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孔繁呈,苏德国,马兰[1](2018)在《胼胝体梗死4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胼胝体梗死患者的病例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2.5±11.6)岁,多合并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偏瘫(26例)、精神智能障碍(12例)、眩晕(12例)多见。所有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血管硬化严重,17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和闭塞。单纯胼胝体梗死(4例)少见。所有患者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治疗,疗程1014 d,出院时痊愈25例,好转17例,遗留有肢体瘫痪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头颅核磁是确诊的依据,预后良好。
王雪梅,蔡丽朋,王艳玲,耿晓坤,魏建朝,孟繁花,张伟东,杜会山[2](2017)在《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病灶累及延髓1例,延髓脑桥交界区1例,单纯累及脑桥3例,同时累及中脑和脑桥4例,单纯累及中脑2例;3例死亡,3例持续性意识障碍,5例好转。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合并肺感染、死亡或未愈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P<0.05,P<0.01)。结论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是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姜国林,刘团结,毛蕾[3](2014)在《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单纯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6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头颅MRI确诊的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该病发生率为0.24%(4/1693),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的病因。4例均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左、右侧周围性面瘫分别为1例、3例),3例出现眩晕。4例经头颅MRI检查,均发现脑干梗死(桥脑梗死3例,桥脑合并小脑梗死1例),经抗血小板等治疗有效。结论以单纯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发生率低、尤其是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脑干梗死因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重视其表现的多样性,对以周围性面瘫伴眩晕起病者应特别注意脑干病变情况,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防止漏诊及误诊,头颅MRI特别是DWI对脑干梗死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陈子龙[4](2012)在《脑干梗死31例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延误诊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160例脑干梗死患者,对入院时诊断不明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梗死入院时诊断不明患者中,以头晕或眩晕(35.48%)和头痛(19.35%)作为首发症状者居多,二者合计达54.83%;在初步考虑的疾病中,以多发脑梗死(45.16%)和基底核梗死(22.58%)居多,二者合计达67.74%;本文以MRI诊断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45.16%vs100%,P<0.01)。结论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于克文,李玉花[5](2012)在《100例后颅窝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针对不同后颅窝病变,优选影像学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后颅窝病变的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后颅窝出血性病变CT与MRI发现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缺血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MRI的敏感率高于CT,对于脱髓鞘病变MRI的敏感性高于CT,但定性与CT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出血性疾病,早期首选CT检查,后期为明确出血原因应进一步行MRI检查;为避免CT检查的假阴性,对于缺血性、肿瘤性及脱髓鞘病变建议首选MRI检查。
金钰[6](2012)在《脑桥卒中119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脑桥解剖结构特殊,脑桥卒中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差,如没有影像学支持容易误诊及漏诊。本文旨在对脑桥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脑桥卒中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加深对脑桥卒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脑桥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63.03%),女44例(36.97%)。脑桥梗死96例(80.67%),脑桥出血22例(18.49%),脑桥混合性卒中1例(0.84%)。缺血病灶均行颅脑MRI检查证实,出血病灶均行颅脑CT检查确诊。将脑桥按不同解剖水平划分为3个解剖平面,即桥脑上段、桥脑中段和桥脑下段;每个平面按轴位再分为腹内侧,腹外侧,背内侧,背外侧和中部5个位置。记录每例的病灶数目、部位、形态、分布及出血量。归纳总结每例脑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详细分析病灶部位和临床症状、体征和脑桥综合征的关系,探讨脑桥卒中的临床与影像学关系。结果:①患者首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肢体活动不灵94例(78.99%),中枢性面瘫68例(57.14%),感觉障碍39例(32.77%),言语不清61例(51.26%),中枢性舌瘫32例(26.89%),眩晕29例(24.37%)等表现最常见。②本组病例伴随有高血压病史85例(71.42%),动脉粥样硬化81例(68.06%),高脂血症49例(41.17%),糖尿病史39例(32.77%)。③119例脑桥卒中患者,病灶在桥脑上段27例(22.69%),桥脑中段75例(63.03%),桥脑下段17例(14.29%);腹内侧51例(42.86%),腹外侧27例(22.69%),背内侧14例(11.76%),背外侧7例(5.88%),中部20例(16.81%)。④从卒中性质来看,脑桥梗死96例,脑桥出血22例,脑桥混合性卒中1例。⑤本组多表现为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合并肢体瘫和有/或没有感觉障碍,而经典脑桥综合征仅8例,包括一个半综合征5例,Millard-Gubler综合征2例,闭锁综合征1例。结论:①脑桥卒中患者以男性居多;②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是脑桥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交叉症状或体征在脑桥卒中患者中并不常见,经典的脑桥综合征病例少见;③从发生部位来看,桥脑卒中以中段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内侧;从卒中性质来看,主要是缺血性卒中。