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代艳[1](2020)在《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010-2019年) ——基于CNKI收录的四本期刊》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加入中学化学教育的研究之列,与之相关的文献和专着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网络技术及文献电子化的日新月异,诸多数据库涌现并收集了大量的科学文献信息,为中学化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量庞大、内容繁多、互为补充的文献,但也增加了研究者在浩瀚的科学文献海洋中把握领域整体状况、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的难度。近年来,以文献计量学为理论基础的文献计量研究方法,由于能客观、有效地分析和把握某领域的研究前沿、现状及热点,被广泛应用于情报管理学、医学、农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源,以中等教育化学类总被引频次较高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与学》四本期刊为期刊源,以其刊载的中学化学教育相关的1670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将收集、整理好的文献按刊载时间分为2010-2014年、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以文献计量学中的书目分析法、词频统计分析法、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及突现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Bicomb文献计量软件和CiteSpace科学图谱软件对文献的数量、年代分布、来源期刊、科研机构发文及合作情况、作者发文及合着情况、关键词进行统计及可视化分析,以理清当下国内中学化学教研领域的发展脉络,探讨作者队伍的身份特征和群体特征,揭示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总结出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动态,以期为化学教学研究者寻找新的视角和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为指导和改进化学教育研究的实践方向、提高化学教学研究水平贡献绵薄之力。研究显示:(1)在2010-2019年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2013年达到谷值。前五年(2010-2014年)发文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锯齿状走向,年均发文量为1570篇;后五年(2015-2019年)发文量呈直线下降走向,年均发文量为1771篇,说明后五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减速发展的中后期。(2)本文选取的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四本期刊中,刊载中学化学教育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是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其作用和地位突出;数量最少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化学教育》,原因是该期刊刊载的大学化学专业与非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中的化学教育研究等与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无关的文章较多。(3)在2010-2019年间,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其中,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中,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发文量遥遥领先,处于此领域的核心地位;在中等学校中,重庆巴蜀中学、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浙江省越州中学的发文量远超过其他学校,地位突出。(4)从2010-2014年间到2015-2019年间,核心作者发文基础量由6篇上升至8篇,核心作者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2010-2019年间,在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中,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后雄、韩山师范学院的衷明华、上海师范大学的吴俊明等人发文量靠前,表现突出,影响力较大;在中等学校中,浙江省越州中学的吴文中、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的陆燕海、重庆巴蜀中学的刘怀乐发文量较多,地位突出。(5)2010-2014年间,科研机构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密度分别为0.0028、0.0021;2015-2019年间,科研机构及作者的合作网络密度分别为0.0046、0.0026,虽然有上升的走向,但合作关系仍不显着,推测地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6)2010-2014年、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其中“实验及实验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化学观念”和“具体知识点教学”五个研究主题在两个时间段都集中出现,“考试及试题”的相关发文数量减少;“教学方法和模式”和“课程改革”两个研究主题越来越受到重视。(7)研究热点预测。接下来,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可能的热点包括:一是实验创新研究领域,将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以真实问题情境为背景,深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以微型化、一体化、数字化等角度进行的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化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精准,如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应用等;三是化学学习方法、思维过程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如眼动追踪、思维导图等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四是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变化,如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同分异构体等核心概念的教学研究;五是优秀课例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及线上线下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
马雅森[2](1991)在《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文中指出 一 近年来,江苏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全省乡乡都建立了农村实验中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许多农村初中的实验条件;全省96所重点中学在近十年中,实验条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现行教材中每一个实验都反复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其中的不少实验,并且在实验教学评估、测量和考核方面作了颇有价值的研究等等。但是,实验教学仍然是中学
魏朝云[3](2018)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新沂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色,化学知识一般源于实验同时又为实验所验证。因此,化学教学的灵魂应该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开展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质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更能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但是,对位于苏北农村地区的新沂市来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是否跟进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所以本研究的选题为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通过对新沂市部分化学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与访谈,从而得出新课改下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策略研究。本研究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理论研究,主要对当前实验室建设标准和中学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五部分针对当前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追溯。第六部分针对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对策研究。第七部分为本研究的总结部分,由研究结论和反思构成。
