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瓦连续波电离氩激光器的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1](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原子能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告2018年 第36号》文中指出为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2375号决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向朝鲜出口本公告所公布的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相关的两用物项和技术、常规武器两用品。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18年4月8日
董小敏[2](2016)在《优化双色激光场中原子发射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次谐波是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出现的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由于其波长连续可调、波段范围大,在阿秒脉冲的合成,超快动力学过程探测、衍射成像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强场物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制约高次谐波实际应用的一个因素是它的转化效率很低。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次谐波的转化效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在800 nm-3000 nm波长范围内,以单原子高次谐波场的强度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附加场的强度、波长和相对相位,得到了最优双色激光场的波形。在激光场总能量和谐波截止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双色场产生的单原子高次谐波和宏观高次谐波的转化效率都可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2.模拟了单双色场中单原子和宏观高次谐波场的转化效率随激光波长?的依赖关系。对单原子谐波场而言,波长标度律为-5?8-?,与已有的结果符合得很好。而宏观谐波谱的强度随激光波长衰减得更快,其标度律为-8?13-?。与单色场相比,虽然双色场中的标度律未得到改善,但是谐波转化效率提高很大。
任孝宽[3](1978)在《激光光谱学》文中提出 1.主要的问题激光光谱学已有可能解决,或者至少是正在开始解决用经典光谱学所无法解决的许多重要问题。随着可调激光器——用来发展激光光谱学技术的主要仪器——现状的概述,可以看到这些问题最初是出现在评述有关激光光谱学专题的一系列文章内。
陈子萍,舒浩文,王兴军[4](2017)在《硅基集成光波导放大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信息化进程中,随着摩尔定律越来越接近极限,将微电子和光电子结合起来,开发硅基大规模光电子集成技术已经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和业界的普遍共识.在硅基光电子集成器件中,硅基光源是重中之重.虽然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发光效率很低,但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制备硅基光源.硅基光源包括硅基光波导放大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其中硅基光波导放大器又是激光器的基础,是硅基光电子集成回路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如果光波导放大器有足够高的净增益,在光波导放大器的两端设计合适的谐振腔就可以获得光泵的激光.本文着眼于硅基光波导放大器,介绍了目前硅基光波导放大器最主要的两个研究方向,即硅基混合集成Ⅲ- Ⅴ族半导体光波导放大器和硅基掺稀土离子光波导放大器.并分别讨论了这两个研究方向的原理、制备方法、发展过程等,列举了相关的典型研究成果,最后简单介绍了其他光放大技术,并做了相应的分析、总结和展望.
蒋碧潇[5](2019)在《弹道靶中超高速目标及等离子体尾迹RCS反演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弹道靶是研究超高速目标及其等离子体尾迹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的实验设备。在弹道靶中开展RCS的测量实验时,遭遇了一些测量相关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白噪声(White Noise)干扰问题,近场测量问题和动态测量问题。本文以近场测量问题的研究为中心,辅以其他两个问题的研究,研究了弹道靶中超高速目标及其等离子体RCS的反演方法。