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脂丸对实验家兔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脂蛋白谱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群[1](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脾虚血脂异常患者HDL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脾虚膏脂转输障碍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机制,探讨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在2018年8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门诊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招募并筛选脾虚血脂异常患者50例为试验组,予以香砂六君子汤观察4周。同时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用药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中医证候量化记分,同时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载脂蛋白AⅠ(Apo-A1)、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LCAT)、磷脂转运蛋白(PLTP)、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NOD样受体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从一般资料显示,脾虚血脂异常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2.血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脾虚血脂异常组TC、TG、LDL-C水平显着增高,HDL-C显着降低;与脾虚血脂异常组相比较,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P<0.05)。3.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显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2周后积分为(9.9±1.2),治疗4周后积分为(6.07±1.3),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15.8±1.9),(P>0.05),并且治疗后27名为显效,22名为有效。4.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脾虚血脂异常组SAA、PLTP、CETP、NLRP3、IL-1β、TNF-α水平显着增高,Apo-A1、LCAT显着降低;与脾虚血脂异常组相比较,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SAA、PLTP、CETP、NLRP3、IL-1β、TNF-α水平显着降低,Apo-A1、LCAT显着升高,(P<0.05)。结论:1.脾虚血脂异常患者HDL功能失调导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2.香砂六君子汤可纠正HDL失功能状态,降低脾虚血脂异常患者血清炎症反应,调控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因子进而改善血脂水平。
张立[2](2019)在《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巴马小型猪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从miR-33及其共转录宿主基因SREBP-1c、SREBP-2以及下游通路ABCA1、ABCG1、NPC1等角度,以健脾祛痰化瘀立法,分别探讨具有健脾、健脾祛痰、祛痰化瘀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的中药复方对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阐释健脾祛痰化瘀法调控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实验动物选择SPF级广西巴马小型猪,伦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动物实验管理条例(No.55,2001)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适应性饲养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5只,造模43只,采用冲刺跑步训练联合高脂单笼饲养联合球囊拉伤法造模脾虚痰浊证动物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巴马小型猪分成6组:模型对照组(n=7)、健脾组(n=7)、健脾祛痰组(n=7)、祛痰化瘀组(n=7)、健脾祛痰化瘀组(n=7),除模型对照组外,均应用相对应治法的中药复方进行干预,健脾组加入健脾方,健脾祛痰组加入健脾祛痰方,祛痰化瘀组加入祛痰化瘀方,健脾祛痰化瘀组加入健脾祛痰化瘀方,干预24周。指标检测如下:1、实验第0周、4周、12周、2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C、HDL-C水平;2、HE染色法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3、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miR-33的表达情况;4、RT-PCR检测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SREBP-1c mRNA、SREBP-2 mRNA、ABCA1 mRNA、ABCG1mRNA、NPC1 mRNA的表达情况;5、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SREBP-1c、SREBP-2、ABCA1、ABCG1、NPC1蛋白表达情况。6、本实验所有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模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变化:在实验第0周、4周、12周以及第24周,巴马小型猪血清TC、TG以及L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实验第0周以及第4周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第12周,HDL-C水平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24周,HDL-C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2.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干预4周后,健脾祛痰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2周后,健脾祛痰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24周后,各治疗组间进行比较: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干预4周后,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2周后,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24周后,各治疗组间进行比较: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TG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变化:与模型相比较,实验第4周,健脾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第12周,健脾组、健脾祛痰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24周,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和健脾祛痰化瘀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中,干预24周后,健脾祛痰组巴马小型猪血清LDL-C水平与健脾祛痰化瘀组及祛痰化瘀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健脾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中药复方干预后,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后,在4周,12周以及24周,各治疗组巴马小型猪血清HDL-C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6.HE染色结果,模型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肝细胞含较大脂滴,将细胞核推向一侧,肝细胞肿大变圆,小叶中央区受累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干预2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肝脏细胞内脂滴逐渐减少,肝细胞形态逐渐恢复,其中以健脾祛痰化瘀组肝细胞改变尤为明显。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1c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祛痰化瘀组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祛痰化瘀组未见现在统计学差异。9.