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关于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对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朱嘉[1](2021)在《基于中华武学文化传播的增强现实交互应用设计 ——以《八段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赵越[2](2021)在《“运动成都”背景下成都市健身气功的推广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健身气功作为中国“慢文化”的代表,与成都的城市文化相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体现。健身气功在成都发展了二十几年,在推广方面人存在这许多问题。通过研究,在健身气功与“运动成都”品牌结合下,可望找到健身气功在成都市适合的推广策略,使健身气功在成都市健康的发展下去。本研究是在“运动成都”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以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为目的,以成都市健身气功的推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进行实地调研,发放有效问卷646份,管理者问卷46份,习练者和未习练群众各300份。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推广受众方面,成都市共有53个健身气功站点,受众较多,但受众面小;2)在推广的内容方面,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成都推广得相对好,但健身气功其他功法普及不足,推广内容单一导致了群众习练健身气功功法选择面少;3)在推广的方式方面,成都市目前开展赛事的形式较为丰富,但与前期线上宣传推广配合脱节,导致参加比赛的总是固定的一小部分习练者;4)在推广的师资方面,推广过程中存在人员脱节,缺乏带头人引导;5)在推广的经费方面,长期靠政府支持,自身社会经济效益低;6)在推广的管理方面,健身气功推广的各部门联动性不足;7)在推广的效果方面,推广领域小,宣传力不足。因此,研究建议:1)在现有受众上向有需求的群众推广;2)科学正面引导,均衡功法推广;3)线上线下配合宣传健身气功赛事活动;4)加速人才培训,提高师资专业素质;5)整合资源,发挥健身气功社会经济效用;6)专人负责,加强各部门的联动性;7)通过线上媒介适度正确对健身气功进行推广。

侯英霞[3](2020)在《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文中指出自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人民的健康已经上升到整个民族身心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民都加入到健身行列,健身气功一经推广就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健身气功的推广普及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身计划起到重要促进作用。随着健身气功不断的发展,其内容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对指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指导员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专业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健身气功的发展,进而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目的是在通过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通过构建的专业素质指标问卷对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现阶段的不足,为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建立了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体系,体系指标共56个,其中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40个。2.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年龄、学历分布不均、练功环境嘈杂等问题。3.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总体而言一般。4.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专业素质发展不均衡,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指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等问题。

应凯杰[4](2019)在《四川省健身气功现状调查与持续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上工治未病”的众多方法中,健身气功是其中—种简便、有效,且受大众欢迎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集健身、养生之功效,流传千年而不衰。为深入研究四川省健身气功的发展状况,确保研究成果客观、真实、准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及对四川省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统计,分别从管理体系、宣传推广、赛事活动、阵地建设、骨干培养五个方面的进行总结,分析出四川省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依据党和国家关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及健身气功发展的相关政策、理论,抓住健身气功发展过程和发展特征的主要方面,以普遍承认的健身气功发展理论和基本事实为分析基础,进行逻辑演绎,阐述四川省健身气功的发展路径,并得出以下结论:(一)四川省秉承“讲科学、倡主流、抓管理、促和谐”的健身气功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即保证了推广普及的稳妥推进,也确保了全省无一例邪教渗透事件发生;(二)管理方面,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建设缺失,组织建设推进缓慢,;(三)宣传推广方面,人际传播是主要推广方式,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欠缺,;(四)赛事活动方面,充分竞赛杠杆作用,不断提高习练者水平,也避免了总是集中在少数几支队伍、几个优秀运动员组队参加全国性赛事;(五)阵地建设方面,截止2018年12月,共有健身气功站点592个,遍布全省141个区县,16所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六)骨干培养方面,全省一级指导员的单独审批制度加强了基层骨干的培养,但在裁判员方面,基层裁判员数量较少。本研究在上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设路径:(一)加强健身气功项目的宣传和引导,提高推广效益,为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树立“正面形象”,营造“良好风气”,使更多的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同这—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二)加强基层健身气功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成立县级健身气功协会的引导和鼓励,为发展健身气功事业提供基层组织保障。(三)明确发展定位,坚定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推广,夯实发展基础,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健身气功社会化发展。(四)依托地域环境优势,打造健身气功康养综合体,联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五)加快健身气功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结合高校开展公共服务实践,积极促进融合发展。

陶朔秀[5](2018)在《健身气功中医养生学研究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养生大国,具有完备的养生文化体系和理论基础,"健身气功"与"中医养生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互涵互用。文章立足于当代社会,秉持"旧邦新命"的思想,以"中医养生学"为视角,探索健身气功中医养生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建设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人们如何健身养生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让古老的医学智慧和导引良方焕发新的生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时代的回应。

陈靖宇[6](2017)在《健身气功的中医学思想探析》文中指出健身气功与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功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导引术属古代中医学.采用文献查阅法、举例法、分析法对健身气功的中医学思想进行了探析.结论:中医学的治病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健身气功的起源及传承发展的脉络中;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健身气功的功法创作、动作设计、练功要领等方面;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体现在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和功理方面.

