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潜[1](1998)在《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文中指出
丁健琼[2](2004)在《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人文社科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然而,高校的社科科研管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以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课题和成果管理入手进行研究。全文除序论后,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笔者发现: 在科研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科研人员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以及科研人才流动大,科研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着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投放缺乏系统性;投放和使用上存在平均性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科研课题管理方面,课题数少,课题完成情况差以及精品成果少。 在科研成果管理方面,多将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分隔开来,造成评价失之公允。 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及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 在认识上对社科科研管理重视不够;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科研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以及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部分,提出加强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 首先,明确科研工作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理清科研管理工作思路,从宏观的角度制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战略。 第二,坚持人本管理,完善科研队伍和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第三,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有:坚持择优支持的原则,建立经济核算,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不同来源和特点的经费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建立科研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等。 第四,通过强化对课题的动态、规范管理来完善课题管理体系。 第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完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 第六,发挥教育部直属院校“领头羊”作用,带动重庆社科科研及科研管理全面发展。关键词: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
李蕴[3](2003)在《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杨毅[4](2013)在《新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自身也要面对各种挑战,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教师聘任制度的活力和效率,为学校发展战略和基本职能实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研究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探索其制度变迁的逻辑规律,为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提供指导,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大课题。共分七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分别介绍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交代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框架设计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释,并介绍了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来源。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主体错位给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带来的困惑和问题层出不穷,政府仍然主导和控制着教师聘任、高校制度创新活力不足、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功利化倾向严重等等。在前人地研究基础上,对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文章围绕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而介绍了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框架设计以及研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大学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三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制度与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主体、制度变迁方式、制度变迁动力机制等等都是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进行制度分析的重要内容。其次,大学治理理论是根据大学组织的特点和大学的理性特征以及大学治理的内涵和主体对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治理的重要理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过程伴随着大学治理主体和结构的不断变革和调整。第三,利益相关者理论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这一理论的运用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中诸多利益相关者是密不可分的,都是在利益机制协调推动下互相博弈的过程。第三部分是历史研究,追溯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并进行反思,找到其规律性,为今后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奠定基础。采用历史研究法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进行回顾,根据其制度关节点和时间顺序进行阶段划分,建国以来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在政府与高校的博弈中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高校教师职务任命制时期,二是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时期,三是高校教师岗位聘用制时期。紧接着对历史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制度变迁主体错位和迷失、高校制度供给能力期待提升、制度变迁方式单一、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非正式制度的制约等等。第四部分是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就是能够实现较高效率水平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以代替原有的低效率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以及主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生性因素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统称,是这种变迁产生的外在条件和既定因素。文章分析了国际环境变化及其竞争性因素、国内政治经济变革与社会转型这两个外生性因素。文章把对学术目标的追求和对效率目标的追求作为内生性因素来分析,兼顾了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学术与效率双重价值取向。在分析主体因素时,文章分析了政府的控制与主导、利益团体的诉求和影响、高校的改革与自主探索等方面。第五部分是对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进行机理分析。何为机理?机理是指为实现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文章主要从制度变迁的主体构成、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等方面对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进行机理分析。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主体构成主要包括政府作为宏观主体、高校作为微观主体、市场作为调节主体,充分发挥各制度变迁主体的优势和作用。整合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构成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变迁方式耦合机制是充分运用制度变迁的多种变迁方式,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多种方式之间自然耦合,有效推进制度变迁。第六部分是整个研究的落脚点,主要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根据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建议从法治保障、政府指导、市场引导、高校主导等方面着手推进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完善法治保障是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前提,实现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用人,实现高校教师聘任制度行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重点是建立政府、市场和高校之间的新型关系模式,让政府通过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间接介入指导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让政府的职责权限掌握在合理的范围;要发挥市场引导的作用,培育高校教师学术劳动力市场、采取市场化策略引导高校教师聘任中的利益关系,同时也注意规避聘任市场竞争的风险;高校则应该在国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过程中把握好用人自主权,提升高校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成为教师聘任制度创新的主体,在遵循高校学术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聘任制度中的权力协调,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内部机制。第七部分是结语。这是再次概括研究观点,简要梳理了全文研究的研究结论和创新之处。由于制度变迁理论学理性强、内容庞大,驾驭难度大,研究分析还有不够深入的地方。该领域存在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论文提纲范文)
(2)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序论 |
一、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社科科研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二)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三) 社科科研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四) 科研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五) 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存在不协调性 |
二、原因分析 |
(一) 未能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导致在认识上对社科科研管理重视地不够 |
(二) 从社会环境来说,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
(三) 科研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
(四) 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
三、加强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 明确科研工作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理清科研管理工作思路,从宏观的角度制订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战略 |
(二)坚持人本管理,完善科研队伍建设 |
(三) 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精干的科研管理队伍 |
(四) 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
(五) 完善课题管理体系 |
(六)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完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 |
(七) 发挥教育部直属院校“领头羊”作用,带动重庆社科科研及科研管理全面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新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基本概念 |
(一) 高校 |
(二) 高校教师 |
(三) 学术职业 |
(四)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
(五) 制度变迁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相关文献综述 |
(二) 国内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相关文献综述 |
(三) 文献评价 |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五、数据资料来源 |
第一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一) 制度及其结构 |
(二) 制度变迁的主体 |
(三) 制度变迁及其方式 |
二、大学治理理论 |
(一) 大学的特性 |
(二) 大学的理性 |
(三) 大学的治理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一)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二) 大学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历史反思 |
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期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模仿与改造:教师职务任命制 |
(二) 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与转型:教师职务聘任制 |
(三)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创新与突破:教师岗位聘用制 |
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问题反思 |
(一) 制度变迁主体错位 |
(二) 高校制度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
(三) 制度变迁方式相对单一 |
(四) 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 |
(五) 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
一、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外生性因素 |
(一) 国际环境变化及其竞争性因素 |
(二) 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 |
二、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内生性因素 |
(一) 对学术目标的追求及其影响 |
(二) 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及其影响 |
三、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主体因素 |
(一) 政府的控制和介入 |
(二)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影响 |
(三) 高校的自主探索和发展诉求 |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机理分析 |
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主体构成 |
(一) 政府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宏观主体 |
(二) 高校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微观主体 |
(三) 市场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调节主体 |
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
(一) 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 |
(二) 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 |
三、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 |
(一) 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 |
(二) 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 |
(三) 渐进式制度变迁方式 |
第五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一、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法治保障 |
(一) 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 |
(二) 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法律体系 |
(三) 加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法律救济 |
二、发挥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政府指导 |
(一) 规划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未来愿景 |
(二) 改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外部治理 |
(三) 加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监督指导 |
三、形成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市场调节 |
(一) 培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市场力量 |
(二) 协调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多方利益 |
(三) 规避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市场风险 |
四、回归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高校主导 |
(一) 遵循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学术特性 |
(二) 协调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权力机制 |
(三) 增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创新动力 |
(四) 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内部治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相关文件目录 |
二、1960年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 |
三、1986年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
四、2007年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
五、1949-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与学生变化情况一览表 |
六、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情况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及获奖成果 |
四、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三重组合[J]. 刘潜. 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1)
- [2]重庆高校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丁健琼.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2)
- [3]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李蕴.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 [4]新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研究[D]. 杨毅. 西南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