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震旦纪冰碛地层研究

早震旦纪冰碛地层研究

一、早震旦世冰碛地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开波,刘波,刘红光,刘建强,潘文庆[1](2017)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沉积演化》文中提出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保存了完整的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具有从早南华世火山岩-碎屑岩沉积,到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碎屑沉积,再到晚震旦世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的演化过程。其中发育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特瑞艾肯期、汉格尔乔克期4期冰川沉积以及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扎摩克提期、水泉期4期火山作用。新元古代库鲁克塔格地区为大陆边缘裂谷,早南华世为强烈拉张断陷阶段,晚南华世—早震旦世为断陷向坳陷转变阶段,晚震旦世为稳定沉降阶段。以兴地断裂为界,南北两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早南华世南区为火山岩喷发中心,形成火山岩高地,北区为裂谷沉积中心,发育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继承早南华世构造格局,南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区发育陆棚沉积体系。晚震旦世,南北两区沉积差异减弱,南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北区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晚南华世—震旦纪南区结束火山活动,而北区发育多期次的火山岩。

姜海健,陈强路,杨鑫,储呈林[2](2017)在《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文中认为塔里木盆地是位于Rodinia超大陆边缘的小陆块,随着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内部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通过对裂谷体系的演化和地层充填特征研究,对认识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盆地动力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以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为基础,进行不整合面、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探讨层序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塔里木盆地和扬子盆地裂谷演化过程的差异。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为1个一级层序,由两个一级不整合界面限定——Td(南华系/前南华系基底)和T1(震旦系/寒武系),其中Td界面为塔里木运动导致,即新元古代早期—中期Rodinia大陆裂解作用开始,而T1界面与塔里木板块内部表现为垂直上升作用的柯坪运动有关。按照裂谷盆地演化的三个阶段——快速裂陷期、稳定沉降期和裂谷萎缩期,分为3个二级层序。快速裂陷期为二级层序SQ1,发育大量小型地垒—地堑盆地,水体由浅变深,发育滨浅海相—河流—三角洲等沉积;稳定沉降期为二级层序SQ2,盆地连通性加强,形成统一的盆地,发育滨岸—三角洲—浅水陆棚—盆地相;裂谷盖处于裂谷萎缩阶段,受地幔柱冷却,地壳回弹影响,断裂活动减弱并逐渐停止,地层向隆起上超,地层分布范围广,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该阶段构成二级层序SQ3。受到海平面变化、冰川和气候等因素控制,发育13个三级层序,其中冰期发育冰碛岩—盖帽碳酸盐岩的一类特殊三级层序。南华纪末期的Marinoan冰期是全球冰期事件,相应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区发育典型的南沱组冰碛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的组合,而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为特瑞爱肯组冰碛岩之上直接覆盖了扎摩提克组的粉砂岩地层,不发育盖帽碳酸盐岩。这和裂谷体系演化有关,塔里木裂谷盖形成的滞后了约70Ma,冰碛岩沉积之后,水体快速加深,碎屑物质供给充足,没有适合碳酸盐岩的生长环境。通过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结构样式和层序地层研究,对认识新元古代构造、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储层的分布等具有重要在指导意义,而不同盆地之间大陆裂解响应过程的差异也是值得深入研究问题。

