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硫糖铝与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古小阳[1](2019)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确证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分层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药物试验,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试验组病例数为60例,对照组病例数40例。两组病例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两组间过敏史,两组间溃疡及其他胃肠道疾病史,两组间消化道出血史,两组间药物治疗情况,两组间出血病程和疾病诊断,两组间呕血,黑便,血便,出血程度,输血量,两组间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检查情况和Forrest分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药方式:第1-3天,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3A08,40mg/支)40mg,q12h,用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每100m1含40mg的药液,用带过滤装置的输液器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模拟药:注射用生理盐水,100m1/袋,首剂时一次性使用。试验组给药方式:第1-3天,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S140601,10mg/支)10mg,q24h,首剂加倍,用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每100ml含10mg的药液,用带过滤装置的输液器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模拟药:注射用生理盐水,100ml/袋,q24h,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间隔12小时使用。比较两组患者72h小时内镜下总止血率,72h低危及高危患者止血率,以及药物安全性。结果:72h总体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7.5%;72h低危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4.87%,对照组有效率90.47%;72h高危人群止血率比较试验组有效率90.47%,对照组有效率84.21%;试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3.33%,对照组为6.0000%,组间发生率经Fisher直接概率法比较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42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试验组为1.67%,对照组为5.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O.0284)。结论:注射用艾普拉唑钠10mg每日1次,首剂加倍,静脉滴注,连续3天给药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奥美拉唑钠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好,且安全性良好。但本试验参与病例数有限,且为多中心试验的一部分,故说服力有限,需待多中心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艾普拉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是否真的要比奥美拉唑要强。且参与本试验研究的对照药物只有奥美拉唑,缺乏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故以后的临床研究可适当增加其他类型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对照组以此来验证其疗效优势,并且本试验只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对于其他酸相关疾病尚无治疗研究。为充分说明其疗效优越性以后的临床研究可适当扩展至其他酸相关疾病。
方之洪,刘春,周慧,李敬之[2](2018)在《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采用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随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H. 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108例。根据患儿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54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54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H. pylori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 97%(P <0. 05)。观察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2. 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22%(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 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 75%(P <0. 05)。结论 H. pylori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以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着,H. pylori根除率高,药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李冠龙[3](2018)在《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饮食内停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饮食内停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此证明本方,枳实导滞丸可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并能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证明消导和胃,清热祛湿法治疗饮食内停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患者72例按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枳实导滞丸加味(大黄,枳实,黄连,黄芩,白术,茯苓,泽泻,神曲,莱菔子,山楂等),水煎服,每次150ml,早晚饭后温服,疗程为4周;对照组:保和丸:每次8丸,日3次,饭前服用,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调畅,忌食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禁烟禁酒。通过对72例病例的临床观察,经统计学处理,科学的评价枳实导滞丸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积比较,治疗组为17.417±1.180,对照组为17.056±1.194。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治疗组为44.333±10.128,对照组为44.694±10.474经?2检验P>0.05。