赵庆明[4](2019)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文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是在继承清末民初化学教育成果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化学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学堂,但此时期的化学教育在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上,每个学校各自拟定,没有统一标准,化学教师也大多由外国人担任,此时期的化学教育正处于初创期。清末新政时期,化学教育正式成为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教科书也由此诞生,此时期的化学教科书大多译自日本,数量较多。进入民国以后,化学仍是中学的必修课程,化学教育在“壬午学制”学制后中国的化学教育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和发展,并进入了现代教育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化学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也有些许不足。1927年到1949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等化学教育发展的政策,先后颁布了五个中等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作为化学教科书编写与化学教学、考核的参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虽屡经修订,但仍存在诸如没有指导思想、大纲繁杂、学时太少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自编教材成为化学教材的主体,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国外化学教科书为主流的局面。这得益于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化学教育家们的努力,这一时期出版了数量众多的中等化学教科书,其中不乏一些善本,但此时期的教科书仍不如一些译本教科书受欢迎,反映了国产教科书仍不成熟。化学教师作为化学教育的实施者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毕业于国内大学甚至国外大学的化学专业或其他相关理科专业,但多数化学教师未曾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致使在教学法与教学经验上有所欠缺,化学教师仍是各中学比较稀缺的教师。化学教学须有实验的配合,教育部为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做过许多工作,但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使得大多数初中与部分高中亦无法正常开展实验教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有成功的一面,亦有不足的一面。成功之处是经过22年的发展,中等化学教育已然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战乱时期也得以维持与发展,完成了自近代以来中等化学教育在中国的建制化进程。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化学工作者为此做出了贡献。但化学教育也存在诸如课程标准不成熟、教材分量过重、教学法不当、师资缺乏、实验形同虚设、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深受时局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抗战前的化学教育为建设服务,战时的化学教育为抗战服务,战后国民政府主导的化学教育在其垮台中走向消亡,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化学教育迎来新生。
徐建菊[5](2019)在《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开发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是义务教育阶段很重要的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设计能够较好地挖掘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教育价值。论文以“氧气系列”为主题,围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消耗”4个方面共设计了 5个主题手持技术实验,丰富了手持技术实验教学案例,拓展了氧气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主要阐述了“教育信息化”“手持技术”“氧气”和“探究性实验”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理论基础。阐述了“手持技术”“探究性实验”“实验设计”的定义及其在论文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实验开发理论建构。阐述了基于课标和教学需求选择“氧气系列”为主题的原因。第四部分实验开发案例。阐述了所开发的“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最佳条件”“利用手持技术探究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的影响因素”“利用手持技术探究体系酸碱度对氧气溶解度的影响”“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氧气的助燃性”和“利用手持技术探究酸性条件下铁的吸氧腐蚀”等5个主题手持技术实验案例。第五部分实践与评价。主要阐述了从5个主题实验中选择3个主题实验在中学进行实践的原因、过程和对整体实践的评价。第六部分:总结反思与展望。主要阐述了论文从书写到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结论、对整个过程的反思,以及后续展望。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开发与实践能够帮助中学师生了解到手持技术实验应用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活动中的优势,拓宽师生对化学实验工具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于氧气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论文中的实验案例、实验设计流程和活动开展过程等成果能够为中学开展手持技术实验活动或课堂教学提供系统化的案例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许祥龙[6](2014)在《华东地区部分省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建议》文中提出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达成化学教育目标以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师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化学实验教学成效高低起关键作用。了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是找出提高实验教学成效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在分析国内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成效的五个因素:(1)教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2)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认识及运用(3)教师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的认识(4)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实施(5)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认识及实施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各因素进行了详细、系统的阐释,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对来自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的529名一线中学化学教师实施调查。