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重力法找铁矿(论文文献综述)
滕菲,孟庆龙,邢怡[1](2021)在《从重磁场特征分析华北陆块南缘铁矿分布规律》文中提出本文以探寻华北陆块南缘更多铁矿资源为目地,对区内铁矿类型及重磁场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分别建立了不同类型铁矿成矿要素的重磁异常识别标志:沉积变质型铁矿-局部重磁异常双高;接触交代型铁矿-区域重力高异常上局部磁异常梯级带;岩浆岩型铁矿-局部低重力异常上的高磁异常或磁异常梯级带;沉积型铁矿-平缓的高低重力异常过渡带中局部高重力异常,所做工作为区内找铁矿工作提供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余长胜[2](2021)在《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下嘎来奥伊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隆起带南缘与大兴安岭断陷火山岩带北缘复合部位,属于得尔布干中生代Ag-Pb-Zn-Cu-Mo-Au成矿亚带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规模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伴生铁、银和钼。区域构造背景复杂,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演化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成矿条件良好,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本文以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入手,研究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对矿区的物、化探勘查成果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和地质解译,提取找矿标志和信息,建立成矿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圈定成矿预测区,优选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程布置指明方向。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是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新近发现并查明的、以铅锌为主伴生铁、银、钼的中型规模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群吉祥沟组、早白垩世光华组和第四系全新统;侵入岩主要有早寒武世和早–中侏罗世花岗岩;断裂构造发育,NE和N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浅成侵入体与吉祥沟组接触带及其附近大理岩中的矽卡岩内。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与成矿相关的侵入岩成岩年龄集中于早–中侏罗世,其中年龄最新的钾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69±2Ma、166±2Ma,认为下嘎来奥伊铅锌矿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通过野外工作和室内观察将成矿期划分为2期5个阶段:(1)矽卡岩期:(1)干矽卡岩阶段;(2)湿矽卡岩阶段(形成富集的磁铁矿);(3)氧化物阶段(形成少量辉钼矿)。(2)石英–硫化物期:(1)早硫化物阶段(形成部分辉钼矿);(2)晚硫化物阶段(主要形成闪锌矿、方铅矿等铅锌硫化物)。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及褐铁矿化。地表构造蚀变带、铁帽及裸露的铅锌矿体、铁矿体为本区重要的地表找矿标志。对矿区高磁测量数据进行化极、延拓、水平一阶求导、垂向二阶求导、解译线环构造等处理,结果表明,矿区构造格架由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形成,侏罗纪花岗岩呈北西向产出,光华组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沿北东向分布。根据高磁异常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高值正场区、低缓正场区和低缓负场区,其中高值正场区大致对应矿区的成矿地质体:早–中侏罗世岩体及其侵入吉祥沟组地层所形成的矿化蚀变体。研究区正异常场呈NE和NW向展布,反映成矿岩体分布特征。研究区东北部以负异常场为主,零星分布几个小型正异常场区;西南部以正异常场为主,局部出现小型负异常场区;其他部分表现出正、负异常场交替出现的特征。区内断裂构造以NE和NW向为主,断裂和环形构造边部交汇部位控制矿体的产出与分布。激电中梯结果显示,研究区高阻带与低阻带相间分布,激电异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Pb、Zn、As、Sb、Mo等元素具有较大变异系数和较高浓集系数,为主要成矿元素;成矿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区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受区域北东构造及花岗岩体综合控制。根据系统聚类和因子分析结果,成矿元素划分为Pb-Zn-Ag-Cu、Sb-As、Fe、Mo、Au五个组合,表明矿区存在多阶段成矿叠加富集特征。已知矿体产出于成矿元素异常及因子得分异常区,表明其为重要找矿标志。综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信息,开展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建立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圈定6处成矿预测区,为后续勘查工作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李鹏,罗玉钦,田有,刘洋,鹿琪,陈常乐,刘财[3](2021)在《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采资源正在枯竭,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家对陆地盲区、深地和深海的资源勘探极为重视,同时未来勘探对象更为隐蔽、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勘探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地球物理方法作为勘查技术中最有效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为满足勘探任务的需求,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仪器研发和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详细阐述我国的金属矿、煤矿、油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归纳了相应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对深地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资源与能源开发提供参考.
