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蒙斗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蒙斗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一、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间“绿豆岩”等时面上下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谭志远,侯学文,魏继生,熊鸿鸽[1](2021)在《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文中认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是我国钾盐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域和层位,对其的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钾盐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本文结合四川盆地古地理背景和古气候条件,通过野外剖面、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方法,对研究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共识别出泻湖、泻湖边缘坪和台内滩相三种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出多种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地层对比以及岩相古地理编图,重建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岩相古地理演化。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整体上属于障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从碳酸盐岩局限海相演化为蒸发台地相。盆地周边水下隆起的障壁作用和干旱炎热气候条件共同影响了嘉陵江组台地咸化的演化过程,海平面升降变化是控制沉积相发育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本研究的资料,编制了嘉陵江组各成盐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张宏辉,袁永盛,余杨忠,李鸿,张沥元,李致伟,郭太堂,潘江涛,詹华思,石海涛[2](2021)在《扬子板块西缘中生代—新生代碰撞造山事件的记录:来自峨眉山玄武岩的锆石U-Pb同位素证据》文中提出利用LA-ICP-MS测定技术,对扬子板块西缘滇东倘甸一带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龄测定,363个年龄数据的分布范围为(14.9±0.6)~(3 023±50) Ma,跨越地质时代长,其11个年龄峰值为750~850 Ma、~450 Ma、~275Ma、~260 Ma、~247 Ma、~215 Ma、~160 Ma、~120 Ma、~100 Ma、~52 Ma及~35 Ma,反映了峨眉山玄武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后受到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巨大影响。其中峨眉山玄武岩一、二亚旋回分别形成于(259.9±3.2) Ma及(259.2±3.6) Ma,~275 Ma的玄武岩锆石年龄可能代表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房的形成年龄及峨眉地幔柱事件导致地壳开始隆升的时间,峨眉山玄武岩形成后,扬子板块西缘依次经历了~247 Ma、~215 Ma、~160 Ma、~120 Ma、~100 Ma、~52 Ma、~35 Ma的构造热事件,这些年龄数据是扬子板块西缘中生代—新生代碰撞造山事件达到温压高峰的时间记录。

李宸,姜楷,曾方侣,黄超,何青,李亮[3](2020)在《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文中指出在早-中三叠世时期,华南及川黔地区广泛发育一套凝灰岩或火山成因的粘土岩,呈灰绿色,含硅质豆粒,俗称"绿豆岩",常作为早-中三叠世界线层位研究,其对界线年龄的厘定和约束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生物复苏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形成与正常的陆源沉积粘土岩有较大区别,其形成需要特定的物质来源、介质条件和温度条件。绿豆岩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元素,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会对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收益。近年来,在四川报道了大量关于绿豆岩的文章。通过对绿豆岩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分布情况、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开发前景做出归纳概括,可为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勘查提供参考。

