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luid geochemistry of 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China(论文文献综述)
曾国平,向文帅,吴发富,李福林,王建雄,胡鹏[1](2022)在《东北非与中国胶东造山型金矿对比及对非洲找矿勘查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东北非是一个快速兴起的世界级金矿省,发育大量造山型金矿床。选择东北非努比亚地盾代表性造山型矿床进行总结梳理,认为区内金矿成矿可能受控于努比亚地盾地块拼帖后挤压/压扭向张扭剪切转换的过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基性火山岩是主要赋矿围岩,剪切带(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比,发现努比亚地盾矿集区与胶东矿集区类似,在大规模金成矿前均经历了洋壳俯冲过程,除赋矿围岩和成矿时代区别明显外,在控矿构造、矿化类型、矿物组合、成矿流体等方面较相似。结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比,针对努比亚地盾造山型金矿的找矿勘查提出具体建议:通过遥感和地质图修编圈定找矿远景区;利用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图草测等圈定找矿靶区;利用蚀变填图、反循环钻探,结合电磁测量,追踪隐伏矿体;通过矿床理论研究和矿田构造分析,支撑矿床(点)深部找矿。
沈关文,张良,孙思辰,宇天伟,李增胜,吴圣刚,陈俊辉,申颖[2](2022)在《江南造山带万古金矿床含金硫化物组构与金沉淀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万古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赋存于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受NNE-NE向长沙-平江断裂带和近EW向九岭-清水韧性剪切带联合控制,金资源量约85t。其主要矿石类型为毒砂-黄铁绢英岩型和石英-硫化物脉型,其次为构造角砾岩型。毒砂和黄铁矿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分布广泛。金成矿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I为乳白色石英-绢云母-白钨矿阶段;Ⅱ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毒砂-黄铁矿-金阶段;Ⅲ为烟灰色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IV为乳白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Ⅱ、Ⅲ为成矿主阶段。根据成矿主阶段毒砂电子探针分析结果,Ⅱ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2.19%~44.84%之间,均值为43.42%(n=56),Ⅲ阶段毒砂中As的含量在40.08%~43.36%之间,均值为42.08%(n=19)。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Ⅱ、Ⅲ阶段的形成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364±21℃、319±22℃和10-9.7~10-7、10-11.5~10-8.6。电子探针数据揭示的载金毒砂和黄铁矿中不可见金含量分别为0.01%~0.66%和0.01%~0.11%。黄铁矿Au-As元素投点分布于金溶解度曲线两侧,说明其内金主要以纳米级颗粒和固溶体金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其中Ⅱ阶段黄铁矿纳米级金颗粒占比为73.33%,多于Ⅲ阶段黄铁矿(67.80%)。以上数据说明在水岩反应过程中,围岩中的含铁矿物与成矿流体中的H2S发生反应,生成毒砂和黄铁矿。伴随着强烈的水岩反应,成矿温度和硫逸度降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主要载金硫化物由毒砂转变为黄铁矿,强烈的硫化作用导致金-硫络合物失稳并释放金,金以置换的方式进入硫化物晶格或以显微-超显微金颗粒的形式沉淀,形成含金硫化物;即硫化作用是导致万古矿床不可见金沉淀的主导机制。
程南南,石梦岩,侯泉林,潘结南,何苗,闫方超[3](2021)在《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脆性变形时代的Ar-Ar年代学及其对成矿的制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地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区,精确厘定该地区控矿剪切带的活动时代,可为探讨剪切带与金矿成因关系提供关键的时限约束,并且对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量矿床地质证据显示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中脆性变形活动对金矿体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但其脆性变形时代尚不十分清楚。据此,本文在详细研究金矿体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选取胶东焦家、玲珑、邓格庄、乳山这四个金矿区控矿剪切带断层泥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显示,胶东地区焦家剪切带、招平剪切带以及牟乳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分别为110.3±1.5Ma、122.8±1.7Ma、119.6±1.2Ma~115.8±1.4Ma。其中焦家剪切带的脆性变形时代明显晚于招平和牟乳剪切带,可能代表了焦家蚀变岩型矿化形成后易遭受后期的构造叠加。综合胶东各金矿区控矿剪切带变形时代、岩体侵位时代、成矿时代及剪切带活动特征和矿体产出特征,本文认为在多期岩体侵位以及控矿剪切带递进变形过程中,剪切带韧性变形区中由高压流体作用产生的同期脆性破裂可形成脉型矿化,如乳山金矿;而在脆-韧性和脆性变形区中发生的大规模脆性变形可导致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的形成,如玲珑、邓格庄和焦家金矿。但随着剪切带的递进变形和隆升剥蚀,后期多期次的脆性构造变形叠加,可导致多种矿化类型出现在同一构造部位,如焦家金矿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化。
杨航,吴鹏,张艳,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管申进[4](2021)在《滇中楚雄盆地Pb-Ag-Au多金属矿床成因联系: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的证据》文中研究指明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1)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2)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3)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O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林鑫[5](2021)在《热液金矿中辉锑矿矿物学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辉锑矿是热液金矿化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矿物。辉锑矿矿物学研究是热液金矿床成矿机制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辉锑矿的矿物学特征主要包括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特征,笔者综述了热液金矿中辉锑矿的形态、晶胞参数、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等物理特征以及稀土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锑同位素的应用、热液金矿辉锑矿的含金性等多方面内容。
