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工艺综述

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工艺综述

一、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技术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张楷祥[1](2020)在《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酸二氢钾不仅在农业上可用作几乎所有农作物均可施用的高效磷钾复合肥,而且在现代医学、化学化工及食品工业中可用作必不可少的培养剂、强化剂、膨松剂和发酵助剂或原料等,因此,对磷酸二氢钾制备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建成低耗高效的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对发展高效农业和扩大磷酸二氢钾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复杂且设备繁多,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以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的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在投料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故障,对这些问题和故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原因分析与技术改造研究,在该生产装置中反复运行调试后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实施整改后多次进行试生产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磷酸二氢钾装置试车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结晶机运行控制困难,基于磷酸二氢钾结晶理论,具体研究磷酸二氢钾结晶机操作条件对结晶的影响,再结合其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其结晶最佳运行工况。对本生产装置而言,确保磷酸二氢钾结晶机最佳运行的工况组合为:结晶机操作温度夏季时为36~38°C,冬季时为33~35°C,结晶机运行稳定易于控制;结晶机循环流量改变是调整磷酸二氢钾结晶产量和颗粒大小的重要手段,本装置正常生产时宜按3台循环泵全开75%左右频率进行工作。2.针对磷酸二氢钾装置关键问题——磷酸二氢钾在分离过程中离心机取出率低和晶体物料易堵塞设备和管道系统的两个问题,一是从卧式离心机滤布类型选择和离心机运行参数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调试,使该离心机结晶取出率由起初的36~49%在中后期提高到72~83%;二是从该离心机进口工艺管道、布料器、滤布洗涤水三个着力点进行分析提出改造方案,解决晶体物料堵塞离心机和管道的问题,使该离心机平均故障频次从每天10余次下降到10天1次。3.对于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中存在游离氨严重影响生产环境的问题,通过测量分析计算增加氨气洗涤回收装置,从而杜绝氨浪费的同时消除安全和环境风险,此外,还对氯化铵浓缩结晶工艺系统提出优化方案,并在其试生产过程中经验证可行,分析优化前后利弊,为本生产装置未来进一步实施节能降耗找到突破口。4.针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试生产中发现的其它一般非关键问题,也进行了四项有效的整改措施:一是采用皮带给料机代替原设计双螺旋给料机作为磷钾肥干燥系统给料装置,以解决系统生产能力瓶颈的问题;二是增加干磷钾肥包装机结合原除尘尾气风机,以改善其操作环境问题;三是增加筛分设备将成团物料去除,以确保磷酸二氢钾产品质量和包装机的稳定运行问题;四是将全装置机泵的机封冷却水引用为萃取洗涤用水,以解决其用水的有效利用问题。通过本论文对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在试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一般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在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上进行反复调试验证,由此使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工艺参数或工艺路线得到调整和优化,并使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红磷分公司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的生产装置实现了连续稳定高效运行,最终实现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既为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的运行优化积累一定的经验,也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今后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继续优化提供一些技术方法。

王则宇[2](2018)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突出表现在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以及文化水平提升上。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决策者,其结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会不会影响国家较为关注的化肥利用效率?正如农业部2015年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争取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超过40%。在农业劳动力结构转变的背景下以及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下,论文将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与化肥利用效率纳入到同一框架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农业劳动力结构、化肥供给及使用的变动趋势与发展现状;其次,结合现有研究及相关理论,探索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化肥利用效率的可能途径;然后以粮食生产为例,运用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衡量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差异演变趋势;最后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结论及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对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化肥供给及使用的现状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老龄化、女性化和文化水平提高三个方面;其次,我国化肥生产极大地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但存在产能过剩;另外,我国化肥使用极不合理,导致化肥利用效率不高,这尤其表现在粮食生产中。(2)我国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虽然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各地区化肥利用效率差别较大,探索化肥利用效率的提升路径需要因地制宜。(3)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具有显着影响。具体而言,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而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提升对化肥利用效率有负向作用。基于以上结论,为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提升化肥利用效率,论文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为老龄、女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及保障,稳定其种植意愿;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老龄劳动者提供方便使用、补贴力度大的农机及相关配套服务;建立健全农技研发与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断丰富老龄、女性劳动者施肥经验;提高农民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水平,让农民接受有关科学施肥的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化肥增产增效的作用。

