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1](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2](2014)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指出《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3](2014)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提出《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09,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05,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4](2013)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09,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05,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阮景成[5](2009)在《陈镜合教授冠心病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的统称。根据WHO的统计,冠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均呈显着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何防治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始终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近年来,随着科研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对该病的辨证论治取得了很大成绩。本论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医药诊疗冠心病的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1.详细论述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诊治以及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等,并且对当代名家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进行了归纳。2.对目前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总结,同时将目前临床常用冠心病诊断手段及各自对冠心病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3.本人师从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名中医陈镜合教授,跟诊学习三年,亲聆教诲,受益颇深,本论文对导师陈镜合教授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4.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规范化研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翟爱珍,张红梅,周利鹏[6](2006)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文中指出
刘学诚[7](2003)在《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文中指出观察小剂量恬尔心针剂对老年人心肌缺血的疗效。选用恬尔心针剂50 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治疗老年人冠 心病心肌缺血。提示缓解及减轻心悸、胸闷、心绞痛的效果显着(有效率97%),心电图缺血图形亦见较明显改善(有效率 70%)。小剂量恬尔心针剂静脉滴注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疗效明显且安全,有临床使用价值。
李志善,杨学义,韩琴琴[8](1992)在《老年人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老年人的脏器中以心脏及血管的功能衰退较早。故老年人多易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回致心脑血管病等。这些病变,是由多因素综合而成。高脂血症的危害性也逐渐被认识。北京地区有症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28/10万,70年代末上海市几家医院冠心病住院率为30%。兹分别将这两种常见病和与此有密切相关的高脂血症介绍于下。
金煜[9](2010)在《中药强心方干预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期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强心方干预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期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按随机单盲对照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心方,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衰疗效计分、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测定、中医症状疗效计分、胸片心胸比列、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的改善情况。结果:1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衰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中医各项症状,在心悸、气短、下肢水肿、乏力、面色晦暗、口唇紫暗、气喘、咯痰、腹胀、尿少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EF),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6强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改善胸片心胸比列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方面跟西医常规治疗效果相当,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未见明显变化,说明强心方是安全有效的。结论:强心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期气虚血瘀水停证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疗效、心功能分级、心功能(EF)、中医证候。
樊丹[10](2009)在《药氧液雾化吸入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药氧液雾化吸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心肌耗氧量和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客观评价本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医院心内科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象共60例,均为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药氧液(徐州市中医院张培影教授经验方,徐州市中医院自制制剂,批号为Z04001477,该方药物组成为:西红花2kg、赤芍10kg、当归20kg、石菖蒲25kg、川芎10kg、水蛭20kg、丹参25kg、麝香0.2kg、冰片0.2kg、薄荷脑1kg)雾化吸入,每日一次,每次50分钟,总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结果:理论研究:根据导师张培影教授的学术思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以正虚邪实为主,正虚以气虚为主,邪实首推血瘀,气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由此确立“活血、化瘀、通络”大法,并拟药氧方。临床研究:1.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显示:总疗效:治疗组(药氧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亦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后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降低,其中治疗组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氧液雾化吸入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心肌耗氧量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其中对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等症状的改善尤为明显;药氧液同时还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和提高心肌细胞缺氧耐受力的作用,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即时危险度。
二、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2)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2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4 高血压的危害 |
5 高血压的治疗 |
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8 健康宣传顺口溜 |
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要点 |
(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指南》) 制定的背景与过程: |
1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1.1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 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1.2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 |
1.2.1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
1.2.2分层目标教育 |
1.3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 |
1.3.1医院健康教育 |
1.3.2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 |
1.4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 |
1.4.1与患者谈话的技巧 |
1.4.2电话随访的技巧 |
2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
