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海,东方之龙

光之海,东方之龙

一、光明的海,东方的龙(论文文献综述)

高磊[1](2020)在《唐诗中的日月神话论稿》文中研究说明神话,是诗歌产生的源头。神话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拓展了诗歌的取材范围。诸多诗人受到神话独特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借鉴和吸收神话因素进行创作,使诗歌与神话完美融合。唐诗中大量的神话典故,既起到了保存神话的作用,又增加了诗歌的浪漫效果。唐人将神话故事、神话意象、神话思维与诗歌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境界。本论文选取唐诗中的日月神话为研究对象,分八章进行研究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唐诗中的日神及日之出入神话。唐诗中的日神,既有“耀灵”“东君”“朱明”“大明”之名,又有“日灵”“阳灵”“灵晖”和“郁仪”之称。唐人应制诗中常以日喻唐皇,又与“捧日”典故融合,表达效忠、侍奉、守护君王之心。《淮南子·天文训》描绘了日行轨迹及行至之处的称谓,唐诗中常见的有“旸谷”“咸池”“扶桑”“蟠木”等日出之所和“崦嵫”“虞渊”“桑榆”等日入之处。唐诗中的“若木”有两种含义,既是东方扶桑,又是西极若木。此外,《淮南子》记述的“朏晨”“正中”“晡时”“高舂”“下舂”等日行各时段之称谓,唐诗中亦可见之,且多用其本义,表示时间。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唐诗中的阳乌与后羿射日神话。唐人将以“日乌”为诗歌意象,既以咏日,又以咏乌,或将二者融合,亦或以之代指太阳。因《淮南子》等古籍有“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乌尽死”的记载,又产生了“羿射九日”的神话。古籍中的“羿”形象,可归纳为三种:“实有的历史人物”“箭靶’式人物”和“神话人物”。神话之羿所为之事,与历史之羿有密切联系。唐诗中的“羿”亦不离以上三种形象。羿射九日,落入大海,是为沃焦,又称尾闾、归塘。这些意象也在唐诗中出现,用以表达不同的诗意。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唐诗中的羲和与驭日神话。“羲和”在古籍中有“日母”“历官”“日御”三义。三者之间互有关联,反映了神话的历史化和神话自身的演变。而“日御”之义是唐代羲和神话的主流。唐人将羲和神话意象与车、轮、鞭、辔、鞅等车马驾意象两两融合,并将“羲和驭日”典故引申化用为多种诗意表达。唐诗中的“羲和”及其相关意象,既代指太阳亦转指岁时,寄寓了时间的昼夜不停和转瞬即逝,抒发了诗人们对暮年的感喟和因时光易逝而引起的人生之叹,表达了对功成名就的追求和突破生命限制的愿望。“日车”“六龙”除了其中所含有的时间寓意之外,“日车”又衬托物之高、险,“六龙”又有“天子之驾六马”和“《易》乾卦的六爻”等义。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唐诗中的夸父逐日和鲁阳挥戈却日神话,二则神话本身寄寓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但唐诗在化用二典时却不独从神话本身的抗争寓意出发,而是结合诗人自身的理解,进行多种解读。夸父逐日的神话本身有“远大抱负”“不自量力”等多重寓意,唐人从不同的角度化用于诗中,表达了诸多不同的情感。鲁阳却日神话在唐诗中用作咏戈之典、咏军阵之典、咏日之典,既以之状军威之盛,又寄寓了人有回天之力和希望能驻景留时之意。而在李白《日出入行》诗中,却否定了鲁阳的“回天之力”,展现了诗人合于大道的自然观和宇宙观。第五章主要论述了唐诗中的嫦娥与奔月神话。嫦娥又作恒娥、常娥、姮娥,其窃不死药而奔月的故事谓之奔月神话。目前可知的秦简《归妹》卦辞、《文选》引《归藏》《淮南子》等文献中均有奔月神话的相关记载,故事情节在东汉张衡《灵宪》的记载中已然完备。嫦娥的形象经文学作品的流传与修饰逐渐鲜活起来。唐人将嫦娥奔月神话中长生不死、孀居孤苦、去而无返三大主题蕴含诗中,用以抒情言志。这些诗中的嫦娥是女神的形象,并升华成为美人意象。嫦娥不仅用来比喻美人和衬托美好事物,其作为月亮的代称也在诗中出现。唐人对于嫦娥窃药之事又从不同的角度予以阐发,表现出多种态度。第六章是论述了唐诗中“蟾蜍”与食月诗歌。因为古人对月之轮廓无光之处的直观认识和蟾蜍的寓意,以及嫦娥奔月化为蟾蜍的神话等原因,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故而把月蚀之时的月亮残缺,想象成因蟾蜍啮食所致,谓之“蟾蜍食月”。月有后宫群臣的寓意,故而唐诗中的食月诗常作为诗人抒发政治感慨的工具。卢仝歌行体《月蚀诗》是这方面诗歌的代表作,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诗中有一定数量的涉蟾蜍诗,多以“蟾蜍”代指月亮。第七章是对唐诗中“月兔”进行文化阐释。《楚辞·天问》“顾菟在腹”,王逸以“月中顾望之兔”释之,月兔神话由此而生。唐人涉月诗中常言及月兔,称之为“顾兔”“玄兔”“白兔”“玉兔”“阴兔”“金兔”等。“顾菟”之义,学术界有“月兔说”“蟾蜍说”“蟾兔说”“月虎说”四说。在唐诗中,有“月兔”“蟾蜍”两种释义。“玄兔”之称,解释了月中兔的来源,亦即“阴影说”。“白兔”寓意长寿,故唐人化用“白兔捣药”的神话入诗,借之抒情言志。“玉兔”既是“白兔”的喻称和美称,又暗指其为天上之兔。而且“玉兔”“阴兔”“金兔”之称与阴阳五行学说有一定的关联。因兔代指月,故唐诗以“兔轮”“兔钩”“兔影”“兔辉”来写月,以“乌飞兔走”形容时光流逝。唐诗中月兔的不同称谓,是我国传统文化多样化的沉淀,从中亦可窥探月兔神话的起源。第八章是对唐诗“月桂”的意象及其寓意进行探析。《淮南子》记载“月中有桂树”,《安天论》又有“月中仙人桂树”之说。唐代时产生的“吴刚伐桂”和“月落桂子”进一步丰富了月桂神话。唐人化用月中桂树的典故,以写月、咏桂、誉美人、赞贤达,或以“桂”代指月亮。又将月中桂的神话意象与科举寓意结合,使之成为了功名的象征。唐诗尤其是中晚唐诗歌以月桂喻功名者甚多,而且因“蟾宫”之说而衍生出“蟾宫折桂”的熟语。月中桂树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为唐人喜用,以表达对功名的追求。

金瑞[2](2019)在《十大明王水陆画研究 ——以山西河北寺观壁画为中心》文中提出明王是佛教万神殿中的忿怒神祇,是伴随着密乘佛教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明王是佛和菩萨化现的,一般为男性,其形象为多头多臂,裸露上身,手持各种法器,表情忿怒。他们或坐乘神兽,或脚踏妖魔。明王的作用是守护佛法,降伏各种妖魔,去除各种障碍和灾难。在曼荼罗中明王负责守护各个方向,起到守护神的作用。在水陆法会中十大明王起到保卫道场守护结界的作用,同时他们还代表本尊佛菩萨出现。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四种明王组合,包括五大明王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和金刚夜叉明王(乌刍沙摩明王),八大明王即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大笑明王、大轮明王、马头明王、无能胜明王、不动明王和步掷明王,水陆十大明王即焰鬘德迦明王、大笑明王、无能胜明王、步掷明王、马头明王、大力明王、甘露军吒利明王、不动尊明王、降三世明王和大轮明王,藏传经典十大明王即阎魔敌明王、慧竟明王、莲竟明王、障竟明王、不动明王、欲帝明王、青杖明王、大力明王、顶髻转轮明王和损美明王。本文前半部分研究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的图像,五大明王图像流传于日本,如京都东寺讲堂的立体曼荼罗。八大明王图像主要流传于中国,包括法门寺地宫中的两套图像、大同观音堂石雕、剑川石钟山石窟第六窟和大足小佛湾第九龛石刻以及觉山寺塔壁画。宋初传入中国的无上瑜伽部经典中的十大明王与水陆十大明王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祇系统。水陆十大明王是在八大明王的基础上参照经典十大明王创制出来的。大足大佛湾第22龛十大明王石雕是现存最早的水陆十大明王图像。本文中间部分以水陆系统十大明王为研究重点,以山西河北地区的水陆壁画为中心研究十大明王的图像规则和演化规律。这些壁画包括青龙寺、云林寺、毗卢寺、公主寺、永安寺、重泰寺、大云寺和华严寺等。水陆十大明王的研究还包括卷轴版水陆画如民乐水陆画和首都博物馆、大同博物馆藏水陆画。此外还包括彩塑形式的十大明王如绵山云峰寺明王殿的彩塑。文章后半部分研究的藏传经典十大明王的图像以密集金刚32尊曼荼罗为重点,包括来自鲁宾美术馆和吉美博物馆的唐卡和小型画像等,并对汉藏两个系统的十大明王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在文章最后研究两种汉藏融合型十大明王的图像,包括甘肃永登感恩寺金刚殿拱眼壁画和五台山极乐寺毗卢殿彩塑。

