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审计工作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亮[1](2013)在《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文中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管理监督与评价活动,通过审核与评价高校部门经济运作及经济效益,针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意见,促进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近年来我国高校面对的是日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政治体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日趋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的洗涤等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新环境。为了满足学校日常经济管理活动的需要,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绩效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就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来看,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从内部控制本身及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尚存在着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制度的理解不透彻等问题。本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特点,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在引言部分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述评国内外内部审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阐述了高校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绩效相关理论,引入平衡计分卡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运用平衡计分卡框架体系的可行性;调查了解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采用个例分析与整体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结合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特点,构建了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四维度体系,进而确定了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解决了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优化处理的问题,得出了该体系指标的权重。在进行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时,应注意重点评价考核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业绩维度,而将服务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考核放在次要层面。文章最后,针对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建立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建立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建立与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与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反馈机制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丹[2](2012)在《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财务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有效的财务制度能规范、约束学校的经济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或者换句话说,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地位。因此,高校财务一定要适应高校发展要求,随着高校发展需要而进行相应的变革。自从中国确立改革开放基本发展路线以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进行着重大变革的背景之下,中国高校同样也经历着变革与创新。政府对高校管理方式由计划化经济时期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高校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附属机构成为具有法律保障的独立办学社会法人实体,在办学、招生以及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获得较大的自主权。财政资金不再是高校教育经费的唯一来源,“财、费、产、捐、基、科、息”多元化的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基本形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高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大众教育的跨越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高校资金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却相对减少,教育经费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高校发展新趋势,以及高校财务的突出问题,财务管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焦点,一方面要解决如何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合理的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一方面要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推动高校发展的问题。高校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巨大的资金供求压力,需要高校的财务运行机制不仅具有规范、约束财务行为功能,同时还要具备生财、聚财、理财的功能。这样,原有的高校财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改革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另外,中国高校当前的财务制度是于1997年出台的,在这一期间,国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在高校实行了部门预算、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集中采购等一系列的改革。相对于改革要求,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表现出滞后、具体项目难以衔接的问题,改革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文尝试着对中国当前高校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绩效分析和理论探讨,找出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在制度安排、实际应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挖掘,找出问题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根源,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借鉴,提出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制度改进的建议,为制度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为: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标准,对任何一个论题的分析、探讨和评价都建立在一定理论标准基础之上的。本部分主要概述了西方的新制度经济中的变迁理论、产权理论、法人治理理论以及一些国外高校财务制度的实证研究。同时,也简述了部分国内学者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此作为本文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理论基础以及借鉴。第二部分,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变迁分析。回顾历史,不仅能够了解过去,还可以作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借鉴。本部分以时间为序,针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制度的特点,简述了财务管理体制、资产负债制度、预算和收支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变迁。第三部分,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状况分析。本部分在全面检视高校现行财务制度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之上,从现行财务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高校发展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出发,找出高校财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缺陷与不足,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所在。第四部分,国外高校财务制度及其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国外高校财务制度,以此作为借鉴推动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建设。选取美国、英国、日本、印度、俄罗斯高校财务制度为对象,从管理体制、筹资、预算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第五部分,完善高校财务制度建议。以高校建立现代先进的大学制度为方向,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为依据,提出完善高校财务制度建议。