李程[6](2021)在《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深地资源勘查是国家战略需求,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的方法研究可为该需求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和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是三维定量矿产预测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的科学问题。鉴于此,论文采用了基于三维显式建模与隐式建模相结合的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可视化展示、基于多重分形含量-体积(C-V)模型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于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提取与推断、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系列方法。具体如下:(1)针对成矿空间三维精细化建模的科学问题,通过三维显式建模与三维隐式建模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深部三维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在浅表数据丰富区采用显式建模方式尽可能地控制建模精度,在大深度段数据匮乏区,采用地质约束的隐式建模方式推断深部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构建了地形、矿体、岩体及构造的三维地质模型,分别构建了基于显式建模和隐式建模的原生晕数据体模型和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可视化模型,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可视化支撑。(2)针对深部成矿有利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深层次提取与推断的科学问题,以非线性理论为指导,探讨多重分形模式下三维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的方法,提取了成矿空间12种成矿相关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异常特征,为成矿空间元素分布、分带与组合特征的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研究了基于成分数据分析的元素组合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控矿构造对应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Sb-Hg),为深部控矿构造的推断提供了数据支持;基于知识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框架定量提取了前缘晕(As-Sb-Hg)、近矿晕(Au-Ag-Cu-Pb-Zn)和尾晕(W-Mo-Co-Bi)的元素组合,为深部原生晕结构解析提供了量化指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原生晕模型,通过与常规剖面原生晕方法的对比,圈定了深部靶位,为深部定量矿产预测提供了定性参考。(3)针对大深度段定量成矿预测的科学问题,以矿床成矿模式为依托,定量提取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了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设计了用于深部定量矿产预测的最大熵模型、高斯混合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三种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模型,以构造缓冲区、控矿构造元素组合Hg-Sb、主成矿元素Au、近矿晕元素组合Au-Ag-Cu-Pb-Zn、前缘晕和尾晕元素组合比值(As-Sb-Hg)/(W-Mo-Bi)五个找矿指标为输入变量,对大深度段矿体赋存地段开展了定量、定位、定概率的矿产预测。论文形成的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是以早子沟金矿成矿空间原生晕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托,在充分剖析地质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在定量提取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构建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开展大深度段定量矿产预测的思路下形成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早子沟科研深钻在深部取得了显着的找矿成果,该深钻一方面验证了本论文深部预测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在加入深钻数据的基础上,为深部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胡新露,姚书振,何谋惷,俎波,曾丽平,丁振举[7](2021)在《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碲的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碲(Te)属于稀散元素,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之一,富碲化物金矿床是碲元素的重要载体.将富碲化物金矿床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造山型金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富碲化物金矿床可以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绿岩带等多种构造环境,常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围岩专属性不强,矿床中存在大量碲化物,与自然金和硫化物伴生产出.成矿作用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和碲主要在第二阶段发生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一般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呈弱酸性-中性,具有较高的fTe2.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的碲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热液和赋矿围岩.碲在流体中可以呈碲氯络合物、碲硫络合物、碲氢络合物等形式迁移,也可呈气态迁移.引起碲发生沉淀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或/和压力的变化、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沸腾)、含碲气体的冷凝以及多因素的叠加.在碲的成矿作用研究中,应重视碲化物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碲同位素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
