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米~3球形贮罐的焊接(论文文献综述)
刘喜轲[1](2019)在《1000立方米LNG储罐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天然气由于具有优质、清洁以及高效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化天然气也为天然气的运输和储存提供了方便。本论文针对国内中型LNG储罐进行了系统研究,包含了对LNG储罐的尺寸及其流程设计研究,并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储罐安全规范等对储罐大小、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计算和规划进行LNG储罐的消防和自动化操控优化,达到操作使用方便、制造工艺简单的目标。文中以一个容量为1000m3的LNG储罐为研究对象,对储罐罐顶结构、罐底和管壁进行研究和计算,罐的顶部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呈现椭球状,这样的结构能抵抗比较大的压力和压强,在遇到外力冲击或是摩擦冲击时,能及时把这种外抗击及时分散掉,这样就可以避免这种冲击对液化状态下的天然气产生较大的影响,有效地保证了液态天然气的安全储存。本文中研究的1000m3中型储罐尽量遵循有关国家标准及部颁标准;确保使用安全。
林鹏程[2](2018)在《球形储罐残余应力全二维面探X射线检测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球形储罐是石化装置中重要的大型压力容器,介质大多是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化工原料或产品,发生泄漏,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影响。裂纹是球形储罐常见的缺陷,一旦裂纹扩展,就会发生物料泄漏甚至促使球形储罐发生爆炸事故,严重危害企业的生产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应力是裂纹形成的根本原因,球形储罐都是在制造厂将球壳板压制好,再到现场进行组对焊接完成安装,因此都具有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准确掌握球形储罐残余应力分布的特点,研究如何降低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从而确保球形储罐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X射线衍射法测定残余应力是目前无损检测法中精度高、可实现工业现场检验的技术,传统使用的sin2ψ法,仪器较大,需要多次曝光进行测试才能拟合出应力值,现场检验较难操作。本文采用日本Pulstec公司2016年最新研制的μ-X360s型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该设备采用基于全二维面探的技术,单次曝光即可通过cosα法计算出残余应力,设备轻便,操作简捷,检测精度高,效率比sin2ψ法提高至少80%。该检测方法尚没有国家标准,也无现场应用的工艺要求,这是该方法首次在球形储罐上进行应用。本文主要以大亚湾石化区某石化企业一台在用的2000m3丙烯球形储罐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残余应力的各种检测技术和检测原理。确定应力测试被检面的最佳处理方法、检验的工艺参数设置,与传统方法进行比对试验,验证新方法的可靠性。结合球罐定期检验,介绍定期检验的无损检测技术,选取部分裂纹部位及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焊缝进行应力测试,掌握球罐应力分布的特点,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模拟球罐安装环境采用不同焊接参数制作Q370R的焊接试板,进行应力测试,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对试板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热处理后测量相应位置的应力,研究热处理的效果。通过研究,了解球形储罐应力分布特点,为定期检验中重点检验部位的确定提供依据;焊接试板的测试及热处理前后的数据对比,明确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去应力退火的效果,从而指导监检人员在球形储罐安装过程中需要对那些过程进行重点管控。
张洋[3](2017)在《基础不均匀沉降下球罐地震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球形储罐与其他压力容器相比有很多优点,如占地面积小、受力情况好、承压能力高,现场安装,运输方便。在其进行正常的工作运行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而且大部分球形储罐在出现这类问题时,常常伴有球形储罐的支柱出现倾斜,还会在支柱上产生一个附加的应力,若附加应力值较大,则可能使支柱超过其最大的容许应力,有可能会产生球形储罐结构失稳,从而使球罐产生破坏。因此研究球形储罐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以1000m3储罐为例,通过使用SPH方法与等效质量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讨论了流固耦合作用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对基础不均沉降下的球罐模型分别在液压试验工况与地震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具体的内容如下:1.介绍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阐述了SPH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拉格朗日型的Navier-Stokes方程的SPH方法表示。2.通过使用SPH方法建立Antoci等人设计的试件有限元模型,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证明SPH方法的可靠性与合理性。3.使用SPH方法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的球形储罐的有限元模型,并用加速度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球形储罐模型的顶点位移、柱底部剪力、柱底支反力和拉杆应力与以等效质量法建立的球形储罐模型的计算结果在数值上要小许多,同时随着时间衰减的也更加剧烈,证明了流固耦合作用对球形储罐的地震反应有明显的影响。4.