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科学简报》1977年目录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黄华青[1](2017)在《武夷山桐木村当代茶村厂宅的空间与社会变迁》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武夷山桐木村的田野调查,研究在茶产业发展影响下当代茶村厂宅的空间与社会变迁。论文提出“厂宅”这一茶产业空间类型,是作为正山小种、金骏眉原产地的桐木村在当代形成的一类融合家庭、生产和经营空间的乡土建筑。论文提出“空间志”的研究进路,从互动视角阐释空间变迁背后的社会动因,揭示社会变迁带来的空间后果。论文进而提出从空间本质及社会效益来认知乡土建筑的立场,为当代乡村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经验。“空间志”作为本文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在主客一体的空间、空间作为社会景观、空间的时间维度三个层面,探索一条沟通物质与感知、精英与大众、历史与现实的研究路径。“空间志”的研究载体是对4个自然村、165个厂宅样本的田野调查、以及25个典型厂宅的“测度”,实现对乡土空间及日常生活的“小视角”阅读;同时辅以“大视角”,展现桐木茶村研究在全球茶叶贸易史与全国茶产业格局下的意义。论文主体围绕空间志框架展开。第3章历时性地展现了武夷山茶村空间结构及桐木村厂宅空间模式如何在全球茶叶贸易和地方制度变迁中成型和重建。第46章在共时性维度探索了空间与社会变迁的微观表现,试图厘清厂宅变迁的内在逻辑及社会效益。其中,第4章在地方社会层面,探讨茶农“身份”认知变化带来的新型家庭关系,如何引发当代家庭空间的重构;第5章从茶叶市场出发,以“技艺”变迁为线索,探索厂宅面临新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而激发的空间调试,揭示菁楼等传统生产空间的本质与当代生产空间矛盾的根源;第6章关注茶叶运销带来的“他者”,从空间符号化现象切入,研究茶村社区分化及其在厂宅经营空间的表征。结论部分为78章。首先在梳理桐木村厂宅纵向变迁模式和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大吉岭红茶等横向案例对比的基础上,提取产业量化因子并建立可视化图表模型,总结空间-社会变迁的互动机制。论文进而以三个关于传统的问题,总结观点和立场:其一,怎样的传统?主张以“空间志”透过物质表象,剖析作为乡土建筑空间本质的生活;其二,何时的传统?提出将建筑置于动态性和偶发性语境下,关注当代乡村真实的传统;其三,谁的传统?揭示城市与乡村、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分裂,呼吁将空间的使用者作为理解和建构当代乡村的出发点。
高嵬[2](2004)在《《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收集和梳理我国正式公开发行的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刊目录和内容,探讨和建立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统一规范的等级评定标准,以解决长期以来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缺乏权威性等级鉴定标准给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申报各类奖项带来的不便。填补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图书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提供权威性的决策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具有正式刊号的96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类52种;景观园林设计类8种;规划设计类14种;室内设计类22种)期刊杂志。 首先,我们采用打分入围的方法先将所有期刊进行初评。分别按设定的七个得分项打分,完成对期刊评定中“定量”的研究。确定出入围期刊,共59种。 第二步,对入围期刊进一步完成“定性”的研究,即对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针对每本期刊,有选择地对刊出论文阅读、评论,并作出简评,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共30种。确定二级刊物29种。 第三步,再从筛选出的核心、一级刊物中挑选出一级期刊,共10种。 第四步,甄选出最为优秀的核心期刊共20种。 由此得出研究结果: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20种;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10种;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29种。 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客观、严谨的鉴定方法,可以作为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的研究基础。同时,等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二、《茶叶科学简报》1977年目录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叶科学简报》1977年目录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武夷山桐木村当代茶村厂宅的空间与社会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入场:桐木与茶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当代茶村“厂宅”变迁 |
1.3 研究综述 |
1.3.1 方法性路径:从乡土建筑到乡村社会 |
1.3.2 地方性文本:武夷山、桐木与茶 |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4.1 拓展了建筑学对“厂宅”为代表的茶产业空间的研究视野 |
