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ME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DCME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一、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舒平[1](1994)在《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将数字电路倍增系统(DCME)接入通信网路之前,要求对设备进行全面广泛的检测.本文描述了英国电信公司(BT)从DCME开发项目的最初阶段到成功地完成国际的现场实验所进行的检测与评定工作,其中包括设备出厂前测试和在BT公司运营现场一种受控环境中的测试.这个测试项目包括DCME的基本功能、在BT公司内部的操作与维护以及与国际传输网路的兼容性等几个问题.

戴海鸿,傅永根,高建国,李虹[2](2001)在《DC ME中承载信道的动态指配过程及其优化》文中指出介绍了DCME(数字电路倍增设备 )中关键技术之一的承载信道的动态分配方法 ,列举了承载业务的种类及相应的服务策略 ,提出了指配消息的优化方案及承载信道的限时刷新技术。

彭斌[3](2009)在《基于EDCME算法的RS译码器IP核设计》文中研究表明RS码作为一类最大距离可分码,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纠正突发错误和随机错误的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存储系统之中。RS译码的重点就是求解关键方程,本文主要研究ME算法的最新改进算法EDCME算法来求解关键方程。传统的ME算法的实现需要多项式的次数计算及比较电路,而EDCME算法不需要多项式的次数计算以及比较电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关键方程求解电路的复杂性。EDCME算法求解关键方程只需要2t ? 1个时钟周期,远小于ME算法的3t + 37个时钟周期,这样就可以减少译码延时,提高译码速度。EDCME算法中所用的关键方程求解电路使用了3t个基本单元电路,通过并行处理多项式的系数达到了较小的译码时延。由于整个RS译码器主要是通过三级流水线来工作的,第一级和第三级的处理时间都是N,只有第二级关键方程的求解电路的处理时间为2t ? 1远小于N,在连续译码的时候,关键方程的求解电路大多数时候都是空闲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了节省资源同时不影响译码器的吞吐率,本文提出了使关键方程求解电路资源最小化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时候要用到缩短和打孔的RS码,缩短的RS码的译码和一般的RS码的关键方程求解算法是一样的,本文对EDCME算法进行了修改使得它也适用于打孔的RS码的译码。最后,本文用VHDL语言在FPGA上实现了三种模式的RS译码器:常规的RS码译码器、缩短的RS码译码器和打孔的RS码译码器,并对它们进行了软硬件测试及性能分析。在测试的时候,发现EDCME算法初始化时没有考虑伴随式最高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补充。

张理云,傅永根[4](2008)在《统一格式数字电路倍增设备》文中提出根据语音的波形编码与参数编码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统一格式的数字电路倍增设备方案(Digital Circuit Multiple Equipment,DCME)。针对电路和分组传输方式,设计了不同的承载结构,从而可以高效的承载各种业务,能适用于各种语音压缩编码和传真解调再调制的情况。承载帧长度采用2.5ms,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承载快速性能。它可以取代ITU-TG.763、G.767和G.768,并能适应未来的更低比特率或更高质量语音编码。

王永红[5](2010)在《基于通信网络的小型化线路倍增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多媒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多。各种终端的接入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得通信的传输出现瓶颈,带宽资源也就愈加宝贵。为保证通信服务要求,能实现多种、多路编码的传输,信号的数字处理,数字传输和数字存储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尽量减少信号占有带宽,持续时间和存储容积,以节省信号在传输、处理和存储中的开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无线信道的情况下,带宽资源非常有限,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在ATM交换技术的基础上,自定义了一种信元结构,可实现交叉连接和级联。语音编码采用G.729语音编码技术,从而实现话音业务的倍增,同时设备还支持传真、带内数据等业务。论文首先介绍了线路倍增设备的技术体制和常见的语音编解码标准。论文提出了一种自定义的信元结构,信元总线仲裁方式,这种信元总线交换技术支持设备的级联和交叉连接。论文还给出了中继接口单元、承载接口单元的工作过程和详细设计实现。最后给出了线路倍增设备主要功能的测试和验证,研究了一种测试倍增增益的客观、简便的测试方法。