分别建立考虑单根支柱下沉、整体向一个方向倾斜、中间下沉以及两侧下沉这个四种基础沉降方式下,储液量为89%的1000m3球形储罐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柱处在水压试验状态下应力分布情况。5.采用SPH方法分别建立容积为400m3、650m3、1000m3球罐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球罐容积对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6.通过SPH方法与等效质量法分别建立了容积为1000m3储液89%的球形储罐有限元模型,对球罐支柱在四种基础不均匀沉降情况下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且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对球罐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张向东,胡学武[4](2016)在《球形储煤仓在发电厂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对斗轮机干煤棚矩形煤场、筒仓、圆形煤场等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储煤场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介绍了球形煤仓的结构、施工步骤、特点和球形煤仓储煤量的计算方法。介绍了球形煤仓通风、料位检测、温度探测器、烟雾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防爆门、制氮系统、消防、照明、给排水、维修平台等安健环保障设施的设置标准。
林红[5](2016)在《MTG工艺危险后果模型改进和泡沫消防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甲醇制汽油(MTG)工艺由于具有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环保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固有的危险特性又限制了MTG的发展。本文以MTG工艺和装置的泄漏、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性为研究对象,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模拟过程中,从理论上改进了泄漏、液池、蒸发和扩散模型;喷射火模型;蒸气云爆炸冲击波超压和热辐射模型;储罐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模型;池火灾模型;BLEVE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碎片冲击模型。通过模拟,改进后的模型对评估事故后果和指导消防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事故后果伤害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空气泡沫消防的缺陷,提出在大型储罐和厂区运用氮气鼓泡泡沫工艺。初步设计氮气泡沫灭火系统和氮气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对MTG全厂的消防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包括空分制氮;氮在管内的流动;MTG氮气鼓泡泡沫灭火系统;LPG球罐氮气泡沫喷雾灭火装置;全厂消防冷却水系统。进行全厂的泡沫消防系统、消防冷却水系统详细设计和水力计算,以及事故排水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设计通过消防设计可知,氮气鼓泡泡沫灭火系统和氮气鼓泡喷雾灭火系统在大型储罐上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安全保障性。对于整个厂区,利用空分制氮可满足消防灭火时的氮气需要。文章设计了消防的不同组合形式,为厂区的消防提供了多种设计选择,可同时保障经济性和使用安全性。
何常青[6](2015)在《航天xx吨氢氧发动机试验系统低温燃料贮箱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温供应系统是整个低温试验系统的动力之源,大容积的低温贮箱在供应系统里起核心作用,其中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研究解决并实现工程应用。研究设计能保安全、保品质地为发动机提供燃料的大容积低温贮箱对航天发动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氢氧火箭发动机低温燃料贮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我国在此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航天发动机试验低温推进剂供应系统以及低温贮箱的绝热、支撑结构、安全泄放和制造等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论文以一台80m3的液氢贮箱为例详细论述了贮箱的设计方案。根据工况参数,按照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确定了结构尺寸,绝热形式,管路流程,安全附件等,对内容器和外壳进行强度校正,以确保贮罐使用安全,性能可靠,结构优化。接着,论文对贮箱进行了有限元应力分析。分析了内容器下封头、内支腿和地脚螺栓等在空载、满罐操作状态等五种工况下的受力状态,指出了最大应力所在位置,并给出了提高安全性的方案。最后,论文从热损失、绝热层厚度及表面温度三方面对绝热设计进行了阐述,详细给出了80m3液氢贮箱的封头、圆柱体、加注管、放气管、增压管及内容器支腿的漏热量,得出了液氢日蒸发率为0.76%的结论。论文有着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成果能够在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及探月、登月计划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及检验。此外,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论文成果会在国民经济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罗文进,段长海,马广强[7](2014)在《球形储罐的安全质量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球形储罐是一种钢制容器设备。在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工中主要用于贮存和运输液态或气态物料。操作温度一般为-5050℃,操作压力一般在3MPa以下[1]。球罐与圆筒容器(即一般贮罐)相比,在相同直径和压力下,壳壁厚度仅为圆筒容器的一半,钢材用量省,且占地较小,基础工程简单。球罐作为大容量、承压的球形储存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部门,它可以用来作为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氨、液氮及其他介质的储存容器,也可作为压缩气体(空气、氧气、氮气、氢气、城市煤气)的储罐。由于球形储罐操作压力相对较高、介质危险系数较大,同时担负着生产介质缓冲的重要作用,所以其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本钢燃气厂氢气、氮气球形储罐为例,就全国各冶金、化工企业球形储罐经常出现的各类缺陷,及缺陷的预防和处理、定期检验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在用球形储罐的安全性。
