁迫处理12天后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数量最多,其中203个基因在根中差异表达,166个基因在叶中差异表达。基于时空表达谱、低氮胁迫表达谱和共表达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在根和叶中筛选到了17个高表达且明显受低氮胁迫持续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如Bna NRT2.3、Bna NPF7.3、Bna TGA1.2等)。3.氮素利用基因网络在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检索法,从22个代表性植物基因组中鉴定到了4262个来自于27个基因家族的氮素利用途径相关基因(包含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基因网络)。本研究结果发现,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基因网络中的结构基因最早存在于水生植物绿藻中,调控氮素吸收和同化的转录因子基因最早出现在低等陆地植物地钱和小立碗藓中,而其他转录因子基因大部分最早出现在低等被子植物中无油樟中(Amborella trichopoda),表明氮素利用途径的基因调控网络主要起源于陆地植物早期,且随着陆地植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逐渐变得复杂。同时,本研究发现高等被子植物中氮素利用途径的基因数量明显高于低等植物,表明相关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扩增;其中氮素利用途径大部分结构基因的数量从藻类开始扩增,在单/双子叶植物则趋于稳定,而大部分转录因子基因的数量则一直在持续增加,表明氮素利用途径的结构基因网络在高等植物中已趋于完善,而其调控基因网络仍在不断进化,暗示调控基因是不同物种/作物对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氮素利用途径相关基因以纯化选择为主,仅3个基因家族的成员含有显着(p<0.01)的阳性选择位点,包括b ZIP1s(7/138个阳性选择位点),HRS1/HHO1s(25/266个阳性位点)和GSs(54/319阳性位点),暗示纯化选择是氮素利用途径进化的主要动力。5个典型陆地植物(地钱、水稻、玉米、甘蓝和拟南芥)中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比较分析表明,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在物种间相对保守,暗示他们的功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

陈松林[5](2020)在《长江流域冬油菜适宜密植关键株型指标及参数研究》文中指出为探究不同株型结构的油菜材料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密度条件下,各株型材料的关键株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3个种植密度作为主区(D2:3×105株/hm2、D3:4.5×105株/hm2、D4:6×105株/hm2),12个具有较大株型差异的材料(来源于自然群体及DH系的12个材料,分别为1:Sophia、2:Chuanyou20、3:N69、4:N34、5:Zhongshuang12、6:WH-81、7:N35、8:N157、9:Erake、10:11-9-704、11:N14、12:N91)作为副区,于2018-2019、2019-2020两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株型参数在不同密度下的响应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密植条件下不同株型结构的油菜群体产量与株型结构参数的关系,以期为密植条件下适宜油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密植条件下不同株型结构的油菜产量变化规律。1)12个不同株型材料随密度变化产量趋势不同。其中,1、4、5、10号材料在3×105~6×105株/hm2密度间随密度增加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3、6、7、8、9、11、12号材料在3×105~6×105株/hm2密度间随密度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波峰曲线变化,在4.5×105株/hm2密度下达峰值;较特殊的是2号材料,在3×105~6×105株/hm2密度间随密度增加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就产量构成而言,供试的12个油菜材料的群体角果数的变化趋势与大田产量较一致;单株角果数均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3、5材料每角粒数呈下降趋势,6、11呈波峰曲线变化,其余材料变化不显着;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变化并不显着。2)将不同株型材料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了低产、中产及高产聚类,发现高产群体在大部分为4.5×105株/hm2密度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在中等肥力地块,高产群体的产量可达2951.7~3193.2kg/hm2,在4.5×105株/hm2密度条件下,单株角果数为166.0~244.5,每角粒数为11.4~14.9,千粒重为2.9~3.6g;在高肥力地块,高产群体的产量可达到3671.0~4471.9kg/hm2,在4.5×105株/hm2密度条件下,单株角果数为225.1~282.6,每角粒数为11.4~13.0,千粒重为3.4~3.7g。3)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株型材料的高产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分枝层厚度、分枝数、分枝粗、分枝角果数上下部差值,较粗的果身及较大表面积的角果,较小的角果着生角度。这些指标可以作为筛选高产群体的关键农艺指标。在中肥力地块,高产群体的分枝层厚度为72.1~81.8cm,分枝数为6~7,整株平均分枝粗为3.17~3.84mm,分枝角果数上下部差值为24.6~40.1,果身粗为3.96~5.17mm,单个角果表面积为292.7~442.9mm2,角果与主茎角度为39.8~62.9°;在高肥力地块,高产群体的分枝层厚度为84.1~96.2cm,分枝数为6~8,整株平均分枝粗为3.23~3.51mm,分枝角果数上下部差值为42.2~66.3,果身粗为4.41~5.23mm,单个角果表面积为334.6~454.3mm2,角果与主茎角度为35.1~47.5°。2、本试验中,2号材料为高产耐密材料。以5号不耐密材料为对照,2号高产耐密材料表现为高密条件下分枝层较厚,其原因是节间长随密度变化较不显着,没有加剧分枝重叠现象;2号高产耐密材料在高密条件下分枝粗较粗且分枝角果数上下部差值较大的原因是分枝层中上部分枝粗变化幅度较小,随密度增加中上部分枝角度逐渐减小,对分枝生长影响较小,最终使中上部分枝角果数变化幅度较小;2号高产耐密材料在高密条件下具有较粗的果身及较大表面积的角果,较小的角果着生角度的原因是随着密度增加角果形态变化不显着,使得高密条件下角果保持较大较粗的形态,且随着密度增加角果着生角度显着减小,使得高密条件下角果结构更为紧凑。3、关键农艺指标的遗传效应差异。双列杂交试验表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关键产量构成指标,分枝层厚度、分枝数等关键农艺指标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反交效应(REC)均具有显着性差异。部分关键农艺指标的广义遗传力排序为:千粒重>分枝层厚度>每角粒数>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显性遗传方差占比排序为:单株产量>分枝层厚度>千粒重>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分枝数。分枝层厚度较每角粒数与单株角果数具有更高的广义遗传力及显性遗传效应,分枝数的广义遗传力及显性遗传效应较低。

