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方法的总体回顾、分类和比较

五种方法的总体回顾、分类和比较

一、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论文文献综述)

向春华[1](2019)在《中考“数与代数”试题统计及解题策略分析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数与代数”试题为例》文中认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中考数学试卷分析、中考数学考试出题原则及“中考数与代数”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综述得出中考数学试题具有社会性,中考数学试卷研究已成必然性趋势,中考“数与代数”方面的研究,一则是研究课堂教学原则和实施策略,以及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二则是不同版本教材“数与代数”板块对比研究;三则是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对多个版本的教材、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并判定其一致性程度,中考“数与代数”试题统计和解题策略的研究,仅限于某一小块知识的研究,如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等,而对大知识板块“数与代数”试题统计和解题策略研究目前很少有,这便给本文以足够的研究空间和良好的独创性。笔者在第3部分运用统计法对遵义市中考“数与代数”考点题型、数学思想解题运用、中考试题出题中存在不足、学生应试策略不足等进行统计,并用文本研究法进行深入分析,在本文第5部分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法,把城区初中一线数学老师作为“数与代数”教学策略的实践验证员,对“数与代数”部分教与学策略进行实证分析。在第4部分针对中考“数与代数”学生应试策略不足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固化题型提出了解题策略,并对中考固化题型的复习提出应对策略,即拟定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效率;运用反思思维,提升解题能力;结合计算题型,提高运算能力;围绕书本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摈弃审题不认真应试习惯不够好,发挥不稳定心态调整不充分,基础不扎实概念理解不透彻,思路不清晰方法运用不灵活等方面不足问题,把定中有变的中考“数与代数”知识点题型作为教与学重难点突破口,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运算能力、思辨能力,为后期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文本的研究能够为国内中考数学试题中“数与代数”部分的解题思路与教学策略奠定数据基础,对我国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葛洋洋[2](2014)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前教育形势下,人们关注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身份来推动教学的变革。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以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着手,分析了物理习题教学的性质和功能,物理习题的类型和选择,研究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相关的教学策略等。最后分析了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地研究了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得出了教师教的策略和指导学生学的策略。应用这些策略给出了典型的教学案例,并在实践中研究了这些策略的效果。最后,针对策略的使用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使用这些策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能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积极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喜欢“一题多变”策略和“一题多问”策略。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举多反一”的策略。对高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生应用“一题多解”策略效果不理想。学生整理错题和复习不够主动,需要教师监督。

薛艳君[3](2006)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版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其中绝大部分是初中级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也存在不少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很多学者都提出要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求发展。可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在赵金铭1998年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览表”之后,还没有学者在如何制定更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外的英语教学界在教材评估方面、国内的教育界在教育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各方面的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探索适合的评估模式,寻找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评估项目的确定方法、评估标准的确定方法和评估结果的统计方法,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确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的项目和标准,最后建立一个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并为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胡烨[4](2017)在《基于语素教学的多音字教学研究 ——以《汉语口语速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级班口语课堂上,留学生在多音字读音上的偏误比比皆是,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对高级班留学生实施了一次扫盲性质的基础多音字教学干预活动。首先,编制《汉语口语速成》全套教材多音字统计表,并依照词汇等级大纲进行筛选、分类、划定研究重点。然后分析多音字存在的环境,依据多音字的基础性和常用性原则、重点纠正严重影响表达和交际的偏误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口语课教学,编制了多音字期初测试卷并完成了测试。测试结果统计显示,测试的总正确率仅为44.67%,分析偏误类型之后,认为教学干预的重点是纠正多音字的非常用读音的偏误和由于声调掌握不准确造成的偏误。从教材和教学的角度来看,教材并未对多音字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且词本位理念下的教材编写和词汇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多音字的正确习得。基于此,依据多音字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留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和认知特点,制定了以语素教学方法为主的多音字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在口语课堂上予以实施。将多音字在不同读音下对应的语素义(或词义)提取出来,再列举不同读音下语素的构词(成句)情况,配以讲解汉语词汇的理据性。精讲之后注重多练,通过大量语音操练,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减轻思维负担。最后,编制期末多音字测试卷对教学效果予以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高级班留学生基础多音字读音正确率大大提高,偏误大幅度降低,由于声调不准确造成的偏误和在多音字非常用读音上的偏误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本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的收获,当然也有遗憾和不足之处。从研究性质上来讲,本文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作理论上的深究细探。

