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周明霞[1](2021)在《大鼠急性重复颅脑损伤分级模型的建立及脑NSE、GFAP蛋白表达研究》文中指出
刘悦宁[2](2021)在《基于多通道微波检测技术的闭合性颅脑出血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战争与传统战争相比,爆炸伤、冲击伤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弹片伤成为战场颅脑损伤的首要因素。随着防弹头盔的不断改进升级,虽有效防止了开放性颅脑损伤,但却使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风险大幅增加,此类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多为伤员颅骨未发生骨折,硬脑膜仍保持完整,但颅脑内存在创伤出血,即闭合性颅脑出血(Closed Craniocerebral Hemorrhage,CCH)。由于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流的CCH临床检测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和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NIRS)等,均不适用于火线抢救。目前战时火线卫生员主要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结合各项生命体征对CCH进行经验性诊断,但其观察检测内容繁杂,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文提出的基于多通道微波的颅脑出血检测系统具有便携、低成本、无创和非接触的特点,在战时卫生员进行火线抢救过程中,有望对伤员是否存在CCH进行快速检测,以指导后续救治流程,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战时部队作战能力和合理分配战时医疗资源。本文主要工作:第一部分:基于电磁场基本理论及微波检测技术,采用课题组研制的多通道微波检测实验系统,为了从理论上论证微波技术检测CCH的可行性,开展了以下主要研究工作:(1)系统分析了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生物组织的等效电路模型(Debye模型),可以在理论上计算不同生物组织在各频率下的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2)通过构建颅脑电导率四层球模型,分析了在CCH初期,随着颅脑内出血量的增加,颅脑整体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呈下降趋势;(3)详细论述了多通道微波检测实验系统的构成,介绍了信号产生处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多路复用开关三大组成部分各自的构造和功能。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0dbm,远小于《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最低安全标准。第二部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溶度分别为11.934(7)g/l(8)、17.082(7)g/l(8)、8.132(7)g/l(8)和5.353(7)g/l(8)的氯化钠溶液模拟血液、脑脊液、脑灰质和脑白质的电特性。利用课题组设计的基于微波的多通道颅脑出血检测系统分别对四种生物组织模拟溶液不同体积(0~10ml)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的S21相位值的分析得到:系统在频率2.2GHz和2.85GHz时,模拟溶液体积每增加一个单位,S21相位变化值最大,即敏感性较好,定义这两个点为系统的特征频点;以模拟溶液的体积为自变量,特征频点下的S21相位值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16通道各自对体积变化的敏感性,p值均小于0.05,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riedman M检验结果显示4种不同电导率模拟液的S21相位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具有不同电导率的模拟液不同体积的区分。第三部分:基于微波的颅脑出血检测系统动物实验研究。对目前常用的动物颅脑致伤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本实验所需要的家兔颅脑CCH模型的特点,利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自主研制的BIM-II型卧式生物撞击机进行CCH动物模型制备。通过对20只家兔在不同撞击方式、撞击部位和撞击机撞击参数下撞击后颅脑的解剖学观察,构建了本实验所需的稳定的家兔颅脑致伤模型,致伤模型采用BIM-II型卧式生物撞击机对家兔颅脑顶部进行撞击,撞击压强0.9Mpa,撞击距离2.5cm,撞机头直径2cm。在此致伤模型下,对10只体重相近的家兔进行颅脑撞击实验,结合前期物理模拟实验的结论,通过对撞击前(t-1时刻)、撞击后t0时刻和撞击后t20时刻,三个时刻10只家兔在特征频点2.2GHz下S21相位测量值的―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可知:16个通道方差齐同,时刻主效应检验p值均小于0.05;三个时刻LSD检验,所有p值均小于0.05。根据物理实验中系统在2.2GHz下16个通道各自对血液的敏感性赋予相应的权重值,通过对16通道加权求和后的S21相位值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可知:S21相位值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此变化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撞击后20个时刻的S21相位值与撞击前的S21相位值作配对t检验,p值均小于0.05。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利用该微波系统检测CCH是可行的。结论:(1)通过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该多通道微波颅脑出血检测系统可以通过对S21相位测量值的分析,来实现对具有同一电导率组织的不同体积以及不同电导率组织之间的区分,同时确定了本检测系统的特征频点,并分析了该特征频点下16通道各自对模拟血液的敏感性;(2)利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自主研制的BIM-Ⅱ型卧式生物撞击机对家兔颅脑顶部进行撞击,在撞击压强0.9Mpa、撞击距离2.5cm和撞机头直径2cm的情况下,能构建稳定的家兔CCH模型(颅骨未骨折、硬脑膜保持完整);(3)通过对家兔颅脑撞击实验的分析,验证了该多通道微波颅脑出血检测系统对颅骨保持完整未发生骨折情况下的家兔撞击后颅脑内出血具有检测能力和一定的监测能力。
吴亚亭,李爱爱,姚辉,许珏[3](2021)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发生60例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5%。不同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中输血量及有无二次手术和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646,95%CI:2.381~39.076)、术前高血糖(OR=7.435,95%CI:1.834~30.134)、术中输血量(OR=3.052,95%CI:1.057~95.622)、二次手术(OR=6.435,95%CI:1.414~29.287)、气管切开(OR=11.769,95%CI:3.642~43.005)、术前GCS评分(OR=4.199,95%CI:2.322~99.613)和吸烟(OR=8.511,95%CI:2.012~35.787)是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较多,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期预防感染发生。