董玉锋[3](2018)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退化恢复草地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羊草(Lemymus chinensis(Trin.))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羊草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耐刈割、耐践踏等优点,是草原地区重要的优质牧草。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土壤盐碱化和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草原地区出现大面积退化,严重影响了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羊草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主要建群种,本试验在锡林浩特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退化恢复样地野外条件下进行,通过6-苄氨基腺嘌呤(6-BA)、尿素、磷酸二氢钾单独及复配喷施处理对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筛选出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与方式,可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打下基础,也为恢复草原生产力起到示范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6-BA对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20m×20m,对羊草喷施浓度分别为5mg/L、25mg/L和50mg/L浓度6-BA,以清水为对照组(CK)。研究表明,三种浓度6-BA处理均可促进羊草生长,不同程度地提高野外条件下羊草的抗逆性。其中羊草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50mg/L浓度6-BA处理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电导率以50mg/L浓度6-BA处理最低;羊草株高、根冠比、干鲜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光合色素总量、叶绿素a/b、N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25 mg/L浓度6-BA处理最大;类胡萝卜素含量以25 mg/L和50 mg/L浓度6-BA处理最高;K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5 mg/L浓度6-BA处理最高。综合分析可知,25 mg/L浓度6-BA处理对羊草生长促进作用最好,其次为50mg/L浓度6-BA处理。2.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尿素对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羊草喷施浓度分别为1%、2%和3%的尿素,研究表明,经三种浓度尿素处理后均不同程度促进了羊草的生长。其中羊草APX酶活性以喷施1%浓度尿素处理最高;根冠比、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K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以喷施2%浓度尿素处理效果最好;株高、鲜重、干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光合色素总量、MDA含量、叶片电导率、N含量、P含量和GR酶活性以喷施3%浓度尿素效果最好;叶绿素a/b以1%和3%浓度尿素处理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可知,喷施3%浓度尿素处理对羊草生长促进效果最好,其次为喷施2%浓度尿素处理。3.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对羊草喷施0.5%、1%和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处理后均促进了羊草的生长。研究表明,其中叶面喷施0.5%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后羊草根冠比、鲜重、干重、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和GR酶活性效果最好;叶面喷施1%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后株高、叶绿素a含量、光合色素总量、叶绿素a/b、叶片电导率、N含量、K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APX酶活性效果最好;P含量以叶面喷施0.5%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可知,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0.5%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对羊草生长促进效果最好,叶面喷施1%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效果次之。4.野外条件下复配喷施6-BA、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对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复配喷施6-BA、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处理。研究表明,复配处理进一步促进了羊草生长。其中复配喷施25mg/L6-BA+3%尿素+0.5%磷酸二氢钾处理后,羊草根冠比、鲜重、干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N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效果最好;复配喷施25mg/L6-BA+3%尿素处理后,株高、MDA含量和GR酶活性效果最好;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色素总量、叶片电导率、P含量、K含量和APX酶活性以复配喷施25mg/L6-BA+0.5%磷酸二氢钾处理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可知,复配喷施处理中,以25mg/L6-BA+3%尿素+0.5%磷酸二氢钾对促进生长和提高抗逆性效果最好。

孙平平[4](2018)在《牡丹江地区3种草莓栽培模式及抗寒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草莓,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草莓属,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近年本地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草莓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但是经济效益并未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提升,究其主要的原因是未根据不同的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品种,另外,我省属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环境因子中,低温已成为我们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研究了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模式、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模式以及露地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下,3个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生长与结果特性、物候期的比较,以及在5℃条件下对3个品种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测定SOD、POD、CAT、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几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草莓抗寒性的影响,并且通过隶属度函数法对3个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下,3个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生长与结果特性、物候期等综合性状的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3个品种的果形端正、颜色鲜艳,幸香、宝交早生的果形均是圆锥形,颜色分别为粉红色、红色,哈尼大部分是短圆锥形,部分为楔形,果实颜色为深红色。在温室栽培下,3个品种成活率均达到9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结果特性,但是幸香的内在品质更好,更符合采摘要求,经济效益显着,其次由于宝交早生单果重较大,也比较符合采摘要求。哈尼虽然口感较酸,但是成熟期较早,可以早上市。因此,在温室栽培模式下,首选幸香,宝交早生和哈尼可以搭配种植。在塑料大棚栽培下,宝交早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性状,由于成熟期正是该地区的芍药节,观光旅游的人较多,经济效益显着,幸香虽然内在品质优良,但是产量较低,可作为高档采摘,哈尼由于颜色鲜艳,虽然口感较酸,但是产量高,也可作为辅助采摘。在露地栽培下,哈尼成活率较高,与其余两个品种差异显着,果实颜色鲜艳,个头大,味道酸甜,成熟期集中,并且是旅游节,游客众多,可作为采摘,也可作为深加工,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幸香和宝交早生由于采收结束期较晚,但是产量低,因此可作为高档采摘,辅助采摘。(2)3个品种抗寒性的比较:5℃条件,随着胁迫时间的逐渐增加,3个品种的SOD先升高,均在24h时,达到最大值,在胁迫48h时,活性又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活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与对照差异显着,哈尼升高的幅度最大,其次为宝交早生,幸香的升高幅度最小。幸香和哈尼的POD都呈升高的变化规律,而宝交早生最后有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是下降幅度不大,宝交早生升高的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哈尼和幸香。幸香和哈尼的CAT先上升,均是在24h时达到最大值,与前面处理时间差异显着,在处理48h时后略微下降,活性与24h差异不显着,宝交早生的CAT一直在上升,宝交早生升高的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哈尼和幸香。3个品种的PRO最终呈升高的变化规律,幸香高出对照53.66%,哈尼高出52.81%,宝交早生高出1.03倍。随着时间胁迫的延长,哈尼的可溶性糖升高最大为1.92倍,其次分别为幸香和宝交早生,幸香的可溶性蛋白升高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哈尼和宝交早生,此外,哈尼的丙二醛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抗寒性好。结合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3个品种的抗寒性,得出3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哈尼>宝交早生>幸香。

