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吕作昕[1](1990)在《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詹志华[2](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卫中[3](1993)在《古代人知道次声吗?──与吕作昕同志商榷》文中研究指明
楼宇栋[4](1991)在《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续)(1990年)》文中研究指明
二、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古代在声学上的几项发现[J]. 吕作昕. 物理, 1990(01)
- [2]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3]古代人知道次声吗?──与吕作昕同志商榷[J]. 卫中. 物理, 1993(01)
- [4]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续)(1990年)[J]. 楼宇栋. 文博, 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