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针对弹道靶实验中的噪声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e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的小波阈值(Wavelet Shrinkage,WS)降噪方法。白噪声是弹道靶实验中的主要噪声干扰源。虽然现有的WS方法能极为有效地抑制白噪声,但是对于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SNR)信号,其表现欠佳。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提取有用信号。本方法定义“部分系数和比”(Local Sum Ratio,LSR)的概念以确定在给定时间窗内是否存在接收信号。本文还引入SSIM(Structure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和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两项指标用于衡量方法的降噪效果。在与现有WS方法的对比中,本方法展现出最为优异的降噪性能。当带噪信号SNR由0 dB减小为-10 dB时,本方法的优点逐渐凸显。然后,本文重点研究了RCS的近场反演方法。现有的近场测量方法大多针对静止目标的RCS测量,在弹道靶实验中,被测目标以超高速飞行,与传统方法存在一定区别。本文基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中的时域相关法,研究了适用于弹道靶测试环境的RCS反演方法——聚焦函数法。同时,本文基于近远场变换(Near Field to Far Field Transform,NFFFT)方法,结合实验的测试场景,将NFFFT方法推广至高速测量场景。本文以聚焦函数法和现有的权重函数法作为参考,对比了所提的基于NFFFT的反演方法对超高速目标本体的反演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到的RCS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所给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演超高速目标的RCS。最后,本文针对等离子体尾迹速度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测量尾迹速度分布的微波方法。该方法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以测量尾迹散射信号的Doppler频偏,并基于Doppler效应推得尾迹速度。本文通过对比本方法求得的超高速目标本体的速度与激光测速仪测得的速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作为一种微波方法,本方法的非接触性不影响尾迹的流场分布,因此相较于其他需要接触测速的方法,本方法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基于测得的尾迹速度分布,本文将聚焦函数法推广到速度时变的情况,反演得到尾迹的RCS分布。
吴国荣[6](2005)在《甲基的光解动力学和氧分子S-R(0,0)带的光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氢原子里德堡标记时间飞渡谱技术,我们对CH3 自由基在212.5nm的光解动力学进行了实验上的研究。碘甲烷分子(CH3I)在266nm的光分解被用来产生纯的CH3 自由基。我们测量了不同的振动态的CH3 自由基3s 里德堡态的解离产物H 原子的时间飞行谱,从而得到解离产物的平动能分布。通过改变激发激光的偏振方向,我们得到了光解产物的角分布。从这些分布,我们得到了不同振动态的CH3 自由基解离产物的转动分布。同时,我们对母体分子CH3自由基的振动和转动激发对解离动力学的影响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作者在论文工作期间同时进行了另一项重要的实验工作:氧分子的Schumann-Runge 跃迁(0,0)带高分辨的光谱研究。在最近建立的新型的Titanium:sapphire 激光系统上,利用四倍频技术,可以产生窄带的、可调谐的深紫外激光。利用这一激光系统,我们对氧分子非常弱的Schumann-Runge跃迁(0,0)带进行了高分辨的光谱研究。组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和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我们对压力效应和氧分子B3Σ?u (v = 0)态的精细结构分辨的预解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张乐天[7](2004)在《紫外写入技术制备Si基SiO2阵列波导光栅器件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通信业务量的飞速增长,光通信系统和网络对带宽和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和多功能,在网络业务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成为光纤通信的首选技术。列阵波导光栅因其传输损耗小、波长分辨率高、易与光纤耦合等优点,被认为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器件,而基于AWG的各种光子器件代表了实现DWDM系统的关键实用技术之一。阵列波导光栅是由一系列输入输出波导、阵列波导和两个聚焦块波导组成的,阵列波导中相邻波导间的长度差为常数值,可以起到光栅的作用,从而完成不同波长光的复用和解复用功能。