石立春[3](2019)在《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化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现实社会状况、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前民粹主义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深思重大理论问题的题中之义。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工作的系统开展,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网络民粹主义认知的系统性与全面性,进一步丰富发展民粹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乃至于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从实践层面上来说,有助于网络民粹主义疏导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全球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借鉴。当前,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呈现出激流勇进的演绎态势,这与国内外大环境密切相关:民众政治参与觉醒中责任问题备受关注、社会转型期利益表达频现底层抗争、网络时代政治传播滋生社会焦虑,以及全球政治右倾发展加剧民主危机等。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爆发,以酿发舆情危机为主要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将1994—2009年视为以贴吧、博客等为主要载体的舆情爆发阶段,将2009—2012年视为以微博为主要载体的民众狂欢阶段,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视为新时代公民政治心态民粹化阶段;可以划分为贫富对抗(如“杭州飙车案”,2009)、官民对立(如“我爸是李刚案”,2010)、反智主义(如“复旦大学黄山门”,2010)、底层叙事(如“夏俊峰案”,2011)、裹挟爱国主义(如“反日保钓游行”,2012)以及环境保护(如“什邡钼铜事件”,2012)六种类型的网络民粹事件。不同阶段的网络民粹事件呈现出不同的演绎态势,不同类型的网络民粹事件具有着不同的演绎特征。从诱发要素上来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复杂矛盾的持续浇灌,是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发的前提与基础;部分民众在社会进步中迷失信仰、在物质丰裕中失去幸福、在追求理性中集聚戾气、在感恩时代中滋生怨恨,成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演绎的重要因素。从时代表征上来说,在诱发因素维度,坚守利益争夺为核心的问题导向、重点关注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是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深度演绎的首要特征;在叙事方式维度,强调舆论审判为代表的抗争叙事、实现道德情感主义式的群体认同与大众狂欢,是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演绎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影响维度,衍生情绪发泄相伴随的网络暴力、诱发阶层鸿沟与社会撕裂,成为民粹主义在当代中国持续演绎的又一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网络监督以及提升公民政治素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是,相对于其正面价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激流勇进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危害,更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以底层、哄客、对抗叙事为演绎手法,将矛头直指官员、富人、警察以及专家学者,与民主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必然构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工作的严重干扰,消解社会精英权威,诱发政府公信力失范危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掌握社会资源精英群体的仇视,形塑出对官员、富人、警察、专家等群体的“仇+”心理,对普通人生活的浪漫化描述以及普罗大众崇拜,与民族主义相合流的极端演绎态势,势必进一步助长社会上的暴戾之气,极易诱使民众在形塑极化心理中走向零和博弈,背离社会理性平和的发展方向;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二元对立话语方式的推崇,将进一步深化社会阶层间的信任危机,激化民众间的阶层对立情绪,势必进一步拉大社会阶层间的隔阂,诱发社会分裂;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均贫富”观念的推崇,误导民众将共同富裕与平均富裕、同步富裕,共享发展与平均发展、齐步发展相等同,主张通过对内“清算原罪”、对外“清理外资”来实现共享发展,实则是对实现共享发展方式的错误选择,鼓动非理性、非法治式的共享发展,破坏社会秩序、损害法律权威,必将动摇当代中国共享发展之基、危及共享发展之路。鉴于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是民粹主义全球性泛滥与区域本土化进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疏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尚需借鉴参考国外应对民粹主义的经验教训。在苏俄,列宁采取“以激进对激进”,实现社会民主党的社会革命党化,保持一种革命姿态走在民粹主义前列,迅速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最终在十月革命中掌握了政权。但是,苏俄应对民粹主义的教训又是惨痛的,社会民主党依靠比社会革命党更激进的革命策略,赢得革命胜利,但胜利之后,未能及时清算激进革命策略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继续推行更加激进的方针、策略,导致苏俄在“激进→更激进”的道路上积重难返,最终深受斯大林模式消极因素所害而沉疴难愈,这实质上是前苏式马克思主义对民粹主义斗争的失败。在拉美地区,以庇隆主义为代表的民粹派领袖,以民粹主义对抗民粹主义,采取迎合底层民众、短期效益良好的民粹式政治经济策略,往往能迅速赢得广大城市劳工的支持,但是,这种“寅吃卯粮”、“涸泽而渔”的政治经济政策,使得国家逐渐陷入政治、经济恶性循环之中,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在中东欧地区,匈牙利等国家在社会剧烈变迁进程中,承继本国政治文化传统,契合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形成了劣质但能抵御危机的民主体制,成功规避了类似于拉美民粹型威权独裁统治的生成,这也可视为应对民粹主义的成功经验,虽然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并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其应对民粹危机的方式,仍值得我们多加参照。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疏导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人民主体思想,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防御性与竞争力、权威性与吸引力,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持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民众形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认同,从而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利益诉求中彰显社会公正。当前,人们需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正视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的必然性与存续的长期性,基于世界民粹史纵向审视、基于全球视野横向对比,认识到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坚持理论研判与技术甄别相结合,强化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科学研究,实现对网络舆情中民粹元素的精准识别、对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演绎态势的跟踪分析,从而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疏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公民教育,培育负责而又积极的新时代公民,强化公民社会心态引导工作,助推公民理性参与政治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实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聚焦社会问题,坚持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易于诱发网络民粹事件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重点清理易于引发公权力质疑的相关问题,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充实人民获得感、保障人民幸福感、增强人民安全感,进一步压缩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空间;明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干扰,从而在坚持共享发展、彰显社会公正中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新时代网络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提升治理实效性,消解网络空间的暴戾之气、形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营设良好环境。

胡林云[4](2020)在《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文中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入的研究,金融工程应运而生,其借助庞大而先进的金融信息系统,重新构造、拆解与组合现有的金融数据状况,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方法来设计开发金融产品,而量化投资作为金融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分支,在当今的策略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策略研究通常会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进行,常见的选股策略有因子选股、筹码选股、风格轮动等,而自2004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提出以来,行业轮动策略成为资产配置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该策略应用在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实际上,资产配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由于行业配置可针对大类资产、股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地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法则,由于经济周期能够反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在行业阶段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经济的判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和量化投资的相关分析技术完成一轮自上而下的分析,达到完成股票配置策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宏观经济学、信号处理再和量化选股的方法,分别构建多因子选股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并进行回测检验。首先依据已论证的投资经验及理论确立投资逻辑,基于Wind公司旗下的万矿量化平台,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技术指标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建立了一个以估值因子、财务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规模因子、资本结构因子、动量因子以及换手率因子所构成的因子库。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和行业轮动模型。在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时,本文首先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识别库存周期长度,然后根据CAPM模型理论将申万28个一级行业划分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接着将工业增加值作为需求端指标,工业产成品库存作为供给端指标从而划分最近一轮的库存周期。在划分好的周期阶段对行业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入被动去和主动补库存时配置周期性行业股票,在被动补和主动去库存阶段配置非周期性行业股票从而建立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将前后两个模型的绩效指标和中证800对比,将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作为模型样本回测期,构建行业轮动策略和多因子模型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估值、财务质量、成长性、资本结构和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选取的39个候选因子测算发现,多因子模型中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ROE以及换手率等6个因子较为有效构建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策略累计收益率为45.98%,年化收益为13.09%,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到频点附近有明显的能量聚焦,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短周期集中在41.37个月,并基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作为指标划分库存周期分别计算出各个阶段的因子占优情况,构建的基于行业轮动策略多因子模型获得累计收益率为83.91%,年化收益为21.91%。两个策略都战胜了基准收益率的22.54%和基准年化收益率为6.62%;(3)多因子整个模型期没有选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通信这三个行业的股票,较为集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没对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行业配置的这一操作所致。