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治疗组男15例,女21例,对照组男13例,女23例,经?2检验,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积分、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36例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6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7%,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证候总积分疗效表,治疗组36例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6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7%,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疗前、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胃脘痞闷症状得分,治疗组为1.444±1.482;对照组为2.111±1.348,经经秩和检验,P<0.05。饱胀厌食症状得分,治疗组为1.222±1.098;对照组为1.889±1.582,经秩和检验胃脘痞闷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饱胀厌食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改善主症胃脘痞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疗前、疗后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36例,治疗前症状总分为17.417±1.18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分为17.056±1.194。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36例,治疗后症状总分为5.194±3.37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分为8.917±3.492。经t检验<0.05,两组治疗后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在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5)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各兼次症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爱腐吞酸0.639±0.683,对照组1.667±0.756,经秩和检验P<0.05,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恶心呕吐0.167±0.447,对照组0.250±0.500,经秩和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嗳气0.583±0.732,对照组0.667±0.756,经秩和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纳差0.583±0.604,对照组0.556±0.652,经秩和检验P>0.05,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大便干稀不调0.556±0.652,对照组1.778±0.832,经秩和检验0<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爱腐吞酸、大便干稀不调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都具可比性。基于消导和胃,清热祛湿理论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饮食内停证)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了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味能有效改善或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副作用。通过观察能进一步证明中医从辨证治疗结下法治疗本病的优越性,为临床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杨克磊[4](2017)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方剂、中药进行整理,探讨理论及用药规律,包括常用药物、基本药对、组方规律及临床用药指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整理2001-2016年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选择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文献150首,处方154首,建立消化性溃疡方剂的数据库,初步得出现代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方剂与临床辨证论治经验,分析各种药物的关联性。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文献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得出:1.药物的四气统计以温性、寒性、平性最多见。2.五味统计以苦味、甘味和辛味最多见。3.药物归经以脾胃、肝经药物最为多见。4.依据中药学类别分类,前几位中药类别为补虚药27味、清热药22味、理气药13味、活血化瘀药13味,化痰止咳药11味。5.使用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有25味,包括海螵蛸、白芍、黄连、白及、甘草、党参、白术、延胡索、蒲公英、黄芪、三七、茯苓、炙甘草、陈皮、柴胡、黄芩、丹参、半夏、香附、浙贝母、桂枝、炒枳壳、瓦楞子、砂仁、厚朴等。6.依据关联规则分析,有18个药物组合的频次超过30次。7.依据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核心组合共有18个,8.依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可以得到新处方9个。结论:1.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明确近几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规律,发掘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势所在。2.从本次方剂组成来看,补气运脾、疏肝和胃、清解郁热、活血化瘀等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常用治则治法。消化性溃疡病因复杂多变,往往需要综合分析。