本论文介绍了AWG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从理论上推导了AWG的光波导方程,总结了AWG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阐述了目前AWG的相位误差补偿、温度误差补偿和波长平坦化以及双折射控制等性能优化措施。条形光波导是集成光路和各种集成光学器件的基本元件,研制硅基阵列波导光栅,就要从研究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开始。本论文依据光波导理论,并结合实验工作,分别设计了火焰水解法与反应离子刻蚀和火焰水解法与紫外写入技术制作条形光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及波导尺寸,对于10GeO2-90SiO2的RIE型光波导,包层折射率为1.4513,芯层为1.4639,设计单模波导尺寸为4×6μm2;而对于10GeO2-90SiO2的紫外诱导型光波导,上下包层折射率为1.4513,左右为1.4639,芯层为1.4727,设计其单模波导尺寸为6×9μm2。这一工作为硅基AWG的制作打下了好的基础。硅基二氧化硅平面波导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由于硅加工工艺非常成熟,便于光电子器件的大规模集成,因此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受到人们的关注。硅基二氧化硅厚膜材料的制备一直是硅基AWG器件制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国内,我们率先采用火焰水解法制备出了20μm厚,损耗小于0.1dB/cm的玻璃态二氧化硅厚膜以及锗掺杂540mol%的二氧化硅波导材料。重点研究了二氧化硅及锗掺杂材料的高温退火过程,讨论了材料折射率、厚度与退火温度的关<WP=142>系。制备的锗掺杂10mol%的二氧化硅在1150℃下退火后表面均匀平滑,粗糙度很小,厚度约为5μm,折射率为1.4639,消光指数在10-6量级,损耗小于0.527dB/cm,这样的材料完全适合用作波导芯层。实验中,采用SEM和AFM分别分析了材料的表面宏观和微观特征;采用XPS分析了材料的组分;采用XRD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采用VASE测量了SiO2及Ge掺杂的SiO2膜的折射率和消光指数。结果表面,我们利用FHD制备出了光滑透明、平整度好的玻璃态SiO2和Ge掺杂的SiO2厚膜。这一工作对国内硅基二氧化硅平面波导器件,如AWG器件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锗硅玻璃的紫外光致折变效应具有一个潜在的优势就是应用在集成光路和集成光子元件中。我们利用工作波长为248nm的KrF准分子激光研究了锗硅材料的紫外光敏性。采用火焰水解法制备的Ge掺杂量为14mol%的SiO2薄膜,在经过高压注氢处理后,于KrF准分子激光下曝光,在1550nm处的光致折变量的相对值达到了0.341%,这一数值接近了目前相关实验的国际水平。通过不同Ge掺杂量,不同曝光时间的系列实验,得出了曝光时间对光致折变的影响;同时得到了Ge含量不同引起的折射率正负变化及厚度的致密和膨胀现象,对于高锗掺杂35%的薄膜经紫外曝光后,得到了-0.234%的相对折射率变化值和3.96%的厚度膨胀变化量。经过理论分析,验证了紫外光致折变机理的“色心模型”和“应力松弛模型”。讨论了材料的掺氢技术,根据掺氢后材料的紫外可见吸收谱和PL谱,分析了我们制备的材料掺氢后产生了GeO缺陷,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光敏性是很有帮助的。硅基阵列波导光栅典型的制作工艺是火焰水解法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与反应离子刻蚀工艺相结合。这种制作工艺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它也存在工艺复杂、刻蚀设备昂贵、重复性不好和器件中心波长不准、波导双折射等问题。而紫外光致折变效应已广泛地应用在平面光波导器件制作和改善传统RIE法制作的AWG器件性能上。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采用紫外写入技术在SiO2平面波导上直接写入AWG器件的制作工艺,设计了工艺流程、提出了基本参数,讨论了一些可能的优化措施。首次自行设计制作了用于KrF紫外曝光的镀金属Cr的石英振幅掩模板,利用该掩模板在SiO2波导上成功地写入了平面波导光栅(1460mJ/cm2/pulse,6Hz,10min),且摸索了掩模板的阈值能量密度为1530mJ/cm2/pulse。紫外写入技术制作AWG,比传统的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作的AWG具有更多的优点,即制作周期短、成本低、重复性好; 器件也将具有插入损耗低、无偏振依赖性、低串话、中心波长精确等性能优势。本论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提出将锗硅玻璃材料对紫外光的光致折变效应应用于制作光通信系统<WP=143>中的AWG光波导器件,即紫外写入技术制作AWG。由于传统的AWG刻蚀方法难度较大,我们利用激光光子能量大的特点,将紫外光直接写入引入AWG制作技术中以代替传统的刻蚀技术,作光子加工,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2)在国内首次采用FHD在单晶Si上制备了SiO2和Ge掺杂SiO2膜,经高温致密化处理后,获得了光滑透明的玻璃态厚膜,膜