区佩仪[5](2019)在《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佛教早在汉魏时期东传西域,从此开展延绵千年辉煌的西域佛教史。公元十世纪中叶伊斯兰文化进入后西域佛教开始衰落,但近世纪出土的大量考古遗存显示,佛教在高昌地区直至九世纪中叶回鹘从蒙古高原西迁建立高昌回鹘王国时依然盛行不衰,到约十五世纪始被伊斯兰文化完全取代。高昌地区在南北朝以后流行汉传佛教,有学者甚至认为这里基本上是汉传佛教的翻版。然而目前文献资料揭示这种论断未必是高昌回鹘佛教的真实反映,例如糅合佛教大、小乘思想的弥勒信仰在西域的传承和发展与汉地就有着不一样的轨迹。弥勒信仰虽从大乘净土思想发展出来,却是唯一结合原始教义、部派念天生天修持,以致大乘菩萨思想,同时包含着上生兜率净土与下生人间净土的信仰系统,在佛教思想史与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十六国尤其北凉前后此信仰随着西域僧人传入,在中国西北地区广为传播。中国的弥勒信仰在唐中叶以后已见式微并逐渐被阿弥陀净土信仰取代,但前者在西域尤其北道的发展似仍持续兴盛并延展至回鹘王国时期。大量出土的回鹘佛教遗存如著名说唱文学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和回鹘皇家寺院西大寺等的发现,在在显示回鹘入主高昌前后西域北道仍有不少弥勒信仰流布的痕迹。本文以横跨近五百年的回鹘王国为立足点,通过对前后时代及周围地域的考察,研究弥勒信仰进入西域的源流脉络及此信仰在传入西域后的内涵演变和传承发展,尝试为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重塑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面貌。弥勒信仰最早是由印度西北通过西域地区再传入中国,后在西域北道直至回鹘王国时仍然盛行,可是能依据考证回鹘时期的弥勒信仰形态、传承和发展情况的东西方文献资料却十分有限而且零散。本研究涉及较大的时代、地域跨度,以及大、小乘佛学思想与佛教传播历史等,因此笔者主要运用历史文献考证法,检索利用的文献包括汉文历史文献、汉文经录、高僧传记及游记、佛教经典主要为汉文佛典和沿线出土文物文献等。本文同时运用考古资料比对法,利用与本研究题目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出土实物遗存的考古资料作辅助考证。为了更好厘清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形态与面貌,本文首先溯源此信仰形成、发展与东传西域的传布脉络。从弥勒经典及图像考察,包含上生、下生思想的成熟“弥勒信仰”是经过一段漫长多阶段的过程而逐步演变、发展形成的。种种资料显示,弥勒信仰与以乌仗那为中心的法藏部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也最有可能是弥勒信仰兴起与传播的关键。至于弥勒信仰东传西域的时限及路线范围,考察显示塔里木北缘、西域北道的龟兹和焉耆与弥勒信仰传播的联系甚为明显,传承为扇宾及法藏部一脉。然而弥勒信仰尤其上生崇拜作为一个独立信仰体系而在西域北道流行的应该始自北凉高昌。麹氏高昌和西州时期明显流行汉地回传的大乘佛教,亦见有多元净土信仰出现,并与属宾-龟兹-北凉一脉的佛教传统杂行。笔者从回鹘文经籍文书、回鹘佛教实物遗存包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等来考察在高昌回鹘时期弥勒信仰的形态内涵及流布情况。综合资料分析,可以相信早期弥勒上生信仰是约于公元三世纪中由罽宾的法藏部及/或其支系,通过罽宾道经疏勒传入龟兹地区;成熟的弥勒信仰于四世纪初至中在龟兹地区开始流布,于四世纪末五世纪初传入中国河西地区再回传高昌。这个传承过程中,西域北道的弥勒信仰由最初纯粹的罽宾-龟兹法藏系的涅槃-禅观-生天传统,逐渐转向为包括上、下生及多元思想的信仰系统。因此,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或可被视为中西合璧、大小乘及多元思想磨合与融和而出现的一种崭新信仰体系。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现存可资查证的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其中涉及的材料有局限性,所得考察和推论也未必能反映事实的全部,只是希望借着本研究能稍为填补有重要和持续影响力的佛教净土系统弥勒信仰和部派法藏部在西域佛教史上的空白,为日后对西域佛教更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

邓集田[6](2009)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 ——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以数据统计的方法,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学出版情况进行大致摸底,并以这些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现代文学出版情况进行扼要描述与分析,目的是为今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出版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些基本数据和宏观视野上的参考,同时也试图揭示出文学出版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之间的深刻联系。考虑到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对文学出版研究的意义尚心存疑虑,本文第一章选取了四个事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局的角度,对文学出版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比如在清末民初新小说的兴起过程中,学术界历来强调梁启超的理论倡导抑或他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如果没有现代出版业的兴起,梁氏的“小说界革命”极有可能就像此前傅兰雅的新小说竞赛一样欣然而起、黯然落幕。事实上,清末民初中国文学之所以会成功实现由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基本转型,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学出版模式在此出现了千年之变——从此结束了手工印刷的时代,进入了铅字排版机械化印刷文化时代。铅字排版机械化大大降低了文本制作与传播的成本,使文学出版资源由王公贵族手中转移到平民手中,中国文学亦从此真正结束了贵族文学时代,进入平民文学时代,整个文学活动机制也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大突出现象,即频频发生“意气之争”和文学社团林立,很大程度上就和中国现代作家对文学出版资源和生计资源的激烈争夺有关。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空间分布格局极不均衡,也主要是由现代文学出版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极不均衡所导致的。比如说,上海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其时我国70%以上的文学出版资源聚集在上海;在中国各省市作家中,江苏和浙江籍作家在人数和文学史地位上占绝对优势,一方面是因为江浙自古多文人,另一方面也和江浙籍人士在上海出版界占据绝对优势密切相关。1949年以后出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主要原因也正在于文学出版模式的转型——由市场经济出版模式向计划经济出版模式转型,其中,通过对出版体制的国有化改造,国家成功控制了文学出版资源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和传播途径,从而实现了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强有力控制。本文第二章至第四章即主要对晚清民国时期我国的文学期刊、文学书籍出版情况和各主要出版机构的文学出版情况进行具体的统计和分析。其中,第二章讨论文学期刊出版情况,主要包括文学期刊出版的总体规模、发展阶段、平均存活时间、办刊形式和地域分布情况等等;第三、四章讨论文学书籍出版情况,其中第三章主要讨论文学书籍出版的总体规模、变化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第四章主要讨论从事文学书籍出版的出版机构数量和一些主要出版机构的文学书籍出版情况、现代作家人数和主要作家的出书数量和排名情况、以及翻译文学书籍的译源国分布情况等等。这三章的统计数据将会证明,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是一个向上海和江浙作家严重倾斜的平台。这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和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一,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的文学出版格局中,上海确实占据着显赫地位。这样的文学出版资源分布格局,使得上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格局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以至于一部上海现代文学史,几乎就相当于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抗战爆发前就更是如此;同时,上海特有的城市文化性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特质的生成等等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二,从作家角度来说,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文学出版资源的占有上,江浙作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因为在其时上海的出版业,由江浙籍人士创办和主持的约占75%以上,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出版机构,创办人和主要经营人基本上都是江浙人,具体到文学出版方面,据笔者统计,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出版100种以上文学书籍的18家出版机构中,有14家均由江浙人士创办或主持,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等。其时我国文学出版业总体规模较小,且有鲜明的同人化特征,故人际关系在文学出版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那时候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活动中,地缘因素又是最重要的凝合因素之一。具体到文学刊物和出版机构的稿源选择上,圈内稿和推荐稿一般都占主要优势,这就使得在地域空间分布上本来就极不均匀的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平台,更加向以江浙籍人士为主的优势作家群倾斜。江浙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显赫,很大程度上就与此相关。比如据笔者对国内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两种现代文学史著作,即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范伯群著《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统计,书中重点介绍的204位作家(二书合计)中,江浙籍作家共有92人,占总数的45%,若加上7位上海籍作家,则江、浙、沪籍作家约占现代作家人数50%,三地作家就占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中国现代文学也因此带上了鲜明的江浙特色与海派风格。另据笔者对晚清民国时期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所拥有的文学出版资源量、以及上述两种文学史著作中204位作家籍贯的统计,发现这六大地区拥有的文学出版资源总量和重要作家人数刚好成正比,其排名情况和所占比重几乎完全一致。非但如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作者在描述现代文学创作情况时,对作家对象的选取及其对多数作家的叙述篇幅,也基本上和其时各作家所出的文学书籍种数成正比。这一现象,显然不应以纯粹的巧合来解释,而在很大程度上正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文学史书写中某种规律性的东西——简言之,谁掌控了文学出版资源,谁就在现代文学活动中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并在文学史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曹雨楊[7](2020)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疑難字詞集釋及釋文校注》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戰國時期的竹簡,據碳14年代測定為戰國中晚期,文字風格主要為楚系。經整理,2010年12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內容包含《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武王之志(金縢)》《皇門》《祭公之顧命(祭公)》《楚居》等九篇;2011年12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內容包含《繫年》一篇;2012年12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內容包含《說命上》《說命中》《說命下》《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辭》《赤鵠之集湯之屋》等八篇;2013年12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內容包含《筮法》《別卦》《算表》等三篇;2015年4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內容包含《厚父》《封許之命》《命訓》《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于三壽》等六篇;2016年4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內容包含《鄭武夫人規孺子》《管仲》《鄭文公問太伯(甲、乙)》《子儀》《子產》等五篇;2017年4月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內容包含《子犯子余》《晉文公入于晉》《趙簡子》《越公其事》等四篇。本文主要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的三十六篇文獻為研究對象,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對簡文中一些未能解決、討論較多的疑難字詞進行串聯集釋,收集各家觀點以及研究成果,同時對諸家觀點盡量客觀分析并補充自己的意見,下編在歸納總結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古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文獻學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對簡文進行重新校注,力求反應當下學界的研究成果。限於篇幅,本論文僅選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部分。

