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胤[1](2020)在《南宋铸币地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研究南宋时期铜铁货币铸造业布局的相关问题,文章大致可以分为铸币生产单位钱监时空分布的复原、布局区位因素的分析以及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探讨三个层面。前两个层面又可以按照不同货币区的空间分布,分为东南铜钱监、江南江北铁钱监与四川铁钱监三个专题。第一章首先复原了南宋东南铜钱监的时空分布、规模演变。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南宋铜钱监在时空分布格局上经历了从多监并铸向一监独铸的演变过程。虽然南渡之后的铸钱业远不及北宋,但永平监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在光宗之后更成为了全宋唯一的常制铜钱监。此后本文详细考证了铜钱监所用矿料的生产、收管、调拨情况,复原出了不同矿料的供给地时空分布和调配路线。最后,分析了南宋铜钱监分布的区位因素以及永平监一监独铸的区位优势。认为饶州有着优越的经济基础、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管理条件,安定的军事环境以及铸钱工艺所需的优质制范材料和水资源,这些条件使得永平监成为南宋中后期东南坑冶铸钱的中心。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了江南、江北铁钱监和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区位。两章在一开始均先利用出土铁钱实物和传统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复原了铁钱监的时空演变和规模,而后再分析铁钱监的分布区位。第二章认为由于江北铁钱独特的原料收买和成品调拨制度,使得江南、江北铁钱监虽然在宏观区位上位于传统铁矿产区附近,但在具体地点上则优先考虑到了交通的便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告别了铁冶、铸钱合一的生产模式。同时,文章分析了南宋时期的军事形势和军器生产布局,认为铁钱监为了获得军事安全的区位,在选址上更趋向于有军事屏障、相对安全的大别山以南地区;并且随着两淮、江西、江东军器生产格局的演变使得铸铁钱区的范围不断被压缩至长江两岸的五州军。第三章将四川铁钱监的区位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南宋时期四川铸钱原料生产方面继承了北宋中后期的生产、布局模式,即虽然铁冶和铸钱在生产上有所分离,但四川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铸钱均用本州周边的原料,在钱监分布上仍可视作“即山铸钱”。在人文区位因素方面,本章首先考察了南宋四川铁钱的铸行地位,认为虽然四川铁钱的铸造一直处于亏本状态,但政府仍然将其视若珍宝,极力将其用作称提,至宁宗中期以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这样的行用地位,使得钱监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封桩称提”的交通区位和规避军事威胁的安全区位。第四章对南宋时期提点坑冶铸钱司和提点铁冶铸钱司准政区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准政区的时空沿革进行了复原,明确了其幅员演变、治所、分司等问题,紧接着详细梳理了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权和管理体系;最后论述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本文认为管理铸钱准政区之间辖区虽有重合,但形成了互不干涉的复式政区关系;准政区内部则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同时与路级监司相互协作、监督。准政区的长官通过巡历地方和利用各项按察刺举的权力对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履行职事。虽然在南宋后期坑冶铸钱管理有所败坏,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体现出准政区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杜伟利[2](2019)在《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萝卜栽培利用历史,周代成书的《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萝卜的记载。萝卜品种起源的具体时间与地区难以考证,多数学者认为萝卜起源于亚欧大陆的温暖海岸,大型萝卜种起源于亚洲。经过漫长的品种驯化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萝卜逐渐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中国栽培萝卜的根有长圆二种,早期为红白皮,之后又出现青皮、紫皮萝卜以及红色肉质的萝卜。从栽培季节划分,中国萝卜品种主要以秋冬萝卜为主,为半耐寒性蔬菜,是非常好的越冬蔬菜。唐代的《四时纂要》出现夏萝卜的记载,宋代以后,萝卜开始成为四季可栽培的作物。清中后期,还出现一种绿肥、蔬菜兼用类型的肥田萝卜。目前,中国栽培的地方萝卜品种近2 000个,是世界萝卜品种资源大国。在长期栽培驯化的过程中,萝卜随着人们认知的改变与文化发展被冠于许多不同的名称。从先秦时期的“菲”逐渐演化为“葖”、“菘(总名)”、“芦萉”,产生了“菈(?)”等地方名称。唐代,“莱菔”一名开始流行随即又转为“萝卜(音fu)”。元代时,“萝卜”这一名称已基本得到官方的认可。明代,经医药学家李时珍确定,“萝卜”一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据统计,自周代以来,萝卜共有50多种别称,这些别称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对萝卜不同的认知,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根据《诗经》的成书背景推测,萝卜最早栽培地区为中原一带。