杨彦均,魏绪寿,陈文斌,张立志,侯东南,赵德星,朱鸿[3](1984)在《湖南省石门县杨家坪上前寒武系剖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地层剖面剖面全长2公里,出露较好,构造简单,层序连续完整,顶、底界接触关系清晰,产较丰富的微古植物、叠层石、小壳动物等古生物化石,可分一群、一系、两统、七组。地层总厚度为1193.34米。自上而下分为: 上覆地层:下寒武统杨家坪组黑色炭质页岩与薄层硅质岩互层。整合震旦系灯影组 176.44米上部:由灰白色、浅灰色中—厚层粉晶云岩、粒屑云岩、硅化泥晶云岩、亮晶粒屑云岩等组成。 69.67米下部:由深灰色薄—中厚层泥—粉晶云岩、硅质云岩、灰质云岩等组成。 106.77米整合陡山沱组 475.68米上部:由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粉晶粒屑含灰质云岩、含磷质云岩、含硅质云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磷块岩等组成。 84.53米下部:由灰黑色薄层泥晶—粉晶炭质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及少量泥质粉砂岩、砂岩、炭质板状页岩等组成。 391.15米整合南沱组 90.02米上部:由冰碛砾砂质泥岩、冰碛砾泥岩及冰碛砾粉砂岩等组成。 78.49米下部:由深灰色冰碛砾砂质板岩、冰碛砾板岩及少许冰碛砾砂岩、板状页岩等组成。 11.53米整合湘锰组:由深灰色、灰黑色板状页岩、炭质板状页岩、含锰板状页岩及夹白云岩透镜体等组成。 11.93米整合东山峰组:由深灰色、灰色块状含冰碛砾石砂质板岩、含冰碛砾石砂岩等组成。3.70米假整合板溪群渫水河组 260.10米上段:由紫红色、灰绿色粗—细粒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等组成。 97.60米下段:由紫红色、灰白色厚层—块状变质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粗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石英粉砂岩、板岩等组成。 162.47米整合马底驿组 175.50米上段:由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状浅变质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云母砂岩、粉砂岩、板岩等组成。 159.37米下段:由紫红色厚层—块状变质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石英粗砂岩夹少量砂质板岩等组成。 16.13米不整合下伏地层:冷家溪群变质砂岩、板岩互层。二、岩石地球化学据1395个岩石光谱样、47个化学样的分析数据,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研究了各类岩石地球化学分类、元素间相关关系;用有序地质体最优分割法及对分移动窗口法研究了剖面上层序的划分。初步掌握了该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如下: 1.平均化学成分以Si、Al、Ca、Mg、K、Na、Fe为主,可划归A1、Ti、B、Fe、Mn;Si、K、Ba、Cu、Pb;Ca、Mg、Na、P、Sr;Cr、Ni、Co、V、Zn等组合。 2.元素相关关系较密切的有Mn-B-A1-Ti;Sr-P-Ca-Mg;Cr-Ni-V;Ba-Cu-Pb等,其中尤以Si、P、Ca、Mg关系密切。 3.元素丰度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与剖面上地层划分基本上相吻合。 4.因子分析表明变量CaO—MgO控制碳酸盐岩;变量TiO2—Fe2O3—K2O—A12O3—Na2O控制硅酸盐岩,且两者始终保持反间关系。 5.聚类分析表明Fe2O3、Al2O3、K2O、TiO2、Na2O聚类一起,代表了粘土岩、粉砂岩、含长石较高的砂岩类;FeO、MnO聚集一起,反映了还原条件下形成的岩石;CaO、MgO聚类一起,代表了碳酸盐岩类岩石。三、古地磁据30个样品的磁测数据,获得了磁性地层的初步成果如下: 1.晚前寒武纪沉积期,基本上处于正极性时期,同时均处于低纬度地带,其中马底驿组平均古纬度为30.49°,渫水河组为19.93°,东山峰组为12.25°,湘锰组为23.32°,南沱组为9.84°,陡山沱组为-20.20°,灯影组为-19.46°。 2.晚前寒武纪沉积期,经历了三次极性倒转,其中寒武系底部求得的北磁极落在南半球的东经62.72°,南纬8.67°,该次极性倒转可作为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的佐证。另两次极性倒转发生在马底驿组沉积期内,其成因尚待进一步研究解释。 3.视古地磁极迁移轨迹表明,距今1000百万年前冷家溪群开始,地磁极位置从163.42°东、65.42°北起向西北方向迁移;板溪群时期,则在北极点附近绕动,而后向北西方向迁移;震旦纪时,磁极位置由早—晚,由5.65°—327.60°东、47.05°—39.00°北之间绕动。由于经验不够,又因受仪器设备限制,精度尚待进一步深化。但作为资料积累,对建立南方晚前寒武纪古地磁年表无疑将是有益的。四、古生物主要为微古植物、叠层石及一些虫迹化石。微古植物可建立两个组合:板溪群—下震旦统中微古植物为第一组合,是以球藻亚群为主的单细胞藻类及一些褐藻碎片,形态多为球形,其次为纤维状碎片,少数为三角形、方形及不规则形状,多数个体大于50微米,表面粗糙,有简单—复杂的纹饰。该组合近似蓟县青白口系及峡东莲沱组—南沱组中微古植物特征。上震旦统微古植物为第二组合,它除了继承下震旦统及板溪群中微古植物的许多分子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刺球藻亚群及棱面藻亚群中少数分子及前所未见的Lophosphaerium yichangense, Hubeisphaera sp.等新属新种。该组合和南方各地上震旦统微古植物特征基本一致。叠层石产于陡山沱组及灯影组,主要为Nucleela f., Boxonia f., Gymnosolen f., Baicalia f. 等。虫迹化石较普遍,主要为一些不规则形管状体。五、古冰川统称早震旦世冰期,可进一步划分两亚冰期及一间冰期。南沱组代表南沱亚冰期沉积,为较典型的冰碛相沉积类型;湘锰组代表湘锰间冰期沉积;东山峰组代表江口组亚冰期沉积,为较典型的冰海沉积类型。两种沉积类型具有如下的共性: 1.冰碛物成分复杂,随地而异,但砾石的主要组分基本相同。 2.砾石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主要形态、球度及圆度相近似。 3.砾石分布不均匀,大小不一,排列杂乱,在纵向分布上,变化急剧,无一定规律。 4.均具有条痕、刻痕、压裂、压坑等冰溜遗痕及研磨砾石。上述共性说明冰海相与冰碛相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两种沉积类型有如下差别: 1.冰海相沉积厚度较稳定,具有少量夹层,其层理显示海相沉积特征;冰碛相沉积厚度变化大,几乎无夹层,不显层理。 2.冰海相沉积砾石数量少,大砾石少,冰溜遗痕及研磨砾石少见,落石构造非常普遍;冰碛相沉积砾石数量多,有一定数量大砾石,冰溜遗痕及研磨砾石普见,无落石构造。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冰川进入海洋的部位有关。六、沉积相共划分了3相组、4相、7亚相、16微相及62相段: 1.马底驿组沉积相下段曲流河沉积:结构成熟度低,杂基—颗粒支撑,板状及平行层理为主,剖面二元结构明显,粒度分析多数样品落在河流范畴。上段河口湾潮坪沉积:结构成熟度低,楔状、槽状、脉状再作用面、人字形等层理及波痕、泥裂大量出现,薄互层发育,粒度分析多数样品落在海(湖)滩范畴,部分样品落在河流范畴。 2.渫水河组沉积相下段辫状河流沉积:矿物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颗粒支撑为主,大型楔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剖面二元结构发育不全,绝大多数样品落在费里德曼标准偏差散点图河流范畴。上段河口湾潮坪沉积:结构成熟度较低,杂基支撑,楔状、槽状、爬升、脉状、鱼骨状等层理及波痕、泥裂普见,薄互层发育,粒度分析结果,样品一半落在海洋,另一半落在河流范畴。 3.东山峰组冰海相沉积:矿物及结构成熟度低,杂基支撑,具微层理,落石构造发育,粒度分析参数值反映为中值,变化范围大,峰态及标准偏差变化范围小,偏度全为负偏。 4.湘锰组河口湾潮下海湾沉积:富含有机质、藻类及硫化物,常夹含锰碳酸盐岩及锰矿层,细纹状水平层理发育。 5.南沱组沉积相下段与东山峰组沉积相类似,为冰海相沉积,上段为冰碛相沉积。矿物及结构成熟度低,杂基支撑,不显层理,冰溜遗痕及研磨砾石普见,粒度参数值反映峰态中等—尖窄,偏度为极负偏。 6.陡山沱组沉积相下部浅海台地潮上—潮间—潮上带沉积:富含有机质、藻类及硫化物,岩石化学成分中Fe3+/Fe2+ <1,微量元素Rb/K=0.0037,水平层理发育。上部浅海台地碳酸盐岩潮坪沉积:富含藻叠层石,岩石化学成分Fe3+/Fe2+<1,Rb/K=15.30,平行层理为主,局部有小—中型楔状交错层理。 7.灯影组沉积相下部浅海台地潮间—潮上带沉积:富含藻叠层石,钙球藻及少量藻丝体,泥—粉晶结构,水平层理为主,条纹状及网格状泥裂发育。上部浅海台地潮间—缘斜坡—盆地边缘:富含大型柱状叠层石,常见圆形或椭圆形、竹叶状砂屑、砾屑,具有大型滑动构造及包卷层理。七、划分与对比 (一)划分 1.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顶界) 分界的主要依据为小壳动物群,已于188层炭质页岩与薄层硅质岩中发现:Protohertzina sp., P. unguliformis, P. anabarica, Turcutheca sp., Torellella sp. 等,此外尚见Oxe-aklostera monaxon等海绵骨针、微型海绵骨针及分类位置尚存疑的蚕形、球形类化石,其中Protohertzina sp., 为钱逸建立的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化石带第一组合中的分子。其二,同时于188—190层中发现极为丰富的微古生物化石,计有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细菌、疑源类及分类位置不明的藻微化石,共18属、19种(内3个新属、9个新种、9个未定种、2个未命名化石),它们保存好,属种类型复杂,除少数分子分别见于云南、四川下寒武统梅树村组、麦地坪组外,多数分子亦为首次发现,是国内已发现的相当层位微化石最特殊的类型,且与震旦系上统的微古化石组合有明显差异。其三,在震旦系顶部(187层)云岩中发现有虫管化石。综上三者依据对湖南湘西北地区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的划分和对比进行了论述,并将其界线置于产小壳化石的188层之底部。 2.板溪群与冷家溪群界线(底界) 界线置于1与02层之间,划分的主要依据为: (1)板溪群与冷家溪群呈高角度不整合接触,为一理想界面。 (2)冷家溪群为复理石建造,板溪群为类磨拉石建造。 (3)B、P、K、Cr、V、Sr等元素在冷家溪群顶部出现低值,进入板溪群后则出现高值。 (4)冷家溪群多数分子为一些形状简单、个体微小、膜壳较薄、表面光滑的球形藻类。板溪群多数分子则为形状较复杂、个体较大、膜壳较厚、表面具纹饰的藻类。 3.震旦系与板溪群界线界线置于102与103层之间,主要依据为古气候标志,即将冰成地层置于震旦系底部,这种意见的理由为: (1)早震旦世冰成地层遍布五大洲,便于世界对比。 (2)峡东震旦系经历了两次构造运动,缺失不少地层,如以冰成地层为底界,可摈除其中较大的一次构造运动的影响。 (3)如以莲沱组为底界,震旦纪时限大于2亿年,如从冰成地层开始,震旦纪时限小于1.5亿年,更符合建立新纪的时限要求。 (二)对比对比的依据主要是同位素、古生物及构造运动、古冰川,其次可考虑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岩性组合等因素。据此可作如