高建国,戴海鸿,傅永根[6](2005)在《基于WMI技术改造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管理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为使原有分散于机房的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的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能在网管中心通过网络集中管理设备的网络管理系统。提出一个基于Microsoft公司的WMI技术来实现用Web浏览器管理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的网络管理系统方案,并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应用程序结构和对象结构模型。按此方案研制出的实验模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戴海鸿,傅永根[7](2003)在《DCME倍增性能的统计测量及综合评价》文中指出介绍了能够客观反映DCME(数字电路倍增设备)运行情况的8项主要统计参数,详细分析了每项参数的含义,给出了综合评价DCME倍增能力的计算方法及结果。

岳跃栋[8](2016)在《双斑獐牙菜和八角枫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獐牙菜之名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双斑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是獐牙菜的主要原植物。药用其全草,具有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近年来发现,獐牙菜属(Swertia)多种植物具有抗糖尿病活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双斑獐牙菜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在体内外具有很好的抗糖尿病活性,能够显着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和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并且从其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但其降糖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正丁醇部位的活性成分也不够清楚,因此双斑獐牙菜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尚需进一步研究。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为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又名华瓜木,药用其根,具有祛风除湿、祛瘀止痛、舒筋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及精神分裂等症,尤其在贵州苗族和鄂西土家族聚居区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心力衰竭、跌打损伤等症,疗效确切。从八角枫根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50多种化合物,主要为酚苷、生物碱和萜类等成分,但对八角枫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研究目的:1)研究双斑獐牙菜各提取物部位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应激和对肝脏、胰脏的保护作用,考察对糖尿病大鼠体内糖代谢的影响,并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进一步阐明双斑獐牙菜抗糖尿病作用及其活性物质基础。2)对八角枫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与鉴定,寻找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探讨八角枫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物质基础。实验方法:1)药理实验部分: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小剂量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抗氧化因子(SOD、CAT、MDA、GSH和GPx)含量,考察双斑獐牙菜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对大鼠肝脏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观察双斑獐牙菜对葡萄糖代谢密切相关脏器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肝脏、肌肉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和肝脏葡萄糖代谢关键酶(GK和G6Pase)活性,考察双斑獐牙菜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采用体外α-糖苷酶模型,测定双斑獐牙菜中化学成分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测定炎症因子NO、PGE2、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评价八角枫及其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2)化学部分: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对双斑獐牙菜全草和八角枫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采用多种波谱技术(IR、UV、HRESIMS、1D-NMR、2D-NMR等),并结合文献及标准品对照和化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1)药理实验部分:双斑獐牙菜的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使大鼠体内抗氧化物(SOD、CAT、GSH和GPx)的含量显着升高,并且使过氧化物MDA的含量显着降低,与阳性药二甲双胍的效果相当,证明了双斑獐牙菜的抗氧化作用;双斑獐牙菜各提取物使大鼠肝脏和胰脏细胞的形态明显改善,减少肝脏细胞脂肪颗粒沉积,增加胰岛细胞的数目,对肝脏、胰脏组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双斑獐牙菜各提取部位显着提高肝脏中葡萄糖激酶(GK)的活性而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的活性,并且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其效果强于阳性药二甲双胍,证明了双斑獐牙菜改善糖代谢紊乱的作用;双斑獐牙菜中大多数黄酮和咄酮的苷元对α-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双斑獐牙菜酮A(7)、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14)、8-甲基异高山黄芩素(20)、8-甲氧基木犀草素(21)、木犀草素(22)和山柰酚(23)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均小于100 