邹淑玲,黄秋艳,王玉芝,苑凯华,黄正[8](2018)在《血管靶向激光的特征和应用》文中提出血管靶向激光以血管中的血红蛋白为靶分子,经由激光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光热效应,破坏和封闭受照射的血管组织,以达到特定的治疗目的。选择性光热解作用是血管靶向激光的基本原理。本文围绕国内外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血管靶向激光器,介绍和讨论其工作特征和治疗参数。并对密切相关的非激光光源和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的光源作简要介绍。
陈辉[9](2012)在《激光焊接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激光焊接是利用激光束聚焦后所获得的能量高,方向性好的光束照射在工件所需的焊接部位,使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融化金属进行焊接的一种工艺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CO2,YAG等激光器的诞生,材料加工的领域被大大扩大,激光焊接就是激光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与传统的焊接方式相比较,激光焊接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融化的面积大,焊接效率高,可以采用自动化生产,焊接技术比较均匀,晶粒很小,通过激光焊接焊出的焊缝美观、干净。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焊接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特点及应用前景,论述了光纤激光器的构成,并对激光焊接薄钢板进行了实验。实验研究了窄带2.26瓦连续波掺镱掺杂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纳入布拉格编造单模光敏纤维实验,信噪比60分贝,斜率效率为64%。在进行激光焊接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影响实验的几个因素,并通过实验研究找到了提高焊接成功率的具体做法。通过comsol软件建模分析了焊点的温度分布情况,得出激光焊接薄钢板的温度场的二位、三维分布。分析了济南锅炉激光现有的焊接工艺并展望了下一步的改进思路。最后展望了激光焊接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邹淑玲[10](2018)在《不同光源对海姆泊芬光动力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基于光化学和光物理的三个主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光、光敏剂和氧,是利用适当波长的光来激活感光药物,从而引起局部细胞死亡或组织坏死。由于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选择性好、局部治疗、疗效快等优点。国产光敏剂海姆泊芬(Hemoporfin,HMME)属于二代光敏剂,具有比第一代光敏剂结构更稳定、毒副作用更小等特点。对于不同的疾病,临床上会使用不同的光源,但尚无不同光源的对比研究。文章先从对HMME的光学性质分析,分析其特征吸收峰波长;然后对临床常用的几种光源的光动力作用进行了分析。所用光源包括:532nm和630 nm半导体激光,520-530 nm和620-630 nm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560-1200 nm和640-1200 nm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测量了光源的光谱及光斑均匀性。通过对比光源光谱和吸收光谱以及光源中心波长的消光系数,理论上预测这六种光源的光动力效率。接着做了各个光源对HMME的光漂白实验,比较六种光源的光动力效应。最后,还采用人皮肤癌细胞检测了不同光源对HMME光动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试的六种光源与HMME联合使用均能产生光动力作用。就细胞杀伤作用而言,532 nm绿色光源的光动力效率较高。
二、50瓦连续波电离氩激光器的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瓦连续波电离氩激光器的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2)优化双色激光场中原子发射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 |
1.3 高次谐波 |
1.3.1 高次谐波的产生机制 |
1.3.2 高次谐波实验研究进展 |
1.3.3 高次谐波研究意义 |
1.3.4 高次谐波产生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次谐波的理论模型 |
2.1 经典三步模型 |
2.2 强场近似理论 |
2.3 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 |
2.4 激光脉冲及高次谐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优化双色场中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理论研究 |