熊盛青[4](2020)在《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文中提出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丁坤[5](2020)在《南秦岭柞-山矿集区典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文中认为南秦岭柞水-山阳(以下简称柞山)矿集区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矿集区之一,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大量赋存于碎屑浊积岩或碳酸盐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对于该矿集区内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岩浆活动与成矿的联系,成矿作用机制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入,制约了该矿集区金矿进一步勘探开发。本文以柞山矿集区的夏家店、龙头沟、王家坪和青林沟四个典型金矿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遥感和矿相学研究,系统的实验测试分析,查明了柞山矿集区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时代,研究了成矿流体的演化、来源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关系、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构造背景,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柞山矿集区出露的金矿床(点)主要集中在二台子—凤镇—夏家店金矿带和青林沟—王家沟—庙梁金矿带中。矿床赋矿围岩为一套碳酸盐岩或碎屑岩沉积建造,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与Au、As、Sb等成矿元素密切共生,具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其赋矿围岩、金赋存状态等最基本特征与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床相同或相似,矿石品位、流体性质等不尽相同。(2)根据夏家店、龙头沟、王家坪和青林沟矿床地质背景特征和详细的矿相学研究,将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石英-硫化物(±少量方解石)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黄铁矿、砷黄铁矿和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金的嵌布类型包括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三类。(3)柞山矿集区金矿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金矿床形成于中性或弱碱性、还原环境中;金在热液中主要以Au(HS)0的形式运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柞山矿集区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中Au富集成矿最为关键的作用。(4)通过C-H-O-S同位素及硫化物微量元素研究,认为金矿床中早期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特征,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成矿物质由不同比例的深部幔源岩浆与地壳混合而成。(5)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柞山矿集区存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金成矿事件,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且成矿与印支期和燕山期高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活动有关。青林沟成岩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成矿物质均由幔源岩浆与地壳混合而成,该期事件形成于岩石圈应力状态从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背景。夏家店金矿床方解石、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9.6±0.98Ma、龙头沟金矿床单矿物Sm-Nd等时线年龄为141±3.6Ma,夏家店金矿及龙头沟金矿的成矿年龄能代表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的主要年龄,王家坪金矿也形成于140Ma左右;燕山期成矿环境为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由于秦岭造山带进入伸展裂陷阶段,地壳厚度减薄,在地幔热和构造减压的条件下,地幔物质和热流体上涌带来了大量的金等成矿元素,同时又诱发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萃取活化了部分地层中的金,导致金大量沉淀聚集成矿,金矿与区内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为同一成矿系统。
刘利宝[6](2020)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定位预测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敖包吐勘查区(约80km2)为研究对象和尺度。立足于解决敖包吐矿区范围内深部和外围找矿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成矿机制研究和地、物、化找矿信息提取。聚焦:评价深部斑岩型矿化找矿潜力,对构造控制的脉状矿体进行深部定位预测,评价已知矿体以外地段的找矿潜力。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有:(1)敖包吐矿床已知部分为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状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I型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成矿硫源来源于深部岩浆,矿石铅为壳幔混合来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温度为中温。形成于140.0~155.7Ma的花岗闪长斑岩为成矿母岩,其经历了充分的结晶分异作用,成矿母岩和与之配套的断裂构造系统对成矿均具有决定性作用。推测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花岗闪长斑岩岩基,存在“上脉下体”成矿结构的可能。