祖瀚卿[7](2015)在《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大量的健身养生文化,以此来保养生命、增进健康。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养生方法、养生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健身气功·易筋经就是为适应新时代人们健身养生的需求,循古融新,继承发展,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牵头主创的新时代的健身养生功法,新功法目前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和普及开来。在普及的过程中有关新功法的理论研究也亟需跟上步伐,为此,本研究特从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健身养生价值入手,对新功法的健身养生价值进行综合性探究。这不但对完善健身气功·易筋经科学理论体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推进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身体、心理、文化、社会交往等)进而为伟大中国复兴之路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充分参阅传统健身养生文化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相关健身养生理念和方法,对新编创的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功法、理论、实验数据等相关资料进行仔细研究,并以切身体验和与众多专家学者及习练人员的访谈资料为对比,对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体现,并在分析健身气功·易筋经养生价值的基础之上,提出健身气功·易筋经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的方向和当代健身气功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研究认为,健身气功·易筋经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易筋经的基础上依据传统健身养生理论和现代健身理论经过多次验证而创编定型的新的健身养生气功功法。其养生价值主要体现在:1、惯勤肢体,以动养形。其套路动作所带动的外在的肢体运动和内在的脏器运动是其以动养形养生价值具体体现,这与现代健身养生观念中“生命在于运动”的健身养生观念是相一致的。2、恬静安舒,以静养心。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在充分发挥以动养形的健身基础之上,又吸取我国传统养生观念中以静养生的理念,在动养形体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以收心于内的意静颐养心性,实现静养心性的养生价值,与传统以静养生的理念保持一致。3、呼吸吐纳,以气养元。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以传统气功功法易筋经的基础上创新而来,创新不离本根,充分融合了体现气功特色的呼吸吐纳于动作套路之中,以实现后天之气补所损益之先天之气,最终达到培养元气、以固本根的养生价值。4、空灵悠远,以音养情。健身气功·易筋经关注音乐对人体产生的积极影响,依据人体心理特点,参古照今,独创符合套路动作和心理适应的练习音乐,以音律调节人体心情,进而达到以音养生的价值所在。5、意导形动,以意养神。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以内意主导形体的运动,从而使练习者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形随意动,以内意主动引导形体、气血运行,使人内在的神意与外在的形体达成同步、协调一致进行运动,进而达到以意养神的养生价值。6、技为媒,和谐养生。健身气功·易筋经融动、静、气、音、意等养生方法于一体,外调形体,内安五脏,本就是一完美的和谐养生之道,而习练者又以技为媒,沟通交流,从而衍生出人与自然和人际交往的和谐之道,又极大的增加了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比重。7、健身气功·易筋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健身气功·易筋经具有独特的养生价值,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也成为当代健身气功工作者努力的重点方向,唯如此,其独特的养生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陈丹[8](2014)在《全国普通高校健身气功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60所高校参加健身气功活动的人口结构、动机、认知、愿望进行调查研究,从民族传统体育的视角探讨健身气功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发展前景。研究认为:在高校通过习练健身气功,引导师生思考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大学生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特点,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年人群的影响,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的文化竞争能力。

周伟良[9](2014)在《“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健身气功是指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的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以动功、静功包括自我按摩为基本活动形式,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健身气功学则是指在长期健身气功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旨在探索和研究祛病健身的各种自我身心锻炼理论与方法及其发展规律与其他社会诸领域关系等的系统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学科,健身气功学有其自身的研究范畴以及自身的研究领域。健身气功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有:天人合一观、阴阳平衡观、形神共养观、内外兼修观以及精气神学说和身息心学说等;健身气功学的研究领域大致有:健身气功的历史学研究,健身气功的文化学研究,健身气功的社会学研究,健身气功的文献典籍研究,健身气功的作用机理研究及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研究等。

