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太经济研究所

日本亚太经济研究所

一、日本的亚洲太平洋经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玉莲[1](2012)在《日本亚洲经济战略演变与日印(尼)经济关系的发展(1949-1997)》文中提出从1949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近50年间,日本的亚洲经济战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1949-1970年是日本实施“赔偿外交”战略阶段。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海外市场丧失殆尽。为恢复日本经济和重返东南亚市场,在美国扶持下日本对东南亚诸国实行了“赔偿外交”战略。日本与印尼经济关系随着“赔偿外交”的实施逐渐恢复。1970-1985年日本亚洲经济战略从“赔偿外交”向“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战略转变。随着“尼克松主义”出台和美国从亚洲撤出军事力量,日本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亚洲经济战略,由形式单一且主导性不强的“赔偿外交”战略向手段多样化、日本占主导地位的“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战略转变。在这一战略影响下,日印(尼)两国的经济关系也从“赔偿外交”时期的互相猜忌发展到此时“心心相印”的伙伴关系,进而加强了日本和印尼的经济关系。1985-1997年日本的亚洲经济战略演变成“雁行战略”。“雁行战略”的出台与实施是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期望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缩影,同时也是日本与欧美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并希望获得与欧美国家同等国际地位的结果。战后以来日本亚洲经济战略的演变,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影响;亚洲地区对日本经济的巨大吸引力等。同样,这些因素也影响着亚洲地区的所有国家。而在日本亚洲经济战略影响下的印尼也在经历着大的变化。

刘江永[2](1988)在《太平洋国际关系的变迁与经济合作的新潮流》文中提出 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该地区各国之间谋求经济合作的潮流,正构成本世纪末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拟从历史演进与国际关系发展的角度,就当前兴起的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及其前景作一初探。一、历史上的太平洋问题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亚洲太平洋国家曾经历了被分割,并遭受殖民统治的苦难年代。其后,作为亚洲国家,对太平洋问题显示出主动介入姿态的,还要从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算起。从这个意义上似可认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太

王玥馨[3](2016)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经济一体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迎来辉煌发展的新时代。亚太经济一体化符合各国长远利益和主流发展趋势。目前在亚太地区已经开展了诸如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亚太自贸区(FTAAP)等多种一体化路径的积极探索,中国也恰逢时机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但一体化现存的困难,以及对“一带一路”的误解,使得进展出现阻碍。本文对当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由来和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一带一路”对一体化进程产生的参与国、空间拓展及发展机遇的积极影响,同时分析亚太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原因,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行建议。本文认为,虽然目前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问题,但多种路径的探索都是积极有益的。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所打造的以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给亚太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在将来可能成为整合已有亚太区域经济协定的重要手段。中国需要积极推进现有的多种一体化路径,联合亚太其他国家,增强合作,在互动中形成同一的价值观念,为实现亚太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和国家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陈云龙[4](2018)在《亚洲太平洋经合组织推动亚太自贸区理论模型研究——基于资本流动、外汇及货币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逐渐成为亚太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2010年横滨A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将在各国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本文简要概括了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史与影响,进而阐明了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如何最终影响总产出及"三元悖论"影响下各国采取的不同货币政策,接着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的产生是为了提高利率灵活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与加强货币政策的宏观协调,然后运用IS-LM-BP理论模型详细分析了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因素的影响变化,最后指出密切合作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相互信任的基础。