郑杰[4](2019)在《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床沉积相分析》文中指出黔东北地区是我国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重要富集区,而岩相古地理是沉积型锰矿最重要的控矿因素。本论文从地质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依据野外露头、钻孔岩芯、镜下薄片、地球化学样品以及碎屑锆石等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科学方法,对黔东北地区南华系地层进行区域地层对比工作,分析大塘坡组一段沉积相特征、分布规律和锰矿集中相带,核心是确定大塘坡组一段沉积相模式,为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储层分布预测以及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1)进行黔东北南华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通过黔东北地区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区域地层等方面的资料,将南华系划分为四个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两界河组、铁丝坳组、大塘坡组及南沱组,其中大塘坡组分为分为上下两段。并通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将南华系地层分为两个冰期及两个间冰期,其中两界河组为间冰期沉积,对应富禄组中上部;铁丝坳组为冰期记录,对应古城冰期;大塘坡组为间冰期海侵记录,对应富禄组顶部的黑色页岩;南沱组为冰期沉积,对应Marinoan冰期。(2)建立黔东北地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充填序列的同时,将本区沉积盆地划分为4个II级盆地、12个III级盆地以及11个聚锰盆地。在不同盆地内的大塘坡一段中识别出14种岩相类型,提出大塘坡早期由9类主要的古地理单元,恢复本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岩相古地理。提出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背景下,黔东北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环境应属大陆边缘障壁海岸体系,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与障壁后侧迅速沉降的深水局限盆地密切相关。(3)通过对黔东北锰矿区大塘坡组一段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其锰质可能来自洋壳深部,陆源物质供给极少,菱锰矿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热水作用的强烈影响,形成于缺氧的大陆边缘环境;形成的古气候环境总体表现为小冰期后的寒冷干燥—相对稳定—逐渐升温的趋势。综合黔东北南华纪大塘坡期地质、地球化学等情况,“大塘坡式”锰矿的成锰环境为冰期后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陆缘障壁海岸环境。