夏金兵[8](2012)在《液态烃球罐区的风险分析及缓解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液态烃球罐一旦发生液态烃泄漏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为了吸取兰州石化“2010.1.7”爆炸火灾事故的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因而对储运二部液态烃球罐区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紧迫的。本文采用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分析了液态烃罐区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编制了检查表,从法定检测、设备材质选择、工艺设计、仪表自控、电气、消防、总图及平面布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液态烃罐进行了全面检查分析。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进行定量评价,定量地对液态烃罐区及所贮存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应用ALOHA模型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模拟了液态烃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影响区域和严重程度。此外,虽然球罐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属低概率事件,但影响范围较广,后果是灾难性的,故本文对液态烃罐区进行了多米诺效应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储运二部液态烃球罐区存在的隐患或不足,提出风险缓解的对策措施,从而提高液态烃罐区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推行HSE观察,一方面创造了全员关注安全、平等沟通、相互提醒的氛围;另一通过观察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及时整改,减少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降低了事故率。
初卫波[9](2009)在《浅谈丙烯的存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化学品生产、使用量大,丙烯贮罐存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丙烯三种贮罐存储方式的介绍,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张英乔[10](2009)在《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强韧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建造大型原油储罐用高强度钢板一直依赖国外进口,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原油储罐用钢必须国产化。为提高施工效率,原油储罐在建造过程中要求采用大热输入的气电立焊,但焊后热影响区尤其是粗晶热影响区的韧性会急剧下降,如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钢板国产化的关键。Nb作为重要的合金元素可提高钢板力学性能,尤其是抗拉强度,但Nb对焊后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影响却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既保证强度又不显着降低韧性的前提下,经受大热输入焊接的原油储罐用高强钢板中是否添加Nb及添加量的多少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在实验室冶炼并轧制了3炉Nb含量不同(0% Nb、0.015% Nb、0.026% Nb)的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经调质处理后,钢基体组织均为回火贝氏体+少量铁素体,添加Nb使室温组织细化,抗拉强度均大于610MPa,-40℃低温冲击韧性良好。针对上述3种成分钢,采用热模拟的方法,制定了粗晶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CCT图;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分析(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从不同尺度分析了经不同热输入及不同峰值温度焊后模拟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Nb对粗晶热影响区组织转变的影响机制,全面分析了Nb含量、热输入、峰值温度、冲击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M-A (Martensite-Austenite)组元对粗晶区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对粗晶区析出颗粒相形态、尺寸、分布做了深入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结果:对不含Nb与含0.026%Nb钢的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表明,在冷却速度1°C/s125°C/s范围内,随冷却速度增加,转变开始温度Ts降低,且0.026%Nb钢的Ts全部低于不含Nb钢,表明添加0.026%Nb将相变开始推向更低的温度。