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钽铌矿溶解含氟废气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蒋艺林,霍利利,李翔,王伟军[1](2021)在《环保督察背景下钽铌湿法冶炼企业的“三废”管控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外国技术本土化的发展,我国已拥有较稳定的钽铌湿法冶炼工艺。然而,我国在"三废"的治理、减量和资源化等方面,仍存在改进余地。本文简述了钽铌湿法冶炼行业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治理技术的发展,并就钽铌湿法冶炼企业在严峻的环保督察背景下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迎检工作进行探讨,最后对企业未来在环保方面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赵培培,陶莉,刘晨明,林晓[2](2020)在《钽铌冶炼“三废”治理技术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钽铌工业迅猛发展,随之产生的"三废"污染不容小觑,研发针对钽铌冶炼"三废"的新型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经济意义。从废水、废气及废渣方面分析了钽铌冶炼污染物的来源与性质。汇总并剖析了钽铌冶炼"三废"治理技术现状,对其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阮桑桑[3](2016)在《超细氧化铌生产工艺条件的改进及污染治理》文中研究表明钽铌的冶炼属于高污染产业,研究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绿色方法和技术,发展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生产工艺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钽铌冶炼工艺中的含氟氨氮废水的处理,本文提出两种可行性的处理方法:一个是利用萃取工艺将SO42-和F-分离,除去硫酸,直接浓缩回收氟化氢铵。通过调酸、配酸比、萃取的相比、接触时间、料液的浓度等条件的优化得到萃取铌的最优条件:在H2SO4为3 mol·L-1,HF的浓度为1.2 mol·L-1,萃取相比为1:3,接触时间:5 min条件下用蓖麻油为萃取剂进行萃取,萃取率可达93.04%。尽可能地使有机相萃取达到饱和,反萃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就越低。反萃液中如含有少量的硫酸根,可在氨沉淀母液后用氢氧化钡来去除硫酸根。处理后的沉淀母液经蒸发浓缩得到氟化铵和氟化氢铵的混合产品。另一有效利用含氟氨氮废水的方法是:采用可溶性稀土盐除去钽铌沉淀母液氟离子,其产品可制成含氟稀土抛光粉或氟化稀土,除氟后的沉淀母液可回收用作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稀土浸矿剂。研究表明:铌钽沉淀母液加入硫酸稀土除氟制含氟稀土抛光粉,加碳酸氢铵进一步沉淀稀土至pH值为6.26.4为宜,除氟后沉淀母液氟含量可达到5.0 ppm以下,稀土含量为30 ppm以下;而加氯化稀土除氟则pH值控制为6.56.7,母液氟含量可达到3 ppm以下,稀土含量为20 ppm以下;铌钽沉淀母液加入可溶性稀土盐除氟制氟化稀土,沉淀的pH值控制为7.0为宜,除氟后沉淀母液氟含量可达到2.5 ppm以下,稀土含量为10ppm以下。铌钽沉淀母液加入可溶性稀土盐除氟加碳酸氢铵沉淀稀土,沉淀过滤、烘干在1000℃1050℃煅烧4 h,得到粒度分布均匀,粒径范围较窄,中位粒径适中,抛蚀率较高的含氟稀土抛光粉。除氟沉淀母液经蒸发浓缩,回收得到硫酸铵或氯化铵和硫酸铵复合铵盐,产品铵盐含量达到98%以上,氟含量小于3 ppm。对现有氧化铌的工艺改进,减少沉淀剂用量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制备超细氧化铌。考察了铌液的浓度、沉淀温度、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铌的粒度及形貌的影响。利用TG-DTA、SEM、粒度仪等仪器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铌料液浓度为Nb2O5 60100 g·L-1,小桨叶中速搅拌方式,反应温度在75±2℃,液上通氨气反应方式(通气出口距液面0.51.5 cm)进行沉淀反应,700℃下煅烧2 h,得到分散性好、D50为350 nm左右的长柱形超细氧化铌产品。用蒸馏水进行两次萃取后再在700℃下煅烧2 h,氧化铌中的氟在同等条件下减少95%以上,反应为密封系统,与常规反应方式相比,减少了氨气用量,达到节能减排效果。该超细氧化铌制备方法可工业化生产。