1.4.2 建立了研究乡村空间与社会变迁机制的“空间志”进路 |
1.4.3 提出了从空间本质及社会效益出发的乡土建筑营建立场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空间志”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空间志:乡土空间的社会性建构 |
2.1 空间志进路:空间-社会变迁过程的认识论探索 |
2.1.1 主客一体的空间 |
2.1.2 空间作为社会景观 |
2.1.3 空间的时间维度 |
2.2 空间志的载体:4个自然村和165个厂宅空间的社会性阅读 |
2.2.1 三港村 |
2.2.2 江墩村 |
2.2.3 庙湾村 |
2.2.4 关坪村 |
2.2.5 165个厂宅样本的空间与社会 |
第3章 全球市场到地方社会:茶村和厂宅的历时性建构 |
3.1 全球贸易与武夷山茶村的形成 |
3.1.1 地方视野下的世界红茶贸易之路 |
3.1.2 茶叶资本支撑的武夷山茶村空间体系 |
3.1.3 红茶贸易史中桐木位置之考辨 |
3.2 地方制度与厂宅空间的变迁 |
3.2.1 集体化时期的“宅、厂”分立 |
3.2.2 包产到户与乡镇企业:过渡时期的“宅、厂”并置 |
3.2.3 龙头企业与个体经济:多元化时期的“宅、厂、店”融合 |
3.3 厂宅空间样本的研究统计 |
第4章 地方、身份与家庭关系的空间重构 |
4.1 地方社会与家庭结构的分裂 |
4.1.1 武夷山和桐木村的茶业二元结构 |
4.1.2 第二家店,第二个家 |
4.2 “家店”错位:家庭二元结构下的空间危机 |
4.2.1 传统家庭空间的内核 |
4.2.2 堂屋的“茶室化” |
4.2.3 卧室的“宾馆化” |
4.3 身份的竞争:茶农分家的空间博弈 |
4.3.1 经商文化下的身份建构 |
4.3.2 同一屋檐,两个厨房 |
4.3.3 分家,“分家” |
4.3.4 分家秩序与空间秩序的隐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市场、技艺与生产关系的空间调试 |
5.1 茶叶市场结构与传统技艺的合法性 |
5.1.1 变迁中的茶叶市场:高端化与文化导向 |
5.1.2 茶文化的社会结构:士绅阶层的“区隔之味” |
5.2 菁楼:作为技艺和记忆的生产空间 |
5.2.1 近当代生产空间的源流与内核 |
5.2.2 “技艺”空间的合法性建构 |
5.2.3 手工化和机械化的双重空间困境 |
5.3 原真性悖论:“正山”与“外山”空间的多元建构 |
5.3.1 “正山”空间:厂宅中的晾青秩序 |
5.3.2 “外山”空间:由并置到混淆的茶叶生产 |
5.3.3 原真性的反思:从地理原真走向技术原真 |
5.4 从“定居”到“游牧”的茶工居住空间 |
5.4.1 茶农与茶工的关系变迁 |
5.4.2 采茶工的“定居”和“游牧”空间 |
5.4.3 龙头企业主导下的劳动力市场危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他者、符号与社区分化的空间表征 |
6.1 茶旅经济与厂宅经营空间的模式 |
6.1.1 茶叶生产端的价值觉醒和空间消费 |
6.1.2 茶室空间的传统文化符号 |
6.1.3 民宿空间的乡村生活建构 |
6.2 他者的凝视:消费文化和精英主导下的乡土风格迷局 |
6.2.1 迷失的乡土 |
6.2.2 文化缺失状态下的“乡贤效仿” |
6.2.3 城市资本凝视下的“乡村幻想” |
6.2.4 建筑师的“新乡土”困境 |
6.3 符号的反噬:茶农社区分化在菁楼空间的表征 |
6.3.1 建筑空间的符号化 |
6.3.2 宏伟的传统菁楼:龙头企业的符号创造 |
6.3.3 新老并置的厂宅:中小茶企的符号斗争 |
6.3.4 废弃的集体菁楼:集体匿名的普通茶农 |
6.3.5 建筑符号化导致乡村社会分层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空间-社会变迁的互动机制初探 |
7.1 桐木厂宅空间-社会变迁的纵向谱系 |
7.2 茶产业整体视野下的横向对比 |
7.2.1 近当代中国茶产业格局 |
7.2.2 祁门红茶:茶叶市场价值对比 |
7.2.3 太平猴魁:旅游资源价值对比 |
7.2.4 大吉岭红茶:地方社会动力对比 |
7.3 产业因子量化与空间建构机制的可视化 |
7.3.1 空间-社会互动机制的提取和推导 |
7.3.2 产业、空间、旅游的互动链条:对当代乡建的启示 |
第8章 结论:当代乡村的幻想与现实 |
8.1 怎样的传统:从物质走向生活 |
8.2 何时的传统:从永恒走向瞬间 |
8.3 谁的传统:从精英走向大众 |
8.4 结语:危机中前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四个自然村的建筑普查目录 |
附录B 25个厂宅样本的详细调研及图纸 |
附录C 桐木村传统红茶制作技艺考察 |
附录D 桐木村当代茶叶制作机械调查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2)《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① 课题背景 |
②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的发行及评定现状 |
③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阐述 |
1.2 等级鉴定的方法探讨 |
1.2.1 打分入围法 |
① 得分项一: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
② 得分项二: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
③ 得分项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
④ 得分项四:期刊创刊年限 |
⑤ 得分项五:期刊获奖情况 |
⑥ 得分项六:期刊学术文章所占百分比 |
⑦ 得分项七:专家评审 |
1.3 主要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首字母排序) |
2.1.1 建筑设计类 |
(01) 《安徽建筑》 |
(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0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04)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5) 《东南大学学学报》 |