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该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及客观影响因素,初步查明了教师对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成效各因素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发现教师先进地教学理念和相对落后地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在本次研究所提出的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五个因素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因素中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教师对实验教学功能、教学评价的落实受到考试制度的制约;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落实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对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的认识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对实验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相关理论不够了解的制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指出了有助于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成效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参考建议。
陆真[7](2007)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需求,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作为研究课题,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施模式。理论研究是在教学论视野下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教学情境设计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与空间作了分析;提出了在整合中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和过程;对适合整合的教学模式作了归纳比较。在理论研究和对化学教师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选取了当前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自主——探究型网络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互联网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1.化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提出了信息素养构成的四个层次要求,设计了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在省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了理论与技能的分层次训练。反馈表明,了解在职教师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进行集中、扎实的训练,给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和指导,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化学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2.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应用。在“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以课堂教学型和学生自主学习型两类网络课程设计为对象,提出了教学设计原则和要求。在“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了9个网络课件,在中学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初步评价,得到了实证性结论:(1)“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是一种适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的新型教学结构;(2)“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应用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提高;(3)探究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3.互联网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的研制。为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设计了“化学导航”网络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七个主要模块内容与链接基本满足了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活动的需求。“化学导航”具有信息量大、分类科学、教学针对性强、易于传播、双语设计和易于修改的特点,可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资源查询系统。论文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途径和方法。
张美玲[8](2019)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热浪也已经逐渐覆盖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十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和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精神。论文以知网中2000年-2018年的相关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来对其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计量分析了解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在引言部分将重点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整体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基于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在这一章重点是要对知网中2000年以来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的计量分析,首先是要说明文献的来源和研究工具,具体研究中是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和Citespace V这两种工具来实现对期刊文献数量、来源、年代实现统计分析、作者数量、作者单位来展开统计分析。第三章期刊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这一章是利用Citespace V软件来对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来实现统计分析,对于高频关键词的分析要经过筛选、共现分析、突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这几个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利用Citespace来对文献的研究热点进行考察。第四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人们对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2、文献作者数量日益增多,但是研究还不成熟。在2000-2018年这段时间内计算机辅助中学化学的期刊文献作者数量有618个,根据洛特卡定律进行分析后发现国内的研究尚未成熟,仍然处于爬坡阶段;3、当前的研究集中在中学化学教学及信息技术辅助等方面;4、当前的研究热点表现在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对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对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对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四方面。