熊腾[6](2020)在《亚磷酸盐脱氢酶基因ptxD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文中指出

王玲[7](2019)在《油菜光合面积指数消长变化及高产群体指标研究》文中指出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其单产水平是我国发展油菜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油菜增产途径主要是应用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通过采用不同栽培措施,构建高光效群体来实现的。本试验以9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华油杂9号和华油杂62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播期、密度和氮水平,构建不同油菜群体结构,观测全生育期叶片和角果皮面积指数的消长变化,探究各群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以期得出油菜3000kg/hm2高产条件下所具备的群体指标以及适宜的栽培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农艺措施显着影响油菜产量。9个不同熟期品种比较,中晚熟品种在早播条件下产量较高,最高可达3536kg/hm2。华油杂62在9月底播种,密度为60万株/hm2,施氮量为270kg/hm2时,产量最高可达5152 kg/hm2。根据华油杂9号籽粒产量与密度和施氮量两个水平拟合方程,当纯氮施用量为253 kg/hm2,种植密度为7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可达3502 kg/hm2;若要产量达到3000 kg/hm2以上时,最低施氮量为116 kg/hm2,适宜种植密度在52-75万株/hm2。2.不同农艺措施显着影响影响油菜个体发育。播期推迟,油菜出苗期延长,全生育期缩短,施氮量增加,会延缓油菜生育进程。早播、低密、高氮处理可促进油菜个体发育,增加株高、根颈粗、叶片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干物质积累。3.不同农艺措施显着影响油菜群体结构。早播、高密、高氮条件下,油菜群体光截获率、光合面积指数较大,分别可达96%、4.4及以上。密度显着影响油菜结角层厚度,密度越大,结角层厚度越小。群体分枝数、群体角果数、结角层密度随着氮水平升高而增大,随着密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施氮量为270kg/hm2,密度为75万株/hm2时各指标出现最大值,此时群体分枝数、群体角果数、结角层密度分别为4.1×106个/hm2、9.9×107个/hm2、2.1万个/m3。4.油菜叶面积指数和角果皮面积指数变化过程不同。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在初花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初花期至盛花期达到峰值,最高可达8.5,此后迅速下降至0。角果皮面积指数呈S型曲线变化,在开花后开始缓慢增长,花后12d左右开始迅速增大,花后24d左右增速减缓,到成熟期时最高可达5.5。5.油菜产量与群体指标显着相关。油菜籽粒产量与各群体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群体干物质、群体分枝数、群体角果数、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最大角果皮面积指数(PAImax)、最大群体光合面积指数(CAImax)、最大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RImax)均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以上,产量与最大LAImax、PAImax、CAImax、RImax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分别为0.835、0.831、0.930、0.945。6.油菜高产群体指标参数如下:在适当晚播(10月20日)的条件下,油菜达到3000kg/hm2及以上产量的指标要求:基部RImax达到95%,50%上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达到66%;光能利用效率达1.36g/MJ;LAImax、PAImax、CAImax至少分别达到4.7、4.0、3.9;蕾薹期、盛花期、成熟期群体干物质分别达4645kg/hm2、5997 kg/hm2、10700 kg/hm2以上;群体分枝数达3.03×106个/hm2以上,群体角果数为7.23×107个/hm2以上,结角层密度为1.44万个/m3。

郭晨[8](2018)在《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施氮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氮肥养分释放速率较快,需要多次施用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速效氮肥施用后约40%-50%氮素通过淋溶、径流、挥发、硝化-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同时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缓/控释尿素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可以减缓或控制肥料中养分释放速率或养分在土壤中转化速率,以实现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同步,从而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然而,缓/控释肥料连续施用对作物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开展新型缓/控释尿素的施用效果研究和环境效益评价非常必要。本研究于2013-2015年在湖北省荆州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生长、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缓/控释尿素对双季水稻系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稻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对不同品种水稻和灌溉方式的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控释尿素在提高水稻和油菜产量方面相比普通尿素更具优势,控释尿素和配施处理可以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1.4%条件下实现水稻稳产,等量氮肥投入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5.4%-9.9%。控释尿素相比普通尿素显着提高水稻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2)控释尿素CRU1(聚氨基甲酸酯包膜尿素)和CRU2(可降解酯类包膜尿素)可以在氮肥施用量减少21.4%条件下实现油菜稳产,CRU1和CRU2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且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较优。等量氮肥投入条件下实现油菜增产8.3%-26.8%。与普通尿素相比,CRU1和CRU2均能显着提高油菜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3)氨挥发损失是水稻和油菜田土壤重要的氮肥损失途径,水稻季和油菜季氨挥发损失占氮肥施用总量的4.4%-15.9%和0.6%-3.5%。控释尿素可以显着降低水稻-油菜系统农田氨挥发。