张国军[5](2016)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与中国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立足周边,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辐射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第一份关于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性、综合性文件——《关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从顶层设计了未来自贸区建设,明确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中国对推进自贸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判断国际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环境,找准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位,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施和推进自贸区战略。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主要参与方利益博弈及中国对策。本文认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若以1997年和2008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1997年),这一时期以APEC为主导。APEC在这期间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确立了组织形式、宗旨、目标、合作原则等,提出了发展目标——茂物目标,对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促进经济技术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阶段(1997—2008年),这一时期以东盟为主导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为特征。东盟建立了一系列"东盟+N"机制,包括"10+1"、"10+3"、"10+6"机制。东亚地区也因此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合作格局。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这一时期,美国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奥巴马上台后,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凭借TPP介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自此,东盟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被打破,东盟提出RCEP应对TPP的冲击。继之,在中国的倡导下,亚太各方于2014年APEC北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决定对FTAAP进行联合战略研究,并一致同意尽快启动FTAAP进程。这样,亚太地区形成了 TPP与RCEP两大机制并存,同时酝酿推动FTAAP的局面。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有关研究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第二章运用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结合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整体演变,分析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形成及变迁。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分析了 TPP、RCEP、APEC/FTAAP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影响。第六章结合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亚太战略,探讨其相互间的利益博弈,判断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七章论述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并结合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情况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具体如下:第一,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国际政治经济分析。首先,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在亚太地区的权力角逐引发了该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变迁。其次,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东亚和美国家之间既存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美国强势推进TPP,搅乱了东盟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推动该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进一步发生变迁。再次,APEC存在的问题致使其集体行动成本增加,运行效率低下,陷入了集体行动困境。各成员无奈之下转向其他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最后,亚太地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伴随着多机制并存,竞争性合作。第二,厘清TPP、RCEP、APEC/FTAA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影响。TPP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赋予了新的元素,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朝多元方向发展。TPP冲击了现存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催生了 RCEP,两大机制相互制衡;RCEP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东盟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RCEP加入门槛相对较低,为发展中国家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机会;APEC停滞不前引发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变迁。FTAAP的提出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整合提供了目标。第三,结合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亚太战略,分析其相互间的利益博弈,判断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未来发展趋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博弈表现在对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的争夺上。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谋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东盟推进"大国平衡"战略维持其在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日本在中、美之间搞平衡,角逐东亚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韩国致力于成为连结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关键链条,印、澳、新积极融入亚太权力体系,期冀分得一杯羹。2015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明确指出,TPP和RCEP是未来实现FTAAP的基础。TPP、RCEP两大机制未来发展趋势存在三种可能:RCEP逐步并入TPP后融合为FTAAP;TPP和RCEP趋同后融合成FTAAP;TPP和RCEP纳入FTAAP谈判。然而,未来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何发展,主要取决于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博弈和亚太地区的现实发展需要。第四,基于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之前章节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中国未来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使用综合贸易份额指数、拓展后的贸易密集指数、HM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贸易依赖程度,结合现有的关于TPP、RCEP、FTAA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CGE模型分析结果以及之前章节的理论分析,提出中国未来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多层次、全方位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高水平自贸区,推进自贸协定深度一体化;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积极探索双边合作途径。

史敏[6](1987)在《太平洋经济的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 本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开始于地中海时代;接着是大西洋时代,现在它进入了太平洋阶段。”英国着名历史学家A·J·托因比在1974年也曾预言:世界的重心将从大西洋摆向太平洋。美国前驻日本大使迈克尔·曼斯菲尔德则明确认为“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1985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谈到,“里根总统同罗斯福总统一样,满怀热情地对待太平洋出现的大量机会。……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

田凯[7](2013)在《中国加盟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与对外政策转型(1978—1986)》文中认为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是由政府、商界、学界共同派代表组成的准政府间组织。1986年,中国成功地加盟PECC使其升级为涵盖中日美三大国最初的亚太地区合作机制。而整个加盟过程与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展开紧密相关联,是中国对外政策转型的结果。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实行,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关系(包括与台湾地区)发生了变化,这些双边关系的变容是导致中国加盟PECC的根本原因。中国加盟PECC是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表现的同时,也强化了中国的对外转型,为冷战后中国亚太地区战略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山瑠妙,欧文东[8](2015)在《从“亚非”、“亚太”到“亚洲”——中国参与亚洲地区的多边合作》文中研究表明一序言1980年代以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亚洲备受瞩目。目前,亚洲地区构建了以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为核心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网络合作机制。中国一向以大国间的权力政治为中心课题,所以除了对自己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联合国,对多边外交的关注度一直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区域大国,具有双重身份(高原明生,