唐代以前,中国萝卜以秦、晋等北方地区较为出名。宋代,南方地区开始广泛种植萝卜,萝卜逐渐成为全国普遍栽培的蔬菜作物,并形成了许多着名特产区与地方优良品种。中国很早就有关于萝卜栽培加工技术的记载。《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萝卜栽培与加工方法。随着萝卜在中国广泛栽培,唐代以后的各代农书等文献对萝卜栽培利用的记载更为详细,涵盖了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留种的所有工序,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萝卜栽培技术理论已非常成熟。萝卜作为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在各阶段的栽培加工技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状态,也代表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现代农业产生以前,冬季蔬菜匮乏,萝卜的存在缓解了中国人对冬季蔬菜的需求压力。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实践,萝卜被开发出多种类型的食品,既可生啖亦可熟食,既可被当作蔬食也可代替主粮。中国做萝卜菹、萝卜干等加工方式均有上千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称赞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饭”。目前,中国以萝卜主要原料搭配其他食材可制成近一百余种日常菜肴,可以制做各种小菜六十余种。在中医学理论中,萝卜被认为性凉,味辛甘,无毒,能消积滞、化痰热,各部位均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药用方面,汉代以后各类医药典籍多对萝卜药用功能赞赏有加,甚至认为萝卜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蔬中圣品”。除了食用、药用价值,中国萝卜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因为萝卜的营养价值和名字寓意,在许多祭祀仪式、节日庆典中都有萝卜的应用。中国萝卜在文化中的形象一直在改变,由早期被认为形象丑陋到逐渐被人们认可,宋代以后成为颇受欢迎的亲民蔬菜,在文学作品中屡被推崇。人们还将萝卜融入到民间俗语体系中,借萝卜的形象传播智慧。中国古代,萝卜为种植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生长力强、产量较高的蔬菜作物,栽培萝卜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多数情况下高于主粮作物。不但贫困人家用以代粮节省开支,贩卖萝卜也成了发家致富的手段。南北朝《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萝卜贩卖的价格,唐代时,干萝卜还可以折合为主粮以完成任务指标。随着人们对萝卜经济价值认识的提高,许多达官贵人也以贩卖萝卜为副业,宋代许多官府衙门也有种植萝卜的记载。在两千多年的萝卜栽培利用历史中,中国形成了丰富的萝卜文化。从早期因为外观丑陋被鄙弃到被人们极力推崇,萝卜逐渐成为中国蔬菜的代表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蔬菜文化方面的发展缓慢。萝卜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象,具有带动产业发展的潜力。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萝卜相关历史,因地制宜发展萝卜文化产业是萝卜产业升级的正确途径。
吴旦敏[3](2014)在《简论江西方宝——兼谈上海出土新昌县方宝》文中认为银锭,俗称银元宝,属贵金属铸币。中国银质铸币的使用可以一直追溯到汉代1,但到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才获得法定通货地位,正式在市场合法流通2,这使得银锭在交易中的地位提高。清代白银的货币性进一步增强,银锭的铸造和流通也因此达到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设有铸造机构,银锭的形制和名称因此呈现出复杂多样、地区性较强的特点。方宝是主要在江西铸行的银锭,以其锭面
王昭[4](2008)在《《穆堂初稿诗集》校注》文中提出李绂(1675-1750),字巨来,临川人,清朝康、雍、乾三代的重臣、学者与诗人。李绂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补诸生,三十三岁中举,三十四岁中进士,后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待讲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充日讲起居注官,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充武会试正考官,奉命祭告南海,充浙江乡试正考官,擢内阁学士,迁左副都御史仍兼学士衔,充会试副考官,署吏部右侍郎,充经筵讲官,赴山东催漕,迁兵部右侍郎,任广西巡抚,任直隶总督,内转工部侍郎,任户部侍郎、户部左侍郎,领八旗志书馆副总裁兼兵部侍郎,任詹事府詹事,充三礼馆副总裁,奉旨祭夏禹王陵,充明史纲目馆副总裁,补光禄寺卿,奉旨典试江南,充江南乡试正考官,授内阁学士。乾隆八年(1743年),因病原品休致。李绂一生忠爱词章之学,作诗以古人诗文典章为师,以前辈先贤为师,尤以江西诸位先贤达人为师。有《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专着传世,其中《穆堂初稿诗集》收录了李绂创作的古今体诗1122首,是研究李绂一生思想、学识、人生经历的重要着述,也是研究清朝康、雍、乾三代朝政、时况、民情的重要佐证史料。