海拉提·巴合提[4](2021)在《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了解此类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及颅脑损伤和四肢骨折的处理顺序,为临床上此类骨折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等资料。结果:共收集102例,男性77例(75.5%),女性25例(24.5%),男女比为3:1;高发年龄在31~40岁年龄段,平均年龄(38.8±1.38)岁,农民和工人(51例,50%)占最多,夏季(43例,42.2%)是发生率最高的季节,骨折部位多为胫腓骨(62处),交通伤81例(79.4%)为最常见的受伤原因;早期手术组50例,其中正常愈合47例,切口感染3例;延期手术组24例,其中正常愈合12例,死亡1例,并发症11例;非手术组28例,其中死亡14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不连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肺部感染3例,褥疮2例。休克发生率(16例,15.7%)、死亡率(15例,14.7%)及漏诊率(9处,6.3%)较高。结论: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多见于31~40岁;多见于农民和工人,夏季多发;交通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胫腓骨骨折多见;早期行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及固定容易,便利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此类患者病情严重、漏诊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较高。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始终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减少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应考虑采取损伤控制骨科(DCO),对合并轻度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建议病情稳定后早期全面处理(ETC)。手术时机及固定方法应该根据病人的临床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潘鹏飞[6](2020)在《MiR-155在脑损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常继发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而影响疾病的转归。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5在脑损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第一部分中,纳入49例TBI患者(病例组)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RT-qPCR的方法检测患者伤后24 h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miR-155的表达,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反映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血清指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内毒素(endotoxin,ET)、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以及急性反应期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的水平。在伤后6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将49例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在第二部分中,以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法建立TBI模型,以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DJ型为载体构建miR-155-5p inhibitor。将小鼠分为4组,包括Sham组、TBI组、Anti组和NC组。Sham组开骨窗,但不进行自由落体撞击;Anti组和NC组小鼠在自由落体撞击后缝合头皮前分别予以脑组织注射相应的AAV-mmu-mir-155-5p inhibitor和AAV-GP-1-NC(DJ)的病毒转染液。分别观察7 d、14 d小鼠血清及小肠黏膜miR-155的变化,小肠黏膜紧密连接clandin-1、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等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肠黏膜的病理改变(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第三部分中,以Caco-2人结肠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pre-hsa-miR-155和hsa-mir-155-5p inhibitor。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Blank组,不加入任何病毒,以新鲜细胞培养基替代;Pre组,加入pre-hsa-miR-155的病毒;Anti组,加入hsa-mir-155-5p inhibitor的病毒;NC组,加入LV3NC的病毒。在加入病毒后的第5天进行免疫荧光观察,并收集细胞,检测细胞miR-155表达水平,以及紧密连接clandin-1、occludin、ZO-1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一部分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伤后24 h血清miR-155表达升高(P=0.031),血清DAO、D-LA及SAA表达升高(P均<0.05),血清ET、I-FABP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49例TBI患者中,预后良好者18例(36.7%),预后不良者31例(62.3%)。MiR-155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外周血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多因素logistics模型显示,高的血清DAO水平可增加TBI患者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OR=1.099,95%CI 1.0211.183,P=0.012]。在第二部分中,与Sham组相比,TBI组造模后7 d、14 d血清及小肠黏膜miR-155的表达增加(P均<0.05),肠黏膜clandin-1、occludin和ZO-1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均<0.05),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增加(P均<0.05),小肠黏膜免疫组化染色也提示clandin-1、occludin和ZO-1表达减少。与TBI组相比,Anti组造模后7 d、14 d血清及小肠黏膜miR-155的表达减少(P均<0.05),肠黏膜clandin-1表达增加(P均<0.05),而occludin和ZO-1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减少(P均<0.05),小肠黏膜免疫组化染色提示clandin-1表达增加,而occludin和ZO-1表达无明显变化。