李瑞鹏[5](2016)在《登州文会馆天文教育及其教材《天文揭要》研究》文中提出登州文会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由外国传教士建立的一所大学之一,从其第一任馆长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1864年来到中国建立了早期的蒙养学堂开始,就开启了登州文会馆在中国的传教和教育工作。其中其天文学教育模式以及内容应该算是当时西方最为先进和前沿的,而其天文教材《天文揭要》则是第二任馆长赫士(Watson McMillen Hayes,1857-1944)根据当时西方较为普及的天文学教材A Treatise on Astronomy编写的,其内容简洁易懂、逻辑严谨、是在当时继《谈天》之后又一天文学力作。本文对登州文会馆的来龙去脉做了简要叙述,重点对登州文会馆的天文学教育、《天文揭要》英文底本以及和《谈天》的对比做了详尽的分析。(1)简要的介绍了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情况,并将其分成三个时间段做出了描写;并对登州文会馆的来龙去脉做了概述,对其教育的模式和情况进行了整理。(2)对登州文会馆的天文学教育做了概述,并对其主要课程和人才培养做了描述。(3)通过对《天文揭要》和其底本A Treatise on Astronomy的仔细对比,发现其结构内容上的不同,并一一进行描述、比对和分析,最后总结得出结论。(4)首次以《天文揭要》的翻译方式与《谈天》的翻译方式相对比,总结出六点不同,并且做了归纳整理。(5)对《天文揭要》天文学名词术语做了仔细的分析,探讨了天文学名词术语在《天文揭要》运用之后的几种情况。(6)最后对《天文揭要》和登州文会馆的天文学教育在我国的影响做了分析,并给出了客观的评价。

章常茂[6](2011)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除了教师的教育观念、素质的影响,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制订模糊不清、虚而不实;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缺乏有效策略,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等。笔者通过检索和分析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关注不够,有关“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相关研究还很缺乏;而对于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策略仍缺乏系统化的整体性研究,没有提出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借鉴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合理的“科学方法”教学目标;进而依据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策略”学习的研究,结合物理教学特点,总结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辩证地分析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张家明[7](2015)在《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五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习课,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所以,"复习课难上"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精心创设情境,注重"激趣"大多数复习课上,许多教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上复习课要么面面俱到,不停讲解,不停提问,要么就是大量练习,只求结果,不重过程。表面上容量大,效果很好,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较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

李首地[8](1991)在《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同体比较及异体比较(从性质的角度比较) 同体比较就是把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其共同规律,比较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命题仿写,从中得到“知识迁移”。异体比较就是把不同体裁的文章一起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牢固掌握各篇内容及写作方法,还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裁和写作方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魏薇[9](2011)在《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文中研究表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做决策。上至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下至个人日常的决定,无一不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作为课程实施灵魂人物的教师,在专业领域更需要决策。新课改不断拓展着教师的专业自主,实现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且“教学的变动性、多样性无不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专家们断言:“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做出思考与决策的历程”,“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决策的结果,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巧就是决策”,“有效教学基本等同于合理的教学决策”(William, shavelson, Clark&Peterson)。有研究指出,教师需要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前后三个阶段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实施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是最为变化莫测和考验教学机智的。因为课堂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场”,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教学也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线性过程,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因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就时刻面临着决策,教师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形式和效果。