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寒,朱翔杰,徐新建,周姝婧,姚丹,周冰峰[1](2021)在《温度对蜜蜂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温度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对蜜蜂蜂子发育、蜜蜂蜂群及个体行为、抗病抗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是蜜蜂生态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这几个方向系统论述了温度对蜜蜂影响的研究进展。
郝振帮[2](2018)在《温度胁迫下意大利蜜蜂封盖子期能量消耗和发育损伤》文中研究说明蜜蜂蜂子发育具有狭温性,育子期蜂群调节维持狭窄的巢温范围(33-35℃)保证蜂子正常发育。封盖子期非最适发育温度可导致羽化率下降、形态畸形、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不利影响,目前温度胁迫对蜂子发育过程中不利影响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测定了29℃、31℃、37℃、38℃恒温处理下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封盖子能量消耗速率及羽化蜂的能量物质含量、组织损伤、过氧化标记物和抗氧化酶酶活,揭示温度胁迫影响封盖子存活的生理机制。(1)发育温度胁迫对意蜂封盖子发育和能量消耗的影响29℃和38℃导致封盖子大部分或全部致死(P<0.01),29℃-37℃内封盖子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组35℃相比,在29℃条件下,封盖子能量消耗受到抑制,但完成封盖期发育会增加糖、蛋白和脂肪的消耗量。31℃条件下,封盖子发育过程中的总糖和水溶性蛋白的消耗也受到抑制,但完成封盖期发育消耗的总能量与35℃相同。37℃条件对封盖子能量消耗无影响。38℃高温胁迫抑制封盖子能量的消耗。(2)发育温度胁迫对意蜂封盖子组织损伤的影响意蜂封盖子在35℃中处理至5 d和10 d的意蜂封盖子马氏管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3%。在高温38℃中培育5 d时,马氏管细胞的死亡率为7%,与对照组无差异;培育至10 d时意蜂封盖子的马氏管细胞全部死亡。在低温29℃中培育至20 d时,马氏管细胞死亡率为 26%。(3)温度胁迫对意蜂封盖子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低温29℃胁迫10 d造成封盖子的蛋白质羰基浓度升高,同时引起封盖子抗氧化水平提高;高温38℃胁迫封盖子10d显着地提高了封盖子的蛋白质羰基浓度,但显着降低了封盖子的抗氧化水平。综上所述:低温胁迫会抑制蜜蜂封盖子的能量消耗,偏离发育温区的温度会造成封盖子能量消耗过度、机体积累氧化损伤而导致死亡。极限高温38℃胁迫造成封盖子快速积累氧化损伤导致死亡。本研究结果致死发育温度影响封盖子发育致死的生理机制,为理解蜜蜂蜂子发育狭温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蜜蜂健康饲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陈琳,徐新建,朱翔杰,周姝婧,王青,郝振帮,周冰峰[3](2017)在《低温胁迫对意大利蜜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文中指出蜜蜂是典型的模式昆虫,也是重要的经济昆虫,温度对其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低温20℃处理不同时长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0-66 h受精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导致意大利蜜蜂受精卵的孵化率下降,发育历期显着延长。低温对蜜蜂受精卵孵化率影响程度与卵龄关系较大。0-9 h卵龄对低温敏感,其次是12-24 h卵龄,36 h以上卵龄后则较耐低温。0-66 h的卵受低温影响后发育历期延长平均值与低温胁迫时间呈显着的线性正相关。低温对蜜蜂卵发育有影响,在蜜蜂饲养管理的早春增长阶段,需要加强蜂群的保温。
王颖[4](2015)在《营养和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蜜蜂的级型分化是昆虫多型现象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在基因和环境的作用下,昆虫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多型性现象。同样是二倍体受精卵,基因型相同,却会产生具不同级型特征的蜂王和工蜂个体。近年来,有关营养和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两者对蜜蜂级型的诱导机制仍不明确。蜜蜂级型分化属于非遗传性多型现象,即在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导致了蜂王和工蜂个体间出现差异性分化;纵观蜂王和工蜂整个发育历程,两者的生活空间不同,食物不同被认为是诱导蜜蜂级型分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意大利蜜蜂(意蜂)和卡尼鄂拉蜂(卡蜂)为研究对象,围绕空间和食物两个要素,研究了蜂王和工蜂幼虫变态发育过程差异,并分别研究了蜜蜂工蜂食物和蜂王食物营养成分差异、不同蜂种间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和三种饲喂处理(蔗糖、蜂蜜+蔗糖、蜂蜜)对蜂王浆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建立体外蜜蜂级型分化饲养模型,探索了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选择自然条件下意大利蜂群5群,对蜜蜂蜂王和工蜂幼虫的变态发育过程的空间大小、个体发育历期、个体形态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工蜂幼虫和蜂王幼虫生长发育期相同,均在9d达到最高体重;蜂王个体幼虫化蛹前体重、蛹期时间、总发育时间、羽化出房平均体重与工蜂相比差异显着,提示蜜蜂级型分化与蜂王幼虫化蛹前体重密切相关;蜂王幼虫的生活空间(王台)是工蜂幼虫生活空间(工蜂房)的5倍以上。2、采集意大利蜜蜂2-5d工蜂浆,2-4d蜂王浆,只2d、只3d和只4d蜂王浆样品,对样品中营养成分含量做差异性比较。不同日龄工蜂浆与蜂王浆中水分、总蛋白含量、10-HDA、果糖、葡萄糖、果葡总量、部分矿物质、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此外,分析结果显示,2-4d工蜂浆与5d工蜂浆水分、10-HDA、蛋白含量、果葡含量等营养成分差异显着,3d、4d蜂王浆与2d蜂王浆水分、10-HDA、蛋白含量等营养成分差异显着,提示工蜂和蜂王幼虫的食物成分也随幼虫日龄而变化。3、选取群势相近的意蜂和卡蜂各5群,研究两者蜂王浆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差异。意蜂王台接受率及王浆产量均显着高于卡蜂;意蜂浆与卡蜂浆相比,其水分、粗蛋白、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果葡比、Fe、Cu、Mn、K、Ca和Mg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卡蜂浆中10-HDA含量显着高于意蜂浆;意蜂浆中Zn和Na的含量显着高于卡蜂浆。蜂种差异对蜂王浆营养成分影响较小。4、选取群势相近的意大利蜜蜂产浆期蜂群15群,分为蔗糖组、蜂蜜+蔗糖组和蜂蜜组:蔗糖组饲喂蔗糖溶液;蜂蜜+蔗糖组先饲喂蜂蜜后饲喂蔗糖溶液;蜂蜜组饲喂蜂蜜。