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庆[1](2021)在《基于设计的机器人教育对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安琦[2](2021)在《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芹[3](2021)在《美国社会公正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研究》文中认为

靳雅洁[4](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到来,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各方的基本需求,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课程也随之进行改革。STEAM教育是组织形式的课程改革,STEAM教育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STEAM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这使得STEAM教育与各学科的融合逐渐成为主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开设的必修科目。越来越多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入了图形化编程的课程,小学编程知识所涵盖的计算思维和编程思想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教育维度,因此着重于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学相关内容的研究尤为重要。研究发现STEAM教育理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将STEAM教育理念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结合,尝试跨学科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STEAM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程等内容进行了解、分析与研究,深入了解STEAM教育理念的概念,思考并研究如何将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编程教学中。再根据教育学相关教育理论,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运用访谈法向实践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现状,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对其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课堂,更直观的了解教学情况。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深入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流程。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尝试跨学科知识教学,通过实践完成STEAM教育理念与m Block编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在实践结束后,向研究对象发放后测问卷,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向实践地教师进行访谈,客观的了解本次实践的效果。根据后测结果与教学实践经验,完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流程,总结教学实施建议,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本研究的结论是:提供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案例;通过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设计和实践,完善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 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的流程;总结并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朱柏通[5](2021)在《STEM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基础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中将“实践创新”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核心。为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能力,专家学者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并积极探索STEM理念下新型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设计创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STEM理念强调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同时,STEM教育具备的跨学科性、协作性、设计性等核心特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经过证实,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教育“在创造中学习”的核心思想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STEM教育理念,将创客教育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单元教学设计中,意图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本研究主要围绕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STEM教育模式和创客教育,设计贴近小学生现实生活的单元课程,并将所设计的单元课程在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下进行实施。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思维发散,对所要设计的作品—智能口罩,提出创意设想,包括外形创意、功能创意等;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编写程序、实物搭建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设计和制作作品的思维、能力变化过程,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课程结束以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单元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结论。最后对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本研究为STEM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提供了参考,也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补充。

曹湘柔[6](2021)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因此,本研究为探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状调查,初步构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策略,接着通过在G校进行行动研究后不断修订,提出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为教师相应的实践提供依据。首先,本研究主要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项目学习的内涵、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对项目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新课标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修订已有研究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从创新认知、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四个维度调查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并采用访谈法了解该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认为的学生所处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在信息技术教学多采用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且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处于一般水平,需要提高和改进。再次,根据相关研究和前文的调查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策略初探,在项目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选择适于整合并可开展项目学习的课程内容,接着需要确定项目主题和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创设合适的项目情境,设计多形式的评价方式,明确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和准备充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分组分工,向学生提供知识基础,并及时督促学习进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项目评价阶段,包括成果交流与评价。接着,为了验证初步探析的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并修改完善,使用初步探析得到的培养策略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主题分别为《物理计算器》、《创意游戏1》、《创意游戏2》的项目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对培养策略进行完善。最后,通过SPSS分析学生个人总分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的数据,并且结合以调查培养策略实施效果为目的的学生访谈进行评价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设备的使用率对学习效率有直接关联;提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或工具的经验,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利用Xmind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利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合理改进项目学习活动流程,提高学生探究效率;增设改进环节,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利用信息设备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培养良好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在应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后,可以发现,该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吕雪晴[7](2021)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高中生物学项目学习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当今社会高阶思维能力已成为学习者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笔者发现项目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制作项目作品、最终对项目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因此,本研究从理论层面探究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项目学习教学流程,并在实践层面验证该教学流程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在理论研究中,笔者通过对高阶思维能力和项目学习相关文献的梳理,依据布鲁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划分以及刘景福和钟志贤提出的项目学习实施步骤,设计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项目学习教学流程图;在此基础上,从高中生物学课程类型的角度出发,分析出适合进行项目学习的课型,每种课型下设计一个典型的案例;试图用实例展示在不同课型下如何运用项目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期