杨萍[3](2013)在《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验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各方面支持日益增多,但公共教育质量并不见起色,公共资源使用低效率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多方质疑。加之,近年来我国公立高等院校腐败案件频频见诸报端,牵涉的人员范围与金额越来越大,如2009年武汉大学陈昭方案等,反映出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而高等教育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内部治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自此,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行政化”改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提高高校治理绩效成为当前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治理的作用一直以来为国内外研究者所认可。而在我国高校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几乎所有的部属高校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那么诸如腐败、缺乏质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较好的发挥其职能,还是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公立高等院校的设置纯粹只是为了合规性的目的,并没有实质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既定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为例,验证我国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质量对于高等院校的治理绩效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并对实际工作中影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开展的要素进行讨论,以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最终实现高校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发现在国外关于高校治理绩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代表高校治理绩效的主要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或教学科研的资源使用效率,从人才培养质量成本、生均成本与治理绩效的关系、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法或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等角度和方式对高校的绩效进行研究,其中DEA分析法与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影响深远。我国高等教育由于一直以来的行政化管理,加上管理学和经济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晚,因此对于高等学校绩效的评价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兴起,多数实证研究采用DEA法与指标评价体系法,对于高校治理绩效的表现形式,有的研究者在国外的提出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上再加入了服务社会,对于高校绩效的评价更为全面和适用于中国高校的特色情况。在内部审计的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者目.前比较关注的是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能与作用,并就内部审计的模式、独立性与权威性、人员规模与胜任能力等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这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基本一致。最后,回顾了高校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虽然有文献分析认为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存在极大的关系乃至促进作用,但目前仍然没有经验证据证明,高校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发现这一部分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也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然后,本文简单阐述了高校内部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基础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推演,提出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绩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内部审计基础概念和高校治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是内部审计的发源,也是高校治理产生的源头之一,其主要有三种观点:报告观、行为观和综合观,本文认为高校的受托责任是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的共同源起,因此高校治理与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最终目标,彼此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而内部审计的基础概念主要介绍了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内部审计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对于内部审计对组织的价值增值作用的实现途径和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行分析,认为内部审计对组织的价值增值作用与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预防的职能都使得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在理论上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高校治理绩效的提高。另外,由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内部治理绩效的评价方式和途径,认为高校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复杂性质,因此高校的绩效主要由其社会使命引导,高校绩效的评价主要是高校社会使命的达成程度,即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完成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即内部审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绩效有着促进作用,且相对于内部审计质量较低的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越好的高校其科学研究成果越丰硕。为了验证上述的研究假设,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设计了两个实证模型,以高校的人才培养产出和科学研究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代表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三个方面变量: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人员规模和设立动因,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合成生成代表变量:内部审计质量,作为解释变量,并以代表高校资产总规模的高校固定资产总额、高校专任教师人数和高校占地面积三个因子合成的高校资产规模变量作为规模控制变量,以高校年度教育经费收入作为投入控制变量,以高校是否为综合性大学、所处地域(东、中、西、东北)、高校建校历史年限等特征控制变量,构建实证研究模型。并以教育部直属的69所高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内部审计质量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绩效有着显着的正向关系,即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越好,高校的人才培养绩效越突出;内部审计对高校科学研究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内部审计质量越好,其科学研究成果越突出。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一与假设二,说明内部审计质量对于高校治理绩效有着显着提高作用。依据结论,本文得出关于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和关于政策两方面的启示。提出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能力和正确认识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等三个方面;政策启示方面,本文认为应当对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工作实施检查制度,对于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置有最低限额规定和内部审计结果的使用提出指引,以从政策法规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本文的主要贡献(1)角度变化的贡献本文是对高校治理绩效的好坏与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的研究,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影响高校治理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高校治理绩效的高低来对内部审计职能作用进行研究,对于高校治理绩效的研究和内部审计质量作用的研究都是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内部审计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上市公司等营利性组织领域,而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者或者单独研究如何对高校的绩效进行评价和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或单独研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情况和影响因素,关于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的角度,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的影响,建议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机制,从而对提高高校治理绩效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起到促进作用。(2)实证经验的补充本文是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与高校治理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绩效联系起来,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和分析。之前的学者在高校内部审计对于高校治理的重要作用方面研究多为规范式研究,缺乏经验证明,本文以线性回归的方式分析验证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绩效产出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高校经费投入、资产规模、地域特征及建校历史的长短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产出的之间的关系,为影响高校治理绩效的因素及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任娜丽[4](2015)在《XY高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校园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审计风险日益增大,我国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应当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中的作用,积极监督学校建设管理全过程,真正做到为高校发展保驾护航。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和促进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内部审计既是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的有效手段又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实现其规范高校管理和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本文根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意见》以及XY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对XY高校内部审计情况和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完善XY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从而为其它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XY高校内部审计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XY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在体制与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同时面临着管理变革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与挑战,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重新整合审计资源,拓宽内部审计内容,更新和细化审计规章制度,创新审计手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从而本文关于XY高校的分析和结论,对完善其他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亦有较大借鉴作用。