邓琴[5](2017)在《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钾盐和钾肥需求国之一,钾肥消费量一直大于生产量,钾肥对外依附度达50%左右。合理开发利用国内储量丰富的难溶性含钾盐矿制造钾肥,积极开展提钾工艺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缺乏可溶性钾盐资源的不足,缓解我国钾肥供需矛盾。钾长石是一种自然界分布极广,我国储量极其丰富的难溶含钾硅酸盐矿物。本文以四川乐山峨边五渡低钾含量钾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反应制备多元素矿物质肥料。论文通过四川乐山峨边五渡低钾含量钾长石XRD、XRF分析,确定该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K2O。物相组成为斜微长石、石英、钠长石。不同粒径矿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硅的含量SiO2的含量在67.90%到69.31%范围内逐渐减少,而K2O的含量在9.57%到10.19%范围内略有增加,斜微长石的含量在56.61%到60.27%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矿石K2O平均含量约为10%。以钾的溶出率和产物肥料中有效K2O含量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法进行了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钙为助剂,K的溶出率和产物中有效K2O的含量随温度、压力、液固比、时间的增大而呈增加的趋势。K的溶出率随CaO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产物中有效K2O含量随CaO用量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温度、CaO的用量对K的溶出率和产物中有效K2O的含量影响均较为显着。确定工艺条件:以氧化钙为助剂,Ca/(Si+Al)摩尔比为1.00,液固比仅为1.8∶1,反应温度为250℃,压力为8Mpa,反应时间20h。水热反应后的产物中钾的溶出率可到达85%,产物中K2O的含量可达4.76%。产物肥料经XRD、XRF、SEM分析可知其主要组成是托贝莫来石(分子式为Ca5Si6O18·5H2O)和水钙铝榴石(分子式为Ca3Al2(Si O4)(OH)8)和斜方硅钙石(分子式为Ca4Si3O10·2H2O),钾多以KOH的形式存在。用0.5mol/L盐酸溶液和蒸馏水作为浸取剂,对产物中的肥料组分进行浸取,由ICP-OES分析结果可知,产物有效肥料组分分别为:>4%可溶性钾(以K2O计量,包括水溶性和枸溶性)、>25%枸溶性硅(以SiO2计量)、>44%的枸溶性钙(以CaO计量)以及总含量>0.4%的枸溶性铁和镁以及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实验考察了产物中钾的时间释放效应,产物中的水溶性钾在水中的释放速率较慢,可能是矿物肥料中钙、等硅难溶性的组分包裹所致,枸溶性的钾在酸的作用下释放速率较快。对产物外观特征进行了测定,其疏松堆密度为0.65g/cm3左右,与SEM图示产物结构疏松,存在大量微米级孔径的结论相符合。产物pH值为11左右,为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含水量低于0.5%。探讨优化工艺条件下,钾长石矿的分解机理以及水热反应中各元素存在形式及组成变化。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固体反应物XRD分析可知,反应助剂中的Ca2+交换了钾长石中的K+,OH-破坏了钾长石的晶体结构,由原来的斜微长石转变为过渡态C-S-H凝胶,C-S-H再转变为最终的托贝莫来石和斜方硅石,Al2O3与部分SiO2以及CaO在水热条件下形成了水钙铝榴石。通过土培实验得出,产物肥料对作物肥效明显,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中和了酸性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初步验证了产物的肥效。

王恒[6](2016)在《硝酸磷肥生产中酸解液除氟和中和料浆降粘的研究》文中提出硝酸磷肥是一种含氮磷(钾)成分的高效复合肥料,近年来由于磷矿的大量开采使用,致使磷矿品位越来越低,不仅加剧了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各生产工序的不利影响,而且中低品位磷矿还容易造成中和料浆粘度急剧上升,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硝酸磷肥的正常生产。本文对硝酸磷肥生产中酸解液的除氟和中和料浆的降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选用KNO3进行除氟,首先考察了酸浓度、温度和不同硝酸盐对K2SiF6溶解度的影响;其次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KNO3用量对模拟含氟液(H2SiF6+HF+H2O)和实际酸解液除氟效果的影响,并对沉淀进行了 XRD、SEM、XRF表征分析;配制了模拟中和母液,探讨了母液中各组分对中和料浆粘度的影响情况;依据中和料浆的降粘机理选取了适宜的降粘剂,并对不同降粘剂的降粘效果进行了评价。本论文旨在解决硝酸磷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绿色环保、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硝酸磷肥酸解液中的氟是以H2SiF6(0.78 wt%F-)和HF(0.10 wt%F-)两种形式存在。2.酸解液中的氟以氟硅酸钾(K2SiF6)的沉淀形式进行脱除。K2SiF6在硝酸、磷酸和硝酸-磷酸混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硝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却随磷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小;K2SiF6在硝酸-磷酸混酸溶液中的溶解度随Mg(NO3)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随KNO3和 Ca(NO3)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三价盐Al(NO3)3和Fe(NO3)3对K2SiF6溶解度影响不大。3.模拟含氟液(H2SiF6+HF+H2O)中,氟的沉淀反应在5 1min便可达到平衡;当KNO3添加量是理论用量的400%,在25℃反应1h便可达最高除氟率88.52%。实际酸解液中,1h的反应时间对于氟的沉淀反应完全足够;当KNO3添加量是理论用量的400%,在25℃反应1 h除氟率是70.22%;而当KNO3添加量是理论用量的700%时才可达到最高除氟率88.18%。实验中无论是模拟含氟液还是实际酸解液,均可得到纯度>99.50%的K2SiF6副产品。4.原始模拟中和母液的粘度随pH值的上升而显着增大,pH=2.63时料浆的粘度为4986.3 mPa·s,导致氨中和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当模拟中和母液中只含有HNO3和H3PO4时,料浆的粘度随料浆终点pH的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10‖30 mPa·s这一较低的粘度区域。5.对中和母液进行除氟或除钙,均可一定程度上达到中和料浆降粘的目的。除氟或除钙后的母液在达到终点pH≈6时粘度均为200 mPa·s左右,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母液中各杂质致粘的综合影响排序为:SiF62-,Ca2+>Mg2+>A13+>Fe3+>AI(SiO2)。6.选取适当的螯合剂作为中和料浆降粘的添加剂,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当母液中含有大量的钙时,需保证降粘剂的添加量足够多,才能达到一定的降粘效果但发泡现象严重;当母液中不含钙时,三种不同的降粘剂EDTA、柠檬酸和草酸对中和料浆出现的两个高粘区都具有很好的降粘效果,使料浆在整个中和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董盼远[7](2016)在《低品位磷矿制备过磷酸钙系复混肥工艺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磷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含量已经越来越少。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品位贫乏,以中、低品位为主。随着富矿资源的日渐枯竭,磷肥生产只能依赖于杂质较多的中低品位的磷矿资源,因此中低品位磷矿的开发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磷酸钙作为单质肥源常被用来制备复混肥。工业上过磷酸钙的生产方法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是稀酸矿粉法(干法)和浓酸矿浆法(湿法)。