芦云飞[4](2020)在《上扬子地区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绿豆岩是指广泛产出于我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地层之间的一套粘土岩。它具有层位稳定、厚度薄,分布广泛等特点,成为地层上典型的标志层。它不仅反映了早三叠世末期区域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活动,同时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峨眉山龙门硐剖面绿豆岩的岩矿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所收集的上扬子地区其他剖面绿豆岩资料,比较各地绿豆岩岩矿特征、地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它们的形成环境。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表明龙门硐绿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玉髓、方解石;根据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案将其纳入火山碎屑沉积岩类,定名为“含硅质豆粒伊利石黏土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龙门硐绿豆岩具有富钾、钠、锂,轻稀土相对富集、Ce相对富集,Eu相对亏损的特征。绿豆岩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黏土矿物与硅质颗粒,黏土矿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类型与组合。与普通的黏土岩相比,绿豆岩具有Si O2、Mg O、K2O含量相对较高,Ca O、Na2O、Al2O3含量较低的特点;与酸性火成岩相比,绿豆岩具有Si O2含量较低,Mg O、K2O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点;而与中性、基性火成岩相比,绿豆岩的Si O2、K2O含量相对较高,而Na2O、Al2O3、Mg O的含量相对较低。绿豆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普遍相对富集,多数地区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都是轻稀土富集型。但是不同地区绿豆岩也有一定差别,最明显的就是龙门硐、铜梁、温泉镇等四川-重庆区域内的绿豆岩普遍含有极高的Li元素,而以大寨和龙广镇为代表的的贵州地区绿豆岩中却普遍缺乏Li。作为一种由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灰经过搬运沉积与蚀变所形成的水云母黏土岩,绿豆岩的原始岩浆成分必然会对它的岩矿特征与地化特征产生某种影响。研究表明,龙门硐绿豆岩及上扬子其他区域绿豆岩的母岩成分类型均属于亚碱性类的流纹英安岩-石英安山岩-安山岩系列。绿豆岩原始岩浆的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上扬子地区绿豆岩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边缘弧与演化的大洋弧,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推测上扬子地区绿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很可能是右江盆地的岛弧及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且火山灰来源也正是右江盆地。中三叠世时,上扬子地区存在多种沉积环境。龙门硐、重庆铜梁、北碚和黔北大方地区的绿豆岩位于局限台地中环境;渝北温泉镇绿豆岩存在于陆棚环境中;湖北地区的绿豆岩基本存在于潮坪-泻湖环境;贵州龙广镇、大寨绿豆岩处于开阔台地环境;陕西西乡与镇巴两处的绿豆岩则存在于深水陆棚中。所有环境中的绿豆岩均具有富Si O2、Al2O3,贫MnO、Na2O、P2O5、TiO2的特征。通过绿豆岩的地球化学资料对绿豆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做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龙门硐绿豆岩沉积时的水体氧化还原条件以亚还原-还原环境为主;水体古盐度盐度整体为微咸水-咸水环境,盐度变化经历了由微咸水逐渐咸化,然后又淡化为微咸水的过程。上扬子地区绿豆岩沉积时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总体以亚氧化-亚还原为主;水体古盐度基本都为微咸水-咸水,但各地咸化程度不同。

李宸,郎兴海,邓煜霖,王旭辉,李壮,杨宗耀[5](2020)在《四川盆地峨眉山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绿豆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文中指出四川盆地峨眉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底部发育了一层特殊的黏土岩(绿豆岩),为确定其形成时代和成因,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定年、X射线衍射分析及主、微量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黏土岩(绿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7.6±1.1) Ma,代表了峨眉山地区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的形成年龄。镜下及X衍射特征表明黏土岩的主要矿物为伊利石,另含有少量方解石和石英。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黏土岩具有长英质火山岩的特征,可能与当时的华南酸性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综合分析认为,该套黏土岩(绿豆岩)是由华南火山活动形成的中酸性火山物质漂移搬运至沉积盆地,在富K、Li等元素的盆地卤水作用下,经埋藏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芦云飞,孟万斌,冯明石,张春光,王峻,王潇,张叶[6](2020)在《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文中指出为探讨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的岩石学分类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通过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绿豆岩的岩矿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绿豆岩矿物成分主要为伊利石、玉髓、方解石;根据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将其定名为含硅质颗粒伊利石黏土岩,并根据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案将其归入火山碎屑沉积岩类;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绿豆岩具有富钾、钠、锂,轻稀土相对富集,Eu显着亏损、Ce相对富集的特征;指示了绿豆岩沉积时峨眉山地区以炎热干旱型气候为主,水体为微咸水-咸水、亚氧化-亚还原状态。

鞠鹏程,王训练,王振涛,刘喜方,仲佳爱,张在明[7](2020)在《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华南地区三叠系广泛分布蚀变火山灰(俗称"绿豆岩")。对渝北温泉镇地区平洪村剖面与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进行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组成均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主,此外还含有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锆石岩相学、Th/U比值及锆石REE配分模式都显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特征,但样品和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锆石U-Pb测年结果揭示平洪村样品的形成年龄为(247.2±0.59) Ma(MSWD=2.3,n=30),与早、中三叠世的界线年龄(247.2 Ma)高度吻合,其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板内成因,推测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主要活动期之后板内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谢家槽剖面样品年龄为(225.9±1.4) Ma(MSWD=1.6,n=29),锆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弧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特别是研究区北部(华北南缘)同时期火山灰的发现,认为谢家槽剖面"绿豆岩"很可能是勉略洋闭合过程中的产物。