林树基,卢定彪,肖加飞,熊小辉,李艳桃[5](2013)在《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的主要特征》文中认为在系统研究贵州地区已有的南华系地层剖面基础上,根据其分布、发育情况,岩性、岩相及其所反映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特征,将贵州的南华系分成江南地层分区和扬子地层分区,并进一步将江南地层分区划分出锦屏—榕江小区和松桃—丹寨小区。应用岩石地层和气候地层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各地层区的南华系进行岩石—气候地层划分,并与相邻省区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地区南华系(成冰系)进行对比。同时对目前南华系划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吴跃东[6](1996)在《皖南东至地区震旦纪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文中指出皖南东至地区的震旦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出露良好.为江南型地层最古老的盖层。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岩石类型相当丰富,为重要的含矿层,含有丰富的铁、锰、磷、金等沉积层控矿产,是研究震旦纪地层、沉积相和层序地层较理想地区。通过分析研究,阐述了早震旦世早期以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为主,为海岸冲积扇相到陆棚相沉积,表现为一个海进过程;早震旦世晚期以冰川作用为主,为海岸冰川相到陆棚冰川沉积;晚震旦世均以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为主,为台地前缘斜坡到浅海盆地相沉积,表现为一个海退过程。震旦纪可分出两个Ⅰ类层序,早震旦世早期Ⅰ类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凝缩段构成.由于受冰川作用对下伏地层产生了强烈削切,而使高水位体系域缺失。早震旦世晚期至晚震旦世晚期,为一个完整的Ⅰ类层序。