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在实践研究中,笔者选取H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A、B两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实践研究,对比了A、B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前后高阶思维能力下的区分、组织、归属、核查、评判、生成、计划和创作8个能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项目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生物学教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效果,并且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高的效果更显着,说明本研究建构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项目学习教学流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蒋萍[8](2021)在《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世界各国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多维度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推进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应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在教材中图文的理解、在美术教材中寓含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素养并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是必须在后天经过较多努力之后才能养成的,所以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情实际情况,坚持抓早抓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组织美术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之后,发现教师存在着教育发展观偏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低下以及教学评价没有尊重学生个体等问题,经过研究之后,建议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从“识读图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判判断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要从多维度给予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力求为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的指导意义。任何实践的进步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在我国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中,虽然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和较多的先进理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力争通过广泛学习,学习借鉴成熟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也希望通过东安县某小学的教学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践指导性,为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此课题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课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明确创新点。尤其是通过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确保论文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论述章节。主要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进行论述。尤其是针对研究内容就小学美术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以及依据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强化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增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性。第三部是论文研究的核心章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经过数据信息分析以及搜集信息资料整理,认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三是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四是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五是教学评价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以及评价的多维性没有体现出来等方面。第四部分提出美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开放教学法以及本土化教学法。四是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使用教学工具能力方面。五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尊重学生个性,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以及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王枭[9](2021)在《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文中提出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是现代教学研究首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知道了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路径,那么就可以知道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什么。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现代中国教学研究的起点,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近代中国教学观念以中国传统教学观念为起点,中西方文化碰撞为其提供了驱动力、近代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诉求为提供了发展要求,在驱动力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中国属性的近代教学观念,即教学做合一观念。本论文采用观念史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研究。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源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等内容。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教学思想、观念史研究等相关文献,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论文的研究问题和论文的写作方向。其次,从观念史的含义、理论要义、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发展、方法论的意蕴等方面来探析观念史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观念史研究为教学思想史带来多个研究启示,如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等。再次,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是指中国传统教学观念阶段。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的梳理发现,此文化场域具有稳定和秩序性、直觉和顿悟性、关系性等特征。在此文化场域下,中国形成两种类型的教学观念,一是混沌一体教学观念,二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的上具有关系性、教学内容上具有稳定性、教学方式上具有体悟性等特征。另外,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改变的动力来源于文化场域、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等。随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横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经历了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近代中国教学观念重塑等四个阶段形成的。纵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是从文化改造、到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再到教育改革的路径中形成的。之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内涵的梳理,可知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三种含义,第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第二做是教、学的基础,第三教学做合一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关系论、主体性等特征。从学理的角度看,近代中国教学做合一观念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最后,中国近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历程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三是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黄茜[10](2021)在《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文中提出智慧课堂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的聚焦课堂、聚焦教学、聚焦师生的智能教学新形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智慧课堂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学校教育提出挑战,同时对智慧课堂的研究提出现实发展的需要。运用智慧课堂开展线上教学,能有效解决居家隔离期间学习问题,保障“停课不停学”。我国多地区智慧教育相配套软硬件设施早已配置齐全,广泛普及智慧教育,打造智慧课堂需要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从智慧教育的最小组成单位“智慧课堂”着手,认识智慧课堂,理解智慧课堂,研究智慧课堂,让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助力学生的智慧生成。首先,运用文献法对智慧课堂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理解智慧课堂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将智慧课堂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从教学设计的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和反思系统厘清了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框架。其次,为了给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设计,选取了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分别从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了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设计了教学时间分配、师生互动方式、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学目标达成四个课堂观察量表,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实录。通过分析量表数据发现,智慧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对整个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进行深刻反思发现,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定要融合好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发现学生需求、引导自主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启发有效思考,让智慧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大的魅力,让数学学习更具逻辑性、科学性、体验感和成就感。