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减少水稻-油菜轮作周年氨挥发累积损失率58.5%-78.6%。(4)综合考虑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氨挥发等因素,水稻季CRU1处理表现最优,油菜季CRU1和CRU2处理表现最优。(5)缓/控释尿素和EM菌肥相比普通尿素可以显着提高早稻和晚稻产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早稻季平均增产14.9%-15.8%,晚稻季平均增产16.1%-20.7%,周年平均增产15.4%-18.0%。(6)缓/控释尿素可以有效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相比普通尿素,早稻季和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2.9%-37.5%和6.3%-41.8%;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0.0%-46.1%和36.1%-45.3%,EM处理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26.1%和30.4%。(7)缓/控释尿素相比普通尿素可以显着减少早稻季和晚稻季GWP和GHGI早稻季和晚稻季分别以树脂包衣尿素(CRU)和碧晶尿素(CP)处理表现最优,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不同品种水稻产量潜力不同,早稻季两优42产量最高;晚稻季湘丰优9号产量最高。早稻季两优287的CH4总累积排放最低,两优42的N2O总累积排放和GWP最低。晚稻季荆楚优148的CH4和N2O总累积排放和GWP最低。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来看,早稻品种两优42和晚稻品种湘丰优9号GHGI最低,既能保证水稻产量,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9)本试验条件下,两种灌溉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较小。与常规灌溉(W1)相比,深水灌溉(W2)条件下FFP和CP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减小,EM处理CH4累积排放量增加。W2可以不同程度减少早稻季和晚稻季稻田N2O累积排放量。早稻季,W2条件下CP处理GHGI最低,晚稻季,W1条件下CP处理GHGI最低。综上,缓/控释尿素连续施用可以实现双季水稻和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作物稳产高产,并能明显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能够作为该地区实现高产低碳生产的肥料管理方式大规模应用。

赵元凤[9](2018)在《仪征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油菜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的生活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征市油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油菜的产量和油菜籽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选出适合仪征市丘陵地区土壤土质、气候等因素的优质品种,做到保产保优,增产提质增效的生产油菜,是我们积极探索的目标。本文在了解世界油菜生产和中国油菜生产的起源、分布、油菜特性、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仪征市历年来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和农业技术资料等,对仪征市近15年油菜生产面积、产量、品种、产量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从仪征市油菜生产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仪征市油菜发展的品种,油菜籽市场等现状,分析了仪征市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仪征市油菜发展趋势,提出了切合仪征市实际的油菜发展措施,来提高仪征市的油菜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种植效益,推进仪征市油菜产业发展,为其它丘陵地区的油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对仪征市油菜近15年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宜仪征市耕作制度的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适宜仪征市推广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为秦优10号、沣油737等。在推介优良品种、优化油菜品种布局的同时,还要辅之油菜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一穴双株移栽技术、直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促进油菜产量水平的提高和油菜种植效益的增加,稳定仪征市油菜生产面积,提高仪征市油菜种植的水平。同时发展油菜精深加工,培育农业品牌企业,促进油菜的综合利用以增加总体效益,增加景观油菜种植,推动仪征市旅游产业发展。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田建华,董育红,李殿荣,卢庆陶,卢从明[10](2017)在《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加强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实现以提高角果光合效率途径来提高油菜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目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从角果光合色素、光合面积、光合参数日变化、光合碳同化途径等6个方面,从结角层结构、光能截获、光合机能调节、理想高光效结角层构建等4个方面,从角果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光合产物高效转化的原因、角果光合调节等3个方面,分别对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结角层的光合机能、角果光合产物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分析目前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高光效育种目标,提出了从8个方面进一步开展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油菜结角层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Ⅱ.施肥与春油菜结角层构型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菜结角层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Ⅱ.施肥与春油菜结角层构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饲料油菜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引言
    1.2 密度和氮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密度和氮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4 密度和氮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5 密度和氮肥对作物生理形态的影响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2.3 调查项目