在第三部分中,与Blank组比较,Pre组细胞miR-155的表达增加(P<0.001),clandin-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均<0.05),occludin和ZO-1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Blank组比较,Anti组细胞miR-155的表达减少(P=0.002),clandin-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occludin和ZO-1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1)TBI后易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反映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指标(如血清DAO等)可望作为TBI后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2)TBI后出现的血清及小肠黏膜miR-155表达的增加可以通过抑制claudin-1的表达而参与肠黏膜损伤的发生。(3)下调miR-155表达能增加肠黏膜claudin-1的表达而减轻肠黏膜损伤,这为防治肠屏障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天祥,崔晓敏,孙鹏,房喜乐[7](2020)在《凝血障碍与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34例急性闭合性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取34例凝血功能正常的急性闭合性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死亡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随访6个月,以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估)评估患者预后,进行凝血功能与并发症、死亡、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TT、APTT显着高于对照组,F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展性颅内出血发生率44.1%,GOS评分(3.7±0.9),预后良好率52.9%,均显着低于对照组17.6%、(4.2±1.1)分、76.5%(P<0.05);Pearson分析中,GOS评分与PT、APTT、TT评分成显着负相关,与Fg成显着正相关,但ROC曲线分析显示PT、TT、APTT均能有效评估患者预后(AUC>0.5),但Fg诊断效能较低(AUC<0.5)。结论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可能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且凝血功能越差者,其预后愈差,临床可通过观察凝血功能来判断患者预后。
昝丽娜,史文清,张永娟[8](2019)在《血清胸苷激酶1和白蛋白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和白蛋白(albumin,ALB)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9例因外伤所致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包含重型和特重型);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K,及ALB的浓度,分析其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中型及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轻型组(P<0.05);各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型与中型、中型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LB水平差异无显着性(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TK1及ALB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22pmol/L、40.4g/L。结论血清TK1及ALB的水平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辅助作用;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K,及ALB实验室诊断阈值的确定可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效率。
曾中云[9](2019)在《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MRI图像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核磁共振(MRI)图像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就诊治疗的60例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影像学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和MRI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生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与其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MRI检查中,绝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颅内结构的损伤,其中硬膜外血肿和脑挫裂伤最为常见,硬膜外血肿表现为病变部位短T1信号,且病变部位周围有稍长T1信号;多发脑挫裂伤早期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改变;在后期可表现有长T1、长T2信号,部分还可出现脑萎缩和胶质增生;CT检查中14例患者未显示明显异常,其脑损伤异常检出率为76.67%(46/60),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70.27%(52/74);MRI检查中3例患者图像显示未见异常,其异常检出率为95.00%(57/60),脑内损伤处检出率为91.89%(68/74),即MRI检查对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异常及脑损伤处检出率均显着高于CT检查(χ2=8.292,P=0.002;χ2=011.276,P=0.001);CT检查检出异常其预后与未检出异常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χ2=1.431,P=0.232)MRI检查检出异常其预后与未检出异常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P=0.042)。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有效的检测出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其颅内脑损伤情况,可更好的反映损伤数目位置及严重程度,更有利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和对预后的预测。
黄守标[10](2019)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32例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闭合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3例采取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59例分两次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颅内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8例,中度残疾17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8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显着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二、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多通道微波检测技术的闭合性颅脑出血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