王天忻[5](2018)在《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多部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相关文件,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高校科研经费、科研项目以及科研行为相关的各种意见性文件,这些来自行政部门和机构的文件,不仅为高校科研经费的正确合理使用,走向正规化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提供了一定的约束条件。尤其是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对高校科研情况的关注度和认识在逐渐提高,通过审计的方式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发挥其创造性作用,产出更多、更新的成果,不仅逐渐成为了国家审计机关以及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为促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理论体系建立,加快科研经费审计实践创新进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鉴于此,本文以“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为题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专业性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以及科研经费审计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结合专项审计理论、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审计问责理论以及绩效审计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理论框架;其次,结合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对高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科研项目主持人员的访谈记录,展开了深刻的剖析,经过分析发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对高校各个相关部门的访谈以及最新的一些审计理论和架构,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逐条逐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手段,其中包括提高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于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的观念意识的提高;针对某些重大科研项目采取的专项审计手段;加强审计组织机构的矩阵式创新以及与国家审计机构、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引入跨越科研经费前中后期的全过程的跟踪式审计体系,并建立高校科研经费中长远期审计规划目标;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效益性评价;对科研经费审计后公开制度的完善和改进以及审计后处理方式的及时跟进等建议和措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相关理论体系,使科研经费审计的相关理论更加贴近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实际状况,为创新性的科研经费审计方法和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更加科学和规范,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者和科研项目主持者工作热情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推动,并最终使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向着更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赵帅[6](2013)在《高等学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基于F高校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校发展不断加快,呈现出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业务内容多样化、风险复杂化的特征,这些都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高校长期以来以科研和教学为中心,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不能与快速发展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由于针对高校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缺乏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数是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并且大多采用美国COSO报告,虽然这些研究都根据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但并不能完全适用,对高校内部控制的指导意义并不大。本文将在高校的内部控制中具体应用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背景入手,借鉴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分析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特点,以F高校为例,对该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该规范的内容,对该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构建F高校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但由于篇幅有限,重点对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控制活动中收支、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合同及内部控制监督提出了完善该校内部控制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对其他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使高校的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更好的为科研、教学及管理服务。本文共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提出研究背景、意义,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预期贡献;第二、三、四章为理论部分:第二章文献综述,将已有的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和内部控制评价三个方面回顾专家学者对企业和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出发,对内部控制的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内部控制要素阶段、内部控制框架阶段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四章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特点及不足,笔者根据该规范,概括出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和特点。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业务活动、监督、研究及重视程度等方面对比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区别,再对比出高校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区别,结合高校的特点,最后归纳出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并分析高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的核心在最后的三个章节,第五章F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第六章F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第七章启示与建议。第五章结合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对F高校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根据该规范,对该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笔者认为应当从风险评估、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四个方面来构建F高校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针对该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本文主要的贡献在于:在F高校内部控制中运用财政部的新规范,对该校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提出了该校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并且针对查找出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完善措施,力求使该高校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其他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运用新规范研究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得到了如下启示:一是运用新规范应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运用新规范应与相关法规制度相结合。并且为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一是依据新规范,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二是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三是加强人员教育,注重内部控制队伍建设;四是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五是利用校园网络,发挥内部控制监督作用;六是强化审计职责,负责内部控制相关业务。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F高校内部控制中涉及的相关信息属于该校保密范畴,笔者在取得这些信息时限制较多,导致对该校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深入:一方面所选取的案例F高校不一定能代表高校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使得研究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笔者自己专业的知识还比较欠缺、学术能力比较有限、经验也不丰富,因此还需要对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预算考核与评价、筹资与投资、内部控制评价等问题继续研究。