张聪[8](2018)在《中国佛教二十诸天图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佛教美术中的二十诸天图像系统较为繁冗,可分为整体组合图像与单个神祇图像进行研究。根据佛教文献,约南北朝后期创制的“金光明忏法”中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诸天组合,至南宋时期逐渐形成了“二十诸天”。二十诸天由梵天、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辩才天、功德天、韦驮天、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罗龙王、阎摩罗王组成,这些神祇皆非佛教原生神祇,几乎都是印度佛教自外部(其他宗教、民间信仰等)吸收而来。中国现存的诸天组合图像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四川、甘肃及新疆等地区,时代与地域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诸天组合图像表现形式以及择取神祇的不同。实际上,在完备的诸天组合图像出现之前,这种类型的神祇组合图像雏形已经出现在印度巴尔胡特的雕刻以及十六国—南北朝的中国佛教美术遗迹中。二十位神祇的图像梳理是对单个神祇图像研究的基础性工作,而追溯二十位神祇各自的原型是了解其神格属性与释读相关图像的关键。二十位神祇的印度原始图像讨论,主要参考印度神话以及现存的印度宗教图像。二十位神祇在中国的大致图像演变,是本文诸天图像志研究部分的主要内容。笔者综合中国各佛教美术遗迹不同时期的图像材料,尝试初步构建各神祇的图像序列乃至谱系。与此同时,对梳理每位神祇图像过程中所出现的个案问题加以探讨,如“十六国—北朝的梵释组合图像”、“摩醯首罗多样化图像成因”、“韦驮天与韦天将军辨析”、“印中那伽图像演变”、“毗沙门天持物考”、“散脂大将与于阗图像系统”、“摩利支天与猪”、“敦煌石窟辩才天图像辨识”、“敦煌石窟日天与月天的图像来源”、“托足地神图像考”等诸多问题。最后,综合运用已得出的有关结论,对学界尚未解决的部分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分析。通过对云冈第9窟后室明窗东西侧壁所刻神祇尊格的重新推定,进一步明确印度教图像对中国诸天图像的强大辐射力。库木吐喇窟群区34窟穹窿顶所绘多位神祇的尊格长期以来未得到合理地释读,经过相关图像谱系的综合比对,这组形象所表现的应为护法诸天。