李豪富[9](2019)在《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的内容特征分析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卓越教师的培养则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及实现自身卓越化发展、成为卓越教师的核心特质。其中,教学研究论文作为评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能够有效反映中学卓越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水平与结构。本研究以我国东部5省365名中学理科特级教师为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样本。宏观上通过分析该群体教学论文内容的内外部特征,反映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现状;在微观层面上了解中学理科卓越教师的教育科研关注领域与发展过程。以期为中学理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现状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为中学理科卓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发展教育科研能力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卓越教师、理科卓越教师、教育科研等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其次,通过对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的发文量、内容特征进行量化研究与质性分析,对中学理科卓越教师的教育科研产出与教育科研能力有了宏观了解;最后,通过对在教育科研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两位教师及其教学论文等内容进行个案分析,在微观层面上对中学理科卓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发展特征进行刻画。研究发现,中学理科卓越教师的教学论文分布在性别、地域、学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呈现出发文期刊集中化、教育科研成果的分布的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多极化、教育科研成果的分布与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阶段化、内容多样化等特征;而在个体上,呈现出教育教学研究常态化、科研成果主题化与专题化等个性化特征。基于上述研究,对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在性别、地域、学科上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认识,对中学理科卓越教师研究内容及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的群体与个体特征有了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对接下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殷婉云[10](2019)在《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并且在帮助世界应对一些最大挑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倡导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除了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并逐步建构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资源是课程形成的主要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培养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实现新课标等都有重要意义。教师和课程资源(教材)是主要的教学基础。化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化学教材中关于化学学科发展变化的内容更新不及时。此外,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重,普遍存在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单一,同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很难从化学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形成化学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美国化学会出版的线上网络资源ChemMatters杂志,内容能充分体现化学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领域的重大作用。其内容选题具有鲜明的时事性、前沿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它不仅注重化学和周围世界的联系,还强调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概念的实际应用,旨在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成果,进而体会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因此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选择美国化学会ChemMatters,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并形成教学案例,以丰富我国化学课程资源。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总结我国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研究进展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查高中生对不同化学课程资源的了解、应用与态度,以及对美国化学会出版的ChemMatters资源进行归纳和开发研究。研究结果:(1)国外有关化学网站更丰富、系统;国内化学课程资源研究虽成不断发展的态势,但关于生活化、前沿化等不同类型的中学课程资源来源并不系统、更新不及时,离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发展空间。(2)从化学情境、化学科普、化学实验、化学史资源以及化学态度等方面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是获取化学信息的首要途径;②学生目前对化学态度并不好,从四个资源来说,学生普遍很少接触,而且举不出实际的例子。(3)通过研读、分析美国ChemMatters杂志,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开发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情景、科普、趣味实验与化学史的资源,对以上这些资源进行分析,设计教学案例。
二、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010-2019年) ——基于CNKI收录的四本期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研究概况 |
1.2.2 文献 |
1.2.3 文献计量学概述 |
1.2.4 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概述 |
1.2.5 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概述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应用的软件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2010-2014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
2.1 研究概述 |
2.2 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
2.3 文献年代分布统计分析 |
2.4 文献来源统计分析 |
2.5 科研机构(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
2.5.1 科研机构发文量统计分析 |
2.5.2 科研机构合作统计分析 |
2.6 文献作者统计分析 |
2.6.1 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
2.6.2 核心作者统计分析 |
2.6.3 作者合着统计分析 |
2.7 关键词统计分析 |
2.7.1 关键词词频分析 |
2.7.2 关键词共现分析 |
2.7.3 关键词聚类分析 |
2.7.4 关键词突现分析 |
2.8 小结 |
第3章 2015-2019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
3.1 研究概述 |
3.2 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
3.3 文献年代分布统计分析 |
3.4 文献来源统计分析 |
3.5 科研机构(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
3.5.1 科研机构发文量统计分析 |
3.5.2 科研机构合作统计分析 |
3.6 文献作者统计分析 |
3.6.1 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
3.6.2 核心作者统计分析 |
3.6.3 作者合着统计分析 |
3.7 关键词统计分析 |
3.7.1 关键词词频分析 |
3.7.2 关键词共现分析 |
3.7.3 关键词聚类分析 |
3.7.4 关键词突现分析 |
3.8 小结 |
第4章 2010-2019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 |
4.1 研究概述 |
4.2 研究主题比较分析 |
第5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2010-2014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核心作者 |