对比分析三种饲喂处理对蜂王浆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饲喂处理情况下生产的蜂王浆中水分、粗蛋白、10-HDA、果糖、葡萄糖、果葡比、蔗糖、麦芽糖、Zn、Cu、Mn、K、Ca和Mg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蜂蜜至蔗糖转换饲喂组王浆样品相比其它两组王浆样品含有较高含量Fe,以及较低含量的Na。结果表明三种饲喂方式对蜂王浆主要营养成分无影响,饲喂蔗糖及蜂蜜至蔗糖转换饲喂两种饲喂方式并未对蜂王浆中果糖、葡萄糖尤其是蔗糖的含量产生显着影响的可能原因是蜜蜂已将饲料中的蔗糖高效地转化分解为单糖。5、设想工蜂房空间限制了工蜂幼虫体重的增长,使得工蜂幼虫在生长持续期结束时体重显着小于蜂王幼虫,这种空间限制实际起到了对幼虫的饥饿效应。根据自然条件下工蜂和蜂王幼虫体重,建立体外蜜蜂级型分化饲养模型:设为饥饿组(幼虫生长至体重160-180mg范围时即停止饲喂,将其从食物中转移至化蛹板饥饿处理至其蛹化)和自由采食组(幼虫自由采食至320mg以上时将其从食物中转移至化蛹板)。结果显示,蜜蜂级型分化与幼虫化蛹前体重密切相关,饥饿组幼虫羽化后个体均为工蜂,自由采食组幼虫羽化后95.8%的个体为蜂王。蜜蜂幼虫化蛹前体重显着影响蜜蜂个体发育历期、羽化个体体重、后足形态和卵巢发育。该模型条件下,饥饿处理未影响蜜蜂幼虫的变态时间。自由采食下调AmInR-2及AmHR4 mRNA转录水平,饥饿处理上调AmInR-2及AmHR4 mRNA转录水平;自由采食组AmTOR转录水平低于饥饿组,但统计学差异仅出现在48h,60h,72h和96h。AmInR-2、AmHR4和AmTOR在调控蜜蜂级型分化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营养因素和空间因素是二倍体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蜜蜂级型分化的两个关键因素。蜂王食物(蜂王浆)和工蜂食物(工蜂浆)中营养成分的差异导致蜂王幼虫在生长持续期内生长速率显着高于工蜂幼虫;蜂王与工蜂幼虫生活空间差异导致了生长持续期末工蜂幼虫个体显着低于蜂王幼虫。蜜蜂级型分化存在双临界体重调控机制,在营养和空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60-180mg体重范围幼虫最终发育为工蜂状级型个体,320mg体重范围以上幼虫将发育为蜂王状级型个体。
蓝华辉[5](2014)在《封盖期温度对意大利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蜜蜂(Apis)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蜂王是正常蜂群中唯一产卵的雌性蜂。温度是影响蜂王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探究封盖期温度对意大利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对指导科学的人工育王,丰富蜜蜂生态学和蜜蜂发育生物学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恒温28~39℃,11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培育封盖王台对羽化蜂王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偏离正常发育温度,对蜂王羽化率、发育历期、初生重、翅的形态发育、足的形态发育、腹部的形态发育、翅脉变异以及发育稳定性均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1)封盖期发育温度在32~36℃,蜂王羽化率为91.60%~98.23%,温度对羽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温度低于32℃或高于36℃,均导致羽化率显着下降,低温29℃全部死亡,高温38℃全部死亡,因此封盖王台的发育温区为30~37℃。(2)在发育温区30~37℃内,羽化蜂王的发育历期为168.88~306.20 h,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初生重为201~258.12 mg,温度33~36℃,初生重基本保持不变,偏离该温区羽化蜂王初生重均显着下降。(3)在发育温区内,偏离最适温度对羽化蜂王翅发育、腹部形态发育、足的发育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翅长、翅宽、第3~6背板长、第4腹板长、第7腹板长、右后足股节长、胫节长、基跗节长、基跗节宽不同程度的缩短和一些翅脉角大小不同程度的改变。(4)在发育温区内,引起羽化蜂王翅11处翅脉发生变异,变异类型为有:翅脉的增加和缺失。结果表明:高温主要引起翅脉的缺失,低温引起翅脉的增加。(5)从发育稳定性来看,选取翅上8个指标FA值分析不同发育温度30~37℃对蜂王发育稳定性影响。对称指标肘脉a能很好的反应温度对发育稳定性的影响。在适宜温度33~35℃,肘脉a的FA值最低,发育稳定性好。温度低于33℃或高于35℃均能导致蜂王发育稳定性降低。
赖康[6](2014)在《温度40℃对封盖后1~4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中华蜜蜂工蜂1、2、3、4日龄封盖子40℃培育不同时间,研究温度对蜜蜂发育的影响。通过对封盖子死亡率、发育历期、蜜蜂初生重、翅脉发育、32个形态指标、发育波动不对称性等参数的分析,旨在研究中蜂工蜂1~4日龄封盖子受非正常发育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常发育温度40℃对1~4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封盖子发育均有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2日龄、1日龄、3日龄、4日龄。(1)温度对中华蜜蜂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中华蜜蜂工蜂2日龄封盖子发育受非正常温度影响大于1、3、4日龄。与对照组相比,2日龄封盖子40℃培育12、16 h,死亡率分别增加28.26%、83.33%(P<0.01),对1、3、4日龄封盖子死亡率无影响;除3日龄外,1、2、4日龄培育16h的发育历期延长0.11~0.34 d(P<0.01);2日龄封盖子随40℃培育时间增加死亡率升高和发育历期延长;1、2、3日龄封盖子40℃培育16h,羽化蜜蜂初生重减小,对4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初生重无影响。(2)封盖期发育温度40℃对蜜蜂形态的影响中华蜜蜂工蜂1、3、4日龄封盖子40℃培育16 h和2日龄封盖子40℃培育8、12、16 h,对1、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形态影响较大,3日龄次之,4日龄最小。1)1~3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吻长减小范围在0.2101~0.3231 mm之间(P<0.01),4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吻长无影响。2)对1、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翅影响较大,3、4日龄封盖子次之。非正常发育温度导致14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的翅减小,影响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翅长和翅宽发育波动不对称性。