形成于169.9Ma的流纹斑岩为研究区重要的矿源岩。(2)地球物理信息提取得到:(1)矿体位置电性特征为低电阻中高极化率,矿化岩体为高电阻高极化。常规激电测深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对应良好的梯度带位置与脉状矿(化)体位置吻合。(2)1:1万地面高精磁测共解析出4类异常,共6大异常、10个子异常。Ⅰ、Ⅱ号矿带位置磁测信息均有明显的异常反映,对磁测数据多种方法变换处理:Ⅱ号矿带位置为高的正异常区,梯度明显,矿体产出部位NW向串珠状、带状正异常与串珠状、团朵状负磁异常镶嵌相伴、间隔出现;Ⅰ号矿带位置为低缓团朵状正磁异常和团朵状负磁异常间隔出现,梯度较缓。向上延拓反映在Ⅰ号矿带和Ⅱ号矿带东端趋于交汇地段深部存在大的强磁地质体,是深部侵入体的反映。(3)1:1万重力扫面测量,共圈定高密度异常体4处,低密度异常体7处,重力高值异常G-4的范围与Ⅰ号、Ⅱ号矿带已知地段高度吻合,推测4处高密度异常为矿致异常,7处低密度异常为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体或流纹斑岩的局部地质单元。大比例尺电、磁、重力测量成果均显示,敖包吐矿床已知的构造热液脉状矿体产出部位深部局部地段存在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隐伏岩体(岩基),高精磁法测量和高密度重力测量对定位预测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矿源岩—流纹斑岩有效。(3)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得到:(1)原生晕-垂向域方面:Hg、Sb、As、Cd、Cu、Bi、In、Sn是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Ⅰ、Ⅱ号矿带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均显示多期热液叠加成矿的反分带现象。Ⅰ6和Ⅱ1号矿体存在上下两个矿化富集带,第二矿化富集带赋存于260m标高以下;Ⅱ1号矿体的第二矿化富集带与第一矿化富集带之间的无(弱)矿间隔约160~180m。(2)次生晕-平面域方面:W、Sn、Mo、Bi、Cd、Cu、Sb、As、Au等元素是重要的指示元素。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主成分2主要载荷因子Bi、Sn、Pb、W、Sb、Ag、Mo是评价侵入岩成矿作用的有效标志;主成分3主要载荷因子Au、As、Sb是评价构造控制的热液脉状矿化的有效标志,属前缘晕元素。两个主成分异常中心可作为矿源岩流纹斑岩和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定位预测依据之一,主成份3的地球化学高值异常中心可作为定位预测浅部控矿构造的依据之一。筛选出两处矿致异常。(4)研究区控矿要素包括:构造对成矿的控制(EW向构造导矿兼容矿;NW向构造容矿;EW向雁列式断裂构造组内派生的NW向断裂构造构成“入”字形构造控矿系,EW向雁列式断裂构造组内NW向断裂构造构成的断层桥控矿系,EW向构造与NW向构造组成菱形结环控矿系)、成矿母岩对成矿的控制(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花岗闪长斑岩期的岩浆活动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矿源岩对成矿的控制(形成于(169.9±0.8)Ma的流纹斑岩因被后期(155.7±1.0)Ma的花岗闪长斑岩期侵入的岩浆热液萃取而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是研究区重要的矿源岩)和围岩岩性对成矿的控制(浅色岩系有利于容矿,黑色岩系导致矿质分散)等四类。提取出研究区内的预测准则包括:地质准则(构造准则、成矿母岩准则、矿源岩准则和围岩岩性准则)、地球物理准则(地球物理信息提取之结果,包括电性异常准则、磁异常准则、重力异常准则)、地球化学准则(化探信息提取之成果,包括原生晕地球化学预测准则和次生晕地球化学预测准则)。(5)创造性地引入经济学思维,根据矿山生产经营中选矿回收率、金属价格、加工费、计价系数等经济指标计算了样品中Pb、Zn、Ag综合品位和综合矿化强度,以此作为已知矿体空间矿化信息的研究手段,参与深部定位预测研究。(6)在已知的Ⅰ6和Ⅱ1号矿体深部进行了定位预测,提出Ⅰ号矿带和Ⅱ号矿带存在多期热液叠加成矿,在Ⅰ6和Ⅱ1号矿体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带,Ⅱ1号矿体具有明显的侧伏规律,圈定了深部找矿靶区。其中Ⅱ1号矿体深部靶区已得到成功验证,Ⅰ6号矿体深部靶区还未及验证。(7)在已知的Ⅰ、Ⅱ号矿带的外围进行了定位预测,圈定了四类共9个靶区。其中A1靶区和A2靶区已得到成功验证,A1靶区求得122+333可采矿石资源量120.47万吨,A2靶区求得122+333可采矿石资源量85.24万吨。
平守国,王永增,张忠海,郭凯,孟磊磊[7](2020)在《齐大山铁矿南帮含水构造带探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采空区突发涌水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齐大山铁矿为研究对象,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为基础,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采场南帮含水构造带的异常范围进行了圈定;运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二次探测,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含水构造带显示为低阻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两处低阻异常与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一致;同时,在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低阻区域均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低阻异常范围内,二者相互验证,这两处低阻异常均为含水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显示,表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隐伏含水构造带的先导性探测。
