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熟练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熟练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廷金[1](1961)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文中认为 在学生系統地、全面地、熟炼地掌握基础知識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培养学生計算的熟巧,就成为提高教学貭量的主要环节。几年来,我們学习了各地一些教师的先进經驗,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我們的实际工作中也作了若干尝試。現在就来谈談我們在这方面的几点作法。在于这个问题,过去我們存在的問題是不少的。不少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職,解題的技能和計算熱巧也較差,我們有些同志只是責怪同学們基础差、脑筋笨,而沒有或者很少有教师自己考虑到在这方面到底作了那些工作,这是不对的。我校教师在党的領导下,通过教育革命,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地认識到在教学中,应发揮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学生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該开动脑筋,多多研究所学的知識的应用和积累解題的技能和技巧,但是教师不在

罗廷金[2](1961)在《数学問題的合理解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通过对数学問題的合理解法的研究,对发展学生的灵活和創造的才能,养成合理完成工作的习惯,以及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都是有益的;同时由于注意寻求問題的合理解法,因而对发展学生的邏輯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辯証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有益的;另外,也由于注意问题的合理解法,将会避免大量的繁瑣的計算,而节省不少的學习时間,使学生的精力用之得当,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合理解題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方面,已在我的拙作“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熱巧的几点作法”(見数学通报今年第1期)一文中略述浅見,这里就不多談了。本文仅就数学問题的合理解法,略述已見,希同志們指教。

西峰山[3](2015)在《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教学论和课程论,把教学活动分成“教”和“学”两个维度,从每个维度的各个环节(即前期准备、内容分析、方法的选择、遵循的原则、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思)对《数学通报》中的有关平面几何教学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建国初期15年间的平面几何教学特点及发展脉络。具体研究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数学通报》中文章的体现将该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即1951—1957,学习苏联时期;1958—1960,教育改革时期;1961—1966,自我完善时期。其次,对每一阶段从背景的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和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等三个层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背景概述主要对该阶段的数学教育政策和当时的教学大纲两个方面进行概述;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对该阶段发表的平面几何文章在总体文章中所占比重和对它的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先从教学的六个环节对这些文章进行进一步分块统计,再对每一块(环节)所包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先对每环节进行类化,再深入探究)。通过上述研究得到建国初期平面几何教学的如下特点:1.教学准备:备学生方面,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并注意个体差异;备教材方面,选材注重数学在历史上的贡献;教师能力方面,主要是注重教育实习。当时为了提高备课质量,还注意到了集体备课方面的问题。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苏联时期受到苏联的影响,教材的选择和编排非常重视系统性和严密性;教学改革时期更注重与实际的结合;自我完善时期,意识到改革的极端性,教学内容方面在不损坏内容系统性的和适当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核心对教材进行筛选和精简。3.教学方法选择:当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演示法、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等。练习法中有案例分析法和复习法;而案例分析法可分为定理的证明方法、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法等三种。4.教学原则:当时遵循的教学原则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顺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启发式原则等。培养学生能力时初级阶段遵循直观性原则,有一定知识储备能力时再以启发式原则为主,并且教学过程中注意对这些知识与方法的即时巩固与练习,因此要用巩固性原则。5.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目的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理念。1963年第一次通过大纲提出“三大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排方面:学习苏联时期主要侧重知识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育改革时期主要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自我完善时期主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编排。6.教学评价与反思:当时数学教育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教学评价与反思,并组织发表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章。通过分析《通报》上的文章可以了解到:当时已经关注到了教学的每个环节,即教前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有教学过程的反思(方法、设计、原则)等。