张芷嫣[5](2017)在《得必泰对大鼠胃溃疡复发模型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IL-Iβ致乙酸胃溃疡(GU)复发模型,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得必泰后对胃溃疡大鼠复发模型成模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应用得必泰预防GU复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雷贝拉唑干预乙酸GU模型:取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60只,取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余55只建立乙酸GU模型,予雷贝拉唑1.8mg/kg/d灌胃干预,第14天(2周后)开始,每周处死3只大鼠,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至7周(连续给药49天,共处死18只大鼠)GU完全愈合。②复制GU复发大鼠模型与预试验:取5只GU愈合大鼠,按1μg/kg剂量腹腔注射IL-Iβ诱发溃疡复发,48小时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胃组织标本,观察大鼠胃黏膜溃疡复发情况,确认IL-1β致乙酸GU复发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③不同组药物干预抗溃疡复发:取25只GU愈合大鼠随机分为复发模型组(生理盐水)、雷贝拉唑组(雷贝拉唑1.8mg/kg/d)、达喜组(复方铝碳酸镁混悬液260mmg/kg/d+雷贝拉唑1.8mg/kg/d)、裕尔组(磷酸铝凝胶混悬液5.14g/kg/d+雷贝拉唑1.8mg/kg/d)及得必泰组(复方铝酸铋0.23g/kg/d+雷贝拉唑1.8mg/kg/d),另将5只健康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外,其余5组分别予以各药液灌胃,给药5周后(35天),按1μg/kg剂量腹腔注射IL-1β诱发溃疡复发,48小时后,10%水合氯醛麻醉后剖腹,腹主动脉采血留取血液标本,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胃组织标本,比较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学改变,计算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同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粘膜完整,未见充血、水肿或糜烂。复发模型组大鼠胃粘膜溃疡灶明显,溃疡中心苍白,有血凝块附着,溃疡凹陷较深,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明显;雷贝拉唑组3只大鼠溃疡复发,其余2只胃粘膜可见溃疡瘢痕,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无明显粘膜皱襞集中;达喜组、裕尔组和得必泰组均有2只大鼠溃疡复发,但溃疡浅表;达喜组和裕尔组其余3只大鼠胃黏膜可见溃疡瘢痕,周围黏膜轻度充血水肿,黏膜皱襞集中;得必泰组其余3只胃粘膜形态良好,溃疡瘢痕少见,无明显的溃疡界限,黏膜皱襞集中明显。②4组药物干预后,溃疡复发率及溃疡指数(UI)均低于复发模型组(P<0.01);而4组药物干预组间溃疡复发率及溃疡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的数值来看,得必泰组呈略优趋势。③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胃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规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复发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缺损,再生黏膜薄,炎性细胞浸润多,囊状扩张的腺体的数目多。雷贝拉唑组大鼠胃黏膜上皮较完整,再生黏膜厚,炎性细胞浸润少,囊状扩张的腺体的数目较少。达喜组大鼠胃粘膜上皮形态良好,囊状扩张的腺体的数目少。裕尔组大鼠胃粘膜上皮形态完整,没有见到明显的上皮破坏和炎症细胞浸润。得必泰组大鼠胃黏膜上皮较完整,再生黏膜较厚,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囊状扩张的腺体的数较少。④各组血清PGE2、CGRP、EGF的含量比较,复发模型组大鼠中PGE2、CGRP、EGF的含量低于与正常对照组,而GAS高于正常对照组,仅PGE2、EGF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4组各药物干预后,与复发模型组比较,PGE2、EGF含量升高和GAS下降明显(P<0.05和P<0.01);4组药物干预后组间比较,联合应用达喜、裕尔、得必泰后,除GAS外,其调节PGE2、CGRP、EGF作用较单纯雷贝拉唑组有所增强,虽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调节异常的数值来看,得必泰具有—定的优势倾向。结论:①雷贝拉唑组、达喜组、裕尔组、得必泰组对溃疡复发模型的成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雷贝拉唑联合达喜、裕尔、得必泰后抑制作用增强,能有效降低溃疡指数,并能降低PGE2、CGRP、EGF和升高GAS血清含量,其中以得必泰联合雷贝拉唑呈优势倾向。②雷贝拉唑联合达喜、裕尔、得必泰后,对溃疡的复发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所增强,以得必泰组略优。③雷贝拉唑联合得必泰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抑制作用可能与提高EGF、PEG2、CRRP的含量、抑制GAS分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重建或维持胃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等机制相关。
李建玲,邓军喜[6](2016)在《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李骁峰[7](2012)在《慢性胃炎胃痛的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背景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而胃痛是该疾病较为多见的临床表现症状之一,还常兼有胃胀、反酸、嗳气、胁痛等表现。具有慢性迁延、复发率高的特点,与饮食、情绪、气候等关系密切。本次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临床研究二个部分分析慢性胃炎胃痛的临床特点,探讨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2综述部分综述部分分为三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总结了古代中医文献对慢性胃炎相关病证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为现代中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以及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进展,第三部分是西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概况。3临床研究目的:观察60例慢性胃炎胃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胃镜黏膜象表现,并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门诊的慢性胃炎胃痛患者60例,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本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胃镜黏膜象的特点,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结果:1在流行病学资料中,男女性别比例为0.875:1;平均年龄41.1554±17.37624;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60%患者营养良好;本科及以上者58.3%;脑力劳动者68.3%;诱发因素以饮食(46.7%)、情绪(33.3%)、气候(13.3%)较常见。2在临床特点中,平均病程111.3±87.4个月,5年以上者90.0%;疼痛程度评分在26分-50分者45%,在51分-75分者35%;近两周胃痛发作8-11天者46.6%,4-7天者30.0%;胀痛者30%,隐痛者23%,灼痛者17%,刺痛者13%,绞痛者10%;胃痛发生在餐前者43.3%,发生在餐后者36.7%,时间不固定者13.3%;兼满闷感者56.7%,兼嗳气者36.7%,兼胁痛者26.7%,兼反酸者25%;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者46.7%,舌质暗红者30%,白腻苔者38.3%。