邓玲燕[9](2020)在《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因此,安徽经济发展应从过去追求高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全面激发对外贸易潜力。文章基于引力模型研究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问题,这对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8-2017年与安徽省有贸易往来的202个国家或地区为研究样本,构建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全样本和区域检验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安徽与贸易伙伴或地区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而测算安徽与贸易伙伴及六大洲的贸易潜力大小并进行分类。研究表明: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安徽与贸易伙伴间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与贸易伙伴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具有显着的负向效应;贸易伙伴的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对双边贸易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贸易伙伴加入欧盟、东盟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双边贸易具有负向效应;而贸易伙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双边贸易具有正向效应。从区域检验结果来看,安徽与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贸易伙伴的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具有负向效应,与非洲和拉丁美洲贸易伙伴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具有正向效应,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的贸易伙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双边贸易具有正向效应。从各区域及贸易伙伴的贸易潜力分类来看,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属于潜力开拓型,安徽应及时把握机遇,充分拓展这些区域的贸易盲区;非洲属于潜力再造型,安徽应调整与非洲当前的贸易条件来拓展新的增长点;拉丁美洲属于潜力巨大型,安徽应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双方贸易。此外,根据本文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释放安徽省贸易潜力,为实现“加快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第一,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双边贸易互联互通;第二,提升贸易通关效率,建立通关合作机制;第三,继续发挥安徽省比较优势,逐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四,构建安徽省对外贸易新布局,优化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张硕佳[10](2021)在《《俄罗斯扩大与APEC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第二章)翻译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所选的实践材料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出版的《俄罗斯扩大与APEC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一书中的第二章,该部分主要讲述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一体化合作的机制和发展,其中包括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合作机制及俄罗斯的加入。本翻译材料内容关于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对外经济的发展与挑战,通过材料的翻译,可以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战略与政策,为中俄更进一步的合作方向提供参考,极具有现实意义。对原文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后,鉴于原文中专有名词和缩略语多,被动句和复合句的使用频率高,故结合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案例从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和单位转换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本翻译报告旨在通过翻译实践解决问题,总结出翻译此类文本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从而提高翻译水平,对日后同类型的翻译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二、日本的亚洲太平洋经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的亚洲太平洋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亚洲经济战略演变与日印(尼)经济关系的发展(1949-199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赔偿外交”战略与日印(尼)经济关系的重启(1949-1970)
    1.1 日本“赔偿外交”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1.2 日本对印(尼)的“赔偿外交”
    1.3 “赔偿外交”下日印(尼)经济关系的恢复
        1.3.1 日本对印尼的战争赔偿和援助
        1.3.2 日本对印尼的直接投资
        1.3.3 日本与印尼的贸易
    本章小结
第2章 “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战略与日印(尼)经济关系发展(1970-1985)
    2.1 “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2.1.1 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调整
        2.1.2 日美贸易摩擦加剧
        2.1.3 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加深
        2.1.4 东盟国家“大国平衡”政策
        2.1.5 东南亚高涨的反日情绪
    2.2 “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2.3 “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下的日印(尼)经济关系(1965-1985)
        2.3.1 商品贸易
        2.3.2 直接投资
        2.3.3 政府开发援助
    本章小结
第3章 “雁行战略”与日印(尼)经济关系的高涨(1985-1997)
    3.1 “雁行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3.2 “雁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3.3 “雁行战略”下的日印(尼)经济关系
        3.3.1 垂直型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3.2 日本在印尼的直接投资
        3.3.3 日本对印尼经济援助
        3.3.4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论
    4.1 战后日本亚洲经济战略演变的动因
        4.1.1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演变
        4.1.2 美国对日本的影响
        4.1.3 亚洲对日本经济的巨大吸引力
    4.2 日本亚洲经济战略调整对日印(尼)经济关系的影响
    4.3 日印(尼)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经济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成果
        (二)国外研究成果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一、相关国际关系理论
    二、相关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态势
    一、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由来
    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
        (一)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签订
        (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加紧
        (三)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路线图启动
第三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经济一体化新特点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
        (一)亚太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参与者众多
        (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得以拓展
        (三)亚太经济一体化合作机遇增多
第四章 当前亚太经济一体化障碍及原因
    一、当前亚太经济一体化障碍
        (一)大型自贸协定谈判和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二)政治的主导性
        (三)亚太一体化文化动力不足
    二、亚太经济一体化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第五章“一带一路”倡议下加速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一、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二、努力推进现有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不断加强次区域合作,鼓励民间力量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亚洲太平洋经合组织推动亚太自贸区理论模型研究——基于资本流动、外汇及货币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利率政策传导及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及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框架的产生背景
    (一) 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二)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三) 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四、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假说的提出
    (一) 固定汇率制下资本相对不流动
    (二) 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
    (三) 中国的IS-LM-BP模型假定
五、结论