廖学春[4](201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实践中最活跃的部分,其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规格与质量。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经历的嬗变与涅槃,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研究,散见于一些著作、期刊、论文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学科教学方法或某一较短时期内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作技术层面的分析。极少有人从全局角度宏观地对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整体进行历史地系统地梳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与反思,致使大量富有创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珠沉沧海,未能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本研究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重点探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内容与特点、历史反思及启示,力图对60年来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概括,总结成功经验,剖析教训与不足,进而提升对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理性认识,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基于上述考虑,作者拟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访谈法等,试图理清60年来我国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揭示新中国60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及规律;对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进行较为深入细致地剖析;进行历史地纵向地分析比较,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历史长河中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各阶段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各阶段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大胆预测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与未来走向。全文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阐述研究缘起、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新意、研究重点与难点。第二、三、四、五部分:梳理建国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脉络。分借鉴与探索阶段(1949年——1966年)、破坏与中辍阶段(1966年——1978年)、复兴与发展阶段(1978年——1999年)、深化与繁荣阶段(1999年——今)四个阶段进行整理,将各个阶段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教育背景)、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内容与特点、历史反思及启示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第六部分: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首先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教育内部动因与社会动因;接着从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理论基础、思想观念、教育制度、教师、学生、学校七个层面详细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阻碍因素;再从新的知识观、新的科学技术、新兴理论三方面探讨未来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最后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合理展望。

黄萨仁那[5](2013)在《中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1979.7-2012.8)《数学通报》为中心》文中提出本文从1979年7月至2012年8月《数学通报》(1936年8月创刊至2012年8月,共76年)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文章分三个时间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引进倡导时期、20世纪90年代——深入研究时期、21世纪以来——反思充实时期),进行史的考察。梳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发展经纬,以揭示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在这三个时间段具有的特点。以期对现在和以后的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有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论述了本文涉及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等相关概念,并在研究目的与意义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作为主要研究资料的《数学通报》发端及其发展。第二章,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9年《数学通报》复刊)及8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以《数学通报》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本章进一步的研究。起初该阶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以编译引进相关思想为主,后来在我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主要以数学解题教学研究的形式存在,对数学思维及其培养、数学方法论研究较重视。此章最后一节对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其它特点(启发式教学研究、发现法教学研究、第一篇以“问题解决”为关键词的题名为《谈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任子朝)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行了补充。第三章,对20世纪90年代《数学通报》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该阶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数学通报》上关于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的文章蜂拥而来,可以说9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就是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并且得到了全面的重视。日本数学教育界相关的教育思想,如数学开放题教学、课题学习等,在此阶段引起了我国数学学者们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数学解题教学以混合体的形式存在,从1994年开始有颇多的相关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元认知的含义、元认知在解题中作用等。第四章,21世纪以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中对《数学通报》上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在21世纪以来,从实践层面上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进行了反思,更进一步研究了与数学解题教学、应用题教学、建模教学、开放题教学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的特点。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进行创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并且对数学创新学习、研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五章,对三个阶段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特点进行了总结的同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于波[6](2008)在《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文中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问题之源,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上世纪初实施班级授课已有百年历史,探究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找寻其中的规律,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是本文的目的。本文研究的问题聚焦在3个方面:(1)梳理20世纪各历史时期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情况;(2)探究变革的缘由和变革中的稳定因素与变化因素;(3)揭示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全文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本研究的缘由、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历史回溯。以史实为依据,进行历史梳理。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分析各时期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思想方法和代表人物及其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等,探究我国各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各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剖析。案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堂教学作品,采取相关因素对比分析方法,从课堂教学内容要求、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部分是不同时期“勾股定理”课堂教学实录,采用统计量表和弗兰德尔斯(Ned Fanders)的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教学活动类型、活动发生顺序、时间分配和语言互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因素及原因。以第二、三部分为基础和依据,寻找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因素中的稳定因素与变化因素,并分析有哪些原因对变革有选择和制约作用,从而分析这些原因对我国中学数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例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语: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及变革启示。对20世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既是试图客观地反映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历史,更是希望籍此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史为鉴,揭示历史经验与教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借鉴。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第一,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总的趋势是,教师教学更为关注学生;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凡与传统衔接的扬长避短的变革容易为教师所接受,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行为,都获得了成功;凡是“彻底改革”试图完全背离传统的变革,侵害了固有的教育传承性,违背了数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难以成为普遍的教学行为,都失败了。第二,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有:(1)数学教学目标定位——“双基”和“三大能力”;(2)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初等代数和初等几何;(3)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概括小结、巩固练习;(4)教师教学的基本形式——讲授和提问:(5)学生参与教学方式——听讲、回答和变式练习。变化因素有:(1)教学要求——逐渐具体明确:(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3)教师讲授的关注点——由知识到学生;(4)师生的交往活动——学生活动逐渐增加。第三,在不断地变革中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了这样的特点:凸显数学对人的思维发展功能的价值取向;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以五阶段教学法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1)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调适(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系统知识和知识应用相结合);(2)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对外来文化坚持洋为中用);(3)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具有累积性(坚持对于传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4)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数学知识特征性(数学知识既有经验性,又有超经验性)。本文基于史料探寻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特点及趋势,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视角对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是对我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必要补充;对我国20世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历史的梳理,丰富了我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20世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轨迹;第二,发掘了20世纪各历史时期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鲜为人知的历史材料;第三,探索了将历史梳理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新视角,坚持论从史出,案例为历史分析提供佐证,历史梳理为案例分析作支撑,两者相得益彰。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对各时期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的发掘难以丰富、详尽。