陈光炉[4](2015)在《钾长石氟化学法提钾铝新技术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钾肥、铝土矿是我国紧缺的重要资源之一,每年60%以上需要进口。另一方面,我国的不溶性富钾矿石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富含钾、铝,由于缺乏合理的技术路线而未被开发利用。如何经济的利用富钾矿石提取钾、铝是世界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上百年的技术难题。本研究提出的一种利用氟化学法对钾长石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的工艺路线,通过对工艺流程、反应器探讨,产物氟残留、矿物分解速率及分解率等方面的研究,为氟化学法综合开发钾长石的工业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1、氟化学法可高效综合利用钾长石生产硫酸钾、氧化铝、石英砂、石膏等系列产品,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2、研究首次采用的管道反应器相比于釜式反应器具有反应过程更有利于氟化学腐蚀反应过程、生产连续性强、更易于工程放大。实验研究表明:钾长石氟化学腐蚀反应过程中,氟硅酸用量变化从1:1:3~1:3:3,硫酸用量变化从1:3:0.5~1:3:3,反应产物在400℃下煅烧后,反应渣中未循环氟含量占反应渣总质量分数的1.8%~5%,钾长石分解率为84%~97%。其中,在反应温度为70℃,配比为1:3:3,时,未循环氟含量最低,为1.78%,钾长石分解率为93%,此条件下有利于氟循环,提取率也较为理想。XRF分析结果表明:1、反应渣主要含有的氟化物为AlF3、KF、K3AlF6、K2SiF6。2、不溶渣中主要含有的氟化物为AlF3、K2SiF6。XRD分析结果表明:氟化物AlF3和K2SiF6在氟硅酸质量配比1:1:3~1:3:3范围内随氟硅酸用量增加而增多,在硫酸质量配比1:3:0.5~1:3:3范围内随硫酸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反应温度30~80℃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在反应时间13~62min范围内随时间增加而减少。因此减少氟硅酸和硫酸使用量,增加反应温度和反应停留时间有利于减少AlF3和K2SiF6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氟硅酸在管道反应器中反应级数b为0.2438,硫酸在管道反应器中的反应级数c为0.4249,反应过程的活化能Ea=19.5695kJ·mol-1。在管道反应器氟化学反应分解过程中,提高氟硅酸浓度、提高硫酸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可以显着的提高钾长石在管道反应器中的分解速率,提高钾长石的综合生产效率。推导得到的微分公式可使用MATLAB循环积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钾长石在管道反应器中与酸反应后的分解率近似值,节约了实验摸索过程的时间、物料、人工成本。
辛军,韩海波,丁建梅[5](2015)在《工业含氟尾气处理工艺改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含氟废气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节省了废气处理投资,降低操作成本,改善了劳动环境,提高了劳动安全性。
黄江波,徐文炘[6](2013)在《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探讨》文中认为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属重污染行业之一,经过分析冶炼过程的"三废"来源、污染形式、危害特性,指出了含氟废气、含氨废气、含氟废水、含氨废水、放射性等为其主要污染物,并针对性介绍了污染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应以内部循环利用为主,从"三废"中回收多种有价物质,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杨秀丽[7](2013)在《难分解钽铌矿低碱分解新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钽、铌属于稀有高熔点金属,其金属和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从钽铌矿中提取钽、铌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是矿石的分解和钽、铌的分离。现今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钽铌提取方法为氢氟酸法,但该方法用于处理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分解率仅为85%左右,且每吨矿消耗氢氟酸6-8吨,酸耗量较大,同时氟污染严重。为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拓了亚熔盐法钽铌矿清洁生产新工艺,使难分解钽铌矿分解率较氢氟酸法提高10%以上,且从源头削减了氟污染。本论文在亚熔盐法钽铌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钽铌在碱介质中反应行为的进一步探讨,提出了难分解钽铌矿低碱分解短流程清洁节能新工艺,并重点开展了钽铌矿低碱分解过程及钽铌低酸矿浆萃取分离过程基础研究与过程优化,取得如下创新性进展:(1)研究了难分解钽铌矿氢氧化钠低碱分解过程反应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低碱分解体系中,钽铌矿中的Ta2O5和Nb2O5转化为NaTaO3和NaNbO3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为实现钽铌矿的低碱分解提供了理论依据。