两者粗晶区相变动力学曲线均呈“S”形,曲线数据与J-M-A方程拟合良好。对不同热输入时原油储罐用高强钢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表明,在热输入30100kJ/cm范围内,随Nb含量的增加,冲击吸收功逐渐降低。其中,小热输入(3040kJ/cm)时,降低幅度不大,此时Nb促使形成了韧性优良的低碳马氏体;大热输入(60100kJ/cm)时,添加0.026%Nb则严重恶化冲击韧性,韧性恶化的机理归结为:相对于贝氏体相变界面运动,固溶Nb对铁素体相变界面运动起了相对较大的拖曳作用,耗散较多的自由能,抑制了铁素体相变,同时促进韧性较差的粒状贝氏体形成。实际大热输入(100kJ/cm)气电立焊时,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总宽度7.58mm左右,但添加0.026%Nb相比不加Nb可使粗晶区宽度增加约1.5mm。距熔合线01mm为冲击韧性严重下降区,且Nb的添加量越多,韧性降低越严重。距熔合线56mm处出现明显软化现象,随Nb含量的增加,软化得到改善。对四种原油储罐用高强钢大热输入(100kJ/cm)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M-A组元与冲击韧性的研究表明,冲击韧性与M-A组元面积百分数呈反比关系,且块状M-A组元对韧性的损害大于条状M-A组元,随块状M-A组元出现几率的增加,韧性呈下降趋势。并对M-A组元面积百分数、块状组元出现几率与冲击韧性的相关性作了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有效,显着性良好。对不同热输入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析出颗粒相的研究表明,不含Nb钢基体中存在有矩形TiN颗粒及相当一部分椭圆或长条形状的VC、M3C、M23C6型碳化物,焊后粗晶区非矩形颗粒相消失,随热输入增加,TiN颗粒粗化,粗化过程排除原有TiN颗粒的等温长大,而仅与颗粒相的溶解、再沉淀有关。添加0.026%Nb钢基体颗粒相为椭球形或近似立方体的核上附着有帽状突出物的(Ti, Nb)(C, N)颗粒,平均颗粒半径由未添加Nb时的7.9nm增加至9.32nm,随焊接热输入增加,颗粒相逐渐变为立方形,接近TiN的形状,且颗粒粗化,这与Ostwald熟化过程有关,是由于TiC、NbC、NbN的固溶及小颗粒溶解、并重新沉淀析出而导致的。针对热模拟所用焊接热循环过程的特殊性,分别考虑升温、等温及降温三个阶段,提出了计算粗晶区不同热输入后颗粒相尺寸新的预测公式,对不同热输入颗粒相尺寸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二、2000米~3球形贮罐的焊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米~3球形贮罐的焊接(论文提纲范文)
(1)1000立方米LNG储罐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国内外LNG产业发展现状 |
1.1.1 国外LNG产业发展及市场概况 |
1.1.2 国内LNG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
1.1.3 国内外LNG储罐发展状况 |
1.1.4 天然气运输技术现状 |
1.2 LNG储罐焊接技术发展概况 |
1.3 LNG储罐设计规范发展概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LNG储罐总体结构 |
2.1 LNG储罐材料选择 |
2.1.1 LNG低温储罐的特殊要求 |
2.1.2 LNG储罐内罐设计所用材料 |
2.2 储罐的选择 |
2.3 LNG储罐几何尺寸 |
2.4 主要构件结构及尺寸确定 |
2.4.1 壁板厚度计算 |
2.4.2 罐壁焊接附加要求 |
2.4.3 中间加强圈的间隔 |
2.4.4 LNG低温储罐的特殊要求 |
2.4.5 内罐罐底边缘板厚度与宽度确定 |
2.4.6 罐底中幅板排板与连接 |
2.4.7 储罐罐顶 |
2.5 强度校核 |
2.6 阀门布置 |
2.7 气体压力试验 |
2.8 负压试验 |
2.9 罐内充水试验 |
2.10 消防系统设计 |
2.11 LNG储罐BOG工艺设计研究 |
2.11.1 BOG产生量来源 |
2.11.2 BOG处理工艺 |
2.12 本章小结 |
3 全容式LNG储罐内部保冷研究 |
3.1 LNG储罐保冷层选材及性能 |
3.2 LNG内罐漏热量计算 |
3.2.1 储罐内部罐顶漏热量计算 |
3.2.2 储罐内部罐底漏热量计算 |
3.2.3 储罐内部罐壁漏热量计算 |
3.2.4 储罐内部总漏热量及保冷性能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4 LNG储罐施工工艺设计 |
4.1 基础施工 |
4.2 罐壁预应力施工 |
4.3 罐顶施工 |
4.4 外罐内衬板(罐)施工 |
4.4.1 施工前准备及技术交底 |
4.4.2 下部衬板的施工 |
4.4.3 中间衬板的施工 |
4.4.4 上部衬板的施工 |
4.4.5 组焊 |
4.4.6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4.5 内罐施工 |
4.6 罐底施工 |
4.7 保冷施工 |
4.8 LNG储罐工程概预算及经济性分析 |
4.8.1 LNG储罐工程概预算 |
4.8.2 直接费 |
4.8.3 措施费 |
4.8.4 间接费(规费) |
4.8.5 计划利润 |
4.8.6 有关其他费用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球形储罐残余应力全二维面探X射线检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机械法 |
1.2.2 磁测法 |
1.2.3 光测法 |
1.2.4 超声波法 |
1.2.5 纳米压痕法 |
1.2.6 衍射法 |
1.2.7 各种检测方法比较 |
1.3 基于全二维探测器技术的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 |
1.4 球形储罐残余应力测试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残余应力检测工艺 |
2.1 低碳钢工件的表面处理 |
2.1.1 打磨方式的选择 |
2.1.2 电解抛光仪及电解液的选择 |
2.1.3 电解抛光电流的选择 |
2.1.4 电解抛光的时间 |
2.2 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的操作 |
2.3 μ-X360s型测试仪测量的可靠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球形储罐定期检验及应力测量 |
3.1 球形储罐的基本情况 |
3.2 球形储罐定期检验 |
3.2.1 磁粉检测 |
3.2.2 渗透检测 |
3.2.3 射线检测 |
3.2.4 超声波检测 |
3.3 球形储罐定期检验结果 |