肝脏组织miR-33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miR-33表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基因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miR-33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miR-33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1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中药复方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ABCA1基因未见显着性差异,健脾祛痰组ABCA1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祛痰化瘀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A1基因及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1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较前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ABCG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健脾祛痰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ABCG1基因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脾虚痰浊模型对照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应用健脾祛痰化瘀法干预24周后,健脾组,健脾祛痰组,祛痰化瘀组及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间进行比较发现,与健脾组比较,祛痰化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祛痰组NPC1基因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健脾祛痰组NPC1蛋白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与健脾祛痰组比较,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祛痰化瘀组与健脾祛痰化瘀组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1.冲刺跑步训练联合高脂单笼饲养联合球囊拉伤法的方法可成功造模巴马小型猪脾虚痰浊证模型,该模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均升高,肝脏组织miR-33水平升高,SREBP-1c、SREBP-2表达增加,ABCA1、ABCG1、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提示脾虚痰浊证模型存在脂代谢障碍。2.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均可以降低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TC、TG和LDL-C水平,可以改善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肝脏组织细胞形态,但对HDL-C的影响均未见显着性差异。3.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组织SREBP-1c、SREBP-2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ABCA1、ABCG1、NPC1基因及蛋白表达,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及血脂水平,这可能是其调脂的机制之一。4.基于健脾祛痰化瘀法的中药复方可以通过抑制miR-33表达,进而影响其下游通路ABCA1、ABCG1以及NPC1,影响胆固醇代谢。
梁健[3](2019)在《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microRNA-33、ABCA1、ABCG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清脂通脉颗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肝脏中微小核糖核酸33(miR-33)、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并对防治由高脂血症引起的AS药物的最优配比剂量进行深入探讨。材料与方法:1.选取144只SPF级大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44只大鼠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清脂通脉组(均匀设计法分为10组),共计12组。所有实验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各组进行造模,具体方法为注射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给予常规饲料喂养。2.实验进行9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取材,检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利用PCR法检测肝脏中miR-33、ABCA1、ABCG1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BCA1、ABCG1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中的TC、TG、LDL含量明显增高(P<0.01),HDL-C含量显着降低(P<0.05)。清脂通脉颗粒各组可以很好的降低血清中TG含量(P<0.01),在TC的检测中,我们发现组3、7、8、9、12含量显着降低(P<0.05),组5、6、8、11、12的HDL-C含量显着升高(P<0.05),各组检测后还发现,LDL-C含量明显降低分别是第3、7、8、10、12组;剩余各组的TC、TG、LDL-C含量降低不明显,HDL-C含量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清脂通脉颗粒组ABCA1,ABCG1在肝脏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清脂通脉颗粒组ABCA1,ABCG1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3.各组大鼠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清脂通脉颗粒组miR-33在肝脏中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ABCA1,ABCG1在肝脏中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脂通脉颗粒组miR-33在肝脏中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ABCA1在肝脏中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ABCG1在肝脏中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1.通过血脂检测可以得知,组8(最优剂量组1)、组12(最优剂量组2)在调脂效果方面优于其他中药组。2.运用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抑制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miR-33基因表达,并且可以促使ABCA1、ABC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3.胆固醇的逆转运可能是通过运用清脂通脉颗粒抑制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miR-33的基因表达,升高ABCA1、ABC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来完成的。4.清脂通脉颗粒防治AS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组织中miR-33基因的表达,升高ABCA1、ABCG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加速胆固醇向外周组织流出的速度,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李全生[4](2019)在《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构建高脂合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的保护作用。以Nrf2/HO-1通路介导的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为切入点,旨在揭示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的保护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1)将100只大鼠随机分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动物常规饲养,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其他条件相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0ml/kg,益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服中药煎液10ml/kg,灌胃次数为日2次,MIRI造模前连续给药1周。各组大鼠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2小时后,原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快速取出心脏,生理盐水冲洗,冻存于-20℃,后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同时大鼠腹主动脉进行取血,后分离血清备用。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取材剩余的心脏组织冻存于-80℃超低温冰箱中备用。(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TG、TC、HDL-C及LDL-C)。(3)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谱水平(CK、CK-MB、HBDH及LDH)。(4)TTC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5)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6)分析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及T波变化。2.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1)造模及分组同上。(2)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水平。(3)RT-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mRNA表达。(4)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3.益脉颗粒通过Nrf2/HO-1通路影响高脂合并MIRI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1)造模及分组同上。(2)荧光探针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OS的活性。(3)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MDA、SOD、GSH-px的活性。