张建民[8](2019)在《金川铜镍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文中认为加强矿产资源储备是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而勘查深部资源是实现资源保障的重要方向。金川铜镍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铜镍生产基地,在此开展深部勘查对增加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深部勘查,地质研究是基础条件,地球物理能够依据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进行找矿,方法手段多元、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重要的科学技术支撑条件。本文以地质研究为铺垫,通过对分辨率互补的地球物理位场勘探和电法勘探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对金川铜镍矿区深部的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推断。1.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资料及卫星重力数据处理,野外踏勘,岩矿鉴定及物性测试,获得以下认识:(1)金川铜镍矿床位于区域北西向展布的重、磁异常梯级带上,处于华北板块与祁连地块的交接部位,与已知的龙首山陆缘带相对应,显示了其形成与深大断裂的发育有关。界面反演结果表明,龙首山处于地壳厚度的陡变带,地壳厚度约55 km,北东向的华北板块地壳厚度变化相对较小,反映了其稳定地块的属性;西南部的祁连地块地壳厚度较大,且不均一,说明该区构造运动复杂,曾受到强烈的推覆挤压作用,而导致不均一的变形。(2)铜镍矿床的产出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含矿岩体主要侵位于长城系白家嘴子组地层中,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较大;与北西向构造关系最为密切,北西向断裂常起控矿作用,褶皱往往起改造富集作用;矿区超镁铁质岩体是成矿母岩,亦是围岩,矿体往往产出于岩体的下部。矿床成因不一,主要以深部熔离-贯入成矿为主。矿石矿物主要由雌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橄榄石、辉石等组成,完整矿物晶形较少,矿物裂隙发育,且常具有明显的蚀变现象,表明矿体形成具有多期次的特征,且曾受到强烈的后期改造作用。(3)基于密度、磁性和电阻率特征,矿区岩、矿石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铜镍矿石,表现出高密度、高磁性、低电阻率的特征;第二类是超基性岩体,呈密度高、磁性强、电阻率中等的特征;第三类是超基性岩体的围岩,具有密度低、磁性弱、电阻率高的特征。这些物性特征的差异性,为研究区地球物理的勘查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2.为获取更丰富的与矿相关的信息,对位场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1)传统的位场数据分离方法仅强调区域场和局部场或多尺度分离的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的现象,为了更多且更有效地提取不同尺度的位场数据信息,一维和二维双树复小波被首次引入到位场数据的处理中,该方法具有近似的平移不变性、更多的方向选择性,以及限制数据冗余的特点,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相比小波分析具有优越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多频率混叠信号的不同尺度信息分离。另外,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基本算子,通过调整不同尺寸的形态学结构元素,提出了对一维和二维信号实现多尺度分解的形态学算子,模型试验表明,形态学算子能够很好地对不同尺度的信号进行分离,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2)针对传统位场数据边界识别方法常存在输出边界模糊、抗噪能力差、不能均衡强弱异常或在正负异常同时存在时具有虚假边界存在的问题,基于数学形态学良好的边缘刻画能力及抗噪性能,本文先构建了一种新的边界识别算子MMA,该算子可以利用其极大值有效地对位场数据的边缘进行识别,为了使其具有均衡强弱异常的能力,提出了MMAZ和MMAT两种均衡的边界识别滤波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倾斜角法、倾斜角的总水平导数、Theta图法等几种传统的边界识别滤波器,这两种滤波器不仅可以均衡不同幅值的异常,而且输出的边界更加收敛,同时在正负异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没有虚假额外边界的产生,以及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3)反演是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中定位异常地质体空间位置、物性参数估计及地下构造推断的重要方法,对深部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位场数据反演常存在多解性、反演结果精度低以及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本文采用光滑L0范数紧支撑聚焦方法及GPU并行计算,来快速地获取准确度高的位场数据反演结果。并通过不同埋深的两个地质体模型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3.利用这些位场处理方法对矿区的航磁异常数据进行了处理。边界识别结果显示,矿区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北东向次之;已知含矿岩体的及矿区南延区正航磁异常的边界被确定。位场分离及反演结果均表明,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4.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地球物理方法的深部探测能力及建立找矿模型,通过多个模型的重、磁模拟以及矿区以往实际的CSAMT数据反演结果,对深部异常体的位场异常特征及CSAMT的找矿指示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于深部找矿,应该重视研究区航磁数据等值线宽缓的低正异常区域,但低正舒缓磁异常未必反映的是深部的超基性岩体,亦有可能是与超基性岩体具有几倍磁性差异的混合岩带或部分变质岩系等其他磁性略大的地质体,这是因为对于同等规模的异常体,由有效磁化强度不同而引起的磁异常差异在浅部表现的比较明显,差异较大,在深部则相反,差异较小。另外,鉴于研究区岩、矿体较大的倾角(50°80°),该区磁异常变化基本可以忽略岩、矿体倾角的影响。在研究区异常幅值相同的不同区域,正异常水平距离的范围越大,则可能代表目标体埋藏越深,规模越大。相似特征的磁异常可能是分布复杂的磁异常体所引起的,对于深部找矿,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结合丰富的已知地质、钻探等综合信息,从而能更为合理地给出有利的深部找矿位置。面对深部找矿,重力与磁法基本表现出相似的异常特征。电阻率差异反映出的破碎带亦是重要的找矿指示。结合地质、地球化学、遥感及其他找矿标志,建立了以地质-地球物理为主的找矿勘查模型。5.依据找矿勘查模型,结合矿区内实测的重、磁、电剖面数据的处理结果,对矿区及周边深部有利的找矿地段进行了分析,并圈定有利靶区6个。关于主矿区东部大范围的高磁异常区(东湾勘查区),在其深部未找到有利的找矿地段。