(5)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与中国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有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简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径
    1.6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与不足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理论分析
    2.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2.1.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发展历程概述
        2.1.2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2.1.3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的动因
        2.1.4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特征
    2.2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变迁
        2.2.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整体变迁
        2.2.2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成因
第3章 TPP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
    3.1 TPP的发展演变
        3.1.1 TPP的缘起和发展
        3.1.2 美国加入并推动TPP谈判的动因
        3.1.3 TPP的主要内容和机制特征
        3.1.4 影响TPP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2 TP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影响
        3.2.1 进一步推动了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多元化
        3.2.2 冲击了亚太现存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3.2.3 催生了东盟主导的RCEP,两大机制相互制衡
第4章 RCEP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
    4.1 RCEP的形成发展
        4.1.1 RCEP的缘起和发展
        4.1.2 RCEP的主要内容和机制特征
        4.1.3 影响RCEP谈判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2 RCE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影响
        4.2.1 加强了东盟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4.2.2 为亚太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制
第5章 APEC/FTAAP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
    5.1 APEC的发展历程
        5.1.1 APEC成立背景
        5.1.2 APEC的发展历程
        5.1.3 APEC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
    5.2 FTAAP的提出及发展
    5.3 APEC/FTAA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影响
        5.3.1 APEC进程缓慢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的导火索
        5.3.2 建立FTAAP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整合的目标
第6章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博弈及未来趋势
    6.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博弈
        6.1.1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6.1.2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博弈
    6.2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7章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建议
    7.1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7.1.1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展
        7.1.2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动机和目标
        7.1.3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思路
    7.2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策略
        7.2.1 多层面、全方位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7.2.2 建设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推进自贸协定深度一体化
        7.2.3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积极探索双边合作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A TPP协定的主要内容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加盟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与对外政策转型(1978—1986)(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中的中国定位
二、中国国内对亚太地区合作态度的转变
三、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提出
四、改善与东盟的关系
五、台湾地区加盟PECC问题的解决
结论

(9)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对外贸易潜力的研究
        1.2.2 关于安徽省外贸发展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2.1.1 重商主义
        2.1.2 绝对成本论
        2.1.3 比较成本论
        2.1.4 要素禀赋论
        2.1.5 里昂惕夫之谜
    2.2 新贸易理论
        2.2.1 技术差距论
        2.2.2 偏好相似说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3.1 安徽省对外贸易概况
        3.1.1 安徽省对外贸易规模状况
        3.1.2 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状况
        3.1.3 安徽省对外贸易方式状况
    3.2 安徽省对外贸易市场构成
        3.2.1 安徽省对外贸易区域分布情况
        3.2.2 安徽省对外贸易国别分布情况
    3.3 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安徽省自身条件的约束
        3.3.2 国际贸易环境的约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实证研究
    4.1 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及变量说明
        4.1.1 贸易引力模型的选取
        4.1.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4.1.3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 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2.1 实证模型的选择
        4.2.2 “全样本”检验实证分析过程
        4.2.3 “区域”检验实证分析过程
    4.3 安徽省与各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贸易潜力分析
        4.3.1 确定贸易潜力研究方法
        4.3.2 贸易潜力分类及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俄罗斯扩大与APEC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第二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1.1 项目来源及意义
    1.2 原文文本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制作术语表
        2.1.2 同类文本阅读
        2.1.3 工具的使用
    2.2 翻译理论的选择
    2.3 翻译时间规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结构转换
    3.2 类别转换
        3.2.1 名词转换为动词
        3.2.2 形容词转换为动词
    3.3 单位转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校对过程中的语义调整
    4.2 翻译经验与总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日本的亚洲太平洋经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亚洲经济战略演变与日印(尼)经济关系的发展(1949-1997)[D]. 徐玉莲. 湘潭大学, 2012(01)
  • [2]太平洋国际关系的变迁与经济合作的新潮流[J]. 刘江永. 现代国际关系, 1988(03)
  • [3]“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经济一体化研究[D]. 王玥馨. 外交学院, 2016(08)
  • [4]亚洲太平洋经合组织推动亚太自贸区理论模型研究——基于资本流动、外汇及货币政策[J]. 陈云龙.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8(04)
  • [5]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变迁与中国对策研究[D]. 张国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6]太平洋经济的发展前景[J]. 史敏. 社会科学战线, 1987(04)
  • [7]中国加盟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与对外政策转型(1978—1986)[J]. 田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8]从“亚非”、“亚太”到“亚洲”——中国参与亚洲地区的多边合作[J]. 青山瑠妙,欧文东. 当代日本中国研究, 2015(02)
  • [9]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省对外贸易潜力研究[D]. 邓玲燕.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10]《俄罗斯扩大与APEC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第二章)翻译报告[D]. 张硕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日本亚太经济研究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