2.1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
2.2高血压的定义 |
2.3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
2.4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
2.5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
2.6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3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3.1高钠、低钾膳食 |
3.2超重/肥胖 |
3.3过量饮酒[12-13] |
3.4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
3.5吸烟 |
3.6体力活动不足[19] |
3.7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
4高血压的危害 |
4.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
4.2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
4.2.1半定量法[28] |
4.2.2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 |
5高血压的治疗 |
5.1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5.1.1合理膳食 |
5.1.1.1限制钠盐摄入 |
5.1.1.2限制总热量, 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38] |
5.1.1.3营养均衡[35, 39] |
5.1.1.4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
5.1.2控制体质量 |
5.1.3戒烟限酒 |
5.1.3.1戒烟 |
5.1.3.2限酒 |
5.1.4适量运动 |
5.1.5心理平衡 |
5.1.6关注睡眠 |
5.1.7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60] |
5.2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 |
5.2.1降压治疗的益处 |
5.2.2用药原则[1] |
5.2.3理想降压药的标准 |
5.2.4血压控制的目标 |
5.2.5降压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1] |
5.2.6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5.2.7降压药应用的时机与调整[89] |
5.2.8难治性高血压[90-91] |
5.2.9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
5.2.10药物的不良反应 |
5.2.11防止血压过低 |
5.3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3.1血脂异常 |
5.3.2肥胖 |
5.3.3高尿酸血症 |
5.3.4抗血小板治疗 |
5.3.5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 |
5.4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 |
5.4.1伴冠心病 |
5.4.2伴脑卒中 |
5.4.3伴肾脏疾病 |
5.5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5.5.1儿童高血压 |
5.5.2老年高血压 |
5.5.3妊娠期高血压[105] |
6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
6.1.1建立健全“家庭医生”队伍是做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保证 |
6.1.2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6.1.3家庭保健员 |
6.1.4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2家庭自测血压 |
6.2.1特点 |
6.2.2仪器 |
6.2.3测量程序[114] |
6.2.4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
6.2.5临床应用指征 |
6.2.6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
6.2.7注意事项 |
7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7.1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
7.1.1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
7.1.2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7.1.3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
7.1.4不愿意过早服药 |
7.1.5降压治疗,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7.1.6单纯依靠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
7.1.7只服药、不看效果 |
7.1.8自行购药服用 |
7.1.9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7.1.10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7.1.11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7.1.12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
7.1.13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
7.1.14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
7.1.15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
7.2识别伪科学 |
8健康宣传顺口溜 |
9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4)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务人员对患者教育的责任与内容 |
1.1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 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
1.2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 |
1.2.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
1.2.2 分层目标教育 |
1.3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方法 |
1.3.1 医院健康教育 |
1.3.2 社区和工作场所的健康教育 |
1.3.3 社会性宣传教育 |
1.4 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技巧 |
1.4.1 与患者谈话的技巧 |
1.4.2 电话随访的技巧 |
2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2.1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
2.2 高血压的定义 |
2.3 高血压的易患对象 |
2.4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状况 |
2.5 如何早期发现、确诊高血压 |
2.6高血压患者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
3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
3.1 高钠、低钾膳食 |
3.2 超重/肥胖 |
3.3 过量饮酒[12-13] |
3.4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
3.5吸烟 |
3.6 体力活动不足[19] |
3.7 高血压发病不可逆的危险因素 |
4 高血压的危害 |
4.1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
4.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 |
4.2.1 半定量法[28] |
4.2.2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定量估算 (评分表法) |
5 高血压的治疗 |
5.1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5.1.1 合理膳食 |
5.1.1. 1 限制钠盐摄入 |
5.1.1. 2 限制总热量, 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38] |
5.1.1. 3 营养均衡[35, 39] |
5.1.1. 4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
5.1.2 控制体质量 |
5.1.3 戒烟限酒 |
5.1.3. 1 戒烟 |
5.1.3. 2 限酒 |
5.1.4 适量运动 |
5.1.5 心理平衡 |
5.1.6 关注睡眠 |
5.1.7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60] |
5.2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识 |
5.2.1 降压治疗的益处 |
5.2.2 用药原则[1] |
5.2.3 理想降压药的标准 |
5.2.4 血压控制的目标 |
5.2.5 降压药的种类与作用特点[1] |
5.2.6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
5.2.7 降压药应用的时机与调整[89] |
5.2.8 难治性高血压[90-91] |
5.2.9 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
5.2.1 0 药物的不良反应 |
5.2.1 1 防止血压过低 |
5.3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
5.3.1 血脂异常 |
5.3.2 肥胖 |
5.3.3 高尿酸血症 |
5.3.4 抗血小板治疗 (高凝状态) |
5.3.5 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 |
5.4 高血压并发症的处理 |
5.4.1 伴冠心病 |
5.4.2 伴脑卒中 |
5.4.3 伴肾脏疾病 |
5.5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
5.5.1 儿童高血压 |
5.5.2 老年高血压 |
5.5.3 妊娠期高血压[105] |
5.5.4 OSAHS |
6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1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
6.1.1 建立健全“家庭医生”队伍是做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保证 |
