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班集体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夏同云[1](2021)在《体教结合背景中的班集体建设研究 ——以K市体校N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邹琳[2](2021)在《小学班干部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
曾娟[3](2021)在《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汤立凤[4](2021)在《新高考下走班教学中的高中教师情绪研究》文中认为
李欣蓓[5](2021)在《对外汉语教师情感智力研究》文中认为
罗小璐[6](2021)在《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部分之一,影响着幼儿对物质世界数、量、形的感知和理解。教师提问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师幼、幼幼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线,并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与成都市D幼儿园D3班的L老师合作,在D3班开展了两个月的行动研究。首先,研究者对带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带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师在提问认识和实施上的情况;然后,观察合作教师两次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并分析总结其提问行为;其次,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起点,研究者与L老师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新计划”的行动循环中探索教师有效提问的方案;最后,通过合作教师在行动前后提问行为的变化、研究者与合作教师的反思等方式探究行动研究对合作教师和幼儿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有效提问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其中清晰性和层次性是有效提问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启发性和延展性是有效提问重要特征;实用性、反馈性、趣味性和示范性是有效提问价值体现的推手;规范性是有效提问的语言保障。基于有效提问,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针对活动设计预设提问框架、提炼和把握关键提问,把教学内容、目标和幼儿经验作为提问预设的依据;第二,活动实施中注重对提问对象、提问候答时间以及提问反馈的把握;第三,对提问的反思能够迅速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基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结论,研究者从幼儿园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教育建议。幼儿园层面上,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PCK的培训和提问技能园本研修;教师层面上,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提问观、重视对提问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关注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提问的影响。
张苗[7](2021)在《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有意或无意地学习到的非预期或者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隐性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成分之一,长期潜移默化地、全方位全角度地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班的作用及建设还少有研究。笔者在泰国四色菊府安邦小学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隐性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时常被忽略,初级汉语班的汉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出现许多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加强对外汉语隐性课程的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本文尝试以全新的视角将隐性课程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结合,通过研究来探索隐性课程在初级汉语班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具体实施建议和方法。笔者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教学实践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等方法对隐性课程的相关理论基础、隐性课程的建设以及作用进行一定论述,将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现状、整体隐性课程设置情况以及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相关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管理、教学、班级设置及心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初级汉语班的隐性课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设计:创设良好物理环境、合理安排人数和座位等;二、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安排:民主平等制定班规、规划课时讲练结合等;三、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改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创设积极向上班风、增加教师情感投入等。本文旨在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互补、协调、优化,创造最佳的对外汉语教学环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立体式地发掘多种多样的对外汉语教学因素,利用优势资源,突出文化特色,通过隐性的方式,营造出浓郁的语言学习、文化熏陶氛围,给学生以心理暗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初级汉语班教学现状。
李菊[8](2021)在《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人一生的起点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开端、是终身教育的开始。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阻断贫困代际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关注点从“量”向“质”转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与期望越来越高,过程性教育质量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其过程性教育质量也应受到重视。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D乡幼儿园作为个案,从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教师行为、课程、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五个维度对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进行考察。调查表明,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观念改善、教师行为趋于合理、课程要素完整、师幼互动积极、家园共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师资匮乏及资源配置不合理、幼儿园教师自身素养影响教育实践水平、现有课程难以适应民族乡村幼儿园发展需要、师幼互动中幼儿主体性弱化以及缺乏情感交流、家园合作机制不健全难以构建良好的外部生态、村级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严重滞后等。本研究认为,要促进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提高,需要政府、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构建乡村幼儿教育发展新理念,深化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对于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政府层面,要建立完善的乡村幼儿教育保障体系,落实政策法律体系,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育监管体制,为乡村幼儿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在幼儿园层面,明确民族乡村幼儿园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过程性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幼儿园发展的目标。第四,在教师层面,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搭建幼儿园园长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第五,在家长层面,要转变观念从幼儿教育的旁观者成为积极参与的合作者,深化家园共育程度,建立多样化的家园合作方式,形成家园共育良好局面。