(4)RT-q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HO-1 mRNA的表达。(5)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Bax、Bcl-2、Caspase3、Nrf2及HO-1蛋白的表达。结果:1.血清血脂水平检测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着升高H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2.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检测表明,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清CK、CK-MB、HBDH、LDH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3.HE染色显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只有少量坏死区域,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心肌细胞间质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构清晰,能够显着改善心肌组织MIRI损伤的病理学改变。4.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发现,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P<0.01)。5.心电图结果分析表明,益脉颗粒高剂量可显着回降MIRI大鼠升高的ST段及T波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6.ELISA检测结果显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降低MIRI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7.RT-qPCR法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降低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1)。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降低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9.荧光探针法检测ROS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下调RO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10.ELISA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升高大鼠血清SOD、GSH-px水平,显着降低MD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1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可显着升高大鼠心肌组织Bcl-2水平,显着降低Bax、Caspase3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1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可显着提高大鼠心肌组织Nrf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13.RT-qPCR法检测结果示,益脉颗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提高大鼠心肌组织Nrf2、HO-1mRNA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1.益脉颗粒可以起到改善高脂合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血脂紊乱及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2.益脉颗粒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3.益脉颗粒可以通过调控Nrf2/HO-1通路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史雅红[5](2019)在《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影响着人体机能活动状态。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是血瘀证的两个重要分型,已有一些研究证明,二者存在病理表现、生物学基础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存在相关性。但是,作为凝血系统的中心环节,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对血小板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发现,运用不规律的睡眠剥夺造模法,存在从3周气滞血瘀到6周气虚血瘀的病理转化过程。两种证型均存在体重减轻、毛色枯黄等症状,又在脉搏、舌象、痛觉、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等宏观表征方面存在差异。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在微观上的变化和异同何在,作为血瘀的关键环节,血小板功能和形态是否有变化,两证的血小板功能和形态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是否可以作为“气血交互于脉”中气血与脉相互作用的枢纽,以及作为抗凝药物的常见作用环节,中医药治疗不同类型血瘀证是否可以从血小板方面找到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及物质基础,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探索和讨论。目的及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与差异,同时给予益气活血方和理气活血方作为药物反证,并探究理气活血方与益气活血方对两种血瘀证血小板功能的调节治疗机制。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在微观上研究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血小板的变化,运用理气活血方与益气活血方对不同血瘀证候大鼠模型的血小板功能进行调节,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和机理,从而寻找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血小板功能的差异,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实验佐证,充实其理论基础,为973课题“气血交互于脉”的假说提供一定的实验佐证。方法1.运用自制的水环境小平台盒子,进行不规律不完全的睡眠剥夺的造模方式。每个盒子内放六个小平台,五只大鼠,上盖铁丝网盖。实验时在盒子内注入约3cm高的水,大鼠可以在平台上自由活动,但不能俯卧入睡。保证每周总的剥夺时间达到112个小时,平均每天16个小时,气滞血瘀证的造模时间为3周,气虚血瘀证的造模时间为6周,并分别在第2周和第5周给予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对模型进行反证,同时验证和探讨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的药效及作用机制。2.宏观表征评价: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脉搏、舌象、痛觉、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等宏观指标,验证模型成功及药效。3.基因组学检测:通过microRNA基因组学评价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和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microRNA的变化,寻找与血小板活化相关的靶基因以及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可能的作用靶点。4.血小板功能及形态学研究:AA、ADP、RISTO三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PECAM-1的含量。结果1.宏观表征:(1)脉搏:同期正常组大鼠脉象平缓,不大不小,均匀规律,流利有力。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脉搏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呈现高、陡,不够流利,含有小的起伏,节奏较快等特点。理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脉搏,使脉搏强度明显降低(P<0.01),脉象明显缓和改变。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脉搏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具有低、平,不够流利,节奏较慢等特点。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脉搏,使强度明显升高(P<0.01),脉象呈现搏动更加有力,节奏加快等特点。(2)体重: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与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体重较各自同期正常组均明显减轻(P<0.01)。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对气滞血瘀模型和气滞血瘀模型大鼠体重均无明显改善。(3)舌象:正常组大鼠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气滞血瘀证模型组大鼠舌质红暗,舌面R、G、B值较同期正常组均显着性降低(P<0.01,P<0.05),理气活血方可改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舌象,舌面的R值和G值明显升高(P<0.05)。气虚血瘀证模型组大鼠舌质紫暗,舌面R、G、B值较同期正常组均有显着性降低(P<0.01,P<0.05),益气活血方可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舌象,使舌面的R、G、B值均显着性升高(P<0.01,P<0.05)。(4)痛觉: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的痛觉反应时间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1),理气活血方可明显延长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痛觉反应时间(P<0.01)。