3在胃镜黏膜象中,充血(61.67%)、糜烂(48.33%)、黏膜下血管显露(31.67%)、血管显露伴糜烂(23.33%);属于炎症活动期者55%,属于非炎症活动期者45%;HP阳性(61.67%)、HP阴性(38.33%);无胆汁返流(86.67%),伴有胆汁返流(13.33%)、隐痛的患者以充血为主,灼痛患者黏膜多见糜烂;疼痛程度评分在26分-50分的患者以充血最多,其次为黏膜下血管显露,疼痛呈中重度的患者多有糜烂;隐痛的患者以非炎症活动期为多,灼痛、刺痛的患者以炎症活动期多见;疼痛程度评分在0分-25分之间的患者均属非炎症活动期,疼痛呈中重程度的患者以炎症活动期多见;隐痛的患者以HP阴性多见,而灼痛、刺痛、绞痛的患者则以HP阳性为多;疼痛程度评分在0分-25分的患者以HP阴性为主,疼痛呈中重度的患者以HP阳性为多见;伴有胆汁返流的患者多表现为灼痛,无胆汁返流的患者以胀痛表现为多,其次是隐痛;无胆汁返流患者以疼痛程度评分在26分-50分的最多,伴有胆汁返流患者疼痛多呈中重度。4在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中,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明显多于其它证型:充血者以肝胃气滞证多见,糜烂者以脾胃湿热证为多;非炎症活动期患者以肝胃气滞证多见,炎症活动期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多;脾胃湿热证患者以HP阳性为多,脾胃虚寒证患者均为HP阴性;无胆汁返流患者以肝胃气滞证为主,伴有胆汁返流患者以脾胃湿热为王。结论:1在流行病学资料中,慢性胃炎胃痛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和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相关。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患病人群多集中在较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诱发因素以饮食、情绪、气候较常见;2在临床特点中,慢性胃炎胃痛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疼痛多呈中等程度,两周内以胃痛发作8-11天者为多,多发生在进餐前后,多兼满闷感,舌体多胖大或有齿痕;3在胃镜黏膜象中,以充血、糜烂较多,其次是黏膜下血管显露、血管显露伴糜烂。炎症活动期,HP阳性者为多。隐痛的患者以非炎症活动期、HP阴性为主,灼痛、刺痛患者黏膜多有糜烂、炎症活动以及HP阳性,部分伴有胆汁返流,疼痛多呈中重度;4在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中,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明显多于其它证型。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胃黏膜糜烂、炎症、HP感染、胆汁返流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密切,余类型肝胃气滞证较多。
张万岱[8](2011)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OAC、BAM等)曾使Hp根除率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率不断上升,使Hp根除率下降到70%以下,加之药品价格贵,副作用大,依从性差等问题,故急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中药具有副作用小、耐药性少及不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特点,显示中医药治疗Hp感染具有一定优势,故从中医、中西医结合角度寻求高效、低毒、价廉的抗Hp疗法,特别挖掘祖国医学宝库,
杨志中[9](2010)在《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临床对照研究探讨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疗效;拟在导师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多学科同步观察分析,客观观察评价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期望进一步胃溃疡虚证的规范临床疗效,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中医药防治胃溃疡的临床研究及其新药开发建立必备的评估系统和提供严谨的科研资料。本研究采用“俞募配穴”和“原络配穴”为主的针刺方法,对这两种取穴方案进行研究并与普通针刺配穴比较,通过检测一定的客观治标观察该配穴的疗效,并试图解释其机制。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台湾光晟中医门诊就诊病人。胃溃疡者腹痛常发生于中上腹部,隐痛或刺痛,有时为胀痛或烘灼痛可放射到腰背部。腹痛可因饮食不调、劳累、精神紧张或气候骤变而诱发。伴有泛酸、嗳气、恶心或呕吐。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阴性。纤维内窥镜对胃检查可见溃疡者。胃溃疡者需做活体组织检查或脱落细胞检查排除癌变。胃溃疡者具体的西医诊断标准如下(参考叶任高等主编《内科学》第六版。胃溃疡虚寒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主症:①胃脘痛隐隐,喜暖喜按;②每遇冷或劳累而发作或加重;③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④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次症:①倦怠乏力,神疲懒言;②肢寒肢冷;③大便溏薄;④呕吐清涎。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83例,试验组(试验组)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对照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两组均为门诊病人。合格受试者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配至试验组(俞募配穴组+原络配穴组)与对照组(常规穴位组)。病例分组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具体的随机化分配方法由临床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操作SAS(统计分析系统)软件得出随机数字,并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加信封密封,信封序号与卡片序号相同。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其进入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行治疗。随机数字表按要求进行保存。取穴方法根据丘茂良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俞募配穴组主穴:中脘、胃俞;原络配穴组主穴:冲阳、公孙(均双侧);常规穴位组主穴:足三里、内关、上脘。配穴:胃痛甚加梁丘,胃寒甚加灸中脘,腹胀甚加天枢,反酸多加太冲,乏力加气海。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操作方法:75%酒精严格消毒皮肤,选取华佗牌1寸或1.5寸豪针,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共9个疗程。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二个月。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9个疗程(即2个月)后胃镜复查。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主症与次症全部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亦基本愈合。显效:主症与次症均有明显改善;或个别主症轻度改善,但其他主症症状全部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有所好转。