邓腾,丁正鹏,许德如[8](2021)在《浅论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及其在金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碳质黑色页岩形成于各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海洋缺氧水体中,通常可视作潜在的成矿物质来源,目前对于碳质黑色页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能源矿产领域,其与金矿床相关成矿机制的关联尚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在总结近10年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前人对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形成环境和过程、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与造山型金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元素迁移—活化—沉淀机制关系的认识:(1)碳质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海洋静闭极度缺氧环境;(2)碳质黑色页岩比普通黑色页岩更富集金、银、钼、钒、镍和铬等稀有金属;(3)碳质黑色页岩能够通过地层的区域变质运动释放金元素进入深部变质成矿流体;(4)碳质黑色页岩通常相对其他岩层在构造活动中更易形成容矿构造并作为强力还原剂导致金的沉淀;(5)碳质黑色页岩能够作为显着的找矿标志指导找矿。然而,这些认识不仅与造山型金矿床的传统成因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也将引起传统找矿勘查评价准则的改变。目前,我国对于造山型金矿床中碳质物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亟待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为找矿勘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吴昌志,贾力,雷如雄,陈博洋,丰志杰,凤永刚,智俊,白世恒[9](2021)在《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铷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是未来各国资源争夺的焦点。虽然我国铷矿资源总量丰富,但主要为低品位难以加工利用的花岗岩型铷矿床,而以铁锂云母、锂云母和铯沸石等作为矿石矿物的高品位易加工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非常有限。因此,富铷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形成过程、元素分异机制以及铷在不同矿物相中的赋存状态和控制因素是铷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对花岗(伟晶)岩铷矿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简介中亚造山带东、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等稀有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和时空分布,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最重要的天河石花岗岩和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域,其西段大量发育三叠纪天河石花岗岩,而东段大量发育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天河石花岗岩。两者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分别与古亚洲洋向古特提斯洋构造域,以及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巨大转折相对应,铷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巨大,值得开展深入的年代学、岩石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王圆元,倪培,潘君屹,韩亮,丁俊英[10](2021)在《广东河台金矿两阶段成矿事件:来自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文中认为为进一步厘定广东河台金矿成矿流体的来源并深刻揭示其成矿过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SEM-CL)成像技术对河台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进行了世代划分,并对不同世代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研究。通过观察石英的阴极发光图像,将含金石英脉中的石英分为早世代石英(Q1)和晚世代石英(Q2),两世代石英中均可见金矿化。Q1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ⅠQ1型H2O-CO2包裹体、ⅡQ1型气液两相富H2O包裹体和ⅢQ1型富CO2包裹体,其中ⅡQ1、ⅢQ1型包裹体可见共生,其均一温度分别为214~349℃(均一到液相)和368~406℃(均一到气相),盐度分别为1.4%~9.2%NaCleqv和0.8%~3.7%NaCleqv。Q1中记录的早期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流体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相似。Q2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类:ⅠQ2型H2O-CO2包裹体、ⅡQ2型气液两相富H2O包裹体、ⅢQ2型富CO2包裹体和ⅣQ2型含子晶包裹体,其中ⅢQ2、ⅣQ2型包裹体密切共生,其盐度分别为0.4%~4.6%NaCleqv和32.9%~37.4%NaCleqv,均一温度分别为312~398℃(均一到气相)和273~349℃(均一到液相)。Q2中记录的晚期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其流体特征类似一些高温岩浆热液系统。综合前人的年代学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河台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矿化事件,加里东期形成造山型金矿并在燕山期被岩浆热液作用改造。