6.1.2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
6.1.3 家庭保健员 |
6.1.4 重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
6.2 家庭自测血压 |
6.2.1 特点 |
6.2.2 仪器 |
6.2.3测量程序[114] |
6.2.4 诊断阈值与治疗目标值 |
6.2.5 临床应用指征 |
6.2.6 哪些情况不提倡家庭自测血压 |
6.2.7注意事项 |
7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
7.1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
7.1.1 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
7.1.2 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
7.1.3凭感觉用药, 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 |
7.1.4 不愿意过早服药 |
7.1.5 降压治疗, 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
7.1.6 单纯依靠药物, 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
7.1.7只服药、不看效果 |
7.1.8 自行购药服用 |
7.1.9 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
7.1.1 0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
7.1.1 1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与精神紧张 |
7.1.1 2 自己在家中测量的血压不准确 |
7.1.13相信“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
7.1.1 4 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作用 |
7.1.15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
7.2识别伪科学 |
8 健康宣传顺口溜 |
9 指南的推广与效果评估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组织机构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
(5)陈镜合教授冠心病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冠心病认识的历史沿革 |
1.1 春秋战国时期 |
1.2 秦汉时期 |
1.3 隋唐时期 |
1.4 宋金元时期 |
1.5 明清时期 |
2 中医学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病因探讨 |
2.2 病机探讨 |
3 冠心病诊断与疗效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疗效标准 |
4 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 |
4.1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4.2 证候分布的特点研究 |
5 冠心病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
5.1 分型论治 |
5.2 从脏腑论治 |
5.3 治法研究 |
5.4 中成药治疗研究 |
6 当代中医名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
6.1 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经验 |
6.2 路志正教授治疗心绞痛经验 |
6.3 邓铁涛教授"冠心三论"经验 |
6.4 杜家经教授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
6.5 李培生教授老中医辨治冠心病经验 |
6.6 李锡光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
6.7 梁贻俊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
第二节 冠心病现代研究进展 |
1 病因学研究 |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1.2 冠状动脉痉挛 |
1.3 A型性格 |
1.4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1.5 血浆硫化氢含量 |
1.6 感染性疾病 |
2 发病机制的认识 |
2.1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
2.2 平滑肌细胞单克隆生长学说 |
2.3 脂质浸润学说 |
3 诊断技术进展 |
3.1 常规心电图 |
3.2 动态心电图 |
3.3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
3.4 超声心动图 |
3.5 血管内超声 |
3.6 心血管造影检查 |
3.7 核素诊断 |
3.8 CT和MRI |
3.9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
4 治疗的认识 |
弟二部分 陈镜合教授冠心病学术思想 |
1 冠心病治疗总纲 |
1.1 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 |
1.2 病证结合,详查顺逆 |
1.3 从郁论治,注重肝脾 |
1.4 善用经方,灵活化裁 |
1.5 研制开心,独树一帜 |
2 各论 |
2.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 |
2.2 冠心病心绞痛诊治 |
2.3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 |
2.4 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治 |
2.5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诊治 |
2.6 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 |
3 冠心病养生宜忌 |
4 诊余漫话 |
4.1 现代中医发展之路 |
4.2 传统中医现状 |
4.3 中西结合医现状 |
4.4 传统中医与中西结合医优势与不足 |
4.5 内科要走现代中医的路 |
5 进补的学问 |
5.1 不识补乱补会加重病情 |
5.2 "虚"症有四种看清再进补 |
5.3 导师开出的食疗方 |
6 建立现代中医新体系 |
7 现代中医思维在临床各科急症中的应用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论着情况 |
(6)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联合应用: |
1.2.2 卡托普利 (巯甲丙脯酸) 和硝酸酯类药物联合应用: |
1.2.3 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联合应用: |
1.2.4 硝普钠: |
1.2.5 米力农: |
1.2.6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卡托普利联合应用: |
2 结果 |
2.1 临床效果 |
2.2 药物副作用 |
3 讨论 |
(7)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给药方法 |
1.3 观察方法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
2.2 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
2.3 对心电图影响 |
2.4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中药强心方干预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期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的研究进展 |
2 西医对心衰的研究进展 |
3 结语 |
临床研究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药氧液雾化吸入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研究 |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2. 现代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2.1 现代中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学治疗进展 |
3.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概况 |
3.1 流行病学研究 |
3.2 发病机制 |
3.3 病理生理 |
3.4 临床表现和分型 |
3.5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
3.6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病例选择 |
3. 治疗及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分析 |
4.1 临床总疗效比较 |
4.2 床边心电图变化情况 |
4.3 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比较 |
5. 讨论 |
5.1 研究思路与立法依据 |
5.2 主要药物作用机理分析 |
5.3 机理探讨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2]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03)
- [3]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慢性病学杂志, 2014(01)
- [4]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 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12)
- [5]陈镜合教授冠心病学术思想研究[D]. 阮景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6]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J]. 翟爱珍,张红梅,周利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10)
- [7]小剂量恬尔心针剂治疗老年人心肌缺血[J]. 刘学诚.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3(04)
- [8]老年人常见循环系统疾病[J]. 李志善,杨学义,韩琴琴.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1992(05)
- [9]中药强心方干预缺血性心肌病发作期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D]. 金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04)
- [10]药氧液雾化吸入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樊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