孙金菊[7](2011)在《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 ——以下阴洼村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下阴洼村为主要个案,并援引临夏州其他地区调研资料以增强研究的可信性,从女性视角关注和研究回族妇女健康问题,考察回族妇女健康与地理、环境、性别、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回族妇女健康与妇女发展的互动关系。虽然下阴洼村回族妇女健康问题不能完全代表西北乡村回族妇女的整体状况,但它至少代表了一种村落模式或类型中的回族妇女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北乡村回族妇女健康状况的基本特征。论文共计九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从中国村落社区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人类学和生机盎然的医学人类学三个方面阐释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传统领域回族妇女研究和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研究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最后对调查点的代表性问题、本文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田野调查工作进行了说明和阐释。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临夏回族自治州及下阴洼村概况,然后紧扣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主题,从家庭、宗教和社区三个层面关照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第三章至第八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本着人类学整体关怀的初衷,本文从妇女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元医疗体系、病患行为、可利用的资源及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对策性思考几个层而,对回族妇女健康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而全面的观察、描述和解析。第三章对几个年龄层215名回族妇女的身体健康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回族妇女的患病类型、患病率和患病特点,并总结归纳了主要致病因即地理环境、社会、区域文化和性别因素。第四章从信仰和文化层面出发,对回族妇女心理健康所指涉的疾病种类进行了界定、分析和命名,“不松凡”、“身体部位疼痛”和“心理害怕”是“易卜劣斯”引起的病症,本文将它们统称为“易卜劣斯”症,并定性为“文化特定症”,需采用“都哇”治疗。第五章首先对西医医疗体系的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及就医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对中医医疗体系的哲学基础、中医西医化和就医时面临的主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析:最后着重探究了“都哇”信仰体系,在调研资料基础上对之进行了大胆地讨论和分析,“都哇”信仰体系,究其根本为宗教医疗信仰,在长期的民族发展和互动中,又夹杂着浓厚的民间性特点。“都哇”信仰体系既有一定的优越性和有效性,也存在不足和问题,应辩证、宽容看待它的存在。第六章从“病患”的体验、判断、大众医疗观念治疗、专业人员治疗和“都哇”信仰体系治疗五个阶段界定和探讨了回族妇女“病患”行为特点。第七章界定了回族妇女治疗疾病可利用的两大资源即“夫家”资源和“娘家”资源,并揭示了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其一,经济资源总体不足,其二,妇女在不足的经济资源配置结构中又处于弱势地位,主动或被动让渡医疗资源。第八章立足临夏实际,针对回族妇女的高患病率低健康水平进行了对策性思考。第九章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与展望,通过前文的回溯,我们有如下认识:其一,对“都哇”信仰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的根本和核心源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和信仰,体现着伊斯兰教的治世、治民哲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其二,在人类学视角下,对“健康”概念有了新的认知,健康既包含着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蕴含着文化、信仰的诸多要素,体现着天地人和的整体观;其三,回族妇女健康和妇女发展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和因果,改变回族妇女低健康水平和发展滞后的现状,需要大力度的法律改革和公共政策的改变,增加对妇女的支持和扶植,国家、社会层面长时期的“输血”才能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回族妇女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从输血至“造血”的转变,促进回族妇女全面发展并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真正实现人的尊严和安全,使人享有免于恐惧和匮乏的自由。

李艳丽[8](2005)在《突出高职特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作法: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从实际出发,切实打好数学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采取多种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欧阳尚昭[9](2016)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几条途径》文中提出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其主要内容,中小学数学教育也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取得了许多成绩和宝贵经验.但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差的问题却