        2.3.1 生育期观测
        2.3.2 生长指标测定
        2.3.3 光合荧光指标
        2.3.4 冠层指标
        2.3.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3.1.2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株高的影响
        3.1.3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茎粗的影响
        3.1.4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主茎叶数的影响
        3.1.5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根系的影响
    3.2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冠层结构的影响
        3.2.1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复播油菜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2.2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下复播油菜无截取散射的变化
        3.2.4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叶倾角的变化
    3.3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光分布的影响
    3.4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
        3.4.1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4.2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气孔导度的影响
        3.4.3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胞间CO_2 浓度的影响
        3.4.4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蒸腾速率的影响
    3.5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5.1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 SPAD 值的影响
        3.5.2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6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3.6.1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各器官生育期干物质的影响
        3.6.2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3.7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7.1 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
        3.7.2 角果性状与产量相关性
        3.7.3 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3.7.4 各性状主成分分析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4.1.2 密度与氮肥对油菜冠层结构的影响
        4.1.3 密度和氮肥对油菜光合指标的影响
        4.1.4 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磷肥用量对滨海盐土油菜农艺性状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油菜的磷素代谢生理概述
        0.1.1 磷素对植株的重要作用
        0.1.2 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规律
        0.1.3 磷素对油菜农艺与生理性状的影响
        0.1.4 油菜受到磷胁迫的表现
        0.1.5 生产上施用磷肥效果
    0.2 油菜耐盐生理概述
        0.2.1 滨海地区作物生产状况
        0.2.2 盐胁迫影响机理及植株耐盐机制
        0.2.3 盐胁迫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0.2.4 盐胁迫对油菜生理性状的影响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材料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苗期和初花期叶片光合速率、叶面积以及干重
        1.3.2 成熟期农艺性状及干重
        1.3.3 小区产量
        1.3.4 籽粒含油率和油份总量
        1.3.5 磷肥利用效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条件下植株籽粒产量、含油率、油份总量差异
    2.2 小区产量与磷肥用量的方程拟合
    2.3 不同处理条件下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差异
        2.3.1 不同处理条件下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差异
        2.3.2 不同处理条件下产量构成差异
    2.4 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光合性状差异
    2.5 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
        2.5.1 苗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
        2.5.2 初花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
        2.5.3 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
    2.6 不同时期磷素积累与分配差异
        2.6.1 苗期磷素积累与分配差异
        2.6.2 初花期磷素积累与分配差异
        2.6.3 成熟期磷素积累与分配差异
    2.7 不同处理磷肥利用率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3.1 磷肥用量对盐地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油份总量的影响
    3.2 磷肥用量对盐地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3.3 磷肥用量对盐地油菜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4 磷肥用量对盐地油菜磷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3.5 磷肥用量对盐地油菜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甘蓝型油菜氮素利用基因网络的构建及候选基因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氮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1.1 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
