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微量水份的专用柴油

去除微量水份的专用柴油

一、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论文文献综述)

王后政[1](2021)在《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文中研究指明植物基绝缘油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型电介质流体,生物降解性好,闪点高,已少量取代矿物油在变压器中得到应用,但植物油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不饱和程度较高,相较矿物油(烷烃)而言,普遍存在凝点较高、运动粘度较大、氧化稳定性差的问题。为此,本论文由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2-乙基己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研究并优化了其精制方法,测试了其理化性质和电气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氧化稳定性、凝点作为依据,遴选酯交换反应原料。结果表明,油酸含量较高(>67%)、氧化稳定性较好(氧化稳性时间>9 h)、凝点较低(-18℃)的双低菜籽油作为酰基供体最为合适,异辛醇作为中碳链支链醇,作为酰基受体,可兼顾产物的闪点和低温流动性(闪点大于200℃,凝点低于-40℃)。其次,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和优化了由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异辛酯的工艺条件及分子蒸馏精炼酯交换产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5:1,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50℃,甲醇钠添加量为0.6%,此时酯交换合成产物中脂肪酸酯含量达到95.13%;采用分子蒸馏在真空度0.01~0.02mbar范围内,刮膜转速135 r/min,进料速率1 m L/min,进料温度60℃,蒸馏温度130℃时有较好的脱醇效果;在碱液浓度3%,加碱量0.45%,碱炼温度60℃,碱炼时间40 min,有较好的碱炼效果;在分子蒸馏真空度0.01~0.03 mbar范围内,进料温度60℃下,选用蒸发温度186℃,刮板转速137 r/min,进料速率1.5 m L/min时,能使纯度达到99.3%。最后,采用气质联用手段分析了产品组成,测试了其理化性质和电气性能及变化规律,考察了其低温性能和应用场景。结果表明,酯交换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异辛酯占到86.23%,此外还有少量甲酯型物质。纯化后的脂肪酸异辛酯理化电气性能基本符合天然酯变压器用油标准,击穿电压74 k V,相对介电常数2.8,体积电阻率14.5×109Ω·m,粘度6.8 mm2s-1,闪点215℃,凝点-42℃。在与植物油复配时,脂肪酸异辛酯10%~20%的添加量能达到很好的降凝效果。对比其他种类的绝缘油,本产品具有较低的凝点和粘度,显示了优异的低温性能,其他电气性能也能满足一般应用要求。本论文制备的植物基绝缘油理化性质稳定、电气性能优异,具有较低的凝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植物油复配使用,均能达到较好的降凝效果,能满足变压器绝缘油的使用要求。

杨森[2](2021)在《润滑油酮苯脱蜡工艺优化与腐蚀防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各大炼油厂产能的持续扩张,炼油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又对全球市场的燃料需求造成了进一步冲击。加之近年来汽柴油价格的持续走低,炼油企业盈利创收承受巨大压力,企业生存面临困境。与此同时,全球市场对高品质润滑油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但国内相关产能却存在工艺落后、产量不足等问题。因此,将现有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和工艺改进使之适应高品质润滑油的生产是老牌炼油企业增产增效的理想方式。对国内外润滑油行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具备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能力是炼油企业盈利创收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国内某炼厂传统“老三套”基础油生产技术中的酮苯脱蜡装置进行结构调整与工艺优化,该炼厂基础油品质和产量均有所提升。生产经验显示,采用停加预稀释溶剂和调整各个脱蜡段的溶剂稀释比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基础油收率。针对酮苯脱蜡装置溶剂回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腐蚀泄漏问题,结合工艺流程对腐蚀频发部位进行了初步分析。以装置中某换热器和脱酮塔为典型,借助多种分析检测技术对现场采集的工作介质进行物质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在循环溶剂中逐渐富集的微量有机酸、乙酸和环烷酸等是导致腐蚀泄漏频发的根本原因。20碳钢和304不锈钢是酮苯脱蜡装置的常用材料,通过在大气和低压无氧环境中开展旋转挂片腐蚀失重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材质在多种现场采集工作介质中的腐蚀规律。对经换热器壳程后溶剂腐蚀的20碳钢试样进行了微观腐蚀产物形貌及元素分析,发现腐蚀产物形貌由疏松不均匀结构向致密均匀结构的转变是腐蚀速率出现转折的原因。20碳钢在不同工作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是304不锈钢的数百倍。氧化、析氢腐蚀、微电池腐蚀及孔蚀等多重因素构成溶剂回收系统的腐蚀机理。将设备材质由20碳钢升级为304不锈钢、严格控制溶剂中的溶氧量以及向溶剂回收系统中适量注碱可有效减少腐蚀泄漏的发生。