郭耀华[9](2010)在《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文中认为宁玛派的大圆满法(DZOGCHEN)是藏地最早传自印度的至高无上的修炼法。当赤松德赞在吐蕃主政时期,此修行方法由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大师,与毗卢遮那三人从印度引进,后来成为宁玛派九乘判教最上一乘,又称为阿底瑜伽,或菩提心法脉。初期传人很少,近一百多年来,才开始普传弘扬。当神秘面纱揭露,大圆满法证悟之果——虹光化身极具吸引力,其价值难以衡量,目前大圆满法已风行欧美。要了解大圆满法的正行修行(包括彻却与脱噶法),有必要整体了解宁玛派历史、大圆满法传承历史,及其见地、修行、果位,才可能更深入探讨。因此,本文以大圆满法的思想及修行为核心,使用比教宗教学、历史文献学及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共分成八章讨论。主要研究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大圆满法起源问题以及大圆满法的见地与修行果与北传佛经比较等等。虽然北传佛经没有大圆满法这个名词与修炼细节,但直接传承自文殊菩萨与东方阿閦佛国的大圆满法修炼,却是道道地地的大乘心法的分支。首先在第一章中综合介绍了大圆满法历史、见地、修行、果位等。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大圆满法重视自然智慧、本净澄明的观照,其见地不是他空见,菩萨道贯穿整个实修过程,这些均可证明大圆满法直接传承了大乘佛教的心法。龙钦饶降巴尊者(公元1308-1364年)是十四世纪宁玛派的一位集大成者,是大圆满法承先启后的祖师。他的相关著作阐释了大圆满法的修行见解。通过比较尊者的著作和大乘诸多佛典的相关内容,也可证明大圆满法是大乘佛法的重要传承法脉。因此,第二章提出三十八个名词,来表明大圆满法的见地和修炼特质,以此与大乘经典互相印证,表明大圆满法见地已融入众多显密经论之中,相关概念如:自然智慧、觉性赤裸、童子瓶身、无分别智、本净、平等、法界、本超因果(无异熟)、轮回涅槃不二、菩提心、消融、自性清净、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等。其中,还解说了大圆满法特有的四光脉、双眼智慧脉、六灯或四灯、中脉验相以及四相(法性现前、觉性增长、觉性如量、穷尽法性)等概念,供有兴趣深入的修行者参考。这是在大圆满法研究方面,汉地学者首次运用大量文献与北传佛经来互证见地。关于大圆满法的起源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大圆满法与禅宗关系匪浅,甚至认为大圆满法彻却修行来自禅宗,笔者认为此见解恐怕有错。敦珠法王的法脉传承到谈锡永上师这一代,认为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弘传的不二法门是大圆满法最早心传,笔者认为这见地还不明朗,只讲对了一半。就笔者而言,印度传来的大圆满法的源头,是化身为金刚手菩萨的文殊菩萨及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阿閦如来、金刚萨埵、维摩诘居士等。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鬘论》一文中,提到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传授大圆满法密意给金刚萨埵与金刚手,金刚手菩萨传大圆满法密续给人间初祖嘉饶多杰。所以,第三章讨论了与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相关的佛典,它们体现了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师利所说不可思议佛境界经》、《阿阁世王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及《维摩诘所说经》等等。其中,大圆满法祖师最重视的《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提到“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意即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第四章讨论了与阿閦如来(不动如来)妙喜佛国相关的佛典,如《阿閦佛国经》、《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维摩诘所说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等,最后还探讨了金刚萨埵的东方妙喜佛国净土,并突出了金刚萨埵主发菩提心之妙德。这是汉地、藏地学术界针对大圆满法起源问题,首次提出的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结论,极具学术价值和意义,由此可促使后来者更深入探索大圆满法的特色。在起源问题上,由于有学者提到赤松德赞时期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及大圆满祖师汉人吉祥狮子可能来自禅宗,对大圆满法有所影响,但笔者并不赞同。因此,第五章特别提出禅宗传承的三部经典:《楞伽经》、《金刚经》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与大圆满法见地作比较讨论。首先以大圆满法心部典籍《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作修行对照,之后对《金刚经》及《楞伽经》与大圆满法的修持见解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禅宗与大圆满法修行思想的两个根本差异,笔者相信,这个结论对厘清学术界对两者的认识,会有极大的帮助。另外,还有一些北传佛经的内容可以验证大圆满法是大乘心法,例如:《阿毗达磨大乘经》中的平等法界;《楞严经》中的虚空藏菩萨修行、文殊菩萨谈平等;中观派龙树著作的《中论》观业品及观涅槃品,提到了本超因果及轮涅无二;《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提到了消融、虚空定、大悲等;《胜鬘经》、《大方广如来藏经》中的如来藏思想;《大般涅槃经》提到的金刚宝瓶身;《法华经》提出的自然智慧等等。因此,第六章主要对上述经典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明显可见,大圆满法见地与汉地所传佛法的见解完全可以相融贯通。此外,对于大圆满法虹光化身、三身任运等修行成果,第七章进行了介绍。笔者公布了几次田野调查的成果,实际求证,还尝试进行科学分析,最后以此与北传佛经中的究竟涅槃境界比较,并阐明大圆满法涅槃解脱的独特处。由于大圆满法有五个分支,早期有两支,一支在宁玛派,一支在苯教。近代有三支,一支在噶举派,一支在萨迦派(大圆胜慧),还有一支在格鲁派(五世、十四世达赖喇嘛),甚至在青海省甘德县也有觉囊派的隆什加寺传授大圆满法。因此,第八章主要比较早期两个分支苯教大圆满法与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同异。笔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成果,采取三例: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四川省德格县的夏扎日出,来解说苯教大圆满法的闭关修行,同时一并分析苯教大藏经,及苯教大圆满法与宁玛派大圆满法二者见地的异同。其中,苯教三年闭关课程(注:以文嘉寺为例)的详细内容,是笔者调研首度披露于汉地学术界。综上所述,本文运用众多文献和田野调查的成果,进行比较、印证,深入探索,阐明并总结了宁玛派大圆满法的见地、修行、果位,及起源问题。笔者认为所有与文殊菩萨及东方妙喜佛国相关经典,皆可当作认识和修行大圆满法的入门基础,这也代表了文殊及东方妙喜佛国法脉传承。而且在普传时,对气脉明点、中脉脉轮的打通要求不必太严格,即可修彻却与脱噶法,看虚空、看无云晴空禅修,人人可学。这为以后汉、藏、印度佛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宁玛派大圆满法,提供了全面而坚实的基础,意义深远。

周莹[10](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二、光明的海,东方的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明的海,东方的龙(论文提纲范文)