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的痛觉反应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益气活血方可明显缩短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痛觉反应时间(P<0.01)。(5)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图: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期体积明显降低(P<0.05),每搏输出量明显降低(P<0.05),心输出量明显降低(P<0.01);理气活血方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各项心功能参数均无明显改善。与同期正常组比较,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舒张期直径明显降低(P<0.05),左室舒张期体积明显降低(P<0.05),每搏输出量明显降低(P<0.05),心输出量明显降低(P<0.05);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心功能,可使心率明显升高(P<0.05),左室舒张期直径、舒张期体积、每搏输出量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1)。(6)血液流变学: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在低切、中切、高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理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在低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P<0.05)和中切和高切条件下血液粘度(P<0.01)。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在低切、中切、高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益气活血方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使中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P<0.05),高切条件下的血液粘度明显降低(P<0.01)。2.microRNA基因组学研究:(1)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与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较各自同期正常组均有多条microRNA表达差异,表明其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受相关的基因调控。(2)2条miRNA在两个模型组中均表达差异:rno-miR-344a-5p和rno-miR-762。其中rno-miR-344a-5p与CD63、P选择素、Gp1b和GpV的表达密切相关。(3)理气活血方与益气活血方发挥治疗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药效的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microRNA有关。3.血小板功能及形态学研究:(1)血小板聚集实验:由AA、ADP、RISTO三种诱导剂诱导的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平均聚集率(AAR)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理气活血方可明显降低由AA诱导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AAR(P<0.05),可明显降低由ADP诱导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MAR和AAR(P<0.05,P<0.01)可明显降低由RISTO诱导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MAR和AAR(P<0.01,P<0.05)。在气虚血瘀证血小板聚集实验中,与同期正常组比较,由AA诱导的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AAR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ISTO诱导的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平均聚集率(AAR)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可见由AA诱导血小板AAR明显降低(P<0.05),由RISTO诱导的血小板MAR和AAR明显降低(P<0.01,P<0.05)。(2)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CD63表达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理气活血方可明显降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CD63的表达率(P<0.01)。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P<0.05)。益气活血方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P<0.01,P<0.05)。(3)血小板扫描电镜观察:正常组血小板散在,不聚团,活化较少或较轻。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活化较正常组明显,扩张型血小板增多,伪足伸出明显,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血小板有聚团现象,存在细胞间膜融合现象。理气活血方可明显抑制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的活化,可见血小板的聚集现象明显改善,细胞膜较为平整圆滑,伪足伸出减少。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团现象较正常组明显增多,有微血栓形成。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现象,使血小板微血栓解聚,血小板细胞膜平滑完整。(4)血小板透射电镜观察:正常组大鼠的血小板细胞膜边界清晰,血小板内颗粒清晰可见,细胞结构完整。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细胞膜有明显破损,可见血小板颗粒膜与细胞膜融合,血小板内颗粒破裂明显,颗粒膜互相融合,细胞结构破损,血小板形状发生变化,有伪足伸出倾向。理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形态,细胞膜边界清晰,对细胞内的颗粒破坏也有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血小板细胞膜融合明显,血小板连接成片,存在大量巨大颗粒甚至空泡,颗粒破坏严重,线粒体嵴断裂,细胞结构严重破损。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形态,可见血小板呈类圆形,细胞膜清晰完整,细胞内颗粒膜清晰完整,线粒体结构完整。(5)血浆PECAM-1含量:气滞血瘀模型组大鼠血浆PECAM-1含量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理气活血方可明显降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浆PECAM-1的含量(P<0.01)。气虚血瘀模型组大鼠血浆PECAM-1含量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活血方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浆PECAM-1的含量(P<0.01)。结论1.睡眠剥夺诱导的大鼠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证候模型造模成功,模型稳定易成,符合中医病机。2.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均活化明显,聚集率升高,血小板形态学改变,血小板间存在膜融合现象,细胞膜发生破损,颗粒释放增多,结构受损。3.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小板活化与致密颗粒释放更为相关;气虚血瘀证的血小板活化特点表现为有微血栓的形成,结构受损更为严重。4.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均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保护血小板结构达到分别治疗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microRNA有一定关系。
周小兵[6](2017)在《大鼠高脂血症对心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于高脂血症对心脏间质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了解两者的关系,进一步研究高脂血症后不同周次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大鼠心脏间质Ⅰ、Ⅲ型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按照处死的时间分为4W组、8W组、12W组。2.分别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抽血并化验其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变化;同时利用二维超声仪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变化。3.用Masson染色观察大鼠高脂血症心脏间质的病理变化。4.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三种方法检测大鼠心脏间质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含量变化。结果1.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血脂变化情况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发现:高脂饮食的实验组大鼠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时总胆固醇(TC)明显升高(P<0.001,P<0.01),且有递增趋势,其甘油三酯(TG)却变化不明显(P>0.05);但是高脂饮食的实验组大鼠的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P<0.001)和甘油三酯(TG)(P<0.05,P<0.01)水平均明显高于同一时相的对照组大鼠。2.