羊俊[3](2021)在《低级醇-水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文中认为低级醇一般是指碳链较短的醇类。其中C2-C4等低级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生产低级醇的过程中,主要组分中含有大量的水,这些水对产品的应用有很多的限制,比如无水乙醇要求含水量≤200 ppm,超净高纯异丙醇含水量≤100 ppm,作为生物燃料的正丁醇含水量≤300 ppm,所以在生产中对低级醇中水的脱除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在广泛使用的特殊精馏(加盐、萃取等),可以实现对水的初步分离,但是对于微量水的分离及其精馏少有研究与报道。故研究微量水与低级醇的分离显得很有意义,可为低级醇类中微量水的脱除提供一些技术指导。本文选取低级醇中具有代表性的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自制的汽-液相平衡釜,分别测定了常压下乙醇/水、异丙醇/水、正丁醇/水等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着重分析了在水含量极低的情况下,这三种醇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同时使用全回流精馏实验对异丙醇/水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特征进行了补充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Herrington面积检验法和点检验法,对实验得到的两组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热力学一致性。进一步地,研究了水的平衡常数与活度系数随水含量的变化规律,发现乙醇/水、正丁醇/水体系的水的平衡常数与活度系数随着水含量的降低,逐渐趋近于常数;而异丙醇体系中水的平衡常数存在异常特征:随着水含量的降低平衡常数先是趋于常数,但降到一定程度后迅速降低,导致水挥发性能的突变。这些水在极低浓度下的特征为后续蒸馏提纯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的工艺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使用实验数据对Aspen Plus模拟软件自带的模型参数进行评价,发现软件自带的模型参数可以很好的预测乙醇/微量水体系;对异丙醇中水含量在大于130 ppm以上时可以很好预测,对于小于130 ppm的预测结果明显偏大;对正丁醇/微量水体系的预测存在偏差。为此,依据汽-液相平衡的变化规律,使用Wilson、NRTL和UNIQUAC三种活度系数模型对异丙醇/水,正丁醇/水进行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这些组分之间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考虑到异丙醇/水体系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了分段拟合。使用最大绝对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偏差检验了这些模型的拟合效果,发现模型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均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数据。最后使用Aspen Plus软件,采用实验数据回归的NRTL模型参数,分别对异丙醇、正丁醇进行模拟提纯研究。考察了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等对产品纯度的影响。通过常规精馏和热泵精馏模拟对比,得出在保证产品纯度要求的基础上,热泵精馏的总成本更低,更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