本文从内容的完整性、印刷质量、行文版式等多方面考虑,以“珊城阜祺堂”所藏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刻版线装本为底本,以“安居王恕无怒轩”所藏乾隆五年(1740年)刻本为校本,对李绂《穆堂初稿》中的诗歌部分进行校勘与注释。诗歌内容主要从“拟古抒情、叙事遣怀、酬唱送别、咏史怀古、模山范水、家事亲情”几个方面予以管窥,诚望能识雾豹一斑。自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至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李绂曾就任广西巡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绂与广西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桂林草》卷全部诗篇与《后桂林草》卷的大部分诗篇就是在本期创作的。因此,研究《穆堂初稿诗集》对考察广西当时的风情民俗、士人风貌、社会状况等具有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意义。本论文分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慷慨平生志忧勤晚岁心”,主要是对李绂及其诗歌的研究;包括李绂生平、思想、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不足之处等,通过研究,力图对作家、作品做出较为恰当的的评价。第二部分是《穆堂初稿诗集》校注。
陈凯华[5](1990)在《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文中研究表明 1988年3月万安县枧头村湖洲一移民户在盖房取土时,发掘出20多公斤古铜钱。这批铜钱出在离地表l米多深的土坑里,见有用绳索贯穿及织物包裹的痕迹。大部分已锈结成串状,中间夹有泥土,字迹模糊不清,多呈兰、绿二色。古钱上的文字均为篆体,以两汉“五铢”居多,新莽“货泉”次之,有极少数两汉前期的四铢“半两”,还有东汉晚期的磨廓“五铢”和剪轮“五铢”,古钱出土后大部份已散失,文物部门仅回收了3公斤。现就其中1.5公斤,595枚钱币,进行整理的情况简介如下:
二、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论文提纲范文)
(1)南宋铸币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课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历史货币地理的研究 |
二 关于南宋钱监的研究 |
三 宋代铸钱管理机构和准政区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概况 |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二 资料概况 |
第一章 东南铜钱铸造地理 |
第一节 钱监时空分布及规模 |
一 铜钱监的时空分布 |
二 铜钱监的生产规模 |
第二节 铸钱原料的供给 |
一 新料:胆铜、矿铜的生产与收管 |
二 旧料:毁器得铜的收纳 |
三 铜料的空间分布及转运 |
第三节 制胆铜所需铁料与铸钱辅料铅、锡的来源 |
一 铁、铅、锡料的生产与收管 |
二 铁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
三 铅、锡原料的空间分布与转运 |
第四节 南宋铜钱监布局的区位因素——兼论饶州永平监的区位优势 |
一 社会经济因素 |
二 军事、行政管理因素 |
三 交通因素 |
四 铸钱工艺因素 |
第二章 江南、江北铁钱铸造地理 |
第一节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
一 铁钱监时序沿革 |
二 铁钱监的地理分布 |
三 江南、江北铁钱监的铸造规模演变 |
第二节 铁钱监分布的原料、交通地理因素 |
一 宏观布局:钱监靠近原料产地 |
二 中观布局:钱监位于交通便利之所 |
第三节 铁钱监分布的军事地理因素 |
一 军事安全因素影响到铁钱监的分布 |
二 军器制造地理格局限制了铸铁钱区的布局 |
第三章 四川铁钱铸造地理 |
第一节 四川铁钱监的时空分布及生产规模 |
一 铁钱监的时空分布 |
二 铁钱监的生产规模 |
第二节 即山铸钱:钱监自然地理区位的继承 |
一 宋代铁矿源地分布及铸钱铁料生产 |
二 北宋即山铸钱的布局模式及南宋的继承 |
第三节 桩拨称提:钱监人文地理区位的选择 |
一 铁钱铸造发行的状态及铁钱的铸行地位 |
二 钱监人文地理区位 |
第四章 铸钱管理准政区研究 |
第一节 准政区的时空演变 |
一 提点坑冶铸钱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 |
二 江淮湖北铁冶司准政区的时空沿革兼论四川管理铸钱机构 |
第二节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及体系 |
一 准政区机构的管理职责 |
二 准政区的管理体系 |
第三节 南宋铸钱管理准政区机构的行政履职方式 |
一 官司巡历,分司检踏 |
二 按察刺举,管理官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南宋时期铁钱监兴废史料详表 |
附录 B 南宋时期钱监岁铸额史料详表 |
附录 C 江淮、四川等路铁山、矿脉分布表 |
附录 D 钱币实物表及其他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中国萝卜的品种发展与名称演变 |
第一节 中国萝卜品种的发展 |
一、萝卜的品种起源 |
二、中国萝卜的品种发展 |
第二节 中国萝卜名称的演变 |
一、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
二、东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
三、宋元时期中国的萝卜名称 |
四、明至民国中国的萝卜名称 |
第二章 中国萝卜栽培地区与栽培技术的发展 |
第一节 中国萝卜栽培地区分布的发展 |
一、唐代以前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