(1)唐诗中的日月神话论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路径
    三、研究回顾与展望
    四、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一章 唐诗中的日神及日之出入
    第一节 日神之名
    第二节 日出之处
    第三节 日入之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诗中的阳乌与后羿射日
    第一节 日乌意象:咏日与咏乌
    第二节 古籍所载“羿”之形象
    第三节 唐诗之“羿”及射日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诗中的羲和与驭日神话
    第一节 羲和神话起源及其演变
    第二节 唐诗中的“羲和”含义
    第三节 “羲和驭日”诗歌引申
    第四节 羲和驾驭:日车与六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诗中的逐日、却日神话
    第一节 唐诗中的夸父逐日神话
    第二节 唐诗中的鲁阳却日神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诗中的嫦娥与奔月神话
    第一节 嫦娥奔月神话的形成
    第二节 唐诗中奔月神话主题
    第三节 嫦娥形象:美的化身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唐诗中的蟾蜍与食月诗歌
    第一节 月中有蟾蜍的观念来源
    第二节 唐代的“蟾蜍食月”诗
    第三节 《月蚀诗》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 以“蟾蜍”代月的唐诗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唐诗中的月兔及文化内涵
    第一节 “顾兔”四说及唐诗释义
    第二节 “玄兔”及月兔来源诸说
    第三节 “白兔”及月中捣药神话
    第四节 “玉兔”诸称的多重内涵
    第五节 “兔”在诗中的借代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唐诗中的月桂意象与寓意
    第一节 月中桂树异名及源流
    第二节 月中桂树的诗歌意象
    第三节 月中桂树的功名寓意
    第四节 月宫传说及蟾宫折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十大明王水陆画研究 ——以山西河北寺观壁画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早期明王的研究
    第一节 杂密时期的明王——明王的产生与发展
        一、文献研究:杂密时期密教经典中的明王
        二、曼荼罗研究:杂密时期的明王组合
    第二节 胎藏界曼荼罗中的明王
        一、文献研究——《大日经》等胎藏界曼荼罗相关经典中的明王
        二、图像研究——胎藏界曼荼罗中的明王图像
第二章 五大明王的研究——金刚界曼荼罗时期的明王
    第一节 五大明王的形成
        一、文献研究:《仁王经仪轨》与五大明王的形成
        二、瑜伽部金刚顶系列经典研究
    第二节 五大明王图像研究
        一、仁王经曼荼罗中的五大明王
        二、仁王经五方曼荼罗中的五大明王
        三、东寺讲堂立体曼荼罗中的五大明王
        四、五大明王绢本绘画研究
        五、图像抄中的五大明王
        六、金刚界曼荼罗中的五大明王
    第三节 冥道供与五大明王
第三章 八大明王研究
    第一节 八大明王的形成
        一、文献研究《大妙金刚经》
        二、大佛顶曼荼罗和佛眼曼荼罗
        三、画史记载中的八大明王绘画
    第二节 八大明王的图像研究
        一、大正藏图像部中的宗实本和良庆本八大明王白描
        二、法门寺地宫中的两套八大明王图像
        三、辽代觉山寺塔心壁画中的八大明王
        四、辽代大同观音堂的八大明王雕刻
        五、宋代大足石刻小佛湾第九窟毗卢庵的八大明王
        六、八大明王图像规律总结
        七、《广施无遮道场仪》与八大明王
第四章 水陆十大明王的形成
    第一节 经典十大明王的文献研究
        一、文献研究:宋代初年关于十大明王无上瑜伽部经典的传入
        二、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第六窟中的八大明王石雕
    第二节 水陆十大明王的形成
        一、文献研究——《天地冥阳水陆仪文》与其他水陆仪轨文献
    第三节 早期水陆十大明王的图像研究——南宋大足石刻大佛湾第22龛十大明王
第五章 水陆十大明王图像研究
    第一节 水陆十大明王图像规律研究
        一、以浑源永安寺十大明王壁画为例研究水陆十大明王的图像规律
        二、探讨永安寺十大明王的来源——明代版画《水陆道场神鬼图像》中的五位明王
    第二节 元明清水陆壁画十大明王的研究
        一、元代稷山县青龙寺十大明王壁画
        二、明代阳高县云林寺十大明王壁画
        三、明代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十大明王壁画
        四、明代山西繁峙县公主寺十大明王壁画
        五、河北蔚县重泰寺清代十大明王壁画
        六、山西浑源县清代大云寺十大明王壁画
        七、河北省蔚县暖泉镇华严寺清代十大明王壁画
    第三节 卷轴版水陆画十大明王图像研究
        一、以民乐水陆画为例结合大同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研究卷轴版水陆画十大明王图像规律
        二、宝宁寺明代卷轴水陆画十大明王研究
    第四节 彩塑十大明王图像研究——以山西绵山云峰寺明王殿十大明王彩塑为例
    第五节 小结
        一、水陆系统十大明王图像规律的总结
        二、水陆十大明王的艺术风格、材料技法演变、宗教地位与艺术价值
第六章 汉传水陆十大明王与藏传经典十大明王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藏传经典十大明王的文献研究
        二、《尼泊尔佛教图像志》中的藏传十大明王
        三、《究竟瑜伽鬘》(NISPANNAYOGAVALI)中的十大明王
    第二节 藏传经典十大明王的图像研究——密集金刚32尊曼荼罗(阿閦佛曼荼罗)中的十大明王
        一、鲁宾美术馆藏密集金刚唐卡编号575
        二、法国吉美博物馆(Musee Guimet)藏阿閦佛曼荼罗唐卡(编号16549)
        三、密集金刚双身像(私人收藏Michael and Beata McCormick collection2015 年7月展览于纽约鲁宾美术馆)
        四、《龙藏经图像之部》中的藏传十大明王画像
        五、关于密集金刚三十二尊曼荼罗十大明王的补充文献研究——《成就法略集》(Pindikrta Sadhana)
    第三节 汉传水陆十大明王与藏传经典十大明王的图像比较研究
        一、汉藏十大明王神格的对应关系
        二、汉藏十大明王图像辨识规律比较
        三、汉藏十大明王形象比较
        四、汉藏十大明王排列规律比较
        五、汉藏十大明王宗教作用和地位的比较
        六、汉藏十大明王艺术价值比较
    第四节 汉藏十大明王的相互影响
        一、水陆十大明王图像对藏传十大明王的影响——甘肃永登感恩寺金刚殿拱眼壁画十大明王
        二、藏传十大明王对水陆十大明王的影响——五台山极乐寺毗卢殿十大明王彩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3)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选题的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脉络与文献综述
        1.2.1 研究脉络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预期创新
第2章 民粹主义的理论解读
    2.1 民粹主义的概念测量与类型学划分
        2.1.1 民粹主义的概念与测量指标
        2.1.2 民粹主义的类型学划分
    2.2 民粹主义的滋生土壤
        2.2.1 发达国家社会治理的危机
        2.2.2 后发国家(地区)转型发展的产物
    2.3 民粹主义的理论渊源
        2.3.1 中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迹象
        2.3.2 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浇灌
    2.4 马克思主义对东方社会发展中民粹主义难题的回答
        2.4.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特殊性的考察
        2.4.2 恩格斯与特卡乔夫的论战
        2.4.3 普列汉诺夫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2.4.4 列宁对自由派民粹主义的批判
        2.4.5 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
        2.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东方社会发展中民粹主义难题的解答
第3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生成背景与演绎样态
    3.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生成背景
        3.1.1 政治参与觉醒中民众责任备受关注
        3.1.2 社会转型期利益表达频现底层抗争
        3.1.3 网络时代政治传播滋生社会焦虑
        3.1.4 全球政治右倾发展加剧民主危机
    3.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演绎历程
        3.2.1 基于演绎载体变迁的阶段划分
        3.2.2 网络民粹事件典型案例评析
第4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诱发要素与时代表征
    4.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诱发要素
        4.1.1 社会矛盾的深度浇灌
        4.1.2 社会焦虑的持续诱发
    4.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时代表征
        4.2.1 利益争夺为核心的问题导向
        4.2.2 舆论审判为代表的抗争叙事
        4.2.3 情绪发泄相伴随的网络暴力
第5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社会影响
    5.1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正面价值
        5.1.1 关注弱势群体
        5.1.2 强化网络监督
        5.1.3 提升公民政治素养
    5.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社会危害
        5.2.1 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解构社会精英权威
        5.2.2 助长暴戾之气,背离社会理性平和发展方向
        5.2.3 加剧阶层对立,诱发社会分裂
        5.2.4 混淆视听,干扰共享发展大局
第6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可鉴经验与疏导原则
    6.1 国外疏导与消解民粹主义思潮的经验教训
        6.1.1 苏俄:以革命姿态走在民粹主义前列
        6.1.2 拉美:以民粹主义对抗民粹主义
        6.1.3 中东欧:能抵御危机的低质民主体制
    6.2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原则
        6.2.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6.2.3 坚持理论研判与技术甄别相结合
第7章 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疏导策略
    7.1 推进公民教育,提升民众政治参与能力
        7.1.1 塑造负责而又积极的公民
        7.1.2 公民理性平和心态的形塑
        7.1.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化
    7.2 聚焦社会问题,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
        7.2.1 坚持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发展战略
        7.2.2 着力解决以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中下层问题
        7.2.3 畅通新时代民众利益表达渠道
    7.3 坚持共享发展,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7.3.1 明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消解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理念的误导
        7.3.2 健全共享发展的实现机制,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发展方式的干扰
        7.3.3 夯实共享发展的秩序之基,抵制网络民粹主义思潮非理性倾向的侵蚀
    7.4 强化网络社会协同治理,形塑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7.4.1 推进网络治理的法治化
        7.4.2 实现网络治理的规范化
        7.4.3 提升网络治理的实效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1.2.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
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2.1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2.1.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1.3 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2.1.4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2.1.5 小结
    2.2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2.2.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2.2.2 朱格拉周期理论
        2.2.3 基钦周期理论
        2.2.4 小结
    2.3 行业轮动理论研究
        2.3.1 行业轮动原理
        2.3.2 产业链视角下的行业轮动
        2.3.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2.3.4 经济周期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研究
3 多因子选股模型方案设计
    3.1 多因子选股模型原理和方法
    3.2 建立候选因子库
    3.3 数据预处理
        3.3.1 异常值处理
        3.3.2 缺失值处理
        3.3.3 标准化处理
    3.4 因子有效检验
        3.4.1 相关性检验
        3.4.2 因子收益率分析
    3.5 冗余因子剔除
    3.6 构建多因子模型
    3.7 模型评价指标设定
4 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
        4.1.1 实证数据选取
        4.1.2 候选因子的选取
        4.1.3 实证数据预处理
        4.1.4 因子有效性检验
        4.1.5 因子收益率检验
        4.1.6 进一步筛选有效因子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5 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策略
    5.1 库存周期的选取与划分
        5.1.1 库存周期的经济含义
        5.1.2 库存周期验证
        5.1.3 库存周期划分
        5.1.4 行业大类划分
    5.2 行业轮动策略的构建
    5.3 行业轮动策略实证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行业轮动因子IC测试结果
附录2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收益率测试结果
附录3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相关性测试结果
附录4 :策略选股情况
附录5 :模型构建的相关代码