谈玉秀[10](1988)在《改进理论力学教学的几点作法》文中指出理论力学这门农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时数目前已由原来的120~140学时减少到80~90学时,而且对它的教学要求还有所提高。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在内容多、学时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谈一下我的作法和体会。

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论文提纲范文)

(3)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平面几何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2.1 关于“教”的理论基础
        2.1.1 教的准备
        2.1.2 教的内容分析
        2.1.3 教学方法选择
        2.1.4 教学原则
        2.1.5 教学设计与实施
        2.1.6 教的评价与反思
    2.2 关于“学”的理论基础
        2.2.1 学的准备
        2.2.2 训练内容分析
        2.2.3 学习方法选择
        2.2.4 学习策略
        2.2.5 学习计划与实施
        2.2.6 学习评价与反思
    2.3 平面几何教学概述
        2.3.1 平面几何教学基本概念
        2.3.2 平面几何教学特点
第3章 学习苏联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3.1 背景的概述
    3.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3.3 平面几何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
        3.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3.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4章 教育改革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4.1 背景概述
    4.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4.3 平面几何教学发展脉络及特点
        4.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4.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5章 自我完善时期《数学通报》中关于平面几何教学研究
    5.1 背景概述
    5.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的总体特点及趋势
    5.3 平面几何教学特点及发展脉络
        5.3.1 平面几何教学各个环节的统计分析
        5.3.2 平面几何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历史背景
        6.1.2 平面几何教学文章
    6.2 教学启示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技术路线与新意
    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借鉴与探索阶段(1949-1966)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五、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反思
第二章 破坏与中辍阶段(1966-1978)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五、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反思
第三章 复兴与发展阶段(1978-1999)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五、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反思
第四章 深化与繁荣阶段(1999——今)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四、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五、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反思
第五章 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因素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阻碍因素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中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1979.7-2012.8)《数学通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3.1 数学问题的含义及其分类
        1.2.3.2 数学问题解决
        1.2.3.3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2.1 《数学通报》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
    2.2 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脉络及特点
        2.2.1 编译引进国外相关理论
        2.2.2 数学解题教学研究
        2.2.3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思维培养的研究
        2.2.4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关于方法论研究
        2.2.5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其它特点
第3章 20世纪90年代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3.1 《数学通报》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
    3.2 20世纪90年代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脉络及特点
        3.2.1 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3.2.1.1 20世纪90年代再一次兴起
        3.2.1.2 研究特点分析
        3.2.2 数学解题教学、元认知的研究
        3.2.3 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3.2.3.1 数学建模概念研究
        3.2.3.2 编译引进研究
        3.2.3.3 教学原则和意义的研究
        3.2.4 开放题教学研究
        3.2.5 数学课题学习研究
第4章 21世纪以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4.1 《数学通报》中关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
    4.2 21世纪以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脉络及其特点
        4.2.1 20世纪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反思与充实
        4.2.3 数学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4.2.4 数学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框架
    1.6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
2 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历史回溯
    2.1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肇始阶段(1902~1949年)
        2.1.1 数学课堂教学初建时期(1902~1922年)
        2.1.2 数学课堂教学形成时期(1923~1949年)
    2.2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阶段(1950~1976年)
        2.2.1 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前苏联时期(1950~1957年)
        2.2.2 数学教学自主探索、提出双基教学目标时期(1958~1965年)
        2.2.3 数学课堂教学无政府状态时期(1966~1976年)
    2.3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阶段(1977~2000年)
        2.3.1 数学课堂教学调整复兴时期(1977~1985年)
        2.3.2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时期(1986~2000年)
    2.4 小结
3 各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剖析
    3.1 教学作品分析
        3.1.1 各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作品
        3.1.2 作品比较分析
        3.1.3 基本结论
    3.2 《勾股定理》课堂教学实录分析
        3.2.1 课堂教学案例(详见附录2)
        3.2.2 课堂教学案例比较分析
        3.2.3 基本结论
4 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因素及原因
    4.1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因素
        4.1.1 稳定因素
        4.1.2 变化因素
    4.2 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原因
        4.2.1 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选择与制约
        4.2.2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4.2.3 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4.2.4 数学教学内容的体例结构
        4.2.5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4.2.6 小结
5 结语: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和变革启示
    5.1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
        5.1.1 凸显数学对人的思维发展功能的教学价值取向
        5.1.2 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
        5.1.3 以五阶段教学法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5.1.4 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
    5.2 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启示
        5.2.1 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调适
        5.2.2 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与外来文化本土化
        5.2.3 数学课堂教学变革具有累积性
        5.2.4 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数学知识特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勾股定理》课堂教学实录
后记