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肘脉指数增大,1日龄和4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肘脉指数减小,对3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肘脉无影响。4日龄封盖子40℃培育16 h,导致羽化蜜蜂肘臀横脉部分缺失,比例为35.77%(P<0.01)。对1、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翅脉角影响最大,其次为3、4日龄封盖子。3)对1、2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背腹板影响较大,3、4日龄次之。羽化蜜蜂背腹板长度共测定11个指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2日龄封盖子7个指标增大;1日龄封盖子6个指标减小;3日龄封盖子3个指标增大,1个指标减小;4日龄封盖子3个指标增大。4)对2、3日龄封盖子羽化蜜蜂后足长度指标影响较大,1日龄封盖子次之,4日龄封盖子最小。羽化蜜蜂足长度共测定4个指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2、3日龄封盖子均4个指标减小;1日龄封盖子3个指标减小;4日龄封盖子2个指标减小。本研究阐明了 1~4日龄封盖子发育和羽化蜜蜂形态受40℃影响的程度,丰富了蜜蜂发育生物学理论。
王青[7](2013)在《温度40℃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蜜蜂属于社会性动物,蜂群具有较强的调节巢温能力,能将子脾的温度维持在34~35℃,以保证蜂子的正常发育。蜂群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来维持子脾狭小的温度范围,意味着温度是影响蜜蜂发育的重要因子。本实验研究温度40°℃对意蜂工蜂封盖子死亡率、发育历期、羽化蜜蜂初生重、外部形态和翅脉的影响。实验中主要将刚封盖的封盖子放入35℃的恒温箱中分别培养至0、1、2、3、4、5、6、7、8、9日龄(0日龄直接放入40℃),然后放入 40℃处理 8、16、24、32、40、48、60、72、80 h 后,再放回 35℃培养至羽化。与对照组恒温35℃的样本相比,高温处理对死亡率,发育历期,羽化蜜蜂的初生重、外部形态吻长、翅长、翅宽等指标和翅脉发育均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从死亡率来看,2日龄工蜂封盖子对温度最敏感,40℃处理至全部死亡所需时间最短32 h;5日龄的耐热性最好,处理时间达80 h全部死亡。化蛹前后和将近羽化前是对40℃比较敏感时期。(2)发育历期和初生重与恒温35℃的样本较接近,同一日龄发育历期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延长。(3)在形态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40℃处理后,吻长在0~3日龄、翅长和翅宽在0~5日龄相对缩短,而对第3背板长和第4背板长的影响不大。(4)经温度40℃处理的蜜蜂羽化后,0~5日龄样本的翅脉在变异类型和变异率上都高于其他日龄的样本,随着处理日龄上升,翅脉变异率降低。共发现了15种主要翅脉变异类型:突出或增脉4种、弱化或缺失10种、突出和缺失同时出现1种。
安木曼[8](2012)在《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与40℃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建立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简称中蜂)胚胎石蜡切片技术,获得了中华蜜蜂典型胚胎发育时期的显微实体照片,对中华蜜蜂胚胎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印证和补充了前人关于蜜蜂胚胎发育的文字描述和示意图,为蜜蜂胚胎发育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形态学参考;研究了 40℃对中华蜜蜂受精卵、未受精卵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简称意蜂)受精卵、未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完善蜜蜂生态学、蜜蜂发育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受精卵为材料,通过对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以卡诺试剂为固定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为透明剂,建立了适合中华蜜蜂胚胎发育的石蜡切片技术。获得了 35℃条件下中华蜜蜂胚胎发育典型时期的显微实体照片。这些发育时期包括卵裂及胚盘形成期、胚带及胚层形成期、器官系统形成期。观察到卵裂时期活质体的迁移、消黄细胞的变化、卵黄的变化,内、中、外三胚层,中肠、气门等时期的特征照片。(2)40℃处理对蜜蜂卵发育的影响40℃处理对中蜂卵和意蜂卵的孵化率及发育历期均有影响。表现为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卵龄和处理时间的不同,40℃处理中蜂卵和意蜂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0℃处理对中蜂卵和意蜂卵孵化率影响较大。0、6、12、18 h龄的卵对高温40℃敏感,24 h龄以上的卵的抗热性有所增强;且相同卵龄不同处理时间下,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孵化率呈现降低的趋势。0~18 h龄的中蜂受精卵和意蜂受精卵处理5 h时均不孵化;0~12 h龄的中蜂未受精卵和意蜂未受精卵处理3 h时全部死亡,18 h龄的中蜂未受精卵和意蜂未受精卵处理9 h时全部死亡。24 h龄以上的卵,经高温处理1~9h均有孵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孵化率降低。中蜂受精卵和中蜂未受精卵:与更大日龄的卵相比,24h~30h龄的卵,对高温更为敏感,高温处理时间达7 h,孵化率低于50%,即引起大部分样本死亡。36 h龄及以上的卵高温处理1~9 h,孵化率明显降低,但均在50%以上。意蜂受精卵和意蜂未受精卵:24h及以上龄的卵,处理时间1~9h,多数处理样本的孵化率在40%以上。40℃处理导致中蜂卵和意蜂卵的发育历期均延长。中蜂受精卵发育历期普遍长于35℃培养的发育历期67.89 h,变化幅度在67.57~75.90 h之间;中蜂未受精卵发育历期普遍长于35℃培养的发育历期69.20 h,变化幅度在68.40~75.20 h;意蜂受精卵发育历期均高于35℃培养的发育历期69.89 h,变化幅度在70.20~76.13 h;意蜂未受精卵发育历期均高于35℃培养的发育历期73.54 h,变化幅度在 74.00~81.53 h。