附录二 :2015-2019年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核心作者 |
致谢 |
科研及获奖情况 |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新沂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二、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现有研究评述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与教材分析 |
第一节 中学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
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分析 |
第四章 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实地调查 |
一、初级中学 |
二、高级中学 |
三、初、高中实验室情况实地调查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 |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访谈调查 |
一、访谈目的及访谈内容的确立 |
二、访谈对象的确定 |
三、部分访谈记录 |
四、访谈结论 |
第五章 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
一、学校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三、学生层面 |
第二节 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
一、客观因素 |
二、主观因素 |
第六章 促进新沂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针对学校层面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 |
一、转变校长观念是保障实验教学的基石 |
二、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员队伍建设 |
三、延长课时长度,保证实验课时量 |
四、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
第二节 针对教师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
一、转变教师观念以促进实验教学实施 |
二、提高教师实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
三、采用多样化实验教学形式 |
第三节 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策略研究 |
一、转变学生观念保证实验学习效率 |
二、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
第七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反思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发展概况 |
第一节 1927年前近代化学教育的开端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
一、化学教育的开端 |
二、清末的化学教育 |
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化学教育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时期”的中等化学教育继续发展(1927-1937) |
一、国民政府教育宗旨的确立及其教育立法 |
二、中等化学教育的黄金十年 |
第三节 抗战及战后时期的中等化学教育的曲折发展(1937-1949) |
一、战时教育体制与中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
二、战时中等化学教育的继续发展 |
三、战后中等化学教育的发展与危机 |
第二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演变 |
第一节 1927年以前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第二节 暂行标准:1929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一、暂行中学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
二、1929年中学化学暂行课程标准内容 |
三、1929年中学化学暂行课程标准评价 |
第三节 正式标准: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一、1932年中学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
二、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内容 |
三、1932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评价 |
第四节 战前标准: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一、1936年中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
二、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内容 |
三、1936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评价 |
第五节 战时标准: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一、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
二、1941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内容 |
第六节 战后标准:1948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
一、1948年中学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
二、1948年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内容 |
小结 |
第三章 中等化学教科书研究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中等化学教科书编写回顾 |
一、传教士与化学教科书 |
二、新式化学教科书的诞生 |
三、中等化学教科书的初步发展(1912-1926)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科书编写出版总体概况 |
一、十年建设: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出版的“黄金时代”(1927-1936) |
二、抗战及战后的中等化学教科书曲折发展(1937-1949) |
第三节 化学教科书的发展趋势 |
一、化学教科书的本土化 |
二、化学教科书的规范化 |
三、化学教科书编者的专业化 |
四、化学教科书体现时代性 |
第四节 南京政府时期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评价 |
一、化学教科书的优点 |
二、化学教科书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等学校化学教师群体分析 |
第一节 中等学校化学教师来源与进修制度 |
一、中等学校化学教师来源 |
二、中学化学教师的进修 |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师结构考察 |
一、中等化学教师的学历结构 |
二、中等化学教师的年龄及性别结构 |
第三节 化学教师日常工作及案例分析 |
一、化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
二、化学教师案例分析 |
三、化学教师的职业兴趣 |
第五章 中等化学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 |
第一节 中等化学的课堂教学 |
一、教学法及讨论 |
二、中等化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二节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
一、中学化学设备标准 |
二、化学实验教材与仪器设备 |
三、化学实验课开课情况分析 |
第三节 中学化学教学评价 |
一、中学化学考试成绩的考察 |
二、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小结 |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的历史思考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评价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化学教育的成就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化学教育的局限性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的启示 |
一、化学教育应与社会及时代密切联系 |
二、化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5)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
1.1.2 符合课程标准中数字化实验要求 |
1.1.3 满足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案例需求 |
1.1.4 响应全国数字化实验大赛和学术交流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意义 |