邓浩博[7](2019)在《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各学科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芯、地球化学分析、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储层成岩作用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为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有叠层石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等,为碳酸盐缓坡沉积相,可细分为潮坪及浅滩亚相及多个微相,2.储集岩主要为白云岩,包括微生物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孔隙型、溶洞型和裂缝型。其中,孔隙可分成原生孔、次生孔和微生物岩相关孔3个次类和6个小类,裂缝包括构造溶蚀缝和缝合线2个小类。孔隙和溶洞是主要储集空间。3.从物性特征来看,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一般,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储层的孔隙之间连通性均较差,溶蚀孔洞和微生物岩相关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主要分布在颗粒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中。4.储集岩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而重结晶作用、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的形成具有建设性意义。5.储层的形成是建立在藻屑滩、潮间藻席、砂屑滩有利沉积微相基础之上,受准同生溶蚀、表生溶蚀、热液溶蚀、有机酸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表生溶蚀和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影响最大。构造破裂作用所产生的裂缝对储集空间的贡献小,但对储层渗透性的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朱航[8](2018)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界各组时代厘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新元古代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层序发育完整,顶底接触关系明显,进一步完善库鲁克塔格群地层层序,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众所周知新疆库鲁克塔格群地层十分发育,对地层层序、火山事件、冰碛事件、沉积时代、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等始终为各国地质学家所关注问题,但对新元古代的地层厘定、时代划分及形成机制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收集野外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对库鲁克塔格群中的火山岩采用SHRIMP206Pb/238U的年龄测定、利用前人古微植物组合研究、冰川沉积时代研究等方法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基本厘定了该研究区地层层序、火山事件、冰碛事件、沉积时代、时间序列及沉积演化形成机制。解决了库鲁克塔格群地层层序不完整的地质问题,确定了南华纪、震旦纪冰川沉积共归纳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查明了南华纪、震旦纪火山岩可划分为贝义西喷发期、阿勒通沟喷发期、扎摩克提喷发期和水泉喷发期。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地层层序、火山事件、冰碛事件有着重要意义。