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
    (六)国内外研究综述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
        2.STEAM教育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STEAM教育
        2.mBlock编程
        3.教学设计
    (二)理论基础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杜威“做中学”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过程
        2.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过程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存在差异性,应做到因材施教
        2.教材比较老旧,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3.师生教学方式需改善
        4.STEAM教育理念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充满挑战
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
    (一)mBlock编程课程分析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2.mBlock编程软件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原则
        1.跨学科原则
        2.情境性原则
        3.协作性原则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流程
        1.准备分析阶段
        2.教学设计阶段
        3.教学实施阶段
        4.教学评价阶段
五、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行动研究概述
        1.行动研究实践环境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2.行动研究的开展形式与情况
    (二)行动研究方案
    (三)第一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四)第二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五)第三轮行动研究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六)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1.三轮行动研究观察数据统计情况
        2.行动研究总结
六、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1.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过程
        3.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教师访谈分析
        1.调查过程
        2.调查结果与分析
七、研究总结、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提供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的案例
        2.形成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mBlock编程教学设计流程
        3.提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二)研究反思
    (三)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学习情况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观察记录表
附录四 学生作品评分表
附录五 项目式课程评价表
附录六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七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5)STEM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STEM教育研究现状
        1.4.2 STEM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1.4.3 STEM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
    1.5 研究问题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和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TEM
        2.1.2 创客教育
        2.1.3 开源硬件
        2.1.4 单元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做中学”理论
        2.2.3 建构主义
第3章 STEM理念下单元教学设计
    3.1 单元教学设计分析
        3.1.1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3.1.2 教学内容分析
        3.1.3 教学策略分析
        3.1.4 学习者分析
    3.2 单元教学设计
        3.2.1 主题—思维发散
        3.2.2 设计—草图描绘
        3.2.3 程序—驱动原理
        3.2.4 工程—实物搭建
        3.2.5 检验—完善测试
第4章 STEM理念下单元教学实践
    4.1 实践对象
    4.2 实践过程
    4.3 教学实施
        4.3.1 主题—思维发散
        4.3.2 设计—草图绘制
        4.3.3 程序—驱动原理
        4.3.4 工程—实物搭建
        4.3.5 检验—完善调试
第5章 STEM理念下单元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5.1 创新能力数据分析
        5.1.1 总分数据分析
        5.1.2 冒险性维度数据分析
        5.1.3 好奇性维度数据分析
        5.1.4 想象力维度数据分析
        5.1.5 挑战性维度数据分析
    5.2 STEM理念下单元课程满意度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建议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建议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课程满意度问卷
致谢

(6)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要求
        (二)教学要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项目学习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内涵及综述
        (三)综合述评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与思路
    五、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2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调查分析
        (一)问卷的设计说明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三)问卷正式发放
        (四)问卷数据分析
    二、教师访谈分析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访谈内容分析
    三、小结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仍需提升
        (二)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第3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设计
    一、创新认知策略
        (一)创设项目情境
        (二)设计和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创新学习策略
        (一)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明确项目活动流程并督促进程
    三、创新思维策略
    四、创新技能策略
第4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过程
    一、行动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三、行动研究过程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四)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第5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与总结
    一、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发放情况
        (四)问卷数据分析
    二、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访谈内容分析
    三、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总结
        (一)创新认知策略
        (二)创新学习策略
        (三)创新思维策略
        (四)创新技能策略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一、研究总结
        (一)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及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
        (二)设计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
        (三)修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二、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过程记录表
    附录4 作品评价表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7)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高中生物学项目学习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高阶思维能力
        (二)项目学习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第三章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框架的确定
    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框架中具体内容的设计
        (一)选定项目
        (二)制定计划
        (三)活动探究
        (四)作品制作
        (五)成果交流
        (六)活动评价
    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流程图
第四章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案例设计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材内容的选择
        (一)建模课
        (二)实验课
        (三)常规课
    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案例设计
        (一)建模课课例——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二)实验课课例——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三)常规课课例——细胞的增殖
第五章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项目学习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的设计
        (一)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的设计
        (二)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三)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情境题评价框架的形成
        (四)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情境题评价标准的确定
