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林德全[1](2009)在《教育研究假设向度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假设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教育研究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向度:一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体发展以及两者之间和谐互促的特定价值追求;二是寻求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关联的中介关系把握;三是通过借其他学科研究成果之"石"攻教育研究之"玉"以深化与拓展教育研究问题域的多维视角探讨;四是为提升人类改变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能力的教育实践改善。
刘冠军[2](2005)在《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有众多的现实问题,如“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等,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值得人们去深思;尤其是需要人们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将科技成果的价值源泉归于“科技劳动”这一人类的本质活动来进行系统分析,创立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科技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来解答这些现实问题。据此,应将研究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原则,确立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则”。同时,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之理论体系试图采用演绎结构体系来建构。为此,全文除“引言”之外,分为四章展开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是对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之源与流的历史考察。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之源头是西方的古典劳动价值论;从古典劳动价值论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到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展现了劳动价值论发展方向上的理论演变进程。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三次转向的产物。 第二章是对建构科技劳动价值论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的考察。“现代经济社会与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各种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相互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具有复杂内在结构性的系统整体”。从知识的经济作用看,现代经济社会是一种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就是科技经济。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功能看,现代经济社会是一种“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社会。从商品构成的角度看,现代经济社会是一种科技商品经济社会。从创造价值的劳动方式看,现代经济社会是一种科技劳动经济社会。上述四个不同侧面的经济事实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创立科技劳动价值论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之系统整体。 第三章是对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劳动价值论之核心理论的建构。其内容包括:(1)通过对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科技商品与科技劳动的分析,建构起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三个基本原理:科技商品的二因素原理;科技劳动的二重性原理;科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原理。(2)在分析现代企业“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类劳动的整体系统性和“跨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建构现代企业在考虑到科学和技术因素时的价值生产和运行的“价值链”结构模式。(3)通过对科学价值的“库存”方式、“科学价值库”的表现形式和实质、“科学价值库”中价值的“累加效应”的分析,以及对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的建立,系统建构了“科学价值库”理论。(4)通过对“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向技术成果的转移及技术成果之价值构成的二重性、“科学价值
张双喜[3](1998)在《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文中研究表明〕中介思维是思维主体通过诸中介构建自身对象,协调建构对象与客体对象关系的过程。该过程始于抽象,经反思,终于后思:抽象是思维主体将客体对象形式化;反思是使抽象形式规定实现分层、极化和整合;后思则是以实践为中介,总体上对“内化”的建构对象及其“外化”的功能作审核过程。中介思维在理论研究和现实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思维方式转换的杠杆,为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改建提供导向,并成了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的重要桥梁
潘桂芝,缪贺萍[4](1991)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990年被部分报刊转载的论文篇目》文中提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1956年10月创刊以来,一直得到广大作者、读者和各文摘报刊的大力支持,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值此我校校庆40周年,我刊创刊35周年之际.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把学报办好,本校图书馆潘桂芝、缪贺萍同志为我们整理出这份篇目.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1990年11年来,我刊发表论文849篇,其中《新华文摘》摘发64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203篇,占总发稿的25%;收入索引468篇.占总发稿的55%;《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91篇,占总发稿的11%;《全国报刊索引》395篇,占总发稿的47%;收入各种年鉴,论文集62篇;获省、市、校级优秀论文奖14篇.总计摘发论文1100多篇(次),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30%.由于全国报刊繁多,我刊发表的论文反映面广,加之要加以整理的时间达11年之长,故此很难将有转载的论文收集齐全,其中必有疏漏.这是要向作者、读者和各文摘报刊加以说明和致歉的.我校图书馆的潘桂芝、缪贺萍同志为收集、整理这份篇目用了许多时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致谢意.
张双喜[5](1990)在《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介思维是思维主体通过诸中介构建自身对象,协调建构对象与客体对象关系的过程.该过程始于抽象,经反思,终于后思:抽象是思维主体将客体对象形式化;反思是使抽象形式规定实现分层、极化和整合;后思则是以实践为中介,总体上对“内化”的建构对象及其“外化”的功能作用核过程.中介思维在理论研究和现实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思维方式转换的杠杆,为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改建提供导向,并成了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过渡的重要桥梁.