王光[9](2021)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文中认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由大向强,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当此之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如何担负好立德树人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必须担当作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付的重大教育使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既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使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立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这一前提性、根本性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回溯建国以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探究这一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规律。特别是本着强烈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构建了现实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为本取向的理论图景和实践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为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本文由绪论和五章正文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问题研究缘起、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并在分析国内学术界就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结合对已完成论文的总体把握,分析提炼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本章从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构成入手,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并对其主客体关系、内容体系、载体和特点进行分析,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内涵要求和功能作用。第二章,“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本章首先从古代的民本思想、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两方面考察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之后重点解读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以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的以人为本思想为切入点,阐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解释。第三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本章将建国以来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探索起步(1949—1956)、曲折前进(1957-1965)、遭遇挫折(1966-1976)、恢复调整(1977-1988)、改进深化(1989-2001)和创新发展(2002-现在)六个阶段,通过追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变探究其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异同与变迁。第四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本章首先解读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以人为本的现实表现和不利影响,进而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必要性,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发展的外部动因、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地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具体化的理论指导。第五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本章主要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以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路径选择,从确立科学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合理需要、融入人文关怀、促进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实践方案。
白旺燕[10](2021)在《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文中提出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克服和防止幼儿早期教育的“小学化”。同时,幼儿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不断加快了教育扶贫的步伐,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语言是人类思考、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在读幼儿园的阶段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机。促进幼儿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提升幼儿语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本研究以楚雄州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从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以及活动的评价情况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从内在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研究发现,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有其优势:首先活动目标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活动内容注重前阅读与书写能力培养;活动过程讲究语言的完整性;活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反思。研究过程中,也发现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有其不足之处,即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存在目标不明确和超前的问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出现教育内容超重情况,“小学化”现象突出,且教育内容单一,基本都是围绕教材和小学一年级内容进行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方式老套,缺少课程游戏化精神,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且在语言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严管严控,缺少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活动评价中,父母和教师主要用“小学化”的方式评价幼儿,常用作业好坏来评价幼儿语言活动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还主要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三所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外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性文件、硬件设施、家长教育观念、幼儿情况;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者观念、教师、园所文化几个方面。本研究最后针对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加大教育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提升校领导对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自身语言教育专业能力;提高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二、在班集体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班集体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6)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教师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行为 |
1.1.2 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诸多问题 |
1.1.3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迫在眉睫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
1.2.2 提问 |
1.2.3 有效提问 |
1.3 文献综述 |
1.3.1 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 |
1.3.2 教师有效提问相关研究 |
1.3.3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
1.3.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1 幼儿园的选择 |
2.1.2 合作教师和班级的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2.1 访谈法 |
2.2.2 观察法 |
2.2.3 行动研究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大班教师访谈提纲 |
2.3.2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观察表 |
2.4 研究资料获取与处理 |
2.4.1 研究资料的获取 |
2.4.2 研究资料的处理 |
2.5 研究过程 |
3 实施过程及结果呈现 |
3.1 前期调查结果 |
3.1.1 访谈调查结果 |
3.1.2 对合作教师两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视频分析结果 |
3.2 研究起点 |
3.2.1 初始问题定位 |
3.2.2 有效提问的行动特征预设 |
3.3 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
3.3.1 第一轮行动 |
3.3.2 第二轮行动 |
3.4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行动结果分析 |
3.4.1 合作教师提问前后对比分析 |
3.4.2 行动实施对合作教师和幼儿的影响 |
3.4.3 研究者的收获 |
4 研究结论 |
4.1 有效提问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 |
4.1.1 清晰性和层次性:有效提问的首要前提和基础 |
4.1.2 启发性和延展性:有效提问的重要特征 |
4.1.3 实用性、反馈性、趣味性和示范性:有效提问价值体现的推手 |
4.1.4 规范性:有效提问的语言保障 |
4.2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重视问题预设、把握问题实施环节、积极进行提问反思 |
4.2.1 针对活动设计预设提问框架、提炼和把握关键提问 |
4.2.2 活动实施中注重对提问对象、提问候答时间以及提问反馈的把握 |
4.2.3 对提问的反思能够迅速提升教师有效提问的能力 |
5 讨论与建议 |
5.1 讨论 |
5.1.1 对提问价值的再思考:教师有效提问实践价值的凸显 |
5.1.2 有效提问的基础:教师学科领域知识的发展与成熟 |
5.1.3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类型上的取向: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结合 |
5.1.4 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提问:有效提问可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
5.2 建议 |
5.2.1 幼儿园层面:加强对教师PCK的培训和提问技能园本研修 |