胡晓鹏[7](2020)在《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来源多元化、办学自主权扩大化和经济活动日趋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的内部审计监督面临较大挑战。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的高效发挥离不开其他子系统的有效协同,而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是用权力约束权力的典型代表,职责相似、对象相近、互相补充,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的专业性与纪检监察监督的刚性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本文以A省35所高校为对象,通过SWOT分析、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研究A省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情况,指出高校内部审计存在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主体动能不足、协同执行不力,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等问题。本文依托协同理论、受托责任论、审计“免疫系统论”,从两者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两个角度,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对策。一是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二是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四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通过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有利于提升审计监督的制度刚性,促进审计效果的最大化,能够打破腐败治理系统内部彼此之间的边界壁垒,实现专业互补、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节约腐败治理成本。
孙敏[8](2014)在《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研经费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保障,其使用绩效不仅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所以对科研经费绩效的探索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而高校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在国家科研经费支出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国家提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环境之下,高校的科研课题逐渐增多,收到的经费逐年增加,科研经费逐渐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来源。内部审计是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的职能部门,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提出内部审计质量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呈正相关性的假设。基于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高等学校科研统计资料》以及各高校网站信息的数据资料,以9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样本,检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质量越高的高校,其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越好,此外,学校规模、建立历史都与科研经费绩效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以上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对于高校而言,保障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有利因素,通过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设置、增设内部审计人员岗位等方式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则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情况的审计,对绩效奖励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以此来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在良好的控制环境下运行,从而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绩效。
郭静[9](2013)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经费来源多元化,高校办学自主权和资源配置权不断增强。高校的职能机构和二级学院院系领导权力和可支配金额都在不断增加。高校职能机构和院系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内部管理活动中存在问题越来越多,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跟不上高校蓬勃发展的步伐,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高校的后勤、采购、基建等领域不断发生职务犯罪及腐败现象,权力监控缺失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情况的产生迫切要求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具体包括高校的财务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建设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人、校办企业负责人、基建部门负责人、后勤集团负责人、院系所负责人和其他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本文首先论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制度建设和产生动因,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网站访问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然后针对现实工作中经济责任难以评价的问题,从高校管理方式和单位性质入手,依据平衡计分卡法构建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框架,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指标设计,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最后以某高校财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对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具体分析。
乔春华[10](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的辉煌成就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发展飞速,取得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审计的基本框架,健全高校审计制度并将高校审计定位于大学治理的层面上,构建"以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逐步过渡到"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高校审计基本模式等辉煌成就。改革开放丰富的实践和辉煌的成就需要对高校审计进一步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如需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第九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定高校《内部审计章程》等;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审计理论和方法;在实务中要推动设置高校总审计师、评审高校正高级审计师等。
二、高校审计工作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审计工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2 高校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1 高校内部审计理论 |
2.2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理论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分析 |
3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调查分析 |
3.1 M 大学内部审计及绩效考核调查 |
3.2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4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构建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困难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四维度构建 |
4.4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具体指标设计 |
4.5 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 有效实施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
5.1 建立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 |
5.2 建立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 |
5.3 建立与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沟通机制 |
5.4 建立与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反馈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选题意义 |
0.2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0.2.1 研究方法 |
0.2.2 框架结构 |
0.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0.3.1 主要创新 |
0.3.2 不足之处 |
0.4 相关概念厘清 |
0.4.1 中国高校 |
0.4.2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 |
0.4.3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变迁 |
0.4.4 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务制度 |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
1.1 国内研究现状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2章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变迁分析 |
2.1 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变迁 |
2.2 中国高校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制度变迁 |
2.3 中国高校资产和负债制度变迁 |
2.4 中国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变迁 |