孙文静[9](2012)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封盖子呼吸代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主要是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μstica Spinola,简称意蜂)蜂王封盖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4.5℃下中蜂和意蜂的蜂王封盖子耗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封盖1d、5d和7d的封盖子的耗氧量与蜂王的初生重、卵重和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34.5℃下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整个封盖期间的耗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封盖1d的耗氧量最高,随着封盖期的延长,其耗氧量呈现出先下降至最低(封盖第4d时),随后再继续缓慢增加的趋势,即为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中蜂蜂王和意蜂蜂王封盖子在封盖期间,封盖1d和2d时,意蜂蜂王的耗氧量要显着高于中蜂蜂王。整体来看,中蜂蜂王封盖子的耗氧量比意蜂蜂王封盖子耗氧量的变化规律更加接近U型曲线。(2)通过对中蜂蜂王和意蜂蜂王整个封盖期的代谢过程中王台重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蜂蜂王和意蜂蜂王整个封盖期封盖王台日降低变量趋势大致相同,均是随着蜂王封盖日龄的增加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封盖期7d内王台重量日降低变量值中蜂为(0.0543g)﹤意蜂(0.0716g)。但在研究王台重量的日降低变量值时发现个有趣现象:两种蜂王封盖期重量日降低变量值的变化量显然不同,中蜂封盖2d的王台重量日降低变量值达到最大峰值△2=0.012g,3d就迅速回落达低谷日降低变量值为△3=0.0083g,随后4d重量日降低变量值又上升至第二个峰值△4=0.097g,然后缓缓下降;而意蜂封盖王台出现最大日降低变量值较中蜂晚一天,3d时出现最大日降低变量△3=0.0168g,不同的是意蜂封盖王台会出现两个谷值,第一个谷值出现在4d为△4=0.0118g,第二个谷值出现在6d为△6=0.0085g。由于蜂王末龄幼虫需要进行排泄与蜕皮,此期水分等失去率应为最大,由此,可推断其王台重量日降低变量值的峰值出现期应是封盖王台排泄蜕皮化蛹期,也说明意蜂封盖王台中末龄蜂王幼虫排泄与蜕皮的时间要比中蜂蜂王迟一天。同时,从意蜂王蛹封盖6d出现重量日降低变量低谷值△6=0.0085g现象,可能显示意蜂蜂王蛹后期又再次短暂休整后进入羽化代谢活动,而中蜂则没有。(3)通过对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1d、5d、7d的耗氧量与蜂王的初生重、卵重和产卵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1d和封盖7d的封盖子的耗氧量均与初生重和产卵量显着正相关(P<0.05);而封盖5d的耗氧量与初生重,卵重和产卵量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封盖子的耗氧量与卵重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暂时无法得出结论。初生重封盖5d的封盖子代谢活动较弱这时的耗氧量可能不能反应其本身的体质,而封盖1d和封盖7d的封盖子代谢活动较强,可以反应其本身的特性,因此,可将封盖1d和封盖7d的耗氧量作为评价蜂王是否优质的标准。
叶善斌[10](2011)在《高温40°C对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温度是影响蜜蜂个体发育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卵发育是蜜蜂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该阶段发育对温度尤其敏感。为了掌握温度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规律,本论文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简称意蜂)受精卵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在湿度为75%d:5%,35℃恒温培养至不同卵龄,然后在4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处理1-9 h的蜜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研究温度对蜜蜂卵发育的影响程度;为了了解温度对蜜蜂胚胎发育的影响,本论文还研究了蜜蜂胚胎石蜡切片技术,并获得了35℃条件下中华蜜蜂胚胎发育典型时期的发育特征图谱。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40℃处理,对中蜂和意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及发育历期均有影响。总体表现为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大。但中蜂和意蜂受精卵之间随着卵龄和处理时间的不同,两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高温40℃处理对中蜂和意蜂受精卵孵化率影响较大。0-18 h卵龄卵,中蜂受精卵全部死亡,意蜂受精卵仅有6、12、18 h卵龄卵处理l h时有孵化,孵化率分别为18.75%、32.35%和79.31%;高温使24-60 h卵龄的卵孵化率降低。(3)高温40℃处理导致中、意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延长。中蜂受精卵发育历期普遍长于恒温35℃培养的发育历期67.4 h,而意蜂受精卵发育历期则普遍高于恒温35℃培养的发育历期69.9 h。(4)本实验以中华蜜蜂受精卵为材料,通过对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建立起了适合蜜蜂胚胎发育的石蜡切片技术。(5)获得了35℃条件下中华蜜蜂胚胎发育典型时期的显微实体照片。这些发育时期包括卵裂期、胚盘形成时期、胚带与胚膜形成、胚层形成、胚体分节和组织器官形成等。
二、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温度胁迫下意大利蜜蜂封盖子期能量消耗和发育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温度对蜜蜂卵发育的影响 |
1.1.1 恒温对蜜蜂卵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
1.1.2 变温对蜜蜂卵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
1.2 温度对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2.1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2.2 低温短时胁迫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2.3 高温短时胁迫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2.4 封盖子期温度胁迫对羽化成蜂的影响 |
1.3 温度对成蜂的影响 |
1.3.1 温度对蜂王和雄蜂的影响 |
1.3.2 温度对工蜂的影响 |
1.4 温度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
1.4.1 温度对昆虫能量代谢的影响 |
1.4.2 温度对昆虫组织损伤的影响 |
1.4.3 温度对昆虫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5 本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不同发育温度对意蜂封盖子和羽化蜜蜂发育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本获取与温度处理 |
2.2.2 封盖子羽化率 |
2.2.3 封盖子发育历期 |
2.2.4 蜜蜂初生重 |
2.2.5 羽化蜜蜂寿命 |
2.2.6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发育温度对意蜂封盖子羽化率的影响 |