结合各自的优缺点,本论文研究开发了浓酸矿粉中和法新工艺。采用过量的硫酸分解磷矿,尽可能的提高磷转化率,然后加入中和剂中和过量的游离酸。在上述制备过磷酸钙基础上,同时可加入氮源钾源来制备氮磷钾复混肥。首先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浓酸矿粉中和法制备过磷酸钙的优化条件和因素显着性,并与浓酸矿粉法进行对比分析;设计不同原料配比,采用浓酸矿粉中和法制备过磷酸钙系复混肥,将过磷酸钙的制备、中和预处理和复混肥的制备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不同类型的复混肥;以山西低品位磷矿为原料,对浓酸矿粉中和法工艺进行优化改进,考查浓酸矿粉中和法工艺对此磷矿的适用性。主要结果如下:(1)浓酸矿粉中和法制备过磷酸钙的优化工艺条件: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5%、硫酸质量分数98%、氨水用量5%、氨水加入时间40 min,由方差分析可知,氨水用量对磷转化率影响较大,氨水用量和硫酸用量对游离酸含量均有显着影响。由此制备的过磷酸钙鲜肥中磷转化率达到80.14%,游离酸含量达到13.28%,熟化后磷转化率最终达到95%以上,游离酸含量也降到5%以下,满足过磷酸钙的产品要求。(2)过磷酸钙系复混肥的制备:以尿素为氮源制备氮磷复混肥时,应在硫酸与磷矿粉混合反应25 min时加入尿素,尿素的加入量控制在N:P2O5为1:1左右时,得到的氮磷复混肥磷转化率较高、品质较好;以氯化钾为钾源制备磷钾复混肥时,在硫酸分解磷矿混合5 min后即可加入氯化钾,不同配比得到的磷钾复混肥物性差别较大,但均干燥不易结块;设计不同配比制备的氮磷钾三元复混肥,均满足国家复混肥的标准要求(总养分≥25%);(3)山西低品位磷矿具有特殊的鲕核结构,采用浓酸矿粉中和法工艺制备过磷酸钙时,硫酸用量由115%提高到120%,其他条件没有变化,说明浓酸矿粉中和法新工艺对此磷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复混肥,总养分满足国家复混肥标准要求。

万革枝[8](2016)在《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可溶性钾矿资源短缺,难溶性钾矿资源较为富厚,开发难溶性钾矿来填补可溶性钾矿资源的缺乏是国内持久重视的课题。本研究所用的原料是磷矿开采过程中被废弃的底板层,该底板层其上是含钾页岩,其下是中低品位的磷矿石,开发利用废弃板层这一类含钾页岩以弥补可溶性钾盐市场不足。而且,磷矿资源高品位矿少、低品质矿偏多。结合含钾页岩和中低品位磷矿来制取磷钾盐,解决了钾资源的浪费及对贫矿的合理利用问题。采取四苯硼酸钠重量法测钾和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磷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常温常压下磷酸与硫酸耦合分解富钾页岩和磷矿的情况,探索了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工艺,重点研究了中间产物磷酸二氢钾的预处理及澄清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常温常压下磷酸与硫酸耦合分解富钾页岩和磷矿,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钾磷矿的质量配比0.8,反应的液固比3︰1(mL/g),硫酸浓度50%,反应温度120℃,反应5h,钾的提取率可达76.08%。通过正交实验表明:磷钾矿粉质量配比、反应液固比、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对钾的浸出率均有影响,且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原料质量配比>液固比。(2)在磷酸二氢钾的合成工艺预处理部分,降低磷钾液酸性实验中,探讨了矿粉洗涤的温度、时间、洗涤次数对母液酸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洗涤温度40℃、洗涤时间2h以及洗涤4次对母液的酸性降低效果最好。且降低母液酸性用磷钾矿作为洗涤物优于磷矿洗涤。(3)磷钾矿循环洗涤实验,采用液相与固相逆流的方法,磷浸取率达86.05%,钾浸取率52.24%,实际消耗硫酸占理论硫酸量的118.32%。(4)在磷酸二氢钾的合成工艺澄清浓缩部分,用氢氧化钾继续调节母液的pH,考察了母液的酸性降低对溶液中杂质离子铁铝镁的影响,溶液pH调到4.0-4.2时,杂质去除最佳。浓缩结晶时,加热浓缩后过滤,磷酸二氢钾的纯度可达98.89%,优于加热浓缩不过滤。(5)探讨了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合成磷酸氢钾脲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转速以及结晶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80min,搅拌200r/min,结晶时间为12h。

李纪伟[9](2015)在《KDP制备新工艺中磷酸结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KDP是一种高效复合肥,通常由热法磷酸制得。湿法磷酸中存在着大量的杂质离子,需要净化后才可用于生产。该新工艺通过加入结晶剂N,直接提取湿法磷酸中的有效成分,使磷酸以中间体的形式结晶并得以分离,并直接用于KDP的制备,避开磷酸净化的复杂高成本单元操作。该工艺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备并分离该中间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了中间体的制备以及磷酸二氢钾的合成,得到湿法磷酸制备KDP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还探讨了几种主要杂质离子;SO42-、F-、Fe3+、Al3+和Mg2+等对中间体的产率以及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保持一定量的氟离子有利于提高产品产率,但浓度不宜太高。SO42-、Fe3+、Al3+和Mg2+等会降低中间体的产率,并且Fe3+和Al3+对产率影响较大。实验对中间体的结晶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测得其溶解度曲线为c=0.1145T2-1.2964T+65.50,并通过恒速降温实验得到该中间体的介稳区数据,同时研究了SO42-、Fe3+、Al3+三种主要离子以及操作条件对介稳区的影响,实验还研究了降温速度对质量生长速率以及晶体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发现其中Fe3+、Al3+离子浓度越高介稳区宽度越大,随着SO42-浓度的升高介稳区宽度变小小。降温速度越快质量生长速率也越快,但晶体平均晶粒变小,综合分析得到最佳降温速度为15℃/h。

龙小兵[10](2014)在《混酸分解磷矿及磷石膏净化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酸是磷复肥工业和磷酸盐工业的基本原料,用途十分广泛,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硫磷混酸湿法工艺制取磷酸,随着磷矿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高品位的磷矿资源日渐枯竭,因此,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迫在眉睫。硫磷混酸分解中低品位磷矿的效率低下,而且副产物磷石膏由于一些有害杂质的存在以及硫酸钙含量较低,限制了磷石膏的应用,使得磷石膏大量堆积废弃。因此,如何提高中低品位磷矿的分解效率以及净化磷石膏已经成为磷化工领域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旨在研究硝磷、盐磷混酸分解磷矿制取磷酸以及分离净化磷石膏的工作。首先,通过考察各实验因素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分别确定硝磷、盐磷混酸分解磷矿的最佳工艺条件。然后,采用气-固-液三相流化床对磷石膏进行分离净化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最后,通过考察P205的转化率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混酸浓度、磷矿粒经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硝磷混酸分解磷矿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硝磷混酸分解中低品位磷矿,分解磷矿的最佳工艺条件:混酸配比为4: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50min,液固比为3.5:1,添加剂硫酸铵用量为磷矿中CaO含量的0.1倍,混酸实际用量为理论酸用量的1.1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矿分解率为99.24%,所得到的磷酸的浓度为16.54%。采用盐磷混酸分解中低品位磷矿,分解磷矿的最佳工艺条件:混酸配比为5: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0min,液固比为4:1,添加剂硫酸铵用量为磷矿中CaO含量的0.1倍,混酸实际用量为理论酸用量的1.3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矿分解率为99.03%,所得到的磷酸的浓度为14.20%。在实验温度为293~328K,硝磷混酸质量分数为24%-50%,磷矿粒经为0.075~0.150mm条件下硝磷混酸分解磷矿,考察P205转化率XP与反应时间t、反应温度T、混酸浓度C0、磷矿粒度rs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磷矿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得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8%,硝磷混酸分解磷矿反应的活化能Ea=7402.0J/mol。采用气-固-液三相流化床对磷石膏进行分离净化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浆固含率为8%,表观气速为0.2m/s,气体分布器的开孔率为1.82%,出料高度为0.6m。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磷石膏中CaSO4·2H2O的含量由81.76%提高到88.50%,磷石膏杂质的脱除率为36.95%,总P2O5的含量由1.50%降低到0.63%,其中可溶性P2O5含量由0.99%降低到0.13%,脱除率为86.87%,净化后的磷石膏中硫酸钙的纯度大于85%,达到一级磷石膏的国家标准。