二、Fluid geochemistry of 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luid geochemistry of 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China(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非与中国胶东造山型金矿对比及对非洲找矿勘查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非造山型金矿床 |
1.1 埃及东部沙漠造山型金矿床 |
1.2 苏丹造山型金矿床 |
1.3 厄立特里亚造山型金矿床 |
1.4 埃塞俄比亚造山型金矿床 |
2 东北非与中国的矿床对比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矿床地质特征 |
2.3 矿化特征 |
2.4 成矿机制与成矿时代 |
2.5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
3 找矿勘查指示意义 |
4 结 论 |
(2)江南造山带万古金矿床含金硫化物组构与金沉淀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与矿床地质 |
1.1 区域地质 |
1.2 矿床地质 |
2 矿石矿物学特征 |
2.1 矿石类型 |
2.2 矿物组合 |
2.3 成矿阶段划分 |
2.4 载金硫化物 |
2.4.1 毒砂 |
2.4.2 黄铁矿 |
3 样品选择与分析方法 |
4 分析结果 |
4.1 毒砂主微量元素 |
4.2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 |
5 讨论 |
5.1 金的赋存状态 |
5.2 成矿物理化学环境 |
5.3 金的沉淀机制 |
6 结论 |
(3)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脆性变形时代的Ar-Ar年代学及其对成矿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1.1 区域地质特征 |
1.2 控矿剪切带特征 |
1.3 矿床地质特征 |
1.3.1 蚀变岩型金矿床 |
1.3.2 石英脉型金矿床 |
2 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 |
2.1 样品测试方法 |
2.2 测试结果 |
3 讨论 |
3.1 白云母年龄可靠性 |
3.2 剪切带变形时代与成岩-成矿时代对比 |
3.2.1 焦家金矿区 |
3.2.2 玲珑金矿区 |
3.2.3 邓格庄金矿区 |
3.2.4 乳山金矿区 |
3.3 剪切带活动对成矿的制约 |
4 结论 |
(4)滇中楚雄盆地Pb-Ag-Au多金属矿床成因联系: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与矿床地质 |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3 分析结果 |
3.1 微量元素 |
3.1.1 黄铁矿微量元素 |
3.1.2 镜铁矿微量元素 |
3.2 硫同位素 |
4 讨论 |
4.1 成矿物质来源 |
4.2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 |
4.3 矿床成因联系与成矿模式 |
5 结论 |
(5)热液金矿中辉锑矿矿物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辉锑矿物理结构特征 |
1.1 辉锑矿形态特征 |
1.2 红外光谱 |
1.3 电子顺磁共振谱 |
2 辉锑矿化学成分特征 |
2.1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
2.2 同位素 |
2.3 辉锑矿元素地球化学 |
3 辉锑矿的含金性 |
4 热液型金矿床中辉锑矿形成过程 |
5 结论 |
(6)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定量矿产预测理论概述 |
1.2.2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1.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1.2.4 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小结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1.1 大地构造位置 |
2.1.2 大地构造演化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岩浆岩 |
2.2.3 区域构造 |
2.2.4 区域变质作用 |
2.2.5 区域矿产 |
2.3 矿区地质特征 |
2.3.1 矿区地层 |
2.3.2 矿区构造 |
2.3.3 矿区岩浆岩 |
2.4 矿床地质 |
2.4.1 矿体 |
2.4.2 矿化特征 |
2.4.3 矿床蚀变带特征 |
2.4.4 成矿期次 |
2.5 小结 |
第3章 理论方法 |
3.1 含量-体积(C-V)多重分形模型 |
3.2 成分数据分析方法 |
3.2.1 成分数据理论基础 |
3.2.2 连续二值分解技术 |
3.2.3 地球化学成分数据分析框架 |
3.3 空间插值算法研究 |
3.3.1 区域化变量 |
3.3.2 三维变异函数分析 |
3.3.3 三维克里金插值 |
3.4 基于机器学习的定量矿产预测方法 |
3.4.1 最大熵模型 |
3.4.2 高斯混合模型 |
3.4.3 卷积神经网络 |
第4章 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建模与原生晕数据分析 |
4.1 三维建模数据库构建 |
4.2 三维地质建模 |
4.2.1 三维地形模型 |
4.2.2 三维矿体模型 |
4.2.3 三维构造模型 |
4.2.4 三维岩体模型 |
4.3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三维原生晕数据体建模 |
4.3.3 基于多重分形C-V模型的三维原生晕异常数据体建模 |
4.3.4 基于数据驱动的成分数据分析及其元素组合特征提取 |
4.4 小结 |
第5章 原生晕分带模式研究与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 |
5.1 剖面原生晕模型构建与深部预测 |
5.1.1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
5.1.2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特征 |
5.1.3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
5.1.4 剖面原生晕地球化学模型及成矿预测 |
5.2 三维原生晕模型构建与预测 |
5.2.1 基于隐式建模的三维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
5.2.2 基于知识驱动的原生晕地球化学元素在组合提取 |
5.2.3 三维原生晕模型与深部预测 |
5.3 小结 |
第6章 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
6.1 成矿条件分析与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构建 |
6.1.1 成矿条件分析与早子沟成矿模型 |
6.1.2 早子沟金矿深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
6.2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深部定量矿产预测 |
6.2.1 训练样本构建 |
6.2.2 ROC曲线 |