吴晓云[10](2013)在《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文中提出移空技术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本土化心理疗法,是东方古老的气功疗法与西方现代的心理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该疗法首次发表在2008年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移空技术是以气功修炼中的观想与入静技术为核心,由治疗师指导来访者充分运用意识的想象功能,先将所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心身症状象征性物化,并放入想象中为其量身打造的承载物,而后想象在不同的心理距离上反复移动盛放了象征物的承载物,使象征物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变化或消失,从而缓解或消除心身症状的心理治疗技术。移空技术包括门诊治疗和家庭作业。门诊治疗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具体问题,操作流程包括9大步骤,分别为:Ⅰ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Ⅱ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Ⅲ存想问题的象征物、Ⅳ存想盛放问题的承载物、V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Ⅵ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Ⅶ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Ⅷ在不同的距离上移动承载物、Ⅸ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家庭作业的目标是让来访者放弃自我面具及人格成长,以彻底铲除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具体操作为:移动空承载物,反复几次后放至无限远,停留在看不见承载物的意识空白状态,或者直接进入此状态。通常门诊治疗以治疗师引导、帮助来访者完成心理作业的方式进行;家庭作业主要以自主作业和复诊时告诫要点的方式进行。移空技术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气功及中医理论和现代心理学,其操作所应用的思维形式为具象思维。气功中的三调技术用于移空技术的三调放松训练中;而观想和入静技术的应用则贯穿移空技术的始终;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扶正祛邪的治则,体现于移空技术的诊治思路中。而移空技术的组织结构、术语表达借鉴了现代的思维心理学和行为、催眠等疗法的心理治疗技术。虽然移空技术的理论框架已经完成,操作流程已经提出,临床应用已经起步,但是作为一个本土化心理治疗的新生事物,目前对其还缺乏系统的学术研究。本论文的主要任务,即以移空技术的9大操作步骤为主线,运用深入访谈、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参照刘天君教授编写的移空技术操作手册,按其内容顺序逐一解析,阐释其操作机制、要点和细节,为移空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用的理论与规范。由于移空技术的理论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又与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相互交融,需要一套能够沟通古今中外的解释语言体系,才能够解读其中各个组成部分和操作流程的含义。故糅合与沟通气功、中医、心理学各家的术语和理论,用较易于理解的日常语言表达其内涵,以便于移空技术的学习者理解,也是本论文的着力之处。移空技术有如下一些特点:移空技术重在解决来访者由于心身疾病、生活事件引起的症状和情绪问题,也可用于处理各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乃至生理疾患所引起的症状和情绪问题。移空技术既可用于心理咨询,又可用于心理治疗;既可用于个人治疗,又可用于团体治疗。特别适用于不愿意或不方便暴露隐私的来访者或群体,可以有效地降低治疗过程中的阻抗,且并不影响疗效。移空技术中问题的象征物是心身症状的物象化表达;盛放问题的承载物是对问题应变能力的投射;移动盛放着象征物的承载物表示对问题的操控和处理,移动即是干预。修补、移动承载物和空的运用是移空技术的创新之处。移空技术的操作形成标准化流程,规范易学;同时又不失灵活机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微调。其操作的全过程始终由治疗师以指令或提问方式引导和把握,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为“权威式”。移空技术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充分的治疗意义,每个细节都可以成为治疗师或自己灵活把握的切入点。移空技术也需要来访者转变思维形式,无论是形成物象的过程,还是移动的操控,只有应用具象思维并贯彻始终,才是真正的进入了移空技术所要求的操作。移空技术的整体操作可体现为三个境界层次:①移动致空-即主动干预,偏于对症治疗;②移动至空-即主动进入空的境界,感受低层次的空静,并慢慢趋近于心身合一实现个人的整体统一;③空-自然直接进入空的境界,逐渐修炼至天人合一的大整体,从大我中获取小我的成长与完善,此时已超越了心理学的范畴。移空技术的门诊治疗阶段是治疗师主导的过程,主要以指导语、解释、提问等方式把握进程,重点在实现移空技术的“移”。家庭作业则由来访者自主完成,治疗师起答疑解惑的作用,重点在体验移空技术的“空”。如果说移空技术的操作倾向于调整身心状态,即具体目标的实现;则家庭作业更偏重于自身的成长,是通往终级目标的过程。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坚持空静的体验,也可相当于心理意义上的治未病。移空技术是东西方心理学思想和治疗方法的融合,但根本的落点还是东方的自我修炼。此外,所谓既授之以鱼、亦授之以渔,移空技术不但是一个治疗技术,也是一个自助的技术。来访者学习熟练后,完全可以自行操作,从而做到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可最终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