        1.1.2 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应用及影响
        1.1.3 氮对油菜生长和生产的影响
    1.2 氮素利用途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氮素利用途径在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1.2.2 氮素利用途径在组学水平的研究进展
    1.3 氮素利用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方法
        1.3.1 正向遗传学法挖掘相关功能基因
        1.3.2 反向遗传学法挖掘相关功能基因
        1.3.3 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相关功能基因
    1.4 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
        1.4.1 正向遗传学法研究基因功能
        1.4.2 反向遗传学法研究基因功能
        1.4.3 生物信息学预测基因功能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网络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机制解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鉴定
        2.2.2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2.2.3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
        2.2.4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扩增和进化机制分析
        2.2.5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预测及mi RNA分析
        2.2.6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和低氮胁迫表达谱分析
        2.2.7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构建
        2.2.8 油菜氮素利用途径关键基因的筛选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
        2.3.2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进化机制
        2.3.3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2.3.4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
        2.3.5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miRNA调控
        2.3.6 油菜苗期氮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低氮胁迫表达模式
        2.3.7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分析
        2.3.8 调控油菜氮素利用关键基因的筛选
    2.4 讨论与结论
        2.4.1 油菜中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扩增和进化机制
        2.4.2 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与基因功能
第3章 植物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网络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进化机制解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中候选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序列的搜集和鉴定
        3.2.2 植物中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起源、扩增和进化分析
        3.2.3 植物中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
        3.2.4 陆地植物中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氮素利用相关基因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规律
        3.3.2 植物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起源
        3.3.3 植物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扩增和进化
        3.3.4 陆地植物氮素利用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保守性进化
    3.4 讨论与结论
        3.4.1 植物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起源
        3.4.2 植物界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的扩增与进化机制
第4章 结论
    4.1 绘制了油菜氮素利用相关基因网络并阐明了其进化机制
    4.2 筛选了油菜氮素利用途径17个关键调控基因和结构基因
    4.3 阐明了氮素利用基因网络在植物界中的基因扩增和分子进化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获奖

(5)长江流域冬油菜适宜密植关键株型指标及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株型研究现状
        1.1 作物株型结构的认识
        1.2 油菜株型研究概况
        1.3 其它作物株型的研究进展
    2 适宜密植作物株型研究现状
        2.1 合理密植的概念
        2.2 油菜密植相关研究
        2.3 密度对不同株型作物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作物理想株型和密植模式
        3.2 目前存在的问题
        3.3 目前可开展的研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密植条件下不同株型油菜产量形成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产量的系统聚类分析
        2.2 产量及产量构成
        2.3 成熟期株型结构
        2.4 成熟期株型对密植油菜产量结构的影响
        2.5 前期关键农艺指标特征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小结
第三章 高产耐密材料关键农艺指标建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环境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5 数据分析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2.2 成熟期株型结构
        2.3 全生育期干物质分配