二、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技术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技术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酸二氢钾的用途及其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1.1.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主要用途
        1.1.2 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1.1.3 各类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的对比
        1.1.4 我国磷酸二氢钾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概况
        1.1.5 有机萃取法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2 30kt/a设施农业用磷酸二氢钾项目概况
        1.2.1 生产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1.2.2 安装工程概况及核心设备易发故障
        1.2.3 装置各工段生产流程简述
        1.2.4 项目建设概况
    1.3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磷酸二氢钾装置关键问题的分析及调试整改
    2.1 磷酸二氢钾结晶运行问题分析及最佳控制工况
        2.1.1 磷酸二氢钾结晶基本理论及本装置浓缩结晶流程
        2.1.2 磷酸二氢钾结晶运行问题及分析
        2.1.2.1 结晶机高温操作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2.1.2.2 结晶机低温操作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2.1.2.3 结晶时间对结晶机运行控制的影响
        2.1.3 结晶机最佳控制工况探索
        2.1.3.1 结晶机操作温度的影响
        2.1.3.2 搅拌的影响
        2.1.3.3 母液杂质对结晶机操作的影响
        2.1.3.4 母液pH值和设备管道材质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2 磷酸二氢钾离心机调试及整改
        2.2.1 滤布类型对取出率的影响
        2.2.2 离心机运行参数对取出率的影响
        2.2.2.1 不同转速对分离的影响
        2.2.2.2 不同刮刀间隙的要求
        2.2.2.3 物料开关调整
        2.2.2.4 清洗次数调整
        2.2.3 离心机管道改造
        2.2.3.1 离心机进料管改造
        2.2.3.2 离心机布料器改造
        2.2.3.3 滤布清洗水改造
    2.3 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的改造
        2.3.1 氯化铵结晶体系游离氨影响安全环境的问题及分析
        2.3.1.1 氯化铵浓缩结晶体系运行过程
        2.3.1.2 游离氨的来源
        2.3.2 新增氨气回收装置
        2.3.3 氯化铵浓缩结晶生产过程优化
        2.3.3.1 结晶系统优化方案
        2.3.3.2 优化后试车情况分析
    2.4 本章小结
        2.4.1 结晶机运行调试优化小结
        2.4.2 磷酸二氢钾离心机调试整改小结
        2.4.3 氯化铵结晶体系改造小结
第三章 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其它问题整改
    3.1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系统改造
        3.1.1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2 湿磷钾肥打散机进料方式的更改
    3.2 干磷钾肥包装系统改造
    3.3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改造
        3.3.1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2 磷酸二氢钾产品包装系统改造
    3.4 泵机封水系统改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论文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
        1.3.2 化肥利用效率的相关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存在的不足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生命周期理论
    2.3 经验曲线效应
    2.4 人力资本理论
    2.5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3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化肥供给与使用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分析
        3.1.1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分析
        3.1.2 我国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趋势分析
        3.1.3 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分析
    3.2 我国化肥供给与使用现状分析
        3.2.1 我国化肥供给的变化
        3.2.2 我国化肥使用的变化
        3.2.3 我国粮食生产与化肥使用的关系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测算
    4.1 模型设定与说明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说明
        4.2.2 数据来源
    4.3 模型估计结果及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
    5.1 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
    5.2 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变量与数据
        5.2.2 模型回归结果及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退化恢复草地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羊草概述
        1.1.1 羊草植物学特征
        1.1.2 羊草分布范围
        1.1.3 羊草价值
    1.2 逆境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1.2.2 温度胁迫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1.2.3 土壤盐碱化对植物生长与生理特性影响
    1.3 6-BA、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对植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1.3.1 6-BA对植物生长生理特性影响
        1.3.2 尿素对植物生长生理特性影响
        1.3.3 磷酸二氢钾对植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第二章 引言
    2.1 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叶面喷施6-BA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情况和野外试验
        3.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野外条件下喷施6-BA对羊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3.3.2 野外条件下喷施6-BA对羊草光合色素的影响
        3.3.3 野外条件下喷施6-BA对羊草渗透调节的影响
        3.3.4 野外条件下喷施6-BA对羊草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3.3.5 野外条件下喷施6-BA对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6 野外条件下6-BA对羊草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第四章 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尿素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地情况与野外试验
        4.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尿素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农艺指标的影响