许光[8](2019)在《四川盆地东北缘三叠纪构造体制转换与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四川盆地从新元古代至新生代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对盆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构造改造,为多种能源的共生富集提供有利条件。三叠纪是四川盆地构造体制发生转换的重要时期,构造环境从被动大陆边缘转换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环境转变为陆相沉积。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引起的沉积相变、构造改造和物源变化为油气、页岩气、钾盐、锂矿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赋存创造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孕育了元坝气田、普光气田、农乐钾盐矿、广旺煤田、华蓥山煤田等大型矿(气)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富集油气、钾盐、锂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富集煤、油气、页岩气。嘉陵江组、雷口坡组时期,四川盆地东北缘处于从向北倾斜的陆架-斜坡转向北侧隆起的海相前陆的障壁岛沉积环境,主要沉积相为潮坪-泻湖-盐湖相等,盐类、锂矿主要富集在潮上带盐溶角砾岩以及白云岩中,油气主要富集在礁滩和粒屑滩的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等有利储层中。须家河组时期,研究区处于前陆盆地陆相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为冲积扇-三角洲-湖泊相,煤炭主要富集在三角洲沼泽相煤层中,油气储集在河流-三角洲相的砂岩中。三叠系天然气主要赋存于三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中:下生上储型含油气系统的飞仙关组鲕粒滩白云岩、嘉陵江组缝隙型碳酸盐储层中,自生自储型的须家河组碎屑岩中和上生下储型的雷口坡组风化壳地层中。煤炭主要赋存于须家河组须一段、须三段陆相地层中。岩盐主要由固相岩盐和卤水型盐矿两种类型赋存于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地层中。古构造分析表明,古凹陷为成盐的有利区域,而古凸起周缘发育的礁滩相成为油气有利区。后期构造运动使得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发育滑脱层,为多种能源的共生提供条件。矿物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等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绿豆岩是钾盐中钾元素的重要来源,其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地区252Ma岩浆岩。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油气主要来自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烃源岩。须家河组重矿物和电子探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根据盆地周缘造山带流体的体系组成及内部的有机流体特征角度系统,研究区油气和钾盐、锂矿等多种能源矿产资源受控于同一造山带流体。四川盆地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构造流体分为两期,早期为主要的成矿(藏)流体,均一温度较高,晚期流体与成矿(藏)无关,均一温度较低。盐水-油气流体运移时限为晚三叠世,与印支期-燕山早期的逆冲推覆造山作用相一致,造山带流体作为载体及源区参与盆地内多种能源的物质来源、运移和储集过程。

鞠鹏程[9](2019)在《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盆地及周缘广布一层厚度稳定且特征明显的“绿豆岩”沉积,岩性多为水云母粘土岩、长石质凝灰岩,常代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的界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就认识到“绿豆岩”研究的重要性,对它的分布、矿物组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近些年来,“绿豆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工作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及南部。本文以重庆市温泉镇平洪村剖面和谢家槽剖面的“绿豆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的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并结合前人已有的资料,对“绿豆岩”的原始岩浆成分、成因等问题进行初步解释,进一步探讨三叠纪火山事件对环境和生物协同演化产生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粉晶衍射揭示平洪村和谢家槽剖面“绿豆岩”矿物组份以石英、碱性长石为主,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谢家槽剖面样品含有更多的石英质及伊利石,风化程度较高;锆石晶体的岩相学、Th/U比值和锆石REE配分模式表明平洪村和谢家槽剖面“绿豆岩”中锆石的岩浆成因。(2)锆石U-Pb定年揭示重庆市温泉镇平洪村剖面和谢家槽剖面“绿豆岩”的沉积就位年龄分别为247.2±0.59Ma和225±0.64Ma,表明二者是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发事件;(3)构造地质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谢家槽“绿豆岩”可能源于华北-华南俯冲碰撞有关的安第斯型陆缘火山弧,而平洪村“绿豆岩”可能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存在联系,是主活动期后岩浆房受板内构造挤压导致的岩浆喷发事件的产物;(4)“绿豆岩”代表的一系列火山活动可能是早三叠世生物复苏活动的抑制因素之一;这一系列火山活动在早三叠世末期逐渐停止,喷发出来的火山碎屑物质改造了浅海环境,为初级生产力的繁盛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成为生物辐射事件产生的温床。