2.3.2 不同发育温度对意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2.3.3 蛹期不同发育温度对羽化工蜂初生重的影响 |
2.3.4 蛹期不同发育温度对羽化工蜂寿命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发育温度对意蜂封盖子能量消耗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1.1 供试蜜蜂 |
3.1.2 实验仪器及器材 |
3.1.3 主要试剂(盒) |
3.2 实验方法 |
3.2.1 蜜蜂样本 |
3.2.2 温度处理 |
3.2.3 总糖含量测定 |
3.2.4 总脂肪含量测定 |
3.2.5 水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温度下蜜蜂封盖子糖的消耗 |
3.3.2 不同温度下蜜蜂封盖子脂肪的消耗 |
3.3.3 不同温度下蜜蜂封盖子蛋白的消耗 |
3.4 讨论 |
3.4.1 高温影响封盖子发育 |
3.4.2 低温影响能量消耗速率和发育速率 |
3.4.3 意蜂封盖子的发育温区 |
第四章 温度胁迫下工蜂封盖子的马氏管损伤 |
4.1 实验材料 |
4.1.1 供试蜜蜂 |
4.1.2 实验仪器及器材 |
4.1.3 主要试剂(盒) |
4.2 实验方法 |
4.2.1 马氏管解剖及染色步骤 |
4.2.2 马氏管细胞死活鉴定 |
4.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温度胁迫对意蜂封盖子氧化损伤和抗氧化酶酶活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1.1 供试蜜蜂 |
5.1.2 实验仪器及器材 |
5.1.3 主要试剂(盒) |
5.2 实验方法 |
5.2.1 过氧化氢酶酶活测定 |
5.2.2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5.2.3 丙二醛浓度测定 |
5.2.4 羰基浓度测定 |
5.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过氧化氢酶酶活 |
5.3.2 总抗氧化能力 |
5.3.3 丙二醛浓度 |
5.3.4 羰基浓度 |
5.4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低温胁迫对意大利蜜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恒温恒湿箱温湿度的控制 |
1.3 实验设计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20℃处理对意蜂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
2.1.1 20℃处理对0-9 h意蜂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
2.1.2 20℃处理对12 h、24 h意蜂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
2.1.3 20℃处理对36-66 h意蜂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
2.2 20℃处理对意蜂受精卵发育历期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4)营养和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昆虫的多型现象 |
1.1.1 非遗传因素对昆虫多型性的影响 |
1.1.1.1 食物因素 |
1.1.1.2 种群密度因素 |
1.1.1.3 温、湿度因素 |
1.1.2 昆虫多型性的内分泌调控 |
1.1.3 基因水平调控 |
1.2 昆虫体型大小的决定机制 |
1.2.1 昆虫生长速率的控制 |
1.2.1.1 营养因素对昆虫大小的影响 |
1.2.1.2 激素和神经肽对生长发育速率的调控 |
1.2.2 昆虫体型大小决定的临界体重学说 |
1.3 蜜蜂级型分化 |
1.3.1 蜜蜂级型分化现象 |
1.3.2 蜜蜂级型分化特征 |
1.3.3 蜜蜂级型分化本质 |
1.3.4 蜜蜂级型分化研究进展 |
1.3.4.1 基因调控蜜蜂级型分化 |
1.3.4.2 食物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 |
1.3.4.3 蜜蜂级型分化的内分泌调控 |
1.3.4.4 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调控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蜂种与饲养管理 |
2.1.1 供试蜂种 |
2.1.2 幼虫饲养 |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设备 |
2.3 试验设计 |
2.3.1 意大利蜜蜂蜂王和工蜂幼虫变态发育过程对比研究 |
2.3.2 工蜂食物和蜂王食物营养成分差异的研究 |
2.3.2.1 意大利蜜蜂与卡尼鄂拉蜂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的研究 |
2.3.2.2 蔗糖饲喂和蜂蜜-蔗糖饲喂对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的影响 |
2.3.3 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 |
2.4 测定方法 |
2.4.1 王台接受率的测定 |
2.4.2 王浆产量的测定 |
2.4.3 王台和工蜂房空间大小的测定 |
2.4.4 常规成分指标的测定 |
2.4.5 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
2.4.6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4.7 蜂王和工蜂个体发育及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
2.4.7.1 试验样品的获取 |
2.4.7.2 蜂王和工蜂发育形态学观察测定 |
2.4.8 幼虫化蛹率和存活率的测定 |
2.4.9 蜜蜂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
2.4.10 蜜蜂级型分化指标的测定 |
2.4.11 蜜蜂幼虫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2.4.12 反转录 |
2.4.13 PCR引物的合成 |
2.4.14 各基因标准曲线的制作 |
2.4.15 荧光定量PCR扩增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意大利蜜蜂蜂王和工蜂变态发育过程对比研究 |
3.1.1 蜂王和工蜂个体发育过程体重变化 |
3.1.2 意大利蜜蜂蜂王和工蜂生长发育空间的差异 |
3.1.3 意大利蜜蜂蜂王和工蜂变态发育过程 |
3.2 工蜂食物和蜂王食物营养成分差异的研究 |
3.2.1 工蜂浆和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 |
3.2.2 不同蜂种对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的影响 |
3.2.3 人工饲喂对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的影响 |
3.3 空间因素对意大利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 |
3.3.1 人工饲养条件下饥饿处理不同体重幼虫对幼虫化蛹率和存活率的影响 |
3.3.2 人工饲养条件下饥饿处理不同体重幼虫对羽化个体级型的影响 |
3.3.3 饥饿处理对幼虫对AmTOR、AmInR-2、AmHR4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4.1 蜂王和工蜂变态发育过程显着不同 |