康建飞[9](2019)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七一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七一山钨多金属矿地质勘查取得的野外资料为基础结合全面收集的区域性地物化遥资料,对七一山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矿体赋存规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研究区区域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步研究区外围和深部找矿提出了构想。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寒武纪基底为金多金属成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来源,泥盆纪的碰撞造山导致岩浆分异演化形成含矿热液,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重要的通道,而各种张裂隙、层间裂隙、接触带构造、糜棱岩化带为主要的储矿构造。研究区岩体及围岩蚀变发育,不同的蚀变往往与不同的矿化有关。钨矿与硅化关系密切,锡矿与矽卡岩化、角岩化密切,铷矿与钠长石化密切,萤石化常常形成萤石矿。综合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蚀变6个方面与矿化的关系,初步探讨了本区钨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前寒武纪古老陆块+北东向构造+S型花岗岩+W异常+相关蚀变”),对研究区钨、锡、钼、铷、萤石、铜、铁等矿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化探异常分带性、矿化分带性进行总结;对研究区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提出研究区深边部具有巨大找矿潜力,建议综合地质、物探、化探资料配以深钻的综合方法来探查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有利成研究区段,并对研究区外围及深部勘查提出了构想。
张磊[10](2019)在《重磁勘探在新蔡铁矿区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钢铁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坚强后盾。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军事能力的快速发展,钢铁资源严重紧缺。河南省舞阳-新蔡铁矿区是河南省铁矿重要找矿区域,其探明的铁矿资源量占河南省探明储量的76.3%,该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因此,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构造单元划分,圈定有利找矿靶区,为深部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为增加铁矿资源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依托《河南省舞阳新蔡铁矿整装勘查区1:5万区域地质综合调查》项目,利用研究区1:5万重力测量资料,结合地质、矿产、航磁、钻孔等资料,通过最小曲率法、磁化极、NVDR-THDR等方法对重、磁场特征进行了定性解释推断,分析区内地质构造、岩石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RGIS软件对研究区内重点异常区的大比例尺重、磁剖面数据进行2.5D联合反演,以钻孔等资料进行约束,对区内磁性体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隐伏磁铁矿与重、磁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重、磁场信息为主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以铁矿为主的找矿预测,圈定了找矿靶区,为该区寻找大型或特大型深部隐伏矿床提供基础资料。通过研究认为:(1)研究区重、磁力异常基本反映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在本次断裂推断解释的基础上,对区内凸起和凹陷进一步进行划分,共划分出4个凸起、1个凹陷,依次为:陈店凸起、河坞集-岳城集次级凸起、新蔡-王勿桥凹陷、王勿桥西凸起、练村-防胡店凸起。其中将前人认为的王勿桥西凸起延伸进研究区,陈店-岳城集凸起划分成了陈店凸起、岳城集次级凸起。(2)结合钻孔、重磁场特征等资料,对研究区地层进行了重新认识。本次认为陈店异常高区是由基底太古宇太华岩群隆起所致,地层缺失奥陶-寒武系、震旦系;练村-防胡店异常高区同样为太古宇太华岩群基底隆起所致,地层主要为新生界、太古宇地层,而非前人认为的顿岗-涧头一带地层为太古宇太华岩群,练村-张里店一带地层为侏罗系,防胡店南地层为奥陶系。(3)通过对研究区航磁异常、重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合地质矿产、钻孔等资料,建立找矿标志,即化极磁异常中心及其梯度带、重力高异常中心及其梯度带,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在此基础上圈定了4处找矿靶区。
二、应用重力法找铁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重力法找铁矿(论文提纲范文)
(1)从重磁场特征分析华北陆块南缘铁矿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铁矿类型特征 |
2 区域重力场特征 |
3 区域磁场特征 |
4 重磁异常与铁矿分布关系 |
4.1 区域铁矿分布特征 |
4.2 不同类型铁矿的重磁异常标志 |
4.2.1 沉积变质型铁矿 |
4.2.2 接触交代型铁矿 |
4.2.3 岩浆岩型铁矿 |
4.2.4 沉积型铁矿 |
4.3 铁矿产地与重磁异常的对应关系 |
5 结论 |
(2)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区概况 |
1.2.1 地理位置 |
1.2.2 自然经济地理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矿产预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 |
1.3.2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
1.3.3 科研工作 |
1.3.4 存在问题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 |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 |
3.1.1 矿区地层 |
3.1.2 矿区构造 |
3.1.3 矿区岩浆岩 |
3.2 矿体特征 |
3.3 围岩蚀变 |
3.4 矿石特征 |
3.5 成矿阶段 |
3.6 矿床成因 |
第4章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 |
4.1 成矿元素统计特征 |
4.2 成矿元素分布特征 |
4.3 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
4.3.1 系统聚类分析 |
4.3.2 因子分析 |
第5章 地球物理解译及信息提取 |
5.1 激电中梯 |