(2)研究了难分解钽铌矿氢氧化钠低碱分解宏观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碱矿质量比、减小初始矿物粒径或升高分解温度均能提高铌转化率;分解过程符合固体产物层收缩核模型,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8.82kJ/mol,其动力学方程为1-(1-x)1/3=4.803×103exp(-78820/RT)t。分解渣的XRD分析结果表明,矿中的钽和铌主要转化为偏钽酸钠和偏铌酸钠。在此基础上对低碱分解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在最优条件下,钽、铌转化率均达到99%以上,较传统氢氟酸法提高10%以上,大大提高了钽铌矿的资源利用率。(3)系统研究了钽铌低酸矿浆萃取分离体系工艺规律,获得了最佳萃取、洗涤及反萃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钽、铌单级萃取率均可达99%,钽铌分离系数高达5000。所得含钽有机相经5mol/L稀硫酸洗涤六次后,经纯水反萃,得到的纯钽液采用中和沉淀-过滤-烘干-焙烧处理后,可得到纯度99.6%的氧化钽产品;所得含铌有机相经6mol/L稀硫酸洗涤六次后,经纯水反萃,得到的纯铌液同样采用中和沉淀-过滤-烘干-焙烧处理后,可得到纯度99.5%的氧化铌产品,钽、铌产品均达到工业级产品质量要求。(4)开展了钽铌低酸矿浆萃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处于350-400rpm之间时,钽萃取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萃取速率常数kf为10-2.35±0.1,萃取通量为F(kmol·m-2·s-1)=10-2.35[TaF72-][H+][MIBK](o),总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是H·MIBK+(i)+TaF72-→HTaF7·MIBK-(i)。通过Arrhenius理论得到表观活化能Ea为31.8kJ/mol;通过绝对反应速率理论得到△(?)Ho为29.1kJ/mol,△(?)S°为-185.7J/(mol·K)。
王伟,李辉,郑培生[8](2008)在《低品位钽铌原料的湿法冶金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低品位钽铌原料的湿法处理新工艺。在新工艺中用新型分解试剂替代HF和H2SO4,在300℃条件下分解低品位钽铌原料,其分解液采用甲基异丁基酮(MIBK)在低浓度酸条件下萃取钽、在高浓度酸条件下萃取铌,然后对钽液、铌液进行过氧化及沉淀后焙烧,得细粒径高纯度Ta2O5,Nb2O5产品,或者对钽液进行结晶,可制得高纯度的K2TaF7产品。
杨丽芳,张洪红,徐晓军[9](2007)在《普钙生产含氟尾气治理技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云南某化工厂年产3万t普钙含氟尾气治理工程的运行现状、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根据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当地环保局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厂含氟尾气采用喷淋塔、喷杯塔和喷淋旋流板塔处理后,不仅尾气达标排放,还副产300 t/a氟硅酸钠,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还根据12年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供普钙行业含氟尾气治理工程设计参考。
薛梅[10](2005)在《钽铌湿法冶金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分析论述了钽铌冶金过程中的污染来源、污染形式、特点及危害,指出含氟化物、放射性、有机萃取剂的废渣、废水、废气是其主要污染物,并针对性地介绍了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二、钽铌矿溶解含氟废气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钽铌矿溶解含氟废气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督察背景下钽铌湿法冶炼企业的“三废”管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钽铌湿法冶炼主要生产工艺及产废环节 |
2 钽铌湿法冶炼“三废”防治措施 |
2.1 废 水 |
2.1.1 含氨氮废水 |
2.1.2 含氟废水 |
2.1.3 含氟和氨氮废水的处置工艺 |
2.2 废 气 |
2.3 废 渣 |
3 钽铌湿法冶炼企业督察要点 |
4 结语与展望 |
(2)钽铌冶炼“三废”治理技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钽铌冶炼“三废”来源与性质 |
1.1 废水 |
1.1.1 氨氮废水 |
1.1.2 含氟废水 |
1.2 废气及废渣 |
2 相关排放标准 |
3 常规治理技术 |
3.1 废水 |
3.1.1 氨氮废水 |
3.1.2 含氟废水 |
3.2 废气及废渣 |
3.2.1 酸性废气 |
3.2.2 碱性废气 |
3.2.3 废渣 |
4 新型治理技术 |
4.1 氨氮废水及含氨废气资源化处理技术 |
4.2 废水深度脱氟技术 |
4.3 生产废水零排放及盐回收技术 |
5 结论与展望 |