第3章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状况分析 |
3.1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现状 |
3.1.1 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现状 |
3.1.2 中国高校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制度现状 |
3.1.3 中国高校资产和负债制度现状 |
3.1.4 中国高校财务监督制度现状 |
3.2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
3.2.1 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3.2.2 中国高校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制度存在的问题 |
3.2.3 中国高校资产和负债制度存在的问题 |
3.3 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2 中国高校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3 中国高校资产和负债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4 中国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章 国外高校财务制度及启示 |
4.1 发达国家高校财务制度 |
4.1.1 美国高校财务制度 |
4.1.2 英国高校财务制度 |
4.1.3 日本高校财务制度 |
4.2 发展中国家高校财务制度 |
4.2.1 印度高校财务制度 |
4.2.2 俄罗斯高校财务制度 |
4.3 国外高校财务制度的启示 |
4.3.1 发达国家高校财务制度的启示 |
4.3.2 发展中国家高校财务制度的启示 |
第5章 完善中国高校财务制度建议 |
5.1 完善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
5.1.1 完善高校领导体制 |
5.1.2 完善财务运行制度 |
5.1.3 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
5.2 完善中国高校财务预算和财务收支制度 |
5.2.1 完善财务预算制度 |
5.2.2 完善财务收入制度 |
5.2.3 完善财务支出制度 |
5.3 完善中国高校资产和负债制度 |
5.3.1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
5.3.2 完善负债管理制度 |
5.4 完善中国高校财务监督制度 |
5.4.1 完善财务预算监督制度 |
5.4.2 完善事中审计监督制度 |
5.4.3 完善经济责任制和问责制 |
5.4.4 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3)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源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1 高校治理绩效 |
2.1.2 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影响因素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2.1 高校治理 |
2.2.2 高校治理绩效 |
2.2.3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及其影响因素 |
2.2.4 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内部审计基本概念 |
3.1.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3.1.3 高校治理理论 |
3.2 理论分析 |
3.2.1 内部审计有助于高校的治理 |
3.2.2 内部审计有助于高校治理绩效的提高 |
4. 实证研究设计 |
4.1 研究假设 |
4.2 变量描述 |
4.2.1 解释变量描述 |
4.2.2 被解释变量描述 |
4.2.3 控制变量描述 |
4.3 模型设定 |
4.4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
4.4.1 研究范围 |
4.4.2 数据来源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1 各变量描述性分析 |
5.2 因子分析结果 |
5.2.1 内部审计质量因子分析结果 |
5.2.2 科学研究产出因子分析结果 |
5.2.3 高校资产规模因子分析结果 |
5.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3.1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产出的影响 |
5.3.2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对高校科学研究产出的影响 |
5.4 回归结果分析 |
5.5 稳健性检验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本文结论 |
6.1.2 本文的主要贡献 |
6.1.3 本文的局限性 |
6.2 研究启示 |
6.2.1 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启示 |
6.2.2 关于政策的启示 |
6.2.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4)XY高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
1.2.2 高校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高校内部审计概述 |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特征 |
2.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 高校内部审计职责 |
2.3 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及其流程 |
2.3.1 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 |
2.3.2 高校大额资金审计 |
2.3.3 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
2.3.4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
2.3.5 高校建设工程审计 |
3 XY高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3.1 XY高校概况 |
3.2 XY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
3.2.1 XY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及机构设置 |
3.2.2 XY高校内部审计内容 |
3.2.3 XY高校内部审计程序 |
3.2.4 XY高校内部审计成效 |
3.3 XY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
3.3.1 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不健全 |
3.3.2 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
3.3.3 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
3.3.4 审计结果处理方式有待改进 |
4 XY高校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对策 |
4.1 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
4.2 完善内审工作规范和实务标准 |
4.3 扩展审计内容,实现审计业务新突破 |
4.3.1 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
4.3.2 加强基建工程事前和事中审计 |
4.3.3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
4.4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
4.5 借助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效率 |
4.6 加强审计整改与落实责任追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文献综述 |
(一)量化分析 |
(二)内容分析 |
五、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六、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框架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高校科研经费 |
(二)审计 |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相关理论 |
(一)专项审计理论 |
(二)审计问责理论 |
(三)绩效审计理论 |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 |
三、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理论框架 |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组织架构 |
(二)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流程 |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内容 |
(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处理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审计组织机构方面的问题 |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组织机构缺乏协调 |
(二)对审计认识不足 |
(三)审计队伍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 |
二、审计流程方面的问题 |
(一)审计流程操作随意 |
(二)审计监管滞后和片段化 |
三、审计内容和方法方面问题 |
(一)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缺乏穿透性 |
(二)科研设备资产管理审计缺乏有效支持 |
(三)缺乏绩效审计 |
(四)尚未形成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 |
四、审计结果利用及整改方面问题 |
(一)审计结果未有效利用 |
(二)审计整改不到位 |
第四章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
一、审计组织架构方面的改进建议 |
(一)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 |
(二)创新审计组织架构 |
(三)提高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
(四)加强审计力量建设 |
二、审计流程方面的改进建议 |
(一)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
(二)结合项目特点确定审计重点 |
(三)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目标体系 |
三、审计内容及方法方面的改进建议 |
(一)开展对科研经费的追踪审计 |
(二)加强项目资产管理审计力度 |
(三)创新审计方法 |
(四)建立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四、审计结果公示及整改方面的改进建议 |
(一)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
(二)完善审计整改机制和制度 |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高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 |
附录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访谈记录 |
附录四:高校科研项目主持者访谈记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高等学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基于F高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和内容 |
1.4 本文预期贡献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
2.2 关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