6.2.3 最大熵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2.4 高斯混合模型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2.5 卷积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不确定性评价 |
6.3 对比分析靶位圈定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7)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碲的成矿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碲的地球化学性质 |
2 富碲化物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
3 富碲化物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
4 碲的来源 |
5 碲的迁移形式 |
6 碲的沉淀机制 |
7 碲金共(伴)生成因 |
8 碲的成矿作用研究方向 |
9 结论 |
(8)浅论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及其在金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及形成机制 |
2.1 黑色页岩 |
2.2 地质历史上形成黑色页岩的显着时期——大洋缺氧事件 |
2.3 碳质黑色页岩——特殊的黑色页岩 |
2.4 碳质黑色页岩中的金属来源 |
3 碳质黑色页岩与金矿化的联系 |
3.1 金的来源 |
3.2 金的运移与活化机制 |
3.3 金沉淀过程中的有效还原剂 |
4 问题与讨论 |
4.1 碳质黑色页岩成矿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2 碳质黑色页岩是成矿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
5 结论 |
(9)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的主要研究进展 |
1.1 花岗(伟晶)岩中Rb的赋存状态 |
1.2 花岗岩型铷矿床的岩相分带与元素分异机制 |
1.3 富铷花岗伟晶岩的成因类型 |
2 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与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
2.1 中亚造山带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伟晶)岩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
2.1.1 南乌拉尔Il'menskie天河石伟晶岩型铷矿 |
2.1.2 中天山东段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床 |
2.1.3 中天山东段白石头泉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床 |
2.2 中亚造山带东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
2.2.1 外贝加尔Orlovka天河石花岗岩型Ta-Li-Rb矿床 |
2.2.2 大兴安岭南段石灰窑天河石花岗岩型Rb-Nb-Ta矿床 |
2.2.3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Sn-Li-Rb多金属矿床 |
3 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
3.1 中亚造山带构造格架和演化 |
3.2 中亚造山带西段天河石花岗岩的构造背景 |
3.3 中亚造山带东段天河石花岗岩的构造背景 |
4 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的研究展望 |
4.1 成岩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 |
4.2 岩浆演化与流体分异过程 |
4.3 富矿体的形成过程与找矿方向 |
5 结语 |
(10)广东河台金矿两阶段成矿事件:来自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特征 |
1.1 区域地层 |
1.2 区域构造 |
1.3 区域岩浆岩 |
2 矿床地质特征 |
2.1 矿区地质特征 |
2.2 矿体特征 |
2.3 矿石特征 |
3 样品和实验方法 |
3.1 样品 |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测试 |
3.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3.4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石英世代划分 |
4.2 流体包裹体研究 |
4.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 |
(1)Ⅰ型H2O-CO2包裹体: |
(2)Ⅱ型气液两相富H2O包裹体: |
(3)Ⅲ型富CO2包裹体: |
(4)ⅣQ2型含子晶包裹体: |
4.2.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
4.2.3 激光拉曼光谱测试 |
5 讨论 |
5.1 两世代石英划分和两期成矿流体 |
5.2 早世代石英Q1中记录的早期成矿流体来源 |
5.3 晚世代石英Q2中记录的晚期成矿流体来源 |
6 结论 |
四、Fluid geochemistry of 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非与中国胶东造山型金矿对比及对非洲找矿勘查的启示[J]. 曾国平,向文帅,吴发富,李福林,王建雄,胡鹏. 地质通报, 2022(01)
- [2]江南造山带万古金矿床含金硫化物组构与金沉淀机制[J]. 沈关文,张良,孙思辰,宇天伟,李增胜,吴圣刚,陈俊辉,申颖. 岩石学报, 2022
- [3]胶东地区控矿剪切带脆性变形时代的Ar-Ar年代学及其对成矿的制约[J]. 程南南,石梦岩,侯泉林,潘结南,何苗,闫方超. 岩石学报, 2021
- [4]滇中楚雄盆地Pb-Ag-Au多金属矿床成因联系: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的证据[J]. 杨航,吴鹏,张艳,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管申进. 地质学报, 2021
- [5]热液金矿中辉锑矿矿物学研究综述[J]. 林鑫. 四川地质学报, 2021(S1)
- [6]深部地质地球化学三维定量矿产预测方法研究 ——以西秦岭早子沟金矿为例[D]. 李程.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7]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碲的成矿作用研究进展[J]. 胡新露,姚书振,何谋惷,俎波,曾丽平,丁振举. 地球科学, 2021(11)
- [8]浅论造山型金矿中碳质黑色页岩的来源及其在金成矿过程中的作用[J]. 邓腾,丁正鹏,许德如. 地球科学进展, 2021(10)
- [9]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J]. 吴昌志,贾力,雷如雄,陈博洋,丰志杰,凤永刚,智俊,白世恒. 岩石学报, 2021(09)
- [10]广东河台金矿两阶段成矿事件:来自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和流体包裹体研究[J]. 王圆元,倪培,潘君屹,韩亮,丁俊英.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6)