④脑桥卒中常见临床表现是肢体活动不灵,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言语障碍,中枢性舌瘫。⑤颅脑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对脑桥卒中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宝乐日[7](2011)在《脑干梗死6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64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了解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干梗死患者,共64例,男45例(69.2%),平均年龄57.8岁,女19例(30.8%),平均年龄62.9岁,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头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干梗死,且为新鲜病灶。将64例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组共23例(35.9%),非进展组共41例(64.1%),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发热感染因素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间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 64例患者中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史40例(62.5%),吸烟史26例(40.6%),高纤维蛋白原血症23例(35.9%),血脂异常症21例(32.8%),冠心病史14例(21.8%),糖尿病史13例(20.3%),脑卒中史13例(20.3%),饮酒史10例(15.6%)。进展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较非进展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2以眩晕或头晕为首发症状者29例(40.6%),以偏瘫首发都21例(32.8%),以构音障碍首发者16例(25.0%),以四肢瘫为首发者6例(9.4%),以意识障碍首发者6例(9.4%),以复视为首发症状者5例(7.8%),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首发者4例(6.3%),以走路不稳首发者4例(6.3%)。各临床首发症状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表现头晕者43例(67.2%),构音障碍33例(51.6%),偏瘫者27例(42.2%),面舌瘫23例(35.9%),偏身感觉障碍17例(26.6%),球麻痹17例(26.6%),复视13例(20.3%),眼震13例(20.3%),四肢瘫9例(14.1%),意识障碍9例(14.1%),共济失调9例(14.1%)。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表现者两组间比例有统计学差异。4典型脑干梗死者17例(26.6%),其中特征性脑干综合征共4例(6.3%),分别为闭锁综合征1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1例。5发病24小时内发热患者共16例,进展组12例(52.2%),体温在37.4℃38.0℃者6例,38℃以上6例,有明显感染者6例;非进展组4例(9.8%),体温在37.4℃38.0℃者3例,38℃以上1例,有明显感染者2例。发热患者总数、体温在37.4℃38.0℃者及体温38℃以上者例数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在发病24小时后行头CT者共28例,阳性率为42.9%,6小时后行头MRI检查者为60例,阳性率为100%。7 64例患者中发现延髓梗死14例(21.90%),脑桥梗死38例(59.40%),中脑梗死8例(12.50%),脑桥延髓同时受累3例(4.70%),延髓脑桥中脑梗死1例(1.60%),合并小脑梗死5例(7.80%),合并丘脑梗死3例(4.70%),合并幕上梗死31例(48.40%)。结论: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卒中病史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为脑干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2表现有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体征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大。3卒中发病后最初24h内的高热,是脑干梗死病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素,体温越高,卒中进展的危险性就越大。发热及感染是脑干梗死病情进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4 MRI在诊断脑干梗死方面明显优于CT。
孙庆华[8](2011)在《脑干卒中111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脑干卒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不典型,且个体差异大,没有影像学的支持,容易误诊和漏诊。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干卒中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对脑干卒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脑干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1例(63.96%),女40例(36.04%)。脑干梗死86例(77.48%),脑干出血22例(19.82%),脑干混合性卒中3例(2.70%)。缺血均经颅脑MRI检查证实,出血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将脑干划分为中脑、桥脑和延髓3个节段,每个节段再分别按解剖结构划分为不同的平面。每个平面按轴位再详细分为腹内侧,腹外侧,背内侧,背外侧和中部5个位置。记录每例脑干卒中的病灶部位、形态、分布、病灶数目和出血量。总结归纳每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详细分析病灶部位和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和脑干综合征的关系,探讨脑干卒中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结果:①患者首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肢体活动不灵67例(60.36%),中枢性面瘫51例(45.95% ),感觉障碍45例(40.54%),言语不清38例(34.23%),中枢性舌瘫27例(24.32% ),眩晕21例(18.92%)等表现最常见。②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干卒中的主要原因。③111例脑干卒中,单一节段脑干卒中共计92例,包括在中脑4例(4.35%),桥脑74例(80.43%),延髓14例(15.22%)。从卒中性质来看,主要是缺血性卒中。脑干出血绝大多数为桥脑出血。④中脑卒中以下丘水平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内侧,背侧极少。桥脑卒中以中段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侧,尤其是腹内侧,其次为桥脑中部,背侧少见。延髓卒中以中上段延髓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延髓背外侧,其次为腹侧,中部极少。⑤在临床上,出现“经典”脑干卒中临床综合征的病例少见。本组非交叉瘫者达81例(72.97%),多表现为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和(或)舌瘫合并肢体瘫和有(或没有)感觉障碍。如没有影像学支持定位,容易被误认为是幕上病变。结论:①脑干卒中常见临床表现是肢体活动不灵,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中枢性舌瘫。②从发生部位来看,桥脑卒中最常见,其次是延髓,中脑最少。从卒中性质来看,主要是缺血性卒中。