凌联海[9](1991)在《江西修水地区早震旦世末期冰碛相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修水地区属于扬子地台江南台褶带的一部分,南频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早震旦世末期冰碛岩分布较广,出露齐全,沉积岩相类型多样。过去,对该区冰碛岩相的研究较贫乏,对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直存有分歧,最突出的焦点是南沱组内是否存在间冰期及是否存在多期间冰期沉积。此外,在扬子地台区的湘、黔、桂等地的间冰期地层中赋藏丰富的

郭辉[10](2008)在《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豫西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新元古代时限为距今1000Ma-540Ma,包括青白口纪、南华纪和震旦纪。本文主要对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分区、发育特征及对比、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沉积古地理演化特征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的构造古地理演化。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分为渑池-确山小区、嵩箕小区和小秦岭-栾川小区,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通过研究认为河南省境内新元古代的沉积区主要在河南省西南部,东部地区主要为古陆剥蚀区,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北高南低,由南向北,海水由深变浅,真正的深水沉积应在洛南-栾川-确山断裂带以南的秦岭地区。海侵方向为由南向北,物源方向为由北东向南西。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海-浅海环境。主要沉积相类型有无障壁海岸相、碳酸盐滨岸相、局限碳酸盐台地相、浅海相、大陆冰川相和冰海相。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碎屑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均较高,碳酸盐岩中发育丰富的叠层石,属于被动大陆边缘陆棚环境的稳定类型沉积。早青白口世的崔庄组沉积时期为河南新元古代海侵范围最大的时期,海侵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河南省境内。早震旦世的罗圈组有新元古代唯一保存下来的陆相沉积,其沉积环境为大陆冰川相的冰碛亚相和冰海相的浅水冰海亚相,分布范围很广,在三个地层小区均有分布。卢氏、栾川一带沉积厚度较大,反映地壳沉降幅度较大,活动性较强,有利于沉积矿产的形成。大红口组为早南华世火山喷发形成的碱性粗面岩,其性质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环境的产物。豫西地区新元古代,特别是晚期,出现了沉积环境的动荡多变,伴随着火山岩的喷发,表明地壳的活动性已经有所增强。

二、早震旦世冰碛地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震旦世冰碛地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沉积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岩石地层
    2.1 南华系
    2.2 震旦系
3 构造-沉积演化
    3.1 早南华世构造-沉积演化
    3.2 晚南华世—早震旦世构造-沉积演化
    3.3 晚震旦世构造-沉积演化
4 讨论
5 结论

(2)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塔里木盆地构造背景
2 主要不整合面及层序地层
    2.1 主要不整合面
    2.2 层序地层特征
3 层序充填演化序列
    3.1 SQ1层序(裂谷盆地初始快速裂陷阶段)
    3.2 SQ2(裂谷盆地稳定沉降阶段)
    3.3 SQ3(裂谷盖阶段)
4 讨论
    4.1 新元古代层序样式及控制因素
    4.2 塔里木盆地裂谷盆地演化时间晚于扬子盆地
5 结论

(4)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床沉积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1.2.2 黔东北地区沉积型锰矿床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华南裂谷盆地的演化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构造特征
第3章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典型剖面列述
    3.2 岩石组合特征
    3.3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4章 大塘坡期锰矿沉积相分析
    4.1 南华系大塘坡组一段岩石类型及特征
        4.1.1 泥(页)岩类
        4.1.2 粉砂岩类
        4.1.3 粗碎屑岩类
        4.1.4 碳酸盐岩类
        4.1.5 火山凝灰岩类
    4.2 大塘坡组早期盆地沉积充填及沉积相类型
        4.2.1 大塘坡早期地垒区沉积充填及沉积相
        4.2.2 大塘坡早期地堑区沉积充填及沉积相
第5章 大塘坡组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特征
    5.2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5.3 无机碳、氧同位素特征
第6章 大塘坡式锰矿分布规律
    6.1 典型矿床特征
    6.2 锰质来源
    6.3 构造、岩相古地理条件
    6.4 锰矿成矿模式
    6.5 沉积相对锰矿分布的控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的主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层分布与分区
二、岩石—气候地层分述
    1江南地层分区
        1.1锦屏—榕江小区
        1.1.1长安组
        1.1.2富禄组
        1.1.3黎家坡组
        2.1.2松桃—丹寨小区
        1.2.1富禄组
        1.2.2黎家坡组
    2扬子地层分区
        2.1澄江组
        2.2南沱组
        2.3铁厂组
三、区域地层对比与莲沱组、“江口群”问题