1.4.1 丰富了手持技术实验教学案例 |
1.4.2 拓展了氧气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
1.4.3 有利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核心概念 |
2.1.1 手持技术 |
2.1.2 探究性实验 |
2.1.3 实验设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探究学习理论 |
2.2.3 直观教学理论 |
第三章 “氧气系列探究实验”开发的理论建构 |
3.1 实验内容选择依据 |
3.1.1 基于课标要求 |
3.1.2 基于教学需求 |
3.2 实验设计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绿色化原则 |
3.2.3 可行性原则 |
3.3 实验设计流程 |
第四章 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开发案例 |
4.1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水泥负载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最佳条件 |
4.1.1 实验内容 |
4.1.2 实验结论 |
4.1.3 教学建议 |
4.2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的影响因素 |
4.2.1 实验内容 |
4.2.2 实验结论 |
4.2.3 教学建议 |
4.3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体系酸碱度对氧气溶解度的影响 |
4.3.1 实验内容 |
4.3.2 实验结论 |
4.3.3 教学建议 |
4.4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氧气的助燃性 |
4.4.1 实验内容 |
4.4.2 实验结论 |
4.4.3 教学建议 |
4.5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酸性条件下铁的吸氧腐蚀 |
4.5.1 实验内容 |
4.5.2 实验结论 |
4.5.3 教学建议 |
第五章 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前期准备 |
5.1.1 实践学校确定 |
5.1.2 实践对象了解 |
5.1.3 实践实验挑选 |
5.1.4 实践材料准备 |
5.2 实践过程实施 |
5.2.1 手持技术培训 |
5.2.2 教学活动实施 |
5.2.3 发放问卷及访谈 |
5.3 实践结果分析 |
5.3.1 学生问卷分析 |
5.3.2 教师反馈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1.1 实验案例具备系统性、创新性,为教师实验教学提供了案例参考 |
6.1.2 实践过程具备可控性、有效性,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流程参考 |
6.1.3 借助手持技术开展化学探究实验活动是良好的教学方式 |
6.1.4 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落到实处 |
6.1.5 搭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平台必须加以重视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公开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所获奖项 |
(6)华东地区部分省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意义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研究的意义 |
2 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
2.1 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 |
2.2 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研究 |
3 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 |
3.1 教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
3.1.1 美国教育思潮更迭及实验教学功能的演变 |
3.1.2 我国化学课程标准发展及实验教学功能的演变 |
3.2 教师对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认识和运用 |
3.2.1 课程理念及化学教材的编写原则 |
3.2.2 其他化学实验教学资源 |
3.3 教师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的认识 |
3.3.1 学生的认知方式 |
3.3.2 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模式 |
3.3.3 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心理状态 |
3.4 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实施 |
3.4.1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
3.4.2 实验教学中的教学行为 |
3.5 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认识及实施 |
3.5.1 评价内容 |
3.5.2 评价方法 |
3.5.3 评价信息的利用 |
4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4.1 调查问卷情况说明 |
4.1.1 问卷的编制及完善 |
4.1.2 问卷调查变量选取说明 |
4.1.3 问卷调查对象情况说明 |
4.2 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
4.2.1 中学化学实验的开设及其客观影响因素 |
4.2.2 教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及实践 |
4.3 教师背景对其化学实验教学认识及实践的影响 |
4.3.1 教龄、性别、年龄对被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认识的影响 |
4.3.2 教龄、性别、年级、课时数对被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影响 |
5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5.1.2 教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
5.1.3 教师背景对其化学实验教学认识及实施的影响 |
5.2 建议 |
5.3 展望 |
附录1.“因子分析”方法示例 |
附录2.“显着性分析”方法示例 |
附录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与现状 |
1.1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历史溯源 |
1.1.1 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
1.1.2 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
1.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
1.2 整合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目标 |
1.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寓意 |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际发展与现状综述 |
1.5.1 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实现 |
1.5.2 英国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的发展 |
1.5.3 新西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
1.6 中国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整合现状与发展 |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发展—手持技术在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
1.7.1 手持技术的信息技术特点 |
1.7.2 手持技术的教学应用特点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 |
2.1 理科教育中的现代教学论思想 |
2.1.1 理科教育的教学论内容知识 |
2.1.2 要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自身教学特征的深入理解与体验 |
2.1.3 要重视有效地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 |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与空间 |
2.2.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 |
2.2.2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空间策略 |
2.3 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WebQuest |