(3)超细氧化铌生产工艺条件的改进及污染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钽、铌的性质及应用 |
1.1.1 钽、铌的基本性质 |
1.1.2 钽、铌的应用 |
1.2 钽、铌湿法冶炼工艺 |
1.2.1 钽、铌精矿的分解 |
1.2.2 钽铌的提取与分离 |
1.2.3 钽、铌湿法冶金存在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
1.3 超细氧化铌的制备 |
1.3.1 中和沉淀法 |
1.3.2 水解法 |
1.3.3 溶胶凝胶法 |
1.3.4 水热法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钽铌萃取工艺的改进及氢氧化铌沉淀母液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铌含量的测量 |
2.3.2 铌萃取率的影响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钽铌沉淀母液制备含氟稀土产品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实验原理 |
3.3.2 硫酸稀土除氟制含氟稀土抛光粉 |
3.3.3 氯化稀土除氟制含氟稀土抛光粉 |
3.3.4 氯化稀土除氟制氟化稀土 |
3.3.5 脱氟后铵盐的回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细氧化铌的制备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氟氧铌酸沉淀的机理分析 |
4.3.2 铌液的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4.3.3 沉淀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4.3.4 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影响 |
4.3.5 煅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4.3.6液下通氨实验 |
4.3.7 氧化铌产品的除氟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钾长石氟化学法提钾铝新技术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钾肥、铝土矿市场概况 |
1.1.1 国内钾肥市场 |
1.1.2 国内铝土矿和氧化铝市场 |
1.2 我国的不可溶性富钾矿石资源 |
1.2.1 钾长石 |
1.2.2 明矾石 |
1.2.3 霞石正长岩 |
1.2.4 伊利石 |
1.3 不可溶性富钾矿石开发进展 |
1.3.1 钾长石综合开发利用进展 |
1.3.2 其他富钾矿石资源开发进展的介绍 |
1.4 含氟酸在不溶性矿物开发中的应用和回收循环 |
1.5 管道反应器在铝土矿溶出和化肥生产中的应用 |
1.5.1 管道反应器在铝土矿溶出生产的应用 |
1.5.2 管道反应器在化肥生产中的应用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分析方法和设备 |
2.1 实验设备 |
2.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2.2.1 简介 |
2.2.2 分析原理 |
2.2.3 分析方法 |
2.2.3.1 配置标准溶液 |
2.2.3.2 测量步骤 |
2.3 X射线粉末衍射 |
2.3.1 简介 |
2.3.2 分析原理 |
2.3.3 分析参数 |
2.4 X射线荧光衍射 |
2.4.1 简介 |
2.4.2 分析原理 |
2.4.3 分析参数 |
2.5 SEM表面形貌分析技术 |
2.5.1 简介 |
2.5.2 分析原理 |
2.5.3 分析参数 |
2.6 化学分析 |
2.6.1 氟分析 |
2.6.2 氟硅酸分析 |
2.6.3 硫酸分析 |
第三章 钾长石氟化学综合开发利用工艺路线及反应器 |
3.1 钾长石成分 |
3.2 工艺路线介绍 |
3.2.1 反应段 |
3.2.2 煅烧段 |
3.2.3 尾气吸收段 |
3.2.4 浸取结晶分离段 |
3.2.5 蒸发浓缩段 |
3.3 管道反应器在钾长石氟化学法综合利用工艺中的应用 |
3.3.1 管道反应器有利于氟循环利用 |
3.3.2 管道反应器生产连续化程度更高、利用率高 |
3.4 工艺路线的特点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管道反应器反应产物氟循环的反应条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
4.3 实验过程 |
4.4 反应条件对产物残留氟含量影响的分析研究 |
4.4.1 氟硅酸用量对产物中残留氟总含量的影响 |
4.4.1.1 实验方案 |
4.4.1.2 实验结果分析 |
4.4.2 浓硫酸用量对产物中残留氟总含量的影响 |
4.4.2.1 实验方案 |
4.4.2.2 实验结果分析 |
4.4.3 反应温度变化对产物中残留氟总含量的影响 |
4.4.3.1 实验方案 |
4.4.3.2 实验结果分析 |
4.5 钾长石氟化学反应产物XRF元素分析研究 |
4.5.1 反应渣的XRF元素分析 |
4.5.1.1 实验试剂以及仪器 |
4.5.1.2 试验方法 |
4.5.1.3 结果及讨论 |
4.5.2 不溶渣的XRF元素分析 |
4.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5.2.2 试验方法 |
4.5.2.3 结果及讨论 |