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所,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之源,如何更好的去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决策,剖析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实质,认真倾听教师决策时的心声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立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问题,选取一所全日制的A小学为个案,以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地跟踪与深入地考察。研究者走进现场、扎根田野,“成为”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力图展现并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鲜活的决策行为和决策想法,揭示并总结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与建议。作为一项质的研究,本研究以质化研究为取向,以个案研究为策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出声思维、文件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佐证赋予研究以效度与意义。本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并探讨了相关研究概况;第三章详细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体系和研究过程;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实施的背景情况、基本类型、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四个方面阐述研究发现并形成研究结论;在上述基础上,第八章进一步做出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具体表明:第一,通过考察个案学校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语文教师,真实展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在这个解释与分析的图景中:一方面说明了A校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这是课堂教学决策的整体环境和运作根基;另一方面总结了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研究资料表明,课堂教学决策可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忠于预设的执行类、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和预设之外的突发类。第二,本研究不止于揭示个案学校的研究对象们在决策什么,还力求“深入教师头脑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探寻并发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通过呈现这个基本运行过程试图说明,教师们为什么决策,如何进行决策,依据什么决策?即具体剖析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基本运作过程中所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归纳出其运行过程为四个基本步骤的循环往复,提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师某种程度上受到五种准则的规限。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不仅是洋溢着个性特征与主体风格的具体行为表现,决策行为背后还交织着教师的思考历程与思维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是一名教师基于经验和观念,融合知识、情感、智慧等诸多因素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本研究发现其实课堂教学决策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影响与制约教师进行决策的因素可分为四个方面:有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学自身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师的影响因素和有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动态的影响因素圈,其中的一种因素或者几种综合因素在教师瞬间做判断时对其产生影响。最后,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另建议从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创设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改善。

李胜兰[10](2019)在《初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变迁之研究(1951-2013年)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文中提出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根基。1951-2013年的所有数学教科中均未删减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反而逐渐精炼和优化,所以其在教科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全等三角形内容是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开端,初中阶段又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初期,全等三角形也是学生学习的其他平面直线形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梳理教科书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2套几何(数学)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时期出版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全等三角形内容的不同要求,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及图表研究法分析了12套教科书中全等三角形内容的设置,探求全等三角形的内容在教科书中的变迁过程,为教科书中该部分内容的编写提供一定参考的同时,充实了教科书历史研究的文献。首先,根据不同时期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全面概述12套教科书中全等三角形的章节设置及知识的编排体系,并进行特点分析,从宏观上呈现全等三角形的章节和内容编排体系之变迁。其次,分章节论述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定理的引入方式,表述形式,定理证明方法,例题、练习题和习题的数量、类型的变迁,并用鲍建生老师的难度模型分析了习题难度的变迁。主要分析了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减情况和内容变迁,并厘清变迁特点及原因,从微观上呈现具体知识的变迁。再次,得出1951-2013年全等三角形内容变迁的研究结论:(1)在概念引入方面渐趋多样化,教科书中引入方式经历了“无引入—文字引入—实际问题引入—实际问题与生活相结合引入”的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2)在概念及定理的表述方面越来越精练严谨,精炼了内容,并且引入了符号语言,内容呈现方式采取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相结合,凸显数学简洁性的特点;(3)定理证明方法经历了“叠合法说理—叠合法引导再用尺规作图证明”的过程,更加严谨,更注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体验;(4)例题和练习题,设置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增多到减少”的变化,且例题和练习题类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示范性;而习题的难度逐渐趋于合理,改编了原来未充分培养推理证明能力的习题难度,越来越突出全等三角形章节对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在数量上也渐趋合理,突出综合性,删除了重复题型,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针对12套教科书中全等三角形内容的研究,给出编排建议。