夏凡[4](2012)在《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均相酸、碱催化法是目前工业化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方法,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简单价廉、生产设备要求低和易于放大等,但仍有许多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废弃油脂酯化酯交换反应后因原料油酸值不同、颜色深而无法判断酯化反应级数、分层界面及油相位置;废甘油中碱催化剂KOH不能合理回收利用;酸洗水洗脱除粗生物柴油中碱催化剂KOH过程产生大量废水;酯交换反应后体系中过量甲醇脱除最佳温度的确定;废弃鱼油脂制备生物柴油如何提高产品碘值等。针对上述关键工艺、技术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如下:(1)利用不同酸值原料油进行酯化酯交换反应,考察原料油酸值对反应前后油相体积变化、密度变化及分层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油经酯化酯交换反应后,油相的体积增长主要是发生在一级酯化,反应后油相体积增长率在10-15%左右;一级酯化后油相的体积增大率随原料油酸值的增大而增大;酸值小于120mgKOH/g时,一级酯化分层后油相在下层,甲醇相在上层;酸值大于120mgKOH/g时,油相在上层,甲醇相在下层。(2)利用废甘油中碱催化剂KOH中和不同酸值原料油酯化反应后油相,通过测量油相KOH浓度考察不同酸值原料油的KOH回收效果,进一步考察了 KOH的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值为100mgKOH/g的原料油对废甘油中碱催化剂KOH的回收利用率最高,在后续的酯交换反应只需添加油相甘油三酯重量的0.3%的碱催化剂KOH,甘油三酯可转化完全。(3)提出以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为萃取剂脱除粗生物柴油中碱催化剂KOH的新工艺,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KOH在甘油和精制生物柴油中的溶解度,考察了 KOH浓度、有无甲醇和原料油种类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KOH在甘油中属于易溶,而在精制生物柴油中属于微溶,甘油可作为KOH的优良萃取剂;随着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总KOH浓度增大,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的分配系数K逐渐减小;甲醇的存在,减小了 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原料油中的杂质成分对KOH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的分配系数K影响较大,制备的粗生物柴油中皂化物、胶质越多,分配系数越小。(4)针对粗生物柴油甲醇的脱除及后续保温分层过程可能发生酯交换可逆反应降低甲酯得率的问题,对甲酯、甘油和KOH的混合体系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简单蒸馏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受热时温度超过150℃会发生酯交换逆反应,生产甲醇;热重分析也表明混合体系的初始失重温度在150-180℃之间,最大失重温度为190-230℃之间,综合简单蒸馏和热重分析,粗生物柴油脱除甲醇温度控制在150℃以下较为适宜。(5)利用高碘值废弃鱼油脂制备粗生物柴油,在高温高真空蒸馏装置上获得不同沸程的生物柴油产品,通过GC-MS对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真空条件下,低沸程的鱼油生物柴油馏出物主要为 C14-0、C16-0、C16-1、C18-1,碘值(124)低于原料油(176);高沸程的鱼油生物柴油馏出物主要为C16-0、C18-0、C20-1、C20-4、C20-5、C22-1及C22-6,碘值(270)高于原料油(176)。工业上用鱼油生产生物柴油碘值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未能保证高真空;二是高沸点高碘值的生物柴油成分未蒸出。

邸振春[5](2012)在《脱除混合碳四中微量水分的工业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烷基化反应原料的混合碳四,所含的水是主要耗酸杂质。对混合碳四进行深度脱水,把水含量从200 mg/kg降至20 mg/kg,可降低硫酸法烷基化装置的耗酸量,既能降低直接生产费用,又能减少废酸排放量,可以给生产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附法脱除混合碳四中的微量水分,多在常温下操作,可用用硅胶、活性氧化铝和分子筛等作为吸附干燥剂。本次工业试验,选用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干燥剂,采用降压、加热相组合的干燥剂再生方式,考察干燥剂对混合碳四的脱水效果。试验表明,经活性氧化铝吸附干燥后,混合碳四中的水含量平均降至71 mg/kg,吸附干燥器的平均脱水率为58.1%,实际脱水量只占设计脱水量的27.6%,尚没有达到预期的脱水要求(20mg/kg)。而采用3A分子筛作为干燥吸附剂,在电加热器代替蒸汽加热器的情况下,3A分子筛可以把混合碳四中的水含量降至20mg/kg以下,说明以3A分子筛作为吸附干燥剂脱水的效果优于活性氧化铝。以活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干燥剂可节省直接生产费用21.4万元/年,而以3A分子筛作为吸附干燥剂则可节省32.4万元/年,经济效益显着。

朱振详[6](2007)在《胜利炼厂减一线油的脱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齐鲁石化分公司胜利炼油厂催化裂化分馏塔反复出现堵塔现象,导致分馏塔操作失常,主要原因是作为催化原料的减一线油中无机氯含量过高,其次,油中的氯可以转化成HCl,造成设备的严重腐蚀,这是企业早就关注的问题。经分析减一线油中无机氯主要是溶解在油中的微量水中。本实验主要采用聚结器分离油中的微量水,从而达到脱氯的目的。并对影响脱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操作工艺。建立了脱氯模型,经过检验其可以用以预测脱氯趋势及结果。还对洗涤水最高氯含量进行了考察,得出洗涤水氯含量与脱氯效果的关系,炼油厂可以根据要求控制循环水,充分利用水资源。此方法可以解决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水洗脱盐乳化问题,有效地减少减一线油中的氯含量,脱后油品中水含量不超过0.3%,从根本上解决装置的腐蚀堵塞问题,保障装置的长周期运行。且操作简便,处理能力大,使用寿命长。整个系统压降小,应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费用低,应用前景广阔。