二、唐宋时期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
三、元代以后中国的萝卜栽培地区 |
第二节 中国萝卜栽培技术的发展 |
一、立地选择 |
二、整地播种 |
三、田间管理 |
四、轮作套种 |
五、选种育种 |
第三章 中国萝卜的采收与利用 |
第一节 萝卜的采收与储藏 |
一、萝卜的采收 |
二、萝卜的储藏 |
第二节 萝卜的食用加工 |
一、萝卜食用部位的发展 |
二、萝卜食用方法的发展 |
第三节 萝卜的药用发展 |
一、萝卜根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
二、萝卜籽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
三、萝卜其他部位在中国医药学中的应用 |
第四章 中国萝卜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及其开发 |
第一节 萝卜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应用 |
一、萝卜在祭祀仪式中的应用 |
二、萝卜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 |
三、萝卜为主题的庙会 |
四、萝卜盛产地推崇萝卜的民俗活动 |
第二节 萝卜在中国文学中的形象 |
一、萝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形象 |
二、萝卜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形象 |
三、萝卜在中国俗语中的表现 |
第三节 中国萝卜的经济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
一、中国萝卜的经济价值 |
二、中国萝卜的开发利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4)《穆堂初稿诗集》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慷慨平生志 忧勤晚岁心----李绂及其诗歌研究 |
引言 |
第一章 人生百岁等风雨 要须树立高峥嵘---李绂生平研究 |
第一节 寒门才子,誉满江南 |
第二节 三朝陛侍,七十悬车 |
第三节 抱病还乡,赍志而殁 |
第二章 备位周台省 论功愧鼎钟---李绂政治生涯的主要特点 |
第一节 为国荐贤,不计得失 |
第二节 廉洁不阿,忠君爱民 |
第三节 为官广西,造福边疆 |
第三章 陶镕坟索 腾越百家--李绂着述及《穆堂初稿》版本情况 |
第一节 奉敕主修的着述 |
第二节 自撰自编的着述 |
第三节 《穆堂初稿》的版本情况 |
第四章 蹈汤慷慨平生志 澡雪忧勤晚岁心--《穆堂初稿诗集》的思想内容 |
第一节 拟古抒情 |
第二节 叙事遣怀 |
第三节 酬唱送别 |
第四节 咏史怀古 |
第五节 山水风物 |
第六节 家事亲情 |
第五章 西江风雅有宗派 渊源直溯黄庭坚--《穆堂初稿诗集》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众体皆备 组诗众多 |
第二节 奇词险句 学博才雄 |
第三节 信手拈来 用旧如新 |
第四节 主题鲜明 一事一吟 |
第六章 应制繁为掇 节孝愚为疵--《穆堂初稿诗集》的不足 |
第一节 思想内容上的局限 |
第二节 艺术手法上的不足 |
结语 |
第二部分 《穆堂初稿诗集》校注 |
凡例 |
第一卷 火馀草卷 |
癸酉乡试榜放,闻里中报我录 |
气出倡 |
精削 |
江南 |
度闗山 |
东光乎 |
十五 |
薤露 |
蒿裹行 |
对酒 |
鸡鸣 |
乌生 |
平陵 |
陌上桑 |
山中行三章 |
白杨道中 |
丁家陂遇雨 |
山斋种蕉 |
章江夜泊 |
小山吟 |
秋日,山斋偶成 |
游氏寓斋二首 |
千金坡早发 |
初冬过云亭 |
奉怀吴迂斋先生 |
章门杂诗 黄昏渡 |
新畲渡舟中对月 |
泊武阳渡 |
中秋夜,望试场灯火 |
新城门闗壮缪庙题壁 |
过宸濠故居,吊娄妃 |
北兰寺和,巡抚宋公韵六首 |
青云谱,拜梅仙祠 |
北兰和邵子湘六首 |
仿舫居 |
到汝堂 |
列岫亭 |
种瓜圃 |
栋花坪 |
澹雪泉 |
朱路篇 |
战城南篇 |
将进酒篇 |
君马篇 |
芳树篇 |
有所思篇 |
雉子游原泽篇 |
临高台篇 |
远期篇 |
石流篇 |
过荣山外大父吴公故居 |
喜四弟至,又有远行 |
再之寓斋 |
藕湖二首 |
姑溪 |
二十四夜与傅圣涯待月,忽闻雨声 |
艳歌何当行 |
第二卷 春风草卷 |
早发 |
题岁朝图 |
将有远行,值内人卧病 |
琇水园八首 |
北窗 |
古井 |
高树 |
夜月 |
芭蕉 |
杨柳 |
竹 |
草 |
由川前至黄潭 |
闰三月,病起有作 |
寓斋送六弟二首 |
雨眺 |
落桃花歌 |
十七夜,蕉阴待月,同洪师山先生 |
送人归盱江 |
绝粮五首 |
春日即事 |
九日道(?) |
夜坐,同吴博君限韵 |
日暮 |
雨後独坐 |
雨夜二首 |
山晓独行 |
竹下芙蓉 |
晓寒二首 |
偶成 |
落叶 |
薄醉成咏 |
独坐 |
春雨,怀大兄巨中 |
午日帖子,呈吴迂斋先生 |
千叶莲花 |
穷交行,呈登干、亦翥二丈 |
落解归.蓝长青以诗见慰,次韵答之 |
积雪 |
将雨忽止有作 |
出门 |
楚游杂诗 |
雪中过东林寺 |
黄龙山下钱氏双节碑 |
浔阳江中回望庐山残雪 |
舟次武穴 阻风 |
孤雁 |
抵汉口,寻大兄不值 |
鹦鹉洲放歌 |
舟泊新畲渡,晚眺 |
宿长冈邸舍 |
第三卷 吴征草卷 |
白水漈 |
松湖 |
邓家埠早发 |
游小隐岩 |
至贵溪寻第五弟墓,灭不可识 |
遇甘村岭 |
中秋玉山旅次 |
游墖山寺 |
衢州江中 |
帝王滩大树坛 |
艾公洞 |
子陵钓台 |
方腊将台 |
万寿行宫 |
谒岳武穆王祠三首 |
吴江竹枝词四首 |
登阊门城楼 |
吾谷 |
拜先贤仲雍、子进墓 |
登虞山望海亭 |
读查山探梅集,得职字 |
拙斋饯席 |
钱塘江夜泊 |
晓寒歌 |
西园 |
自支硎至华山,近五百里,春日宴游之盛,士女肩舆可相属不绝,吴中颇以此夸天下,而迂者或不尽许也。余一再叅游,即事杂书,仿遗山俳体,得绝句十有二章,俾采风者得以览焉 |
上巳,师子林修禊,分韵得山字 |
春晚雨.泛石湖.同陈彦瑜 |
山塘送春,同顾畹人 |
重五,读书亭对雨,分得三江韵 |
寿傅文 |
兴安道中 |
倌州竹枝词 |
道中偶成,和傅圣涯 |
同傅圣涯口占 |
徐王庙 |
岁杪,羁滞吴门,陈彦瑜招宿文昌阁 |
别彦瑜 |
第四卷 秋山草卷 |
永新道中 |