3.4 球形储罐残余应力测量 |
3.4.1 缺陷位置的残余应力测量 |
3.4.2 球形储罐的残余应力测量 |
3.5 缺陷的消除与修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球罐焊接试板的制作与检测 |
4.1 焊接试板的制作 |
4.1.1 试板组对 |
4.1.2 试板的焊接工艺 |
4.1.3 试板的焊接过程 |
4.2 焊接试板的检验 |
4.2.1 磁粉检测 |
4.2.2 硬度、应力、金相检验 |
4.2.3 残余应力测试及数据分析 |
4.3 焊接试板的热处理 |
4.4 热处理后的应力测量与分析 |
4.4.1 残余应力测量 |
4.4.2 测量数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础不均匀沉降下球罐地震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球形储罐国内外抗震研究现状 |
1.3 储罐基础不均匀沉降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及其研究现状 |
1.4.1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介绍 |
1.4.2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球形储罐有限元模型及模态验证 |
2.1 引言 |
2.2 球形储罐有限元模型 |
2.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2.2.2 球形储罐基本几何参数 |
2.2.3 建立球罐有限元模型 |
2.3 球罐模态分析与可靠性验证 |
2.3.1 球罐模型模态分析 |
2.3.2 球罐自振周期计算 |
2.3.3 自振周期对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础不均匀沉降下球罐静力分析 |
3.1 引言 |
3.2 不均匀沉降方式 |
3.3 水压试验工况下支柱应力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流固耦合作用对球罐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
4.1 引言 |
4.2 SPH方法简介 |
4.3 SPH方法的基本原理 |
4.3.1 函数的积分形式 |
4.3.2 函数的粒子形式 |
4.3.3 拉格朗日型的Navier-Stokes方程的SPH方法表示 |
4.4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分析技术算例验证 |
4.4.1 实验模型建立 |
4.4.2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
4.5 流固耦合作用下球罐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
4.5.1 球形储罐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 |
4.5.2 地震波的选取 |
4.5.3 顶点位移时程分析 |
4.5.4 支柱竖向反力时程分析 |
4.5.5 支柱底部剪力时程分析 |
4.5.6 拉杆应力时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础不均匀沉降下球罐地震反应分析 |
5.1 引言 |
5.2 四种不同沉降形式下地震反应分析 |
5.3 不同地震波对球罐不均匀沉降下地震反应的影响 |
5.4 球罐容积对球罐不均匀沉降下地震反应的影响 |
5.5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4)球形储煤仓在发电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球形煤仓的结构 |
2 球形煤仓的进、出料系统 |
2.1 拢性振动床卸料 |
2.2 底部多螺旋输送机卸料 |
2.3 桥式螺旋卸料 |
2.4 叶轮给煤机卸料 |
3 球形煤仓的施工步骤 |
4 球形煤仓的特点 |
5 球形煤仓储煤量的计算方法 |
5.1 计算方法 |
(1)计算确定h1 |
(2)计算煤堆的体积V |
(3)计算煤堆的重量m |
5.2 按某电厂方案图进行计算 |
6 球形煤仓的安健环保障设施 |
6.1 球形煤仓的通风 |
6.2 球形煤仓料位监测 |
6.2.1 射频导钠高料位监测系统 |
6.2.2 超声波连续料位 |
6.3 温度探测器 |
6.3.1 煤堆底部及侧壁温度监测 |
6.3.2 煤堆内部温度监测 |
6.3.3 球仓顶部钢缆安装 |
(1)正应力校核 |
(2)剪力校核 |
(3)挤压校核 |
6.4 烟雾探测器 |
6.5 可燃气体监测装置 |
6.6 防爆门 |
6.7 消防工程(煤的惰化保护) |
6.7.1 设计标准 |
6.7.2 设计依据 |
6.7.3 设计原则 |
(1)球仓上部未储煤空间 |
(2)煤层之间 |
6.8 制氮系统 |
6.8.1 制氮装置 |
6.8.2 充气系统 |
(1)充气压力和流量调节系统 |
(2)底部充气组件 |
6.8.3 运行模式 |
6.8.4 装置布置 |
6.8.5 系统布置 |
(1)计算所需参数 |
(2)计算不利情况下充氮时间 |
6.9 给排水工程 |
6.10 照明工程 |
6.11 维修及检修平台 |
7 结束语 |
(5)MTG工艺危险后果模型改进和泡沫消防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MTG工艺的背景 |
1.1.1 发展MTG工艺优势 |
1.1.2 MTG原料和产品的危险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MTG工艺和生产 |
1.3.2 泄漏和扩散模型研究 |
1.3.3 火灾爆炸模型研究 |
1.3.4 消防设计研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创新点 |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MTG固定床工艺和危险性分析 |
2.1 选取固定床MTG方案的原因 |
2.2 固定床甲醇制汽油理论 |
2.2.1 甲醇制汽油反应机理 |
2.2.2 粗甲醇 |
2.2.3 催化剂 |
2.2.4 要求甲醇完全转化 |
2.2.5 生成均四甲苯和重汽油加工 |
2.3 总图布置 |
2.4 工艺流程 |
2.4.1 反应部分 |
2.4.2 催化剂再生系统 |
2.4.3 粗分离部分 |
2.4.4 精馏部分 |
2.4.5 重制汽油处理 |
2.4.6 供水、供电和能耗 |
2.5 工艺装置和工艺指标 |
2.5.1 反应过程装置和工艺指标 |
2.5.2 分离过程装置和工艺指标 |
2.5.3 产品规模 |
2.6 储存区设计 |
2.6.1 4×10000m~3甲醇储存区 |
2.6.2 4×1000m~3 LPG储存区 |
2.6.3 4×5000m~3汽油储存区 |
2.7 原料和产品危险性 |
2.7.1 甲醇 |
2.7.2 二甲醚 |
2.7.3 LPG |