2.3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
2.4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研究 |
2.4.1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 |
2.4.2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
2.4.3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
2.5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
3.1 内部控制理论 |
3.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
3.1.2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
3.1.3 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
3.2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规范 |
3.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3.2.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
4.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特点及不足 |
4.1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定义 |
4.2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 |
4.3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原则 |
4.4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特点 |
4.4.1 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区别 |
4.4.2 高等学校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区别 |
4.4.3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特点 |
4.5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5.1 存在的问题 |
4.5.2 原因分析 |
5. F高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1 F高校基本情况与内部控制情况简介 |
5.1.1 F高校基本情况 |
5.1.2 F高校内部控制情况简介 |
5.2 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2.1 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内部控制的现状 |
5.2.2 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3 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3.1 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
5.3.2 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4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4.1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现状 |
5.4.2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5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5.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 |
5.5.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6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6.1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现状 |
5.6.2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7 合同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5.7.1 合同内部控制的现状 |
5.7.2 合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8 内部控制监督现状分析 |
5.8.1 内部控制监督的现状 |
5.8.2 内部控制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6. F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 |
6.1 构建F高校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 |
6.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6.3 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方面的改进 |
6.3.1 组织机构的设置与改进 |
6.3.2 保障措施方面的改进 |
6.4 控制活动方面的改进 |
6.4.1 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 |
6.4.2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的改进 |
6.4.3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改进 |
6.4.4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改进 |
6.4.5 合同内部控制的改进 |
6.5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制度 |
6.5.1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
6.5.2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
7. 启示与建议 |
7.1 启示 |
7.1.1 运用新规范应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 |
7.1.2 运用新规范应与相关法规制度相结合 |
7.2 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
7.2.1 依据新规范,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
7.2.2 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
7.2.3 加强人员教育,注重内部控制队伍建设 |
7.2.4 完善各项制度,提供内部控制制度保障 |
7.2.5 利用校园网络,发挥内部控制监督作用 |
7.2.6 强化审计职责,负责内部控制相关业务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分析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协同理论 |
2.1.2 受托责任理论 |
2.1.3 “免疫系统论” |
2.2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 |
2.2.1 内部审计定义和特点 |
2.2.2 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
2.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机构演变 |
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分析 |
2.3.1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可行性 |
2.3.2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框架 |
2.4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SWOT分析 |
2.4.1 优势 |
2.4.2 劣势 |
2.4.3 机遇 |
2.4.4 挑战 |
3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现状分析 |
3.1 A省高校基本情况 |
3.2 问卷设计 |
3.3 问卷1数据收集与分析 |
3.4 问卷2数据收集与分析 |
4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梗阻因素分析 |
4.1 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 |
4.1.1 体制制约下的监督失灵 |
4.1.2 动力机制缺失下的博弈格局 |
4.2 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 |
4.2.1 重结果管理,轻过程管理 |
4.2.2 考核方法陈旧,导向性不强 |
4.3 主体能力不足,协同执行不力 |
4.3.1 协同主体适应能力不足 |
4.3.2 协同执行效果不佳 |
4.4 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 |
4.4.1 监督技术陈旧落后 |
4.4.2 监督工具应用随意性强 |
5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对策建议 |
5.1 理顺体制机制,增加制度供给 |
5.1.1 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 |
5.1.2 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 |
5.2 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考核方案 |
5.2.1 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
5.2.2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 |
5.3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执行资源 |
5.3.1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 |
5.3.2 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 |
5.4 创新监督工具,完善治理技术 |
5.4.1 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 |
5.4.2 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相关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卷调查 |
致谢 |
(8)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内部审计研究现状 |
2.2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研究现状 |
2.3 内部审计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关系 |
3 理论基础 |
3.1 内部审计 |
3.2 绩效评价 |
3.3 委托代理理论 |
4 实证研究设计 |
4.1 实证研究假设 |
4.2 相关变量描述 |
4.2.1 解释变量描述 |
4.2.2 被解释变量描述 |
4.2.3 控制变量描述 |
4.3 模型设定 |
4.4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
4.4.1 研究范围 |
4.4.2 数据来源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2 因子分析结果 |
5.2.1 内部审计质量因子分析 |
5.2.2 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因子分析结果 |
5.2.3 高校资产规模因子分析 |
5.3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的影响 |
5.4 回归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自己的见解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体系 |