陈觉明[7](2000)在《柴油加氢装置改为柴油-喷气燃料切换加氢装置》文中指出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一套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改造为柴油 喷气燃料切换加氢精制装置。在改造中 ,主要对新氢流量控制流程和影响硫化氢汽提塔汽提效果的换热流程进行了优化改造(增加跨线 ) ,投资省 (总投资约 130× 10 4RMB $ )。但改造后装置生产的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合格 ,主要是设备系统内部脏、硫化氢汽提塔进料温度低、回流罐温度过低和产品分馏塔底产品带水等原因造成的 ,在操作上采取措施后 ,装置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生产实践表明 ,这次改造是成功的

《胜利石油化工》编辑部[8](1980)在《胜利石油化工1973—1980年目录分类索引》文中研究表明

胜利炼油厂[9](1976)在《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文中研究指明 胜利炼油厂在专用柴油的生产上,多年来存在着流出口油品带微量水,使专柴混浊,进罐后沉降很长时间,透明度才能合格,从而影响出厂和贮罐周转。曾采用硅胶脱水,分子筛脱水,加热沉降等措施,但效果不大。从七三年十月开始采用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容水量大的食盐为脱水剂的试验工作,效果良好,混浊的油经食盐后,即达到透明的程度,进罐后

骆芬芳[10](2021)在《文冠果油中神经酸提取纯化及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冠果是我国独有的油料植物,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是集医、药作用于一体的珍贵油料作物。文冠果籽仁含油量高,油中富含多种人体必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37%,油酸含量为30%,顺-15-二十四碳烯酸(神经酸)的含量为2.6%,可作为提取纯化神经酸的原料。提取油脂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渣,目前处理废渣的方法主要是堆肥或填埋,这些处理方式不仅会造成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将废渣制备成固体酸催化剂用以催化文冠果残油生成生物柴油,此举不仅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更可以使生物质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采用热回流提取法制备得到文冠果油,通过低温结晶法、重结晶法及重结晶-柱层析耦合法分离纯化其中的神经酸;将提取油脂后的废渣制备为多孔碳材料,通过酸化磺化工艺得到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生物柴油的制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文冠果籽仁为原料用溶剂热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文冠果油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 h,次数4次,温度70℃,料液比1:12 g/mL,在此条件下文冠果油的提取率可达33.40%,对文冠果油进行GC-MS分析,其中十六碳烷酸含量为5.69%、9,12-十八酸二烯酸为72.00%、十八碳烷酸为2.92%、11-二十碳烯酸为7.76%、13-二十二碳烯酸为9.04%、15-二十四碳烯酸为2.60%,可开发利用为富含神经酸的可食用油。比较文冠果油与茶油、核桃油、元宝枫油、酸枣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可知文冠果油神经酸含量高且来源充足,是作为分离纯化神经酸的优质原料。2.建立GC-MS法测定从文冠果油中分离纯化出的神经酸含量的方法,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回归方程为A=9.35066×108c,相关系数为0.9997,表明在0-1mg/mL浓度范围内,神经酸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以文冠果籽仁油为原料,采用低温结晶、重结晶及重结晶-柱层析耦合法纯化其中的神经酸。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低温结晶工艺,得到最佳工艺为:结晶温度5℃,时间2 h,溶剂倍量1:9(g/mL),乙醇浓度为90%。在此条件下,神经酸纯度为26.12%;通过重结晶技术四次结晶后可得到纯度为33.20%的神经酸产品;采用重结晶-柱层析耦合技术,可得到纯度高达85.76%的神经酸产品。3.以提取油脂后的废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多孔碳材料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活化温度800℃、时间2 h、活化剂为H3PO4、活化剂比例为生物质原料:磷酸=1:3(g/g),此时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530.18 m2/g,孔径为2.54 nm。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得到多孔碳材料的比电容为246.5 F/g,经过5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为92.00%。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碳材料比表面积大,且其中的孔道结构主要为介孔,可作为制备催化剂的载体,吸附材料及电极材料。4.以多孔碳材料为催化剂载体,通过酸化磺化工艺制备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用以催化文冠果残油酯化生成生物柴油,考察酯化温度、时间、醇油比这三个反应条件对残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生物柴油制备工艺,得到最佳的工艺为:反应时间4 h、温度130℃、醇油摩尔比8:1,在此条件下残油的转化率为83.00%,生物柴油收率为80.39%。