(06) 《福建建筑》 |
(07)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08)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
(09) 《高等建筑教育》 |
(10) 《广东建筑装饰》 |
(11) 《广东土木与建筑》 |
(12) 《广西土木建筑》 |
(13) 《广州建筑》 |
(14)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
(15) 《华南理工大学学学报》 |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
(18) 《华中建筑》 |
(19) 《建材.建筑.装修》 |
(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21) 《江苏建筑》 |
(22) 《建筑》 |
(23) 《建筑创作》 |
(24) 《建筑技术及设计》 |
(25) 《建筑科学》 |
(26) 《建筑师》 |
(27) 《建筑学报》 |
(28) 《建筑知识》 |
(2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
(30) 《南方建筑》 |
(3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3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3) 《清华大学学报》 |
(34) 《四川建筑》 |
(3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36) 《时代建筑》 |
(37)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38) 《上海建设科技》 |
(39) 《世界建筑》 |
(40) 《世界建筑导报》 |
(41) 《设计新潮/建筑》 |
(42) 《山西建筑》 |
(43) 《天津大学学报》 |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
(45)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46) 《新建筑》 |
(47)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48) 《云南建筑》 |
(49) 《中国建设信息》 |
(50) 《浙江建筑》 |
(51) 《中外建筑》 |
(52) 《住宅科技》 |
2.1.2 景观园林设计类 |
(0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02) 《古建园林技术》 |
(03) 《广东园林》 |
(04) 《蓝天园林》 |
(0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06) 《园林》 |
(07) 《园艺学报》 |
(08) 《中国园林》 |
2.1.3 规划设计类 |
(01) 《北京规划建设》 |
(02) 《城市》 |
(03) 《城市开发》 |
(04) 《城市发展研究》 |
(05) 《城市规划》 |
(06) 《城市规划汇刊》 |
(07) 《城市问题》 |
(08) 《规划师》 |
(09) 《国外城市规划》 |
(10)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学报(当代建设)》 |
(1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2)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
(13) 《现代城市研究》 |
(14) 《小城镇建设》 |
2.1.4 室内设计类 |
(01) 《缤纷》 |
(02) 《城市住宅》 |
(03) 《国际家居》 |
(04) 《家具》 |
(05) 《家具与环境》 |
(06) 《家具与室内装饰》 |
(07) 《家居主张》 |
(08) 《家饰》 |
(09) 《美家》 |
(10) 《瑞丽-家居》 |
(11) 《现代装饰》 |
(12) 《上海家居》 |
(13) 《世界家苑》 |
(14) 《室内设计》 |
(15) 《室内设计与装修》 |
(16) 《时尚家居》 |
(17) 《新材料.新装饰》 |
(18) 《新居室》 |
(19) 《中国厨卫》 |
(2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1) 《装饰》 |
(22) 《装饰装修天地》 |
3 研究分析与评论 |
3.1 入围期刊 |
3.2 核心、一级期刊的筛选 |
3.3 一级期刊的挑选 |
3.4 核心期刊的甄选 |
4 研究结论 |
4.1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专业期刊等级鉴定结果: |
Ⅰ 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 |
Ⅱ 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 |
Ⅲ 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 |
5 参考文献 |
6 后记 |
7 附录 |
附录1: 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等级研究成果调查表 |
附录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
附录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
附录4: 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高期刊》 |
四、《茶叶科学简报》1977年目录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武夷山桐木村当代茶村厂宅的空间与社会变迁[D]. 黄华青. 清华大学, 2017(02)
- [2]《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D]. 高嵬. 中国美术学院,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