二、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考“数与代数”试题统计及解题策略分析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数与代数”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研究工具
        1.2.1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2.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依据
2 国内外“数与代数”研究现状
    2.1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阐述与考试出题原则研究
        2.1.1 中考数学试卷分析的研究成果
        2.1.2 关于中考数学试题出题原则的研究
    2.2 中考“数与代数”研究综述及笔者研究切入点概述
        2.2.1 关于中考“数与代数”研究综述
        2.2.2 本文研究切入点概述
3 “数与代数”考点题型、数学思想与命题不足统计
    3.1 “数与代数”考点题型统计
        3.1.1 “数与代数”中考分值占比统计
        3.1.2 “数与代数”中考考察目标统计
        3.1.3 “数与代数”中考内容考点统计
        3.1.4 “数与代数”中考题型分类统计
    3.2 “数与代数”中数学思想解题运用统计
        3.2.1 函数思想的运用
        3.2.2 转化联系思想的运用
        3.2.3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3.2.4 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3.2.5 建模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运用
        3.2.6 整体思想的运用
    3.3 “数与代数”中考知识难度及学生能力考查统计
        3.3.1 “数与代数”部分学生平均得分及能力素养考查统计
        3.3.2 “数与代数”函数压轴题对学生能力的选拔性考查
    3.4 “数与代数”中考试题命制不足及思考
        3.4.1 考题抽象性强缺乏实用结合及思考
        3.4.2 考题背景不够新结合社会热点不足及思考
        3.4.3 考题原创性不足不能较好体现考试公平及思考
        3.4.4 考题开放性不足不能较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思考
4 “数与代数”中考试题学生解题应对策略与教师有效干预
    4.1 常见的数学解题策略
    4.2 “数与代数”学生应试策略不足问题浅析及策略应对
        4.2.1 审题不认真应试习惯不够好及应对策略
        4.2.2 发挥不稳定心态调整不充分及应对策略
        4.2.3 基础不扎实概念理解不透彻及应对策略
        4.2.4 思路不清晰方法运用不灵活及应对策略
    4.3 针对“数与代数”固化题型学生可采取的解题策略
        4.3.1 针对“数与式”等固化题型采取通法解题策略
        4.3.2 针对“方程与不等式”等固化题型采取流程思维策略
        4.3.3 针对“化简求值”等固化题型采取教学相长策略
        4.3.4 针对“函数”等固化题型采取提取信息策略
    4.4 “数与代数”中考固化题型教师对学生复习策略有效调控
        4.4.1 拟定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效率
        4.4.2 运用反思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4.4.3 结合计算题型,提高运算能力
        4.4.4 围绕书本内容,重视基础知识
5 中考“数与代数”部分教与学策略实证分析
    5.1 中考“数与代数”部分教学策略实践论证
    5.2 中考“数与代数”部分学生策略运用效果对比论证
    5.3 关于中考“数与代数”部分教与学实证分析的思考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数与代数”部分教与学的启发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课程改革的要求
        2. 物理习题教学的重要性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的目的
        2.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综述
    (一) 概念的界定
        1. 物理习题
        2. 物理习题教学
        3. 教学策略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1. 物理习题的作用
        2. 物理习题的选择
        3. 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4. 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5. 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6.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心理学基础
    (二) 教育学基础
四、 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 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1. 精选习题的策略
        2. 习题引入的策略
        3. 习题分析的策略
        4. 举一反多的策略
        5. 举多反一的策略
        6. 学生自主的策略
        7. 教师提问的策略
        8. 学生心理的调节
        9. 及时评价的策略
    (二) 指导学生课下学习的策略
        1. 规范解题策略
        2. 错题整理策略
        3. 自我暗示策略
        4. 自我提问策略
        5. 及时复习策略
五、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
    (一) 教学案例一:一类力的分解的习题教学
    (二) 教学案例二: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中的运动
六、 总结与建议
    (一) 研究总结
    (二)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解题
    1. 关于教材评估
        1.1 定义
        1.2 目的
        1.3 意义
    2. 关于教材评估指标体系
        2.1 关于权重系数、评估标准、量表和统计方法
二、选题价值
    1. 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2. 对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3. 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教材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1. 教材评估理论背景