王宁祖,张向文,何碧,赵飞,金灿海,任光明[10](2019)在《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绿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手段,明确贵州黔西县大寨地区早—中三叠世界线年龄。对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底部绿豆岩1件U-Pb年龄样品、 8件地球化学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锆石U-Pb加权年龄为248.6 Ma±2.7 Ma,谐和年龄为248.7 Ma±1.1 Ma;绿豆岩属于高硅(wSiO2均值为62.40%)、铝(wAl2O3均值为14.61%)、钾(wK2O均值为7.22%),低铁(wFe2O3均值为0.94%,wFeO均值为0.51%)、钛(wTiO2均值为0.24%)的中酸性火山物质,具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的特征,负Eu异常显着,δEu=0.17~0.22。综合分析,该绿豆岩是由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经风化、搬运、沉积改造而形成,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与中三叠统关岭组松子坎段界线岩性标志,同时为测区早—中三叠世界线年龄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证据。

二、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间“绿豆岩”等时面上下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间“绿豆岩”等时面上下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2.1 泻湖亚相
        2.1.1 泥质泻湖微相
        2.1.2 灰质泻湖微相
        2.1.3 云质泻湖微相
        2.1.4 膏(盐)质泻湖微相
    2.2 泻湖边缘坪亚相
        2.2.1 云坪微相
        2.2.2 膏云坪微相
        2.2.3 灰坪微相
    2.3 台内滩相
        2.3.1 鲕滩微相
        2.3.2 砂屑滩微相
        2.3.3 生屑滩微相
3 沉积相垂向演化与横向对比
4 岩相古地理特征
    4.1 嘉二期岩相古地理
    4.2 嘉四期岩相古地理
    4.3 嘉五期岩相古地理
5 结论

(2)扬子板块西缘中生代—新生代碰撞造山事件的记录:来自峨眉山玄武岩的锆石U-Pb同位素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峨眉山玄武岩及样品特征
3 样品信息及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5 讨 论
    5.1 峨眉山玄武岩的锆石年龄
    5.2 扬子板块西缘构造热事件
6 结 论

(4)上扬子地区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来源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1 绿豆岩岩矿特征的研究现状
        1.3.2 绿豆岩地球化学与形成环境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地质构造及沉积演化
第3章 剖面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龙门硐剖面区位及地层
    3.2 实验研究方法
第4章 绿豆岩岩矿特征
    4.1 四川龙门硐剖面绿豆岩岩矿特征
    4.2 重庆地区绿豆岩岩矿特征
    4.3 贵州绿豆岩岩矿特征
    4.4 上扬子地台绿豆岩岩矿特征比较
    4.5 小结
第5章 绿豆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全岩主量元素特征
        5.1.1 四川龙门硐剖面绿豆岩主量元素特征
        5.1.2 重庆地区绿豆岩主量元素特征
        5.1.3 贵州绿豆岩主量元素特征
        5.1.4 上扬子地台绿豆岩主量元素特征差异
    5.2 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5.2.1 龙门硐剖面绿豆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
        5.2.2 重庆地区绿豆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
        5.2.3 贵州地区绿豆岩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
        5.2.4 小结
第6章 绿豆岩特征与形成环境关系
    6.1 母岩成分
    6.2 构造环境
    6.3 绿豆岩岩矿特征与沉积环境
    6.4 不同沉积环境中绿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
    6.5 绿豆岩地化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6.5.1 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6.5.2 古盐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四川盆地峨眉山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绿豆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
3 分析测试方法
    3.1 锆石U-Pb定年
    3.2 主、微量元素分析
4 分析测试结果
    4.1 锆石U-Pb年龄
    4.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 讨论
    5.1 黏土岩(绿豆岩)的形成时代
    5.2 黏土岩(绿豆岩)的成因
    5.3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T1/T2岩性特征及意义
6 结论

(6)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 岩矿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
    3.1 岩矿特征
    3.2 地球化学特征
4 地球化学特征的古环境指示
    4.1 古气候
    4.2 古盐度
    4.3 氧化-还原条件
5 结论