5.2 高精度磁测 |
5.2.1 高磁异常特征 |
5.2.2 高磁异常解译 |
5.3 重力测量 |
第6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6.1 成矿地质条件 |
6.1.1 地层条件 |
6.1.2 构造条件 |
6.1.3 岩浆岩条件 |
6.2 找矿标志 |
6.2.1 地质标志 |
6.2.2 地球化学标志 |
6.2.3 地球物理标志 |
6.3 成矿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
6.3.1 预测区圈定原则 |
6.3.2 预测区圈定与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资源能源勘探现状 |
1.1 金属矿产勘探 |
1.1.1 电 法 |
1.1.2 重力法 |
1.1.3 磁 法 |
1.1.4 地震法 |
1.2 煤炭勘探 |
1.2.1 地震法 |
1.2.2 电 法 |
1.2.3 难点及发展趋势 |
1.3 油气藏勘探 |
1.3.1 非震技术 |
1.3.2 地震技术 |
1.4 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 |
1.4.1 页岩气 |
1.4.2 天然气水合物 |
1.4.3 致密砂岩气 |
1.4.4 煤层气与油砂 |
2 总结与展望 |
2.1 仪器设备自主化 |
2.2 环境安全问题 |
2.3 资源勘探难度增加 |
2.4 多学科、多方法联合勘探 |
2.5 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在即 |
(4)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空物探技术 |
1.1 航空磁测技术 |
1.2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 |
1.3 航空电磁测量技术 |
1.4 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 |
1.5 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技术 |
1.6 航空地球物理软件平台技术 |
1.7 高分辨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 |
2 航空物探应用 |
2.1 基础地质应用 |
2.2 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应用 |
2.3 能源勘查与评价应用 |
2.4 水文地质调查 |
2.5 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应用 |
3 展望 |
3.1 航空物探技术创新 |
3.2 航空物探应用 |
3.3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学技术体系建设 |
4 结语 |
(5)南秦岭柞-山矿集区典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金矿床分类 |
1.2.2 卡林型金矿床研究进展 |
1.2.3 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矿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实验方法 |
1.4.1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
1.4.2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
1.4.3 流体包裹体分析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秦岭重点金矿矿集区特征 |
2.2 柞山矿集区地质概况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构造 |
2.2.3 岩浆岩 |
2.2.4 地球物理特征 |
2.2.5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2.2.6 遥感地质特征 |
2.2.7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
3.1 夏家店金矿床 |
3.1.1 矿区地质特征 |
3.1.2 矿体特征 |
3.1.3 矿石特征 |
3.1.4 围岩蚀变及变质作用 |
3.1.5 成矿阶段 |
3.2 龙头沟金矿床 |
3.2.1 矿区地质特征 |
3.2.2 矿体特征 |
3.2.3 矿石特征 |
3.2.4 围岩蚀变 |
3.2.5 成矿阶段 |
3.3 王家坪金矿床 |
3.3.1 矿区地质特征 |
3.3.2 矿体特征 |
3.3.3 矿石特征 |
3.3.4 围岩蚀变 |
3.3.5 成矿阶段 |
3.4 青林沟金矿 |
3.4.1 矿区地质特征 |
3.4.2 矿体特征 |
3.4.3 矿石特征 |
3.4.4 围岩蚀变 |
3.4.5 成矿阶段 |
第四章 典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4.1 夏家店金矿床 |
4.1.1 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 |
4.1.2 同位素特征 |
4.1.3 成矿流体来源 |
4.1.4 成矿物质来源 |
4.1.5 地层含金性及其成矿意义 |
4.1.6 小结 |
4.2 龙头沟金矿床 |
4.2.1 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 |
4.2.2 同位素特征 |
4.2.3 成矿物质来源 |
4.2.4 成矿流体来源 |
4.2.5 小结 |
4.3 王家坪金矿床 |
4.3.1 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 |
4.3.2 S同位素特征 |
4.3.3 成矿物质来源 |
4.3.4 小结 |
4.4 青林沟金矿床 |
4.4.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4.2 同位素特征 |
4.4.3 毒砂微量元素组成 |
4.4.4 岩浆岩成因类型 |
4.4.5 岩浆源区 |
4.4.6 岩浆活动与成矿 |
4.4.7 成矿物质来源 |
4.4.8 小结 |
第五章 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矿成矿过程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
5.1 金的迁移沉淀机制 |
5.1.1 金的迁移形式 |
5.1.2 金的沉淀机制 |
5.2 成岩成矿时代 |
5.3 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
5.4 柞水-山阳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
5.4.1 成矿物质来源 |
5.4.2 柞水-山阳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动力学背景 |
5.4.3 矿床成因模式 |
第六章 结论与问题 |
6.1 主要成果 |