        1.1 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暨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教材评估的原则
        1.3 教材评估的类型暨本文要研究的评估指标体系的类型
        1.4 教材评估的方法暨本文的研究目标
        1.5 教材内部评估的具体内容
        1.6 教材评估的复杂性
        1.7 如何看待教材评估的客观化与量化
        1.8 设计教材评估指标体系时要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1.9 制定对外汉语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的几个原则
        1.10 如何看待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的作用
    2. 对外汉语教材评估研究综述
    3. 国内第二语言教材(主要是英语教材)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4. 国内教育界教材评估的研究成果综述
    5. 国外第二语言教材评估理论或评估模式综述
        5.1 不同的学者提出的不同的评估项目
        5.2 某些可以借鉴的评估思想和主张
        5.3 进行专项评估的思想和主张
        5.4 C.A.Tucker 的评估模式
        5.5 评估标准的制定依据
    6. 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估项目的确定方法
        6.1 召开专家讨论会
        6.2 特尔斐(Delphi)式专家咨询
        6.3 利用权重系数进行筛选
    7. 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7.1 Q 分类法
        7.2 层次分析法
        7.3 关键要素归一定量法
    8. 本文所推荐的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估项目的确定方法和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 本文研究的目标
    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 研究方法
        3.1 考察
        3.2 问卷调查
    4.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五、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方案
六、初级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评估项目表(初表)设计依据
    1. 指标的分级
        1.1 第一级指标的分级
        1.2 第二级指标的分级
        1.3 第三级指标的分级
    2. 评估标准的确定
        2.1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2.2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
        2.3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理论
        2.4 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内涵
        2.5 内容质量各二级指标的评估标准
    3. 教材配套方面方面评估指标的分级和评估标准的确定
        3.1 教师手册方面
        3.2 学生练习册方面
        3.3 复习与测试材料
        3.4 媒介形式
    4. 编校质量方面方面的评估指标的分级和评估标准的确定
    5. 印刷质量方面方面的评估指标的划分和评估标准的确定
七、教师问卷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八、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九、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基于语素教学的多音字教学研究 ——以《汉语口语速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多音字教学的研究现状
        1. 关于多音字在国内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2. 关于多音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原则
        1. 研究方法
        2. 研究原则
第一章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及《汉语口语速成》中的多音字研究
    第一节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多音字研究
    第二节 《汉语口语速成》中的多音字研究
        一、编制《汉语口语速成》全套教材多音字统计表
        二、依照词汇等级大纲筛选《汉语口语速成》中的多音字
        三、多音字分类
        四、划定研究重点
第二章 留学生基础多音字习得的调查测试
    第一节 调查测试卷的编制
        一、多音字存在的环境
        二、编制期初测试卷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多音字期初测试结果及偏误分析
        一、高级班期初基础多音字测试结果
        二、测试结果分析
第三章 分析多音字偏误类型及制定教学策略
    第一节 多音字读音偏误分析
        一、偏误类型及原因
        二、从教材和教学的角度看待多音字读音偏误
    第二节 多音字教学策略及实施
        一、多音字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多音字课堂教学过程
第四章 多音字教学效果检测和总结
    第一节 编制期末测试卷
    第二节 测试结果统计
        一、高级班期末基础多音字测试结果
        二、测试结果分析
    第三节 多音字教学干预前后测试数据分析
        一、教学前后多音字读音总正确率与声调、声韵错误率对比
        二、教学前后按音项级别统计
        三、教学前后声调不同和声韵不同的多音字对比
    第四节 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收获
        二、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1:《汉语口语速成》全套教材多音字统计表
附件 2:期初多音字测试卷
附件 3:期末多音字测试卷

(5)登州文会馆天文教育及其教材《天文揭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晚清社会与登州文会馆
    2.1 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社会
    2.2 晚清在华传教士的科学教育活动
        2.2.1 1811年-1842年从传教士来华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时期
        2.2.2 1843年-1860年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2.2.3 1860年-1900年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2.4 1900年-1912年从八国联军侵华到辛亥革命时期
    2.3 登州文会馆的兴衰历程
    2.4 登州文会馆的教育事业
        2.4.1 登州文会馆备斋课程
        2.4.2 登州文会馆正斋课程
第三章 登州文会馆的天文学教育
    3.1 登州文会馆的天文台与天文器械
    3.2 登州文会馆的天文教材
    3.3 登州文会馆的天文人才培养
第四章 《天文揭要》及其底本的研究
    4.1 关于《天文揭要》的作者赫士
    4.2《天文揭要》与A Treatise on Astronomy的比较
        4.2.1 关于《天文揭要》的底本A Treatise on Astronomy