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心功能检测用小动物超声仪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分别检测高脂饲料喂养的实验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其心电图表明:实验组大鼠LVEF变化不明显(P>0.05),Lvid:d、Lvpw:d却升高明显(P<0.01),但是实验组大鼠LVEF很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大鼠(P<0.01),而Lvid:d、Lvpw:d高于同期对照组大鼠(P<0.001),且十分明显。3.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制备成功心脏间质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不同周次的组织切片显示出,正常的心肌均呈现红色,而胶原纤维却染成了蓝色,且不同周次之间,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周次的增加,胶原纤维也增加。以此来证明高脂血症模型的制作成功。4.高脂血症大鼠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后结果显示:高脂饲料喂养的SD大鼠,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弹性纤维增加的不明显,实验组SD大鼠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时胶原纤维逐渐呈现略省升高趋势。用免疫荧光技术显色结果表明:在第4W末、第8W末、第12W末Ⅰ型胶原纤维和Ⅲ型胶原纤维也是出现增加现象,这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的结果是一致的。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心脏间质中的胶原纤的表达是逐渐增加的,而对照组却无明显的变化。结论高脂血症可导致大鼠心脏间质的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增加,可能成为心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石贵军[7](2017)在《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两个关键点——动脉壁脂质沉积及细胞的异常增殖为切入点,通过冠心清化散在防治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瘀能化水”理论提供可靠地实验证据。方法:1、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建立与评价:16只普通级纯种雄性新西兰家兔,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及模型组(8只),继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免疫损伤以制备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连续喂养10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观察主动脉弓整体油红O染色结果,以此判定造模成功与否。2、冠心清化散对动脉硬化家兔血脂及斑块的影响:60只普通级纯种雄性新西兰家兔,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免疫损伤制备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6.7g/kg/d、13.4g/kg/d、26.8g/kg/d,予冠心清化散悬液灌胃;阳性药物组予辛伐他汀悬液灌胃3mg/kg/d灌胃,连续灌胃观察12周。检测TC、TG、LDL-C、HDL-C水平;观察主动脉弓整体油红O染色结果。3、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采用双抗夹心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氧化酶p22phox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1)、CD36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Nox4、p22phox蛋白、PPARγ、ABCA1、ABCG1、SR-B1、caveolin-1 mRNA表达。4、冠心清化散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1/2,ERK1/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1,FGFR1)、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1、采用高脂饲养加免疫损伤法成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冠心清化散中、高剂量组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的TC、TG、LDL-C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其降脂效果同辛伐他汀(P>0.05)。阳性药物组与高、中、低剂量组虽见到脂质条纹形成,但阳性药物组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内膜红色斑片状区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的红色粥样斑块形成鲜明对比。3、冠心清化散可有效升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但中剂量组效佳;可有效减少Nox4和p22phox等胞膜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动脉氧化应激水平。4、冠心清化抑制CD36的表达;提高ABCA1、ABGA1、SR-B1;减少PPARγ表达。5、冠心清化散可降低FGFR1、bFGF、p21ras、ERK1/2的蛋白表达。结论:1、冠心清化散可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血脂水平;减少内膜脂质条纹、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形成。2、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可能为抗氧化应激:调控Nox4和p22phox等胞膜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动脉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冠心清化散发挥抗氧化应激的重要机制。3、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二可能为调节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平衡:抑制CD36的表达,减少巨噬细胞胆固醇的摄入;提高ABCA1、ABGA1、SR-B1、caveolin-1表达,加强胆固醇的逆转运,其机制考虑与激活或增加PPARγ表达有关。4、冠心清化散可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细胞增殖与分化,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张智芳[8](2016)在《从对HDL亚型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等。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能够通过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细胞凋亡及舒张血管来实现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单纯HDL水平不能反映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而HDL的功能与其亚型、代谢、组成成分密切相关。HDL的亚型分布、组分和功能开始成为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热点。ApoA-Ⅰ是HDL的主要组成蛋白和结构基础,也是HDL完成RCT、抗内皮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功能的主要承担者。ApoA-Ⅰ数量减少或结构改变,HDL原有功能则会减弱或丧失,甚至出现促AS作用。HDL经由preβ1-HDL→HDL3→HDL2的过程而逐渐成熟,HDL2作为大的成熟HDL亚型颗粒,可促使胆固醇向肝脏和合成类固醇激素的组织转运,低HDL2水平与冠心病的风险负相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A1, ABCA1)能够与HDL结合,促进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影响HDL颗粒生成,参与RCT,调节脂质代谢。此外,ABCA1还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AS进程。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Ⅰ, SR-BI)能够选择性摄取HDL中的胆固醇酯,传递给肝脏和类固醇激素生成组织,完成RCT;还能够介导外周细胞胆固醇流出过程,参与多种脂蛋白的代谢。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和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是HDL影响炎症、氧化应激的相关蛋白。MPO能够选择性氧化修饰ApoA-Ⅰ,使HDL功能减弱或丧失,加速AS斑块发展。相反,PON1能够直接参与脂蛋白中过氧化物的水解,使HDL免受氧化修饰,保护HDL的抗氧化功能。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 erase, LCAT)可以将胆固醇酯化,使胆固醇不断进入到HDL中,使HDL逐渐变成富含胆固醇酯的成熟HDL。LCAT是HDL代谢的关键酶,当LCAT的功能受损时,胆固醇酯的合成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同时,HDL成熟过程将会受阻,AS的发生率将增加。中医认为血脂异常是内因与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主要是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亏虚,外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宜等。病机方面,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湿浊、痰凝、瘀血为标,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基础。治疗方面,辨证论治,主要以疏肝理气、滋养肝肾、健脾消食,以及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治则。