(7)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现状
        1.2.2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研究
        1.3.2 储层特征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构造背景
    2.3 古地理背景
第3章 震旦系地层发育特征
    3.1 地层划分
    3.2 库鲁克塔格分区震旦系地层发育特征
    3.3 阿克苏-柯坪分区震旦系地层发育特征
    3.4 铁克里克分区震旦系地层发育特征
    3.5 地层对比
第4章 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4.1 沉积相识别标志
        4.1.1 沉积学标志
        4.1.2 地球化学标志
        4.1.3 测井相标志
        4.1.4 地震相标志
    4.2 沉积相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4.2.1 浅滩
        4.2.2 潮坪
    4.3 沉积相对比
    4.4 沉积相平面分布
    4.5 沉积演化模式
第5章 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5.1.1 微生物白云岩类
        5.1.2 晶粒白云岩类
        5.1.3 颗粒白云岩类
    5.2 储集空间及类型特征研究
        5.2.1 孔隙型储集空间
        5.2.2 溶洞型储集空间
        5.2.3 裂缝型储集空间
    5.3 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5.4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5.4.1 压实、压溶作用
        5.4.2 胶结作用
        5.4.3 充填作用
        5.4.4 重结晶作用
        5.4.5 硅化作用
        5.4.6 白云化作用
        5.4.7 溶蚀作用
    5.5 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5.5.1 有利的岩性和岩相
        5.5.2 准同生溶蚀作用
        5.5.3 表生溶蚀作用
        5.5.4 热液溶蚀作用
        5.5.5 有机酸溶蚀作用
        5.5.6 构造破裂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界各组时代厘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位置及交通
    2.2 地层概况
    2.3 区域构造简述
第3章 库鲁克塔格群地层特征
    3.1 剖面描述
    3.2 基本特征
第4章 层序划分与冰期
    4.1 南华纪地层
    4.2 震旦纪地层
    4.3 南华纪与震旦纪冰碛事件
    4.4 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第5章 新元古代火山事件
    5.1 火山岩层序特征
    5.2 火山岩喷发期及韵律、旋回的划分
    5.3 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
第6章 地层对比与时代讨论
    6.1 地层层序对比
    6.2 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6.3 岩石地层模型
    6.4 各组地层时代厘定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2、区域地层及对比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层分区发育特征
    2.3 豫西地区地层对比
3、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背景分析
    3.1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
    3.2 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
    3.3 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4 砂岩构造背景分析
4、新元古代沉积古地理特征
    4.1 早青白口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2 晚青白口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3 早南华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4 晚南华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5 早震旦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6 晚震旦世沉积古地理特征
    4.7 沉积古地理演化
5、结束语
    5.1 取得的主要认识
    5.2 存在主要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照片说明及照片

四、早震旦世冰碛地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构造-沉积演化[J]. 石开波,刘波,刘红光,刘建强,潘文庆. 地学前缘, 2017(01)
  • [2]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层序样式[J]. 姜海健,陈强路,杨鑫,储呈林. 地质学报, 2017(03)
  • [3]湖南省石门县杨家坪上前寒武系剖面研究[J]. 杨彦均,魏绪寿,陈文斌,张立志,侯东南,赵德星,朱鸿. 湖南地质, 1984(04)
  • [4]黔东北地区大塘坡式锰矿床沉积相分析[D]. 郑杰.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5]贵州南华纪冰期地层的主要特征[J]. 林树基,卢定彪,肖加飞,熊小辉,李艳桃. 地层学杂志, 2013(04)
  • [6]皖南东至地区震旦纪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J]. 吴跃东. 安徽地质, 1996(04)
  • [7]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邓浩博.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8]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界各组时代厘定[D]. 朱航. 吉林大学, 2018(01)
  • [9]江西修水地区早震旦世末期冰碛相分析[J]. 凌联海. 地层学杂志, 1991(03)
  • [10]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古地理研究[D]. 郭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标签:;  ;  ;  ;  

早震旦纪冰碛地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