(7)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剖面和样品信息
2 分析方法
    2.1 矿物学与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2.2 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
3 分析结果
    3.1 矿物类型
    3.2 主量元素
    3.3 微量、稀土元素
    3.4 锆石晶体特征
    3.5 锆石U-Pb年龄
4 讨 论
    4.1 “绿豆岩”的原始岩浆成分和构造背景
    4.2 “绿豆岩”的形成时代
    4.3 “绿豆岩”的成因
    4.4 对华南印支运动的制约
5 结 论

(8)四川盆地东北缘三叠纪构造体制转换与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技术思路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演化概况
    2.2 区域地层特征
    2.3 断裂特征
    2.4 古地理环境
    2.5 古气候环境
    2.6 多种能源矿产分布及特征
第3章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试方法
    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3.2 测试分析与处理方法
第4章 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沉积响应
    4.1 下三叠统飞仙关组
    4.2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4.3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4.4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4.5 沉积演化
第5章 构造体制转变中成矿物质来源变化
    5.1 碎屑组分特征
    5.2 砾岩沉积特征
    5.3 古水流方向
    5.4 重矿物变化特征
    5.5 绿豆岩
第6章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多种能源和矿产成矿特征
    6.1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天然气藏成藏特征
    6.2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煤系成藏特征与聚煤规律
    6.3 川东北地区三叠系盐类矿产成矿规律
    6.4 沉积环境对多种能源矿产的制约
    6.5 油气、煤炭和卤水等成矿物质来源
    6.6 小结
第7章 构造体制转换对多种能源矿产制约
    7.1 构造环境转变控制矿产资源纵向分布
    7.2 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地质流体作用
    7.3 构造流体对多种能源矿产成矿控制
    7.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四川盆地及周缘“绿豆岩”研究现状
        1.2.2 地幔柱与大火山岩省研究现进展
        1.2.3 集群绝灭事件与三叠纪生态复苏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4 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与剖面描述
    2.1 华南板块及其周缘地质构造概况
    2.2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三叠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2.3 剖面描述及样品采集
第3章 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3.1 “绿豆岩”矿物学特征
    3.2 主量元素
    3.3 微量元素分析
第4章 锆石年代学及成因分析
    4.1 锆石阴极发光照相与锆石U-PB年代学
    4.2 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绿豆岩”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
    4.4 三叠纪火山事件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绿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地质背景
2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
    2.1 分析方法
    2.2 分析结果
3 绿豆岩地球化学特征
    3.1 分析方法
    3.2 主量元素
    3.3 稀土、微量元素
4 中三叠世关岭组绿豆岩地质意义
    4.1 绿豆岩锆石U-Pb年代学意义
    4.2 岩石成因
5 结 论

四、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间“绿豆岩”等时面上下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要成盐期岩相古地理特征[J]. 谭志远,侯学文,魏继生,熊鸿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1
  • [2]扬子板块西缘中生代—新生代碰撞造山事件的记录:来自峨眉山玄武岩的锆石U-Pb同位素证据[J]. 张宏辉,袁永盛,余杨忠,李鸿,张沥元,李致伟,郭太堂,潘江涛,詹华思,石海涛. 现代地质, 2021(05)
  • [3]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J]. 李宸,姜楷,曾方侣,黄超,何青,李亮. 四川地质学报, 2020(03)
  • [4]上扬子地区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关系研究[D]. 芦云飞.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四川盆地峨眉山雷口坡组底部黏土岩(绿豆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 李宸,郎兴海,邓煜霖,王旭辉,李壮,杨宗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4)
  • [6]峨眉山中三叠统绿豆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J]. 芦云飞,孟万斌,冯明石,张春光,王峻,王潇,张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7]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鞠鹏程,王训练,王振涛,刘喜方,仲佳爱,张在明. 现代地质, 2020(03)
  • [8]四川盆地东北缘三叠纪构造体制转换与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特征研究[D]. 许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渝北温泉镇地区三叠系“绿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D]. 鞠鹏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9)
  • [10]贵州省黔西县大寨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绿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王宁祖,张向文,何碧,赵飞,金灿海,任光明. 矿物岩石, 2019(01)

标签:;  ;  ;  ;  ;  

我国西南早中三叠世“蒙斗岩”碳氧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