永新谭烈妇血砖 |
五日,客中题昼扇 |
五日怀旅 |
射糉,次张明府(?)屾韵 |
九言,题蒋鹤山小影 |
题(?)嫒墨绣 |
自庐陵复之永新 |
七夕用昌谷玉溪韵各一首 |
頳桐 |
醉芙蓉歌 |
九日,游梅田洞,次张明府韵 |
梅田洞中书所见,得十截句 |
次龙孝廉圄庵韵一首 |
出郭 |
游秋山,次张明府韵十一首 |
赠僧无垠,用陆贞山韵 |
次韵荅顾畹人,兼寄陈彦瑜、徐达夫 |
读北史循吏傅 |
读北史孝行传有感二首 |
三十初度 |
寿洪师山先生六十 |
送友归姑苏 |
秋山挹爽图 |
永新留别张邑侯韦斋 |
感事六首,呈张明府 |
第五卷 螺川草卷 |
六一堂文讌 |
古体,呈庐陵邑侯刘定严 |
中秋庐陵署中,同彭并老次榻诚斋中秋月长句韵 |
叠前韵,赠彭并老兼用留别 |
再叠前韵,留别刘定严 |
赠万宇兆 |
乙酉秋(?)见放,既冬将谋北上,庐陵刘侯定严留款衙斋,漫次温飞卿述怀百韵,用怖悲感之私, |
乙酉落解,示诸同志 |
酌酒寿刘上舍静渊,兼柬彭并老 |
游青原山,次山谷老人韵 |
道中戏赠刘怡亭 |
刻大觉葊新竹 |
相思鸟,次欧公金鸡十四韵 |
过白鹭洲书院,用施愚山韵 |
被酒不寐得二绝句 |
题舅氏吴云亭小影 |
送何方闻还钱塘 |
同江夜泊,大风雨,怀四弟巨方 |
放鸽行,爲刘明府作 |
刘在中投赠古体二章,次韵奉答 |
通明水寺 |
樟源阻雨,寄陈淳如 |
小祥日,舟中感赋 |
偶成 |
喜雨十章,寿庐陵刘候定严 |
雨 |
晚集,同刘静洲、万宇兆限韵 |
宇兆连得二章,谬以文事相推,仍叠前韵奉答 |
重午夜分不寐.书怀一首 |
得淇儿殇问 |
鸣鹤篇,寿万丈黻公先生 |
七月望日感怀 |
九日友人招同出游不赴,赋得纵使登高只断肠 |
过章门晤刘怡亭,出所得赠诗流观率成一首 |
冬日旅怀 |
初度日书怀 |
寄彭并老,用虞道园寄元复初韵 |
再用道园间同万宇兆 |
讲字韵窄,吾友傅圣涯屡用之,偶与万宇兆纵谭按字次之,各成三首 |
第六卷 公车草卷 |
上监临乡试巡抚郎公 |
偕彭夏庚同年之庐陵,应刘明府招 |
古剑行过丰城作 |
留赠同年徐古皇 |
沙井 |
乐化铺次壁闸韵 |
驿南铺不寐 |
重过东林寺叠前韵 |
宿通远驿再叠前韵 |
圆明寺僧出,巡抚郎公庐山诗见示.因次其韵漱玉亭观瀑布 |
归宗寺 |
秀峯寺恭悬赐额 |
夜坐东轩听雨二首 |
浔阳江晚眺三叠驿南铺韵 |
夏庚同年偶得"江空夜气生"句,思久不属,戏足成之 |
邹县除夕,用元遗山濦亭韵 |
人日,东阿道中,用山谷快阁韵 |
正月十六夜郎额驸梅庵邸第燕集,次壁间韵 |
梅庵以诗投赠.次韵奉答 |
次梅葊待漏感怀韵 |
春雪词和梅葊 |
梦游桃源爲友人赋,用昌黎桃源图韵 |
礼部榜放却,寄郎北轩先生 |
赋得"风轻花自落"和郎梅葊 |
寿许时庵先生 |
题杜鹃昼扇 |
咏物四首次北轩先生 |
拟远别离,为梁烈女赋 |
送雷沂公令巴东 |
第七卷 瀛洲亭草卷之一 |
已丑四月十一日,澹宁居引见 |
十五日起居注馆宣旨,改授庶吉士恭纪 |
咏雪和座主安溪先生原韵 |
再叠前韵得今体二首 |
送宋可亭前辈督学陕西 |
瑒玉斋文讌,用"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爲韵.分得在字 |
射雉爲郎梅葊赋 |
寄寿唐县李令 |
送友人南归 |
送彭并老同年还江西 |
对雨限韵同万宇兆、郎梅庵 |
帝京纪风物,垂示到来兹.再叠前韵 |
庚寅元旦早朝,马上口号五首次梅葊韵 |
题程主事汶上赈荒图 |
柏梁体一百韵寄寿郎北轩先生 |
伏雨集安溪座主邸第 |
项节母诗 |
挽王丈 |
安溪座主举子弥月,门生置酒爲寿,即席有赋 |
七夕同刘大山、严西武、朱师晦、黄际飞、张趾肇、徐坛长、黎事先、蔡闻之、族兄牟山,侍安溪座主怡园小集,用朱子卜居原韵 |
安溪座主招同刘大山、严西武、戴田有、黄际飞、秦雒生、徐坛长、张趾肇、朱师晦、缪湘芷、储中子、黎宁先、蔡闻之、族兄牟山、陶然亭望秋限韵 |
陶丈七十 |
郎梅葊至自雄县,是日爲梅葊诞辰,即席拈酒字成古体一章 |
宁静斋重饯 |
饯席口占 |
陶存轩同年送亲南还,诗以赠之 |
寿王公符先生四十韵 |
送睢州座主省觐旋里 |
中丞郎公五十初度,时方移节两江制府,即用公赠长洲座主原韵爲寿 |
送同年阎泗山假旋虞城 |
送王座主归睢州 |
送胡佥事之肃州 |
九日,次"陶靖节九日闲居"韵,同邓乃梦 |
再次已酉九日韵 |
叠前韵二首 |
读安溪座主纪仲父葆甫先生破贼诗,敬题长句二章 |
寿总戎李公七十 |
读研溪先生集,有和查田前辈敝裘二首,时方理故衣,感而和之,得四首 |
赋得润物细无声 |
次韵送同年阎泗山归虞城 |
赋得烟轻柳未丝 |
咏史四首之一 东方朔 |
入春,雨泽愆期,皇上躬祷黑龙潭,甘霖大沛,恭纪十二韵 |
大阅恭纪 |
癸已十二月二十八日,袷祭礼成,恭纪十二韵 |
户部尚书武进赵公七十寿 |
寄幅园十咏 |
送梁质人南还,次彭尹作先辈韵 |
第八卷 瀛洲亭草卷之二 |
闰五日,国史馆下直,储中子招同惠天牧小饮,次中子韵 |
醉归,复次前韵简中子 |
裘公子奉其母夫人南归,特於郊西九天庙候送记。忆庚寅仲冬,与户部裘君饯客於此.因订姻好。今未三年,君既旋逝,君女亦未归而卒,怅然成咏 |
查浦前軰移居西崖,院长贻以长句,敬次元韵 |
题课孙图 |
送周歌载之蜀 |
七夕,饮王禊亭同年寓斋 |
雨中默经,同坛长、趾肇、中子、天牧、湘芷、宁先觐文 |
次弟巨州不寐四首韵诗,巨州不得与礼(?)试 |
次六弟中秋对月韵 |
儿源北来,七弟巨山以诗送行,并用见怀次韵寄答 |
题宋兰挥芰梁撰杖图 |
琵琶曲,爲宋兰挥题浔阳送客图 |
送薄宫赞前辈视学湖广 |
咏枣花,送冯夔扬之湖广,次彭先軰尹作韵 |
瀛池雅集,用题中平字爲韵,呈同年戚圣来 |
寿胡朏明先生八十 |
送蒋树存.令余庆 |
红苗归化,恭纪二十韵 |
迎盛曲 |
查浦先生移居旧寓,次少陵《将归成都,先寄严郑公》作见示,敬和五章 |
古松流泉图,爲储中子昆季赋 |
穆堂小集,拟古诗 |
梁仙来下第南归,以诗留别,次韵奉送 |
送陈曾起令长宁 |
紫玉经砚,爲王篛林、裘鲁青赋 |
送王絫议之江南 |
赠赵昌宸司训上犹 |
送汪悔亭,令全椒 |
瑞州知府赵君以蚕桑教民,有野蚕成茧之祥,诗以纪之 |
寿孙驶公同年七十 |
癸已中冬,始集湘芷、寓斋默经 |
恭赋御制冬至读易诗,口律考中声 |
孟夏,方近雯招同徐坛长、张趾肇、储中子、惠天牧、缪湘芷、黎宁先、成絅斋饯阎泗山於城南祖家园.分得水字 |
题高高士傅後 |
第九卷 瀛洲亭草卷之三 |
送方文輈,令礼润 |
暑後,凉亭侍安溪座主 |
裘鲁青还新建 |
集同年黎宁先寓斋,分和韦苏州疑古十二首之二 |
老榆树歌.爲惠仲孺赋 |
挽明经李剩水先生 |
初秋,驾幸汤泉,恭纪 |
黍糕,和徐坛长 |
赋得秋菊有佳色 |
饯秋 |