二、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论文提纲范文)

(1)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变压器绝缘介质概况
        1.1.1 绝缘材料简介
        1.1.2 绝缘油类型
    1.2 绝缘油发展及改进
        1.2.1 矿物绝缘油的现状
        1.2.2 植物基绝缘油的现状
        1.2.3 植物基绝缘油的改进研究
    1.3 植物油的酯交换工艺研究
        1.3.1 原料的选择
        1.3.2 催化剂的选择
    1.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双低菜籽油物性分析
        2.2.2 双低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2.2.3 酯交换反应及后处理
        2.2.4 酯交换后产物中脂肪酸酯含量测定
        2.2.5 目标产物的表征及组成测定
        2.2.6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性能测定
        2.2.7 绝缘油的主要电气性能测定
3.结果与讨论
    3.1 酯交换反应原料的选择
        3.1.1 油脂的选择
        3.1.2 醇的选择
    3.2 双低菜籽油的物性分析
    3.3 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
        3.3.1 酯交换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3.3.2 酯交换反应的正交优化实验
    3.4 酯交换粗产物的精炼
        3.4.1 分子蒸馏脱醇
        3.4.2 碱炼脱酸
        3.4.3 吸附脱色
    3.5 目标产物的表征及组成成分分析
        3.5.1 目标产物的红外表征
        3.5.2 目标产物中脂肪酸异辛酯的含量分析
    3.6 目标产物的二次分离纯化
        3.6.1 纯化过程的单因素实验
        3.6.2 纯化过程响应面优化实验
        3.6.3 纯化后目标产物分析
    3.7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及电气性能
        3.7.1 绝缘油的主要理化性能
        3.7.2 绝缘油的主要电气性能
    3.8 绝缘油低温性能评价
        3.8.1 不同油品低温性能
        3.8.2 绝缘油与植物油复配
        3.8.3 不同绝缘油性能评价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润滑油酮苯脱蜡工艺优化与腐蚀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润滑油行业发展现状
        1.2.1 润滑油产品结构变化
        1.2.2 润滑油供需关系
        1.2.3 润滑油的质量要求
        1.2.4 生物基润滑油
    1.3 矿物质润滑油生产
        1.3.1 原料性质
        1.3.2 润滑油添加剂
        1.3.3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
    1.4 酮苯脱蜡装置腐蚀现象
    1.5 腐蚀监控与分析方法
        1.5.1 工业腐蚀监测技术
        1.5.2 腐蚀分析方法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酮苯脱蜡装置结构改造与工艺优化
    2.1 临商原油的性质
    2.2 润滑油脱蜡工艺技术
    2.3 酮苯脱蜡装置结构调整
        2.3.1 原酮苯脱蜡装置结构
        2.3.2 装置结构改造升级方案
        2.3.3 提质增效成果
    2.4 酮苯脱蜡装置工艺优化
        2.4.1 基础油收率的影响因素
        2.4.2 基础油生产工艺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溶剂回收系统典型腐蚀故障及介质分析
    3.1 溶剂回收系统工艺流程
    3.2 溶剂回收系统腐蚀状况
        3.2.1 换热器H-117腐蚀泄漏
        3.2.2 罐体腐蚀
        3.2.3 脱酮塔T-109管线腐蚀
        3.2.4 后冷器L-111壳体腐蚀
    3.3 溶剂回收系统腐蚀介质分析
        3.3.1 物质成分分析方法
        3.3.2 减三线油HVI-Ⅱ-6为工艺进料
        3.3.3 减四线油HVI-Ⅱ-10为工艺进料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溶剂回收系统用材腐蚀规律及防腐策略研究
    4.1 旋转挂片腐蚀失重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腐蚀速率分析
        4.1.3 腐蚀产物形貌与元素分析
    4.2 低压无氧环境中旋转挂片腐蚀失重试验
    4.3 腐蚀机理分析及防腐措施
        4.3.1 腐蚀机理
        4.3.2 防腐措施
        4.3.3 防腐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低级醇-水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乙醇、正丁醇的性质、用途及研究现状
        1.1.2 异丙醇性质、用途及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3 汽-液相平衡理论及测定方法
        1.3.1 汽-液相平衡理论基础
        1.3.2 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
    1.4 汽-液相平衡数据关联方法
        1.4.1 状态方程法
        1.4.2 活度系数法
    1.5 分离过程模拟
        1.5.1 Aspen Plus简介
        1.5.2 模拟过程物性方法及模型的选择
        1.5.3 精馏过程的节能优化
2 实验装置的搭建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试剂、装置及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仪器
        2.1.4 分析方法
        2.1.5 实验过程
    2.2 实验装置可靠性检验