gM;八角枫中八角枫苷A(1)、龙胆酸-5-0-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异它乔糖苷(10)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其中新化合物八角枫苷A(1)的效果最强,在50μM能够显着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NO (20.8μM)、PGE2 (654.2ng/mL)、TNF-a (272.0pg/mL)、IL-1β(14.6 pg/mL)和IL-6 (0.69 ng/mL)的含量,其效果强于阳性药雷公藤甲素TPL (28.2μM, 700.8 ng/mL,13340 pg/mL,16.2 ng/mL,4.3 ng/mL)。2)化学部分:从双斑獐牙菜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46个化合物,包括13个(?)山酮苷元(7-19)、16个(?)酮苷(1-6,25-34)、5个黄酮苷元(20-24)、9个黄酮苷(35-43)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双斑獐牙菜苷A-F(1-6)和双斑獐牙菜酮A(7)为7个新化合物;从八角枫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35个化合物,包括13个酚苷类化合物(1,3-14),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15-17),3个紫罗兰酮类化合物(2,18-19),3个萜类化合物(20-22),6个生物碱及含氮杂环类化合物(23-28)和7个其他类化合物(29-35),其中八角枫苷A(1)和紫罗兰酮苷A(2)为两个新化合物,八角枫苷B(3)为新的天然产物。特色与创新:1)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小剂量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评价了双斑獐牙菜各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和胰脏、肝脏保护作用,证明了其改善糖代谢紊乱的作用,进一步阐明了双斑獐牙菜的抗糖尿病作用。2)从双斑獐牙菜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46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并且通过化合物的α-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发现大多数黄酮和(?)酮的苷元对α-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阐明双斑獐牙菜抗糖尿病活性的物质基础作了有益的补充。3)从八角枫根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5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包括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并且首次采用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对八角枫及其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发现水杨苷的衍生物八角枫苷A(1)、龙胆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异它乔糖苷(10)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是八角枫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活性物质,为八角枫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贝[9](2011)在《Reed-Solomon译码器实现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Reed-Solomon译码器的实现。通常RS译码器作为数字基带的一个模块一般选择ASIC的方式来实现,通过对架构的精心设计来折衷应用的需求比如功耗、面积等。所以RS译码器ASIC架构经过的几十年学者的研究和不断演进,始终没有停止。但是ASIC有一些其固有的缺点:开发周期漫长,流片成本高昂。于是更加低成本短周期的实现方案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些研究和已工业化的技术,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尽量多的使用软件的方式来完成RS译码的功能。基于以上的背景讨论,本文共完成了两种实现方案:ASIC实现了机遇CMMB的多模式RS译码器;和多核平台上实现了纯软件的高吞吐率RS译码程序。首先基于CMMB标准的需求设计了多模式的RS译码器的ASIC硬件架构,提出了一种多模式的RS译码器架构,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功耗和面积;流片测试结果显示,本结构能够工作在很高的时钟频率下,面积和功耗较同类工作有一定优势。之后,对RS译码算法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其进行适应于多核平台的算法并行性划分,包括流水线并行、任务并行和数据并行,并将RS译码器采用纯软件的形式在多核平台上实现,仿真结果显示吞吐率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较同类软件实现的方案有很大的性能优势。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对比分析了通信领域的应用的这两种实现方案:ASIC实现与纯软件实现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对用于通信应用的多核处理器平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同时,在做RS译码器多核软件实现的过程中,受困于处理器的使用工具链的缺乏而导致的多核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困难,故设计了一款基于多核处理器的软件调试平台,帮助多核程序员在调试其软件代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debug的代价。

李虹,傅永根[10](1996)在《数字电路倍增设备中控制信道处理器的实现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由控制信道处理器处理的控制消息的结构及传输协议,给出了控制信道处理器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方案和测试结果