2.3.1 WebQuest的含义和教学理念 |
2.3.2 WebQuest的分类 |
2.3.3 WebQuest的课程结构 |
2.3.4 WebQuest的教学设计理念 |
2.3.5 WebQuest的教学特点 |
2.4 ThinkQuest—以教育网站形式体现的网络学习新方式 |
2.4.1 ThinkQuest的起源 |
2.4.2 ThinkQuest的教学特点 |
2.4.3 WebQuest与ThinkQuest的联系 |
2.4.4 WebQuest与ThinkQuest在网络教学中的意义 |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与结构理论 |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
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与基本属性 |
3.3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结构与分析 |
3.3.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时的三类教学策略 |
3.3.2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与过程分析模式 |
3.3.3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结构的特点 |
3.4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结构 |
3.4.1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
3.4.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 |
3.4.3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
3.5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结构、流程与特点 |
3.5.1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3.5.2 “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步骤和教学流程 |
3.5.3 “主导—主体”教学流程图 |
3.5.4 基于 Web的“主导—主体”网络教学结构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
4.1 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
4.1.1 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基本要素 |
4.1.2 教学模式的教学特征 |
4.2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
4.2.1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程序 |
4.2.2 信息技术与“基于问题学习”整合过程的分析 |
4.3 基于项目的学习 |
4.3.1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结构组成 |
4.3.2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教学步骤分析 |
4.4 网络个性化学习模式 |
4.4.1 个性化学习模式的优势 |
4.4.2 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策略 |
4.5 合作学习模式 |
4.5.1 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特征与优势 |
4.5.2 网络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
4.6 探究型学习模式 |
4.6.1 探究型学习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
4.6.2 学习活动步骤 |
4.7 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
4.7.1 基于资源的学习的特征和优势 |
4.7.2 基于资源学习模式的过程 |
4.7.3 基于资源的学习效果评价 |
4.8 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 |
4.8.1 基于案例学习的过程 |
4.8.2 实施案例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
4.8.3 优秀案例的标准 |
4.9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整合中理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 |
4.9.1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
4.9.2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分析 |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一 |
5.1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
5.1.1 2004年对中学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现状问卷调查 |
5.1.2 骨干教师具备素养和培训需求中对信息技术提出的要求 |
5.1.3 2005年对参加新课程省级培训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的调查 |
5.2 化学教师信息素养构成 |
5.3 化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方案的制定 |
5.4 化学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 |
5.5 化学教师信息素养与能力培训结果的调查反馈 |
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二 |
6.1 网络课程的含义和分类 |
6.2 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作用 |
6.3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和要求 |
6.4 自主——探究型网络学习课程的结构与设计 |
6.4.1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
6.4.2 自主—探究型网络学习课程的设计理念 |
6.5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设计构成 |
6.5.1 教师主导过程的教学设计 |
6.5.2 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 |
6.5.3 自主探究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的研制 |
6.5.4 模块化的网络课件制作过程 |
6.6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件的制作案例 |
6.6.1 课程教材分析 |
6.6.2 课程教学目标 |
6.6.3 课程教学内容 |
6.6.4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件结构 |
6.6.5 课件模板构建 |
6.7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实施 |
6.7.1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制作 |
6.7.2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的实践应用过程 |
6.7.3 实证结果的初步评价与分析 |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三 |
7.1 互联网上化学教学资源和信息查询系统的需求 |
7.1.1 常用任意资源查询与搜索技术 |
7.1.2 信息资源的搜索策略 |
7.1.3 智能化搜索引擎建立的需求 |
7.2 “化学舵手”网上化学资源查询系统软件的设计、结构与功能特点 |
7.2.1 国内外化学教学资源网站的搜寻与筛选 |
7.2.2 “化学舵手”结构的设计和特点 |
7.2.3 “化学舵手”的技术平台 |
7.2.4 “化学舵手”使用实例分子模型的搜索与下载 |
7.2.5 “化学舵手”的网上化学资源查询系统推广和应用 |
7.3 “化学导航”网络化学教学资源查询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
7.3.1 “化学导航”系统的设计思路 |
7.3.2 “化学导航”查询系统的结构 |
7.3.3 “化学导航”查询系统的特点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应用与整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培训专题目录 |
附录三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程页面 |
附录四 自主探究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实施报告 |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
致谢 |
(8)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现状的研究 |
1.3.2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 |
1.3.3 对知识图谱及其应用的研究 |