(5)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 论文选题背景
        二. 论文研究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选题的内容和凡例
        一. 论文内容
        二. 范围界定
        三. 格式规范
第一章 弥勒信仰—起源及传播
    第一节 弥勒净土信仰
        一. 净土信仰的兴起
        二. 弥勒净土与修定的关系
        三. 弥勒净土与大乘思想的关系
        四. 弥勒角色的演变
    第二节 弥勒六部经
        一. 成佛经类
        二. 下生经类
        三. 上生经类
    第三节 弥勒图像的出现
        一. 佛教艺术的起源
        二. 弥勒图像的出现
        三. 弥勒图像的各种形式
        四. 弥勒图像与大、小乘佛教的关系
    第四节 部派与弥勒信仰
        一. 弥勒信仰形成的年代与地域
        二. 与弥勒信仰有关的小乘部派
    第五节 弥勒信仰的东传
        一. 佛教初传西域时序
        二. 弥勒信仰初传西域
        三. 初传西域路线
    小结
第二章 回鹘以前西域及周边地区的弥勒信仰
    第一节 塔里木西缘的绿洲佛国
        一. 疏勒
        二. 莎车、斫句迦
    第二节 塔里木南缘的绿洲佛国
        一. 于阗
        二. 鄯善
    第三节 塔里木北缘的绿洲佛国
        一. 龟兹初传佛教
        二. 龟兹佛教的承传与流布
        三. 弥勒信仰足迹
    第四节 河西走廊
        一. 凉州
        二. 敦煌
    小结
第三章 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
    第一节 回鹘前后时期的高昌佛教
        一. 北凉高昌
        二. 麴氏高昌
        三. 西州高昌
        四. 高昌回鹘
    第二节 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从回鹘文经籍文书考察
        一. 回鹘文佛经残卷
        二. 回鹘文礼忏文书
        三.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
        四.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
    第三节 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从佛教实物遗存考察
        一. 高昌地区遗存
        二. 龟兹地区遗存
        三. 北庭回鹘大寺
    第四节 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从其他相关的佛教思想考察
        一. 忏悔灭罪
        二. 天王护国
        三. 王法正理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 ——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方法
    一、文学出版与中国现代文学
    二、当前主流现代文学史观的几点缺憾
    三、研究现状、本文的意图与方法
    附录: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和其文学创作书籍种数之关系情况表
第一章 文学出版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文学出版与新小说的兴起
    二、文学出版与中国现代作家的生计问题
    三、文学出版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空间分布格局
    四、文学出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
第二章 文学期刊出版情况
    一、数据来源
    二、出版规模和变化趋势
    三、存活时间
    四、办刊形式
    五、地域分布
第三章 文学书籍出版情况(上)
    一、数据来源
    二、出版规模和变化趋势
    三、地域分布
第四章 文学书籍出版情况(下)
    一、出版机构统计
    二、作家统计
    三、翻译文学书籍:译源国统计
结语
附录
    1、《晚清民国时期文学期刊出版情况表》
    2、《晚清民国时期文学书籍出版情况表》
    3、《晚清民国时期文学丛书出版情况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7)《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疑難字詞集釋及釋文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前言
上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疑難字詞集釋
    第一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疑難字詞集釋
        第一節 《尹至》
        第二節 《尹誥》
        第三節 《程寤》
        第四節 《保訓》
        第五節 《耆夜》
        第六節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節 《皇門》
        第八節 《祭公之顧命(祭公)》
        第九節 《楚居》
    第二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疑難字詞集釋
        第一節 《繫年》
    第三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疑難字詞集釋
        第一節 《說命上》
        第二節 《說命中》
        第三節 《說命下》
        第四節 《周公之琴舞》
        第五節 《芮良夫毖》
        第六節 《良臣》
        第七節 《祝辭》
        第八節 《赤 之集湯之屋》
下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釋文校注
    第一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釋文校注
        第一節 《尹至》
        第二節 《尹誥》
        第三節 《程寤》
        第四節 《保訓》
        第五節 《耆夜》
        第六節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
        第七節 《皇門》
        第八節 《祭公之顧命(祭公)》
        第九節 《楚居》
    第二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釋文校注
        第一節 《繫年》
    第三章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釋文校注
        第一節 《說命上》
        第二節 《說命中》
        第三節 《說命下》
        第四節 《周公之琴舞》
        第五節 《芮良夫毖》
        第六節 《良臣》
        第七節 《祝辭》
        第八節 《赤(?)之集湯之屋》
附錄一:全文全稱簡稱對照表
附錄二:引用文獻及簡稱
附錄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論著知見錄
    凡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尹至》篇知見錄
        《尹誥》篇知見錄
        《程寤》篇知見錄
        《保訓》篇知見錄
        《耆夜》篇知見錄
        《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篇知見錄
        《皇門》篇知見錄
        《祭公之顧命(祭公)》篇知見錄
        《楚居》篇知見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存目)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叁)》(存目)
    綜論知見錄(存目)

(8)中国佛教二十诸天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相关说明
第一章 二十诸天组合的文献与图像考察
    第一节 佛教文献中的诸天组合
        一、诸天组合的演变
        二、十二诸天之缺位
        三、二十四诸天与“二十八诸天”
    第二节 中国诸天组合图像遗迹
        一、北京及周边地区
        二、山西地区
        三、四川地区
        四、甘肃及新疆地区
    第三节 诸天组合图像溯源
        一、巴尔胡特守护神雕刻
        二、北凉石塔八神王图像
        三、北朝十神王图像
        四、南朝佛教造像座图像
        五、莫高窟285窟西壁壁画
    第四节 日本十二天组像
第二章 诸天图像分志(上)
    第一节 梵天与帝释天
        一、创造之神与雷电战神
        二、犍陀罗美术中的梵释组合图像
        三、龟兹、敦煌地区的梵释组合图像
        四、十六国—北朝的梵释组合图像研究
    第二节 摩醯首罗与韦驮天
        一、毁灭之神至大自在天
        二、摩醯首罗多样化图像成因
        三、童子战神至护法神将
        四、韦驮天与韦天将军辨析
        五、摩醯首罗与乘鸟神祇的组合图像
    第三节 娑竭罗龙王与阎摩罗王
        一、蛇族那伽至佛界龙王
        二、印中那伽图像演变
        三、南方之主至地狱审判
        四、阎摩图像的汉化
    小结
第三章 诸天图像分志(中)
    第一节 四天王
        一、汉地四天王信仰
        二、敦煌石窟四天王组合图像
        三、中国毗沙门天图像
        四、毗沙门天持物考
    第二节 鬼子母与散脂大将
        一、啖儿药叉至护子母神
        二、散脂大将与于阗图像系统
        三、犍陀罗的诃利帝与半支迦图像
    第三节 金刚密迹与摩利支天
        一、持金刚杵的密迹力士
        二、赫拉克勒斯与执金刚神
        三、楼至佛与楼陀罗
        四、隐形消灾的阳燄之神
        五、摩利支天与猪
    小结
第四章 诸天图像分志(下)
    第一节 功德天与辩才天
        一、室利女神·吉祥天女
        二、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中的功德天
        三、河流女神至弁才天女
        四、敦煌石窟辩才天图像辨识
    第二节 日天与月天
        一、龟兹地区的日天与月天
        二、敦煌地区的日天与月天
        三、敦煌石窟日天与月天的图像来源
    第三节 坚牢地神与菩提树神
        一、大地女神至护佛地天
        二、降魔变中的地神图像
        三、托足地神图像考
        四、树间药叉至护法树神
        五、犍陀罗—克孜尔的树神图像
    小结
第五章 中国诸天图像综考
    第一节 云冈石窟第9窟明窗侧壁图像新证
    第二节 库木吐喇石窟34窟穹窿顶壁画神祇身份释读
余论
附录1:中国佛教二十诸天印度原型及异译名称
附录2:部分印度教神祇名称及简释
附录3:四川部分寺庙诸天壁画概况图表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总录