4.6 反应条件对产物中AlF_3、KF、K_3AlF_6、K_2SiF_6影响的XRD分析 |
4.6.1 标准氟化物和原矿的XRD分析 |
4.6.2 反应条件对反应渣中主要氟化物影响的XRD分析 |
4.6.2.1 氟硅酸用量对反应渣中AlF_3、KF、K_3AlF_6、K_2SiF_6的影响 |
4.6.2.2 硫酸用量对反应渣中AlF_3、KF、K_3AlF_6、K_2SiF_6的影响 |
4.6.2.3 反应温度对反应渣中AlF_3、KF、K_3AlF_6、K_2SiF_6的影响 |
4.6.2.4 反应时间对反应渣中AlF_3、KF、K_3AlF_6、K_2SiF_6的影响 |
4.6.3 反应条件对不溶渣中残余氟化物影响的XRD分析 |
4.6.3.1 氟硅酸用量对不溶渣中残余氟化物的影响 |
4.6.3.2 硫酸用量对不溶渣中残余氟化物的影响 |
4.6.3.3 反应温度对不溶渣中残余氟化物的影响 |
4.6.4 钾长石氟化学反应产物SEM表面形貌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管式反应器钾长石分解速率及分解率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原理 |
5.3 模型参数的实验测定 |
5.3.1 反应时间的确定 |
5.3.2 H_2SiF_6的级数b |
5.3.3 H_2SO_4的级数c |
5.3.4 反应温度的影响以及指前因子A、活化能Ea |
5.3.5 氟硅酸和硫酸的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速率表达式 |
5.4 模型实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建议 |
本文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 |
(5)工业含氟尾气处理工艺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氟废气吸收原理 |
2 工艺流程及工艺系统 |
2.1 工艺流程图 |
2.2 工艺系统 |
2.2.1 碱液配制系统 |
2.2.2 吸收系统 |
2.2.3 排浆系统 |
2.2.4 过滤循环系统 |
3 改造后工艺的优点 |
4 结论 |
(6)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冶炼工艺与污染状况 |
(1)废气: |
(2)废水: |
(3)废渣: |
2 污染防治措施 |
2.1 源头控制 |
2.2 末端治理 |
2.2.1 废气的治理 |
(1)含氟废气 |
(2)含氨废气 |
2.2.2 废水的治理 |
(1)含氟废水 |
(2)含氨废水 |
2.2.3 废渣的治理 |
3 结 语 |
(7)难分解钽铌矿低碱分解新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钽铌资源状况 |
1.3 钽铌精矿的主要分解方法 |
1.3.1 碱分解法 |
1.3.2 酸分解法 |
1.3.3 氯化法 |
1.4 钽和铌的主要分离方法 |
1.4.1 溶剂萃取法 |
1.4.2 离子交换法 |
1.4.3 分步结晶法 |
1.5 钽铌湿法冶金技术进展状况 |
1.6 钽铌低碱分解短流程清洁节能新技术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钽铌矿氢氧化钠低碱分解过程热力学研究 |
2.1 前言 |
2.2 氢氧化钠熔盐体系特性 |
2.3 钽铌矿低碱分解过程热力学分析 |
2.3.1 热力学计算理论 |
2.3.2 钽铌矿的分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钽铌矿氢氧化钠低碱分解反应宏观动力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实验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4 分析方法 |
3.2.5 实验原料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动力学分析 |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3.3 碱矿质量比的影响 |
3.3.4 初始矿物粒径的影响 |
3.3.5 钽铌矿低碱分解反应过程中钽和铌的行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钽铌矿氢氧化钠低碱分解工艺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正交试验 |
4.3.2 碱矿比的影响 |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3.4 初始矿物粒径的影响 |
4.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3.6 优化条件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溶性钽铌偏盐转型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方法 |
5.2.3 分析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初始氢氟酸浓度的影响 |
5.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5.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5.3.4 转型液固比的影响 |