1.4 课题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基于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
2.1 文献来源与研究工具 |
2.1.1 文献来源 |
2.1.2 研究工具 |
2.2 期刊文献的统计分析 |
2.2.2 文献来源统计分析 |
2.2.3 文献年代统计分析 |
2.3 作者统计分析 |
3 期刊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 |
3.1 关键词统计分析 |
3.1.1 高频关键词筛选 |
3.1.2 共现分析 |
3.1.3 突现分析 |
3.1.4 聚类分析 |
3.2 研究热点分析 |
3.2.1 2000 -2006 研究热点分析 |
3.2.2 2007 -2012 年研究热点分析 |
3.2.3 2013 -2018 年研究热点分析 |
4 启示 |
4.1 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
4.2 对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启示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2.1 研究者合作意识日趋增强 |
5.2.2 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日趋多元 |
5.2.3 学科间联系日趋紧密 |
5.2.4 学科内研究倾向于中观和微观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9)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的内容特征分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的要求 |
1.1.2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1.1.3 落实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综述 |
2.1 卓越教师 |
2.1.1 卓越教师的源起与发展 |
2.1.2 卓越教师的概念及其标准 |
2.2 理科卓越教师 |
2.2.1 理科教师 |
2.2.2 理科卓越教师 |
2.3 教育科研能力 |
3 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差异比较分析 |
3.1 研究假设 |
3.2 样本收集及描述 |
3.3 中学理科卓越教师的教学论文的差异比较 |
3.3.1 不同性别中学理科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3.2 不同地域中学理科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3.3 不同学科中学理科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4 中学物理卓越教师的教学论文差异比较 |
3.4.1 中学物理卓越物理教师描述统计分析 |
3.4.2 不同性别中学物理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4.3 不同地域中学物理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5 中学化学卓越教师的教学论文差异比较 |
3.5.1 中学化学卓越教师描述统计分析 |
3.5.2 不同性别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5.3 不同地域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在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6 中学生物卓越教师的教学论文差异比较 |
3.6.1 中学生物卓越教师描述统计分析 |
3.6.2 不同性别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在不同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6.3 不同地域卓越生物教师在发文量上的差异比较 |
3.7 本章小结 |
4 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内容分析——以化学学科为例 |
4.1 样本的收集与描述 |
4.2 高发文杂志分析 |
4.3 高发文单位分析 |
4.4 发文年份分析 |
4.5 高频关键词分析 |
4.6 社会网络分析 |
4.7 聚类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中学卓越化学教师教学论文个案分析——以教师 A 和 B 为例 |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5.2 化学教师A教学论文内容分析 |
5.2.1 发文杂志分析 |
5.2.2 发文单位分析 |
5.2.3 发文年份分析 |
5.2.4 高频关键词分析 |
5.2.5 社会网络分析 |
5.2.6 聚类分析 |
5.2.7 化学教师A教学论文内容分析小结 |
5.3 化学教师B教学论文内容分析 |
5.3.1 发文杂志分析 |
5.3.2 发文单位分析 |
5.3.3 发文年份分析 |
5.3.4 高频关键词分析 |
5.3.5 社会网络分析 |
5.3.6 聚类分析 |
5.3.7 化学教师B教学论文内容分析小结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 |
6.1.1 中学理科卓越教师不同发文量的差异 |
6.1.2 中学化学卓越教师教学论文内容分析 |
6.1.3 中学化学卓越教师教学论文内容的个案分析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
1.1.2 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于课程资源的高中学生情况调查研究 |
2.1 问卷的编制 |
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2.3 问卷信度和效度 |
2.3.1 信度 |
2.3.2 效度 |
2.4 问卷数据结果与讨论 |
2.4.1 化学素养及知识调查结果 |
2.4.2 化学情境资源调查结果 |
2.4.3 化学科普资源调查结果 |
2.4.4 化学趣味实验资源调查结果 |
2.4.5 化学史资源调查结果 |
第3章 ChemMatters资源的整理与归纳 |
3.1 ChemMatters期刊及内容简介 |
3.2 ChemMatters期刊历史 |
3.2.1 出版物的发展 |
3.2.2 出版物的变化 |
3.3 Chem Matters期刊近几年来的资源归纳 |
3.3.1 期刊文章资源 |
3.3.2 ChemMatters Videos资源 |
3.3.3 Search by concept资源 |
第4章 基于ChemMatters的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 |
4.1 ChemMatters中时事性化学情境素材-《开放式讨论》资源开发 |
4.1.1 “Open For Discussion”栏目资源开发 |
4.1.2 《开放式讨论》情境素材设计举例 |
4.1.3 设计—“素养为本”教学案例 |
4.2 ChemMatters中化学科普性资源开发(科学技术、生活中化学等科普) |
4.3 ChemMatters中化学科技背景下“化学趣味实验”资源开发 |
4.3.1 实验资源开发设计 |
4.3.2 实验设计举例 |
4.4 ChemMatters中现代科技化学史资源开发 |
4.4.1 化学史资源开发介绍 |
4.4.2 化学史设计举例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化学课程资源的高中生问卷调查 |
附录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2010-2019年) ——基于CNKI收录的四本期刊[D]. 代艳. 西南大学, 2020(01)
- [2]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江苏省第二次中学化学实验调演综述[J]. 马雅森. 课程.教材.教法, 1991(01)
-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新沂市为例[D]. 魏朝云.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9)
-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等化学教育研究(1927-1949)[D]. 赵庆明.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氧气系列探究实验”的开发与实践[D]. 徐建菊. 宁夏大学, 2019(02)
- [6]华东地区部分省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建议[D]. 许祥龙.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7]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 陆真.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3)
- [8]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于2000年以来的CNK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D]. 张美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9]中学理科卓越教师教学论文的内容特征分析与比较[D]. 李豪富. 温州大学, 2019(04)
- [10]多元化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基于美国ChemMatters网络期刊资源[D]. 殷婉云.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