有效:主症与次症均有改善,或主症未有改善,但次症全部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无变化。无效:主症与次症状均无改善。临床研究结束后,临床资料及时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用统计软件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最后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统计方法: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统计计算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合格受试者83例,试验组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两组可比性检查:两组年龄构成情况、性别分布情况、病情反复发作情况、病情近期发作情况、胃痛时间(分钟/每日)、上腹痛程度、上腹痛次数、上腹喜按、喜热、食入痛减出现率、上腹刺割痛、隐隐作痛、痛连两胁的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反酸、恶心、嗳气、腹胀、食少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口淡、口苦、便干结、体倦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两组治疗前便溏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溃疡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溃疡分期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舌质、舌苔、脉象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两组治疗前幽门螺曲杆菌检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综上所述,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病种及两组治疗前上腹痛性质、次数程度、、溃疡面积、溃疡分期、溃疡数目、舌象、脉象等主要症状(除便溏外),胃镜检查结果等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上述各项因素在两组间具有齐同性,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56.52%,显效率21.74%,显效及临床痊愈率为77.2%;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9.73%,显效率为37.84%,显效及临床痊愈率为67.5%。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腹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反酸、恶心、嗳气、食少、腹胀、口淡、口苦、便溏、便干结、体倦等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消失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胃镜疗效比较,试验组临床痊愈率为52.17%,显效率21.74%,显效及临床痊愈率为73.8%;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32.43%,显效率为37.84%,显效及临床痊愈率为70.2%。两组胃溃疡胃镜检查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缩短胃痛时间比较(分钟/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共检测了46例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GPT)、肾功能(BUN),治疗后复查均未见异常变化。试验组治疗前共检测了46例心电图,治疗后复查了44例,未见异常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共检测了37例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GPT)、肾功能(BUN)、心电图,治疗后复查均未见异常变化。不良事件观察,本试验过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GPT)、肾功能(BUN)、心电图等治疗前后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损害。结论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本试验共有合格受试者83例,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37例。安全性检测表明,治疗前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者,治疗后未见异常改变,表明该疗法临床应用安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病种及主要症状等各项经可比性检测,两组均衡性较好,在观察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是治疗胃溃疡属虚寒证的患者。其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3.78%,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胃镜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本试验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实施,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观察,尽可能避免一些可能由观察者、受试者带来的偏倚,因而研究结论有较好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综上所述,治疗胃溃疡属虚寒证有较好的疗效且较安全。
刘菁[10](2008)在《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并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初步探讨中医时间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三联用药),治疗1组(三联用药+加味半夏泻心汤,辰时、戌时服药),治疗2组(三联用药+加味半夏泻心汤,常规时间服药),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停药后随访6个月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对照组有效率74.47%,治疗1组有效率97.87%,治疗2组有效率93.62%。三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治疗1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对照组根除率48.93%,治疗1组根除率82.97%,治疗2组根除率72.3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治疗1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三组药物远期疗效: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治疗1组(p<0.05)、对照组与治疗2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1组与治疗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在改善症状、根除Hp及减少复发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择时给药与常规时间给药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择时给药比常规用药有增强疗效趋势,有待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