③中脑卒中以下丘水平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内侧。桥脑卒中以中段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内侧。延髓卒中以中上段延髓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背外侧。脑干出血绝大多数为桥脑出血。④脑干卒中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出现“经典”脑干综合征的病例少见。⑤颅脑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对脑干卒中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燕琴,吴钢[9](2009)在《高血糖并脑干梗死的磁共振特点、分型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高血糖脑梗死患者与血糖正常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核磁共振(MR)影像学特点,并根据MR影像学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高血糖对脑干梗死的影响,并探讨脑干梗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比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MRI影像学特征;采用mRS评分对脑干梗死患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根据MR影像学特点将脑干梗死分为5型:中脑型、桥脑型、延髓型、全脑干型、脑干腔梗型,其中中脑型再分3个亚型、桥脑5个亚型、延髓型3个亚型。高血糖组脑干梗死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收缩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合并高血压发生率较正常血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人群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例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脑梗死组脑干梗死人群与非脑干梗死人群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梗死mRS评分2~5的占50.4%,0~1分占49.6%。结论高血糖与脑干梗死关系密切,提示高血糖对后循环穿支血管的影响更大,更易导致脑干梗死的发生;脑干梗死致残率较高。
郑潮标,陈卫鹏,张焕[10](2005)在《老年人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总结51例脑干梗死的患者的病因,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要病因,症状复杂多样,多发部位在脑桥。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者有颅神经损害及交叉征,非典型者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及漏诊,MRI确诊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
二、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胼胝体梗死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2.1 病例特点 |
2.2 临床表现 |
2.3 血管检查 |
2.4核磁影像特点 |
2.5 治疗及预后 |
3 讨论 |
3.1 梗死部位 |
3.2 危险因素 |
3.3 临床表现 |
3.4 预后 |
(2)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 |
2.2 入院时体格检查情况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预后 |
2.5 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2.6 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3 讨论 |
(3)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2 临床表现 |
3 影像学表现 |
4 讨论 |
(4)脑干梗死31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脑干梗死入院时诊断不明患者的首发症状 |
2.2 脑干梗死初步诊断疾病构成 |
2.3 脑干梗死入院时诊断不明患者的影像学分析 |
3 讨论 |
(6)脑桥卒中119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脑干梗死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脑干梗死的研究历史 |
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2.1 栓塞 |
2.2.2 动脉硬化 |
2.2.3 穿动脉疾病 |
2.2.4 夹层动脉瘤 |
2.2.5 其他原因 |
2.3 脑干的解剖特点 |
2.4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 |
2.5 脑干梗死的MRI 诊断价值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脑干卒中111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组和排除标准 |
1.3 影像学检查 |
1.4 研究方法 |
1.5 治疗方法 |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可能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临床与影像学关系 |
2.5 治疗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老年人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四、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胼胝体梗死42例临床分析[J]. 孔繁呈,苏德国,马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08)
- [2]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 王雪梅,蔡丽朋,王艳玲,耿晓坤,魏建朝,孟繁花,张伟东,杜会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09)
- [3]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急性脑干梗死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J]. 姜国林,刘团结,毛蕾.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S1)
- [4]脑干梗死31例回顾性分析[J]. 陈子龙. 中国临床研究, 2012(08)
- [5]100例后颅窝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J]. 于克文,李玉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07)
- [6]脑桥卒中119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 金钰.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7]脑干梗死64例临床分析[D]. 宝乐日. 吉林大学, 2011(09)
- [8]脑干卒中111例临床与影像学分析[D]. 孙庆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11(06)
- [9]高血糖并脑干梗死的磁共振特点、分型及发病机制的探讨[J]. 王燕琴,吴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07)
- [10]老年人脑干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J]. 郑潮标,陈卫鹏,张焕. 中国医师杂志, 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