4.2 工蜂食物和蜂王食物营养成分差异显着 |
4.2.1 不同蜂种蜂王浆营养成分差异较小 |
4.2.2 饲喂蔗糖对蜂王浆营养成分影响较小 |
4.3 空间因素是诱导蜜蜂级型分化的重要因素 |
5 总体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发明专利与制定地方标准情况 |
(5)封盖期温度对意大利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蜜蜂封盖子发育研究进展 |
1.1.1 蜜蜂封盖子外部形态发育过程 |
1.1.2 蜜蜂封盖子生理发育过程 |
1.2 蜜蜂巢温研究进展 |
1.2.1 蜜蜂巢温变化 |
1.2.2 蜜蜂巢温的调节 |
1.3 温度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3.1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3.1.1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死亡率、畸形率的影响 |
1.3.1.2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1.3.1.3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初生重的影响 |
1.3.1.4 温度对羽化工蜂外部形态的影响 |
1.3.1.5 温度对羽化工蜂行为的影响 |
1.3.2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3.2.1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死亡率和畸形率的影响 |
1.3.2.2 温度对雄蜂发育历期和初生重的影响 |
1.3.3 温度对封盖王台发育的影响 |
1.3.3.1 温度对封盖王台羽化率的影响 |
1.3.3.2 温度对封盖王台发育历期的影响 |
1.3.3.3 温度对封盖王台初生重的影响 |
1.3.3.4 温度对羽化蜂王外部形态的影响 |
1.3.3.5 温度对羽化蜂王卵巢的影响 |
1.3.3.6 温度对羽化蜂王行为的影响 |
1.4 蜜蜂波动不对称性研究进展 |
1.4.1 环境压力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1.1 航天育种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1.2 农药残留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1.3 温度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2 遗传因素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2.1 近亲交配对蜜蜂不对称性的影响 |
1.4.2.2 杂交对蜜蜂不对称的影响 |
1.5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取样和温度处理 |
2.3.2 封盖王台发育的观察和测定 |
2.4 羽化蜂王发育稳定性测定方法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羽化率的影响 |
3.2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发育历期的影响 |
3.3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初生重的影响 |
3.4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形态发育的影响 |
3.4.1 封盖期温度对翅发育的影响 |
3.4.1.1 封盖期温度对翅长、宽的影响 |
3.4.1.2 封盖期温度对肘脉指数的影响 |
3.4.1.3 封盖期温度对翅脉角及后翅钩数的影响 |
3.4.2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腹部形态发育影响 |
3.4.2.1 封盖期温度对第三背板长的影响 |
3.4.2.2 封盖期温度对第四背板长的影响 |
3.4.2.3 封盖期温度对第五背板长的影响 |
3.4.2.4 封盖期温度对第六背板长的影响 |
3.4.2.5 封盖期温度对第四腹板长的影响 |
3.4.2.6 封盖期温度对第七腹板长的影响 |
3.4.3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右后足形态发育的影响 |
3.4.3.1 封盖期温度对股节长的影响 |
3.4.3.2 封盖期温度对胫节长的影响 |
3.4.3.3 封盖期温度对基跗节长和宽的影响 |
3.5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翅脉发育的影响 |
3.5.1 第一亚缘室与第二亚缘室间径分脉变异 |
3.5.2 第二中肘横脉变异 |
3.5.3 缘室中径分脉缘室突起 |
3.5.4 径分脉与中脉在第二亚缘室闭合增脉 |
3.5.5 肘脉分叉处向亚盘室突出 |
3.5.6 第二径中横脉与中脉闭合增脉 |
3.5.7 第三径中横脉缺失 |
3.5.8 第二亚缘室中脉的突出 |
3.5.9 后翅后侧中脉向盘室突出 |
3.5.10 翅径脉与径分脉闭合增脉 |
3.5.11 径分脉与后侧中脉闭合增脉 |
3.5.12 温度引起的个别翅脉变异类型 |
3.6 封盖期温度对蜂王发育稳定性的影响 |
3.6.1 封盖期温度对肘脉a发育稳定性的影响 |
3.6.2 封盖期温度对肘脉b发育稳定性的影响 |
3.6.3 封盖王台温度对第二中肘横脉c发育稳定性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温度40℃对封盖后1~4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温度对蜜蜂封盖子死亡率的影响 |
1.1.1 温度对封盖王台死亡率的影响 |
1.1.2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死亡率的影响 |
1.1.3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死亡率的影响 |
1.2 温度对蜜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1.2.1 温度对封盖王台发育历期的影响 |
1.2.2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1.2.3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1.3 温度对蜜蜂封盖子初生重的影响 |
1.3.1 温度对封盖王台初生重的影响 |
1.3.2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初生重的影响 |
1.3.3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初生重的影响 |
1.4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蜜蜂形态的影响 |
1.4.1 温度对蜜蜂形态标记的影响 |
1.4.2 温度对蜜蜂翅脉发育的影响 |
1.5 温度对蜜蜂行为的影响 |
1.5.1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蜜蜂行为的影响 |
1.5.2 温度对成蜂行为的影响 |
1.6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蜜蜂发育波动不对称性的影响 |
1.7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蜜蜂其他方面的影响 |