已经证实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能够调节血脂。很多报道提示中药能够提高HDL水平,但是目前对调脂中药通过调节HDL亚型分布来影响其功能方面研究不足,而且少有从影响HDL抗炎、抗氧化功能出发研究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报道。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发现活血化瘀药芎芍胶囊抗AS作用确切,AS兔中血脂TC、LDL升高时伴有HDL升高,考虑HDL具有异质性,HDL水平升高并不一定能够抗AS。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次实验围绕HDL的亚型、代谢、组分和功能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从调节脂质代谢、影响HDL亚型分布及功能的角度探讨芎芍胶囊抗A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分组和给药将6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芎芍低剂量组、芎芍高剂量组,各12只。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兔AS模型。给药方法:①空白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22周;②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4周,接着普通饲料喂养8周;③辛伐他汀组予高脂饲料及辛伐他汀喂养14周,后8周喂养普通饲料及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给药量为2mg/Kg·d;④芎芍低剂量组予高脂饲料及中药喂养14周,后8周喂普通饲料及中药,中药剂量为川芎1.5g/kg·d、赤芍0.75g/kg·d;⑤芎芍高剂量组予高脂饲料及中药喂养14周,后8周喂普通饲料及中药,中药剂量为川芎3.0g/kg·d、赤芍1.5g/kg·d。2.病理组织学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22周末麻醉之后处死动物,取出胸主动脉,肉眼观察主动脉大体标本血管壁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制成组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改变。3.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他血脂检测分别于实验前、给药14周、给药22周3个时间点采血,离心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DL及其组分ApoA-Ⅰ、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4.高密度脂蛋白亚型检测取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中HDL亚型HDL2的水平。5.胆固醇逆转运功能检测实验末取肝组织于液氮中冻存。用Trizol法提取肝脏总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肝脏ABCAl mRNA、SR-BI mRNA的表达量。6.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功能的检测采用邻连茴香胺法测定血清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PON1活性。7.高密度脂蛋白代谢调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肝脏LCAT mRNA的表达量。结果:1.空白对照组兔主动脉管壁表面光滑,内皮细胞连续,未见脂质沉积;模型组兔主动脉管壁满布脂质斑块,内膜下可见大量堆积的泡沫细胞,平滑肌层细胞内见大量脂质沉积;各给药组兔主动脉管壁表面脂质斑块较模型组减少,显微镜下见内膜下泡沫细胞堆积较少。2.给药及造模14周,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实验兔的血清TC、TG、HDL, LDL、VLDL、ApoA-I、ApoB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22周,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实验兔的血清TC、VLDL、ApoA-I较给药前升高,模型组LDL较给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及造模14周,模型组血清TC、TG、HDL、LDL、VLDL、ApoA-I、ApoB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22周,模型组血清TC、LDL、VLDL、ApoA-I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血清HDL的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给药组血清TC、LDL、VLDL较模型组降低,ApoA-I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血清TC、VLDL、ApoA-I在芎芍低、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给药22周,模型组血清HDL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和芎芍高剂量组血清HDL2的升高程度较模型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给药22周末,模型组ABCA1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给药组ABCA1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SR-BI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SR-BI mRNA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5.造模及给药14周后,模型组血清MPO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MPO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5)。给药22周后,模型组MPO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MPO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实验兔血清PON1活性改变无差异(P>0.05)。6.给药22周末,模型组LCAT mRNA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给药组LCAT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1.芎芍胶囊能够抑制AS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减轻脂质在血管内壁的沉积,减少泡沫细胞在内膜下的聚集。2.芎芍胶囊能够升高AS兔血清ApoA-I水平,降低TC、LDL、VLDL水平,调节脂质水平。3.芎芍胶囊能够升高AS兔血清中HDL2水平,增加HDL成熟亚型颗粒的水平,影响HDL亚型分布。4.芎芍胶囊能够上调AS兔肝脏ABCA1 mRNA表达,促进肝脏内胆固醇代谢,促进胆固醇逆转运,其对肝脏SR-BI mRNA的调节作用不明显。5.芎芍胶囊能够降低AS兔血清MPO活性,抑制其氧化HDL中的ApoA-I,保护HDL抗氧化功能,其对血清PON1活性作用不明显。6.芎芍胶囊能够上调AS兔肝脏LCAT mRNA表达,促进HDL的成熟,影响HDL的功能。7.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促进HDL成熟、增加HDL成熟亚型颗粒水平以及调节血脂水平有关。8.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增加RCT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促进RCT,且可能保护HDL抗氧化功能有关。
赵钊[9](2016)在《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AS兔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代谢变化、组织结构变化和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2、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中PPARγ、SR-B1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制备高脂血症合并AS兔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干预手段进行治疗,干预结束后,禁食,经耳缘静脉麻醉后采集血液样本,处死动物,取主动脉及肝脏样本。各组兔主动脉、肝脏标本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情况;酶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测定胆固醇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蛋白印迹法(WB)测定肝脏PPARγ、SR-B1蛋白表达量;实时定量聚合酵链式反应(real-timePCR)测定肝脏PPARγ、SR-B1 mRNA表达量。结果:1、正常组主动脉血管壁内膜表面光滑,各层结构清晰,内皮细胞完整连续,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有序,无脂质、斑块等沉积;模型组主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内皮层脱落,管壁满布脂质、斑块,大量泡沫细胞出现;隔药饼灸组和直接灸组内膜轻度增厚,平滑肌细胞厚度均匀、排列整齐,少见泡沫细胞;辛伐他汀组内膜增厚,各层结构相比于模型组清晰,有泡沫细胞形成,内膜下少量脂质沉积,未见明显斑块。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明显,肝细胞核显示清楚,肝窦空虚、无瘀血,无脂质变性,排列规整,呈多边形分布,胞浆均匀;模型组肝组织结构不清晰,部分肝窦变窄或缺失,内皮细胞不明显,肝细胞肿胀、胞浆透明,部分肝细胞呈脂肪变性,部分出现脂滴融合,脂肪空泡弥漫充布,间质组织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隔药灸组和直接灸组肝脏组织结构比较清晰,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肝脏组织的脂滴沉积减少,轻度炎性反应;辛伐他汀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少数有脂滴空泡,肝组织结构有改变,少量肝细胞呈现水样变性,大部分肝细胞核位置未发生改变,形态相对正常。