6.2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定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1 大兴安岭地区岩浆活动与成矿 |
1.2.2 大兴安岭南段区域成矿规律 |
1.2.3 大兴安岭中南段“上脉下体”成矿模式 |
1.2.4 铅锌矿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方面研究进展 |
1.2.5 成矿预测方面研究进展 |
1.2.6 研究区勘查现状 |
1.2.7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火山岩 |
2.3 区域侵入岩 |
2.4 区域构造 |
2.5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
2.6 区域地质发展史及区域成矿作用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床地质 |
3.1.1 矿区地层 |
3.1.2 矿区构造 |
3.1.3 矿区岩浆岩 |
3.2 矿体地质 |
3.3 矿化与蚀变特征 |
3.3.1 矿化组分及结构构造 |
3.3.2 蚀变类型及结构特征 |
3.3.3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阶段 |
第四章 成岩作用和成矿机制研究 |
4.1 测试样品采取与分析方法 |
4.1.1 测试样品采取 |
4.1.2 锆石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 |
4.1.3 锆石LA-MC-ICP-MS微区原位Hf同位素比值分析 |
4.1.4 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
4.1.5 原位微区硫化物Pb同位素比值测试 |
4.1.6 原位微区硫化物S同位素比值测试 |
4.1.7 闪锌矿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 |
4.1.8 石英H-O同位素测试 |
4.1.9 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
4.2 成岩年代研究 |
4.3 成矿岩浆岩成因及构造动力学背景 |
4.3.1 岩石学特征 |
4.3.2 岩石化学特征 |
4.3.3 岩浆岩来源与成因类型 |
4.3.4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
4.4 闪锌矿成矿矿物学研究 |
4.4.1 元素变化特征 |
4.4.2 元素赋存状态 |
4.4.3 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及赋存状态对地球化学勘查的启示 |
4.4.4 闪锌矿对成矿温度的指示 |
4.4.5 闪锌矿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
4.5 矿床成因 |
4.5.1 成岩成矿作用时限 |
4.5.2 成矿物质来源 |
4.5.3 成矿温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球物理信息提取及对成矿机制的启示 |
5.1 信息提取基础 |
5.2 电性异常信息提取 |
5.2.1 岩矿石电物性特征 |
5.2.2 电法方法和方法组合有效性试验 |
5.2.3 平面域电性异常分布情况及已知矿带电性异常特征 |
5.3 磁异常信息提取 |
5.3.1 岩矿石磁物性特征 |
5.3.2 平面域磁性异常分布情况 |
5.3.3 Ⅲ号重点磁异常区异常结构剖析 |
5.4 重力异常信息提取 |
5.4.1 岩矿石密度物性特征 |
5.4.2 平面域重力异常场分布情况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及对成矿机制的启示 |
6.1 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垂向域) |
6.1.1 Ⅰ号矿带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 |
6.1.2 Ⅱ号矿带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 |
6.2 次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平面域)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矿体定位预测 |
7.1 控矿要素分析 |
7.1.1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
7.1.2 成矿母岩对成矿的控制 |
7.1.3 矿源岩对成矿的控制 |
7.1.4 围岩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
7.2 成矿机制总结 |
7.3 预测准则与预测的理论依据 |
第八章 矿体定位实践暨靶区圈定 |
8.1 已知矿体深部定位预测研究 |
8.1.1 空间矿化信息研究方法介绍 |
8.1.2 Ⅰ6号矿体深部定位预测 |
8.1.3 Ⅱ1号矿体深部定位预测 |
8.2 已知矿体外围定位预测研究 |
8.2.1 A1靶区预测依据及验证结果 |
8.2.2 A2靶区预测依据及验证情况 |
8.2.3 C1靶区预测依据及验证情况 |
8.2.4 B1、C3、D1靶区预测依据及验证情况 |
8.2.5 B3靶区预测依据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齐大山铁矿南帮含水构造带探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探测区概况与探测技术 |
1.1 探测区概况 |
1.2 探测技术方案 |
1.3 探测技术工作原理 |
1.3.1 高密度电阻率法 |
1.3.2 瞬变电磁法 |
1.4 探测技术参数设置与数据采集 |
2 基于探测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理论模型正演模拟 |
3 含水构造带探测实例分析 |
3.1 探测数据处理与成果解译原理 |
3.2 探测成果解译 |
3.3 探测成果综合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8)金川铜镍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动态及发展现状 |
1.2.1 深部金属矿床地球物理探测进展 |
1.2.2 位场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
1.2.3 金川铜镍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2 岩浆活动 |
2.3 区域构造 |
2.3.1 构造特征 |
2.3.2 区域构造演化 |
2.4 地球物理场特征 |
2.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
2.4.2 区域磁场特征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 |
3.1.1 地层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3.1.2 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3.1.3 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3.1.4 铜镍矿成因模式 |