        4.3.2 尿素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光合色素的影响
        4.3.3 尿素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叶片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3.4 尿素对野外条件下羊草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4.3.5 尿素对野外条件下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6 野外条件下尿素对羊草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地情况与野外试验
        5.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磷酸二氢钾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农艺指标的影响
        5.3.2 磷酸二氢钾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光合色素的影响
        5.3.3 磷酸二氢钾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叶片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5.3.4 磷酸二氢钾对野外条件下羊草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3.5 磷酸二氢钾对野外条件下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6 野外条件下磷酸二氢钾对羊草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第六章 复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地情况与野外试验
        6.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农艺指标的影响
        6.3.2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光合色素的影响
        6.3.3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6.3.4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6.3.5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3.6 复配喷施处理对野外条件下羊草形态、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6.4 讨论与小结
        6.4.1 讨论
        6.4.2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6-BA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2 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尿素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3 野外条件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4 野外条件下复配喷施6-BA与叶面营养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4)牡丹江地区3种草莓栽培模式及抗寒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供试材料简介
    1.3 草莓栽培研究
        1.3.1 日光温室草莓栽培的研究进展
        1.3.2 大棚草莓栽培的研究
        1.3.3 露地草莓栽培的研究
    1.4 低温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1.4.1 低温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的影响
        1.4.2 低温胁迫对植物游离脯氨酸的的影响
        1.4.3 低温胁迫对植物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1.4.4 低温胁迫对植物可溶性糖的影响
        1.4.5 低温胁迫对植物丙二醛的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经济性状、生物学性状和物候期的影响
    2.1 试验地的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草莓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2.4.2 生物学性状测定
        2.4.3 物候期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方法
    2.6 结果与分析
        2.6.1 不同栽培模式对果实经济性状影响
        2.6.2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6.3 物候期比较
    2.7 小结
        2.7.1 不同栽培模式对果实外观与口感的影响
        2.7.2 不同栽培模式对果实横径与整齐度的影响
        2.7.3 不同栽培模式对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和最大单果重的影响
        2.7.4 不同栽培模式的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7.5 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草莓品种成活率
        2.7.6 不同栽培模式对株形、长势、株高、叶片颜色
        2.7.7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单株花序数量、每花序花朵数的影响
        2.7.8 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单株产量、每667m2产量的影响
        2.7.9 不同栽培模式对物候期的影响
第三章 低温胁迫对3个品种草莓抗寒性的影响
    3.1 试验地点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4 测定项目与试验方法
        3.4.1 SOD活性测定
        3.4.2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3.4.3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3.4.4 丙二醛含量测定
        3.4.5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
        3.4.6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4.7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3.5 数据分析
    3.6 结果与分析
        3.6.1 低温对不同品种SOD活性的影响
        3.6.2 低温对不同品种POD活性的影响
        3.6.3 低温对不同品种CAT活性的影响
        3.6.4 低温对不同品种MDA含量的影响
        3.6.5 低温对不同品种PRO含量的影响
        3.6.6 低温对不同品种SS含量的影响
        3.6.7 低温对不同品种SP含量的影响
    3.7 3个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3.8 小结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我国钾肥行业概述
        1.2.1 钾肥行业主要种类
        1.2.2 我国钾肥供需关系
    1.3 我国钾长石资源分布
    1.4 钾长石制钾肥研究现状
        1.4.1 焙烧法
        1.4.2 酸碱分解法
        1.4.3 微生物分解法
        1.4.4 水热化学法
    1.5 课题的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路线技术图
第2章 乐山峨边五渡钾长石矿分析
    2.1 乐山峨边五渡钾长石矿系概述
    2.2 乐山峨边钾长石矿头矿成分分析
    2.3 不同粒度的矿物中主要组分含量及分布规律
    2.4 小结
第3章 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原料
    3.2 实验流程与分析方法
        3.2.1 实验方法
        3.2.2 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助剂的筛选
        3.3.2 反应nCa/n(Si+Al)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4 反应压力的影响
        3.3.5 反应液固比的影响
        3.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 工艺特点
    3.5 经济成本估算
    3.6 小结
第4章 产物的组成与性质
    4.1 产物的化学性质
        4.1.1 产物组成分析
        4.1.2 产物溶解性能测试
        4.1.3 时间对产物有效钾溶解影响
        4.1.4 产物组分的可利用率分析
    4.2 产物的物理特征
        4.2.1 形貌分析
        4.2.2 堆密度分析
        4.2.3 化学酸碱度
        4.2.4 水分的测定
    4.3 小结
第5章 钾长石水热反应过程分析
    5.1 钾长石矿分解原理