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的血清TC、TG、L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兔的血清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降低明显,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肝组织、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主动脉、肝组织、脂肪组织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血清il-6、tnf-α、ifnγ表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隔药灸组与正常组比较,il-6、ifnγ无显着性差异,tnf-α表达升高与正常组有显着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隔药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血清il-6、tnf-α、ifnγ表达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血清il-10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隔药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血清il-10表达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γ、sr-b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隔药灸组肝脏pparγ、sr-b1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直接灸组兔肝脏pparγ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r-b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较,隔药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肝脏的pparγ、sr-b1蛋白表达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隔药灸组相比较,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肝脏的pparγ、sr-b1蛋白表达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pparγ、sr-b1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直接灸组肝脏pparγ、sr-b1mrna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肝脏pparγmrna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b1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较,隔药灸组、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肝脏的pparγ、sr-b1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隔药灸组相比较,直接灸组、辛伐他汀组肝脏的pparγ、sr-b1mrna表达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脂代谢变化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动脉内膜、肝脏等组织病理变化有修复作用。2、隔药饼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有关。3、隔药饼灸影响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中PPARγ、SR-B1蛋白及基因表达,激活PPARγ,诱导SR-B1的表达,可以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抑制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隔药饼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陈雅莉[10](2015)在《复方泽泻胶囊对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泽泻胶囊对动物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为该组方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脂肪乳剂灌胃法,大鼠、家兔及鹌鹑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复方泽泻胶囊对动物血脂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小鼠脂代谢紊乱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泽泻胶囊(生药含量)25、50、100g/Kg. bw三个剂量,有降低血清TC的作用,1OOg/Kg. bw剂量组还能降低血清TG含量;2.大鼠脂代谢紊乱治疗给药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泽泻胶囊(生药含量)25.4、36.3g/Kg. bw二个剂量组,有一定的调血脂作用;3.大鼠脂肪肝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泽泻胶囊(生药含量)17.8、25.4 和36.3g/Kg. bw三个剂量,均能显着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液中胆固醇(TC)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4.家兔脂代谢紊乱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泽泻胶囊(生药含量)9.3、13.3、19.Og/Kg. bw三个剂量,对家兔血脂未见明显影响,9.3、19.Og/Kg. bw剂量组,血清NO的含量增加,13.3g/Kg.bw剂量组升高血清GSH含量。5.鹌鹑脂代谢紊乱预防给药试验结果表明,17.8、25.4和36.3g/Kg. bw三个剂量,均有明显降低AI的作用,均能降低鹌鹑血清的TC、TG、MDA、NO含量,升高血清SOD含量,高、中剂量组4周时和高剂量9周时降低血清LDL-C含量,低剂量组4周时和中剂量组9周时升高血清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TC、TG含量及降血清ALT、AST。结论:复方泽泻胶囊有一定的调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二、正脂丸对实验家兔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脂蛋白谱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脂丸对实验家兔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脂蛋白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介导 HDL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脾虚痰浊证巴马小型猪脂代谢干预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健脾祛痰化瘀法对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调控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miR-33 对其下游通路ABCA1、ABCG1及NPC1 的调控作用及健脾祛痰化瘀法的干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中医药干预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中医药通过 mi RNA 调整血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microRNA-33、ABCA1、ABCG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益脉颗粒通过Nrf2/HO-1 通路影响高脂合并MIRI大鼠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气滞血瘀证及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研究现状 |
前言 |
总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宏观表征评价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实验二: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的microRNA基因组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小板功能及形态学研究 |
第一节: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血小板聚集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二节: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率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三节: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的血小板形态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节: 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小板与内皮黏附因子检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大鼠高脂血症对心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脂血症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
1.1 对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论治 |
1.4 瘀能化水理论的提出 |
2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硬化的认识 |
2.1 脂类浸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2.2 内皮损伤反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2.3 血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 |