二、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EDCME算法的RS译码器IP核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信道编码及RS 码
    1.2 RS 码的译码
    1.3 设计目标和论文组织
第二章 RS 码译码理论EQUATION
    2.1 有限域
    2.2 BCH 码
    2.3 RS 码
    2.4 RS 码的伴随式译码
    2.5 关键方程及其求解算法
        2.5.1 EUCLID 算法
        2.5.2 ME 算法
        2.5.3 DCME 算法
        2.5.4 EDCME 算法
    2.6 利用钱搜索找错误位置
    2.7 计算错误值
    2.8 RS 码纠错译码小结
    2.9 RS 码的纠删纠错译码
        2.9.1 EUCLID 纠删纠错译码算法
        2.9.2 ME 纠删纠错译码算法
        2.9.3 DCME 以及EDCME 纠删纠错译码算法
    2.10 缩短RS 码的译码
    2.11 打孔RS 码的译码
第三章 RS 译码器的FPGA 实现
    3.1 译码器的外部接口
    3.2 有限域GF (2~m ) 中乘法器的设计
        3.2.1 有限域GF (2~m ) 中的时序电路乘法器
        3.2.2 有限域GF (2~m ) 中的组合电路乘法器
    3.3 RS 译码器的电路结构
        3.3.1 伴随式的计算电路
        3.3.2 关键方程求解电路
        3.3.2.1 ME 算法的实现
        3.3.2.2 EDCME 算法实现
        3.3.3 钱搜索电路
        3.3.4 错误值计算电路及错误纠正电路
        3.3.5 RS 译码器的流水线设计
        3.3.6 RS 码的纠删纠错译码电路
        3.3.7 RS 码译码的错误检测电路
    3.4 与XILINX 的RS 译码器IP 核对比
第四章 RS 译码器的验证
    4.1 逻辑仿真
    4.2 硬件环境测试
    4.3 译码器性能测试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EUCLID 算法求解关键方程原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统一格式数字电路倍增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承载群设计
    1.1 承载群的帧结构
    1.2 信道类别
    1.3 控制命令包
    1.4 电路承载信道安排
    1.5 语音包承载信道安排
    1.6 话带数据包承载安排
    1.7 编码方案的协商
2 性能分析
    2.1 电路指配消息发送能力对比
    2.2 语音包指配消息发送能力对比
    2.3 抗CC故障能力
    2.4 可扩展能力
    2.5 承载能力和传输延迟
3 结束语

(5)基于通信网络的小型化线路倍增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本工作原理
    2.1 技术体制
    2.2 数字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2.3 设备的功能
    2.4 设备的组成
    2.5 设备的基本工作过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元总线交换技术研究
    3.1 标准的UTOPIA接口介绍
        3.1.1 发送方向接口时序分析
        3.1.2 接收方向接口时序分析
    3.2 信元结构
    3.3 级联的应用背景
    3.4 设计工具介绍
    3.5 设计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中继接口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4.1.1 TCU基本工作过程
        4.1.2 TCU单元组成
        4.1.3 TCU详细工作过程
    4.2 承载接口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4.2.1 BCU基本工作过程
        4.2.2 BCU单元组成
        4.2.3 无线信元介绍
        4.2.4 RS编解码介绍
        4.2.5 承载接口单元详细设计
        4.2.6 标准信元介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
    5.1 概述
    5.2 设备自测试
        5.2.1 TCU测试
        5.2.2 远端测试
    5.3 设备功能测试
        5.3.1 承载数据功能测试
        5.3.2 承载话音功能测试
        5.3.3 传真功能测试
        5.3.4 带内数据功能测试
        5.3.5 无线信元纠错性能测试
        5.3.6 级联功能测试
    5.4 倍增增益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双斑獐牙菜和八角枫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双斑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引言
    1 化合物的结构与名称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化合物对α-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2.3 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和肝脏、胰脏保护作用
        2.3.1 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肝脏中MDA和SOD水平的影响
        2.3.2 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中CAT、GSH和GPx水平的影响
        2.3.3 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和胰脏组织的保护作用
        2.4 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2.4.1 对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
        2.4.2 对肝脏中GK和G6Pase活性的影响
    3 实验部分
        3.1 化学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分离
        3.4 化合物1-6的酸水解反应
        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3.6 化合物对α-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3.7 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和糖代谢作用实验
        3.7.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7.2 实验动物与分组
        3.7.3 抗氧化生化指标的测定
        3.7.4 肝脏和胰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7.5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检测
        3.7.6 肝脏中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检测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八角枫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引言
    1 化合物的结构与名称
    2 结果与讨论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2.2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结果
        2.2.1 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
        2.2.2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影响
        2.2.3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PGE_2的影响
        2.2.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NF-α的影响
        2.2.5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IL-1β的影响
        2.2.6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的影响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分离
        3.4 化合物1-3的酸水解反应
        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3.6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抗炎活性实验
        3.6.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6.2 细胞培养及诱导
        3.6.3 细胞增殖实验
        3.6.4 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的测定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八角枫属植物的资源、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八角枫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资源分布
    2 八角枫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2.1 生物碱类化合物
        2.2 酚苷类成分
        2.3 其他类成分
    3 八角枫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3.1 抗菌作用
        3.2 抗癌作用
        3.3 抗糖尿病作用
        3.4 抗氧化作用
        3.5 抗炎作用
        3.6 对平滑肌和骨骼肌的作用
        3.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8 其他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Ⅱ:双斑獐牙菜中新化合物的NMR谱
附录Ⅲ:八角枫中新化合物的NMR谱