二、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研究假设向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定价值追求 |
(一) 推动社会进步 |
(二) 促进个体发展 |
(三) 两者和谐互促 |
二、中介关系把握 |
(一)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
(二) 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 |
(三) 教师与学生 |
三、多维视角探讨 |
(一) 多维视角下教育研究假设的探讨 |
(二) 多维视角探讨的关键 |
四、教育实践改善 |
(一) 教育实践概要 |
(二) 教育实践改善 |
(2)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原因、方法与体系建构 |
Ⅰ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原因 |
Ⅱ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路径 |
Ⅲ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体系结构与内容设计 |
第一章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之源与流的历史考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
1.1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之源:古典劳动价值论 |
1.2 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它的肯定并超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
1.2.1 马克思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
1.2.2 马克思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孕育 |
1.2.3 对古典劳动价值论从否定到肯定并超越之转向的完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 |
1.3 从对工场手工业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 |
1.3.1 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的考察:以体力支出为主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
1.3.2 马克思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以脑力支出为主的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 |
1.3.3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之研究转向的标志性成就: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 |
1.4 从对“物质生产领域”的考察到对现代科技经济社会的研究: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
1.4.1 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象域”的“不吻合性” |
1.4.2 解决“不吻合”现象,实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第三次转向 |
1.4.3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三次转向的结果 |
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与三种劳动系统的关系 |
第二章 建构科技劳动价值论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分析 |
2.1 从知识的经济作用看,现代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 |
2.1.1 知识经济的提出及其“研究热”的形成 |
2.1.2 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
2.1.3 知识经济在实质上是科技经济 |
2.2 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功能看,现代经济社会是科技经济社会 |
2.2.1 科技第一生产力巨大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
2.2.2 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方式及发展走向 |
2.2.3 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社会的深刻原因 |
2.3 从商品构成的角度看,现代经济社会是科技商品经济社会 |
2.3.1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科技产品也是商品 |
2.3.2 科技产品已成为现代商品构成的主要部分并且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 |
2.3.3 结论:现代经济社会是科技商品经济社会 |
2.4 从创造价值的劳动方式看,现代经济社会是科技劳动经济社会 |
2.4.1 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在我国理论界的拓展:科技劳动已经被纳入其中 |
2.4.2 科技劳动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拓展:创造价值的各种劳动在一定意义上都被纳入其中 |
2.4.3 科技劳动已经成为现代创造价值的劳动系统的核心 |
2.4.4 结论:现代经济社会也是科技劳动经济社会 |
第三章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理论建构 |
3.1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商品与科技劳动的基本原理 |
3.1.1 科技商品的二因素原理 |
3.1.2 科技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
3.1.3 科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原理 |
3.2 现代企业在考虑科学和技术因素时价值生产和运行的“价值链”模式 |
3.2.1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科学、技术和企业 |
3.2.2 现代企业“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类劳动的整体系统性和“跨时空”特征 |
3.2.3 现代企业“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跨时空”价值生产和运行的“价值链” |
3.2.4 现代企业“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价值生产和运行的“价值链”结构模式 |
3.3 “科学价值库”理论 |
3.3.1 科学价值的“库存”方式:“科学价值库” |
3.3.2 “科学价值库”的表现形式 |
3.3.3 “科学价值库”的实质及其“价值的累加效应” |
3.3.4 科学价值的“库存”模型 |
3.4 “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孵化”机制理论——兼对技术成果价值和企业产品价值的考察 |
3.4.1 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向技术成果的转移及技术成果的价值构成 |
3.4.2 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向企业产品的转移及企业产品的价值构成 |
3.4.3 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孵化”模型 |
3.5 科学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的实质 |
3.5.1 与价值增殖相关的两类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3.5.2 与两类科学相对应的两种自然力:单纯的自然力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 |
3.5.3 自然科学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的实质 |
3.5.4 社会科学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的实质 |
3.5.5 科学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增殖的规律性总结 |
第四章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之核心理论的应用研究 |
4.1 对“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重新解读 |
4.1.1 对“超额剩余价值”的重新解读 |
4.1.2 对“相对剩余价值”的重新解读 |
4.2 对观代经济社会与境中两大“难题”的破解 |
4.2.1 “无人工厂”的利润来源问题及其破解 |
4.2.2 现代企业“活劳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不断增加”矛盾之谜及其破解 |
4.3 对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商品拜物教之实质和根源的揭示 |
4.3.1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 |
4.3.2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商品拜物教的实质和根源 |
4.3.3 现代经济社会与境中科技商品拜物教之实质的展现机制 |
4.3.4 揭开科技商品拜物教的面纱,营造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社会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承诺 |
四、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研究假设向度探析[J]. 林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D]. 刘冠军. 山西大学, 2005(07)
- [3]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J]. 张双喜.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12)
- [4]《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990年被部分报刊转载的论文篇目[J]. 潘桂芝,缪贺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4)
- [5]试论中介思维及其展现机制和功能[J]. 张双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