        4.2.2 关于A Treatise on Astronomy的作者Elias Loomis
        4.2.3 《天文揭要》与A Treatise on Astronomy结构的比较
        4.2.4 《天文揭要》与A Treatise on Astronomy内容的比较
    4.3《天文揭要》对A Treatise on Astronomy的改进
第五章 《天文揭要》与《谈天》的比较
    5.1《谈天》与Outlines of Astronomy的内容比较
    5.2《天文揭要》与《谈天》的翻译风格
    5.3《天文揭要》与《谈天》的翻译方式
        5.3.1 关于各类单位的换算与翻译
        5.3.2 拉丁字母与数学公式的翻译
    5.4 《天文揭要》与《谈天》对天文学名词术语的翻译
第六章 结论:登州文会馆天文教育及《天文揭要》对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影响
附录
    表一 《天文揭要》每小节与英文原着的条目内容比较
    表二 沿用至今的名词术语
    表三 中译名有变化的名词术语
    表四 英文名发生更改的名词术语
    表五 后来被《天文学名词表》剔除的名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章 “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一节 确立“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依据
    第二节 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
    第三节 “科学方法”教学目标的编制与陈述
第三章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学习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第四章 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
    第二节 反思与总结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调查
附录2 调查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五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精心创设情境,注重“激趣”
二、引导自主合作,注重“梳理”
    1. 首 先 用 自 我 默 忆 法 搜 集 与 课 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 第二步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3. 第 三 步 再 让 各 小 组 派 代 表 全 班交流
三、给予方法指导,注重“建构”
四、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应用”
五、提炼数学思想,注重“延伸”

(9)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的探寻起点:实践中的发现,研究上的思考
    二、研究的意义追索:研究过程中的"无为无不为"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之源
        (一) 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一种深层的指令
        (二) 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一种变革的视角
        (三) 教学决策的现状审思:一种现实的叩问
    二、研究之域
    三、论题之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教学
        (二) 决策
        (三) 教学决策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二、相关概念的研究
        (一) 教学思维研究
        (二) 教师行为研究
        (三) 教师判断研究
        (四) 教学诊断研究
        (五) 教学设计研究
        (六) 教学能力研究
        (七) 教师课程决策研究
    三、关于教学决策的研究
        (一) 教学决策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二) 教学决策过程及其内容的研究
        (三) 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研究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涵义和内容的研究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依据和频率的研究
        (三)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中惯例的研究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 课堂教学决策模式的研究
        (六) 课堂教学决策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 基本研究取向的定位
        (二) 主要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 多元研究方法的辅助
    三、研究过程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进入研究现场
        (三) 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 研究的效度和伦理问题
第四章 A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
    一、"关注共性、张扬个性"的培养理念
    二、专家引领学科教学:"教学的一面旗帜"
    三、语文学科教学管理及其运行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
    一、忠于预设的执行类:执行预设、完成计划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不需"决策"即直接执行
        (二) 通过"决策"之后才执行
    二、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调整、变换预设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依据学生状况,随时转变策略
        (二) 不断调整、变化的课堂提问
        (三) 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课堂"遗憾"
        (四) 导入方式的多元尝试
        (五) 弹性安排教学进程
        (六) 适时变换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三、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处理生成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不曾预约的精彩
        (二) "在朗读中生成,四两拨千斤"
        (三) 驾驭情境,适时生成
        (四) 巧妙引入不同的方法
        (五) 评价学生的智慧:行动永远比语言响亮
        (六) 不能避免的遗憾
    四、预设之外的突发类:解决突发、意外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大自然演奏的"小插曲"
        (二) 频出状况的小学生
        (三) 课堂纪律的处理决策
        (四) "好孩子"出现了问题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
    一、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 决策者
        (二) 决策对象
        (三) 决策行动方案
        (四) 决策环境
        (五) 决策准则
    二、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步骤