十月十日,缪湘芷招赴寓斋看菊,同徐坛长、张趾肇、储中子、惠天牧、黎宁先、方近雯分韵,得六鱼 |
皇上躬谒孝陵恭纪十二韵 |
乾清宫御试赋得爲有源头活水来 |
送同年程书巢还竟陵,叠用送阎泗山韵 |
游十洲先生七十 |
寿沈白漊处士 |
静乐双节诗 |
首夏,南书房侍直限韵 |
南书房闻莺限韵 |
南书房侍直,次周伯温夏日阁中入直三首元韵 |
再叠前头三首 |
寿贾太夫人二首,时,令子二翰林并在闲居 |
寿同年严西武七十 |
题渐江泛舟圆 |
乙未仲秋,大学士安溪座主,蹔假遁南,御制饯诗,(?)臣继和。绂恭次十章,每篇缀以公归用衮衣之颂,遄望还朝云 |
送蔡闻之同年还漳浦 |
乙未九月哉,生明座主安溪先生假旋,又三日。爲先生览揆之辰,同人追诣张家湾舟中,称祝归途,用陈后山"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爲韵,得古体诗十章 |
聚奎堂夜坐,漫成长句,呈前軰王怛麓阁学,并示同考四铨部暨同年汪无亢舍人261梁家壮迎驾,恭纪 |
微雪,同夔扬过湘芷寓斋看菊,用东坡聚星堂韵。仍禁用菊雪故(?),刻烛三分 |
菊影再用聚星堂韵,仍刻烛如前限 |
第十卷 瀛洲亭草卷之四 |
丙申元日 |
挽郭母兼示令子元釪 |
挽汪母吴太恭人 |
秋山学圃四首,爲张天申题,即次元韵 |
晚春,偕同年徐坛长、须凤包、汪无亢、缪湘芷、黎宁先八里庄看杏花,值汪紫沧、俞颖园、张莪村、吴见山四前辈、陈沧洲知府、牟山兄、潘郑二进士,亦载酒至.用"游骑偶逢人(?)酒,名园相倚杏交花"爲韵,分得偶字 |
送刘佥事分巡延建 |
午日,早朝即事 |
题冢宰宋公乐春园图,用欧公沧浪亭韵 |
南书房侍直,同人限韵 |
苑中和宁先韵三首 |
送楼令之灵川 |
寄赵昌宸 |
送廖若村前軰督学四川 |
寿户部郎中李丈 |
送馆师阁学彭公蹔假还邓 |
南岳石船纪异 |
揖山草堂落成,索诗,害以应之 |
富平王节母(?)氏 |
东阙门观荷,同徐坛长、缪湘芷、黎宁先 |
雨中偶感 |
同年阎泗山将归沛县,钱席用韦苏州"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气凉"爲韵,分得雨字 |
青松篇,寿顾文学 |
题四时读书图 |
送康生归漳浦 |
晚春生辰,张匠门先生以彘肩、名酒见贻。既秋,先生初度.无物可将,辄呈小诗自嘲,藉取笑乐 |
咏雪,用巨州夜读韵 |
云中安溪座主招饮,乘间问《易诗》、《春秋》大旨,归而有作,再次巨州韵 |
冬至先三日,院署斋居 |
南效陪祀,礼成,同江宗丞前軰过高寺丞生寓斋听琴 |
监湖垂钓图,爲天山兄题 |
宛丘高节妇李氏 |
晚出宜武门,望残雪,同黎宁先赋 |
祭竈联句.同族兄覆如舍人 |
除夕,用冯上舍夔扬韵 |
丁酉元旦,叠除夕韵,同冯夔扬、傅豫若、恩如山、族兄覆如 |
挽同年骆届山 |
爲宋检讨题禹鸿胪折枝杏花图 |
余山絫议以诗见投,依韵奉酧并索《畿辅通志》 |
十四夜,聚奎堂即事.呈(?)于路前軰 |
颧刻题戏作 |
十五日,用壁间王公衷白韵,是日立冬 |
题张学博南归图 |
德胜门外,马上口占 |
清和即事,和沈恪亭前軰五首之一 |
移居宣武门西,同年黎宁先招同缪湘芷载酒相过,敬赋一章 |
夜过湘芷寓斋,叠移居韵 |
贺周寒溪前辈得子 |
送徐亮直编修奉使琉球.兼过家省觐 |
寿曹节母六十 |
寿徐文学七十初度 |
鹤林授经图,爲徐坛长题 |
送鲁留耕先生旋里 |
题甘忠果公,崇祀绿 |
寿杨太夫人 |
杪秋同年,集须凤包寓斋限韵八首,用少陵秋兴韵 |
饶介之砚,爲同年徐坛长赋 |
题小谷口读书图 |
王禊亭同年寓斋,观大观贴 |
西效即事,同黎宁先、万宇兆、恩如山赋,用题爲韵,分得西字 |
二月十五日,闱中感怀 |
尚书遂宁张公以长句见示,依韵奉和 |
第十一卷 望云草卷 |
典云南乡试.傲装纪事 |
卢沟桥.次玉泉坡先生韵 |
良乡早发.拟古《顺东西门行》,用康乐韵 |
涿州喜雨二首 |
定兴早发,拟古《却东西门行》,用惠连韵 |
遂城吏 |
保阳感事 |
彰德,爲若谷兄题李氏祭田记 |
十三日,荣泽渡黄河,是日夏至 |
保安驿 |
汉世祖祠,双桐树歌 |
裕州,观祈雨 |
南阳院署,和壁间陶镜峯韵 |
虎牙闗,用鲍明还《代阳春登荆山行》韵 |
澧州檀木堰,观牛捕鱼 |
怀化驿感事 |
镇还府 |
相见陂行 |
飞云严 |
月潭寺 |
圣果亭 |
过麻哈江 |
仙影岸 |
平越道中 |
贵定七夕雨 |
黔中怀古 李忠宣德辉 |
顾武毅成 |
王文成守仁 |
李经历文祥 |
郭大司马子章 |
邹忠介元标 |
徐中丞节 |
白水河 |
自平彝县至白水驿,大风竟日 |
马龙州早发 |
燕麦 |
多衣树 |
婆树 |
杨林海 |
试院双桂,次同年张趾肇 |
试院喜晴 |
试院中秋,咏饼联句 |
望碧鸡山 |
优(?)花 |
长生果 |
孤鸾篇,爲昆明李贞女赋 |
清溪洞 |
石虬亭观石虬 |
江西坡 |
老鸦闗 |
铁索桥 |
象鼻岭观云 |
登闗索岭绝顶,得古体一章,题邸壁示同年张趾肇 |
贵定早发 |
镇远放舟 |
黄猴滩观渔 |
清浪滩 |
穿石塘 |
长沙府 |
湘潭夜泊 |
过家,次山谷韵 |
上冢,次山谷韵 |
九江大风阻渡 |
舒城道中,除夕,同弟巨州、儿孝源、孝泳赋 |
遇临淮,次巨州韵 |
望微山湖 |
德州李贞女诗 |
送六弟南还,即次留别韵 |
第十二卷 南浮草卷 |
奉使告祭南海,恭纪 |
涿州,访卢尚书墓 |
大风过郑州 |
恩县寒食,用杜子美熟食日韵 |
东平州看杏花 |
汶上遇雨 |
泥涂,新嘉驿早发 |
邹县城东杏花,用欧阳公镇阳残杏韵 |
峄县马上望微山湖,用谢康乐湖中瞻眺韵 |
汴水 |
桃山驿 |
张桥驿阻雨,用韦苏州雨夜感怀韵 |
又用章苏州闲斋对雨韵 |
雨後,过八斗岭 |
上巳复雨,念兄弟及儿子,当在章门相待而阻滞不前,因用韦苏州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韵漫成二首 |
丁酉除夕,同弟巨州、儿子孝源、孝泳宿桃城邸馆,题诗壁间。奉使南来,重经前馆,旧诗犹在,便依前韵慷慨有作 |
梅心驿 |
北峡关 |
望龙眠山 |
白湖 |
东林寺观王阳明先生题壁诗,即次元韵 |
过圆通寺,杲庵和尚出史耕岩前辈赠诗见示,辄和一章 |
登石耳峯绝顶,用鲍明远登庐山望石门韵 |
由石耳峯觅径,过消溪庵,用谢康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韵 |
章门登舟 |
樟树镇 |
暮膳山,谒金文靖公墓 |
桐江守风,和冯上舍夔扬 |
钓鱼台,谒李忠肃公墓 |
百家村刘氏废园 |
赣江新涨,险滩尽没,溯流径上快而赋此 |
赣州府 |
南野驿 |
大庾岭 |
谒张文献公祠 |
韶江舟中食鲜荔 |
弹子矶 |
碧落洞,用东坡韵 |