        2.4 前期营养生长期器官生长特征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株型油菜双列杂交遗传效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田间设计
        1.2 农艺性状调查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2.2 遗传方差与遗传力分析
        2.3 亲本一般配合力综合评价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1 研究总结
        1.1 关键农艺指标参数分布
        1.2 密植油菜成熟期株型综合分类
        1.3 增密增产成熟期株型改良方向
        1.4 高产耐密材料与不耐密材料的差异
        1.5 关键农艺指标遗传效应
    2 本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油菜光合面积指数消长变化及高产群体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油菜生长发育特性
        1.2.1 油菜源、库结构的特殊性
        1.2.2 油菜光合器官替换过程
    1.3 油菜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研究
        1.3.1 油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研究
        1.3.2 油菜光合面积指数研究
        1.3.3 油菜结角层结构研究
    1.4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群体结构的影响
        1.4.1 播期对油菜群体结构的影响
        1.4.2 密度对油菜群体结构的影响
        1.4.3 施氮量对油菜群体结构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3.1 生育期观察
        2.3.2 形态指标调查及干物质积累情况
        2.3.3 群体结构指标测定
        2.3.4 考种测产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3.1.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1.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生育期的影响
        3.2.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株高的影响
        3.2.3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根颈粗的影响
        3.2.4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叶片数的影响
        3.2.5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单株干物质的影响
    3.3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光截获与群体结构的影响
        3.3.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3.3.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光合面积指数的影响
        3.3.3 不同密度与氮水平对油菜群体干物质的影响
        3.3.4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结角层结构的影响
    3.4 油菜高产群体结构构建
        3.4.1 产量与群体指标的关系
        3.4.2 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的关系
        3.4.3 产量与光合面积指数的关系
        3.4.4 产量与群体干物质的关系
4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1.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4.1.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群体结构的影响
        4.1.3 油菜高产群体结构的构建
    4.2 小结
        4.2.1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4.2.2 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4.2.3 不同农艺措施对群体结构的影响
        4.2.4 油菜高产群体指标参数
参考文献
致谢

(8)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化肥在保障我国粮油产量中的作用
    1.2 粮油生产中氮肥利用率的现状
    1.3 氮肥损失途径及对环境的影响
    1.4 提高氮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1.5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
        1.5.1 缓/控释肥料定义
        1.5.2 缓/控释肥料的类型
        1.5.3 缓/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5.4 缓/控释尿素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5.5 缓/控释尿素对环境的影响
2 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施用缓/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点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分蘖和叶片SPAD值的影响
        3.3.2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3.3.3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3.3.4 不同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素累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3.3.5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成熟期氮素累积的影响
        3.3.6 不同氮肥管理对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3.7 不同氮肥管理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3.3.8 不同氮肥管理对农田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3.3.9 经济效益分析
    3.4 讨论
        3.4.1 控释尿素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3.4.2 控释尿素对作物氮素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4.3 控释尿素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3.5 小结
4 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点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3.2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田CH_4 排放的影响