3.1 引言 |
3.2 理论方法-遗传算法 |
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研究论文 |
致谢 |
(5)弹道靶中超高速目标及等离子体尾迹RCS反演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磁散射测量的理论基础 |
2.1 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
2.2 远场条件 |
2.3 散射中心模型 |
2.4 等离子体尾迹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散射信号的噪声抑制 |
3.1 小波变换理论 |
3.1.1 Fourier变换与小波变换 |
3.1.2 连续小波变换(Continous Wavelet Transform,CWT) |
3.1.3 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 |
3.2 小波阈值降噪方法(WS方法) |
3.3 时域降噪方法 |
3.4 降噪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弹道靶中超高速目标RCS的反演 |
4.1 近场测量方法概述 |
4.2 基于ISAR的弹头RCS反演方法 |
4.2.1 时域相关法 |
4.2.2 基于时域相关法得到目标图像 |
4.2.3 聚焦成像方法 |
4.3 基于NFFFT的弹头RCS反演方法 |
4.3.1 NFFFT方法 |
4.3.2 NFFFT方法在弹道靶场景中的应用 |
4.4 弹头RCS反演结果 |
4.4.1 定标法 |
4.4.2 反演结果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等离子体尾迹RCS的反演 |
5.1 尾迹的速度分布 |
5.2 聚焦函数法反演尾迹的RCS |
5.3 反演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甲基的光解动力学和氧分子S-R(0,0)带的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光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
2.1 光解的种类 |
2.2 为什么要研究光解动力学? |
2.3 光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2.4 研究光解动力学的几种实验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
3.1 真空系统 |
3.2 激光系统 |
3.3 氢原子光解产物的里德堡标记和探测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4.1 母体分子CH_3自由基的产生和布居 |
4.2 氢原子的时间飞渡谱和由此转化得到的光解产物的平动能谱 |
4.3 光解产物CH_2自由基的电子态和振转分布 |
4.4 讨论 |
4.4.1 CH_3自由基在212.5nm附近的吸收谱 |
4.4.2 CH_2(a~1A_1)产物的振动和转动激发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16)~O_2分子的Schumann-Runge跃迁(0,0)带的高分辨的光腔衰荡光谱和激光诱导荧光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装置 |
5.3 实验数据、结果和讨论 |
5.3.1 氧分子Schumann-Runge跃迁的基础知识 |
5.3.2 吸收光谱的光谱分析 |
5.3.3 压力效应 |
5.3.4 氧分子O_2(B~3Σ_u~-, v = 0) 精细结构分辨的预解离速率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7)紫外写入技术制备Si基SiO2阵列波导光栅器件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 言 |
1.1 波分复用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
1.1.1 波分复用技术的概念 |
1.1.2 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历程 |
1.1.3 波分复用技术的主要特点 |
1.1.4 波分复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 波分复用器件 |
1.2.1 光栅型WDM器件 |
1.2.2 介质薄膜滤波器型WDM器件 |
1.2.3 熔锥型WDM器件 |
1.2.4 集成光波导型WDM器件 |
1.2.5 各种WDM器件的性能比较 |
1.3 平面光波导技术 |
1.3.1 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 |
1.3.2 铌酸锂镀钛光波导 |
1.3.3 InGaAsP/InP光波导 |
1.3.4 SOI光波导 |
1.3.5 聚合物光波导 |
1.3.6 有机无机混合光波导 |
1.4 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件简介 |
1.4.1 AWG器件发展概述 |
1.4.2 AWG器件制作技术 |
1.4.3 AWG器件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列阵波导光栅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