浈汤峡,次张文献公韵 |
大庙峡 |
峡山寺,次张燕公韵 |
再用东坡湾字韵 |
观瀑 |
归猿洞 |
三水县望西江 |
舟次扶胥口 |
南海神庙致祭,恭纪五章 |
扶胥海,次张文献公韵 |
浴日亭,次东坡韵 |
去粤三首 |
重过峡山寺,观瀑 |
东山书院拜阳明先生像 |
峡江烈孝诗 |
过家,再次山谷韵 |
上冢,再次山谷韵 |
下津渡登舟 |
臙脂夹阻风 |
望青山 |
登梁山 |
题汪思白先生谿翁濯足图 |
题吴次侯秋江独钓图 |
题三十持钓竿图 |
中秋,舟中迟源儿不至 |
喜源儿至 |
露筋祠 |
宿(?)访同年徐坛长 |
蒙阴道中 |
任丘早发,过鄚州复遇大风 |
第十三卷 观潮草卷 |
奉使典浙江乡试,俶装二首 |
赵北口泛舟 |
立秋日,平原邸舍微雨 |
泰安州七夕词 |
南来邸舍,困於炎,敲轩窗,偶得佳树,喜而有作 |
邸馆紫薇一株开,花甚盛 |
峒峿道中,望落马湖 |
界首观(?)应湖,不见涯涘 |
高邮湖决叹 |
维扬州中漫兴 |
丹阳县怀方渐於 |
吴江夜泊,吊周忠毅公,岸有公遗坊 |
入闱日喜晴 |
初八日雨.竟夕不休,诸生沾濡良苦,怅然有作 |
同考诸君置酒湖上,晚归,用东坡湖上夜归韵 |
西湖公讌,再叠前韵 |
巡抚高安朱公招饮湖上.竟日三叠前韵 |
舟过断桥,次白乐天韵 |
六一泉怀欧阳公 |
合涧桥用张员外韵 |
飞来峯 |
冷泉亭茗饮 |
灵隐寺,次东坡和李杞寺丞韵 |
韬光寺 |
九月二十日,吏部文至,奉旨陞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纪恩二首 |
敷文书院文讌,呈朱都宪、汪学士二前辈 |
舟过苏州,谒座主吴南村先生墓 |
储中子同年,拏舟来访,喜而有赋,叠用宿(?)访徐坛长韵 |
南濠访陈彦瑜二首 |
喜晤刘定严明府,仍次卢陵奉怀韵 |
无鍚舟中 |
镇江大风阻渡.次东坡大风留金山韵 |
禅智寺 |
宿(?)访徐坛长.即席有作 |
郯城县 |
沂州 |
蒙阴县望蒙山 |
嶅阳道中 |
拟登泰山不果,怅然有作 |
崮山驿 |
盘村口占 |
齐河县 |
黄河涯 |
第十四卷 河上草卷之上 |
出京 |
卢沟桥,再用王泉坡先生韵 |
谒张桓侯庙 |
松林铺喜雨 |
杨忠愍公祠,次乔介夫题壁韵 |
保定旅怀 |
总督赵公馈易酒 |
保定西郊水涨 |
水涉二十里,至徐河桥 |
清凉寺观决口 |
固安知县艾君馈鲤 |
固安城西晚眺 |
曹家务遇雨 |
喜裘鲁青过访 |
暮遏废阡感赋 |
咏寓庵草木二十一首 |
槐 |
枣 |
梅 |
桃 |
海棠 |
丁香 |
夹竹桃 |
杏 |
银杏 |
石榴 |
蔷薇 |
芍药 |
百合 |
玉簪 |
蜀葵 |
凤仙 |
鸡冠 |
泽兰 |
蓼 |
苕 |
移寓窑上村,土屋十数家,皆农民也。作田家三首,次柳州韵 |
雨後晓行,次柳州独至愚溪北池韵 |
晚登废窑望西山 |
莽牛河 |
金门闸 |
秋夕旅怀,次太白韵 |
中秋见月,次二苏韵 |
晚霁眺望至昏,归而成韵 |
闻台湾收复,喜赋五首 |
韩家营早发 |
北砦道中,戏爲当句有对体 |
登寓後三癈窑眺望至夕 |
晚得莽牛河鱼,欣然更酌 |
九松山,望密云诸塞 |
石匣龙潭 |
白河涧迎驾 |
同缪湘芷集万宇兆寓斋,拈得欧阳公送任处士韵,即席成篇 |
湘芷招同宇兆,夔扬小集,(?)题得东鱼,仍用欧公韵 |
眼镜 |
第十五卷 河上草卷 |
壬寅元旦 |
黑垡道中 |
读欧阳文忠公集,用公紫石屏韵 |
咏芍药,用白香山韵 |
闵雨,次荆公元丰行韵二首 |
七月二日,万编修寓斋对雨,用昌黎秋怀韵十一首 |
即事戏呈友人 |
七夕,次刘宾客禹锡韵 |
万编修以七夕不寐四首见示,敬和元韵 |
六首奉呈藉取笑乐 |
又九首,同前韵 |
中秋小集,用昌黎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韵 |
诗成,泛论文事,叠用前韵戏爲劝学歌 |
重九雨後小集,次谢无逸绝句三首,仍用潘邠老起句 |
叠无逸韵,改用潘句作第二句 |
感事三叠无逸韵,倒用潘句作结句 |
题锄菜(?) |
挽潜山赵烈妇胡氏 |
幽兰五章,章六句 |
登密云近山 |
宿石匣北闗药王庙 |
大行皇帝(?)驾发,引挽歌辞二首,次宋臣欧阳修韵 |
感怀叠前韵二首 |
除夕,和东坡岁晚寄子由三首 |
除夕不寐,再次东坡嵗晚三首韵 |
雍正元年元旦 |
巡抚都御史白公纂修江西通志,喜而有作 |
闵六长百蠏图,爲朱赤谷题 |
第十六卷 漕行草卷 |
夜过河间 |
东阿旅次,读峻亭、萝台二子吊陈思王作,温丽绵密,得义山之遗,秪怪洛神之解尚沿小说之僞,戏和一章,以明本旨 |
使舟过宿(?),访同年徐昼堂编修。庭前紫荆花盛开,赋紫薇花歌一篇赠昼堂 |
南池,次少陵韵二首 |
家报至,蒙恩转兵部侍郎,仍次少陵韵,恭纪 |
阿城中秋,重次二苏韵 |
三月三日喜雨 |
闻河水尚未增涨,再用喜雨韵二首 |
阅海河,过王氏园,叠用喜雨韵二首 |
津门寒食,叠用喜雨韵 |
清明日,阅津南水田,过董氏别业,觞咏竟日,叠喜雨韵三首。是日爲余五十初度 |
闻西师大捷,叠用喜雨韵二首 |
闻七弟巨山得解,即随太夫人北来,叠喜雨韵 |
闻巡抚广西之命,恭纪十二韵 |
第十七卷 桂林草卷 |
宜成书院课士 |
桂林中秋,用玉山《中秋》原韵 |
岭南闵雨行 |
七星山登高 |
集思堂前梅花 |
桂林立春,次盛生逢春韵 |
敬事斋腊夜感怀,次盛生韵 |
桂林除夕,次盛生韵 |
乙巳元旦,和盛生韵 |
乙巳元旦,和黄行先文学韵 |
水仙花,次山谷韵二首 |
赋得"薰风自南来",示书院诸生 |
乙巳中秋,天香书屋讌集,用"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爲韵,分得天字 |
桂林,九日,院斋讌集 |
十月朔日,独秀山登高 |
桂林喜雪,和汤编修以安韵 |
乙已桂林除夕,同张文学锦傅、儿子孝源,用甲辰除夕韵 |
酒後复成一篇,时奉总督直隶之命,将俶装矣 |
劝农,过花桥四首 |
虚舟二首 |
丙午桂林元夕,同舍人兄覆如限韵 |
灵川道中,望诸山积雪 |
兴安诸山积雪尤盛,叠用前韵 |
黄沙河 |
浯溪,读山谷老人诗,即用其韵 |
湘江风雨,望衡岳,仅露半山,次昌黎谒衡岳韵 |
停舟下里,晓起大雪,再次昌黎衡岳韵 |
雪霁,衡岳尽见,再叠昌黎衡岳韵 |
家累还江西,舟至渌口分发,口占示源儿 |
嘉鱼阻风,次荆公彭蠡韵 |
阻风,再用荆公牛渚韵 |
明港驿,次壁间韵 |
上谷诗附"赐游圆明园恭纪" |
新秋喜雨,分次壁间韵 |
丙午七夕,保定院斋 |
丙午重九日,院斋宾友小酌,以陶靖节"露凄暄风息.气激天象明"二句爲韵,分得露字 |
保定,冬至喜雪,同巨山用桂林雪诗韵 |
禾稼口占 |
第十八卷 後桂林草卷 |
沙河县梨花 |
渡河歌 |
信阳道中 |
渡澴水 |
孝感道中苦雨 |