1.3 战时火线闭合性颅脑出血诊断方法及研究现状 |
1.4 微波技术用于颅脑损伤检测的研究进展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6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微波技术检测闭合性颅脑出血原理 |
2.1 微波的基本概念 |
2.2 电磁场基本理论 |
2.3 微波检测闭合性颅脑脑出血的测量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波多通道颅脑出血检测系统 |
3.1 微波多通道颅脑出血检测系统的组成 |
3.2 微波多通道颅脑出血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微波的多通道颅脑出血检测系统的性能测试和分析 |
4.1 实验设计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微波多通道检测系统的家兔颅脑早期闭合性出血实验研究 |
5.1 家兔颅脑撞击伤颅脑出血模型的制备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颅脑战创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 |
2.2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单因素分析 |
2.3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 四肢骨折治疗情况及其预后 |
讨论 |
1 流行病学分析 |
2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的临床特点 |
3 TBI的病理生理 |
4 合并颅脑损伤的四肢骨折治疗策略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6)MiR-155在脑损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脑损伤患者血清miR-155 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血清miR-155 的检测 |
1.5 ELISA检测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下调miR-155对TBI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 |
1.3 TBI小鼠模型的建立 |
1.4 AAV-mmu-mir-155-5p inhibitor的构建及小鼠脑组织注射 |
1.5 标本的采集 |
1.6 血清及小肠组织miR-155 的检测 |
1.7 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检测 |
1.8 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的检测 |
1.9 小肠组织形态学检查 |
1.10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MiR-155对Caco2 细胞claudin-1 表达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细胞株及慢病毒载体 |
1.2 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 |
1.3 Caco-2 细胞的培养 |
1.4 细胞miR-155 的检测 |
1.5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检测 |
1.6 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检测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7)凝血障碍与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术后1周时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
2.2 两组住院期间进展性颅内出血及随访GOS评分比较 |
2.3 凝血障碍与预后GOS评分Pearson关系分析 |
2.4 凝血障碍与预后GOS评分的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9)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MRI图像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检查方法 |
1.3.1 CT检查: |
1.3.2 MRI检查: |
1.4 研究内容 |
1.4.1 图像分析: |
1.4.2 预后评估: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在CT和MRI中图像表现 |
2.2 CT和MRI检查患者颅脑损伤异常比较 |
2.3 CT和MRI检出异常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10)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检查[7] |
1.3 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预后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变化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2.3 两组随访6~12个月生存质量比较 |
3 讨论 |
四、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急性重复颅脑损伤分级模型的建立及脑NSE、GFAP蛋白表达研究[D]. 周明霞. 贵州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多通道微波检测技术的闭合性颅脑出血动物实验研究[D]. 刘悦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3]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J]. 吴亚亭,李爱爱,姚辉,许珏.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8)
- [4]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D]. 海拉提·巴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MiR-155在脑损伤后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 潘鹏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凝血障碍与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J]. 张天祥,崔晓敏,孙鹏,房喜乐.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01)
- [8]血清胸苷激酶1和白蛋白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昝丽娜,史文清,张永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11)
- [9]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MRI图像表现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 曾中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10)
- [10]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J]. 黄守标.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