(9)Reed-Solomon译码器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图表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
    1.2 RS码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Reed-Solomon码及其译码算法
    2.1 伽罗华域
        2.1.1 伽罗华域的构建
        2.1.2 伽罗华域加减法运算
        2.1.3 伽罗华域的乘除法运算
    2.2 RS码的构建
        2.2.1 RS码性能特性分析
        2.2.2 RS码的编码原理
    2.3 RS码的译码原理及算法
        2.3.1 伴随式的计算
        2.3.2 求解关键方程
        2.3.3 钱搜索
        2.3.4 Forney算法
        2.3.5 误码纠正
    2.4 S-DCME算法介绍
    2.5 小结
第三章 CMMB标准中RS译码器的硬件实现
    3.1 CMMB介绍及RS译码模块规范
    3.2 RS译码器的硬件实现
        3.2.1 求解伴随式
        3.2.2 求解关键方程
        3.2.3 钱搜索
        3.2.4 Forney算法
        3.2.5 码字缓冲
        3.2.6 时序分析
    3.3 流片测试结果与比较
        3.3.1 芯片测试
        3.3.2 芯片结果比较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核平台的RS译码器的软件实现
    4.1 背景介绍
    4.2 多核平台架构简介
        4.2.1 NoC结构介绍
        4.2.2 单核架构介绍
        4.2.3 伽罗华域运算的处理器实现
    4.3 基于多核的软件调试平台
        4.3.1 平台的功能设计
    4.4 RS译码算法的映射
        4.4.1 伴随式计算
        4.4.2 求解关键方程
        4.4.3 钱搜索
        4.4.4 Forney算法
        4.4.5 RS译码器的多核映射
    4.5 程序优化及性能分析
        4.5.1 程序执行时间
        4.5.2 处理器空闲情况分析
        4.5.3 不同映射方案下的吞吐率分析
        4.5.4 与其他类似工作的比较
    4.6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录用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四、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DCME系统的开发与测试[J]. 舒平.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1994(01)
  • [2]DC ME中承载信道的动态指配过程及其优化[J]. 戴海鸿,傅永根,高建国,李虹.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3]基于EDCME算法的RS译码器IP核设计[D]. 彭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4]统一格式数字电路倍增设备[J]. 张理云,傅永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5]基于通信网络的小型化线路倍增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 王永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6]基于WMI技术改造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管理系统[J]. 高建国,戴海鸿,傅永根.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5(02)
  • [7]DCME倍增性能的统计测量及综合评价[J]. 戴海鸿,傅永根.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3(01)
  • [8]双斑獐牙菜和八角枫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岳跃栋.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9]Reed-Solomon译码器实现研究[D]. 黄贝. 复旦大学, 2011(01)
  • [10]数字电路倍增设备中控制信道处理器的实现方案[J]. 李虹,傅永根.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6(04)

标签:;  ;  ;  

DCME系统的开发和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