二、对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运动成都”背景下成都市健身气功的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运动成都”是成都市全民健身重要的品牌战略
        1.1.2 健身气功的推广能满足大众健身的多元化需求
        1.1.3 结合“运动成都”的发展健身气功能达到有效推广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健身气功
        2.1.2 运动成都
    2.2 相关研究动态
        2.2.1 健身气功国内外推广策略研究
        2.2.2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成都的发展状况概述
        4.1.1 运动成都发展的基本情况
        4.1.2 运动成都发展的受众情况
        4.1.3 运动成都对健身气功推广的影响
    4.2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受众分析
        4.2.1 推广受众的基本情况
        4.2.2 健身气功在推广受众方面存在的问题
        4.2.3 健身气功的推广受众策略
    4.3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内容分析
        4.3.1 推广内容的基本情况
        4.3.2 健身气功在推广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4.3.3 健身气功的推广内容策略
    4.4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方式分析
        4.4.1 推广方式的基本情况
        4.4.2 健身气功在推广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4.4.3 健身气功的推广方式策略
    4.5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师资分析
        4.5.1 推广师资的基本情况
        4.5.2 健身气功在推广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4.5.3 健身气功的推广师资策略
    4.6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经费分析
        4.6.1 推广经费的基本情况
        4.6.2 健身气功在推广经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4.6.3 健身气功的推广经费策略
    4.7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管理分析
        4.7.1 推广管理的基本情况
        4.7.2 健身气功在推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7.3 健身气功的推广管理策略
    4.8 成都市健身气功推广的效果分析
        4.8.1 推广效果的基本情况
        4.8.2 健身气功在推广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4.8.3 健身气功的推广效果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健身气功在国内外的发展
        1.1.2 健身气功·气舞的兴起
        1.1.3 健身气功·气舞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气功相关概述
        2.1.1 气功概念界定
        2.1.2 健身气功概念界定
    2.2 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概述
        2.2.1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
        2.2.2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
    2.3 素质相关概述
        2.3.1 素质概念研究
        2.3.2 素质模型研究
        2.3.3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体系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设计
        3.2.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3.2.3 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构建
    4.1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制定
        4.1.1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确定的方法和流程
        4.1.2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初建
        4.1.3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的专家评定
        4.1.4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确定与分析
    4.2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权重
        4.2.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4.2.2 构建判断矩阵
        4.2.4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4.1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4.2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4.3 三级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发展
    5.1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情况
        5.1.1 指导员基本信息
        5.1.1.1 性别与年龄
        5.1.1.2 学历与职业情况
        5.1.1.3 练功年限
        5.1.2 指导员工作情况
        5.1.2.1 指导频率与时间
        5.1.2.2 指导场所与工作方式
    5.2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现状
        5.2.1 知识素质
        5.2.1.1 竞赛教学知识
        5.2.1.2 编导知识
        5.2.1.3 音乐知识
        5.2.1.4 舞台美术知识
        5.2.1.5 体育运动知识
        5.2.2 技能素质
        5.2.2.1 教学示范能力
        5.2.2.2 编导能力
        5.2.2.3 音乐能力
        5.2.2.4 临场应变能力
        5.2.2.5 组织能力
        5.2.2.6 协作能力
        5.2.3 综合性素质
        5.2.3.1 学习能力
        5.2.3.2 思想文化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优化队伍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
        6.2.2 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增加工作热情
        6.2.3 增加指导员学习进修机会,丰富指导员学习内容
        6.2.4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1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专家问卷(第一轮)
附录2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专家问卷(第二轮)
附录3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指标体系专家问卷(第三轮)
附录4 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指导员问卷
附录5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四川省健身气功现状调查与持续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缘起
        1.1.1 助力全民健身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1.1.2 推进健身气功发展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实践要求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对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2 对健身气功自身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健身气功的国内推广研究
        2.1.1 健身气功站点现状研究
        2.1.2 健身气功在高校发展研究
    2.2 健身气功国外推广研究
    2.3 健身气功的历史、文化学研究
    2.4 健身气功对于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2.5 健身气功在四川省发展现状研究
    2.6 相关运动项目推广策略研究
        2.6.1 太极拳推广策略研究
        2.6.2 瑜伽发展研究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基本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实地考察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访谈法
        3.3.5 数理统计法
    3.4 概念的界定
        3.4.1 健身气功概念的界定
        3.4.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健身气功管理组织体系现状
        4.1.1 行政管理体系的现状
        4.1.2 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4.1.3 本章小结
    4.2 健身气功宣传推广现状
        4.2.1 推广主体与受众群体
        4.2.2 健身气功的认知与信息获取
        4.2.3 习练者的学练动机和满意度
        4.2.4 习练者锻炼效果分析
        4.2.5 本章小结
    4.3 健身气功赛事活动现状
        4.3.1 参加国内外健身气功竞赛情况
        4.3.2 健身气功交流活动情况
        4.3.3 本章小结
    4.4 健身气功阵地建设的现状
        4.4.1 健身气功站点发展现状
        4.4.2 健身气功高校推广现状
        4.4.3 本章小结
    4.5 健身气功骨干培养现状与分析
        4.5.1 指导员队伍基本现状
        4.5.2 裁判员队伍基本现状
        4.5.3 本章小结
    4.6 四川省健身气功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4.6.1 创新宣传途径,营造和谐推广氛围,讲好健身气功故事
        4.6.2 以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为牵引,推动群众健身气功组织“脱虚向实”
        4.6.3 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新的健身气功发展机制
        4.6.4 立足地域优势,探索创新健身气功融合发展新模式
        4.6.5 坚持深化改革,奋力提升健身气功公共服务能力
        4.6.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5)健身气功中医养生学研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以中医养生学为视角对健身气功研究的必要性思考
    2.1“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作为研究视角的中医养生学
    2.2“巫术与迷信”的摒弃:健身气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2.3“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中医养生学助推健身气功的科学化发展
3 结论