一、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 框架体系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二、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概念 |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一、 经济责任审计 |
二、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二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动因及发展历程 |
一、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动因 |
二、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念、特点和意义 |
一、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
二、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
三、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
第三章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够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滞后 |
二、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有限,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
三、 贯彻“先审后离”“离任必审”原则不够彻底 |
四、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部门协调配合亟待进一步加强 |
五、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学校不多,审计独立性不够强 |
六、 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审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
第二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
二、 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不够 |
三、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
四、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方法需改进 |
五、 高校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
第四章 改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 |
一、 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
二、 进一步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第二节 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 |
一、 研究制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
二、 抓紧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三、 研究制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必要的配套性制度 |
第三节 改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方法 |
一、 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
二、 开发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软件,实施连续审计作业 |
三、 积极引入“参与式”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
四、 尝试实施风险导向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
第四节 强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
一、 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执行机制 |
二、 制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报告制度 |
三、 建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保障机制 |
第五节 提高内审机构独立性和内审人员素质 |
一、 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二、 配备强势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
第五章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
一、 重要性原则 |
二、 相关适用原则 |
三、 科学可比原则 |
四、 简单可行原则 |
五、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第二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与框架 |
一、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
二、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框架 |
第三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
一、 管理控制指标 |
二、 经济绩效指标 |
三、 内部控制与财务收支指标 |
四、 遵守财经法纪指标 |
第四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的构建 |
一、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
二、 AHP法在确定指标权重中的具体应用 |
三、 指标分值的确定 |
四、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六章 案例分析:某高校财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一、 高校概况 |
二、 财务处概况 |
三、 财务处长概况 |
第二节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在案例高校中的运用 |
一、 高校财务负责人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架 |
二、 构造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并赋予权重 |
三、 高校财务负责人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结束语 |
附录1:安徽省部分省属高校(50所)名单与网址 |
附录2:电话访问问题汇总 |
附录3: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10)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的辉煌成就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的飞速发展 |
(一) 组建高校审计机构, 配备高校审计人员 |
(二) 健全了高校审计制度, 开创了依法审计新局面 |
(三) 由财务审计逐步拓展到“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相结合”的高校审计基本模式 |
(四) 十八大以后对内部审计特别是对管理审计更加重视 |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领域的辉煌成就 |
(一) 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审计的基本框架 |
1.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中国特色之一 |
2. 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之二 |
3.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审计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之三 |
4. 审计、纪律检查与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是中国特色之四 |
5.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之五 |
(二) 新时代将高校审计定位于大学治理的层面上 |
1.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
2. 十八大以后强调“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 |
(三) 构建了“以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逐步过渡到“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高校审计基本模式 |
(四) 高校审计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高校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校、推进廉政建设、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三、改革开放对高校审计的启示 |
(一) 建议修改或补充《宪法》《审计法》中的有关条款, 更好依法审计 |
1. 建议修改《宪法》第九十一条中的审计对象 |
2. 建议补充《宪法》第九十一条中的审计管理体制 |
3.《审计法》“总则”应补充 |
(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审计的基本框架 |
(三) 尽快从“以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向“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逐步过渡 |
(四) 加强高校审计的基础建设 |
1. 制定高校《内部审计章程》 |
2. 成立高校审计委员会, 设置高校总审计师 |
3. 评审高校正高级审计师 |
四、高校审计工作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平衡计分卡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D]. 胡永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6)
- [2]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 李丹. 吉林大学, 2012(03)
- [3]内部审计对高校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验数据[D]. 杨萍.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4]XY高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D]. 任娜丽.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01)
- [5]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天忻.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1)
- [6]高等学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基于F高校的分析[D]. 赵帅.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7]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D]. 胡晓鹏. 河南大学, 2020(02)
- [8]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孙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2)
- [9]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郭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13(04)
- [10]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审计的辉煌成就与启示[J]. 乔春华. 会计之友, 2018(18)
标签: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