2.7.4 汽油 |
2.7.5 均四甲苯 |
2.8 容器和管道危险性 |
第三章 事故后果模型集的建立 |
3.1 泄漏和扩散模型的建立 |
3.1.1 液体和压缩气体泄漏扩散平均半球形模型 |
3.1.2 建立液体和压缩气体连续泄漏的三种梯度半球形扩散模型 |
3.2 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的建立和改进 |
3.2.1 喷射火模型的改进 |
3.2.2 蒸气云爆炸UVCE冲击波超压模型的改进 |
3.2.3 储罐爆炸模型的改进 |
3.2.4 池火灾模型的改进 |
3.2.5 BLEVE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的改进 |
第四章 工程实例计算 |
4.1 泄漏扩散模型模拟 |
4.1.1 甲醇储罐和管道泄漏扩散模拟 |
4.1.2 LPG泄漏扩散模拟 |
4.1.3 汽油储罐泄漏扩散模拟 |
4.1.4 小结 |
4.2 喷射火模型模拟 |
4.2.1 甲醇管道两相泄漏后喷射火模拟 |
4.2.2 LPG气相泄漏后的喷射火 |
4.2.3 小结 |
4.3 蒸气云爆炸模型模拟 |
4.3.1 甲醇蒸气云爆炸 |
4.3.2 LPG蒸气云爆炸 |
4.3.3 汽油蒸气云爆炸 |
4.3.4 小结 |
4.4 储罐爆炸模拟 |
4.4.1 甲醇储罐爆炸模拟 |
4.4.2 LPG储罐爆炸模拟 |
4.4.3 汽油储罐爆炸模拟 |
4.4.4 小结 |
4.5 池火灾模型模拟 |
4.5.1 甲醇池火灾 |
4.5.2 LPG池火灾 |
4.5.3 汽油池火灾 |
4.5.4 小结 |
4.6 沸腾液体蒸气云爆炸模拟 |
4.6.1 甲醇BLEVE |
4.6.2 LPG的BLEVE |
4.6.3 汽油的BLEVE |
4.6.4 小结 |
4.7 储罐爆炸碎片抛射模拟 |
4.7.1 甲醇储罐碎片抛射模拟 |
4.7.2 LPG球罐碎片抛射模拟 |
4.7.3 汽油储罐碎片抛射模拟 |
4.7.4 小结 |
4.8 对策 |
4.8.1 泄漏事故的对策 |
4.8.2 火灾爆炸事故的对策 |
第五章 消防设施设计和分析 |
5.1 消防分析和设计思路 |
5.2 储罐基本设计 |
5.2.1 储罐区通用设计 |
5.2.2 甲醇储罐设计 |
5.2.3 汽油储罐设计 |
5.2.4 LPG储罐设计 |
5.3 氮气鼓泡灭火泡沫的可能性 |
5.3.1 空气泡沫灭火剂和灭火系统 |
5.3.2 氮气鼓泡原理 |
5.3.3 氮气泡沫消防应用现状 |
5.3.4 氮气泡沫灭火系统初设 |
5.3.5 氮气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初设 |
5.4 MTG氮气泡沫消防的方案设计 |
5.4.1 空分制氮 |
5.4.2 MTG氮气鼓泡泡沫灭火系统的方案设计 |
5.4.3 LPG球罐区氮气泡沫喷云灭火装置 |
5.5 MTG消防冷却水系统的组方案设计 |
5.6 泡沫消防系统详细设计和水力计算 |
5.6.1 计算思路 |
5.6.2 计算准则 |
5.6.3 甲醇和汽油储罐低倍数固定式泡沫消防 |
5.6.4 甲醇和汽油储罐中倍数固定式泡沫消防 |
5.6.5 甲醇和汽油储罐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泡沫消防 |
5.6.6 LPG储罐泡沫喷雾和干粉泡沫炮 |
5.6.7 MTG生产装置区氮气泡沫消防 |
5.7 消防冷却水系统详细设计和水力计算 |
5.7.1 消防冷却水水力计算思路 |
5.7.2 消防冷却总体设计 |
5.7.3 汽油和甲醇储罐消防冷却水 |
5.7.4 LPG球罐消防冷却水 |
5.7.5 MTG生产装置区消防冷却水 |
5.8 事故排水系统 |
5.9 消防报警系统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航天xx吨氢氧发动机试验系统低温燃料贮箱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氢氧发动机试验低温燃料储箱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航天推进剂供应系统低温燃料贮箱技术分析 |
2.1 航天发动机试验低温推进剂供应系统 |
2.2 低温贮箱的绝热技术 |
2.3 低温贮箱的支撑结构技术 |
2.4 低温贮箱的安全泄放技术 |
2.5 低温贮罐的制造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氢贮箱设计方案 |
3.1 参数要求 |
3.1.1 设计基本参数 |
3.1.2 材料选取 |
3.1.3 工艺管口 |
3.1.4 主要技术要求 |
3.2 结构方案设计 |
3.2.1 容器的综合分类 |
3.2.2 真空绝热的方式设计 |
3.2.3 内外罐体的连接机构选择 |
3.2.4 内部部件的设计及布置 |
3.2.5 贮箱的设计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氢贮箱结构强度校核 |
4.1 内容器的强度计算及校核 |
4.1.1 符号 |
4.1.2 圆筒计算 |
4.1.2.1 按内压计算 |
4.1.2.2 外压校核 |
4.1.3 封头计算 |
4.1.3.1 受内压椭圆形封头计算 |
4.1.3.2 外压校核 |
4.1.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2 外容器计算 |
4.2.1 圆筒外压计算 |
4.2.2 封头的计算 |
4.3 开孔补强 |
4.3.1 内容器开孔补强 |
4.3.2 内容器各开孔的补强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3 外容器开孔补强 |
4.4 法兰的设计及计算 |
4.4.1 凸缘法兰设计及计算 |
4.4.2 法兰盖的设计及计算 |
4.4.3 异型法兰的设计计算 |
4.5 热应力计算 |
4.5.1 直接用-253℃液氢直接预冷时的热应力计算 |
4.5.2 直接用-80℃氢气预冷时的热应力计算 |
4.6 安全泄放量、安全阀内径的设计及计算 |
4.6.1 安全泄放量的计算 |
4.6.2 安全阀内径的计算 |
4.7 增压集气管及防涡导流锥设计计算 |
4.7.1 增压集气管 |
4.7.2 防涡导流锥 |
4.8 风载和地震载荷的计算 |
4.8.1 质量载荷计算 |
4.8.2 自振周期的计算 |
4.8.3 地震载荷及地震弯矩计算 |
4.8.4 风载荷和风弯矩计算 |
4.8.5 最大弯矩计算 |
4.8.6 圆筒应力校核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贮箱有限元分析 |
5.1 计算条件和部位 |
5.1.1 计算条件 |
5.1.2 计算部位 |
5.2 模型处理 |
5.2.1 工况说明 |
5.2.2 材料参数及载荷参数 |
5.2.3 密度调整 |
5.2.4 地脚约束 |
5.3 关键计算 |
5.3.1 水平地震加速度计算 |
5.3.2 计算结果说明 |
5.4 有限元模型 |
5.4.1 有限元模型图 |
5.4.2 计算结果图 |
5.4.3 结论及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低温绝热设计及计算 |