5.2.2 教师层面:重视与提问实施相关能力的提升 |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研究的局限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对外汉语领域的隐性课程研究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隐性课程概述 |
2.1 课程 |
2.2 隐性课程 |
2.2.1 隐性课程的概念 |
2.2.2 隐性课程的特点 |
2.2.3 隐性课程的类型 |
2.2.4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
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
2.3.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概念 |
2.3.2 隐性课程建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
第三章 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及隐性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
3.1 四色菊安邦小学汉语教学现状 |
3.1.1 学校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
3.1.2 汉语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缺乏自主意识 |
3.1.3 教材选用杂乱无章,不同年级衔接不畅 |
3.1.4 首届开办初级汉语班,从零起步摸索前进 |
3.2 四色菊安邦小学整体隐性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
3.2.1 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 |
3.2.2 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 |
3.2.3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 |
第四章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
4.1.1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互为补充,完善课程建设 |
4.1.2 创设“沉浸式”教学氛围,培养跨文化意识 |
4.1.3 发挥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功能,优化课堂教学 |
4.2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
4.2.1 学校政策支持,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
4.2.2 教师观念先进,重视隐性课程开发 |
4.2.3 学生思维活跃,对课程可接受度高 |
第五章 初级汉语班教学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
5.1 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 |
5.1.1 教室的物理环境 |
5.1.2 班级规模 |
5.2 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 |
5.2.1 合理规划课时,讲练结合 |
5.2.2 共同制定班规,先严后松 |
5.2.3 按需筛选教材,切合实际 |
5.2.4 优化教学情境,注重交际能力培养 |
5.3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 |
5.3.1 增进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心理认同 |
5.3.2 加强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综合评价 |
5.3.3 创设和谐班风,引导积极自主学习 |
5.3.4 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师情感投入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幼儿园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
二、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育质量问题突出 |
三、过程性质量是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
四、笔者难以割舍的民族地区乡村幼儿教育情怀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贵州省六盘水市D乡幼儿园发展概况 |
第一节 D乡幼儿园的办园背景分析 |
一、D乡自然地理概况 |
二、D乡经济、文化概况 |
三、D乡教育发展概况 |
第二节 D乡幼儿园发展历程回顾 |
一、艰难探索阶段(2008-2013) |
二、稳步前行阶段(2014-2018) |
三、快速发展阶段(2018 年至今) |
第三节 D乡幼儿园的发展现状 |
一、幼儿园园舍 |
二、幼儿入园与编班 |
三、幼儿园安全状况 |
四、幼儿园卫生保健情况 |
五、幼儿园师资状况 |
六、幼儿园收费情况 |
第三章 贵州省六盘水市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研究的分析框架与实施过程 |
一、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研究维度形成的依据 |
二、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分析框架 |
三、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现状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二节 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维度分析 |
一、教师教育观念 |
二、教师行为 |
三、课程 |
四、师幼互动 |
五、家园共育 |
第三节 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整体分析 |
一、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改善但仍需加强 |
二、教师行为趋于合理但参与活动程度需要深化 |
三、课程要素完整但与民族乡村实际不尽吻合 |
四、师幼互动积极但互动深度有待加强 |
五、家园共育局面基本形成但水平亟待提高 |
第四章 贵州省六盘水市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D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资源匮乏难以保障乡村幼儿园发展基本需求 |
二、幼儿园教师自身素养难以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
三、现有课程难以适应民族乡村幼儿园发展需要 |
四、互动中幼儿主体性弱化且缺乏情感交流难以营造积极心理氛围 |
五、家园合作机制不健全难以构建良好外部生态 |
六、村级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严重滞后难以均衡发展 |
第二节 制约 D 乡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提高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水平落后限制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速度 |
二、过程性质量意识不强、督促不到位增加了管理难度 |
三、办园历程短造成对乡村幼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
四、中心幼儿园示范作用缺失拉大乡、村幼儿园的差距 |
五、园长流动性大影响幼儿园持续稳步发展 |
六、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幼儿园发展乏力 |
七、家园合作意识不强加大合作难度 |
第五章 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构建民族乡村幼儿教育发展新理念 |
一、强化政府对乡村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明确角色定位 |
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成为幼儿教育的合作者 |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民族乡村幼儿教育保障体系 |
一、落实政策法律明确各级政府职责 |
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乡村幼儿教育经费 |
三、完善教育监管体制、建立过程性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
第三节 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幼儿教育 |
一、以理念为抓手引领幼儿园民族特色发展方向 |
二、重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
三、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本课程 |
第四节 探索新型的民族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
一、创新教师培训方式 |
二、以教育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三、搭建幼儿园园长成长平台 |
第五节 形成家园共育良好局面 |
一、深化家园共育程度 |
二、形成多样化的家园合作方式 |
三、提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有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 |
致谢 |
(9)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依据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一)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内涵的研究 |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关系的研究 |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必要性的研究 |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内在根据的研究 |
(五)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实践途径的研究 |
(六)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与发展经验的研究 |
五、研究思路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解读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构成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特点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
一、相关概念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 |
第二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 |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以人为本思想 |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
二、中国近代的人道主义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
一、毛泽东:人民主体观,人民动力观,人民利益观 |
二、邓小平: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 |