(7)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 ——以下阴洼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中国村落社区人类学研究的传统
        二 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人类学
        三 生机盎然的医学人类学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传统领域回族妇女研究
        二 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调查点的代表性问题
        二 相关主要概念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
        五 田野调查
第二章 妇女生活状况概述
    第一节 临夏回族自治州及下阴洼村概况
        一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
        二 下阴洼村概况
    第二节 家庭层面妇女状况
        一 女儿身份与长辈权威
        二 妻子身份与"夫家"权威
    第三节 宗教层面妇女状况
        一 妇女与礼拜活动
        二 妇女与重大宗教活动
    第四节 社区层而妇女状况
        一 妇女行使公民权利的社区公共活动
        二 妇女以劳作者形象出现于公众视线
第三章 妇女的身体健康
    第一节 妇女身体健康概况
        一 妇女患病类型及患病率
        二 妇女患病特点
    第二节 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
        一 "妇科病"
        二 "胃病"
        三 "风湿性关节炎"
        四"胆囊炎"
    第三节 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 地理环境因素
        二 社会因素
        三 区域文化因素
        四 性别因素
第四章 妇女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罪魁祸首"易卜劣斯"
    第二节 "易卜劣斯"症
        一 "不松凡"
        二 "身体部位疼痛"
        三 "心理害怕"
    第三节 妇女为"易卜劣斯"症主要患者的原因
        一 心理压力
        二 身体虚弱
        三 过度依赖"都哇"
        四 宗教惩罚
第五章 妇女治疗疾病的三元医疗体系
    第一节 西医医疗体系的几个问题
        一 医学模式
        二 医患关系
        三 就医存在的问题探讨
    第二节 中医医疗体系的几个问题
        一 中医的哲学基础
        二 中医西医化
        三 就医面临的问题探讨
    第三节 "都哇"信仰体系
        一"都哇"
        二"都哇"信仰体系探讨
第六章 妇女的"病患"行为
    第一节 "病患"体验阶段
    第二节 "病患"判断阶段
    第三节 大众医疗观念治疗阶段
    第四节 专业人员治疗阶段
    第五节 "都哇"信仰体系治疗阶段
第七章 妇女可利用的资源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夫家"资源
        一 经济资源
        二 服务资源
    第二节 "娘家"资源
        一 新婚妇女与"娘家"资源
        二 离异妇女与"娘家"资源
    第三节 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总体经济资源不足
        二 让渡医药资源
第八章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对策性思考
    一 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二 培养妇女自我发展意识
    三 鼓励民间妇女组织的发展
    四 发挥模范妇女的带头作用
    五 发挥传统医疗资源"都哇"的优势
    六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九章 总结、思考与展望
    一 回溯
    二 对"都哇"信仰体系的再认识
    三 人类学视角下的"健康"探讨
    四 从妇女健康看妇女发展
    五 从妇女发展看妇女健康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Ⅰ
附录Ⅱ

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熟巧的几点作法[J]. 罗廷金. 数学通报, 1961(01)
  • [2]数学問題的合理解法[J]. 罗廷金. 数学通报, 1961(09)
  • [3]平面几何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数学通报》(1951~1966)为例[D]. 西峰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3)
  • [4]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研究[D]. 廖学春. 西南大学, 2010(08)
  • [5]中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之研究 ——以(1979.7-2012.8)《数学通报》为中心[D]. 黄萨仁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1)
  • [6]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 于波. 西南大学, 2008(05)
  • [7]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 ——以下阴洼村为例[D]. 孙金菊. 兰州大学, 2011(10)
  • [8]突出高职特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 李艳丽. 保山师专学报, 2005(05)
  • [9]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几条途径[J]. 欧阳尚昭.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6(Z1)
  • [10]改进理论力学教学的几点作法[J]. 谈玉秀. 高等农业教育, 1988(05)

标签:;  ;  ;  ;  ;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熟练计算能力的几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