6.1 绝热体的热损失计算 |
6.2 绝热层厚度的计算 |
6.3 表面温度计算 |
6.4 80m~3液氢贮箱绝热层的传导传热计算 |
6.4.1 封头部份传热计算 |
6.4.2 圆柱部分传热计算 |
6.4.3 加注管的漏热 |
6.4.4 放气管的漏热 |
6.4.5 增压管漏热 |
6.4.6 内容器支腿漏热 |
6.4.7 蒸发率的计算 |
6.5 漏放气的吸附设计及计算 |
6.5.1 内外筒体漏气速率对真空的影响 |
6.5.2 夹层材料的放气速率 |
6.5.3 5A分子筛装填量计算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球形储罐的安全质量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球形储罐常见缺陷 |
1.1球壳板材料的缺陷 |
1.2 球罐球壳板在组对、焊接时产生的缺陷 |
1.3 球罐使用时球壳板、焊缝处发生的氢鼓泡、裂纹等现象 |
2 缺陷的预防与处理 |
2.1 缺陷预防 |
2.1.1 减少氢的来源 |
2.1.2 选用适当的焊前预热及焊后后热温度 |
2.1.3 焊接过程中避免工艺缺陷的产生及合理采用层间温度与线能量 |
2.1.4 避免强力组装及减小错边和棱角度 |
2.1.5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
2.1.6 避免应力腐蚀措施 |
2.2 缺陷处理 |
2.2.1 缺陷的去除及坡口加工 |
2.2.2 焊接及焊缝表面尺寸、外观要求 |
2.2.3 无损检测 |
2.2.4 压力试验 |
3 定期检验 |
3.1 定期检验的意义 |
3.2 无损检测3.2.1 射线检测 |
3.2.2 超声波检测 |
3.2.3 磁粉检测 |
3.2.4 渗透检测 |
3.2.5 声发射检测 |
4 小结 |
(8)液态烃球罐区的风险分析及缓解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典型液态烃事故案例分析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液态烃球罐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2.2 国内外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2.3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概述及选择 |
2.4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概述及选择 |
第3章 储运二部液态烃罐区概况 |
3.1 储运二部液态烃罐区基本情况 |
3.2 区域位置及总平面布置 |
3.3 工艺流程 |
3.4 球罐结构简介 |
第4章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4.1 技术路线 |
4.2 DOW火灾爆炸指数法 |
4.3 ALOHA定量评价法 |
4.4 多米诺风险分析方法 |
第5章 危险因素的辨识 |
5.1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依据 |
5.2 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5.3 生产储运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5.4 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 |
5.5 工艺危险性分析 |
第6章 液态烃罐区系统安全评价 |
6.1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分析 |
6.2 ALOHA定量评价法 |
6.3 多米诺效应分析 |
第7章 风险缓解措施及保障机制 |
7.1 设计存在的隐患及整改措施 |
7.2 管理上的缺陷分析和建议 |
7.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7.4 运行保证机制—推行HSE观察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浅谈丙烯的存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丙烯储存 |
1.1 常温压力储存 |
1.2 低温常压储存 |
1.3 低温压力储存 |
2 贮罐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
2.1 常温压力贮罐的设计压力 |
2.2 设计温度 |
3 贮罐允许充装率、允许充装密度和允许充装重量 |
3.1 贮罐允许充装率 |
3.2 贮罐允许充装密度 |
3.3 贮罐允许充装重量 |
4 结束语 |
(10)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强韧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原油储罐用高强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
1.3.1 大热输入焊后粗晶热影响区韧性下降 |
1.3.2 大热输入焊后热影响区软化 |
1.4 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因素 |
1.4.1 晶粒尺寸的影响 |
1.4.2 显微组织的影响 |
1.4.3 合金元素的影响 |
1.5 M-A 组元对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的影响 |
1.5.1 M-A 组元的形成 |
1.5.2 M-A 组元对韧性的影响 |
1.6 热影响区微合金碳氮化物的溶解与粗化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组织及性能特征 |
2.1 引言 |
2.2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成分设计思想 |
2.3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热模拟试验研究 |
2.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2.3.2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静态 CCT 曲线的分析 |
2.3.3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动态 CCT 曲线的分析 |
2.3.4 静态 CCT 与动态 CCT 曲线的比较 |
2.4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生产工艺及显微组织 |
2.4.1 轧制及热处理工艺 |
2.4.2 显微组织特征 |