1.8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蜂群准备 |
2.3.2 取样 |
2.3.3 温度培育 |
2.3.4 羽化蜜蜂的观察 |
2.3.5 蜜蜂形态指标测量 |
2.3.6 蜜蜂翅脉变异观察 |
2.3.7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温度对中蜂工蜂封盖子死亡率、发育历期、初生重的影响 |
3.2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中蜂工蜂形态的影响 |
3.2.1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中蜂工蜂吻长的影响 |
3.2.2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中蜂工蜂翅的影响 |
3.2.2.1 对中蜂工蜂翅长和翅宽的影响 |
3.2.2.2 对中蜂工蜂前翅发育波动不对称性的影响 |
3.2.2.3 对中蜂工蜂翅脉的影响 |
3.2.3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中蜂工蜂背板的影响 |
3.2.3.1 对中蜂工蜂第3-6背板长的影响 |
3.2.3.2 对中蜂工蜂第5背板绒毛带长的影响 |
3.2.4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腹板的影响 |
3.2.4.1 对中蜂工蜂第4腹板的影响 |
3.2.4.2 对中蜂工蜂第7腹板的影响 |
3.2.5 封盖期发育温度对中蜂工蜂后足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温度40℃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1.1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死亡率、羽化率以及羽化蜜蜂畸形率的影响 |
1.1.2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发育历期和羽化蜜蜂初生重的影响 |
1.1.3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羽化后外部形态的影响 |
1.1.4 恒温对蜜蜂封盖子羽化后行为的影响 |
1.2 变温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2.1 变温对蜜蜂封盖子死亡率的影响 |
1.2.2 变温对蜜蜂封盖子发育历期和羽化蜜蜂初生重的影响 |
1.2.3 变温对蜜蜂封盖子羽化后外部形态的影响 |
1.2.4 变温对蜜蜂封盖子羽化后翅脉的影响 |
1.3 昆虫翅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
1.3.1 昆虫翅发育的相关基因 |
1.3.2 翅脉形成的信号调控系统 |
1.3.3 昆虫翅的蛋白研究 |
1.3.4 翅发育的相关激素 |
1.4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取样和温度处理 |
2.3.2 封盖子发育的观察和测定 |
2.3.3 翅脉变异的观察 |
2.3.4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死亡率的影响 |
3.2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发育历期的影响 |
3.3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初生重的影响 |
3.4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外部形态的影响 |
3.4.1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吻长的影响 |
3.4.2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翅长的影响 |
3.4.3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翅宽的影响 |
3.4.4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第3背板长的影响 |
3.4.5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第4背板长的影响 |
3.5 温度40℃处理对意蜂工蜂封盖子羽化后翅脉的影响 |
3.5.1 翅脉突出或增脉 |
3.5.2 翅脉弱化或缺失 |
3.5.3 翅脉突出和缺失同时出现 |
3.5.4 其他个别变异类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与40℃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蜜蜂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
1.1.1 蜜蜂胚胎发育过程 |
1.1.2 蜜蜂胚胎个体生态学研究 |
1.1.3 蜜蜂胚胎的生理生化研究 |
1.1.4 蜜蜂胚胎发育调控基因的研究 |
1.1.5 蜜蜂胚胎蛋白质组的研究 |
1.2 果蝇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
1.2.1 果蝇胚胎发育过程 |
1.2.2 果蝇胚胎发育基因调控研究 |
1.3 家蚕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
1.3.1 家蚕胚胎发育的过程 |
1.3.2 家蚕胚胎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 |
1.4 其他昆虫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
1.4.1 按蚊胚胎发育研究 |
1.4.2 烟青虫胚胎发育研究 |
1.5 石蜡切片技术的研究进展 |
1.6 本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研究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备 |
2.1.3 实验试剂 |
2.1.4 石蜡切片方法 |
2.2 40℃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研究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2.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研究 |
3.1.1 中华蜜蜂胚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分析 |
3.1.2 中华蜜蜂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的时间划分 |
3.2 40℃对蜜蜂卵发育的影响 |
3.2.1 40℃对中华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3.2.2 40℃对中华蜜蜂未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3.2.3 40℃对意大利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3.2.4 40℃对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发育的影响 |
3.2.5 40℃对不同蜂种的卵发育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研究 |
4.2 40℃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封盖子呼吸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概况 |