盆渡二首 |
李家砦阻雨,馆人以盆兰作供,叠信阳韵 |
楚饥欢 |
洞庭阻风 |
老虎塘 |
板巴 |
留别云贵总督鄂公 |
西隆道中 |
大琶卡 |
雍正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恭逢皇上五旬大庆,敬制七言排律万寿诗一篇 |
桂林中秋,长句二章,用中秋二字爲韵,同覆如舍人、兄赋 |
沐发有感 |
湘江舟中二首 |
第十九卷 紫藤轩草卷 |
爲彭乐君题高司寇指画梅花 |
寄呈睢州座主三十韵 |
寿姚封翁 |
已酉三月十一日,书怀 |
杨子驭远与余生同里,长同学,同补弟子员,同领乡荐,余幸先成进士,歇历中外二十余年,罢黜者再矣,而杨子尚需次家园。去秋,始逐选入北来,居停荒邸,徲儿孝洋从受经焉。酒阑话旧,漫成长句 |
壬子重阳忆家 |
九日,招徐澄斋、万孺庐、李鼎臣三编修小饮,孺庐即席用陶靖节"九日闲居"韵,叠成三章,依韵奉和 |
秋日晨,趋书局,次万编修宇兆韵 |
吴副使五十初度 |
壬子除夕,洋儿用古诗"今日良宴会"韵爲诗一篇,走笔次之 |
癸丑元旦,洋儿叠用除夕韵爲诗,然再次其韵 |
元夕,闻西邻哭声,张衡三户部新殁也,次元旦韵哀之 |
寄赠廉州庞守 |
送庞生于相下第南归 |
挽桑处士 |
题清冷池图 |
爲宋西羾,题西坡授经图 |
癸丑重九,次孝洋韵 |
展重阳诗 |
万编修宇兆,叠用余展重阳韵,连得四章,余方严滕口之戒,意不自禁,叠韵二首以谢听茔者.盖是时有以论学爲疑者也 |
余叠展重阳韵,戒与外人论学,万子叠成三章,以广余意,敬述鄙怀,奉酬亦叠元韵三章 |
夜读陆子书有感,叠用展重阳韵 |
下直,和万编修 |
题思诚庐 |
读朱子集.用鵞湖韵四首 |
读陆子集,仍用鵞湖韵四首 |
晚秋闲居二首 |
余以闲居,偶爲小诗,念益友难得.故国可怀。万君宇兆见而和之,推天时人事,以爲必有类应,反覆四章,词旨深厚,因再和之,志余之不广焉 |
暮趋圆明园,戏爲当句对体,仍用闲居韵 |
喜雪 |
题阳城田赠公傅後 |
甲寅元旦,次孝洋韵 |
叠韵示孝洋 |
万编修和孝洋元旦韵,叠至六章,依数奉酬,藉取新年一笑 |
元夕有忆,用元旦韵示孝洋 |
甲寅暮春□□□□□,邹小山馆丈写秋花一幅见贻,深惬鄙怀,喜爲长韵 |
余既爲秋花诗,转思余年亦於秋爲合。人之一生如岁四时,十年二十春,三十四十夏也;五十六十秋也;七十八十冬也;九十以往则如归余於终,古历法闰月在十二月之後,非每岁所恒有,亦如大耋之年非人人所可得也。余年六十,盖秋之终,冬之始矣.寿以秋花,岂不宜哉!因再赋一章 |
四月朔日,万孺庐招同徐澄斋、全谢山、曹芝田,饮紫藤花下,次曾文定公"送瞿秘校还南丰"韵 |
藤花餺飥,四叠前韵 |
五叠前韵,赠徐澄斋 |
六叠前韵,赠万孺庐 |
七叠前韵,赠全谢山 |
八叠前韵,赠曹芝田 |
九叠前韵,示孝游,孝洋 |
十叠前韵,自赠 |
邹小山馆丈作折枝藤花图见贻,仍用朔日韵奉酬 |
四月四日,再集紫藤花下,仍叠朔日韵 |
清和节诗,仍叠朔日韵 |
夜访授经图,爲钱赞善母夫人题 |
钱学士主敬邀诸同人,和王絫议中安寄怀诗,写爲一册.属题首页,因次原韵 |
七夕,和万编修四首 |
徐编修澄斋作自羁图,小车戴家累躬自牵引,微有倦意。题短句释之 |
甲寅中秋,孝洋次昌黎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韵爲诗,因漫次一篇,督其务学 |
中秋夜,招万编修看月,叠昌黎韵 |
题烟江叠嶂图 |
题蔡宗丞遗像 |
甲寅九日,同人小饮,孝游、孝洋用唐人韵爲诗,戏次二首 |
送徐澄斋编修南归,用少陵送孔巢父韵 |
无忧歌,爲熊编修五十初度作 |
万寿圣节,晓赴海淀口占 |
题钱夫人八桃介寿图 |
六弟至都,以涂中和少陵北征诗见示,漫次元韵,用以志喜 |
甲寅冬至,次少陵韵 |
岁暮,和东坡三首 |
再叠柬坡韵三首,同六弟巨州赋 |
第二十卷 东园草卷 |
乙卯人日,万孺庐太史和少陵诗.连得三首,讽咏之余,依数奉和 |
万太史再和少陵人日七律,见示,仍次韵奉酬 |
甲寅四月四日,万孺庐编修作重四诗,招客宴紫藤花下,余欲以清和节名之,亦尝作诗,今岁重四遍以事牵而置闰在四月,万君遂以闰重四见招。因忆前诗,慨然追次元韵 |
万君席间,鸡臛甚美,再叠重四韵 |
闰四月四日,万孺庐编修招饮夜归,用甲寅重四诗韵,澷赋二章奉呈,万君旋和四章见复,词旨佳妙.不胜敬叹,仍依原韵奉答四章 |
闰重四之集,全贡士绍衣赋长句三章,亦依韵和之 |
和万子孺庐"夏日偶成"作 |
又和万子偶然作 |
余僦寓舍,东偏隙地,种瓜菜自给,葺草.爲小亭。灌园之暇,少休劳苦。万子孺庐过访,名以东园。又用重四诗韵.赋赠三章,感而志谢,即依元韵 |
题顾令贤尊墓铭後 |
乙卯五月二日,下直,适万子孺庐亦自外归。因过高斋茶话,而万子姬人报产女子,旋赋小诗爲赠 |
草亭雨眺,喜成长歌 |
午日微雨,用喜雨韵奉呈同舍 |
雨趋书局,即次喜雨韵 |
六月六日,苦热,叠用夏至苦雨韵 |
乙卯中秋,同万宇兆、全绍衣,舍弟巨州东园看月,用刘宾客"次崔舍人"韵 |
余次刘宾客中秋原韵诗成,覆视之。脱一燃字.因再成一首 |
大行皇帝挽诗五章,乙卯八月二十五日作 |
和沈休文襄阳蹋蹄歌,并次其韵,送西羾出守襄阳 |
丙辰重五,招南园六弟及寓斋诸子小集,而万编修、全庶常适至,遂用乙卯重五诗韵,各赋一章 |
丙辰长夏.和欧阳子读书韵 |
七夕,紫藤轩听雨,用张曲江秋怀韵二首,同邓乃萝、张与辉、万泮文、黄仰甫、六弟巨州赋 |
再叠前韵 |
丙辰中秋,邸寓小集,是日爲傅子圣涯生辰,辄用乙卯中秋次刘宾客韵赠傅子 |
叠韵赠座中诸子,时舍弟巨州教授诸襄七邓、乃梦.竝与傅子举应词科,黄贡士仰甫,则以公车留邸寓也 |
咏中秋月,再次刘宾客韵 |
奉和相国鄂公丙辰中秋咏怀之作 |
奉和鄂公西园一首 |
十八夜,再次鄂公中秋韵 |
题诸襄七月中清露点朝衣图 |
题荣阳弓节母傅後 |
丙辰九月,偶忆高达夫重阳诗有:"百年将半仕三已,五畆就荒天一涯"? |
四、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宋铸币地理研究[D]. 张天胤.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中国萝卜的栽培利用史研究[D]. 杜伟利.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3]简论江西方宝——兼谈上海出土新昌县方宝[J]. 吴旦敏. 上海文博论丛, 2014(03)
- [4]《穆堂初稿诗集》校注[D]. 王昭. 广西大学, 2008(01)
- [5]万安县发现汉代铜钱窖藏[J]. 陈凯华. 江西文物,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