    5.2 实验优化体系的反应过程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土培实验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设计
    6.2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硝酸磷肥生产中酸解液除氟和中和料浆降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硝酸磷肥的生产简介
    1.2 硝酸磷肥生产面临的挑战
        1.2.1 国内外磷矿资源简介
        1.2.2 氟对硝酸磷肥生产的影响
        1.2.3 中和料浆粘稠对硝酸磷肥生产的影响
    1.3 硝酸磷肥生产中除氟的研究现状
        1.3.1 脱氟磷矿的制备
        1.3.2 硝酸磷肥厂含氟酸解液的处理
        1.3.3 硝酸磷肥厂含氟废水的处理
    1.4 硝酸磷肥中和料浆降粘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2 酸解液除氟的实验准备
        2.2.1 酸解液的制备
        2.2.2 酸解液中氟的测定
        2.2.3 沉淀的表征分析
    2.3 中和料浆降粘的实验准备
        2.3.1 模拟中和母液的配制
        2.3.2 母液氨中和操作条件的确定
        2.3.3 中和料浆粘度的测定
        2.3.4 中和料浆终点pH值的测定
第三章 硝酸磷肥生产中酸解液除氟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氟硅酸钾溶解度的测试
        3.2.2 除氟的实验内容
        3.2.3 沉淀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酸解液组成分析
        3.3.2 氟硅酸钾的溶解度
        3.3.3 除氟的实验结果
        3.3.4 沉淀的表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硝酸磷肥中和料浆降粘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不同杂质含量模拟中和母液的配制
        4.2.2 母液氨中和的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模拟中和母液的料浆粘度随pH的变化
        4.3.2 仅含HNO_3和H_3PO_4模拟中和母液的料浆粘度随pH的变化
        4.3.3 母液中各组分对中和料浆粘度的影响
        4.3.4 降粘剂的筛选依据
        4.3.5 不同降粘剂对中和料浆粘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低品位磷矿制备过磷酸钙系复混肥工艺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过磷酸钙
        1.1.1 过磷酸钙的生产工艺
        1.1.2 过磷酸钙的制备机理
        1.1.3 影响过磷酸钙品质的因素
        1.1.4 过磷酸钙的改性
        1.1.5 过磷酸钙的应用
    1.2 复混肥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复混肥的分类及特点
        1.2.3 复混肥的生产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过磷酸钙制备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原料与设备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设备
    2.3 实验步骤
    2.4 工艺流程图
    2.5 实验设计
        2.5.1 浓酸矿粉法单因素实验设计
        2.5.2 浓酸矿粉法正交试验设计
        2.5.3 浓酸矿粉中和法单因素实验设计
        2.5.4 浓酸矿粉中和法正交试验设计
    2.6 表征方法
    2.7 实验结果与讨论
        2.7.1 浓酸矿粉法单因素实验结果
        2.7.2 浓酸矿粉法正交试验结果
        2.7.3 浓酸矿粉中和法单因素实验结果
        2.7.4 浓酸矿粉中和法正交试验结果
    2.8 最优工艺
    2.9 本章小结
3 过磷酸钙系复混肥制备
    3.1 试剂与设备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设备
    3.2 工艺流程图
    3.3 实验设计
        3.3.1 氮磷复混肥的制备
        3.3.2 磷钾复混肥的制备
        3.3.3 三元复混肥的制备
    3.4 表征方法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氮磷复混肥实验结果
        3.5.2 磷钾复混肥实验结果
        3.5.3 氮、磷、钾三元复混肥实验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工业应用及优化改进
    4.1 引言
    4.2 原料分析
        4.2.1 原料化学组成
        4.2.2 结构特点分析
    4.3 过磷酸钙制备
        4.3.1 单因素实验
        4.3.2 正交试验
    4.4 复混肥制备
        4.4.1 配方计算
        4.4.2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钾资源概况
        1.1.1 钾盐的重要性
        1.1.2 世界钾资源现状
        1.1.3 我国钾矿资源利用及现状
    1.2 磷资源概况
        1.2.1 世界磷矿资源现状
        1.2.2 我国磷矿资源利用及现状
    1.3 湿法磷酸技术
        1.3.1 国内外湿法磷酸概况
        1.3.2 湿法磷酸生产基本原理
    1.4 磷酸二氢钾概述
    1.5 磷酸氢钾脲的概述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钾含量的测定
        2.2.2 磷含量的测定
        2.2.3 氢离子浓度的测定
        2.2.4 液体密度的测定
        2.2.5 铁铝镁含量的测定
第3章 钾的浸出率探索实验
    3.1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原料分析
        3.2.1 矿粉元素分析
        3.2.2 钾矿粉XRD分析
        3.2.3 矿粉的灼烧实验
    3.3 单因素实验
        3.3.1 磷钾矿质量配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3.3.2 液固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3.3.3 硫酸浓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3.3.4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3.5 反应时间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3.4 正交试验
    3.5 反应热力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工艺研究
    4.1 磷矿浆脱硫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4.1.3 洗涤温度对磷钾液酸性的影响
        4.1.4 洗涤时间对磷钾液酸性的影响
    4.2 磷钾矿浆脱硫
        4.2.1 实验方法及步骤
        4.2.2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4.2.3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密度的影响
        4.2.4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P、K的影响
    4.3 磷钾矿循环洗涤脱硫
        4.3.1 实验方法及步骤
        4.3.2 反应酸量对洗涤各参数的影响
        4.3.3 理论酸量与实际酸量的比较
    4.4 中和净化过程
        4.4.1 实验方法
        4.4.2 实验原理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浓缩结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磷酸氢钾脲的制备
    5.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 反应温度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5.3.2 反应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5.3.3 反应转速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5.3.4 结晶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9)KDP制备新工艺中磷酸结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磷酸二氢钾的简介
    1.2 磷酸的生产方法简介
        1.2.1 湿法磷酸制备工程简介
        1.2.2 热法磷酸制备工程简介
        1.2.3 湿法磷酸的净化
    1.3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现状与生产方法简述
        1.3.1 我国磷酸二氢钾市场需求情况
        1.3.2 磷酸二氢钾制备工艺简介
    1.4 结晶过程理论
        1.4.1 结晶过程的实质
        1.4.2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1.4.3 晶核的形成
        1.4.4 晶体的成长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2.1 实验原理及流程