二、硫糖铝与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糖铝与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概述 |
1.1.1 消化性溃疡及其出血的简单阐述 |
1.1.2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1.3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 |
1.1.4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 |
1.1.5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 |
1.2 艾普拉唑的概述 |
1.2.1 艾普拉唑的介绍 |
1.2.2 艾普拉唑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研究目的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试剂与主要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3.1 给药方式 |
3.3.2 研究期间可以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
3.3.3 研究期间受试者治疗无效或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
3.4 试验流程及观察指标 |
3.4.1 筛查期d0 |
3.4.2 静脉治疗期d1-d3 |
3.4.3 静脉治疗结束期d4 |
3.4.4 开放口服随访期d7 |
3.4.5 临床观察指标 |
3.4.6 实验室观察指标 |
3.4.7 不良事件 |
3.4.8 不良事件的观察 |
3.4.9 疗效评定 |
第四章 统计学处理 |
4.1 统计分析数据集选择 |
4.2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入选标准 |
三、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四、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二、两组H.pylori根除率比较 |
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讨论 |
(3)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饮食内停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
2 西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
2.1 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的认识 |
3 问题与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病例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退出标准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检查 |
3.2 临床症状评估方法 |
4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
5 观察与治疗方法 |
6 统计学处理 |
6.1 治疗前两组患者积分、年龄、性别比较 |
6.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
6.3 两组证候总积分疗效比较 |
6.4 两组患者疗前、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6.5 两组患者疗前、疗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
6.6 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各兼次症积分比较 |
6.7 两组患者疗前、疗后安全性比较 |
病案举例 |
讨论 |
1 结果分析 |
2 中医学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饮食内停证)的认识 |
3 关于主方—枳实导滞丸加味 |
3.1 组方分析 |
3.2 导师临床经验总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标准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三)名词术语规范 |
四、研究方法 |
(一)研究平台 |
(二)技术路线图 |
(三)建立数据库 |
(四)数据分析过程 |
五、研究结果 |
(一)药物性味归经 |
(二)药物频次分析 |
(三)药物分类统计 |
(四)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五)基于熵方法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
(一)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病机认识 |
(二)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 |
二、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二)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
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化性溃疡用药规律的分析 |
(一)常见药物功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二)药对分析 |
(三)新方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得必泰对大鼠胃溃疡复发模型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胃溃疡及其复发的相关理论概述 |
1. 胃溃疡及其复发的流行病学现状 |
2. 胃溃疡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 |
3. 胃溃疡诊断相关概说 |
4. 胃溃疡治疗方法及药物简述 |
5. 现代医学的对胃溃疡复发的探讨及对策 |
二、中医学对胃溃疡及其复发的认识及诊治现状 |
1. 古籍论载 |
2. 病因病机 |
3. 辩证分型论治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名医名家诊疗经验 |
6. 其他疗法 |
三、得必泰治疗胃溃疡复发的理论基础 |
1. 得必泰药物组成及功效简述 |
2. 得必泰化学成分理论分析 |
3. 得必泰中药结构理论分析 |
4. 得必泰的临床诊疗现状 |
5. 得必泰前期研究撷要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品 |
3. 实验试剂 |
4. 实验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1. 模型复制 |
2. 分组及干预方法 |
3. 标本采集 |
4. 指标观测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四、结果 |
1. 不同期胃溃疡大鼠模型形态(见图1) |
2. 各组干预后大鼠复发溃疡胃黏膜形态比较(见图2) |
3. 各组大鼠复发率、溃疡指数(UI)、溃疡抑制率情况(见表1) |
4. 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见图3) |
5. 各组大鼠血清中PGE2、CGRP、GAS、EGF的比较(见表2、图4—7) |
五、讨论 |
1. 对胃溃疡大鼠复发模型的评价 |
2. 选择雷贝拉唑、达喜及裕尔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理由和依据 |