2.5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性能特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粗晶热影响区组织相变动力学 |
3.1 引言 |
3.2 相变动力学理论综述 |
3.2.1 等温相变动力学 |
3.2.2 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相变动力学 |
3.3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焊接粗晶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 |
3.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3.2 粗晶热影响区冷却过程中的膨胀及相变行为 |
3.3.3 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
3.3.4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的 CGHAZ-CCT 曲线 |
3.4 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动力学分析 |
3.5 Nb 对粗晶热影响区相变动力学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1 热模拟试验 |
4.2.2 气电立焊试验 |
4.2.3 金相组织观察 |
4.3 热输入对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性能的影响 |
4.3.1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特征 |
4.3.2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断口形貌分析 |
4.3.3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硬度特征 |
4.4 热输入对模拟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 |
4.4.1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金相组织特征 |
4.4.2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 TEM 组织分析 |
4.4.3 不同热输入时模拟粗晶热影响区晶粒长大行为 |
4.5 讨论 |
4.5.1 大热输入(100~60kJ/cm)焊接时 Nb 的影响机制 |
4.5.2 小热输入(40~30kJ/cm)焊接时 Nb 的影响机制 |
4.6 峰值温度对大热输入(100kJ/cm) 模拟热影响区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
4.7 实际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不同部位的性能 |
4.8 实际大热输入焊接热影响区不同部位微观组织 |
4.9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M-A 组元与大热输入焊接CGHAZ 韧性的关系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3 大热输入焊接粗晶热影响区微观组织与性能 |
5.4 M-A 组元对粗晶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影响 |
5.4.1 M-A 组元面积百分数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5.4.2 M-A 组元的形态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5.4.3 M-A 组元与粗晶区冲击韧性的相关性分析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粗晶热影响区第二相析出行为特征分析 |
6.1 引言 |
6.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6.3 颗粒相的溶解行为 |
6.4 1(0%Nb)钢颗粒相析出 |
6.4.1 基体金属 |
6.4.2 不同热输入时粗晶热影响区的颗粒粗化行为 |
6.5 3 (0.026%Nb) 钢颗粒相析出 |
6.5.1 基体金属 |
6.5.2 不同热输入时粗晶热影响区的颗粒粗化行为 |
6.6 焊接热循环过程中的颗粒粗化模拟 |
6.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本研究创新点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2000米~3球形贮罐的焊接(论文参考文献)
- [1]1000立方米LNG储罐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D]. 刘喜轲.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2]球形储罐残余应力全二维面探X射线检测的应用研究[D]. 林鹏程.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基础不均匀沉降下球罐地震反应分析[D]. 张洋.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4]球形储煤仓在发电厂的应用[J]. 张向东,胡学武. 机械, 2016(07)
- [5]MTG工艺危险后果模型改进和泡沫消防适应性研究[D]. 林红.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6]航天xx吨氢氧发动机试验系统低温燃料贮箱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何常青.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4)
- [7]球形储罐的安全质量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J]. 罗文进,段长海,马广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06)
- [8]液态烃球罐区的风险分析及缓解对策[D]. 夏金兵. 华东理工大学, 2012(10)
- [9]浅谈丙烯的存储设计[J]. 初卫波.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07)
- [10]原油储罐用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强韧化机理研究[D]. 张英乔.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