2.4 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2.5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
2.6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
3 西医降脂药对本病的影响 |
3.1 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
3.2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建立与评价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冠心清化散对动脉硬化家兔血脂及斑块的影响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四 冠心清化散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8)从对HDL亚型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索引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密度脂蛋白的亚型、代谢及组分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影响 |
1 HDL的亚型 |
2 HDL的结构与代谢 |
3 HDL的组分 |
4 HDL的功能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对HDL功能及亚型分布影响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和辨证分型 |
2 中医药调节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
3 中医药对HDL水平的影响 |
4 中医药对HDL功能的影响 |
5 中医药对HDL亚型分布影响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部分 |
实验一 芎芍胶囊对AS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芎芍胶囊对各组AS兔斑块形成的大体病理观察 |
3 各组AS兔血管斑块病理形态结构的比较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芎芍胶囊对AS兔HDL水平、组分及亚型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实验兔体重变化 |
3 芎芍胶囊对AS兔血清HDL及其组分ApoA-Ⅰ水平的影响 |
4 芎芍胶囊对AS兔血清HDL2水平的影响 |
5 芎芍胶囊对AS兔其他血脂指标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芎芍胶囊对AS兔HDL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1 芎芍胶囊对HDL介导的RCT的影响 |
2 芎芍胶囊对HDL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3 芎芍胶囊对AS兔肝LCAT mRNA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9)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AS兔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隔药饼灸对AS兔血脂的影响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药物及试剂 |
2.方法 |
2.1.动物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腧穴选择与定位 |
2.4 施灸方法 |
2.5 实验步骤 |
2.6 标本采集 |
2.7 检测指标 |
2.8 技术路线 |
2.9 统计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动物一般情况 |
2.各组兔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比较 |
2.1 各组兔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比较 |
2.2 各组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结构的比较 |
3. 隔药饼灸对AS兔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影响 |
4. 隔药饼灸对AS兔不同组织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讨论 |
1 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制备 |
2 血脂异常与AS的关系 |
第二部分 隔药饼灸对AS兔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腧穴选择与定位 |
2.4 施灸方法 |
2.5 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统计方法 |
结果和分析 |
1 隔药饼灸对AS兔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 |
讨论 |
1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
1.1 干扰素-γ( interferon-γ,IFN-γ)与AS |
1.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AS |
1.3 白介素 6(interleukin-6,IL-6)与AS |
1.4 白介素 10(interleukin-10,IL-10)与AS |
第三部分 隔药饼灸对AS兔RCT肝脏PPARγ、SR-B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3 主要试剂 |
2.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腧穴选择与定位 |
2.4 施灸方法 |
2.5 样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7 统计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各组兔肝脏PPARγ 蛋白表达的比较 |
2 各组兔肝脏SR-B1蛋白表达的比较 |
3 各组兔肝脏PPARγ、SR-B1mRNA表达的比较 |
讨论 |
1 SR-B1在胆固醇逆转运中的作用 |
2 PPARγ 与AS |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合并 AS 的认识 |
2.1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
2.2 脂质代谢与炎症反应 |
3 隔药饼灸作用 |
3.1 穴位的作用 |
3.2 药饼的作用 |
4 隔药饼灸对HLP合并AS兔的作用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交流学习及获奖情况 |
(10)复方泽泻胶囊对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字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脂代谢紊乱与脂肪肝 |
2、脂肪肝的危害 |
3、西药降血脂的研究概况 |
4、中草药降血脂的研究概况 |
5、泽泻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
6、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7、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复方泽泻胶囊对小鼠、大鼠、家兔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
引言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试验二 鹌鹑脂代谢紊乱预防给药 |
引言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3、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1、结论 |
2、创新点 |
3、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正脂丸对实验家兔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脂蛋白谱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血脂异常人群失功能HDL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 王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健脾祛痰化瘀法通过miRNA-33及其下游通路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D]. 张立.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microRNA-33、ABCA1、ABCG1表达的影响[D]. 梁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益脉颗粒对高脂合并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李全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评价研究[D]. 史雅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6]大鼠高脂血症对心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影响[D]. 周小兵. 新乡医学院, 2017(01)
- [7]冠心清化散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石贵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8]从对HDL亚型分布及功能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D]. 张智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7)
- [9]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AS兔胆固醇逆转运SR-B1介导途径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 赵钊.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复方泽泻胶囊对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的调节作用研究[D]. 陈雅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