3. 复方得必泰对溃疡复发的抑制作用 |
4. 复方得必泰对模型大鼠血清PGE2、CGRP、GAS及EGF的调控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7)慢性胃炎胃痛的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古籍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
1 病名渊源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发微 |
综述二 现代中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辨证分型 |
3 治疗 |
4 中药现代作用机理 |
综述三 西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概况 |
1 慢性胃炎分类 |
2 慢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
3 慢性胃炎诊断 |
4 慢性胃炎西医治疗 |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结果 |
讨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针刺治疗胃溃疡机理 |
二、艾灸治疗胃溃疡机理 |
三、临床与实验研究 |
四、小结 |
第二章 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观察 |
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
一、合格受试对象确定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案 |
(一) 临床研究设计 |
(二) 随机化方法 |
(三) 取穴方法 |
(四) 操作方法 |
(五) 疗程 |
(六) 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
(七) 观察方法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一) 中医证候分型疗效标准 |
(二) 胃镜判断标准 |
四、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五、临床研究记录 |
六、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
七、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一、一般资料 |
二、两组可比性检查 |
三、疗效比较 |
(一)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二) 胃镜疗效比较 |
(三) 治疗后缩短胃痛时间比较 |
四、安全性检测 |
五、不良事件观察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一、中医对胃溃疡的认识 |
(一) 胃溃疡的病因病机 |
(二)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 |
(三)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原则 |
(四) 中医学对脾胃生理病理的概括 |
二、脾虚证与胃关系的研究 |
(一) 脾虚证与胃泌素的关系研究 |
(二) 脾虚证与胃肠动力的关系研究 |
(三) 脾虚证与细胞线粒体的关系研究 |
三、俞募配穴 |
四、原络配穴 |
五、研究结果讨论 |
第四章 结语 |
一、本研究的结果 |
二、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表1 |
附录二 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表2 |
附录三 实验室检查项目 |
附录四 安全性评价 |
附录五 临床疗效评价 |
致谢 |
(10)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病例剔除、脱落或中断标准 |
(五) 病例选择步骤 |
(六) 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时间 |
三、观察指标 |
(一) 安全性观测 |
(二) 疗效性观测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一)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二)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三) 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标准 |
(四) Hp根除标准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六、治疗结果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二) 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
(一) 慢性胃炎病因 |
(二) 病理改变 |
(三) 治疗现状 |
(四) 慢性胃炎预后 |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一) 病因病机探讨 |
(二) 治则治法 |
三、择时给药的依据 |
(一) 生理功能的节律研究 |
(二) 病理变化节律研究 |
(三) 现代研究 |
(四) 择时给药的临床应用 |
(五) 择时给药的临床疗效 |
四、疗效分析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二) 不良反应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四、硫糖铝与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比较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古小阳.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2]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 方之洪,刘春,周慧,李敬之.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06)
- [3]枳实导滞丸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饮食内停证)的临床观察[D]. 李冠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3)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组方规律研究[D]. 杨克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得必泰对大鼠胃溃疡复发模型成模抑制作用的研究[D]. 张芷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6]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治疗的临床观察[J]. 李建玲,邓军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6)
- [7]慢性胃炎胃痛的胃镜黏膜象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D]. 李骁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现状和展望[A]. 张万岱. 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 2011
- [9]俞募与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胃溃疡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杨志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刘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