2.1 硅基二氧化硅矩形波导的理论计算 |
2.1.1 平板波导理论 |
2.1.2 矩形波导理论 |
2.1.3 单模矩形波导的设计 |
2.1.4 小结 |
2.2 阵列波导光栅基本理论 |
2.2.1 阵列波导光栅的结构 |
2.2.2 阵列波导光栅的工作原理 |
2.3 阵列波导光栅器件性能优化 |
2.3.1 波长响应平坦型AWG |
2.3.2 温度误差补偿型AWG |
2.3.3 相位误差补偿型AWG |
2.3.4 偏振无关型AWG |
2.3.5 低损耗型AWG |
2.3.6 均匀损耗周期频率(ULCF)型AWG |
2.4 阵列波导光栅的应用 |
2.4.1 复用解复用器 |
2.4.2 波长路由器 |
2.4.3 光插分复用器(OADM ) |
2.4.4 光交叉连接器(OXC) |
2.4.5 多波长光源 |
2.4.6 光波长选择开关(OWCS) |
2.4.7 基于AWG的集成器件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火焰水解法制备硅基二氧化硅波导材料 |
3.1 硅基二氧化硅材料制备方法 |
3.1.1 热氧化法 |
3.1.2 溶胶-凝胶法(Sol-gel) |
3.1.3 物理汽相沉积法(PVD) |
3.1.4 化学汽相沉积法(CVD) |
3.1.5 氧化多孔硅法 |
3.1.6 火焰水解沉积法(FHD) |
3.2 火焰水解法制备二氧化硅材料 |
3.2.1 FHD的原理、系统及实验过程 |
3.2.2 H2、O2及SiCl4流量对实验的影响 |
3.2.3 SiO2膜的组分及结构分析 |
3.2.4 SiO2膜的形貌分析 |
3.2.5 SiO2膜的光学性质分析 |
3.2.6 小结 |
3.3 火焰水解法制备锗掺杂二氧化硅材料 |
3.3.1 GeCl4流量与Ge掺杂量的关系 |
3.3.2 Ge掺杂量与材料折射率的关系 |
3.3.3 Ge掺杂SiO2膜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3.3.4 Ge掺杂SiO2膜的光学性质分析 |
3.3.5 小结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锗硅材料的紫外光致折变研究 |
4.1 锗硅光纤的紫外光敏特性 |
4.1.1 锗硅光纤的光致折变效应 |
4.1.2 锗硅光纤的光谱吸收特性 |
4.1.3 锗硅光纤的光致折变因素 |
4.1.4 锗硅光纤的光致折变机理 |
4.1.5 锗硅光纤的增敏方法 |
4.2 锗硅薄膜的紫外光敏特性 |
4.2.1 锗硅薄膜的光致折变效应 |
4.2.2 锗硅薄膜光致折变效应的应用 |
4.3 锗硅薄膜的紫外光致折变的实验研究 |
4.3.1 锗硅薄膜的紫外光诱导实验 |
4.3.2 FHD与CVD制备的锗硅薄膜光敏性研究 |
4.3.3 紫外曝光时间与折变量的关系 |
4.3.4 紫外曝光时间对结构的影响 |
4.3.5 紫外光致折变与厚度的关系 |
4.3.6 锗硅薄膜的紫外吸收特性 |
4.3.7 小结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紫外写入阵列波导光栅技术基础研究 |
5.1 紫外写入技术制作平面光波导器件的研究进展 |
5.1.1 紫外写入在波导光栅制作上的应用 |
5.1.2 紫外写入在沟道波导制作上的应用 |
5.2 紫外光致折变效应在改善AWG器件性能上的应用 |
5.3 紫外写入阵列波导光栅技术 |
5.3.1 紫外写入AWG的制作工艺 |
5.3.2 紫外写入AWG的工艺参数设计 |
5.3.3 紫外写入AWG器件参数优化 |
5.4 紫外写入平面波导光栅的实验研究 |
5.4.1 紫外曝光掩模板的选择与制作 |
5.4.2 紫外写入制备平面波导光栅 |
5.4.3 小结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发表的文章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8)血管靶向激光的特征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靶向激光技术与应用 |
1.1 氩激光 |
1.2 氪激光 |
1.3 铜蒸汽激光 |
1.4 二氧化碳激光 |
1.5 染料激光 |
1.6 Nd:YAG激光 |
1.7 KTP激光 |
1.8 Alexandrite激光 |
1.9 半导体激光 |
2 其它血管靶向相关光源和技术 |
2.1 强脉冲光 |
2.2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 |
3 总结与展望 |
(9)激光焊接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激光焊接的起源 |
1.2 激光焊接的原理 |
1.3 激光焊接的技术优势 |
1.4 激光焊接技术的意义及应用 |
2 激光焊接工艺技术原理及应用 |
2.1 激光的基本原理 |
2.2 激光器的种类及特性 |
2.2.1 气体激光器 |
2.2.2 固体激光器 |
2.2.3 半导体激光器 |
2.3 焊接的种类 |
2.3.1 手工焊 |
2.3.2 电弧焊 |
2.3.3 氩弧焊 |
2.4 激光焊接技术原理 |
2.4.1 激光焊接的功率密度 |
2.4.2 激光焊接的离焦量 |
2.4.3 激光焊接的脉冲波形 |
2.4.4 激光焊接的速度及辅助吹风 |
3 光纤激光焊接 |
3.1 光纤激光器 |
3.1.1 光纤激光器的发展 |
3.1.2 光纤激光器的分类 |
3.1.3 光纤激光器基本原理 |
3.1.4 CO_2激光器与光纤激光器的对比 |
3.1.5 掺Yb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