    四、实践数据分析
        (一)前测数据分析
        (二)前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三)实验结论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项目学习评价表
    附录2 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
    附录3 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情境题的评价标准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小学美术教学
        3.美术核心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三)小学美术教育和美术核心素养的联系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内容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二、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一)调查与实施
        1.问卷的设计
        2.问卷的实施
        3.问卷的统计
    (二)访谈过程
        1.访谈提纲设计
        2.访谈实施情况
    (三)成因与不足
        1.教学理念方面
        2.教学内容方面
        3.教学方法方面
        4.教学能力方面
        5.教学评价方面
三、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1.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
        2.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4.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1.创建情景式教学形式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3.注重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3.使用教学工具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评价要充满情感
        2.评价要形式多样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案例
    1.案例一: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动漫亮相》教学设计案例
    2.案例二: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草丛中》教学设计案例
    3.案例三: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石头说话》教学设计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9)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研究涉及的内容
        (二)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研究视角
        (三)观念史研究现状
        (四)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观念史研究及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观念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一)观念史研究的背景
        (二)观念史研究的流派
    二、观念史的含义及理论要点
        (一)观念史的含义
        (二)观念史的理论要点
        (三)观念史研究特征
    三、观念史研究的方法论意蕴
        (一)建构性研究范式
        (二)历史语境的研究方法
        (三)大众话语为研究对象
    四、观念史研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
        (二)注重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而非普世研究
        (三)注重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
第三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
        (一)稳定和秩序性特征
        (二)直觉和顿悟性特征
        (三)关系性特征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类型
        (一)混沌一体的教学观念
        (二)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教学目的具有关系性特征
        (二)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特征
        (三)教学方式具有体悟性特征
第四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动力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文化场域
        (一)转型中的社会文化冲突
        (二)碰撞中的中西文明
        (三)冲突中的人才选拔标准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
        (一)人才价值取向的矛盾
        (二)教学观念发展方向的矛盾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
        (一)传统教学观念与欧洲大陆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二)传统教学观念与英美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第五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
        (一)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
        (二)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
        (三)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
        (四)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重塑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路径
        (一)文化改造的路径
        (二)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的路径
        (三)教育改革的路径
第六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
        (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
        (二)做是教、学的基础
        (三)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关系论特征
        (二)主体性特征
第七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的启示
    一、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
        (一)坚持直觉、顿悟文化自信,传承体悟教学方式
        (二)坚持关系论文化思想自信,注重教学理论中个体间的关系
    二、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
        (一)全面深入研究异域文化,避免文化嫁接
        (二)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异域文化,避免全盘西化
    三、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一)基于时代发展,建构本土教学理念
        (二)基于时代需求,建构本土教学活动
结论
参考?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智慧课堂的研究
        (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课堂
        (二) 智慧教育
        (三) 智慧课堂
        (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二、理论依据
        (一) 联通主义
        (二) 混合式学习
    三、基于“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框架
        (一) 分析系统
        (二) 设计系统
        (三) 反思系统
第二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一、学情调查与分析
        (一) 学情调查设计
        (二) 学情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学内容考察与分析
        (一)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课程标准分析
        (二)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内容分析
        (三) 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第三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 凸显探究过程,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二) 注重操作体验,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三) 提倡合作交流,增强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二) 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三) 运用结构深入探究
        (四) 刨根问底发现本质
        (五) 回顾反思灵活运用
    四、教学评价设计
        (一) 教学评价的内容
        (二) 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实施与反思
    一、小学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实施课堂实录
    二、小学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实施的分析
        (一) 课堂观察
        (二) 后测分析
        (三) 教学效果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 基于智慧课堂发现学生需求
        (二) 基于智慧课堂引导自主学习
        (三) 基于智慧课堂掌握科学方法
        (四) 基于智慧课堂启发有效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前测卷
    附录二: 智慧课堂观察量
    附录三: 小学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后测卷
致谢

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设计的机器人教育对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影响研究[D]. 宋晓庆.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创客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安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美国社会公正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 刘芹.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mBlock编程教学为例[D]. 靳雅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STEM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 朱柏通.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曹湘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高中生物学项目学习实践研究[D]. 吕雪晴.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D]. 蒋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9]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D]. 王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为例[D]. 黄茜. 扬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