        2.2.1 微小压力及组分含量的校正
        2.2.2 实验装置可靠性验证
    2.3 实验数据不确定度分析
    2.4 乙醇/微量水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2.4.1 乙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数据及相图
        2.4.2 乙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关联
    2.5 水在乙醇中平衡常数及活度系数的变化规律
    2.6 本章总结
3 异丙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及全回流精馏实验研究痕量水的规律
    3.1 异丙醇/微量水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3.1.1 异丙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3.1.2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3.1.3 异丙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关联
    3.2 水在异丙醇中平衡常数及活度系数的变化规律
    3.3 全回流精馏实验研究痕量水相对挥发度的变化规律
        3.3.1 实验装置
        3.3.2 实验操作步骤及检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总结
4 正丁醇/微量水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4.1 正丁醇/微量水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检验
        4.1.1 正丁醇/微量水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4.1.2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4.2 正丁醇/微量水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的关联
    4.3 水在正丁醇中平衡常数及活度系数中的变化规律
    4.4 比较几种低级醇的相对挥发度和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变化规律
    4.5 本章总结
5 制取超纯异丙醇及正丁醇的常规精馏和热泵精馏的模拟与优化
    5.1 常规精馏对异丙醇的提纯研究
        5.1.1 异丙醇/水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5.1.2 回流比的影响
    5.2 热泵精馏对异丙醇的提纯研究
    5.3 常规精馏对正丁醇的提纯研究
        5.3.1 正丁醇/水原料进料位置的影响
        5.3.2 回流比的确定
    5.4 热泵精馏对正丁醇的提纯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生物柴油的物性、溶解性能及标准
        1.2.1 物性参数
        1.2.2 溶解性能
        1.2.3 生物柴油标准
    1.3 生物柴油的优点
    1.4 目前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1.5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1.6 工业生产生物柴油方法
    1.7 本研究团队关于生物柴油的研究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8.1 研究目的、意义
        1.8.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酸值测定
        2.2.2 薄层色谱法(TLC)分析甲酯、甘三酯、甘一酯、甘二酯
        2.2.3 KOH含量的测定
        2.2.4 水分含量的测定
        2.2.5 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第三章 酯化酯交换工艺优化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方法及过程
        3.3.1 酯化酯交换反应方程
        3.3.2 不同酸值原料油酯化酯交换
        3.3.3 废甘油中碱催化剂KOH的回收利用
        3.3.4 碱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原料油酸值对酯化/酯交换反应分层后两相密度、油相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3.4.2 废甘油中碱催化剂KOH的回收
        3.4.3 不同碱催化剂KOH用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KOH在甘油硅物柴油体系的分配特性研究
    4.1 原料
    4.2 实验方法及过程
        4.2.1 KOH在甘油及生物柴油中的溶解度测定
        4.2.2 KOH浓度对其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分配系数的影响
        4.2.3 甘油多级萃取
    4.3 结果与讨论
        4.3.1 KOH在甘油和精制生物柴油中的溶解度
        4.3.2 KOH浓度对其在甘油/生物柴油体系分配系数的影响
        4.3.3 甘油多级萃取粗生物柴油
    4.4 小结
第五章 鱼油生产高碘值生物柴油的研究
    5.1 实验原料
    5.2 实验方法及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酸值、碘值及得率测定
        5.3.2 甲酯含量分析
        5.3.3 GC-MS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甲酯、甘油和KOH体系的酯交换逆反应研究
    6.1 实验原料
    6.2 实验原理
        6.2.1 碱催化酯交换反应机理
        6.2.2 热重分析法
    6.3 试验方法
        6.3.1 常压蒸馏
        6.3.2 热重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常压蒸馏
        6.4.2 热重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