(9)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一、国内
        二、国外汉译本
        三、另外有关大圆满的英文著作与文献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内容
        三、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第一节 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
        一、宁玛派介绍
        二、宁玛派九乘分类
    第二节 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
        一、晋美林巴尊者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根桑泽程上师讲授)
        二、龙钦饶降巴(隆千朗将巴)尊者著作《历史宝鬘论》
        三、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与法尊法师整理的传承
        四、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
        五、谈锡永上师著作《大中观论集》(下)
    第三节 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定义与基本认识
        一、大圆满定义
        二、大圆满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
    第四节 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
        一、大圆满法分类
        二、大圆满法内容
    第五节 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
        二、明心见性是大圆满法的成佛要旨
        三、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相四直定,笔者认为代表大圆满法在藏族地区的实修见地
        四、大圆满法不是他空中观见
        五、顿悟修行与渐悟修行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一、宁提
        二、大圆满法一般修行的过程(笔者整理)
        三、彻却
        四、脱噶
        五、自显虚空瑜伽
        六、四光脉的修持
        七、口诀部修行殊胜性
    第七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研究
        一、总述
        二、果的特性
    第八节 菩萨乘六度或十波罗蜜贯穿大圆满法的修行过程——从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谈起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从北传佛经印证)
    第一节 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比较讨论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对无修的见解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四、总结讨论
    第三节 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讨论
    第四节 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四、总结讨论
    第五节 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轮涅无二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本超因果(无异熟)、轮涅无二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讨论
    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讨论
    第七节 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讨论
    第八节 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自现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自现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对大圆满法自现的见解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四、总结讨论
    第九节 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文献(请参考附录一)
        三、总结讨论
    第十节 四光脉、中脉验相、双眼智慧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光脉、中脉验相、双眼智慧脉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事业洲尊者对四光脉修持的看法
        三、北传佛经无相关内容
        四、总结讨论
    第十一节 四相(四种光明相)、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灯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相、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灯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二、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中对四相的见解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四、总结讨论
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一节 从《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真实名经》)谈起
        一、有四位大圆满法祖师都为此经作释论
        二、本经重点分析(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
    第二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一、平等得菩提
        二、无有
        三、无自性、无有
        四、无住、平等
        五、自性空、无自性
        六、无念
        七、无有
    第三节 从《阿阇世王经》谈起
        一、无住
        二、自然住
        三、平等
        四、本净
        五、本超因果
        六、彻却本净超越守禅
    第四节 从《佛说魔逆经》谈起
        一、无勤
        二、平等
        三、虚空
        四、无住
        五、无分别智
        六、任运
        七、本净
        八、无有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
        一、平等
        二、无念
        三、本净
        四、虚空
        五、本净、无修
        六、本超因果
        七、无勤
        八、平等受戒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一、法身
        二、菩提
        三、无有、无有法
        四、平等
        五、法界菩提
        六、无分别
        七、无念
        八、轮涅无二
    第七节 从《维摩诘所说经》谈起
        一、本净任运(彻却脱噶)、无有
        二、自性清净
        三、无有
        四、无住
        五、菩提虚空
        六、平等
        七、无念
        八、大悲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东方妙喜佛国阿閦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第一节 从东方妙喜佛国阿閦如来(不动如来)《阿閦佛国经》谈起
    第二节 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
    第三节 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
    第四节 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閦佛品第二十五》谈起
    第五节 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不二法门与《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谈起
    第六节 金刚萨埵研究——从《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谈起
        一、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埵
        二、大圆满法金刚萨埵净土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第一节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
        一、菩提自性
        二、三身自性
        三、自性本成
        四、自性解脱知见
        五、自性生万法
        六、自性清净
        七、自性本超因果
        八、无念(应无所住而生心,离相而非无思、心念不起)
        九、六祖慧能大师见性修持的特点
    第二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大圆满法修行
        二、《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修行
    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
        一、普贤如来佛(Samantabhadra)
        二、自然智
        三、如来藏
        四、自性离文字
    第四节 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一节 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
        一、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
        二、平等法界与大圆满法自然智慧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一、虚空藏菩萨修行
        二、空如来藏
        三、文殊师利菩萨谈平等
    第三节 如来藏系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与大圆满法
    第四节 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槃品》谈起
        一、本超因果(中论·观业品)
        二、轮涅无二如虚空(中论·观涅槃品)
    第五节 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一、消融
        二、虚空定
        三、大悲
        四、三解脱门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一、自然智(大圆满法修行培养的基础)
        二、菩提心
        三、无有
        四、平等
        五、虚空
        六、法性
        七、三身
    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
        一、无自性
        二、童子瓶身
        三、本超因果
第七章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解脱比较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一、四种道力
        二、上中下三根成就
        三、最终究竟果
        四、法性穷尽之果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谈三身光明(注:作为以上第三部分的补充)
        六、龙钦饶降巴尊者对修行大圆满法菩萨道十地的解说
    第二节 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
        一、虹光化身实地考证
        二、科学解说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
        一、见修行果皆不立
        二、果是什么果?(三身任运之果)
        三、究竟解脱涅槃是什么?(三身五智)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
        二、虹光化身者田野调查——新龙乐莫寺堪钦多吉强·阿曲喇嘛(公元1918~1998年)
        三、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的研究(1958年飞升虹化)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
        二、大圆满法究竟涅槃修行
        三、比较如下
第八章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第一节 苯教山南区(南派)九乘介绍
    第二节 田野调查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大圆满法修行
        一、参访文嘉寺
        二、旦科喇嘛师父讲解大圆满法三年闭关课程
    第三节 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
        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
        二、朗依寺大圆满法三年闭关部分课程
    第四节 四川省德格县夏扎日出的苯教夏察·扎西坚赞上师介绍
    第五节 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
        一、无上心品库藏部
        二、大圆满象雄耳传
        三、比较
    第六节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
        一、闭关内容
        二、思想传承
结语
    一、大圆满法代表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阿閦佛国的传承
    二、大圆满法与众多北传显密经论见地一致是大乘心法传承
    三、大圆满法强调自然智慧与光光相融
    四、大圆满法代表五台山和冈底斯山脉澄明水晶(水晶塔)光的传承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传承自大乘心法著作中大量引用大乘经典
    六、大圆满正行超越文字非起源于禅宗而是文殊菩萨与妙喜佛国的影响
    七、大圆满法传承文殊菩萨的本超因果与轮涅无二见地
    八、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的修炼为虹光化身与法报化三身任运的基础是尖端人体科学技术
    九、大圆满正行不用手印咒语灌顶坛城曼荼罗等而强调中脉明点看虚空
    十、大圆满法普及可提升人类意识科学减少毒品与精神疾病促进世界和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第一节 自然智慧(自然智、本觉智光、本智、内证智)
    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
    第三节 本净
    第四节 无修、元成、无勤作
    第五节 虚空、虚空自然智
    第六节 无住
    第七节 平等、平等住、平等法界
    第八节 无分别智
    第九节 觉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觉明赤裸
    第十节 自解脱、烦恼自解脱
    第十一节 无念、不作意而住
    第十二节 无勤自然住、松缓住、次第松
    第十三节 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
    第十四节 自然任运、任运
    第十五节 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
    第十六节 轮涅无二如虚空
    第十七节 自明、自生自明
    第十八节 无自性、自性
    第十九节 中脉验相、中脉
    第二十节 双眼智慧脉
    第二十一节 穷尽法界、法界穷尽、解脱法界
    第二十二节 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第二十三节 光明如来藏
    第二十四节 普贤法界法界
    第二十五节 三身自现、自现三身
    第二十六节 本性(澄明本性、光明本性)
    第二十七节 菩提心
    第二十八节 自性清净
    第二十九节 觉性、本然明觉、本然相续之心
    第三十节 无破无立
    第三十一节 大悲、大悲周遍
    第三十二节 五身、五身五智
    第三十三节 四光脉
    第三十四节 唯一
    第三十五节 六灯、四灯
    第三十六节 消融
    第三十七节 自现
    第三十八节 四相(四种光明相)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北传佛经与藏译佛经(不含密续)
附录二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二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第四节 从《佛说魔逆经》谈起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第八节 从《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谈起
    第九节 从《央掘魔罗经》谈起
    第十节 从《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佛说文殊尸利行经》)谈起
    第十一节 从《文殊师利净律经》谈起
    第十二节 从《思益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谈起
    第十三节 从《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谈起
    第十四节 从《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谈起
    第十五节 从《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谈起
    第十六节 从《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上一名阿阇世王品)谈起
附录三(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第八节 从《华严经·入法界品》谈起
    第九节 从《解深密经》谈起
    第十节 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
    第十一节 从《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谈起
    第十二节 从《究竟一乘宝性论》谈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与答辩记录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光明的海,东方的龙(论文参考文献)

  • [1]唐诗中的日月神话论稿[D]. 高磊. 吉林大学, 2020(08)
  • [2]十大明王水陆画研究 ——以山西河北寺观壁画为中心[D]. 金瑞. 中央美术学院, 2019(12)
  • [3]当代中国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研究[D]. 石立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4]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D]. 胡林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5]高昌回鹘的弥勒信仰研究[D]. 区佩仪. 中央民族大学, 2019(01)
  • [6]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 ——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D]. 邓集田.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1)
  • [7]《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叁)》疑難字詞集釋及釋文校注[D]. 曹雨楊. 吉林大学, 2020(08)
  • [8]中国佛教二十诸天图像研究[D]. 张聪. 南京艺术学院, 2018(02)
  • [9]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D]. 郭耀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10]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光之海,东方之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