3.2 光纤激光焊接 |
3.2.1 光纤激光焊接重要参数 |
3.2.2 光纤激光焊接机 |
3.2.3 光纤激光焊接机的主要特点 |
3.3 光纤激光焊接的发展前景 |
3.4 结论 |
4 薄钢板激光焊接实验 |
4.1 数值模拟的热源模型分析 |
4.2 实验准备 |
4.3 实验装置及条件 |
4.4 焊接结果与数据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5 对济南锅炉集团激光焊接引进的展望 |
5.1 锅炉简介 |
5.2 当前济南锅炉集团所使用的焊接方法 |
5.2.1 膜式壁 |
5.2.2 汽包 |
5.2.3 集箱 |
5.2.4 蛇形管 |
5.3 当前济南锅炉集团使用焊接方法的不足与危害 |
5.3.1 烟尘 |
5.3.2 有毒气体 |
5.3.3 弧光辐射 |
5.3.4 噪声 |
5.3.5 放射性物质 |
5.4 引进激光焊接的优势 |
5.5 展望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不同光源对海姆泊芬光动力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选题意义和选题背景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和光源概况 |
1.1 引言 |
1.2 光敏剂的选择与发展 |
1.3 光源的选择与发展 |
1.3.1 激光 |
1.3.2 发光二极管(LED) |
1.3.3 强脉冲光(IPL) |
1.4 小结 |
第二章 光敏剂HMME的光学特性分析 |
2.1 光敏剂HMME的吸收光谱分析 |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 光敏剂HMME的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强度测量 |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光源的分析 |
3.1 几种光源的光谱特性检测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3.2 光斑均匀性检测 |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四章 光与HMME相互作用的分析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光源光谱与HMME吸收光谱的对比 |
4.3.2 光源中心波长的消光系数测量 |
第五章 HMME在不同光源下的光漂白动力学 |
5.1 实验材料和光源参数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光源的HMME-PDT对A431细胞杀伤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对象 |
6.1.2 实验材料 |
6.1.3 实验仪器 |
6.1.4 光源 |
6.2 实验方法 |
6.2.1 MTT配制 |
6.2.2 HMME溶液配制 |
6.3 实验步骤 |
6.3.1 细胞的制备 |
6.3.2 A431细胞内HMME荧光含量的测量 |
6.3.3 半导体激光和LED的PDT处理和分组 |
6.3.4 IPL的PDT处理和分组 |
6.3.5 MTT检测细胞活性 |
6.3.6 统计和作图方法 |
6.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6.4.1 不同孵育浓度与孵育时间对A431细胞吸收HMME的影响 |
6.4.2 不同光源对HMME-PDT对A431细胞抑制生长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50瓦连续波电离氩激光器的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原子能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告2018年 第36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8(22)
- [2]优化双色激光场中原子发射高次谐波转化效率的研究[D]. 董小敏. 西北师范大学, 2016(06)
- [3]激光光谱学[J]. 任孝宽.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8(08)
- [4]硅基集成光波导放大器的最新研究进展[J]. 陈子萍,舒浩文,王兴军.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12)
- [5]弹道靶中超高速目标及等离子体尾迹RCS反演技术研究[D]. 蒋碧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12)
- [6]甲基的光解动力学和氧分子S-R(0,0)带的光谱研究[D]. 吴国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8)
- [7]紫外写入技术制备Si基SiO2阵列波导光栅器件基础研究[D]. 张乐天. 吉林大学, 2004(02)
- [8]血管靶向激光的特征和应用[J]. 邹淑玲,黄秋艳,王玉芝,苑凯华,黄正. 激光生物学报, 2018(05)
- [9]激光焊接关键技术的研究[D]. 陈辉. 山东大学, 2012(05)
- [10]不同光源对海姆泊芬光动力作用的研究[D]. 邹淑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