(5)脱除混合碳四中微量水分的工业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原油脱水技术
        1.2.1 油田原油脱水技术
        1.2.2 炼厂原油脱水技术
    1.3 炼厂各类油品的脱水技术
        1.3.1 汽油脱水技术
        1.3.2 煤油脱水技术
        1.3.3 柴油脱水技术
        1.3.4 重质燃料油脱水技术
        1.3.5 润滑油脱水技术
        1.3.6 中间原料油脱水技术
    1.4 天然气脱水技术
        1.4.1 低温法脱水技术
        1.4.2 溶剂吸收法脱水技术
        1.4.3 吸附法脱水技术
        1.4.4 超音速脱水技术
    1.5 吸附干燥脱水在石化企业的应用
        1.5.1 3A分子筛用于液态丙烯脱水
        1.5.2 3A分子筛用于石油裂解气脱水
        1.5.3 分子筛用于液相轻烃混合物脱水
    1.6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工业试验部分
    2.1 试验原料及试剂、分析方法及仪器
        2.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1.2 分析方法及仪器
    2.2 工业试验装置
    2.3 吸附操作原理
        2.3.1 吸附
        2.3.2 脱附
        2.3.3 吸附剂
    2.4 脱水率
第3章 混合碳四脱水工业试验研究
    3.1 混合碳四的组成
        3.1.1 加氢碳四的组成
        3.1.2 循环异丁烷的组成
    3.2 混合碳四中的水含量
    3.3 混合碳四深度脱水实验
        3.3.1 确定混合碳四脱水后的水含量指标
        3.3.2 混合碳四脱水方案的选择
        3.3.3 吸附剂的选择
        3.3.4 吸附干燥器的设计
        3.3.5 吸附干燥器的结构
        3.3.6 其它设备的选型
        3.3.7 吸附干燥剂的装填和活化
        3.3.8 吸附干燥剂的再生
    3.4 活性氧化铝的吸附脱水效果
        3.4.1 结焦和结块降低了吸附剂的平衡吸水容量
        3.4.2 再生不完全导致吸附剂残余吸附容量较高
        3.4.3 加热再生介质的蒸汽泄漏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3.5 吸附脱水的改进措施
        3.5.1 更换吸附吸附
        3.5.2 以干燥氮气作为再生介质
        3.5.3 把蒸汽加热器史换为电加热器
    3.6 吸附脱水的经济效益分析
        3.6.1 基准条件
        3.6.2 活性氧化铝吸附脱水的经济效益
        3.6.3 3A分子筛吸附脱水的经济效益
        3.6.4 投资回收期
        3.6.5 净收益值
        3.6.6 实际运行效果
第4章 结论
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工业硅胶质量标准(HG/T2765-2005)
    附录二:工业活性氧化铝质量标准(HG/T3927-2007)
    附录三:国标3A分子筛质量标准(GB/T10504-2008)
    附录四:国标5A分子筛质量标准(GB13550-92)
    附录五:部分吸附干燥剂的水分吸附量