        (一) 引起决策
        (二) 拟定决策方案
        (三) 实施决策方案
        (四) 评价效果、信息反馈
    三、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准则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
        (一) 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影响决策的客观性因素
        (二) 依据学生的课堂状况——影响决策的动力性因素
    二、关于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 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决策的"行动指南"
        (二) 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语文学科性质对课堂教学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
        (一) 教师的个性特征成就课堂教学决策的心理特性
        (二) 教师的知识系统奠定课堂教学决策的认识基础
        (三) 教师的思维方式表征课堂教学决策的思考模式
        (四) 教师的信念体系统摄课堂教学决策的判断取舍
        (五) 教师的教学风格塑造课堂教学决策的外在风貌
    四、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回路"
        (三)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因素
        (四)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特点的一些思考
    二、思考与建议
        (一) 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
        (二) 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
        (三) 有力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
        (四) 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
        (五) 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是教师实现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听课进度表
附录二 课堂观察转录表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初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变迁之研究(1951-2013年)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人教版”初中教科书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概述
    2.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要求之比较
    2.2 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及特点分析
        2.2.1 全等三角形设置及编排体系之变迁
        2.2.2 特点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全等三角形内容引入方式及概念表述之变迁
    3.1 全等三角形内容引入方式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1.1 “全等形”概念引入方式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1.2 相关定理引入方式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2 全等三角形内容表述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2.1 全等形概念表述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2.2 相关判定定理表述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2.3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表述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方式之变迁
    4.1 “边角边定理”证明方法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4.1.1 “边角边定理”证明方法之变迁
        4.1.2 “边角边定理”证明方法特点分析
    4.2 “斜边、直角边定理”证明方法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4.2.1 “斜边、直角边定理”证明方法之变迁
        4.2.2 “斜边、直角边定理”证明方法特点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全等三角形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设置之变迁
    5.1 例题、练习题设置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5.1.1 例题、练习题设置之变迁
        5.1.2 特点分析
    5.2 习题设置之变迁及特点分析
        5.2.1 习题数量及类型设置之变迁
        5.2.2 习题数量及类型设置特点分析
        5.2.3 习题难度设置之变迁
        5.2.4 习题难度设置特点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全等三角形内容编排之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考“数与代数”试题统计及解题策略分析 ——以遵义市近五年中考“数与代数”试题为例[D]. 向春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
  • [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D]. 葛洋洋.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8)
  • [3]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精读教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薛艳君. 北京语言大学, 2006(05)
  • [4]基于语素教学的多音字教学研究 ——以《汉语口语速成》为例[D]. 胡烨. 河北师范大学, 2017(10)
  • [5]登州文会馆天文教育及其教材《天文揭要》研究[D]. 李瑞鹏. 东华大学, 2016(06)
  • [6]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D]. 章常茂.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6)
  • [7]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五法”[J]. 张家明. 山东教育, 2015(Z1)
  • [8]总复习归类比较五法[J]. 李首地. 语文教学通讯, 1991(01)
  • [9]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D]. 魏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10]初中“全等三角形”内容设置变迁之研究(1951-2013年)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D]. 李胜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五种方法的总体回顾、分类和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