三、江泽民:突出人民本位,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 |
四、胡锦涛:关照人民利益,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
五、习近平:体察民情,改善民生,保障民主 |
第三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探索起步(1949—1956) |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效开展 |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萌芽 |
第二节 曲折前进(1957—1965) |
一、“又红又专”培养目标的提出 |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展开 |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
第三节 遭遇挫折(1966-1976)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存在 |
二、“教育革命”旗帜下的系列政治运动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沦失 |
第四节 恢复调整(1977-1988)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重新确立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逐步恢复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向趋于明确清晰 |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度陷入低徊迷惘 |
第五节 改进深化(1989-2001) |
一、重新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
二、系统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
三、细化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四、着力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五、优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
第六节 创新发展(2002-现在)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顶层政策设计系统清晰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明确呈现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务实有效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充分拓展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局面开始形成 |
第四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 |
第一节 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缺失 |
一、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的缺失 |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资源的缺失 |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虚空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外部动因 |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文化创新的要求 |
三、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 |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内在动力 |
一、大学生的主体诉求与教育者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 |
二、大学生主体需求与教育者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动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矛盾 |
第五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 |
第一节 确立科学理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前提 |
一、“尊重人”:发挥大学生的价值主体作用 |
二、“服务人”:发挥大学生的权益主体作用 |
三、“发展人”:发挥大学生的发展主体作用 |
第二节 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要求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的路径选择 |
第三节 满足合理需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动力 |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要求 |
二、当前大学生的需要现状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路径选择 |
第四节 融入人文关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情感支撑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内涵 |
二、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路径 |
第五节 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归宿 |
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求 |
二、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发展目标要求的变迁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及落实政策的现实需要 |
二、W县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亟待改善 |
三、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语言教育活动 |
二、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 |
三、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活动目标的确定情况 |
一、制定目标的依据 |
二、目标的内容构成 |
第二节 活动内容的选择情况 |
一、选择内容的依据 |
二、内容的构成 |
第三节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
一、活动的手段 |
二、活动的方法 |
第四节 活动的评价情况 |
一、评价的主体 |
二、评价的内容 |
第三章 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
第一节 活动具有的优势 |
一、活动目标制定紧扣《指南》要求 |
二、活动内容注重前阅读与书写能力培养 |
三、活动组织上重视语言完整性 |
四、活动评价中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反思 |
第二节 活动存在的不足 |
一、活动目标制定方面的不足 |
二、活动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 |
三、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不足 |
四、活动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四章 影响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外在因素 |
一、没有政策性文件指引导致教育目标模糊 |
二、缺乏硬件设施阻碍教学游戏化 |
三、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加重教育内容“小学化” |
四、幼儿语言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效果 |
第二节 内在因素 |
一、管理者观念守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
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影响语言教学质量 |
三、“小学化”的园所文化影响深远 |
第五章 改善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大教育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 |
一、资金支持 |
二、人员协调 |
三、加强监管力度 |
四、加大培训力度 |
第二节 提升校领导对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
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
二、更新管理模式,走科学保教之路 |
三、开展教研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
第三节 加强教师自身语言教育专业能力 |
一、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深化课程游戏化理念 |
二、丰富语言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 |
三、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 |
第四节 提高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
一、家园共育,助力家长学习科学幼儿教育知识 |
二、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 B 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在班集体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体教结合背景中的班集体建设研究 ——以K市体校N班为例[D]. 夏同云.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班干部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锦州市三所小学为例[D]. 邹琳. 渤海大学, 2021
- [3]初中自我教育型主题班会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S中学为例[D]. 曾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新高考下走班教学中的高中教师情绪研究[D]. 汤立凤. 西南大学, 2021
- [5]对外汉语教师情感智力研究[D]. 李欣蓓. 山东大学, 2021
- [6]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行动研究[D]. 罗小璐.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隐性课程在泰国初级汉语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D]. 张苗.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个案研究[D]. 李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D]. 王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D]. 白旺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