(6)胜利炼厂减一线油的脱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现状背景
    1.2 选题意义
第2 章文献综述
    2.1 氯的危害
        2.1.1 氯对设备的腐蚀
        2.1.2 使催化分馏塔结盐
    2.2 脱氯工艺及概述
        2.2.1 脱氯机理概述
        2.2.2 国内外脱氯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电脱盐
        2.3.1 电脱盐概述
        2.3.2 国外电脱盐技术
        2.3.3 国内电脱盐
        2.3.4 电脱盐过程
        2.3.5 电脱盐技术应用
        2.3.6 影响电脱盐的因素
    2.4 聚结器及其应用
    2.5 脱氯过程工业应用
        2.5.1 脱氯剂工业应用
        2.5.2 聚结器的工业应用
    2.6 氯及盐的常用检测方法
        2.6.1 氯的检测方法
        2.6.2 油中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2.7 前景展望
第3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样品及装置流程
    3.2 实验原理
    3.3 氯的检测方法
        3.3.1 微库仑法测定原理
        3.3.2 微库仑仪测定条件的选择
    3.4 油品中水含量测定
        3.4.1 分析方法
        3.4.2 仪器与材料
        3.4.3 测量步骤
        3.4.4 计算
    3.5 原料油性质测定
    3.6 影响因素的考察
        3.6.1 洗水量影响
        3.6.2 流速的影响
        3.6.3 温度的影响
    3.7 正交实验
        3.7.1 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3.7.2 正交实验安排及最优操作确定
    3.8 洗涤水氯含量的考察
第4章 模型建立与检验
    4.1 回归模型建立
        4.1.1 确定模型影响因素
        4.1.2 模型建立
    4.2 回归计算
        4.2.1 改变洗水量数据计算
        4.2.2 改变流速数据计算
        4.2.3 改变温度的数据计算
    4.3 模型检验
    4.4 结论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7)柴油加氢装置改为柴油-喷气燃料切换加氢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Ⅱ套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原则流程
2 技术改造主要内容
    2.1 新氢流量控制流程改造
    2.2 分馏系统换热流程优化改造
3 喷气燃料银片腐蚀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1 原因分析
        3.1.1 设备系统内部脏
        3.1.2 硫化氢汽提塔进料温度过低
        3.1.3 回流罐温度过低
        3.1.4 产品分馏塔底喷气燃料带水
    3.2 解决措施
        3.2.1 清洗设备系统
        3.2.2 优化回流罐温度
        3.2.3 加强罐底明水的脱除
4 装置技术标定结果
5 经济效益估算

(10)文冠果油中神经酸提取纯化及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文冠果中活性物质研究
        1.2.1 脂肪酸
        1.2.2 蛋白质
        1.2.3 皂苷
        1.2.4 其他成分
    1.3 文冠果油的提取方法
        1.3.1 传统压榨提取法
        1.3.2 溶剂浸提法
        1.3.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3.4 微波辅助提取法
    1.4 神经酸的研究现状
        1.4.1 神经酸简介
        1.4.2 神经酸的来源
        1.4.3 神经酸的功能
        1.4.4 神经酸的纯化工艺
    1.5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研究进展
        1.5.1 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1.5.2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的应用
    1.6 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1.6.1 生物柴油发展概述
        1.6.2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文冠果油提取工艺及木本油料脂肪酸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文冠果油的提取
        2.3.2 文冠果油理化性质的测定
        2.3.3 油脂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文冠果油提取工艺研究
        2.4.2 文冠果油的理化指标
        2.4.3 文冠果油及四种木本油料植物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冠果油中神经酸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3.3.2 神经酸含量测定方法
        3.3.3 低温结晶法
        3.3.4 重结晶法
        3.3.5 重结晶-柱层析耦合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结晶溶剂的选择
        3.4.2 低温结晶法纯化神经酸工艺研究
        3.4.3 重结晶纯化法
        3.4.4 重结晶-柱层析耦合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孔碳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4.3.2 多孔碳材料的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多孔碳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4.4.2 多孔碳材料的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文冠果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部分
        5.3.1 催化剂的制备
        5.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5.3.3 生物柴油的制备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5.4.2 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低菜籽油与异辛醇酯交换反应制备低凝点变压器绝缘油[D]. 王后政. 江南大学, 2021(01)
  • [2]润滑油酮苯脱蜡工艺优化与腐蚀防护研究[D]. 杨森. 山东大学, 2021(12)
  • [3]低级醇-水二元体系汽-液相平衡研究[D]. 羊俊. 常州大学, 2021(01)
  • [4]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优化研究[D]. 夏凡.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7)
  • [5]脱除混合碳四中微量水分的工业试验研究[D]. 邸振春.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6]胜利炼厂减一线油的脱氯研究[D]. 朱振详.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1)
  • [7]柴油加氢装置改为柴油-喷气燃料切换加氢装置[J]. 陈觉明. 炼油设计, 2000(08)
  • [8]胜利石油化工1973—1980年目录分类索引[J]. 《胜利石油化工》编辑部. 胜利石油化工, 1980(06)
  • [9]专用柴油脱除微量水[J]. 胜利炼油厂. 胜利石油化工, 1976(01)
  • [10]文冠果油中神经酸提取纯化及生物柴油制备工艺研究[D]. 骆芬芳.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去除微量水份的专用柴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