(6)健身气功的中医学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健身气功的治病养生思想探源
2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探析
    2.1 功法创作和练功要诀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四季养生观
    2.2 功法动作编排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观
    2.3 练功要领上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3 阴阳、五行的辩证中医学思维在健身气功中的体现
    3.1 阴阳学说在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体现
    3.2 五行学说在健身气功功法中的体现
4 总结

(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逻辑法
3 结论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阐述
        3.1.1 健身气功
        3.1.2 健身气功·易筋经
        3.1.3 养生
    3.2 健身气功发展概述
        3.2.1 古代气功
        3.2.2 近现代气功
        3.2.3 当代健身气功
    3.3 健身气功·易筋经养生价值分析
        3.3.1 惯勤肢体,以动养形
        3.3.2 恬静安舒,以静养心
        3.3.3 呼吸吐纳,以气养元
        3.3.4 空灵悠远,以音养情
        3.3.5 意导形动,以意养神
        3.3.6 以技为媒,和谐养生
    3.4 健身气功·易筋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全国普通高校健身气功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参加健身气功活动的人口结构现状
二、选择健身气功运动的动机
三、对健身气功功能及价值的认知情况
四、习练者对开展健身气功健身活动的要求与愿望
五、健身气功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 扩展传播途径, 为爱好者提供认知平台
    (二) 多元化知识结构, 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三) 多样化交流活动, 增加社会影响力

(9)“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健身气功学”释义与学科属性
    1.2 健身气功学相关研究的评述
    1.3 构建健身气功学的时代意义
        1.3.1 弘扬传统体育, 树立民族自尊
        1.3.2 坚持科学精神, 继承民族文化
        1.3.3 丰富学科内涵, 繁荣学术事业
2 健身气功学的基本研究范畴
    2.1 天人合一观
    2.2 阴阳平衡观
    2.3 形神共养观
    2.4 内外兼修观
    2.5 动静结合观
    2.6 精气神学说
    2.7 身息心学说
3 健身气功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3.1 健身气功的历史学研究
    3.2 健身气功的文化学研究
    3.3 健身气功的社会学研究
    3.4 健身气功文献典籍研究
    3.5 健身气功的作用机理研究
    3.6 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研究
4 结语