1.1 中华蜜蜂概况 |
1.2 意大利蜜蜂概况 |
2 蜜蜂蜂王概述 |
2.1 产生 |
2.2 羽化 |
2.3 婚飞 |
2.4 产卵 |
3 蜜蜂的个体发育 |
3.1 胚前发育 |
3.2 胚胎发育 |
3.3 胚后发育 |
3.3.1 幼虫阶段 |
3.3.2 蛹阶段 |
3.3.3 成虫 |
4 蜜蜂的呼吸系统构造 |
4.1 气门 |
4.2 气管 |
4.3 气囊 |
4.4 微气管 |
5 蜜蜂呼吸代谢 |
5.1 呼吸代谢的指标 |
5.2 影响呼吸代谢的因素 |
5.2.1 外在因素 |
5.2.2 内在因素 |
6 试验研究内容与意义 |
6.1 研究内容 |
6.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期间耗氧量的变化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蜂群 |
1.1.2 试验试剂 |
1.1.3 试验设备和蜂群管理常用工具 |
1.2 试验方法 |
1.2.1 育王 |
1.2.2 调节微量呼吸减压仪 |
1.2.3 检验反应系统气密性 |
1.2.4 恒温恒湿箱的调节 |
1.2.5 减压液配制 |
1.2.6 取样 |
1.2.7 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耗氧量的测定 |
1.2.8 试验数据的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蜂蜂王封盖期间重量和耗氧量变化 |
2.1.1 中蜂蜂王封盖期间封盖王台重量变化 |
2.1.2 中蜂蜂王封盖期间每天耗氧量的变化 |
2.2 意蜂蜂王封盖期间重量和耗氧量变化 |
2.2.1 意蜂蜂王封盖期间每天封盖王台重量变化 |
2.2.2 意蜂蜂王封盖期间每天耗氧量的变化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耗氧量与蜂王初生重、卵重和产卵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蜂群 |
1.1.2 试验试剂 |
1.1.3 试验设备和蜂群管理常用工具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群 |
1.2.2 育王 |
1.2.3 取样 |
1.2.4 初生重的测定 |
1.2.5 处女王诱入 |
1.2.6 拍照 |
1.2.7 测卵重 |
1.2.8 数据分析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封盖 1 d 的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的耗氧量与蜂王初生重、产卵量和卵重之间的相关性 |
2.2 封盖 5 d 的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的耗氧量与蜂王初生重、产卵量和卵重之间的相关性 |
2.3 封盖 7 d 的中蜂和意蜂蜂王封盖子的耗氧量与蜂王初生重、产卵量和卵重之间的相关性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温40°C对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蜜蜂巢温与巢温调节 |
1.1.1 蜜蜂的巢温 |
1.1.2 蜜蜂对巢温的调节 |
1.2 温度对蜜蜂卵发育的影响 |
1.2.1 蜜蜂卵的发育温区 |
1.2.2 温度对蜜蜂卵孵化率及发育历期的影响 |
1.2.3 温度对蜜蜂胚胎发育的影响 |
1.2.4 蜜蜂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
1.3 温度对蜜蜂未封盖幼虫发育的影响 |
1.4 温度对蜜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4.1 温度对封盖王台发育的影响 |
1.4.2 温度对雄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4.3 温度对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 |
1.5 温度对蜜蜂成虫的影响 |
1.5.1 温度对蜂王成虫的影响 |
1.5.2 温度对雄蜂成虫的影响 |
1.5.3 温度对工蜂成虫的影响 |
1.6 本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高温40℃对蜜蜂卵影响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1.3 高温40℃对蜜蜂卵影响的实验方法 |
2.1.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
2.2 蜜蜂胚胎石蜡切片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试剂 |
2.2.4 石蜡切片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温40℃对蜜蜂卵的影响 |
3.1.1 高温40℃处理对中蜂受精卵的影响 |
3.1.2 高温40℃处理对意蜂受精卵的影响 |
3.1.3 高温40℃对中蜂和意蜂受精卵影响的比较 |
3.2 中华蜜蜂胚胎发育图谱 |
3.2.1 卵裂 |
3.2.2 胚盘形成 |
3.2.3 胚带与胚膜的形成 |
3.2.4 胚层的形成 |
3.2.5 胚体分节 |
3.2.6 组织器官形成期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度对蜜蜂的影响研究进展[A]. 李寒,朱翔杰,徐新建,周姝婧,姚丹,周冰峰. 2021年中国(广西梧州)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1
- [2]温度胁迫下意大利蜜蜂封盖子期能量消耗和发育损伤[D]. 郝振帮. 福建农林大学, 2018(12)
- [3]低温胁迫对意大利蜜蜂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J]. 陈琳,徐新建,朱翔杰,周姝婧,王青,郝振帮,周冰峰.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1)
- [4]营养和空间因素对蜜蜂级型分化的影响[D]. 王颖.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9)
- [5]封盖期温度对意大利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D]. 蓝华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4)
- [6]温度40℃对封盖后1~4日龄中华蜜蜂工蜂发育的影响[D]. 赖康.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7]温度40℃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封盖子发育的影响[D]. 王青.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4)
- [8]中华蜜蜂胚胎形态学与40℃对蜜蜂卵发育影响的研究[D]. 安木曼.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5)
- [9]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封盖子呼吸代谢的研究[D]. 孙文静.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1)
- [10]高温40°C对蜜蜂受精卵发育的影响[D]. 叶善斌. 福建农林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