3.2 矿体特征 |
3.2.1 矿体类型、赋存位置及规模 |
3.2.2 矿石特征 |
3.3 岩、矿石物性特征研究 |
3.3.1 密度参数 |
3.3.2 磁性参数 |
3.3.3 电阻率特征 |
3.3.4 岩、矿石综合物性特征 |
第4章 位场数据处理方法与矿区航磁异常信息提取研究 |
4.1 位场分离方法研究 |
4.1.1 小波分析与经验模态分解多尺度分离方法 |
4.1.2 基于双树复小波的异常多尺度分离 |
4.1.3 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异常多尺度分离 |
4.1.4 理论模型试验 |
4.2 位场数据边界识别方法研究 |
4.2.1 基于形态学的基本边界识别算子 |
4.2.2 边界识别均衡滤波器 |
4.2.3 理论模型试验 |
4.3 基于SL0范数约束及GPU并行计算的聚焦反演 |
4.3.1 基于SL0范数紧支撑聚焦反演的原理 |
4.3.2 等效格架与GPU并行计算 |
4.3.3 理论模型试验 |
4.4 金川铜镍矿区航磁异常特征与信息提取研究 |
4.4.1 金川铜镍矿区航磁异常基本特征 |
4.4.2 矿区磁异常边界与磁源信息提取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金川铜镍矿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研究 |
5.1 地质找矿标志 |
5.2 地球物理深部探测能力研究及其找矿标志 |
5.3 找矿模型建立 |
第6章 铜镍矿深部及周边成矿预测 |
6.1 矿区周边航磁异常找矿意义分类 |
6.2 研究区深部成矿预测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认识和结论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内蒙古额济纳旗七一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和项目依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主要实物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量 |
2、研究区地质概况 |
2.1 地层 |
2.2 岩浆岩 |
2.3 变质岩 |
2.4 构造 |
3、研究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
3.1 物性特征 |
3.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
3.3 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
4、研究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
4.1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
4.2 区域主要矿床类型 |
5、研究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
5.1 研究区成矿规律 |
5.2 研究区找矿潜力分析 |
6、结论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重磁勘探在新蔡铁矿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重磁方法在铁矿勘探方面的研究现状 |
1.2.2 区域物探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成果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与地球物理概况 |
2.1 区域构造概况 |
2.2 地质概况 |
2.2.1 地层 |
2.2.2 构造及岩浆岩 |
2.3 矿产分布特征 |
2.4 物性特征 |
2.4.1 岩(矿)石密度特征 |
2.4.2 岩(矿)石磁性特征 |
2.5 地球物理场特征 |
2.5.1 重力场特征 |
2.5.2 磁力场特征 |
第三章 地层与构造单元体系研究 |
3.1 断裂构造研究 |
3.1.1 断裂构造判断依据 |
3.1.2 研究区断裂研究现状 |
3.1.3 断裂推断解释结果 |
3.1.4 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 |
3.2 基底起伏研究 |
3.2.1 区域重力异常与剩余重力异常特征 |
3.2.2 地质图修编 |
3.2.3 基底界面反演 |
3.2.4 凸起凹陷划分 |
3.2.5 凸起凹陷分析 |
第四章 磁性体空间分布特征 |
4.1 磁性体平面分布特征 |
4.2 磁性体深部分布特征 |
4.2.1 剖面工作布设 |
4.2.2 重、磁剖面联合反演 |
第五章 找矿靶区预测 |
5.1 控矿地质因素与找矿标志 |
5.1.1 控矿地质因素 |
5.1.2 找矿标志 |
5.2 找矿靶区预测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发表的论文 |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 |
四、应用重力法找铁矿(论文参考文献)
- [1]从重磁场特征分析华北陆块南缘铁矿分布规律[J]. 滕菲,孟庆龙,邢怡. 华北地质, 2021(03)
- [2]黑龙江省下嘎来奥伊铅锌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 余长胜. 吉林大学, 2021(01)
- [3]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J]. 李鹏,罗玉钦,田有,刘洋,鹿琪,陈常乐,刘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5)
- [4]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J]. 熊盛青.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5)
- [5]南秦岭柞-山矿集区典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动力学背景[D]. 丁坤. 长安大学, 2020
- [6]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及定位预测研究[D]. 刘利宝.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7]齐大山铁矿南帮含水构造带探测研究[J]. 平守国,王永增,张忠海,郭凯,孟磊磊. 金属矿山, 2020(01)
- [8]金川铜镍矿区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D]. 张建民. 吉林大学, 2019(02)
- [9]内蒙古额济纳旗七一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D]. 康建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10]重磁勘探在新蔡铁矿区的应用研究[D]. 张磊. 长安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