5.3.5 转型机理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钽铌矿浆低酸萃取体系工艺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6.2.2 实验方法 |
6.3 萃取相关参数计算 |
6.3.1 萃取率(E) |
6.3.2 分配比(D) |
6.3.3 分离系数(β)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甲基异丁基酮低酸萃取钽工艺研究 |
6.4.2 甲基异丁基酮萃取铌工艺研究 |
6.4.3 含钽有机相中反萃钽工艺研究 |
6.4.4 含铌有机相反萃取铌工艺研究 |
6.4.5 萃余矿浆循环利用初步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钽铌矿浆低酸萃取动力学研究 |
7.1 前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实验原料 |
7.2.2 实验装置 |
7.2.3 实验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搅拌速度和界面积对钽萃取率的影响 |
7.3.2 动力学研究 |
7.3.3 机理研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钽铌矿低碱分解新技术工艺流程研究及总体评价 |
8.1 前言 |
8.2 钽铌矿低碱分解清洁节能新技术工艺流程 |
8.3 钽铌矿低碱分解新技术工艺的消耗估算 |
8.3.1 物料衡算 |
8.3.2 能量衡算 |
8.3.3 钽铌矿低碱分解工艺与现行工艺的比较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论文创新点 |
9.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
(8)低品位钽铌原料的湿法冶金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机理 |
1.1 分解与萃取 |
1.2 过氧化、沉淀、焙烧及结晶 |
2 工艺流程 |
3 实验 |
3.1 分解 |
3.2萃取[7~11] |
3.2.1 萃取钽 |
3.2.2 萃取铌 |
3.2.3 反萃钽和反萃铌 |
3.3 过氧化及沉淀、焙烧[12~16] |
3.4 结晶[17, 18] |
4 结论 |
(9)普钙生产含氟尾气治理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的基础数据 |
1.1 普钙生产工艺条件 |
1.2 生产制度 |
1.3 含氟尾气的流量及进口浓度 |
2 设计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
2.1 工艺流程 |
2.2 流程特点 |
3 主要设计参数及设备尺寸 |
4 经济指标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 论 |
5.2 建 议 |
(10)钽铌湿法冶金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钽铌冶金工艺与污染状况 |
1.1 钽铌冶金工艺 |
1.2 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
1.2.1 氟化物污染及危害 |
1.2.2 放射性污染及危害 |
1.2.3 有机萃取剂污染及危害 |
2 防治措施 |
2.1 氟化物污染防治 |
2.1.1 含氟废气 |
2.1.2 含氟废水 |
2.2 放射性污染防治 |
2.3 MIBK污染防治 |
3 结 论 |
四、钽铌矿溶解含氟废气治理技术及工程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督察背景下钽铌湿法冶炼企业的“三废”管控探讨[J]. 蒋艺林,霍利利,李翔,王伟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21(06)
- [2]钽铌冶炼“三废”治理技术研究现状[J]. 赵培培,陶莉,刘晨明,林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05)
- [3]超细氧化铌生产工艺条件的改进及污染治理[D]. 阮桑桑. 南昌大学, 2016(05)
- [4]钾长石氟化学法提钾铝新技术基础研究[D]. 陈光炉. 福州大学, 2015(06)
- [5]工业含氟尾气处理工艺改进设计[J]. 辛军,韩海波,丁建梅. 当代化工, 2015(05)
- [6]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探讨[J]. 黄江波,徐文炘. 广州化工, 2013(03)
- [7]难分解钽铌矿低碱分解新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D]. 杨秀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1)
- [8]低品位钽铌原料的湿法冶金新工艺研究[J]. 王伟,李辉,郑培生. 稀有金属快报, 2008(04)
- [9]普钙生产含氟尾气治理技术的应用[J]. 杨丽芳,张洪红,徐晓军. 环境工程学报, 2007(03)
- [10]钽铌湿法冶金中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J]. 薛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