        4.3.3 不同施氮处理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4.3.4 不同氮肥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及排放强度分析
        4.3.5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4.3.6 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3.7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响应
        4.3.8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对灌溉方式的响应
    4.4 讨论
        4.4.1 缓/控释尿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4.4.2 缓/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GWP和 GHGI的影响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论文特色与创新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仪征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意义
3 仪征油菜生产现状
    3.1 面积和产量情况
    3.2 油菜品种现状
    3.3 油菜籽市场现状
    3.4 加工水平
    3.5 油菜配套技术应用现状
4 仪征油菜发展存在问题
    4.1 油菜种植以人工移栽为主,生产成本高,植油效益低下
        4.1.1 人工费用分析
        4.1.2 物资费用分析
        4.1.3 总体成本情况
        4.1.4 亩纯收益情况
    4.2 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难以推广到位
    4.3 油菜品种多、乱、杂
    4.4 油菜单产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大
    4.5 油菜加工转化能力不强
    4.6 小结
5 仪征油菜发展潜力
    5.1 种植面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5.2 丘陵地区产量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5.3 菜籽深加工产业潜力较大
    5.4 发展油菜观光旅游产业
6 仪征油菜发展对策
    6.1 扩大种植面积
    6.2 发展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
    6.3 大力推广应用油菜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6.4 推进油菜机械化生产
    6.5 发展油菜精深加工,培育农业品牌企业
    6.6 增加景观油菜种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角果光合特性
    1.1 光合色素
    1.2 光合酶
    1.3 角果光合特性
    1.4 光合参数日变化
    1.5 角果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
    1.6 光合碳同化途径
    1.7 光合面积
2 结角层的结构和光合机能
    2.1 结角层结构
    2.2 结角层的光合机能
    2.3 结角层的光合机能调节
    2.4 理想高光效结角层构建
3 角果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3.1 角果光合作用对产量的贡献
    3.2 角果对产量贡献较大的原因
    3.3 调节角果光合机能以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
4 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存在的不足
    4.1 研究广度和深度不够
    4.2 群体光合性能研究较少
    4.3 与产量、品质、抗性的关系研究较少
5 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的有利条件
    5.1 新型仪器和测定方法的发展完善有助于对角果光合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5.2 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开展结角层光合特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6 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方向
    6.1 光合器官替换过程的研究
    6.2 光合产物分配研究
    6.3 逆境胁迫下光合特性研究
    6.4 抗光氧化和光合衰退研究
    6.5 群体光合性能的研究
    6.6 C4途径的调控机制研究
    6.7 建立系统高产群体结构的特征参数指标体系
    6.8 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研究
7 结语

四、油菜结角层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Ⅱ.施肥与春油菜结角层构型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密度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 李青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密度和施氮量对复播饲料油菜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 王灵敏.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磷肥用量对滨海盐土油菜农艺性状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研究[D]. 刘婧怡. 扬州大学, 2021(08)
  • [4]甘蓝型油菜氮素利用基因网络的构建及候选基因筛选[D]. 李鹏锋. 西南大学, 2021(01)
  • [5]长江流域冬油菜适宜密植关键株型指标及参数研究[D]. 陈松林.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6]亚磷酸盐脱氢酶基因ptxD转化甘蓝型油菜的研究[D]. 熊腾.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7]油菜光合面积指数消长变化及高产群体指标研究[D]. 王玲.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8]缓/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郭晨. 华中农业大学, 2018
  • [9]仪征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赵元凤. 扬州大学, 2018(05)
  • [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研究现状及改良思路[J].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田建华,董育红,李殿荣,卢庆陶,卢从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05)

标签:;  ;  ;  ;  ;  

油菜角质层模型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Ⅱ.受精与春油菜角质层结构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