(10)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移空技术的相关中医气功理论
        1 移空技术的产生背景
        1.1 中国心理学研究呼唤“本土化”
        1.1.1 “心理学本土化”的提出
        1.1.2 本土化与本土化心理学
        1.2 气功与现代心理学的本土化结合
        1.2.1 气功用于心理治疗的尝试
        1.2.2 移空技术的提出—气功与心理治疗的本土化结合
        2 移空技术的相关气功理论
        2.1 三调及三调合一理论
        2.1.1 三调理论
        2.1.1.1 调身
        2.1.1.2 调息
        2.1.1.3 调心
        2.1.2 三调合一
        2.1.2.1 三调合一的方法
        2.1.2.2 三调合一的自然协调性
        2.1.2.3 三调合一的境界
        2.2 观想
        2.3 入静
        3 移空技术的相关中医理论
        3.1 中医整体观念
        3.2 中医对自身及疾病的认识
        3.3 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
        4 小结
    综述二 移空技术的相关心理学理论
        1 具象思维的理论研究
        1.1 具象思维的概念
        1.2 具象思维的分类
        1.3 具象思维的鉴别
        1.4 具象思维的操作步骤
        1.4.1 构建物象
        1.4.2 运演物象
        1.4.3 判别物象
        1.5 与具象思维相关的理论研究
        1.6 具象思维的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具象思维与三调的联系
        2 具象思维的实验研究
        2.1 具象思维可通过训练实现
        2.2 具象思维是独立的思维形式
        2.3 具象思维的脑电活动规律
        3 气功的心理治疗效应
        3.1 气功与心理学的关系
        3.2 气功疗法处理心理问题的效应机制
        3.2.1 东西方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及应对方式
        3.2.2 气功疗法处理心理问题的思路
        3.2.3 气功疗法处理心理问题的疗效
        3.2.3.1 三调操作的疗效
        3.2.3.2 三调合一境界的疗效
        4 移空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4.1 应激与消极情绪
        4.1.1 应激源
        4.1.2 应激反应
        4.1.3 焦虑、抑郁情绪
        4.1.4 中医对应激的理解
        4.2 移空技术对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
        5 小结
    综述结语
前言
1 移空技术简介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2.2 本论文的意义
    2.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 移空技术的治疗关系
    3.1 初始访谈
    3.2 治疗关系
4 移空技术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与解析
    4.1 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Ⅰ)
    4.2 确定需要处理的问题(Ⅱ)
        4.2.1 选择靶问题:主要的心身症状
        4.2.2 测量问题的影响度
        4.2.3 关于选择问题的数量
    4.3 存想问题的象征物(Ⅲ)
        4.3.1 将问题想象为象征物
        4.3.2 象征物的替代
        4.3.3 形成象征物的物象
        4.3.4 对象征物的情绪体验
    4.4 存想问题的承载物(Ⅳ)
        4.4.1 解说承载物的样式与数量
        4.4.2 以象征物为引导想象承载物
        4.4.3 形成承载物的物象
        4.4.4 承载物的更换与修补
    4.5 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Ⅴ)
    4.6 简易气功放松训练:三调放松(Ⅵ)
    4.7 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Ⅶ)
        4.7.1 检查、清洁象征物和承载物
        4.7.2 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
        4.7.3 锁定或加固盛放了象征物的承载物
    4.8 在不同的距离上移动承载物(Ⅷ)
        4.8.1 初始移动
        4.8.2 可见移动
        4.8.3 超距移动
        4.8.4 移动小结
    4.9 打开承载物评估疗效(Ⅸ)
    4.10 家庭作业
5 移空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5.1 移空技术的适应证
    5.2 移空技术的应用方式
    5.3 移空技术的疗程
    5.4 移空技术的团体治疗的技巧
    5.5 移空技术与其它疗法的对接
6 本文的创新点
7 移空技术完整操作案例(根据录音整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移空技术操作手册(刘天君着)
附录2 移空技术记录纸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对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华武学文化传播的增强现实交互应用设计 ——以《八段锦》为例[D]. 朱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
  • [2]“运动成都”背景下成都市健身气功的推广策略研究[D]. 赵越.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3]山东省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 侯英霞.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4]四川省健身气功现状调查与持续建设的路径研究[D]. 应凯杰. 成都体育学院, 2019(01)
  • [5]健身气功中医养生学研究的思考[J]. 陶朔秀. 武术研究, 2018(02)
  • [6]健身气功的中医学思想探析[J]. 陈靖宇. 韶关学院学报, 2017(03)
  • [7]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养生价值研究[D]. 祖瀚卿. 河南大学, 2015(08)
  • [8]全国普通高校健身气功活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陈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
  • [9]“健身气功学”学科构建研究[J]. 周伟良. 搏击(体育论坛), 2014(08)
  • [10]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D]. 吴晓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关于传统气功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