        2.1.1 实验原理
        2.1.2 检测方法
        2.1.3 实验装置与流程图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3 前期试验探索
第三章 磷酸二氢钾合成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磷酸与结晶剂(N)反应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反应温度对中间体(N·H_3PO_4)产率的影响
        3.1.2 不同反应时间对N·H_3PO_4 产率的影响
        3.1.3 不同原料配比对中间体(N·H_3PO_4)产率的影响
        3.1.4 .结晶温度对中间体(N·H_3PO_4)产率的影响
        3.1.5 结晶时间对中间体(N·H_3PO_4)产率的影响
    3.2 洗涤对中间体质量的影响
        3.2.1 洗涤水的用量对中间体(N·H_3PO_4)质量的影响
        3.2.2 中间体(N·H_3PO_4)洗涤水循环次数对纯度的影响
    3.3 磷酸与结晶剂(N)反应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正交试验方案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杂质含量对中间体产率的影响
    3.5 中间体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中间体(N·H_3PO_4)浓度对产品的影响
        3.5.2 原料配比对产品的影响
第四章 磷酸的结晶行为研究
    4.1 溶液结晶简介
    4.2 结晶过程实验
        4.2.1 试验方法及步骤
        4.2.2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4.3 结晶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中间体的溶解度曲线
        4.3.2 中间体的介稳区宽度
        4.3.3 中间体的质量生长速率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混酸分解磷矿及磷石膏净化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世界磷资源概况
    1.3 我国磷矿资源分布状况及主要特点
        1.3.1 我国磷矿资源的分布状况
        1.3.2 我国磷矿资源的主要特点
    1.4 磷酸生产方法
        1.4.1 热法磷酸
        1.4.1.1 热法磷酸研究及生产现状
        1.4.2 窑法磷酸
        1.4.3 湿法磷酸
        1.4.3.1 湿法磷酸发展简述
        1.4.3.2 湿法磷酸生产的基本原理
        1.4.3.3 湿法磷酸生产工艺现状
    1.5 磷矿的湿法分解工艺方法
        1.5.1 硫酸法
        1.5.2 盐酸法
        1.5.3 硝酸法
        1.5.4 硫酸氢铵法
        1.5.5 硫酸和硫酸氢铵混合法
        1.5.6 混酸法
        1.5.7 脲硫酸法
        1.5.8 有机酸法
    1.6 磷石膏净化方法研究进展
        1.6.1 物理处理法
        1.6.1.1 水洗法
        1.6.1.2 浮选法
        1.6.1.3 陈化法
        1.6.1.4 筛分法
        1.6.2 化学处理法
        1.6.2.1 石灰中和改性法
        1.6.2.2 柠檬酸处理法
        1.6.2.3 硫酸浸取法
        1.6.3 热处理法
        1.6.3.1 高温煅烧法
        1.6.3.2 闪烧法
        1.6.3.3 微波处理法
    1.7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内容与目的
第2章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装置和分析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磷矿原料
        2.1.2 磷石膏原料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与反应装置
    2.4 实验流程
    2.5 实验分析方法
        2.5.1 磷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2.5.1.1 方法原理
        2.5.1.2 试剂
        2.5.1.3 仪器
        2.5.1.4 制备喹钼柠酮溶液
        2.5.1.5 实验分析步骤
        2.5.2 磷石膏中硫酸钙含量的测定
        2.5.2.1 方法原理
        2.5.2.2 试剂
        2.5.2.3 仪器
        2.5.2.4 实验分析步骤
第3章 混酸分解磷矿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工艺原理
    3.2 实验过程
    3.3 实验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硝磷混酸分解磷矿研究实验
        3.4.1.1 硝磷混酸配比的影响
        3.4.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1.4 液固比的影响
        3.4.1.5 添加剂用量的影响
        3.4.1.6 混酸用量的影响
        3.4.1.7 小结
        3.4.2 盐磷混酸分解磷矿研究实验
        3.4.2.1 盐磷混酸配比的影响
        3.4.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2.4 液固比的影响
        3.4.2.5 添加剂用量的影响
        3.4.2.6 混酸用量的影响
        3.4.2.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磷矿酸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速率方程通式
        4.1.2 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4.1.2.1 微分法
        4.1.2.2 积分法
        4.1.2.3 半衰期法
    4.2 硝磷混酸分解磷矿的实验数据拟合模型的确定
    4.3 混酸分解磷矿的动力学实验
        4.3.1 实验装置及方法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2.1 反应时间对分解磷矿动力学的影响
        4.3.2.2 反应温度对分解磷矿动力学的影响
        4.3.2.3 混酸浓度对分解磷矿动力学的影响
        4.3.2.4 磷矿粒经对分解磷矿动力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磷石膏净化的工艺研究
    5.1 实验原理
    5.2 实验过程
    5.3 实验分析方法
    5.4 实验结果及讨论
        5.4.1 气‐固‐液三相流化床净化分离磷石膏的实验研究
        5.4.1.1 料浆固含率对磷石膏流化分离效果的影响
        5.4.1.2 表观气速对磷石膏流化分离效果的影响
        5.4.1.3 气体分布器开孔率对磷石膏流化分离效果的影响
        5.4.2 不同床层高度物料干基中 P2O5的含量曲线图
        5.4.3 不同床层高度区域的物料质量分布比重图
    5.5 磷石膏净化处理后的产品
        5.5.1 磷石膏的 SEM 形貌分析
        5.5.2 磷石膏净化前后关键组分含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技术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磷酸二氢钾生产装置安装与调试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张楷祥.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D]. 王则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3]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退化恢复草地羊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D]. 董玉锋. 西南大学, 2018(01)
  • [4]牡丹江地区3种草莓栽培模式及抗寒性的比较研究[D]. 孙平平.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8(02)
  • [5]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D]. 邓琴.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6]硝酸磷肥生产中酸解液除氟和中和料浆降粘的研究[D]. 王恒.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6)
  • [7]低品位磷矿制备过磷酸钙系复混肥工艺开发[D]. 董盼远. 郑州大学, 2016(02)
  • [8]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D]. 万革枝.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 [9]KDP制备新工艺中磷酸结晶的研究[D]. 李纪伟. 贵州大学, 2015(01)
  • [10]混酸分解磷矿及磷石膏净化的工艺研究[D]. 龙小兵.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磷钾复合肥(酸法)生产工艺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